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影细雪中文版:苏州古城东花桥巷汪宅拍摄调查记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1:00:40
苏州古城东花桥巷汪宅拍摄调查记略 (2011-10-14 19:01:54) 一.东花桥巷

东花桥巷:西起临顿路,东至平江河。有花桥在巷西,故名。巷子原为弹石路面,1985年改为六角道板路面。路长400米,宽2.2米。

花桥,唐代时盛名,白居易诗云:“扬州驿里梦苏州,梦到花桥水阁头。”诗中的花桥即是此桥。清代末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阶段,苏州个体纺织业蓬勃发展,花桥一带,几乎全是个体纺织工场,业主需要雇用人力纺织。其时,许多没有生产资料的纺织工人,都聚集在花桥上面,等待业主雇用。因纺织工人大都是花缎工,俗称为“花工”。花工集于上,成为名副其实的花桥。(节录于<平江区志>)

巷东花桥之上原有水阁一座,清乾隆年间桥上建文昌阁一座,且武康石石梁上雕有牡丹花。巷内旧有一寺一庵,25号为南宋端平元年(1234)所建的大智寺,46号为地藏庵。10号原为怀德堂凌宅;33号为中和堂汪宅,其西义庄已无;41号为杭氏义庄。

 

 

二.建筑资料(节录于<平江区志>等)

东花桥巷中和里,坐北朝南,3路5进,现有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总体布局和木构造仍保留古朴的清代建筑风格,完整地保留着3座砖雕门楼。主厅前有清康熙时砖雕门楼1座,上雕“状元过街”和“鲤鱼跳龙门”。构图严谨,做工精巧,形象生动,是现存较早砖雕门楼之一。第二进楼厅前还有1座清嘉庆年款硬山式砖雕门楼,布局十分简洁,上枋素面,字牌刻有“兰署金娣”四字,下枋中间雕刻有一组寓意吉祥如意的图案,楼厅前还有1座砖雕门楼,字牌“引领紫微”四字保存完好。

 

三.主人探究

从《苏州志》、《汪氏族谱》等资料显示,此汪宅之主人为汪铁佛休宁支系,此支始祖士荣于清初迁吴。汪铁佛在唐时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封宣城郡开国公。至休宁系汪氏八世祖汪伯佑(诰赠奉直大夫,州同知加二级),居安徽徽州休宁县千秋乡仙凫里,世代官宦,荣禄显赫,为徽州望族。至五世祖汪士荣始迁吴,住苏州城阊门内临顿路东花桥巷内。依据清代汪氏族谱记载(汪琬编辑、汪朝监修),汪朝的高祖汪虞炳,曾祖汪留,祖父汪翼铭,至其父汪景淳都出入仕途,母亲潘氏为潘奕隽的孙女。直至光绪年间,汪家还出过郎中、御史等官员。

 

当时的汪潘两家应该说是相当有政治势力的名门望族。汪家媳妇潘氏的祖父、父亲和兄长均出仕。(潘氏祖父潘奕隽:乾隆壬午举人、乙卯进士、累官至礼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父亲潘世璜:乾隆乙酉恩科举人、乙卯恩科一甲三名进士;兄长潘顺之:道光丁酉拔贡、癸卯举人、乙巳进士、翰林院编修)。

 

从当今文物市场上,“中和堂”汪家的书画藏品中我们不难发现,其藏品多为清代各时期的官宦或名人所作。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东花桥巷汪家的政治地位和其经济实力。因太平天国苏州沦陷前后汪家迁居离苏,目前此支汪氏后裔,多居上海。

 

四.实地调查

东花桥巷汪宅位于该巷偏东位置的中和里,即中和堂汪宅。1982年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此宅究竟为谁所筑,无法探究。能够所见的最久可靠年份的,即第三进大厅天井内门楼上的字额,显示门楼为康熙乙未年,经查为1715年(康熙五十四年)。其余两座门楼分别为嘉庆己巳年(1809年)及嘉庆庚申年(1800年),可视作后期修缮重建。据目前居于此间老人叙述,此宅为汪姓状元所筑,但年份合适的苏州状元汪铎为常熟人,所以无法判明。

 

汪宅尚存三路五进,门厅是面阔三间的硬山顶建筑。其额枋上有一组一斗三升排科。轿厅分为前后两部,前有船篷轩一座,后为抬梁式木构。可惜门厅东西次间已被封闭作为民居,无法进入仔细观看,也无法探知梁架之上是否带有山雾云。

 



二进为轿厅,已封闭无法进入。且进入三进时只能从其侧的备弄通行。三进大厅面阔三间,已被格成多个居住空间,互不关联。中部增搭一处多余砖瓦小间,为现居住者之厨房。大厅之梁架被居民使用石膏板等吊顶材料蒙住,无法看到。其立柱等主要构件也基本被分割空间的砖墙遮住。厅堂的隔扇像是现代维修替换的,毫无任何昔日隔扇之上常有的那些纹饰,取而代之的是大块的玻璃。天井西侧有厢房(疑为后建),东为高大的防火墙。

 

此进最为称道的是它的砖雕门楼。门楼为硬山式的清代早期砖雕门楼,其样式、其雕刻的纹饰,均为苏州地区不可多得的精品。从上往下看,蝴蝶瓦及桁条下为六朵一字形斗三升砖雕牌科,其间间有五个使用不同装饰的变形“福”字,以讨“五福临门”的口彩。“福”字从左至右分别使用书本砚台、铜钱银锭、云芝团寿、竹芝寿桃,以及宝剑棋盘等装饰,更有书礼传家、福寿延绵的寓意。上枋是以戏曲人物为主体形象的“状元游街”场景浮雕;下枋是完整的“鲤鱼跳龙门”浮雕,其鱼跃龙门形象尤为动人。字牌为康熙年间大臣蔡升元所题篆书“质厚文明”四字。东西兜肚分别为“福、禄”二星形象。东西两个莲花头也较为完整。

 

该门楼除大门之上的防火砖脱落遗失外,整体相当完整。比之古城区内从早期——鼎盛——衰落——复古各个时期的门楼来看,如此完好的清早期门楼实不多见。不容易的是能在那个疯狂年代保住字牌、保住所有人物形象的头颅的完好,这是难能可贵的。

 

关于门楼字牌及题写人:

  字牌为篆书“质厚文明”四字,“质厚”就是质朴敦厚的意思。语出《后汉书·吴汉传》:“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文明”则和我们现代的意思有点不同,此处的文明有“文德辉耀”的意思,语出《书·舜典》:“濬哲文明,温恭允塞。”,也有文采光明的寒意。语出《易·乾》:“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所以这里的质厚文明有说明主人为人淳朴,同时是个有好文采及好文德的人。字牌题于“康熙岁次乙未孟冬穀旦”即题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农历十月的一个好日子。

 

落款为“茗南蔡升元”。此人字方麓,号征元,德清人。生于清顺治九年,卒于清康熙六十一年。为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任詹事、阁学、左都御史、礼部尚书(康熙五十八年)。

 

四进为楼厅,较为破败。门楼已毁,楼厅面阔三间,隔扇为书条式。五进同为楼厅,保持了格局,但建筑原构件破坏较大,两厢尚存船篷轩。此进存门楼一座,但似乎顶部有残缺。上枋已无,字额为“引领紫微”四字。左右兜肚为菊花和牡丹,下枋为蝙蝠绕玉的包袱锦图案。题额东部为题跋,“嘉庆庚申小春月为莲亭吾兄世老先生书”,落款是:(又)山弟范采宗……已无法完整辨识。故只能看出这座门楼的建造年月是嘉庆十四年(1809年)十月间,是专门为当时的主人汪莲亭所题。但是落款之人难以辨识了。

 

西路建筑无法进入,不能探得究竟,仅能见到带有船篷轩的备弄。幸,东路二进因修缮,故得以一饱眼福。(东路一进为楼厅,无法进入)

 

东路二进为三开间楼厅带两厢,楼厅正在维修。楼厅底层有较完整的船篷轩,并尚存有完整地隔扇长窗,且带有雕饰。

 

天井中有一较完整的砖雕门楼。字额为嘉庆庚申年(1800年)汪莲亭的表弟长玉所题(题跋:嘉庆庚申长玉请莲亭水X表兄XX正),可惜落款已毁。题额为“兰署金梯”四字。兰署即兰台,泛指秘书省。此四字有祝福的含义,即通往仕途的捷径。门楼上部六个牌科中间有五个“团寿”图案。上枋东西两端有较典型的嘉庆年间的如意纹饰,带挂落,但东莲花头已毁,挂落仅西侧略存。东西兜肚均如意纹,较为完整。不过下枋的松鹤芝鹿图案已残缺不全。

 

东路最后尚存一两层小楼及附属平房一座,疑为旧时之柴房、库房及下人居所之用。

 

谢绝转载

 

随拍:



























分享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