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界地位:古代大藏经分类与古代、近现代编藏思路初探(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5:49:16

古代大藏经分类与古代、近现代编藏思路初探(二)


内容提要:

1、             对古代对汉文大藏经编藏分类以及分析

2、             古本藏经影印出版状况简介、古本藏经分类以及简评

3、             以大正藏、中华藏、佛光藏为例评近现代以及在编的藏经

4、             编藏目的、选经标准与分类方法简单的总结和分类

5、             个人关于藏经的一些设想

 
二、        古本藏经影印出版状况简介、古本藏经分类以及简评 

1、古本藏经影印出版状况简介

现在公开影印出版的古本藏经有契丹藏(参阅《房山石经》,房山石经的辽金刻经部分以契丹藏为底本,重新抄写刻石,当然不可避免的在抄写和刻石过程中存在一些失真现象,但房山石经基本把契丹藏的大乘经、大乘论、小乘经、小乘论部分刻完,认为《房山石经·辽金部分》为基本反映契丹藏面貌不算为过)、赵城金藏(参阅《中华藏·正藏部分》,中华藏以赵城藏作为底本,但中华藏做过一定的修正,正藏部分少数经录采用高丽藏再雕本或其他藏本,目前没有正规出版真正的赵城金藏的情况下,不得不参阅《中华藏·正藏部分》)、高丽藏再雕本(大陆有线装书局和宗教出版社出版)、碛砂藏、洪武南藏、永乐北藏、嘉兴藏、清龙藏。国图的思溪藏已经拍成缩微胶卷,赵城金藏也有缩微胶卷可查。另,据说有公司联系国图,打算以缩微胶卷为底本出版思溪藏,韩国最近可能出高丽藏初雕本的复制本三套。

 

2、古本藏经分类以及简评

依据方老师的分类,这些宋代或宋代同时期(如辽和高丽)之后的藏经追溯祖本,可分为三个流派,为 1、中原系:开宝藏、高丽藏初雕本、高丽藏再雕本、赵城金藏。2、北传系:契丹藏。3、南传系:崇宁藏、毗卢藏、思溪藏、碛砂藏、元明清时期的藏经(如洪武南藏、永乐北藏、嘉兴藏、清龙藏)。中原系和北传系的藏经都没有流传下来,南传系的藏经自宋代后,占统治地位,宋后的藏经基本都是南传系藏经。

考察三个流派,应该各有各自的祖本写经。这些写经应该为唐末五代流传下来的写本藏经。初步认为中原系藏经应该为流传在四川(蜀地)一代的写本藏经;北传系为流传在燕云地区的写本藏经;南传系藏经则为流传在福建一代的写本藏经。

 

对三个体系的藏经从文字准确性评价,我个人认为,北传系要好于中原系,中原系要好于南传系。北传系的契丹藏,以流传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写本藏经为基础,考察唐代的历史,唐玄宗时期,曾有金仙公主派人去房山云居寺送过当时的宫廷写经作为刻经底本,在唐武宗灭法时期,北方地区拒不接受对寺院、经像等的摧毁。虽然经历唐末的兵火战乱,但寺院和经像并未象中原地区那样被彻底毁灭。故推断契丹国在雕刻契丹藏时期,在很大程度上保有了唐代官方抄写严谨的写经,以此为底本的契丹藏在文字准确性上面自然最高;中原系的藏经,是以唐末或者五代时期蜀地流传的手写藏经为底本,推断这个手写藏经可能为某个寺院或几个寺院所用藏经,基本属于民间版本。从高丽藏和赵城金藏的版本来判断,版式为每行14字,可能也是这个底本的基本形态,而不是唐代的通行标准每行17字;对于南传系藏经,从目前看到的崇宁藏和毗卢藏散卷来看,基本和碛砂藏一样,是不分段落。崇宁藏和毗卢藏在雕造时期,应以福建地区的一个手写藏经为底本,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如:不划分段落(是否因为节省空间还是其他原因,还有待进一步分析不划分段落的原因,唐代的手写经是分段的,中原系和北传系藏经都是分段的),从目前看到的碛砂藏来看,刊刻并不严谨,时常能见到明显的错别字和多字的现象。南传系藏经中明代的永乐北藏出现了大批量的对经文文字的随意改动情况,出现这样的情况使藏经的文字准确性更差,而清代的乾隆藏则基本是完全复刻的永乐北藏,对经文类似的改动与永乐北藏完全一致。总体来看,南传系藏经以供养为主,刊刻也属于急功近利型,考察宋代福建地区刻印书籍发达,但刊刻质量却是不敢让人恭维。这种态度,不能不对当时的大藏经的雕刻产生影响。宋后的藏经,如明代洪武南藏的正藏部分完全复刻的南宋时期的碛砂藏,清代的乾隆藏的正藏部分完全复刻明代的永乐北藏,都没有进行过审慎严格的校勘,所以个人认为南传系藏经并不是很注重经文文字的校勘,在文字准确性上,要差很多,并不适合研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