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陶阳光浴池电话:红色旅游新去处------介绍一下江西宜春的“人民公社”花园坪----有民主,有自由,村民真正能够民主决策,自由选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6:58:44
 

据信息日报记者陈国菊报道:信息日报6日独家刊登《宜春有个“人民公社”村庄》,报道了宜春市袁州区官园街道花园坪村至今还沿袭着当年“人民公社”时期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模式,过着衣食无忧、团结和睦生活的情景。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该村一时间名声大振,许多人慕名来到该村参观体验生活。

  一名重庆的农民朋友告诉记者,他是一名山区农村的普通农民,村里的年轻人经常发生打架、赌博、偷盗现象。从网上看到花园坪村无偷盗、无赌博,分红不闹意见,村民生活和美愉快的报道,真让人羡慕。据花园坪村不远一村子的村干部告诉记者,过去也知道这个村还是沿袭“人民公社”时期的生产方式,但并不了解在这个村庄还有这么好的村风。在提倡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时期,作为村干部,花园坪村的团结、和谐的淳朴民风的形成值得推广和借鉴。

  本报报道刊出的当天,全国就有许多新闻媒体相继转发。湖南卫视晚间新闻节目组10日也专程来到花园坪村进行采访拍摄。一名邱姓记者感言,来到这个秀美的村庄,最大的感受就是觉得这里的生活真精彩。

江西一村庄沿袭“人民公社”模式  
 
敲钟齐出工集体出工生产每天按工记分

  提起“人民公社”,人们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敲钟齐出工、干活记工分、村头树上一只大喇叭就是村民的八音盒”的那种大集体年代。如今,“人民公社”作为一个特定的历史名词,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

  但是,江西宜春市袁州区官园街道花园坪村的200多名村民,至今依旧沿袭着当年“人民公社”时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模式。村里的资源和农作物收成都归集体所有,村民们在党支部和村委会的民主领导下,只要辛勤劳动,其他的都不用操心。

  见闻 听钟声集体出工

  穿过宜春繁华热闹的市区,经过320国道再向前1公里,折入道旁的一条小路前行约3公里,就到了花园坪村。

  已退休的老支书刘全远介绍,花园坪村现有水田90余亩、旱地20余亩、果园100余亩、森林(包括油茶)100余亩,还有养猪场、鱼塘、饲料加工厂、榨油坊、碾米厂等,这些资源的所有权都归集体所有。村里的作物是集体收摘、按人分配,有剩余的拿到市场去卖,收入归集体所有。

  村子西头一座古老的泥瓦房外横梁上有一个长形铁块,就是催促村民出工的“钟”。据称,村里至今还是沿袭“人民公社”时敲钟出工的老习惯,一敲钟全村的人都能听到。50多年了,这里的“社员”们一听到钟声,就欣然荷犁扛耙地集体出工干活。

  按工分年底分红

  据了解,村民的收入是根据出工多少记工分,到年底予以分红。记分员是村民公推、公选出来的,根据干活的内容、时间,拨拉着算盘,给村民记上工分。

  由于收成越来越好,一个工分能算一元多钱,一个中等劳动力年底可分到一万多元。现在,每户村民家都有存款,虽然不多,但贫富较为均匀,没有困难户和五保户。

  在这里,让村民最开心的事,要数每年的腊月二十左右。清脆的钟声一响,男女老少都知道“生产队”要分红了、发钱了。于是,全村人喜气洋洋地来到会议室,听“生产队长”公布个人全年出工记分情况,然后开包发钱。由于钱分得公平合理,多年来从未发生过因分红而闹意见的事。

  缘由民主决策,九成社员坚持集体生产

  据现年69岁的上一任生产队长刘全和介绍,该村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几乎是“十年九旱”,上个世纪80年代初,生产队向上级争取了一部分钱,加上社员自筹,终于将水引进了村里。之后,粮食增了产,还发展了种养业,相继修路、建了电站,成为了全公社第一个用上电的村。

  当时,全国农村“分田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得如火如荼,花园坪村也受到了体制变革的强烈冲击。村里召开了多次社员大会投票,但90%以上的社员坚决不同意分田,担心分了田地后,独户单门去生产就搞不了水利建设。为此,有关部门也就顺应了村民的心愿,没有强求分田到户。

  据了解,花园坪村还是一个“无税村”,村里的收入除了分红外,剩余的都用来作为福利,村民不缴任何税费。除了通讯费、有线电视费、水费三项日常开支由村民自己缴纳外,其它由村里集体承担。如果村民需要批地、建房,村集体会拿钱出来;另外,村民的子女考上大学,一拿到通知书,就可以从“生产队”领到3000元奖学金。

  现在,90%的村民都告别了破旧的瓦房,住上了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传统的犁耙、锄头、风车等农具,和现代的摩托车、有线电视、空调,在村中共存。

  有民主,有自由,村民真正能够民主决策,自由选择

  虽然集体生产、生活的方式令人赞叹,但村里考上大学、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可以自由选择,民主的集体真正保障劳动者个人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