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公园门事件:畜牧局领导讲话(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1:25:15

内强素质重服务  外树形象创辉煌

——武隆县畜牧兽医局党组书记、局长汪宏阳在2010年度畜牧兽医工作总结会上的讲话

2011年1月24日

尊敬的徐常委,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年度畜牧兽医工作总结大会,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市委三届七次、八次,县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全委会以及全国、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成绩、分析问题、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明确2011年主要工作任务,使全县畜牧兽医工作在新的一年再创佳绩。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县委常委、统战部长徐正菊到会指导工作,我提议用热烈的掌声对徐常委的到来表示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我先讲四点意见,后面徐常委将作重要讲话。

一、2010年畜牧工作成绩突出,来之不易

2010年是畜牧业发展难中求进的一年,一年来面对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双重考验,我们畜牧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投入万元增收和动物疫病防控这两场硬仗中,推进畜牧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一)畜牧业指标再攀升

存出栏大幅上升。截至年底全县存栏生猪40.2万头、肉牛4.9万头、山羊11.9万只、家禽119.4万只;同比分别新增11.36%19.51%31.78%54.34%。全年出栏生猪46.28万头、肉牛2.57万头、山羊11.02万只、家禽109.77万只;同比分别新增出栏4.21万头、0.55万头、2.54万只、46.14万只,分别新增10.01%27.23%29.95%72.49%。肉类总产量达3.73万吨、禽蛋产量0.3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1.01%53.85%。畜牧业产值6.42亿元、增加值1.37亿元、市场销售额1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0.5亿元。

万元增收开局良好。根据万元增收工程建设需求,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通过1年的实施,全县约4.2万户以发展畜牧产业增收为主的农户实现了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的目标。实现了新增畜牧产值1.37亿元、市场销售额1亿元及市场销售额达1.06亿元的的任务。积极打造了仙女山至双河沿线林下养殖示范带建设。制定了全县畜牧业增收规划和实施方案,示范乡镇、村社的主导产业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达到100%,产业基地覆盖率达到100%,在示范乡镇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完成了市县级良繁场建设,实施了30头奶牛场的改扩建,并免费向全县养殖户发放了20余万元的草种。全系统近200名技术骨干投入到万元增收工程中,进场入户开展疫病防控、配合乡镇政府加强各种政策宣传和技术培训,全年开展各类培训指导180余场次,涉及农户1.1万户、4.5万人次。

建场引种快速增加。去年完成了4个市级、5个县级良繁场的建设。全县共引进种猪0.5万头、种牛0.3万头、种羊1.9万只、家禽苗55万羽。已建成320只波尔山羊的种羊场、200群中蜂的种场、2万只种鸡的繁育中心、2万对种鸽的种鸽场等四个市级良种场和100群中蜂的种场、1万只规模的种鹅场、31000只种鸡的繁育场等五个县级良种场。

(二)优势产业加快发展

2010年积极调整发展思路,因万元增收政策拉动等原因,全县以山羊、肉牛为主的草食牲畜得到了发展。全年共登记备案山羊、肉(奶)牛规模养殖户(小区)分别有47个、11户。在和顺镇、铁矿乡、文复和仙女山等6个乡镇建立了优质商品羊基地。海威畜禽开发公司采取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养殖模式,以借羊还羊的方式,带动全县600余户开展了高床舍饲种草养羊。全年招商引进渝东南首个300头规模的奶牛示范场1个,目前已在火炉镇开工建设。

(三)生猪产业稳定发展

全面启动了中央现代资金建设项目和2009年生猪标准化场(小区)建设项目的实施,我县被列为全市生猪优势产区县之一。全县建设的2个生猪人工授精站和35个授精点全面投产,覆盖全县26个乡镇,年实施人工授精约6.93万窝。全县有年出栏生猪200头以上的规模户260户;2010年在鸭平片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内建成600头规模的原种猪场1个,在火炉生态养殖园区内400头规模的种猪扩繁场圈舍建设已完成,配套建设正在进一步完善之中。

(四)特色产业壮大发展

鸡: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发展,公司+科研院所+基地+农户的武隆土鸡养殖模式基本形成。市畜科院武隆分院建设了2万只种鸡土鸡繁育中心1个,并扩建了4220平方米的种鸡养殖场,在全县建立了1000只种鸡扩繁场3个、规模养鸡场20个,带动2000余农户实现万元增收目标。

蜂:全年新建中蜂扩繁场2个,分别成立了中蜂、西蜂养殖协会,在和顺、羊角、桐梓等乡镇发展入社养蜂农户150户,新增蜂群1500群,新增桶改箱1500箱,新增产值210万元,带动319户农户实现了万元增收。

鸽:全县已发展肉鸽养殖规模户、专业合作社8个,带动了248户农达到万元增收目标。绿保公司建立了养鸽专业合作社,完成了2万对种鸽的市级良种扩繁场建设,成为全市最大的肉鸽养殖基地,目前正在新建1万对种鸽规模的扩繁场。

兔:全县现有4个规模兔场,带动农户202户养兔实现万元增收。

鹅:新建的1个万只规模的县级种鹅场也全面完工投入生产。

棘腹蛙、野鸡、梅花鹿、蚯蚓、蜈蚣、孔雀等特色新兴养殖不断兴起,发展势头强劲。

(五)动物重大疫病防控有力有效

全年按照预防为主、因病设防的原则和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要求,狠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实现了力争不发生,确保不流行的防控目标,确保了动物卫生安全。

1、严格落实保证免疫效果

全面推进常年免疫工作,坚持免疫申报、三旬分类免疫、规模养殖业自主免疫制度,加强免疫工作落实情况监管,提高了全县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全年共完成猪0型口蹄疫免疫109.84万头,牛、羊口蹄疫23.46万头只次、奶牛A型口蹄疫57头次;猪瘟110.10万头次、高致病性猪蓝耳病76.83万头、禽流感281.72万只、鸡新城疫261.83万只。消毒圈舍17.96万间,消毒面积449万平方米。结合春季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行动开展了疫情普查、寄生虫驱除指导等工作,累计普查猪63.74万头、牛5.76万头、羊14.1万只,未发现动物重大疫情。

2、全面开展动物疫情监测

一是通过项目建设和积极争取资金,补充了部分仪器设备,完成了实验室升级改造,达到生物安全二级标准,提高了实验室工作能力。

二是严格按照目标任务,以集中监测与日常监测、定点监测与应急监测、血清学监测与病原学监测相结合的原则,组织人员对全县187个行政村完成了采集牲畜和禽血清各10份的任务,总计采集血样4300余份,并用于免疫效果监测和包片责任兽医的考核。共监测牲畜口蹄疫1470份、猪瘟血清1375份、禽流感1325份、鸡新城疫1305份,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83.75%343.75%165.62%326.25%

三是完成市上下达的复核样品血清603份、组织样130份的送样任务。

四是组织实施了奶牛结核病检测36头、奶牛布病36头,种猪布病55头份、种羊布病68只,结果全部为阴性。

五是每月结合定点流行病调查和免疫监测结果,开展疫情分析评估,用于指导基层开展免疫工作。

3、加强检疫确保食品安全

全面规范动物检疫申报管理,严格检疫操作技术规范,严把屠宰、市场、餐桌各环节监管,严防外来疫病进入我县,保障全县市民吃上了放心肉(蛋、奶),确保了动物卫生安全和餐桌安全。实现了产地检疫开展面、出栏动物产地检疫率、屠宰检疫、病害动物及其产品无害化率均达到100%的要求。全年共实施动物产地检疫145.06万头只,其中猪37.36万头、牛羊28.39万头只、禽153.10万只,屠宰检疫生猪13.36万头、牛羊1.70万头只、禽16.51万只,检出病害动物261头只。并自筹资金组织100名乡镇检疫员进行了行政执法培训。

4、强化监管理顺防控秩序

一是加强对养殖环节监管。特别是对规模养殖场落实自主免疫、消毒、无害化处理、动物疫情报告及散养免疫接受强制免疫的监管。

二是加强对乡镇畜牧兽医站落实免疫情况的监管。重点对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组织、责任制建立、防控物资和防控信息等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监管。

三是对检疫环节实施监管。重点对落实备案管理、引种审批、指定道口执行情况、检疫申报、检疫隔离制度、快进快宰、入厂动物禁止分销制度等落实情况的进行监管。

四是对动物交易市场、肉品市场、肉品仓储场所、肉品重点消费单位、旅游景区景点等加强了监管。

五是加强节假日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活动。共监督检查生猪410车次、9300头次,市场监督检查畜禽71.18万头只,动物产品125.13吨,仓储动物产品47.74吨,立案查处动物防疫违法行为11件。

5、强化防控物质储备管理

一是强化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用疫苗的计划、组织、供应、储藏和使用,规范出入库记录和台账建立。

二是加强防疫证章标志管理。规范检疫证章标志的使用,实行局账务科统一检疫证章标志管理,县监督所提供使用计划。

三是加强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准备。严格兽用生物制品供应、储备、保管、运输,对应急用物资实行动态,时时监控其有效性,不断进行更新和补充,保证全县应对突发动物疫情处置的需要。

(六)圆满完成县上下达其他任务

2011年畜牧兽医各项工作与县委政府中心工作精密相结合,扎实开展“三进三同”、“结穷亲”和“大下访”等三项活动,加强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落实专人协助营销、招商集团搞好旅游营销、招商引资工作。紧抓扶贫对接机遇,加强济南对武隆的对口援助帮扶力度;全年以产业发展促脱贫的思路,为火炉镇鲁家村扶贫物资、资金9.18万元。落实组织机构,指定专人负责结对三项治理、三创、综合治理、信访稳定、城市建设管理、统计、环境绿化及唱读讲传等工作。

2010年,在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夹杂而来、新老问题相互交织的情况下,能取得上述好成绩,非常艰难、实属不易。这些成绩凝聚着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深切关怀,凝聚着相关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的强大合力,凝聚着畜牧部门特别是广大养殖户的辛劳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向关心和支持畜牧业发展的各级领导、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辛勤奋战在畜牧战线的各位职工表示最诚挚的慰问。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全县畜牧兽医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内部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全系统内部管理制度已基本建立完善,但个别基层站少数职工工作怠慢、拖拉推诿、迟到早退、不假旷工等现象还时有发生,各项工作制度的执行和严格兑现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服务能力与养殖需求有差距。随着全县现代畜牧业的推进和万元增收工程的需要,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指导、疫病诊断等服务需求也日益剧增,现有畜牧兽医人员缺乏、素质参差不齐,队伍力量还有待加强、队伍素质还有待提高。

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国际、国内动物疫病形势依然严峻,餐桌肉食品安全刻不容缓。特别是实施万元增收工程引种大大增加,引入的外来疫病,严重影响了动物卫生安全和餐桌肉食品安全,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畜牧产业的发展。

畜牧产业结构调整任重道远。全县畜牧产业投入总体不足,养殖融资贷款难,资金瓶颈及养殖用地、用电等问题较为突出;龙头企业总体实力不足,示范带动力较弱。

二、正确把握新阶段新形势,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

十一五胜利收官,标志着我县畜牧业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新阶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阶段,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缩小城乡差距的阶段,也是深化改革、进一步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的阶段。站在新起点,我们对形势要有清醒的认识,对困难要有足够的估计,对机遇要有全面的把握。

(一)充分认识发展的机遇之多

2011年,促进畜牧产业发展的机遇十分难得。第一,要从不断完善的强农惠农政策中看到机遇。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三农”工作,投入力度之大、扶持范围之广、农民受益之多,前所未有。今年,中央和市级财政投入将进一步增加、扶持政策将进一步完善、扶助方式将进一步改进。这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促进畜牧产业发展的最大机遇。第二,要从“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中看到机遇。今年是万元增收工程实施的攻坚之年,产业发展方式在转变、工作方式在转变、机制体制在转变,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对畜牧业的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第三,要从畜禽产品价格变化中看到机遇。去年农产品价格波动胜于往年,涉及的品种之多、涨幅之大都是罕见。价格的上涨,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和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可以说,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无论是全国还是全市,农产品供求关系的趋紧态势不会改变,畜牧业发展还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第四,要从资源资本的流向上看到机遇。当前,城市、工商、社会等资本进入农村势头良好。最近几年,一是东部特别是沿海地区的一些产业加速向中西部转移;二是大量城市资本下乡,进入畜牧领域;三是部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带回了资金和技术,引领养殖户创业兴业。第五,要从休闲观光农业中看到机遇。因户籍制度改革等措施,未来几年,城镇体量的扩大、人口的增加、消费观念的变化,将成为观光畜牧业的良好时机。第六,要从畜牧部门的工作保障上看到机遇,此前我们由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转为了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事业部门的绩效也将逐步解决,必将增强保障能力、形成工作合力。同时我们畜牧部门在工作中,特别是在大力发展生猪产业的工作中,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有利于做好新阶段的畜牧工作。

(二)充分认识发展的挑战之大

加快发展的责任之重。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虽然近年来,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城乡统筹,目前投入需求很大与财力紧张的矛盾突出,城乡差距非常明显,部分地区还在继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比高达3.41,市委三届八次全委会明确到“十二五”末,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要缩小到2.51。县上确定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23.3%,其中一产业年均增速8.6%,人均纯收入到2015年要从现在的4636元达到1万元,年均增速16.6%。同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确定之后重点打造高山蔬菜、草食牲畜、道地中药材、乡村旅游四大优势产业,在十二五要实现年出栏草食牲畜50万头,将巷口、黄莺、文复、仙女、火炉、桐梓、后坪、接龙、沧沟、铁矿、和顺打造为万头以上规模的草食牲畜基地乡镇。畜牧业作为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深化认识、自加压力,进一步增强肩负责任、推动发展的责任感,清醒而坚定的做好畜牧兽医各项工作。

推动发展的压力之大。现阶段压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防止畜禽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的压力超乎寻常。特别生猪价格波动周期缩短、波动幅度加大,对我县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保持畜禽产品的产量和价格是今年乃至一段时期内的最大考验。第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压力越来越大。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方面是投入问题,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另一方面是配套问题,与产业发展的关联不紧密。因此,围绕畜牧产业发展,推进基础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面向“十二五”,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我们只能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在畜牧兽医工作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新的更大的进步,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扎实做好今年工作,力争畜牧业新突破

2011年是实施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和“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攻坚之年,我们要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市农委的部署和要求,始终把“促增收、控疫病”作为中心工作任务。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市委三届七次、八次全委会和县十二届八次、九次全委会精神,以两翼农户万元增收为契机,以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以动物卫生安全为保障,以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为动力,推进全县畜牧兽医工作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指导思想,按照发展规模化、圈舍标准化、养殖生态化、品牌有机化、畜禽产业化的“五化”思路转变工作方式。

(一)目标定位

1瞄准一个定位

巩固发展百万头生猪产业,重点打造山羊、肉牛、肉兔等草食牲畜产业,积极发展土鸡、中蜂、肉鸽、肉鹅等特色产业。以绿色、有机畜禽品牌打造为重点,使全县以山羊、肉牛为主的草食牲畜产业发展名列全市前茅。

2、锁定三个目标

一是搞好畜禽产品入市工程。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力争引进1个以上畜牧加工企业到我县投资建厂,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固定资产投资任务。

二是搞好环境保护工程。规模猪场全面推行循环养殖和零排放养殖等模式,积极探索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和机制。

三是搞好食品安全工程。毫不动摇地落实各项动物保护及动物卫生安全措施,确保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或发生不流行、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肉

(二)工作任务

全面完成万元增收工程建设任务,年出栏生猪52万头,草食牲畜50万头、只(山羊19万只、肉牛4万头、肉兔27万只),家禽160万只,存栏中蜂3万箱。年新增出栏山羊8万只、肉牛1.5万头、土鸡50万只;新增养蜂1.5万箱、肉鸽50万对、肉兔22万只。实现肉类总产量4万吨、禽蛋产量0.45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7亿元、加工销售产值2亿元;力争启动建成奶牛示范养殖及加工、山羊加工等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

(三)工作重点

1、以万元增收为契机,搞好畜牧生产发展

抓好林下养殖。充分发挥林下优势和草地优势,积极发展土鸡、山羊、蜜蜂等林下养殖业。全县新引进种猪0.6万头、种牛0.3万头、种羊2万只、家禽苗60万只。实现6万户以发展畜牧产业增收为主的农户实现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的目标。

优化畜禽品种。一是加快生猪良种工程建设,建立一套完整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使全县生猪良种改良面达到90%,继续实施能繁母猪保险,确保参保率达到100%。二是搞好肉牛良繁体系,继续实施肉牛冷冻精液配种项目,协助保险公司开展肉牛保险。三是积极推广波尔山羊和黑山羊,加大本地板角山羊的开发利用,不断提高山羊品种品质。四是搞好伊普吕、新西兰、加里福利亚、比利时等肉兔品种推广。五是大力推广市畜科院武隆分院选育、培育的土鸡品种。

打造示范园区。以鸭江、庙垭、凤来、平桥、长坝、和顺等乡镇为重点,全力打造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按照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要求,采用生态循环养殖方式,完善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的示范建设。在火炉镇车坝村生态养殖园区内完善400头规模的种猪扩繁场建设。

规范建场引种。严格按照建设要求完成全市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第三批种兔场、种羊场、豹岩棘腹蛙原种场各1个的良种场项目建设,力争建成23个县级良种场。认真落实市政府〔2009101号通告精神,严格实行引种审批,防止引入县外重大动物疫病。

2、以食品安全为目标,狠抓动物疫病防控

一是完成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评估和国家疫情测报工作,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完善基层畜牧兽医服务网络,强化专业队伍建设,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提高动物疫病防治和畜产品质量监测能力。

二是搞好疫病免疫、监测,加强畜禽检疫、动物卫生监督及投入品监管等工作,确保动物卫生安全。

3、以现有资源为依托,强化畜禽品牌建设

开发利用武隆板角山羊等现有资源,立足本地特色,打造绿色牛肉、有机山羊、有机蜂蜜等畜禽产品品牌,依特色促发展、以特色求市场、用特色创效益。

四、强化工作责任,确保各项部署全面落到实处

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需要我们全面加强畜牧系统自身建设,拟提出“素质提升年”、“服务促进年”、“形象展示年”三个主体实践活动,以良好的作风和精神状态,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一)加强思想建设,提高系统素质

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推进其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强化干部职工服务、责任、创新、廉洁、协作等意识,大力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思想觉悟、服务水平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通过开展中心组学习、支部学习等方式,加强政治理论、理想信念、业务知识、科技文化、实践锻炼等学习,做到学习有氛围、个人有提高、组织有加强、事业有发展。

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完善内部管理,强化督查考核,扎实开展创先争优。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其在现代畜牧业发展中的的战斗堡垒作用。一是尽量争取用编补缺。二是强化层级管理,支持站长大胆管理,逐步探索下放权力。三是凭实绩、看能力,选任站所负责人,营造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能力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增强工作落实与执行的能力。我们将在落实的成效上考实绩,在创新的举措上看本事,在攻坚的毅力上论英雄,在比拼的阵地上评干部,增强全系统干部职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发展方式转变、走好民生导向发展之路的自觉性、主动性,增强干部职工敢为人先、争创一流、比拼发展的压力感、战斗力。进一步深化抓住不落实的事,盯住不落实的人,就等于落实的管理理念。建立健全责任落实机制、一线工作机制、工作倒逼机制、问责追究机制和督查考评机制,强化过程动态监督,以严格的手段促进工作落实。

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入剖析现代畜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在养殖技术、市场形势、项目政策、产品销售、品牌打造等方面制定具体的应对措施,提高帮助解决养殖户及畜牧业从业人员相关的具体问题的能力,通过万元增收工程使全县畜牧业得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增强科技推广服务的能力。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注重向全县广大养殖户各种政策、法律、法规宣传的同时,积极搞好全县畜牧兽医工作的外宣力度。二是加强良种推广。继续实施生猪人工授精和肉牛冻精项目,通过良种推广,提高全县畜禽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三是强化科技应用。不断加强县、乡、村三级畜牧服务体系建设和广大养殖户的科技培训工作。强化脱产驻村兽医和村兽医进村入户,服务养殖户,解决实际问题。

(三)加强作风建设,提升对外形象

把“内强素质、重服务,外树形象、创辉煌”作为畜牧部门今后工作的风向标。

以创先争优为契机,完善制度:要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为着力点,在求真务实、创造工作业绩上创先争优,在坚持学习、提高能力素质上创先争优,在改进工作作风、切实为民服务上创先争优,真正把畜牧部门建设成为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的坚强堡垒和骨干力量。

以依法行政为抓手,狠抓廉政:严格执行《廉政准则》、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通过狠抓教育环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紧抓制度环节防腐,深化源头治理,常抓监督环节拒腐,规范权力运行。进一步降低机关运行成本,实行公用经费零增长,坚决制止铺张浪费行为,坚持用正反两方面典型来教育全体干部职工,不断增强廉洁意识,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树立清正廉洁的单位形象。

同志们,新的一年孕育着新的希望,新的征程将谱写新的辉煌。2011年全县畜牧兽医工作的目标已经明确,关键是抓好落实。打好“十二五”第一仗,保持畜牧业发展良好势头,任务艰巨、意义非凡。我们要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在市农委的大力支持指导下,继续发扬艰苦创业、真抓实干的奉献精神,以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团结和谐的干事氛围、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把人民的期望当作前进的动力,把崇高的使命化为积极的行动,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好形势,倍加爱护团结进取的好局面,全面推动全县畜牧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为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共同谱写畜牧业发展的新篇章!

在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代表局党组向在坐各位及家人拜个早年,祝大家新春愉快,合家欢乐,万事如意!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哈尔滨市畜牧局局长王运义在全市畜牧局长会议上发表讲话

抢抓机遇、创新发展

努力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步伐

---在全市畜牧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我们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市有关会议精神,按照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工作任务,全面分析新时期畜牧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进一步明确畜牧工作目标和任务,积极探索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的新思路、新措施,统一思想、开拓创新,努力使畜牧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做出更大贡献。

下面,我围绕建设现代畜牧业和当前工作讲五点意见。

一、正确分析形势,明确发展思路,把发展现代畜牧业摆上新农村建设的突出位置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以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委、省政府实施“主辅换位”的战略部署,始终致力于把畜牧业发展作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突破口,摆上重要位置,紧紧抓住不放。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全市畜牧业在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和增长方式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开始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一是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到去年末,全市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了72万吨、30.5万吨和106万吨。牧业产值达到213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增长到45.5%,基本上是半壁江山。奶业生产获得全国奶业强市称号,居全国大城市之首。畜产品产量和加工外销总量全省领先。二是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各区县围绕小区和牧场建设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建成各类牧业小区530个、专业户13.2万户、养殖协会和合作社192个。规模化饲养的比重达到60%。形成了宾县肉牛、尚志奶牛、巴彦生猪、通河大鹅等一批具有较强增长势头的产业区域。双城市夺得全国奶业强县桂冠,宾县肉牛饲养量保持全省第一,巴彦县生猪产业省内居首。全市奶牛、生猪、肉牛、禽蛋四大产业带初具规模。三是畜牧业支撑服务体系作用越来越强,生产方式转变步伐加快。良种普及、冻配改良面大幅度提高,科技兴牧和标准化生产步伐加快,饲料工业省内领先,青贮和秸秆利用水平快速增长,草原保护与改良建设得到强化,“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项目建设初见成效,市、县、乡、村四级防疫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重大疫病防控能力显著增强,兽药、饲料质量监管力度加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与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四是产业化经营有了长足发展,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大大增强。宾西牛业、双城大众、尚志蒙牛等一批新的龙头企业在我市落户。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00余家,鲜奶、生猪、肉牛、肉禽加工能力分别达到146万吨、400万头、40万头和8000万只。培育了完达山、雀巢等一批驰名品牌和上百种绿色、特色畜产品。生猪、乳品、禽蛋外销比重分别达到20%、65%和50%以上。形成了基地扩规模、龙头拓市场、加工增效益的喜人局面。

实践证明,哪里畜牧业发展的好、发展的快,哪里的农民收入就高,畜产品加工企业就多,地方财政就富裕。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405元,其中866元来自畜牧业,占20%。畜牧业已经成为促进财政增税、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但是,由于畜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龙头企业的快速成长,在产业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一是生产基地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较低,基地生产与龙头企业加工需求之间不匹配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原料基地生产规模小,水平低,稳定性差,一些企业因吃不饱而不能达效。二是龙头企业的规模、加工深度,特别是开拓市场的能力不足;三是防疫、检疫、检测、监督、繁育等基础建设薄弱,畜牧业污染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动物疫病仍然严重威胁着畜牧生产、动物食品与公共卫生安全;四是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发育滞后,小生产、大市场难以紧密对接。而适应新形势,解决新矛盾的主要出路,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加快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

畜牧业是承前而启后的中轴产业,前连种植业,后连加工业,无论现在还是将来,畜牧业都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都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年初以来,国家和省、市召开了一系列有关“三农”方面的重要会议,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着重强调,要发展健康养殖业,转变养殖观念,调整养殖模式,做大做强畜牧产业。《意见》为我市畜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我市新时期的畜牧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那就是畜牧业必须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畜牧业,就是按照“高效、低耗、安全、优质”的要求,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畜牧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畜牧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畜牧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畜牧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畜牧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畜牧业,提高畜牧业的整体素质、效益和竞争力。畜牧业现代化不仅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而且是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建设的产业基础和必然要求。首先,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现代农业的几个主要特点:一是畜牧业发达,超过种植业;二是农产品加工业发达,生产与加工的比值要达到1:3;三是农产品的商品率要达到50%以上。以上几个特点可以看出,现代农业不是以种植业为主,而是以养殖业为主。因此要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率先发展现代畜牧业;其次,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是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需要随着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加快,畜牧业发展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市场制约将成为主要因素。突破市场制约的主要途径就是千方百计提高产业的竞争力,真正实现高质量、低成本、深加工、大规模、创名牌、国际化,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就是必须发展现代化生产;第三,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是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安全的需要。频频曝光的瘦肉精、疯牛病、禽流感及劣质奶粉等事件都警醒我们,动物疫病和环境污染、药物残留已经成为畜牧业发展的最大威胁。既严重阻碍了我国畜产品的出口,影响了国际形象,同时也对产业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因而,按现代化标准进行饲养,严格对投入品和生产环境的控制,确保畜禽无疫病、产品无污染、药物无残留,是保证人们吃上放心肉、喝上放心奶的必要前提,也是获得市场准入,赢得消费者信赖的必由之路。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条件下,只有全面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步伐,尽快地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利用好资源优势、地缘优势、市场优势和政策优势,在竞争中赢得机遇、赢得市场、赢得发展。现代畜牧业建设是一项多环节、多层次,需要长期努力才能实现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对什么是现代畜牧业、怎样建设现代畜牧业及其重大意义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进一步坚定振奋精神、求实苦干、科学发展、确保安全,努力打造畜牧业大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哈尔滨做出新贡献的信心和决心。关于“振奋精神、求实苦干、科学发展、确保安全,努力打造畜牧业大市”这句话在这里我要着重解释一下。“振奋精神、求实苦干”是我们首要解决的态度问题;“科学发展”就是要改变当前单纯追求数量的现状,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确保安全”即保证不发生大的疫情;“努力打造畜牧业大市”是全战线的工作目标,哈尔滨市是全省畜牧业的龙头,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位列第一,我们要稳扎稳打、开拓奋进,奠定哈尔滨在全国畜牧业的领先地位。

2007年畜牧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围绕一个目标,坚持一个中心,抓住三大体系,实施五项措施,加快六个提升。具体讲,就是要紧紧围绕加快“粮牧换位”、建设畜牧大市这一总体目标,坚持以全面提高畜牧业核心竞争力为中心,突出抓好现代化养殖生产体系、现代化畜牧业产业体系、现代化畜牧业保障体系建设。从提升产业地位、规模结构、组织化水平、标准化水平、良种化水平和污染治理水平入手,努力构建现代养殖生产体系;从扩大加工规模、深化加工层次、提高外销能力入手,努力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从强化防疫体系、投入品监管体系、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入手,努力构建畜牧业安全保障体系。通过深化落实组织措施、政策措施、法制措施、服务措施和工作推进措施,全面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步伐。全市主要发展指标,肉类总产量82万吨,预计增长8%;鲜蛋总产量32万吨,预计增长2%;鲜奶总产量117万吨,预计增长13%。

二、突出主导产业,抓住关键环节,努力构建现代化生产体系

多年来,我们在优化产业结构,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基地生产上,业已形成共识、取得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有的地方缺乏正确的政策导向,还没有形成主导品种、主导产业;有的偏重于小区、牧场建设,忽视了千家万户中小规模养殖;有的在生产布局、牧场建设上缺乏科学性,忽视了防疫和生产标准。这些模糊认识的存在,已经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基地建设的政策导向、发展思路、建设速度和生产水平。我们必须把基地建设的目光聚焦到发展健康养殖业、提高整体素质、效益和竞争力上来,聚焦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全面加快现代养殖业建设步伐。

(一)建立合理的优势产业梯次,提升主导产业位置。就全市来讲,今后一个时期,畜禽品种发展梯次是:大力发展以奶牛、肉牛、生猪、家禽为主导品种的畜牧生产,积极稳步的抓好羊和特种动物养殖。按照郊区和近郊县重点发展奶牛、生猪、禽蛋,东部重点发展肉牛、羊和特种动物养殖的总体布局,积极推进宾县肉牛、尚志奶牛、巴彦生猪、通河大鹅产业开发带建设。各区县要对照以上布局,根据自身特点,找准1-2个品种为主攻产业,在确立主导产业的基础上,集中各种资源、要素,采取强有力措施加以推进,尽快扩大整体规模、提高整体素质。

(二)建立合理规模养殖梯次,提升规模养殖比重。要结合国情、省情、市情,充分考虑农民众多、千家万户养畜和管理粗放、效益不高的基本现状,实施惠及广大农户、大中小规模并举的政策措施,建立合理的养殖规模梯次。一方面,要以家庭畜牧场和专业养殖小区为重点,建设一批规模大、水平高的现代化养殖场(园区),形成现代化生产基地示范群体;另一方面,要重视发展中小规模、种养结合的养殖专业户。今后较长时期内中小规模家庭养殖仍然是生产发展的主体力量,要结合新农村建设,通过实行畜禽粪便集中堆放处理等措施,解决好庭院养殖污染问题。促进家庭畜牧场和专业养殖小区向重点乡镇集中,逐步壮大专业乡镇、专业村的饲养规模。建设一批养牛超万头、养猪超5万头、养禽超50万只的专业乡镇或养殖合作社,形成以现代化养殖示范群体为带动,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精深加工货源基地、出口外销基地全面发展的生产格局。

(三)建立养殖合作组织体系,提升组织化水平。发展合作与联合,组织和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参与竞争,是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普遍做法,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各类养殖户的迫切需要。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下大力气抓实抓好。要安排专门资金,落实各项政策,抓好典型示范引导,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尽快把各级各类养殖合作组织建设起来,形成一个自下而上、纵横交错的立体化网络体系,发挥好计划生产、连接产销、信息服务、利益协调、规模集成、技术传播、产业开发、信用培育等诸多功能。各区县畜牧部门,特别是乡镇畜牧中心,要率先行动起来,主动领办、帮办、参办农民养殖合作组织,为合作组织提供政策咨询、科技信息等方面的服务,指导规范化建设,发展实施标准化生产,培训、宣传合作知识。今年,各区县畜牧部门、各乡镇畜牧中心都要力争培育建设一个养殖合作组织典型。一些不具备建设合作社的地方,可以结合自身实际组织行业协会。通过典型引路,努力提高基地建设的组织化水平。

(四)强化科技兴牧体系建设,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建设现代畜牧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建设现代畜牧业的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就是把政府拥有的科技资源、培训资源、科研资源,迅速地转化为农民畜牧业生产中的科技优势。建立完善市、县、乡三级培训基地,组织实施科技培训工程,利用畜牧网站、广播电视和发放光盘、书报、挂图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展从业人员科技培训工作,多向农民提供“傻瓜化”的畜牧技术产品,培养一批科技“明白人”,努力把广大从业农民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畜牧业经营者;抓好关键性、基础性等重大科技问题的技术攻关,力争在饲料配方、疫病防治、青贮饲料、草原治理、标准化生产、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取得突破;三要加快畜禽优质高产综合技术和畜牧业技术标准的普及应用步伐,组织实施畜禽生产标准化工程,搞好绿色饲养技术规程的制定和推广工作,重点抓好10个标准化示范小区、100个标准化养殖示范大户建设,努力提高畜牧业标准化水平;四要加快实施百乡、千场、万户科技入户工程,结合 “丰收计划”实施,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形成以技术指导员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传播网络。五要加快畜牧业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畜牧业,健全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为养殖业提供更好的科技信息、经营信息服务。

(五)强化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升良种化水平。良种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突破口,在提高牧业经济效益的综合因素中,良种的作用占居第一位。要加大投入,进一步强化繁育站点和种畜禽场为重点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积极推广鲜精配种、多元杂交、性控配种、胚胎移植等繁育综合技术,加快冻配站点的装备更新、技术培训,完善全覆盖、全天候冻配网络,基本消灭本交和混交滥配。要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范围和品种,落实奶牛良种补贴计划。双城、郊区等奶牛基地要以全面推行优质冻精配种为重点,积极推进社会化改良计划,做好高产奶牛核心群扩群工作。宾县、木兰等肉牛基地,要从培育优质肉用基础母牛群入手,尽快扩大优质商品肉牛的规模,满足加工企业的需要。

(六)狠抓粪便无害化处理,提升污染治理能力。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十一五”期间,要重点对养殖小区、规模场和专业村进行治污,通过发展沼气、集中堆放发酵等有效的途径, 加强畜禽粪便污染治理和综合开发利用。把畜禽粪便转化为优质、高效、无公害有机肥料,减少环境污染。专业村屯要规划建立畜禽粪便集中处理场,小区和规模场、户要设立畜禽粪便处理区,使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率要达到70%以上。无污染处理、排放要达到国家标准。为彻底消灭疫源,发展无公害畜产品、绿色畜产品、有机畜产品奠定基础。

三、采取有效措施,实施强“龙”工程,努力壮大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

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龙头企业的强弱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和成效,只有龙头舞起来,才能使产业化起来。近几年,我市在畜产品龙头企业建设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企业或企业集团,如雀巢公司、金锣集团、完达山集团、蒙牛集团等纷纷在我市建立大型精深加工企业,有效拉动了奶业、肉类生产,畜牧业产业化在龙头企业牵动下正在向纵深发展。虽然我市畜产品加工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鲜奶、生猪的加工能力已经超过基地的生产能力,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憋奶、憋猪、憋蛋和价格不稳定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龙头企业的产品档次不够高、竞争力不足、销售能力不够强。二是龙头企业与基地的联系依然停留在松散型的买卖关系上,没有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我们已经清醒地看到,未来增量畜产品的消费,将主要依靠外部市场。龙头企业的加工档次以及开拓市场的能力,已经成为建设现代畜牧业的瓶颈。基地富农民,加工富财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发展畜产品加工在振兴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支持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解决好区域资源调配问题,把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放在发展现代化畜牧业、外向型畜牧业的战略位置,作为实现主导产业建设目标的决定性工程,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全面提高畜产品精深加工的综合能力和整体水平。

一要加大对重点龙头企业的扶持。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支持畜牧业发展。把龙头企业扶强扶壮,是推进主辅换位的实际行动。对外销能力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要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在资金、土地、用人、产品宣传及服务环境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要积极推进龙头企业兼并联合,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更新、装备更新和产品更新,加速资源、品牌、市场的优化重组和集团化经营步伐,打造优势品牌,做大作强龙头企业。各级畜牧部门要增进与龙头企业联系,关注企业、了解企业、服务企业,本着你发财我发展的原则,鼓励企业合法经营赚大钱,杜绝各种勒卡行为,切实为企业着想,主动为企业解决具体困难,通过创造宽松的环境,提供良好的服务,吸引企业来我市发展,并能够落地生根。

二要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有计划引进和兴建一批新的产业化龙头。要在注重加工规模的同时,注重产品的加工深度,注重龙头企业开拓市场的能力,坚持“大、高、新、外”的原则,集中各种资源和力量,针对产业发展实际和发展需求,兴建几个像雀巢、金锣那样的大规模、高水平、产品新、外向型的龙头加工企业;特别是要在东部产区有计划建设几个肉类、皮革、毛绒加工和生物制药等深加工企业。奶业产业带,以郊区、双城、尚志为核心,形成150万吨鲜奶的年加工销售能力;养猪产业带,以巴彦、郊区、宾县为核心,形成500万头以上的年屠宰加工销售能力;养鸡产业带,以郊区、双城、宾县、巴彦为核心,形成1亿只以上的年屠宰加工销售能力。肉牛、肉羊以宾县、木兰、阿城为重点,形成50万头只的年屠宰加工销售能力。全市肉、蛋、奶加工能力分别达到100万吨、10万吨和150万吨以上。使我市畜产品加工业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加工种类更加齐全,能够充分消化畜禽及副产品,形成畜产品加工业的整体优势。

三要处理好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发展产业化的一个主要目的和成功标志就是实现生产经营的一体化。只有以经济利益为纽带,使企业与农户形成相互依存、互利互惠、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紧密联系,畜牧业产业化才会得到健康,持久的发展。要引导龙头企业要从战略角度,把生产基地作为第一车间,通过契约联结,服务联结,资产联结等多种方式,关心农户,扶持农户,确立确保双方合理利益的对接机制,使生产基地的规模、水平与龙头企业发展相适应;要积极引导基地、合作组织不断增强市场观念和风险意识,主动与龙头相挂靠,按订单组织生产;要约束农户强化履约意识,按合同要求提供原料,严禁掺杂使假、毁约违约;要克服片面强调企业让利和对基地农户进行盘剥两种不良倾向,做到契约联结制度化,资产联结规范化,利益调节市场化,从而确保产销双方共同、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

四要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要从构建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的格局出发,积极发育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畜禽及产品交易市场、畜产品期货市场,兴建一批像双城新胜禽蛋批发市场那样的有规模、有特色、有声誉、辐射力强的畜产品批发大市场。既要重视市场的硬件建设,又要不断强化市场的软件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场功能,提高辐射和带动能力。要大力扶持各类流通服务组织建设,对各类畜产品生产专业协会和合作社给予积极扶持,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同时,组织好畜产品的统一生产和统一销售,解决千家万户与市场对接难的问题。要利用各种现代化手段,积极推行电子商务、网上直销、联锁经营等现代交易方式,不断提高畜产品的物流效率。

四、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为重点,努力构建畜牧业安全体系,积极发展健康养殖业

(一)以兽医体制改革为契机,强化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今年,我市将根据国家和省的要求,全面推行兽医体制改革,要很好地抓住和利用好这次机会,作好调研和协调工作,积极争取各级领导和财政、编制部门的支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和执法机构。建立健全基层诊断实验室建设,提高诊断、检测能力和生物安全水平。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执业兽医制度。保证兽医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持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根据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实行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畜牧部门统一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充实、完善各级兽医工作机构的设备、条件,逐步建立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稳定和强化市、县、乡、村四级动物防疫体系。做到有队伍、有力量、有财力、防疫人员有饭吃,提高兽医管理机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二)以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为重点,全面强化动物防疫工作。当前,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关于防控工作,有关措施要求已经在3月初召开的全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会议上进行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在这里,我着重强调以下几点。一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搞好物资和技术储备,认真落实各项防疫政策,按照政府包组织发动和经费落实,部门包技术实施和人员、经费、业务的职责要求,进一步落实防疫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完善突发疫情应急机制和应急预案,进一步强化防疫队伍素质建设,特别是充实乡、村防疫队伍,做到人员足、素质高,手段先进、工作得力。二要全面落实以“五强制、两强化”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防控措施。加强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场所的疫情监测和强制性免疫工作,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动物疫病流行动态;要加强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防疫基础设施建设,配套防疫、消毒、疫病诊断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建立和完善养殖内部防疫制度,提高疫病的控制和预防能力。要严格实施免疫接种程序,确保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三要严格控制外疫传入,确保疫情稳定。对来自国外、省外的畜禽及其产品要实行严格的检疫、消毒和隔离观察制度,严防染疫畜禽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我市。四要依法强化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工作。对屠宰、运输和交易的畜禽要查证验物,严厉打击经营染疫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的违法行为,产地检疫开展面、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率要达到100%。五要做好宣传和疫病防治常识和技能培训工作,加强舆论引导。力争不发生,确保不蔓延,人间不感染。

(三)以兽药饲料为重点,强化畜牧业投入品监管。加快建立和完善市、县(市)区两级投入品和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监督检测制度以及产品质量跟踪、追溯制度。从源头上把好养殖产品质量安全关。要在加强市、县两级兽药饲料和畜产品检验检测能力建设的基础上,严格控制对人体和畜禽健康有毒有害物品的使用。依法强化兽药、饲料、畜产品的监测、监督和打假工作,加强对饲养环境和加工储运设施的质量监管,规范兽药、饲料市场,约束广大饲养者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饲养,遵守相应使用准则、技术规程,严格管理投入品使用,进一步强化畜产品质量管理和产地环境控制,依法实施全程监管,切实加强对饲料加工、生产环节、屠宰过程、经营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单位和个人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和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的非法行为,推行清洁生产,确保终端畜产品的质量安全。要在不断建立健全标准体系的基础上,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行市场准入和质量认证制度,认真落实事先保证和事后监督相结合的管理措施,对进入市场的产品,全面实施标识管理、强制检验、责任追溯、质量承诺和信息快速查询等制度。积极推行畜产品质量产地认证制度,把好市场准入关。要积极开展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支持和鼓励企业申请ISO系列国际质量体系、环境体系和HACCP安全体系认证,按照国家农业部规定,全面推行兽药生产企业GMP管理制度。通过法制化建设,确保畜产品质量和安全。

(四)强化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养殖业。要以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落实三项制度、五项措施为重点,依法加强草原保护和建设。要深入贯彻实施《草原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的若干意见》,努力营造全社会重视和参与的良好氛围;要依法严厉打击违法开垦、非法占用草原行为,确保草原面积不再减少,维护草原生态安全和承包者合法权益;要全面落实草原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草畜平衡制度和禁牧休牧制度。当前我市草原问题主要是在册面积大实际面积小,要本着为子孙后代积德,切实保护好有限的草原,不能漠视此项工作。要完成好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建立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力争2008年实现松嫩平原区域内草原全线禁牧;继续推行草原改良建设和退耕还草,推进草食家畜舍饲,大力推进人工种草、青贮工程和秸秆三化养畜。努力提高青贮在“两牛”日粮结构中的比重,提高饲料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要充分利用省政府对优先发展饲草饲料产业建窖贴息、购置青贮机械补贴30%的优惠政策,积极支持发展青贮专业化公司和产、加、销专业户,培育壮大饲草饲料龙头企业,尽快形成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格局。

五、落实推进措施,确保现代畜牧业建设取得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现代畜牧业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要把畜牧业摆上建设现代化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突出位置,健全现代畜牧业组织领导体系和监督检查体系,制定工作方案,确立和完善目标管理制度,形成制度化的领导、协调和督导机制,及时研究和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整合各种资源,协调多方力量予以强力推进,确保责任目标的实现。要从政府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要求出发,正确把握“政府”与“市场”关系,用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新理念,统筹兼顾畜牧业生产、科技、执法等各项工作,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产业推进,一手抓法制管理,做到不错位,不越位,不缺位。

(二)加大政策扶持,为现代畜牧业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和资金保障。实施积极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要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融资为辅的多元投入办法,筹集更多的发展建设资金,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要捆绑使用各项支农资金重点向畜牧业倾斜。保证标准化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配套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和人员培训等建设需要。要加强国际合作和对外宣传,大力吸引外资和社会资本向畜牧业投入,缓解投入不足的矛盾。要抓住国家实施农业和农村发展“十大行动”、老工业基地振兴、哈大齐工业走廊构建等发展机遇,做好项目储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投资立项,善于主动地介入相关项目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等帮助。要适应产业发展要求,争取出台一批新的扶持政策,对规模饲养场和养殖小区建设用地视作农业用地,给予协调优先安排;对生产基地、养殖小区、专业村、专业乡,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和防疫条件改善提供资金补助和专项补贴。对畜牧养殖合作社提供必要的扶持资金;积极协调各级、各类金融部门加大对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增加养殖项目中长期贷款。积极发展畜禽保险业务。

(三)强化服务体系建设,为现代畜牧业建设提供有力的服务保障。要以乡镇畜牧兽医综合站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探讨和创新基层服务机制。以养殖集中区域为重点,重点建设10个功能完善、手段先进、服务周边的区域性中心站。资金使用要有重点,不能撒芝麻盐。搞好服务站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完善服务手段,增强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功能。要把队伍素质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下决心解决人员老化、知识匮乏、观念陈旧、能力偏弱的问题,采用专业培训、充实队伍、机制转换、考核聘任等办法,从数量、质量两方面解决服务指导能力不适应的问题,从而有效支持产业的发展。要鼓励企业和社会其他力量参与创办畜牧业服务组织,促进服务体系向多元化发展。努力提高繁育改良、防疫治疗、技术指导、饲料供应、产品销售的服务水平。

(四)强化依法治牧,为现代畜牧业建设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抓好《畜牧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工作,从队伍建设入手,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搞内耗求和谐,一致对外谋发展,要把“对外树形象、对内求和谐”的口号在全战线叫响。着重提高执法素质、规范执法行为、健全执法程序,建设一支作风优良、业务过硬、群众信赖的高素质畜牧行政执法队伍,不断深化畜牧业行政执法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改革,提高畜牧部门依法治牧、依法防疫检疫、依法监管畜产品质量的能力。提倡全战线把今年作为一个学法年,重点学习三法十条例以及《农业技术推广法》。通过整顿畜产品市场经营秩序,打击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和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吸商、安商的发展环境。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五)创新推进方式,为实现现代畜牧业建设目标提供有效的工作保障。建设现代畜牧业,必须在工作方式、工作作风和队伍建设上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不断提高。要学会研究把握和驾驭畜牧经济市场,根据市场变化趋势,指导农民调整生产结构,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采取各种行政和经济手段,培育和宣传具有鲜明时代特征、鲜活生命力的典型,特别是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的现代牧业发展典型,壮大和完善典型示范群体,不断放大示范辐射效应。要坚持和发扬实事求是、调查研究、靠前指挥的扎实工作作风,切实做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发现和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点、焦点、热点问题,宣传党的大政方针,宣传畜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倾听广大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推动工作开展。各区、县(市)以及各职能处室、单位根据自身实际,要围绕建设现代畜牧业、构建和谐哈尔滨为题撰写调研报告,用于今年准备召开的调研成果会。要加大公益性宣传和多媒介、多渠道推介力度,扩大我市畜牧业的国内外知名度,为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创造条件。

同志们,发展现代畜牧业,意义深远,任务艰巨。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全系统营造奋发有为、昂扬向上、和谐奋进的工作氛围, 振奋精神,转变作风,树立正气,提升人气,积极推进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哈尔滨做出新的贡献。

 

贾涛同志在全省畜牧业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召开今天这次会议,主要是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全面总结上半年三年攻坚战进展情况,分析新形势,研究新问题,强化措施,部署工作,推动三年攻坚战深入实施。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三年攻坚战开局良好,全省牧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年初以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打好畜牧业加快发展三年攻坚战的战略部署,切实把畜牧业摆上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强化攻坚举措,狠抓工作落实,在体制和机制建设上打造了全新的保障体系,推动牧业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一)行政推动力度不断加强,畜牧业发展环境明显提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牧业经济发展,年初以来,先后召开三年攻坚战动员会、季度调度会和现场交流会,专题研究部署三年攻坚战的战略重点、主攻方向、区域布局和推进措施。以省政府和省政府办公厅文件下发了《关于支持生猪、肉牛奶牛、家禽产业发展的意见》、《全省畜牧业加快发展三年攻坚战实施方案》和《关于稳定生猪生产的意见》,初步构建了涵盖猪、牛、羊、禽等主要畜禽品种和规模化标准化建设、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等产加销各环节的政策保障体系。

各级党委、政府对加快发展畜牧业的认识高度一致,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和人力布局,创新工作抓法,在产业摆位、领导力量、政策措施、组织推进上,主动向畜牧业倾斜。长春市明确提出:“畜牧业发展潜力无限,对农民增收和农村工业化的实现至关重要。要建立畜牧业发展基金,支持畜牧业加快发展。”松原市明确提出:“农业突破靠畜牧业、农民增收靠畜牧业、农民就业靠畜牧业。”农安县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农业要从牧业做起,实现率先突破。”市县两级政府分别成立了由主管副市(县)长任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为打好三年攻坚战提供了强力的组织领导保障。

我们的工作赢得了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全国人大、国务院、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先后对我省畜牧业发展,作出重要批示,给予充分肯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我省上报的《吉林生猪生产进入正常猪粮比价范围》专报信息上,作出重要批示,对我省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和甲型H1N1流感疫情,保护生猪产业发展的做法、经验和成效给予肯定。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严隽琪,在听取我局代表省政府所作《关于畜牧法贯彻实施有关情况的汇报》后强调:“吉林省对畜牧业发展认识很到位,而且很有理念,在体制和机制方面进行的创新和探索,走在全国前列,应予肯定。”长赋省长在《关于全省畜牧业三年攻坚战进展及一季度牧业经济运行情况的报告》上批示:“开局良好,给予肯定;任重道远,不可松懈。畜牧业攻坚要抓到园区、抓到企业、抓到项目、抓到大户,还要抓市场,总之要狠抓落实,务求实效”。守臣副省长在《关于三年攻坚战督导检查情况的报告》上批示:“此材料反映的情况全面、具体,请牧业局将新的近期情况纳入,形成一份专报送王珉书记、长赋省长阅知”。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如此重视畜牧业发展,这对我们来说,就是最大的鞭策和鼓励。

(二)融资机制创新取得重大突破,畜牧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多年来,融资难已经成为共性问题,制约着规模养殖和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为破解这一问题,各级牧业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经省政府积极协调,高位运作,中国农业总行决定把我省作为金融服务“三农”试点省,在中国农业银行吉林省分行成立全国首家畜牧业贷款中心,于今年4月14日正式挂牌。省政府与中国农业银行签署了金融服务战略合作协议,农行承诺5年内支持畜牧业发展的信贷规模不低于400亿元。省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配套组建畜牧业专业担保公司问题,经积极协调,多方努力,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由2000万元降为1000万元,并明确担保放大倍数原则上限在5倍以内,只为养殖户担保的可放大到10倍以内。省里确定的支持红嘴、卓越、精气神3家企业组建担保公司试点工作,前期工作基本就绪,待省里资金注入后即可启动运行。各地对破解畜牧业发展融资“瓶颈”问题非常重视。长春市决定,建立畜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融资机制创新。广泽乳业公司和四平红嘴集团分别投资2000万元资金,成立了担保公司,今年将把注册资金增加到3000万元,重点用于企业自身发展和支持养殖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初步统计,今年全省至少将组建10家以上畜牧业专业担保公司。上半年,省农行为畜牧业发放贷款12.5亿元,其中,通过红嘴畜牧业担保公司为养殖户发放担保贷款0.6亿元。

(三)抢抓新一轮改革机遇,机构和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经积极努力,多方协调,省局作为部门管理机构予以保留,并更名为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通过改革,新增了生鲜乳生产与收购环节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业生产饲料行业管理等重要职能,对5个内设机构名称进行了更改,在畜产品加工与质量管理处加挂了奶业管理处的牌子。增设省首席兽医师1名,增加处级领导职数3名、处级非领导职数2名。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对畜牧兽医机构和队伍建设给予高度关注,长春市在研究全市机构改革方案时指出,“机构改革改谁都不能改牧业局”。榆树市在保持畜牧业管理机构稳定的同时,为牧业部门直属事业单位新增38名事业编制。从前期对各地机构改革调度情况看,全省畜牧兽医机构和队伍建设,总体上呈现稳定和加强的趋势。在国家实行大部制改革精简整合的宏观背景下,省市县三级畜牧兽医机构能够得以保留并得到加强,这既是对我们牧业产业的高度认可,也是对我们部门工作的充分肯定。可以说,各级牧业部门为此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艰辛努力,我借此机会,向在座的各位表示衷心感谢。

(四)新闻宣传工作成效显著,畜牧业产业知名度明显提升。一个部门、一个产业,工作如何、发展怎么样,舆论宣传很重要。为营造畜牧业三年攻坚战良好的舆论宣传氛围,年初,组织吉林电台、吉林电视台、吉林日报等省内媒体与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农民日报驻吉林记者站等中直媒体,组成攻坚战新闻采访团,深入长春、四平等地开展系列宣传报道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3月11日,协调省政府新闻办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攻坚战启动建设情况。在吉林日报、中国县域经济报头版头条发表宣传文章2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农民日报2版头条发表宣传文章3篇。在吉林新闻联播、吉林广播电台发布专题报道10多条。3月1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第二条,以粮食大省--吉林打造畜牧业发展新名片为题,对我省启动实施三年攻坚战情况进行了专题宣传报道。4月1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再次对我省组建全国首家畜牧业贷款中心进行专题报道。协调中央电视台七台,先后两次对精气神山黑猪和长白山黑牛发展情况进行专题报道。在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中国之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13家新闻媒体发布相关专题报道10余条。通过系列宣传报道,在全省上下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极大地提升了吉林牧业产业知名度。这是我省牧业发展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效果最好的一次新闻宣传活动,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纵观上半年畜牧业发展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动力与压力同在。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强牧惠牧政策的强力推动下,经过上下共同努力,全省牧业生产克服了金融危机和甲型H1N1流感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总体呈现发展和上升的势头,三年攻坚战开局良好。其主要标志:

第一,畜牧业发展总量持续扩张。全省畜禽养殖业总体呈现“一高两增”的发展态势。“一高”即养殖效益高,上半年,肉牛、肉羊价格始终保持坚挺,呈平稳上扬态势。肉牛平均市场价格为14.68元/公斤,出栏1头肉牛可盈利520元;肉羊平均市场价格为14.03元/公斤,出栏1只肉羊可盈利117元。肉鸡、鸡蛋价格在1-2月份短期小幅波动后,3月份呈稳步攀升态势。肉鸡平均市场价格为7.42元/公斤,出栏1只肉鸡可盈利2元;鸡蛋平均市场价格为5.5元/公斤,出售1公斤鸡蛋可盈利0.5元。生猪市场波动较大,但总体保持正常盈利水平。上半年,生猪平均价格为10.4元/公斤,出栏一头生猪平均盈利129元。全国首次出现猪价“北高南低”的现象。“两增”,一是发展总量增。上半年,全省生猪、肉牛、肉羊和家禽分别发展到2526.32万头、830.01万头、912.75万只和3.89亿只,同比分别增长11.47%、4.42%、3.66%和6.49%。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162.88万吨、45.21万吨和43.0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7.06%、12.69%和34.79%。二是外销量增。全省生猪、肉牛、肉羊、肉鸡、肉鹅外销量分别达到430.69万头、61.23万头、36.21万只、2200万只和154.52万只,同比分别增长9.81%、4.35%、3.1%、5.24%和16.57%。

第二,牧业产业园区建设扎实推进。围绕省政府确定的生猪、肉牛、奶牛和家禽等15大产业园区,研究制定了《省级牧业产业园区建设规划编制指南》,组织各级牧业部门按照省里的总体要求,着眼区域优势和产业发展前景,科学制定园区建设规划。在此基础上,组织院校专家和龙头加工企业负责人,进行反复的调研论证和修改完善,进一步明确园区的建设重点、区域布局和配套服务体系建设。目前,省级15大产业园区建设规划初步完成并上报省政府,近期将以省政府正式文件下发。在抓好省级园区建设的同时,各地还结合实际规划了鹿、兔、肉羊和蜜蜂等36个园区。如长春市在抓好省里确定的4大产业园区的基础上,又规划建设了以长双鹿业和修正药业为中心的梅花鹿产业园区、以农安康大为中心的1000万只肉兔产业园区和以德莱鹅业为中心的肉鹅产业园区。延边州规划以汪氏蜜蜂园、敦化宝利祥蜂业为中心,建设万吨有机蜂产品产业园区。

第三,规模化标准化小区建设积极性空前高涨。按照攻坚战实施方案的要求,研究制定了《全省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以奖代补项目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规模养殖场(小区)的建设标准、基本原则和奖补范围。各地对规模化标准化建设高度重视,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扶持政策。长春市明确每年安排4000万元专项资金,连续投入4年,每年支持400个健康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吉林市明确每年投入1000万元资金,重点支持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四平市在财力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也计划每年投入200万元资金,支持牧业小区建设。洮南市决定每年投入500万元资金,支持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扶余县明确,每新建1个标准化牧业小区,补贴10万元。广大饲养户和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牧业小区的积极性非常高,初步统计,今年全省新建牧业小区将突破2000个。

   第四,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日益完善。在组织专家论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吉林省畜牧业加快发展三年攻坚战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规划》及《2009年全省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围绕规划的产业园区和优势畜禽品种,在做好引种、育种和扩繁推广工作的同时,科学规划原种场和扩繁场建设。各地对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高度重视,长春市规划利用三年时间,重点抓好生猪原种场、肉兔原种场、肉鸭原种场和梅花鹿良种繁育中心建设。吉林、白山、通化等地明确要重点加强生猪原种场和扩繁场建设。四平市计划引进原种猪500头,新建种猪繁育场80个,年产二元母猪40万头,为打造2个千万头生猪产业园区提供种源保障。延边州明确每年投入200万元资金,加强延黄牛基础母牛核心群建设。上半年,全省共审批发放省级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7个;采购肉牛冻精83万剂,奶牛性控冻精4万剂;正在组织从国外引进优良种兔1000只、祖代肉种鸡3万套。

第五,畜产品加工业平稳较快发展。具体表现为“一个突破、两个转变、三个增长”。“一个突破”即招商引资和大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牧业产业化项目21个,引进资金57.3亿元。全省投资千万元以上牧业产业化项目达到49个,上半年完成投资14亿元。“两个转变”即企业发展理念和部门工作职能的转变。从企业发展理念上看,实现了由单纯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向谋划长远发展的转变。上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省肉鸡加工业整体处于微利亏损状态,但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肉鸡养殖业仍然保持较高盈利水平。其主要原因是企业立足长远发展,承担了市场运营风险,保障了养殖户的根本利益。从部门工作职能看,实现了由行业管理向综合服务的转变。省、市、县三级牧业部门分别建立了省级以上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联系人制度,各级牧业部门主动深入企业,帮助企业协调资金、争取项目,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及时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支持和超前服务,使我们的行政管理职能在服务中得到充分体现。“三个增长”即加工总量增、销售收入增、规模企业增。全省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624个,上半年屠宰加工畜禽1.2亿头(只),实现销售收入2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和15%。农安康大1000万只肉兔、扶余联润100万头生猪、四平光明禽业600万只鸭鹅和梅河口东林100万只肉兔等4个企业相继建成投产。全省规模以上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19个。

第六,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取得阶段性成果。省市县三级政府和牧业部门分别层级签订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双向目标责任制,明确各级政府负总责,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争取并落实国家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资金近800万元,为44个县(市、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12个动物疫情监测县配备了111台动物防疫专用车,基层综合防控能力和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全省春防工作于4月10日全部结束,禽流感、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均达到100%。牲畜耳标佩戴工作全面展开,外销牲畜挂标率达到100%。扎实开展结核、布病等人畜共患病扑杀净化工作,上半年共扑杀两病病畜69头(只),有效净化了畜群。全面推进职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初步统计,全省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应试人员达到5825人。针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深入开展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畜禽产地检疫率和屠宰检疫率均达到100%。全省防疫形势保持稳定,为牧业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力保障。同时,深入开展饲料兽药等牧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和奶站专项整顿工作,上半年,全省累计完成饲料质量检测1500批次,兽药质量监督抽检200批次,兽药残留监控105批次,生鲜乳抽检91批次,较好地实施了源头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升。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省畜牧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从畜牧业内部来看,基层基础设施薄弱,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发展方式相对滞后,秸秆资源利用率低,粪污问题困扰产业发展,结构不优、链条不长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有效破解。从畜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来看,随着市场需求多样性变化,利益格局调整,畜牧业面对的发展环境出现了六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一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畜产品多样性、质量安全性需求的趋势不可逆转;二是畜牧业发展面对疫病防控、质量安全和市场变化“三大风险”的艰巨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的趋势不可逆转;三是开展清洁生产,发展健康养殖的趋势不可逆转;四是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消费群体不断扩大,生产主体日趋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五是畜牧业发展快速向专业化分工协作和产业化经营转型的趋势不可逆转;六是畜产品营销由传统的集贸市场,加速向连锁经营、网上交易、订单期货等现代营销手段转变的趋势不可逆转。这些问题的存在和趋势变化,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应对,认真予以研究解决。

二、强化攻坚举措,打好打赢攻坚第一仗

2009年是三年攻坚战的起始之年,确保开好局、起好步,对于如期实现三年攻坚的各项任务至关重要。现在,距离年底还有不到半年的时间,从工作推进情况看,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下半年,我们的核心任务,就是要抓落实,以落实促发展,确保如期实现一年强基础的奋斗目标。

全省牧业经济发展总的工作思路是:深入实施省委、省政府打好畜牧业加快发展三年攻坚战的战略部署,依托我省得天独厚的资源、空间和基础优势,用工业化思维谋划现代牧业经济,在落实上下功夫,在实现目标上下功夫,在真抓实干上下功夫,强力推进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做大做强畜产品加工业,加速畜牧业扩能升级,建设畜牧业大省。

为实现年度奋斗目标,下半年,我们要突出抓好以下八项重点工作。

(一)狠抓畜牧业融资机制创新。资金是经济运行的血液,保障畜牧业发展的融资需求,是打好三年攻坚战的重要保障和支持。针对畜牧业承担市场和疫病“双风险”的特殊产业特点,我们要大胆解放思想,创新思维,通过龙头带动、互助合作、招商引资等有效载体,拓宽畜牧业发展融资渠道。坚持企业为主、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原则,重点抓好省里确定的支持组建3家畜牧业专业担保公司试点工作。各级牧业部门要切实加大组织推进力度,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重点支持畜牧业融资机制创新。一方面,要积极引导产业化龙头企业创新发展理念,率先组建畜牧业专业担保公司,实行畜牧业贷款中心和担保公司相互衔接、配套运行的工作机制,创新信贷对畜牧业的支持手段。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发挥作用,扩大效果,从根本上解决好畜牧业发展融资难问题。

(二)狠抓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要适应传统牧业向现代牧业跨越转型、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压力加大、产品质量安全要求提高的新形势,顺势而为,重点从两个方面加快推进。一是加快推进牧业产业园区建设。牧业产业园区是建设现代牧业的重要载体。要按照省政府的总体要求,不断加大组织推进力度,确保15大产业园区全面启动建设。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实行导向政策,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整合发展要素,优化发展环境,吸引社会资本、企业家、技术创新人才及关联紧密的配套企业、服务性产业快速向牧业产业园区集聚,提升园区的产业化经营水平。在抓好省级园区建设的同时,各地要结合区域牧业经济发展实际,规划建设好鹿、兔、肉羊和蜂等园区。通过园区化生产,推进养殖、加工、销售等再生产环节的紧密结合,提升产业集中度,转变牧业增长方式,引领现代牧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加快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实行标准化规模饲养,是规避畜产品市场波动的重要保障,是现代牧业的发展方向。要围绕规划的产业园区,坚持政府扶持、多元投入、多方建设的原则,切实抓好省里确定的1000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小区(场)建设,引领饲养方式不断向集约化、标准化、工厂化方向发展,在规范发展中促进养殖业升级。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和企业资金,进入牧业发展领域,兴建高起点、大规模的现代化畜禽养殖场,推进传统饲养方式深刻变革,提高规模化标准化饲养水平,以此带动畜禽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狠抓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良种化水平是牧业生产力的主要标志,也是科技创新的一大主攻方向。要坚持“引育繁”相结合的方针,采取企业为主体、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围绕规划的产业园区,重点抓好2个原种猪场、10个生猪扩繁场和160个综合人工授精站建设;支持蛋鸡、肉鸭、肉兔祖代场建设,提高自主供种能力;实施百万头优质肉牛冻精补贴工程,加强配种站点建设,完善冷链体系;把发展乳肉兼用型牛作为战略突破点,以弗莱维赫为主推品种,推广优质高产奶牛冻精,推进乳品肉品双跃升。加大地方优良品种保护力度,支持延黄牛、草原红牛等地方良种选育和提纯复壮,支持长白山黑牛、吉林山黑猪等地方特色品种培育开发。各地要结合牧业发展实际,规划建设好本区域内的良种繁育体系,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做好引种、育种和扩繁推广工作,打牢牧业发展的基础。

(四)狠抓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畜产品加工业的发达程度,是牧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畜产品精深加工作为现代牧业经济发展的重点,强力推进。以大型龙头企业为骨干,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加快组建有能力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大型龙头企业集团。重点帮助企业在科研攻关、深度开发和规模扩张上实现大的突破。要充分发挥企业联系人机制的作用,对重点龙头企业、重点牧业产业化项目要跟踪服务、上门服务,涉及牧业部门行政审批的,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实现零障碍。引导畜产品加工企业强化技术开发与跟进,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实施“全链条、全利用”产品开发战略,大力推进产品深层次、多样化开发,打造具有吉林特色的名牌产品、“拳头”产品,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同时,要推动饲料工业快速跟进。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推进饲料企业的规模化、集团化进程,打造优质饲料品牌,提高自给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大粗饲料综合开发力度,提高粗饲料开发利用率,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五)狠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打好三年攻坚战,发展是基础,防疫和监管是保障。今年是建国60周年,做好今年的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责任重大,意义重大。对此,国家有明确要求,我们一定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务必做到“两个确保”。一要确保下半年动物疫情稳定,二要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现在,秋防在即,各地要集中时间,集中力量,突出抓好秋季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确保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对因免疫不到位而发生疫情的,要严格追究责任。深入开展结核、布病等人畜共患病扑杀净化工作,有效净化畜群。认真落实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制度,确保畜禽产地检疫率和屠宰检疫率达到100%。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资金、技术、物资储备制度,提高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快速反应能力,力争连续六年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加快推进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突出抓好考生资格审查和安全保障工作,确保考试顺利实施。强化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逐步实现从产地到餐桌的全程监控。深入开展牧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工作,提高监测密度和抽检频率,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安全。

(六)狠抓畜禽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试点。畜牧业发展会产生大量排泄物,处理利用好是资源,处理利用不好就是污染物。我省畜禽排泄物年产量大体在1亿吨左右,大多数养殖场畜禽排泄物随意堆放,对水体和周边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前段时间,我们组织人力赴辽宁、山东、北京及日本、韩国等地进行了学习考察,形成了《关于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的报告》并报送省政府,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明确下半年要围绕猪、牛、鸡3个畜禽品种,各选择1个大型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开展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要总结经验,研究制定具体的扶持政策。各地要以此为契机,抓紧研究制定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的具体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地选择大型畜禽养殖场(小区),先行开展试点工作。要积极争取党委和政府的支持,把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作为社会性、公益性和基础性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扶持和引导其发展。

(七)狠抓畜产品市场营销机制创新。我省人口相对少,畜产品人均占有量高,省内市场消费需求有限,必须开拓域外市场,才能确保畜产品畅销、生产有后劲、农民和企业有效益。全省第一家生猪产销合作社已注册启动,要进一步研究设计,在全省不同区域、围绕不同畜禽品种,加快组建由经纪人、加工企业、规模养殖场(户)参加的产销合作社,通过快速对全国各地供需信息的占有和整理分析,引导养殖户进入市场,实现产销对接,拓宽外销渠道。组织各级牧业部门、牧业生产大县、产销合作社等主动走出去,加强与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主要销区对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搞好畜产品产销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合作机制。要抓好流通服务,鼓励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企业采取连锁经营、网上交易、订单期货等现代营销手段,拓宽畜产品流通渠道。实施差异化战略,依托品种和资源优势,重视特色牧业经济,主打特色牌,开拓市场新空间。

(八)狠抓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新形势下,寻求合作是畜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要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畜牧法》的有关规定,加大扶持和推进力度,对各类新型牧业合作组织在政策、法律、信息、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引导农户进入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单打独斗”向经营合作化转变,解决好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技术、资金和市场开拓问题。支持经纪人协会和企业协会建设,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准确掌握畜产品市场供求、价格信息和产业发展动态,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加强宏观调控和行业自律,推进技术、信息松散型向技术、信息、资金、分配一体化的紧密联结型转变,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社+饲养场(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提高牧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从根本上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问题。

三、增强大局意识,努力提高打好攻坚战的能力和水平

打好三年攻坚战,是省委、省政府从战略全局考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必须高标准、高质量抓紧抓好的艰巨任务。全省牧业系统的各级干部,要不断强化大局意识、创新意识、争先意识,迎接新挑战,开创新局面。

(一)要积极主动给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相对于基层来说,我们各级牧业部门都是指挥部。相对于党委、政府来说,我们又都是工作部、参谋部。一定意义上说,我们的参谋助手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这个产业是否有地位,能否占上位。发挥好参谋部的作用,需要我们精通产业发展,清楚哪些是我们的优势,哪些是我们的劣势,空间和潜力在哪,重点和主攻方向在哪。作为畜牧产业的管理部门,我们有责任因地制宜地提出建设性、前瞻性和预见性强的发展对策及建议,并通过我们的工作,尽快变成政府行为,推动产业发展。对此,大家要有一个清醒地认识,思想要入位,工作要到位。

(二)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循规蹈矩,不敢突破,是对事业发展最大的不负责任。我省牧业经济发展到今天,形势和任务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对我们的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勇于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突破按部就班的工作方式,用新理念谋划畜牧业,用新举措推进畜牧业,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中破难题,不断开拓思想解放的新境界,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要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永远保持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确立一流目标,开展一流服务,争创一流业绩,力争使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能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三)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近年来,通过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全省牧业系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不断提高。但也要看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的一些干部,特别是个别领导干部在谋划和指导全省牧业经济发展上,还存在不够适应的问题。特别是基层牧业部门,人员专业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所从事工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亟待通过有效途径加以改善和提高。一定意义上说,领导者素质如何,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快慢,部门工作开展的好坏。各地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坚持不懈地加强学习培训,加强实践锻炼,善于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现代牧业经济发展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不断提高驾驭和指导现代牧业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四)要抓好政行风和软环境建设。“软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抓好政行风建设,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随着牧业产业地位的不断提升,社会调整监管范围的不断扩大,我们这个系统的政行风建设,已经越来越为各级领导、社会各界所关注。近年来,我们在政行风建设上取得了明显成绩,连续三年被列为免评和内评部门,但不能用成绩掩盖问题。今年,通化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滥用职权涉软案件被全省通报,影响极其恶劣。这件事情如果不认真对待,将是我们最大的失职。我们的政行风建设,距离党委和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需要我们继续改进和加强。今后,各地要把政行风建设纳入重要日程,不断加大组织领导和工作推进力度,强化督促检查,切实解决好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中梗阻”和不落实等问题。要结合工作实际,不断规范执法程序,严格查处动物防疫、卫生监督、兽药监察、草原监理等环节的违规行为,坚持在服务中执法,在执法中服务,以实际行动树立牧业部门的良好形象。要建立健全问责和连带追究制度,政行风建设一旦出现问题,要严格追究主要领导和相关当事人的责任,并取消评先选优资格。

同志们,打好畜牧业加快发展三年攻坚战,牧业部门肩负的使命光荣而艰巨。我们要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心、振奋精神、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以优异成绩迎接祖国60华诞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