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薇多大年龄结婚的:日常财务中的小绝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15:19:21
              一、 凭证装订

    (一)装订方法:

    1.从方向上来说,有左边装订线处装订法;有左上角包角装订法。左上角包角装订法的具体做法(阿童木曾专门写过,待查找),但我没用过。

    2.从另外一方面来说,有夹塞法,即在左边装订处夹塞。可用记帐凭证裁段做塞,可用纸折叠做塞,我见过最好的,是用一种特殊的纸箱裁段做塞,显得非常有功力。

    (二)记帐凭证装订时注意:要将科目汇总表及T型帐户表装订进去,这样便于快速查找某笔凭证。虽然现在电算化了,科目汇总表还是应装订进去,起码不看帐就能知道当月的发生额。

    (三)推荐一种原始凭证的折叠方法。当原始凭证大过记帐凭证时,我们大多数的做法是先折叠左边的角,再向里面折叠。这样折叠后折叠的角在下面,在查阅时要先拉开折叠的部分,再拉开折叠处的左边边角。现在偶推荐的方法只不过是将折叠的顺序反一下而已:即先向里折叠后,再折叠左边的角。这样折叠后折叠的角在上面。别看只是顺序的一转换,但在查阅时,只需拉住上面的角一拉,即可全部拉开。

    二、帐本设置

    (一)编写总帐目录及总帐内各科目页码时

    1.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企业可能使用的会计科目,不要全部照搬,否则很多用不到的科目将造成空页码,有碍翻查。一般企业用到的会计科目大致只是《企业会计制度》中科目数量的2/3.但也应注意留有余地,做到有前瞻性,防止出现新业务新设科目造成顺序错乱。

    2.在确定好会计科目后,要按《企业会计制度》编号顺序编写总帐的目录及总帐内各科目页码。这样在每期期末编制财务报表时,就比较有顺序。这条看似简单,但现实中有很多人并没有做到。

    (二)根据企业业务量设置帐本

    1.专用式帐本必须要使用专用式的,这点不要简化。如:日记明细帐、固定资产明细帐、销售明细帐、多栏式明细帐(主要是成本费用类科目使用)、数量金额明细帐(主要是存货类科目使用)、低值易耗品明细帐、应交增值税明细帐。

    2.其他类别的可以根据需要合并。如应收应付、其他应收应付等一些只有金额的科目可以按大类设一个或几个帐本。

    (三)应有选择地贴口取纸。大多数会计都有在帐本上贴口取纸的习惯,这样的确便于明细帐的查找。但若不加选择地全部粘贴,不美观,也不再便于明细帐的查找。比较实用的法是:对于明细科目较多的帐本,可贴;明细科目较少的帐本,则以使用帐簿的目录为宜。当然各人习惯不同,也不强求。

    三、电算化帐务

    1.应交增值税各科目年底应转平较合适,否则各明细科目的余额会越来越大,造成各明细科目余额失去意义。转平的方法:如为贷方余额,将各明细科目对冲后,将差额结转到未交增值税科目;如为借方余额,则只留进项税余额到下年抵扣,其他明细结平。

    2.当出现会计差错或有销售退回等情况,在做调整分录时。不要做反向调整,应作负数冲销,否则相应科目的本年累计数会与利润表上的数字不相符,造成不必要信息负效应。(不知可行否,待试)             3.编写摘要宜详细。一来便于查找,二来在财务软件没有现金流量表自动编制功能时,有益于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HR工具库 HR常用计算公式


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
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
3.1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 )
3.2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
3.3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100%
4.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
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
6.招聘达标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
7.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
8.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
10.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
11.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
12.员工增加率 =(本期员工数—上期员工数)/上期员工数
13.关键人才流失率=一定周期内流失的关键人才数/公司关键人才总数
14.工资增加率=(本期员工平均工资—上期员工平均工资)/上期员工平均工资
15.人力资源培训完成率=周期内人力资源培训次数/计划总次数
16.部门员工出勤情况=部门员工出勤人数/部门员工总数
17.薪酬总量控制的有效性=一定周期内实际发放的薪酬总额/计划预算总额
18.人才引进完成率=一定周期实际引进人才总数/计划引进人才总数
19.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
20.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
21.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
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
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 21.75天
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
备注: 
当月应工作天数 = 当月自然日天数–当月休息日天数
当月有效工作日 = 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
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 = 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