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书豪 周最佳:中国教育辅导在线-学生教育不怕“说教”只怕“教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5:51:57

日前,上海市中学生进华杯金口才邀请赛决赛上,主办方别出心裁地设置了“对话沟通”环节,部分学生在与对方直接对话时,往往扮演的不是自己。中学生口中蹦出“大人说教”,让人大跌眼镜。(9月21日《解放日报》)

  坊间有一句话叫做:“少年老成。”中学生口出蹦出“大人说教”可不可以算作一种“少年老成”呢?

  在我看来,中学生的“说教”式回答还不是那么可怕。真正可怕的是“谁”教唆了他们这样回答?

  可以说,当下中国的教育环境中缺乏个性化的教育是一个“通病”。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我们不管学什么,为了应付考试总是试图找到唯一的答案。因为有了很多问题的唯一答案,我们的心里就非常笃定。我们学校教育中的德育教育也未尝不是这样呢?老师总是试图向学生灌输“应该怎样去做”,而对学生的感受却很少倾听和并他们进行交流。

  于是,当有异性向中学生提出做朋友的要求时,中学生在“言辞拒绝”的同时,拒绝的理由也有点“上纲上线”,上升为“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其实,这种中学生“说教”的口吻在中学生的作文中表现地更加明显。作文中的大话,套话连篇甚至成了一些中学生的“通病”。中学生只有用自己的感情、亲身感受去写作文,才能真正打动人。

  俗话说,言为心声。中学生的话语应该是其思想和心灵的一种表达和反映。对于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中学生应该从他们的角度和立场阐述自己的观点,力争“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而“大话”、“套话”连篇只能说明他们缺乏一种“个性化”的教育。

  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我也要说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人具有完全相同的思想。我们的世界因为有了个体之间的差异,才产生了一种美,才有了一种争论。因为有了争论,我们才有了一种前行的力量。

  所以说,比中学生“说教式”回答更可怕的,是谁“教唆”他们这样“说教”式的回答。这才是我们教育的“软肋”和“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