7cdy网址怎么打不开了:忻口战役追记 陈长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1:13:57

                                                     忻口战役追记    陈长捷


    忻口战役的特点是:从非预期的遭遇战,演变为阵地争夺、对壕坑道战;在狭隘不利的局地里,以攻为守,注入的部队既多,苦战的时间又长。后因平汉线上的刘峙、宋哲元两部过早放弃滹沱河防线,动摇了忻口后方,使忻口守军仓皇败退。兹就所经历与所知者追记如下。

                                                      南怀花之战

    占领大同的日寇与蒙伪军,南进至仁怀后,突然改变方向,不经雁门关,改攻茹樾口,侵入繁峙。阎锡山被隔在五台山北麓的峨口,大起恐慌,急令各部队向太原以北地区转进。
    估计当时的敌寇兵力,仍以板垣师团、东条纵队以及若干蒙伪军,共约两个师团。
    晋军有第19军、35军等部的24个步兵团,另有赵承绶的6个骑兵团及尚称完整的6个炮兵团等部队。卫立煌的第十四集团军,辖李默庵的第14军及郝梦龄的第9军,奉令开赴忻口一带集结。
    阎锡山命令王靖国坚守崞县十日,但王竟擅自先期撤退,致使忻口正面暴露于敌骑重压之下,陷守军于极不利的形势之中。
    忻口战役打响后,郝梦龄于10月7日夜间,率同临时配属的21师李仙洲部,沿同蒲路向崞县前进,进出于云中河以北地区。8日,郝部在平地泉、三泉之线与敌不期遭遇,战斗失利,幸得友军赶来支援,始得转危为安。9日,敌寇向云中河线进攻。其西翼越过云中河直冲21师主阵地,随即侵占南怀花及其附近东南高地。卫立煌闻讯亲自来到忻口,严令李仙洲率队收复失地。李仙洲在反攻中,胸部被枪弹贯穿,无功而返。11日拂晓,敌寇再攻忻口西侧谷地。卫立煌、傅作义严令驻守官村的54师、驻守新练庄的第2旅,坚守原线,不顾敌人渗入后方,都不得动摇,对突进之敌予以侧击。这时我之61军奉命驰援。
    61军接到命令后,派于镇河旅由金山铺立即开到忻口以北的红沟,配合友军逆袭向忻口深入之敌。经半日激战,夺回21师晨间所失的红沟以西第二线阵地,加以改造增强,作了较纵深的部署,和侵占南怀花东南高地上之敌,相对峙。接着,61军72师继于旅之后,进到石河子。
    当时,敌炮兵大部展开在东、西泥河一带,对着南怀花、红沟间谷地集中炮击,敌飞机于泥河村北开辟前进机场,对忻口肆行强烈轰炸,均在协助从南怀花锲入之敌向忻口突贯,企图瓦解我全阵线。遂命72师展开于忻口以西高地,支援处于谷地的于旅,防敌强攻突贯。郝梦龄的军部设指挥所于红泥沟,我军军部设指挥所于石河子,均紧接前线只千余公尺。
    21师残部退出战场后,61军注入前线,傅、卫两集团军所部交互参插,更形混乱。于是傅、卫两总司令联合指派第9军军长郝梦龄为前敌总指挥,61军军长陈长捷为副总指挥,统一指挥从界河铺迄秦家庄间地区的前线各部作战。
    10月12日,李默庵的第14军于忻口以西进出云中河以北区,在大、小白水亘常家村线上展开完毕。卫立煌将控制在忻县的第10师郝家骏旅,推进到忻口,拟发动全面的大反攻,企图击溃板垣军于云中河盆地。当时的部署是:左翼军以第14军(缺第10师)和晋军郭宗汾的66师、孟宪吉的独立旅为机动主力军,军长李默庵任前敌总指挥,从东常村、大白水线上出动,以新、旧练庄为轴,向永兴村及前、后城头之线旋转进攻,将敌压迫于同蒲线与滹沱河之间;右翼军以郝、陈两军长分任总、副指挥,指挥原来的忻口前线各部,先夺取南怀花,然后进出云中河以北,联系左翼军,歼灭唐林阁迄东、西泥河间之敌。高桂滋独立师活动于滹沱河东,警戒军的右翼,依右翼军的攻势发展,向原平、忻县以东地区推进。另由阎锡山命令在宁武、轩岗间的赵承绶骑兵部队,向崞县、阳明堡分别截袭敌后方,牵制敌后续兵团的增援。
    当时敌军业已锲入南怀花东南高地,我军反攻以先夺回南怀花为最大关键。卫立煌、傅作义权衡形势,于下令反攻前,相携亲到红沟前敌指挥所,要求右翼军先行攻夺南怀花,进出云中河,以牵制敌人主力,便利左翼军的回旋包围。卫立煌宣布:夺回南怀花的部队奖以10万元,得胜的各部长官均请颁发青天白日最高勋章。
    郝梦铃、陈长捷接受任务后,向卫、傅建议:使在云中桥、界河铺的61军72师梁春溥部和35军的董其武旅秘密进出云中河以北,以梁春溥部两团对唐林阁方面监视,掩护董旅(3个团)由下王庄西进,向新、旧河北抄袭,以拊南怀花敌的后方。第10师郝家骏旅和陕军王**旅(属陕军冯钦哉新收编之部,暂置于高桂滋临时指挥下,在高师后方王会村地区)从红沟进入,加入54师方面,为进攻南怀花的主力,从官村南高地下冲南怀花。以晋军方克崷独立第2旅(3个团)和61军于震河新2旅,从新练庄及其以东1017高地,北攻南怀花及南怀花东南高地敌的据点。约定郝梦龄负责指挥54师孔旅(王晋旅仍守官村东西线上)、第10师郝旅及陕军王旅;陈长捷负责指挥董、梁、于、方各旅,协同夺取南怀花;即利已经在握。他们即就前敌指挥所下令部署,使增加之部队进入前线。
    12日夜晚,各部各就所位,以夜袭方式前进。夜12时,郝梦龄在红沟,陈长捷在石河子,以电话互约各上前线督战,在南怀花东高地上会面.
    正当前线战斗激烈时.军参谋长李铭鼎来了紧急电话,说卫、傅两总司令派高参持命令来部,要我急速回石河子。我问神马是由,答复是:回来了就可以明白。我于次日下午1时许赶回石河子军指挥所,才知道军长郝梦龄同54师副师长刘家骐,在红沟西北、官村以南高地上督战阵亡。卫、傅联署命令,要我担任右翼军前敌总指挥,即到红泥沟整顿第9军战线。
    事后听说,郝梦龄初登上官村南高地时,于炮兵前进观测所里观察敌方情况,发现南怀花大部敌寇正在蠕蠕东进,即命孔旅下山,乘敌不意发动攻击,并调郝旅在孔旅之后为攻击主力,准备进攻敌之侧背。没想到陕军王旅原是陕西地方新收编的杂部,它以土匪夜袭方式乱喊乱叫蜂拥前进,被敌炮火猛轰,立刻纷乱后溃。孔旅正要离开阵地下山,受到王旅的影响,同样怯却后退。敌寇乘势扑上官村南高地,郝梦龄在高地上,一方面招第二线郝家骏旅急来抢夺高地,一方面收容孔旅力战。就在混乱搏斗中,他同副师长刘嘉骐一同阵亡了。

                                                       红沟大战

    我军阻止住敌寇主力的突贯冲击,又加反攻南怀花失败,各部队都损伤极重。卫、傅商定暂取阵地守势,以吸引敌主力胶着于忻口正面,专从左翼发动进攻。
    李默庵奉命指挥左翼军向敌右侧进攻,正旋回左翼主力企图向敌侧击时,受到敌新增加前来的一个纵队(据通报一个师团),从三泉、永兴南下的反压迫,同以前郝军一样,从遭遇战的不利态势下,急速退回东常村、大白水线上,凭借已筑工事,也转为守势抵抗。
    敌寇乘势继续进攻,重点仍指向我右翼军,对已打开的南怀花缺口,锲而不舍,转移新加到永兴方面的一个旅团注入南怀花,再次向忻口发动进攻。敌机对红沟、南怀花间加重轰炸,配合集中的火炮,从早到晚,时刻不休。我前线竟无高射武器以资抵抗,致红沟总指挥部的石窑洞被炸塌半段,守电话总机的通信兵全数伤亡。敌机非常猖獗,官村以南阵地,从高地到谷底,处处受轰。我军乃以麻袋实土再垒成掩体,待敌步兵冲锋到壕前时,即以手榴弹轰击。这样的激战,一日里常是此起彼伏,几度反复,终将强攻之敌击退。
    敌我胶着恶斗,日益激烈,我军处于敌人飞机滥炸与炮火轰击之下,日间只好伏处掩体之内,待到夜间始行换防。
    敌寇对谷地的冲击未能得逞,转而争夺官村南高地。该高地如被敌侵占,不但扼守官村的54师阵地受到侧后的袭击,要站不住,而从南怀花源源注入之敌可得到支持,直贯红沟。于是该高地西南麓2000余米的战斗面,乃成为敌我争衡的焦点。如此战斗继续到10月20日以后,敌终不变更其主要方面,仍从南怀花注入兵力。但是他们改变了进攻方式,于接近我方阵地四五百米线上,乃停止进攻,就地构筑起阵地,逐步进逼。敌机每日早晨7、8点钟即来轮番轰炸,直到入夜始行沉寂,翌日又继续反复。为了对付敌人,我军组织小股突击队,于夜间潜出,以黄色炸药塞进敌阵和坑道掘进口予以破坏,并出敌不意进行夜袭,不断有所斩获。从敌俘证件与供述中,判明进入南怀花之敌,前后已三易联队,现时是初从天津守备队调来的萱岛联队。
    我炮兵为躲避敌机轰炸,白天暂匿于石窑洞,黄昏后进入不断变换的放列线,对南怀花和泥河一带敌炮兵群与飞机场,给予突然地猛轰。据俘虏说,在泥河村北的前进机场上,有一天,敌旅团长和炮兵长官正乘飞机降落,突然遭到我方炮击,旅团长以下十多人均毙命。该机场被轰后,由工兵花了一天的时间始行修复,以后又撤到原平镇去了。
    忻口对阵战渐有转机,判明敌寇兵力使用将竭。卫立煌叫参谋长郭寄峤策划再行发动攻势。但此时平汉线上的战局恶化,刘峙、宋哲元所部从永定河线溃退下来,到了平山、正定的滹沱河线尚不能立足,致使晋东门户敞开于敌前。蒋介石急命黄绍竑为第二战区副长官,指挥入晋的川军邓锡侯和陕军冯钦哉两军,部署晋东正太线方面的防守。川军不但武器简陋,临冬尚未穿上棉衣(8801注:后来抢了阎锡山部将赵承绶家的一个窑洞,抢的棉被2千多条。阎老西是个土财主,部下亦如此:不藏金条藏被子,被人家给抢了不是......),须待补给,才克续进。陕军冯部蠕蠕观望,毫无急难敌忾。阎锡山遂将忻县地区作战任务委给卫立煌完全负责,调傅作义回太原来部署城防,用35军作为守城的基干部队。
    敌乘我35军后撤,又调新增来的联队投进南怀花,发动新的突贯猛攻。19军的两个团,经几日的剧战消耗,伤亡十分惨重,被敌冲垮下来,团长鲁义欧阵亡。高地被敌占领,我阵线破裂,从南怀花至红沟敞开一个大口,情况十分危急。忻口卫总部已无可调用之兵,权衡形势,不得已,决定放弃同蒲线正面云中河以北阵地。
    后来卫立煌几次亲自打电话给我,要我抽出61军主力反攻,誓必夺回阵地。
    在出击的队伍中,我部团长曹炳,在反攻中亲自率队冲锋,不幸负伤,我即赶到红沟前方。我在小山径上遇到曹团卫士以担架抬他下山,即趋前慰问,他很激动地说:“对不起军长,未能完成任务,负伤了。我已命张翼营长负责继续攻击那个高地,相信一定能够夺回来!”后该高地终于被我夺回。

                                                  迫敌退回南怀花

    敌于我南怀花、红沟谷地间,两度往复拉锯战,对阵相抗达半月之久。敌以久攻不下,兽性大发,竟以火焰放射器配合大口径迫击炮抛射凝缩汽油弹,对我猛攻。我阵前阵后顿成火海,守兵被溅上凝缩汽油,除了倒地滚转外,无法加以救护;阵地存储的弹药亦每引起爆炸,损失极重。为了驱逐紧逼阵前之敌,我军乃决定向敌壕一侧亦行掘进坑道或窄壕,实行对壕互轰。士兵分为作业班、爆破班、战斗班三部,背负土囊、工具、药包等,潜出阵前,对敌壕与坑道加以横截爆毁,掀起一场又一场的地下战。敌军不得不放弃所占领的突击阵地,退回南怀化去。但我梁旅的王、宋两团阵地,亦曾被敌由掘进的坑道所爆炸,部分守兵被埋于地下。
    敌虽被迫退回南怀化,仍凭借其优势炮兵与飞机,不断进攻,企图开辟突贯忻口的通路。因此从官村南高地迄新练庄之间,我守军各部每日悄耗兵员甚多。我部宋恒宾团,于掘坑道进行几度地下战后,只余不足五百人的一个营。宋恒宾曾以电话直接向总指挥部请求派队替换,稍事休息。但当时实已无部可派,只好勉励他发扬刚强果敢的精神。宋也就立即表示以后决不再请求了,并建议派队出击夺取南怀化,当即得到大家的同意。
    我们策定的腹案是;前线王、张、宋三团以全力进攻南怀化东高地,以梁浩团在梁旅阵地后方掩护。军炮兵重新部署炮兵群,将重炮推进于红沟西北,集中全部火力于极其短暂时间内,出敌不意摧毁南怀化东高地敌的主阵地。这一腹案得到卫立煌的支持,他并决定于第六十一军发动攻势时,将要求左翼军和滹沱河东的高师配合行动,各牵制住当面之敌。
    十月三十日夜间,梁团进入突击准备位置,拟于次晨发动突击。不料团长梁浩于部署所部就突击位置时,被敌弹击伤右大腿,不能行动;又值敌滥射汽油弹,该团猝不及防,起了一阵紊乱。旅长梁春溥看到出了意外,乃急行制止前线各部的行动。于是一场积极的准备,终于引满未发,遂又成为敌我对阵相持的局势。
    红沟血战,迄十月三十一日,计历两旬,将企图突贯忻口锲入红沟之敌,终于压迫后退,使之局限于南怀化东麓一点上,形成敌我势力相平衡的对峙状态。在红沟、南怀化间的山坡和谷地里,无以数计的敌我遗尸、遗械,迫于激战,弗克清理。

                                    太原告急,忻口弃守

    敌犯忻口,被我阻挡,对峙达二十三日之久,在南怀化前后被我消灭逾三个联队。此时平汉线之敌毫无阻碍地冲过正定、顺德,由石家庄转而侵入晋东。防御晋东的冯钦哉陕军逡巡不前,邓锡侯的川军赶到正太线,几乎接敌即溃。敌军长趋直入,太原告警。阎锡山以忻口阵线突出于北方,又配置着过多的兵力,遂令全线退至石岭关以南的黄寨、阳曲湾间,与太原守城部队相连作为北线。
    忻口战线大军向太原撤退,是在十月三十一日夜仓卒决定的。十一月二日午夜,前线与敌脱离。第六十一军的三个团守西黄水右翼。阎锡山派我为北线副总指挥(总指挥为王靖国),在阳曲湾指挥前敌作战。那时阵地简陋,军心涣散,转瞬破溃,已在预见中。 
    十一月四日,敌以装甲车部队向北线我军阵地冲来,第五十四师全部瓦解。我军梁、于两部被阻隔于公路以东的西黄水三十里外,军部(即前敌指挥部)尚孤立守在阳曲湾北端一块小高地的寨子里,被敌包围,相拒入夜,始掘开寨墙突围而出。我率部退到皇后园寻找王靖国,不料他已带着补充旅和第十九军余部向汾河以西地区躲开,并对所部说:“向第十四军所在集结去!”由是北线各部亦闻风溃散。晋北敌军板垣所部两日后才越石岭关南进。
    守备太原,拼凑得二十多个团部队,但是除了35军的两个独立旅6个团外,都是新编成的部队。东线大溃,军心即大动摇,阎锡山立即仓促离开太原,避到汾河西岸的交城县去了(8801:去投靠华主席了......)。傅作义下令闭城。闭城之后,有的守城部队竟借口扩拓炮位射口,在城墙预开穴洞作为脱逃准备。北线再溃,身为太原警备司令的曾延毅,首先撇下傅作义,打开南大门,领头出城,向汾河以西逃去。当他开城私逃时,还造谣说傅作义出城走了,全城军心更形动摇。
    敌正太线方面兵团,于11月7日先围住太原城的东面及北面,以强大机群与重炮轰击东北两面城垣。北城被轰塌一部,35军反攻堵击,受了挫折。11月9日全城守军完全溃窜出城。所谓太原守城战,前后不过三日即行结束。
---《文史资料选辑》第五十四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