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校受伤责任认定:“空中死神”——酸雨(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1:02:03
“空中死神”——酸雨(图)
18/1/2007 AM 9:59:00 阅读次数: 1659次
 
2007年1月10日,中国气象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公布:2006年我国北方出现了14年来最严重的酸雨危害。气象专家介绍:据北方7省市北京、天津、 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山西的监测资料显示,2006年北方出现的酸雨危害表现为,降水酸度显著增强,酸雨频繁明显增多。7省市16个监测点的年均降水 PH值为4.5,酸雨频率为44%,其中强酸雨频率为23%。

受酸雨侵蚀的德国石雕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第三大酸雨重灾区,面积已达170万平方公里,占到国土面积的1/3。主要的酸雨区呈东北至西南走向,其中北方最严重的酸雨 区集中在京津冀。根据全国155个酸雨监测站数据统计,2006年8月,北京已由百年无酸雨的历史,改为80%的降雨都属于“酸雨”。据13年来的观测数 据和研究资料显示:2003年以来,包括北京在内的京津冀等地区的酸雨发生频率增加了20%到50%以上,北京的雨水酸化趋势更加明显,出现了强酸雨。8 月北京曾出现过2006年以来最严重的酸雨污染。
酸雨是怎样产生的
酸雨的污染源物来源一是自然物,如火山喷发大量硫化物,自然水表层放出硫化氢,土壤微生物放出的硫化氢的氮化物等;二是人为物,如工业化燃烧生 成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及悬浮物。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大气中发生的错综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是由于烧煤、石油、天然气等所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与大 气中所含水汽相结合形成的酸性大气降水,PH值<5.6。PH值是溶液酸碱度常用的量度指标,其值为1至14,PH值越小,其酸性越强。PH值>5.6的 降水,可认为是清洁水。
就我国酸雨中的酸性物质构成而言,我国的区域性酸雨主要是二氧化硫的大量排放造成的。近年许多大中城市随着机动车数量的急剧增加,城市酸雨中的 酸性物质构成中,硝酸的比例有逐步增加的趋势。酸性降水的高峰期一般出现在春季的3至5月,频率达到80%至100%,并且大多在北方冷空气侵袭与南来的 偏南暖湿气流交汇后形成的降水前汛期中。

受酸雨影响的农作物
酸雨的危害
酸雨俗称“空中死神”,是当前全球主要环境问题之一。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环保专家
称:酸雨将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流失,使河流及湖泊水库水体酸化,鱼类死亡,水生生物种群减少;使土壤中的铝、镉、锌、汞等有毒金属溶解, 严重危害水生物的生存环境。在瑞典的9万多个湖泊中已有2万多个受酸雨侵害,其中4000多个已成为无鱼无虾之湖;酸雨可改变土壤结构,使农田土壤酸化, 导致土壤贫瘠化,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正常发育;诱发植物病虫害,粮食、蔬菜、瓜果大面积减产。使土壤肥力锐减,溶解出来的有毒金属对植物生长带来破坏; 酸雨还会对人体健康特别是呼吸系统造成严重危害,例如哮喘、干咳、头痛和眼睛、鼻、喉的过敏。在阴雨连绵天气中使人皮肤瘙痒、眼膜红肿、气管哮喘、咳嗽不 止,人们昏昏欲睡。德国环境专家称:酸雨是导致癌症、肾病和先天性畸形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浙江省海宁市中医肿瘤研究所与海宁市环保局等单位共同研究表明: 大气污染越重肺癌发病率越高。据1977年至2000年肺癌发病资料,肺癌由20世纪70年代的第4位,上升到90年代的第1位,上升幅度为 59.03%。
酸雨还能够腐蚀城市建筑物,钢筋,水泥、大理石在它“耐心”的浇淋下会如酥土般瓦解,使建筑物和桥梁损坏,严重影响城市市容和景观。致使文物面 目皆非,对北京古建筑的影响是致命的;酸雨可降低土壤微生物繁殖,森林病虫害增加。据统计:我国西南地区因酸雨使森林生产力下降,损失木材倒630万立方 米。直接经济损害32亿元。我国受酸雨围绕严重的森林面积达10多万公顷,造成林业损失年均2亿美元。欧洲不少国家的几百万公顷森林因酸雨倾泄而濒临死 亡,因酸雨危害所致的农、林经济损失年均达4亿美元以上。
半个世纪以来,全球各国工业大发展、汽车猛增,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氮氢化合物急剧增加,导致全球酸雨污染日趋严重。美国、加拿 大及欧盟各国酸雨最多,一些地方从天而降的是稀硫酸、稀硝酸。奇怪的酸雨危害也很严重。酸雨面积已占国土总面积的30%,比沙漠化占国土总面积的275, 还高出3个百分点。

遭受酸雨侵蚀的文物
减少酸雨的对策
减少酸雨危害将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由于酸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要减少酸雨的危害,就要减少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排放量,主要方法 有原煤脱硫技术,可减去燃煤中50%的无机硫;二是用低硫燃料;三是改进燃煤技术;四是对燃煤排放大气中的烟气脱硫,减少硫氮化合物的生成和排放,使用清 洁能源(风能、太阳能等)。气象部门要做好酸雨观测,累计酸雨资料,为彻底解决酸雨灾害,做好科研及辅助工作,为人类生产及生活服务
 
文章来源:北京减灾协会 韩淑云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