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有合法赌场:古代地理名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4:45:08
一、地区名
    1.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例如:“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赤壁之战》)。
    2.江东,指长江以南的地区。例如:“亮兄瑾也,避乱江东”《赤壁之战》)。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江左,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今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4.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过秦论》:“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5.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会于西河外渑池。”《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6.山东,指崤山以东的地区。例如:“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鸿门宴》)。
    7.河北,河南指黄河以北和黄河以南的地区。例如:“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
    8.中国,指中原地区。例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赤壁之战》)。
    9.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10.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l1.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12.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雁荡山》:“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资山芙蓉峰龙湫。”
    13.岭侨,五岭的别称,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采草药》:“岭桥微草,凌冬不雕。”(这里特指两广一带)。
    14.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起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药》:“诸越则桃李冬实”。
    15.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16.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律。”
    二、政区名
   (一)中国别称
    1.中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司马光《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2.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三国志》:“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今已成为中国的别称。
    3.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粱、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已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辛弃疾词《南乡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4.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毛泽东词《淙溪沙·和柳亚于先生》:“长夜难明赤县天。”
    5.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令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如《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6.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司马光《赤壁之战》“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
    7.四海,参见“海内”条。指天下、全国。如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赤壁之战》:“遂破荆州,威震四海。”《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五人墓碑记》:“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8.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如《过秦论》:“履至尊而制六合”,“然后以六合为家,骰函为宫”。李白《古风》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9.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过秦论》:“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二)行政区名
    1.三郡行政区域,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例如:“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过秦论》)。“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赤壁之战》)。
    2.国,汉代诸侯王的封域,也是行政区。国的区域略大于郡,所以“郡国”连称。例如:“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张衡传》)。
    3.道,汉代在少数居族聚居区设道,这是一种行政特区,与县相当。唐代的道先为监察区,后演变为行政区,是州以上一级行政单位,相当于汉代的州。唐代先分天下为十道,后又分为十五道。如《阎典史传):“陈明选下骑搏战,至兵备道前被杀。”明清在省内设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区,而巡道只有监察区性质。
    4.路,宋代的路最初是征收赋税转运漕粮的,后来带有行政区和军区的性质,相当于现在的省。例如:“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永遇乐·京回北固亭怀古》)。“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指南录>后序》)。
    5.省,本是官署名称。元代以中书省为中央政府,又在路之上分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后来行省成为正式的行政名称,简称省。
    6.县,地方基层行政区域。例如:“欲开道置县,以靖乡士”(《海瑞传》)。
    三、山川关隘名
    1.江,指长江。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河,指黄河。如《过秦论》:“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淆之战》:“公使用处父造之,及诸河。”
    3.淆,指淆山。如《淆之战》:“淆有二陵焉。”
    4.函,指函谷关。如《过秦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5.岱,指泰山。如《望岳》:“岱宗夫何如?齐鲁青未了。”
    6.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7.四渎,指长江、黄河、淮河、济水。
    8.大泽,指云梦(在今湖北省长江南北,本为两泽,江北为云,江南为泽。后来淤为陆地)、洞庭、彭蠡(今鄱阳湖)、具区(又名震泽,今太湖)。
    9.五湖,一般指具区、洮滆(即太湖附近的洮湖和滆湖)、澎蠡、青草(在洞庭湖东南)、洞庭湖。
    四、域市
   (一)有古称、别称的地名
    1.南京又称建康、建业、金陵、江宁、白下、石头城等。如《阎典史传》:“金陵降,君臣出走。”《梅花岭记》:“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日下。”
    2.杭州又称临安、钱塘、武林等,如《<汉书·地理志>》:“武林山,武林水所出,东入海。”
    3.福州又称三山。如《<指南录>后序》:“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
    4.镇江又称京口。如《<指南录>后序》“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凡自刭死。”
    5.开封又称东京。如:《东京梦华录》。
    (二)三都、西都、三辅
    1.三都  东汉的三都指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南都宛。唐代的三都指东都洛阳、北都晋阳和京都长安。
    2.两都  汉代指长安、洛阳。又叫“两京”。
    3.三辅  汉太初元年,置京兆尹、左冯翊和左扶风三个相当于郡的政区,因为是管辖京都及其附近地区,故合称“三辅”。
    4.畿  古代王都所在处的千里地面。后多指京城管辖的地区。如《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