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鸡年哪月出生的最好:京东肉饼、潮州牛肉圆、伤心凉粉 好好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7:44:40
 京   东   肉   饼      京东,就是北京东部地区,但京东的概念很模糊,因为历史上天津也包含在京东的范围里。不但是京东,而且是北京的“卫”,天津卫。天津变为直辖市,不当京东了,而且把武清也领走了,武清不但不叫京东,还成了津西。京东的范围就只有廊坊地区几个县了。但廊坊的几个县很愿意被称为京东,象香河、大厂。沾个京字,多少也能提提气。香河有一道名小吃:香河肉饼,在华北地区名气极大。但香河人自己也不喜欢叫香河肉饼,都叫京东肉饼。    京东肉饼原本是清真食品。香河、大厂历来是回民集居区。大厂现在还是回族自治县,京东肉饼是回民的手艺。所以正宗的京东肉饼就是牛肉饼。但后来汉族人看着好吃,也跟着学,学会了,也做。京东肉饼就不但有牛肉的,也有了猪肉的,不能看作清真食品了。    京东肉饼是纯粹的北方口味,不讲清鲜,追求醇香。怎么才能香呢?肉多才能香。一斤京东肉饼,是二两面,半斤肉,够香吧!二两面能把半斤肉包进去,而且真正做到薄皮大馅,滴水不漏,不把手艺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办不到。我们单位有个打扫卫生的老太太,叫刘大妈,是顺义人,就是一个做京东肉饼的高手。和馅,和面,手极快,没等你看明白,饼已下锅。所以,京东肉饼绝对是个手艺活。    因为京东肉饼香,所以爱好者众。好吃就能多吃。普通烙饼能吃二两的,吃京东肉饼就能吃半斤。就这么神。有一年,我和单位同事到北戴河去度假,回北京的路上一行人一致决定到香河去吃肉饼。十个人,男女各半,要了十斤饼,基本上没剩下。临走,又要了十五斤,打包带回北京。    说穿了,京东肉饼就是馅饼。为什么京东肉饼这么出名,这么招人喜欢?原因是京东肉饼是真的薄皮大馅,柔韧可口,油润醇香。一般馅饼,都是和好面,擀皮,然后把馅放到皮上,将皮合拢,捏紧,再擀成饼,下锅烙成。京东肉饼不是。京东肉饼的皮不是擀出来的,而是用手托出来的。京东肉饼的面和的极软,甚至可以说是稀。一般人拿都拿不起来,手一碰,就沾一手,不要说包了,甩都甩不掉。京东的大娘媳妇们有办法,先把手沾满干面,再去抓稀面,要手疾眼快,没等稀面沾手,已经抓在手上。抓面要一手准,如果大小不一,那烙出的饼就大的大,小的小,不成体统。    把稀面团托在手上,把大于面团两、三倍的馅团放于其上,一只手托着边颠边转,一只手把稀面往上托拉。面稀软,七托八转,就把馅团团围住。到收口的时候,面还多出一圈。此时托拉的那只手果断地把即将合龙的面捏住,向上一提,余面被揪走的同时,面已将馅严严实实地包了起来。园团团的面团里,能隐隐看得见肉馅的影子,可见皮子薄的可以。别处的馅饼,中心处都有一个面心,那时面皮收口时留下的,没有馅,大大的遗憾。但京东肉饼没有,就是因为做法不同。     这么薄的饼,你要是放到面板上拿擀面杖擀,擀一下就得破皮。不能擀,得敲。在饼上横三下,用力均匀地敲。敲一下,饼大一寸,敲六下,饼大三圈。等翻过来再敲一遍,拳头大小的饼坯已经变成直径一尺有余的大饼了。    烙,更讲究。用擀面杖把饼挑进饼铛,饼铛里并不放油,干烙。待两面都烙的半干,再用油刷将饼均匀涂满。待饼内热气蒸腾,将饼鼓成球状,用擀面杖敲击两下,放气,翻面,再烙片刻,香气四溢的肉饼便得了。这么烙成的饼,柔软润口,不香才怪。 北京、天津是京东肉饼的主要消费区。不过,我想,如果这肉饼店开到南方,不一定不受欢迎。           潮  州  牛  肉  圆     在我的印象中,潮汕人是中国最勤劳,做活最精细的人,因为潮汕地区地少人多,不勤劳,不精细,就吃不饱饭。就是这群人,勤勤恳恳,精精细细,把潮菜研究到极致,把潮州塑造成了中国的美食之乡。    潮菜不但誉满中华,而且名扬世界。世界上有中餐馆的地方,一定少不了潮菜馆。在北京、上海,包括在香港,潮菜馆都是最贵的,却也都是人气最旺的。潮菜好,潮汕的小吃更好,更适合平民百姓。我到潮汕,除了正规场合或朋友请客,极少进大饭店,专吃街头巷尾白布棚下一口锅的小排档。    我小时候在潮州、汕头生活了八、九年。小学、中学时代是在潮汕度过的。少年时代的生活记忆,永远难忘。其中就包括潮州小吃刻在脑海中的那种无法磨灭的记忆。到现在,在外地吃潮味,正不正宗,我一口就能尝出来。    潮州小吃与潮州大菜不同,潮州小吃是给老百姓吃的,那口味,那价格,也都贴近老百姓。炒馃条、粉馃、鱼圆汤、蚝烙、翻沙芋、肉粽等等,一品一味,好吃不贵,让人百吃不厌。在中国,北人不食苦,南人不喜酸,东南不尚辣,西北不嗜甜,各地人都有一些喜好与禁忌。但东南西北的人,到潮州,基本没有吃不惯的,都能吃的顺口,甚至吃出惊喜,特别是小吃。为什么?我觉得是潮州小吃制作精细,调配得当是主要原因。潮州小吃中有一味,可以说明我的观点:牛肉圆。    潮州人所说的牛肉圆,就是牛肉丸。肉丸在中餐里用的普遍,没有什么稀奇。鲁菜中的四喜丸子淮阳菜中的蟹黄狮子头,都是名菜。但潮州牛肉圆做法特殊,尤其精细。一般肉丸,都是将肉剁成肉糜,然后加蛋清或芡粉,聚合为丸。潮州肉圆不用。不用添加任何东西,肉丸自然聚合。妙就妙在它的制作上。    小时候上学住校,放了学没事,常到大街小巷闲逛。有的肉圆店门前,有锤肉的,便在旁观看。潮州肉圆的肉并不剁为肉糜,而是锤。将肉铺开,剔去筋膜,用两条胳膊粗细,安了木把的铁条,挨次猛锤。将块肉锤至薄片,再回叠成块,再锤,举一反三,直至将肉锤成稀稀拉拉一堆泥,一拉,成棉线状,丝丝缕缕,扯不断,理还乱,才完成了第一道工序。这是力气活,所以在店前厚若石碑的木案前举杖使锤的,大多是彪形大汉。    及至要将肉缕成圆时,多是双手灵活的阿妈或阿爷上手。稍稍拌一点鱼露,将入味后的肉缕抓在手中,乘势挤入滚水之中,个个挤的同等大小,仿佛手中有个模子一样。    肉圆在水中滚熟,捞出来时,已经象乒乓球一般,往地上一拍,便迅即弹起。这就是精工细作的结果。除了潮州牛肉圆,谁也办不到。不信你拿一个四喜丸子或者狮子头往地上摔,必定一败涂地。    潮州牛肉圆有三好。    一好味足。铁棒猛锤,将牛肉细胞膜破坏,肉的鲜味充分发挥。肉圆鲜香,肉汤更鲜香。    二好脆嫩。潮州牛肉圆不是肉糜的组合,而是肉线的缠绕,因此外表圆滑,内里紧密,咬一口,脆脆的,决无拖泥带水之感。那口感,十分奇妙。    三好益身。一般牛肉不好消化,所以吃牛肉,都告诫少食。但吃潮州牛肉圆,绝无此忌。潮州牛肉圆在制作时,已替你消化了一半,多吃不伤身,不亦乐乎?如此精致的食物,没有精细的制作,如何可得?    牛肉圆好吃,可做得真麻烦。潮州人不嫌麻烦吗?现在讲究现代化,潮州人还耍大铁杖吗?我近些年多次到潮州、汕头,见得肉圆店里锤声依旧。操杖的,依然是那些彪形大汉,还没有见过一个机器人。因此潮州牛肉圆一如往常,味美脆嫩,好吃的很。    在潮州,除了牛肉圆,还有猪肉圆、鱼肉圆,合称潮州三圆。牛肉圆可以如乒乓球般拍打弹跳,鱼肉软弱无力,该不能了吧。不!照样也蹦跳的欢,咬一口,同样脆脆的。潮州人的能耐,让人不可思议。我父亲跟我说,什么活到了潮州人手里,都成了细活。什么东西到了潮州人手里,都能做成精品。这话,我记了一辈子。           伤  心  凉  粉        成都西边有一个小镇,叫洛带。过去,这个洛带没有什么名气,区区一个小镇而已。但近几年突然名声大振,成了旅游胜地。原因是这里开了一次大会,第二十届世界客家人恳亲大会。这种会,过去都在香港、台北、纽约之类地方开,突然跑到成都,跑到一个小镇开,惊倒一片人。    原来这个洛带,是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一般人,都以为客家人的聚居区在东南,赣南、闽西、粤东,不知道四川还有客家人,而且有六十万人之多。这些客家人,是清初湖广填四川时,由闽粤赣迁往四川的客家后裔。在四川,川东、川西都有客家聚居区。客家人是汉族民系中非常特殊的一支,由中原而岭南,由岭南东迁台湾,西走四川,进而散布海外,却牢记“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的古训,走到哪里,都集群而居,不管与外人交流时说什么方言,自己人,相互之间都用客家话交谈。客家入川三百年,在川人重重包围之下,改不了客家习俗,改不了客家方言。真是顽固的可以。    被洛带惊呆的,还有来参加大会的五大洲、四大洋客家代表。他们来到洛带,一听,居民们都操一口纯正的客家话,连小饭店服务的小姑娘,也说的字正腔圆,有板有眼。不但洛带,以洛带为中心的周边近十个乡镇居民皆说一口客家话。一看,满眼闽西粤东风格,街道错落有致,古意盎然。广东会馆、湖广会馆、江西会馆,经历百年风雨沧桑,仍然保持完好,巍巍耸立。同为客家人,不知川西还有这样一个客家地,不少代表自叹惭愧,进而佩服的五体投地。洛带也因此扬名世界,成为成都一个人见人爱的人文旅游景点。    说来这个洛带还真有当旅游胜地的资格。一是大量保留了明清古建,包括民居和会馆、寺庙之类的大型建筑。二是客家风格突出,石板铺道,水随街走,极具特色。三是客家食俗得以传承,且与川味交融汇合,创造出独特的川客风格,足以让来客驻足。四川的小镇,大多具有场的功能,就是商品集散与交换的场地,所以镇子都叫“场镇“。洛带就叫“甄子场”。甄子场成了旅游胜地,游客多了,要吃饭,所以场镇上饭店云集,都打客家牌。什么客家肥肠粉,客家石磨豆花,客家金丝饼,稀饭哪里没有?可在洛带,连客家稀饭都挂上招牌,招引食客。还真有人吃。    我上学时,到过成都周围不少小镇。天回镇不说了,还去过石羊场、黄龙溪、樨埔镇、簇桥镇,就是没有到过洛带。我的同学戴尧顺就是客家人,在学校时就和我说过成都周围有不少土广东,相互之间交谈不说四川话,说广东话。但那时年轻,少年不晓事,没有理会。及至年长,知道的事情多了,才晓得这信息的珍贵。这几年,看到有关洛带的报道多了,便急切地想到洛带看一看。去年十月,又到成都,便把洛带当成第一目标,不但要看一看,还要住一住,吃一吃川西平原上的客家饭,实实在在地感受感受川客风情。    说句实在话,洛带风情,如果不细心甄别的话,实在与川西平原的其他场镇没有大的区别。饮食风格,几百年受川味影响,也已偏向麻辣。尽管到处都打着客家的招牌,口味却与东江、汀江口味相差了不是一点半点。最典型的,是一味洛带的当家小吃——伤心凉粉。    到洛带旅游的人,没有不吃伤心凉粉的,除非是辣椒过敏者。凉粉,四川到处都有,最有名的是川北凉粉。四川的粉,大多是红苕粉,拌的麻辣,口味极重,引得不少爱刺激的小小子、小姑娘趋之若鹜。众多凉粉,伤心凉粉何能出众?除了有客家招牌以外,味道特殊是制胜法宝。与四川各地凉粉一样,伤心凉粉也脱不了麻辣的套子。但伤心凉粉可辣的不一般。能轻松吃下一碗川北凉粉的人,吃伤心凉粉,就可能一边吃,一边泪涕俱下,在外人看来,仿佛伤心已极。辣的。    据说伤心凉粉的调料有十三味,其中有一味是四川其它凉粉没有的。客家酱。有人说,就是这个酱特殊,把爱好者吃的神魂颠倒。其实不是。川凉粉调辣,都是用红油,伤心凉粉除了红油,还加一味生剁小米椒。如果说红油辣,是闷闷的辣,人还能有个适应的过程,,那红红的生剁小米椒,就是尖尖的辣。一勺入口,不等你有适应的过程,便从鼻腔直冲眼睛,不把你的眼泪冲下来,决不罢休。辣的狠,就记得深。洛带的伤心凉粉,就这样成了洛带的名片,随着洛带的名声,四扬起来。    不过我说,到成都,还是要到洛带去看看,值得。到洛带,还是要吃一碗伤心凉粉。吃了伤心凉粉,才能把洛带深深记在心里。    吃了伤心凉粉,伤心落泪不用怕。洛带还有一味小吃,叫开心冰粉,是一种冰冰的,甜甜的,水水的甜食,可以叫你开心。伤心过后再开心,那多开心啊! 注:甄子场的甄字,是左边一个曾,右边一个瓦。是做饭的工具,字库里没有这个字,只好用甄字替代

这就是络带古镇的门户。

满街客家小吃。

老太太八十多了,还在磨豆花,客家妇女的勤劳,名不虚传。

四川客家人,被当地人称为土广东,时间久了,自己也以土广东自居。

湖广会馆,金碧辉煌。

江西会馆,古朴典雅。

有不少成都客,专门跑到络带买客家腌熏鸭。可见客家小吃还是能吸引人的。尤其是挑剔的成都人。

 

客家小吃又一味。

水随街走,络带的小镇因而干净利落,人见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