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里尼奥 金貘奖:教师监考,需要技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1:06:20

职业感言之四:教师监考,需要技巧

——写给我的同行和我从事语文教育的学生们

 

文/~Wolf Mark~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题 记

 

 

硕士毕业后工作了三年,在教学方面确实有了很大收获,也有很多感想。我主讲的课程,从最初的理论讲授中心逐步向案例解析中心转型,将重点落在具体教学技巧的点拨上。从三届学生的学习反馈和工作反馈来看,这些技巧的习得,对毕业后喜欢从事语文教育的学生来说,是很有实用价值的。而从事非教育行业的学生,经过系统的教学技能训练,个人综合素养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今天,我暂时不探讨教学方面的问题,而是就从一个比较小的话题——监考,来谈些个人看法。

在中国,考试无处不在。中考、高考、考研、考博、考公务员、职称考试、司法考试、计算机考试、英语水平考试……各种考试浩如烟海,颇具中国特色。作为教师,总会在各种考试特别是期末考试中担任一项重要但又无聊的工作——监考。说它重要,是因为教师的监考质量直接决定考试的公平性;说它无聊,是因为教师在整个考试时间几乎不允许做其他任何事情,只能在教室内来回踱步。当然,也可以偶尔用大脑思考。可无论如何,注意力必须放在监考本身上面。

学生之间总流行一些关于考试的流行语,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考,考,考,老师的法宝;抄,抄,抄,学生的绝招”。可是作为教师,只有“考”这一法宝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另一个法宝——监考技巧。根据个人教学体验,将监考技巧总结如下,仅供大家参考。

 

第一招:寻寻觅觅

 

这是最基本的监考技巧。目前教育部已经将全国高校的全日制在校学生的奖励和惩罚纪录纳入各校学生工作管理系统。也就是说,输入每个学生的学号就能看到他/她大学四年的奖惩次数及原因。为了避免学生因一时冲动,作弊“被捕”后纪录在案,这第一招是非常必要的环节。所以,作为教师,必须学会在监考过程中寻寻觅觅。寻什么,觅什么呢?当然是学生“窝藏”的复习资料。既然要寻觅,教师就必须熟悉学生常用的“窝藏”形式和位置。

首先看形式。如果你善于观察生活,你会发现,考试前有一个特别的地方,生意尤其火爆。文具店?当然不是,是复印店!学生常用的第一种“备考”形式就是缩印复习资料(注:通常是科任老师考前勾画的重难点,个别“勤奋”的学生会在此之外准备自己搜集的扩展资料)。一般将A4纸分栏排版,通常分为四至五栏,缩印后将每栏裁剪下来,折叠成弹簧状,类似微型手风琴。这样折叠的好处是能够“掌控”——放在手掌中就能依次“尽情翻阅”。因此,这是学生中间最为流行的形式,而且在全校每个专业都流行。学生美其名曰:“掌中宝”。

第二种形式是最嚣张的形式——直接带教材。当然,很少有学生会傻到带整本教材,尽管我遇到过这样的学生,但我还是不认为他很傻,我只认为他很天真。带教材的学生一般把教材重难点部分直接撕下来,以便考试时翻看。这种学生往往出现在体育、音乐和美术专业。因为学完课程之后,教材往往就直接扔掉了,撕了书也不可惜。所以他们会把同学的书也借来撕掉,也就是说,他们虽然直接带教材,但会准备好几份。我在教学生做课件的时候,总是担心他们做好后,闪存盘因为中毒将PPT毁灭了,所以常常告诫他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A计划和B计划:多用几个闪存盘备份,或者寝室同学之间互相帮着存好文件。这个坏了那个还能用。相比之下,这些能够准备的学生做事可真周全,至少用不着我提醒。我想他们也是研究过监考教师心理的。一般老师认为,收了一次教材纸条(注:教材的纸张和复印纸的纸张很容易区别),学生就没有了,可偏偏他还有,还有,还有……当然,采用上述第一种形式“备考”的学生准备“好几份”的也大有人在。

第三种形式是将复习重难点的概要直接写在某些地方。如利用手机进行信息储存。现在的考试不允许学生带手机或要求学生将手机上交给监考教师保管。所以学生也会准备多个手机(注:一般为直板小型手机,这样更方面携带,翻盖和滑盖手机相对笨拙),调为无声,“时机成熟”时拿出来翻看;或者将要点写在手心里、书桌上、笔袋上(注:“笔袋”,指的是装学习用品的袋子,不是指“笔帽”。如果能写在笔帽上,那学生就不是在作弊,而是在做“微型书画艺术”),以及靠近书桌的窗帘布上。能够使用最后一种形式的学生“相当有才”。我第一次发现这种形式的时候,颇为惊讶和感叹。当然,以上大部分形式要求学生考试前知道自己的大致座位,而且考前能够进入考场“挥豪泼墨”。对于纪律限制严格的考试,书桌和窗帘就用不上了。

我们再来看位置。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归纳学生“窝藏”复习资料的基本位置:手心、书桌、窗帘布。此外,我们还不能忽略三个最基本的位置:衣裤兜、桌膛(或书桌的抽屉)、考试试卷下面。当然,还有一些特别的形式,如将纸条粘在衣襟里面,甚至将纸条放在裤腿和裙摆里等等。我们来分析其中隐含的心理特征。把复习资料写在手心、书桌、笔袋、窗帘布等位置的学生,往往属于碰运气型的。他们知道这三个位置“容量有限”,一般只把“精华内容”写上去,如果考试没考到这部分“精华”,他们也最多叹息自己运气不佳。可能会考虑下次采用别的形式;把资料写在手机里的学生,是非常想作弊的。他们的应对措施是,一旦被老师发现,就说自己忘记带表,在看时间。这时,监考教师应该将手机收起来,主动给学生报时,避免学生作弊(注:目前来看,手机作弊成功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根据我的预测,大有被淘汰的趋势);把资料放在衣裤兜的学生,往往并不一定要作弊,他们对复习资料的熟悉程度一般超过50%,考试时,有一定的自信;只有实在忘记答案或题目分值非常可观时,他们才会拿出来扫描一眼;如果基本能够作答或者监考老师特别严格,他们不会轻易冒险;把资料放在桌膛和考试试卷下面的学生,往往懂得一个基本原则——“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最安全”。尤其是放在考试试卷下面,很不容易被监考老师发现。虽然学生在看资料,但远看却像在看试卷;至于把资料放在裤腿和裙摆里的学生(注:往往是女生偏多,但也不排除男生。因为这个地球上还存在男性穿裙子习俗地区,如苏格兰),往往想利用点性别优势。但现在的大型考试,比如国家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以及期末考试,每个教室一般都安排一位男老师,一位女老师。所以这个“窝藏”位置也未必取巧。

以上分析的思路是,把关注的焦点空间落在了考场本身。但作为老师,别忘了场内场外都要用心。一个重要的地方我们不能忽略——洗手间。虽然现在的考试规则里,要求学生考试期间不能上洗手间。但为了兼顾特殊情况,考试规则一般表述为“原则上不能上洗手间”。“原则上”三个字就给部分学生带来了侥幸心理。他们想在去洗手间的过程中快速扫描答案。正所谓“洗手之意不在手,在乎复习资料也”。现在高校的通行做法是,监考教师视学生性别“陪同”学生去洗手间(注:陪同必须坚持“性别同一论”原则),可是,陪同也最多陪到洗手间门口,得给学生私人空间。教师只能大概限定学生的时间,但不能完全真正掌握主动权。但有一点要注意,这几种情况学生可能已经“得手”:第一种,“洗手”时间过长的学生(注:他并不是同时也洗脚了,而是花时间看复习资料了);第二种,从洗手间来出来面露喜色的学生(注:这种学生心理素质欠佳,所以不能掩饰内心的狂喜);第三种,从洗手间出来面无表情的,回到座位上却奋笔疾书的学生(注:这种学生心理素质较好,善于掩饰情绪,往往在这方面“锻炼”较多)。这么看来,洗手间这个位置是最不好管理的。唯一的技巧就是,监考时严格限制学生去洗手间的次数或扼杀其去洗手间的企图。根据一般的生理原理,当人在精神集中地从事一件事情的时候,在正常情况下,三个小时不去洗手间是能做到的,何况高校和中学的考试一般最多两小时(注:博士考试为三小时,但我很少看到有人去上洗手间,因为题量实在太大,估计已无暇顾及)

 

第二招:察颜观色

 

这一招也比较常用。心理学的反射理论告诉我们,人的心理活动会不自觉地表现在面部神情和细微动作上。比如摸鼻子、挠脑袋、皱眉头等等,这些外部神情和细微动作无不和内在心理活动有密切联系。这一点,学生是最不注意的。他们在考试前总是自以为“备考计划”天衣无缝、绝妙无比,内心甚至洋洋得意。以为考试过程中,很容易实现计划。监考老师要做的,就是在整个监考过程中,注意察学生之颜,观学生之色。当然,这里的“颜”和“色”的广义的,除了面部表情外,也包含了学生的外部动作。

一般情况下,学生开始“作案”的时间为整个考试时间的后1/2时间段内。考查课为90分钟,考试课为120分钟。后50分钟为作案的“高峰期”。但个别学生会很“聪明”,他们知道大部分同学的“作案”时间,会选择前半小时作案。这样说来,似乎每个时间段内都有学生会作案。但也不用担心,我们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和动作。

即将作案的学生会有一个习惯性的动作,他们首先要观察监考教师的位置。这样,他不得不把“抬头看监考老师”作为第一步。第一步往往会因为我们离学生较远,忽略了学生这一表现。但如果离得近,你发现学生迅速地看了你一眼,你就必须注意他们的下一步了。不过便忽略了,也没什么。因为这个动作将贯穿学生作案的始终,我们还有机会能观察到。接下来的动作,就比较多样了。把资料写在手心上、桌上、笔袋上、窗帘上的学生,肯定会去看这些位置。他们的动作或表情自然就会和认真作答的学生不同。但他们的动作幅度往往很小,需要我们细心观察。而且一旦得手,他们一般会抽空毁灭证据——将资料擦掉。这样,他们的动作或表情也会和其他学生不同。准备了“掌中宝”的学生往往将答案当在左手掌内,用大拇指翻阅。手握“掌中宝”的那只手一定是和桌子有夹角的,而正常作答的学生是手掌朝下,平放在桌面上的。同时,你还可以观察,如果一只手和桌面有夹角,而另一只手奋笔疾书,这种情况作案的可能性非常大。我们应该悄悄踱过去,“捉拿归案”。

将资料放在衣裤兜和手机里的学生,一定会去摸手机和衣裤兜,只要稍有动作,很容易看出来;而将资料直接放在试卷下面的学生,一般会将作答试卷的右下角折起,这样便于看到压在下面答案,且为了避免被老师发现,他们一般隔几分种会变换形式,将资料从右下角转移到试卷密封线处,然后以检查试卷的形式翻看。如果你发现一个学生试卷右下角有折痕,或在短时间内不断的翻试卷,有可能他们正在作案。此时不注意他们,更待何时呢?至于直接抄写邻座同学试卷的,那一般是逼急了,没别的办法了。这种最好处理,要是已经有学生交试卷,直接将该学生临时调到空位处;如果暂时还没有学生交卷,直接就站在该学生旁边,并且故意将目光和他对视2-5秒,用你的眼神警告他(注:最好对视时面无表情,如果有,必须有威压之气,绝对不能微笑,那样学生以为你在给他机会)。如果很多学生开始都有点蠢蠢欲动,你就可以用语言警告他们。当然,语言是要讲究技巧的,除了一般的警告外,还可以“撒谎”的形式吓唬学生。如:“我已经看到一些同学在做小动作了,如果再做,马上收试卷(注:实际上,你没有真正看到)!”

当我们真正做了老师,站在讲台上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学生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所以说,学生“备考计划”不可能是天衣无缝、绝妙无比的。如果你做学生的时候也做过弊,你站在讲台上的时候一定会想,当年自己的老师一定看到自己作弊了。只是没有“捉拿”而已。你一定会有些羞愧(注:本人历来是乖乖学生,所以现在站在讲台上,毫无羞愧,呵呵)。由此也可得知,察颜观色在监考中,绝对有用。

 

第三招:凌波微步

 

这一招技巧性很强,但也很好操作。一般监考老师在考场内踱步都是在教室前、中、后做线段式的位移,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停留的位置也很随意。再加上前两招技巧使用不到位,所以看似监考很努力,但对作案的学生而言,没有任何影响。所以,我们要使用“凌波微步”的技巧。具体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凌波微步”是在教室内无声地游动,所以监考前避免穿硬底鞋、高跟鞋。这些鞋,行走时带着强烈的节奏,无时不在“友好”而“温馨”地提醒学生:“嗨,我快走到你面前了,请你把纸条收起来”。或者是:“嗨,我走到离你较远的地方了,请你把纸条拿出来”。此外,鞋跟带来的噪音也无疑会影响其他认真作答的学生。因此,舒适的软底鞋应是使用“凌波微步”技巧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凌波微步”的技巧之一:先脚跟后脚尖。即踱步时让脚跟先着地,脚尖儿后着地。这样能保证脚步的重心最快地稳定,减少噪音。前面我们说,学生会在整个作案过程中,不断地观察监考老师的位置,但学生也必须给自己留出翻看资料的时间。也就是说,在某些时间段内,学生是没有注意到监考老师的。先脚跟后脚尖的技巧,有助于监考老师悄无声息地走到正在作案学生的旁边。

第三,“凌波微步”的技巧之二:停留对角线。在每次踱步停留时,选择整个教室的对角线。即将整个教室视为矩形,每次停留时站在这个矩形的对角线上。如果停留位置过于随意,要么只能看到学生的后脑勺,要么只看到正面的脸部。而矩形对角线上,正好可以观察到视野内学生的大部分面部表情和手部动作。正好可以运用第二招技巧。

第四,“凌波微步”的技巧之三:三步一回头。一般的监考教师,从教师前一口气走到教师后,当你渐行渐远的时候,学生利用你来回的时间落差很容易作案。但如果你是三步一回头,减少了踱步时间落差,学生作案机会几乎就没有。如果你监考那天碰巧心情特别好,你可以在回头时面带微笑。因此,“凌波微步”技巧三,又叫“回眸一笑”。

 

第四招:别有洞天

 

这一招比较特殊。这一招的前提是,教师可以在监考过程中做其他事。当然,其他事情并非打手机、接电话之类违规的事情,而且不影响监考本身的事情。毕竟,我们还有监考任务。目前高校里有一些考查课,监考要求相对宽松;中小学的基本测试考试或月考,要求也不会太严格。但再不严格,也不至于能够放纵学生抄袭。所以,还是需要教师监考。这种监考,有一种比较特别的方法,我们称之为“别有洞天”,其基本原理是“欲擒故纵”。操作模式是:

模式一,利用门缝。教师在监考过程中,是允许到考场附近或办公室喝水或者倒水的。出考场的时候,不要把门全带上,可半掩,至少留一条缝。返回考场的时候,脚步要轻,且要故意在门口停留片刻,从门缝处观察,你一定会有“惊喜”或者“惊吓”。

模式二,利用窗帘缝。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同上,只不过观察的位置是从窗帘缝。

模式三,如果门缝、窗帘缝都不管用,那就拿一张报纸,往讲台上一坐。我不是建议你真看报纸,而是借报纸来监考。如何操作呢?很简单,将报纸的中间夹缝位置扣一个小洞,通过这个小洞观察学生,观察的时候要注意慢慢更换方向,你就可以“管中窥生”了。记住,第一,必须是小洞,太大了,学生会发现,甚至可以通过这个大洞看到你的眼睛,那是多么尴尬的事情。学生一旦知道,会觉得监考老师原来如此“阴险”,再次你再使用就没效果了。第二,必须是报纸中缝。因为中缝是报纸的折叠处,你稍微一弯曲报纸,学生就不会发现那里有一个能观察他们的“天窗”。

谈到这里,我们发现,这所谓的“别有洞天”里的“洞”,其实也包含了“缝”的。这也是广义的理解。而且我发现,比起前三招来,这招实在太特别,我自己也觉得有点“阴险”。当然,这是我的当年的老师惯用的手法(而且还被我发现了,呵呵),不过现在看来,还是有现代运用价值的。尤其是利用门缝和窗帘缝,也很适合中学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方法使用。

以上只是个人体验,随着时代发展,学生“作案”的手段会越来越多样,越来越高明。作为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积极探索,研究对策。当然,我们绝对不是以在监考中能够“捉拿学生”为生活中的快乐之事,而是要端正心态,将学生作案的动机和进程扼杀在萌芽和初级状态。即便发现学生有些冲动,也应该首先采用提醒和警告。教师在保证考试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下,也得为学生的学业考虑。如果能给年轻人第二次机会,兴许能让他醒悟。当然,我们也不能溺爱和放纵学生。只是,每次看到学生因为作弊而被开除,心里还是有一些惋惜和同情。

当然,作弊是一种全世界流行的校园现象。解决问题,必须从源头做起。作为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交往中,让学生养成诚信这一基本品质。同时,我们还要谨记这一条基本的教育理念: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