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曦名字由来:李洪喜先生之介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4:54:01
  李洪喜先生之介绍 前言
与恩师李洪喜先生合影于是2000年
李洪喜先生之推窗观雨式   2000年初春,天津冯万利、李振月二位先生驱车千里,从天津来辽宁本溪与我相晤,探讨武学,使我深感不安。二位拳学前辈亲自造访,在相互的交流与探讨中,给予我很高的评价,亦指出我一些不足。因时间关系,二位先生仅逗留一日即返回,并郑重向我介绍其师兄李洪喜先生,希望有机会让我去天津相晤,以使我技艺能再进一步。
           
    不久,我即赴津拜访几位先辈,并与李洪喜先生相晤,先生即向我讲授其所学大成拳内容,并亲自示范功法和发力,令我耳目一新!先生让我触摸其身体以感受变化,当其站混元桩时,我发现先生的整个身体如充气的轮胎,以手指用力抠抓亦难入半分,从而使我相信了"内劲"(亦称内气,李先生称之为内混元)。在搭手试艺时,李先生技击桩轻轻一放,让我用最拿手的打法进攻。我速进步,双前手的偏挂横捣其小臂,拟用后手圈捶击其头部,但我前手与其小臂一接,竟没有"问"动其小臂,就这简单的一搭,我知道自己相差太远,遂心悦诚服。因为我研习大成拳十几年,所遇名家不少,让我吃亏的人却不多,而与李先生仅一搭手,就知道其功力远非我所能及,再比也是自讨苦吃,遂真诚求教。先生指出我的不足,并传授求取内在劲力之法,嘱我认真研习。后来,我曾多次赴津求学,对李先生的技艺越来越感深不可测,对大成拳之内劲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使我真正领略了大成拳的风采。但先生的水平却少有人知,更不知李洪喜为何方"神圣",故撰此文,以表赞佩心意。
    ------------------------------------- 
    



    李洪喜先生,1949年3月27日生人,天津汉沽人士。汉沽之地,武风鼎盛,尤以习形意、八卦者为多,历史上曾出过傅剑秋、李汉章,唐维禄,张鸿庆等数位武术大家,誉满全国。先生自幼好武,初习少林拳,练就过硬的腰腿功夫,十七岁拜在岳家林先生门下习形意拳、龙形八卦掌及孙氏太极拳,寒暑不辍,勤习苦练。之后,先生又赴宁河"果子张"张景富之后人处继续求学,研究形意拳及龙形八卦掌。只要听说某处有功夫好者,先生即主动求教,乐此不疲。



    1976年,先生之保定表兄相告,保定有一名赵宴生者,功夫很高,与人动手一接触对方就倒,不过只看到其站桩,却看不到练拳。先生遂利用假期专赴保定探其究竟.结果他在赵宴生先生面前竟如三岁孩童,任其摆布.先生遂跪倒求学,其间又拜识了芗斋先生在保定的另一弟子吴振法先生,从此与意拳结下不解之缘。在赵宴生先生、吴振法先生的精心指点下,先生之技艺突飞猛进,内劲充盈,爆发劲力极强。1985年,经廉若増老先生[张鸿庆之弟子]介绍,先生又于天津拜识了拳学名家张恩贵先生。张恩贵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曾是当时津门的硬手,并得到过王芗斋先生的无私传授,与义弟张恩桐并称少侠.在赵,吴.张三位先生的栽培下,先生对意拳有了很深的理解,但是传统武学的理论虽然在文字上有传承、记载,然而应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则十分不易。故树立坚定的信念,同时必须身体力行,用身心的投入去体识练功中的每一点细微的感受,在大量的实践中才会明白前人留下的文字内涵。如芗斋先生所说"敛神听微雨"的含义是,只有体察到自身气血运行,内在力量才能随着精神意识而动,只有达到了超出常人的感应能力,才会在实战中具备"落叶即知"的灵敏度.也只有自身气血充盈,才能在触觉之灵敏上达到一触即发的本能效应,这种功夫的体认要全身心地,在触觉之灵敏上达到一触即发的本能效应.这种功夫的体认要全心地修炼,达到松、静、自然,甚至忘我时才会出现,而这才是大成拳的真谛。先生曾言:"不达此种状态,就不具备登堂入室的资格。"而现在有练家认为能打倒几个人就功夫"大成"了,这是对拳道的浅薄认识而已!



    先生功力之深湛为笔者仅见,其劲力沉实厚重,果如芗斋先生所言之"整体如铸,身如灌铅"。其肌肉弹力如弓之弦,身之抖颤形如爆炸,使人叹为观止!先生认为,混元内劲为拳法之根本,离开内在劲力,根本谈不上内家拳。肌肉、骨骼乃人体之外在运动物质,如无内在气血之滋养和推动,其力仅为人体之外力。而内在劲力虽说无形无象,但却有迹可察,在人体生理结构上有所表现.如形意拳之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先生亲自演示并讲解其中之含义,使我明白了这些拳意的内劲形成,达此状态才可能做到身动如挟浪、腰脊板似牛。先生认为,意拳入手功夫在于形,形正则气顺,气顺则气血通畅,神意才能得到"滋养",故有"精养灵根气养神"之说。故以形调气乃入门之根本,气足神旺后方可以意而行,气足者其体现为腰圆背实,肌肉弹力强极,肋骨开张上挺粗硬,躯干如充气之轮胎,一般拳脚击打无动于衷。所谓"精满混元身,充实如太仓",就是指自身内气充盈,在生理上表现出来的筋骨坚如铁石。神意之动乃人体精神之原动力,没有神意的支配运动,先生称之为"盲动",即动之目标不明,徒耗气力。故此一动,不但是指形体,更是指意识。先生为我所做之动法,形之动转,意轻灵而形沉重,神飘忽而动转有方,前后、左右、上下之变化妙不可言。



    先生武功高超,但很少谈及与人争斗之战绩,因为先生以探讨、钻研、印证武学为目的,故轻易不与人过手,万不得已时才动手,对方即被击溃。先生授徒极严,轻易不肯录入门墙,此并非先生保守,而是先生十分珍视自己多年来摸索、探求的武学。先生认为,没有继承和发扬的坚定信念和志向,他宁愿丢在自己手里也不愿让后辈不用心而使其变了味道。我辈后学愿用毕生心血去继承、钻研、完善传统武学,教诲后者
----------------------------- 
高臣与[恩师]李洪喜李志宽[师兄]与岳家林[师爷]   2002年5月23日先生突然患病而逝世,使我毫无思想准备.因先生之身体一直健壮,去世时也无预兆.这使我很难接受,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很消极颓废.后来师母及冯万利师叔找到我长谈,把恩师临终的嘱托转达给我,使我翻然悔悟.    于是我尊先生的遗愿,对所承受的技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磨练,终于在先生故去后的几年里,把握住了天津,保定意拳的脉落.我实际无德无能,只因先生仅我一个传人,我不能使先生的一生心血因我而断送,故为报先生的知遇之恩才坚持不懈到今天.    先生待我恩重如山,却无以回报,睹物思人,感慨万千, 时常夜不能寐,叹人生无常,沉浮不定,万绪千头,不能自已.常观摩先生之拳照,总有所思所得,似乎先生在天之灵,还在督导我奋进,他那仁厚的形象,威武的身姿,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时常闪现在脑海,变成永不磨灭的追忆.

     

                                       弟子高臣拜题

---------------------------------------------           恩师李洪喜先生之拳照  挽弓射壁桩


背面


三体桩


钻拳炮打
  伏虎桩----------------------------------------------
 
   1拳术之动作在于形神兼备,由内而外的表达出其所求得的劲力,因此,功架一定要规范标准,所谓形正则气顺,气顺则神旺,神旺则力全,内外统一,方成就浑圆之身.   2故拳艺之休习,浑厚饱满之功力就是精满,气足,神旺的三全境界.改造生理,要通过严格要求训练,从而真实的使身体获得生理变化,趋于附和整体运动的用力习惯.   3桩法之修习,不但是求力,而且是求得整体的运动用力习惯.故有没有真实功夫,一看功架即可一目了然.   4所以今再奉献出李洪喜先生的两张拳照,供大家参考,品味,或许能够给予大家一定的启迪和反思//

     辽宁本溪市意拳研究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