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俊杰睡过天涯:勾吴神冶——漫说苏州古代的冶金技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8:03:34


                           ——(苏州干将路上的勾吴神冶牌坊)   

     近日有点小忙,没有时间更新博客,看了一下草稿箱里有些初稿写了好几个月了(还没有天热写的,现在要穿棉衣了),也不去校阅了,发在上面充充数吧。

    说起我国的冶金工业,人们往往会联想到鞍山、武汉等大型钢铁基地,恐怕没有人会想到苏州的。其实则不然,追溯到春秋时期,我国最先进的冶炼技术,最精良的兵刃武器都是始产于苏州。

    朋友们都知道,我家门口有条美丽清幽的小路——莫邪路,那是由苏州历史上有着杰出贡献的传奇女士莫邪而命名的。舍远就近,那我就从家门口说起吧,朋友们随我闲步在清丽的莫邪路上,一边欣赏秀丽风光,一边听我絮叨几句:

    屈原在《九歌·国殇》里描写一场短兵相接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时,开头就是这样描绘的:“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阅读古典诗词,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的描述: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

   “马啸月轮高,将军爱紫袍。吴钩悲衅子,埋首葬松涛。”——《咏史·其一》万宽

   吴钩(泛指吴国的兵器),在那个时期开始就成为历代将士用以斩将杀敌,建功立业的兵刃代名词。


                                    ——(苏州新修复的“蛇门”城楼)
                             ——(苏州相门桥,干将路和莫邪路交会处)



    苏州冶炼事业的发达,还和苏州建城同步发展的。早在两千五百年前,吴王阖闾政变成功后,萌发了称雄诸侯的豪情壮志,由伍子胥相土尝水,建起了阖闾大城——也奠定了两千五百多年苏州城市的基础。据史料记载:伍子胥乃相土形之高卑,尝水味之咸淡,在姑苏山东北三十里得善地,造筑大城,周回四十七里。建陆门八座,象天八风;建水门八座,法地八聪。哪八门?南面有盘门、蛇门,北面有齐门、平门,东面有娄门、匠门(今相门),西面有阊门、胥门。



    匠门(现在的相门)也就是工匠聚居的地方(或许就是古时候的“苏州工业园区”); 阖闾访得冶炼名师欧冶子的师兄,吴国人干将。安排干将莫邪夫妇在匠门,由他们率领年轻男女工匠三百余人,装炭鼓橐(鼓风),专门负责金铁(可能是一种青铜合金吧)的冶炼。在金铁冶炼发现难题时,干将说:“过去我老师因为金铁无法融化,夫妻俩一起跳入炉中,然后成功,今吾铸剑不成,恐怕也要如此了吧?”莫邪说:“老师能烁身以成神器,我何难效之!”,于是莫邪沐浴、断发、剪爪,立于炉傍,使男女继续鼓橐(鼓风),炭火熊熊,莫邪自己投身炉中,使金铁消融成铁水。干将用以铸成二剑,以夫妻两人的名字命名了两把宝剑:“干将,莫邪”。干将藏起了一把,把“莫邪剑”献于吴王,吴王用石头来测试宝剑,石头应手而开,今虎邱“试剑石”,还有这样的遗迹。

    上述故事见《吴越春秋》、《东周列国志》等记述,虽说有一定的传说成分,但可见当时先进技术取得的艰难以及那些工程技术人员的献身精神,也可见当时吴国先进的冶炼技术和冶炼规模)。 


    虎邱“试剑石”。

 




虎丘剑池——吴中名胜。



    吴王阖闾在取得优质金铁冶炼技术后,以重金悬赏天下,招募能作“金钩”者,“国人多有作钩来献者”,使苏州的冶炼技术和兵器制造技术推向了高峰。

    春秋时期,苏州被称之为“荆蛮之地”,我们苏州人还没有那样“温良恭谦让”,注重的是尚武精神。有了“坚船利刃”后(苏州的造船工业以后再叙),不断地攻城掠地,“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史记》),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威震海内,雄霸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