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犬会咬主人么:白话《帛书易之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09:06:00
 白话帛书易之义

第一章
子曰:《易》之义谁①阴与阳,六画而成章。曲句②焉柔,正直焉刚。六刚无柔,是谓大阳,此天之义也。□□□□□□□□□□□□方。六柔无刚,此地之义。天地相■③,气味相取④,阴阳流刑⑤,刚柔成章⑥。
【白话】孔子说:一部《周易》的全部意义就在于阴柔与阳刚,阴阳六画组成一个完整的六十四卦的系统。弯曲而又断开的符号代表那阴柔,规规矩矩画上一横画的代表那阳刚。六爻都是阳刚而没有阴柔的卦,就叫做大阳卦,这是代表天的意义。..方。六爻都是阴柔没有阳刚的卦,[就叫做大阴卦],这是代表地的意义。天与地各自率领阳刚与阴柔进行阴阳互补,阳刚之气与阴柔之气相互聚合,阴气与阳气流行,刚爻与柔爻交互组合成卦图。【注释】①谁:读为“唯”字。②曲句:曲勾。句:读为“勾”。③■:读为“率”,率领。据《易纬》“日月相衔”则可读为“衔”。④气味相取:阴阳气的相聚,亦可以释为阴阳相取,阴阳互补。⑤流刑:流行。刑:读为“行”。⑥据“六画而成章”补为“刚柔成章”。 【讲解】这一章揭明《周易》的全部意义就是阴与阳,阴阳是《周易》的大义,是《周易》的总纲,强调阴阳互补、阴阳平衡、刚柔相济、天地相率、气化流行等整体观念。阴代表柔,阳代表刚。六刚无柔是大阳,六柔无刚是大阴。大阳是天的象征,大阴是地的象征。天地和合相牵,气味相聚,阴阳流行,刚柔相推而成六画卦图之象。这一章类似于通行本《系辞传》第一章、第四章。第一章谓:“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
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易》成位乎其中矣。”第四章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所不同的是:帛书《易之义》将阴阳这一对范畴提到了《周易》的总纲这一位置上,但对于爻卦与天地人的关系,则尚未上升到通行本《系辞传》的理论高度。《易之义》有了大阳(天之义)、大阴(地之义)等认识,《系辞传》对天地刚柔等认识较《易之义》深刻。《易之义》的优点是直说《易》之义,因而对《易》卦的解释很具体,很便于我们理解《周易》这部书。《易之义》强调阴阳的特殊地位的这一思想,与帛书《称》很相吻合。《称》认为,凡论,都必须用阴阳表明大义,天、春、夏、昼、大国、重国、有事..都是阳;地、秋、冬、夜、小国、轻国..都是阴。所有的阳性事物都是效法天的,所有的阴性事物都是效法地的。因而,《易之义》将《周易》的大义归结为“唯阴与阳”。可以说是高度概括和总结。可以视为阴阳家说《易》的典型。无怪乎《太史公自序·论六家要指》将阴阳家列于六家之首。谓:“《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我们初步认为,秦汉已出现了阴阳易、儒易、墨易、兵易、法易、名易、道易等易学流派。帛书《系辞传》很可能是各家易学流派的总汇。而《二三子问》显然是儒易,《易之义》是为阴阳义。阴阳易特别强调阴阳为《易》之根本。为《易》之大义。特书于此,以求教于大雅方家。

第二章
万物莫不欲长生而亚①死,会心者而台②作《易》,和之至也。是故《键》□□□□□□□□□□□□□□□□□□□义沾下就,地之道也。用六赣也,用九盈也。盈而刚,故《易》曰“直方大,不习,吉”也。因“不习”而备。故《易》曰“群龙无首吉”也。是故《键》者得□□□□□□□□□□□□□□□□□□□畏也。容③者,得之疑也,师者,得之栽也。比者,得鲜也。小蓄者,得之未□也。履者,諈之□行也。益者,上下交矣。妇者,阴阳奸矣,下多阴而紑④□□□□□□□□□□□□□□□□□□□□而周,所以人背也。无孟之卦,有罪而死,无功而赏,所以啬,故□。□之卦,归而强士诤也。嬬□□□□□□□□□知未腾胜也。容失诸□□□□□□□□□□□□□□□□□□远也。大有之卦,孙⑤位也。大床⑥,小肿而大从,□□□也。大蓄,兑而诲也。隋之卦,相而能戒也。□□□□□□□□□□□□无争而后。..者,得..说,和说而知畏。谨者,得之代■也。家人者,得处也。井者,得之彻也。坸⑦者,□□□□□□□□□□□□□□□□□□也。丰者,得..之卦,草木..而从于不壹。坸之卦,足而知余。林之卦,自谁不先瞿。观之卦,盈而能乎。赍⑧之卦,善近而□□□□□□□□□□□□□□□□其..绝诱也。..乎□□□□□□□□忠身失量,故曰慎而侍也。筮闸⑨■纪,恒言不已。容狱凶得也。劳之..易..者..行也。损以..也。大床⑩,以卑阴也。归妹,以正女也。既赍(11)者,亨余比贫。..而知路,凡..■也。
【白话】万物没有不想长生而厌恶死亡的,懂得这一真谛的心便根据这一真谛创作了《周易》,《周易》本质上是将天地人结合得很好的一部书。所以《键》卦[用六个刚爻来表示,象征阳刚向上,天道刚健运行不息,《川》卦用六个阴柔的爻来表示,]象征阴柔顺下,地道阴柔顺和。用六,是阴柔坎凹的意恩。用九,是阳刚突出多余的意思。多余就刚强,所以《周易》说:“直方大,不习,吉”,因为“不习”而富有吉利。所以《周易》说“群龙无首吉”。因此《键》卦的品德是..畏惧。《容》卦的品德是疑惑。《师》卦的品德是栽培。《比》卦的品德是鲜。《小蓄》卦的品德是未..。《履》卦的品德是..行。《益》卦的品德是上下交往。《妇》卦的品德是阴阳相奸,下卦多阴而坏..而周,所以人背叛。《无孟》卦,有罪而死,没有功劳而得到奖赏,所以吝啬,故..。..卦,归而强士诤也。嬬..智慧还没有超群制胜。《容》卦的失误在于..远也。《大有》卦象征逊退高位。《大床》卦,象征小的运动而大的跟从..《大畜》卦,象征说服教育。《隋》卦,象征相随而能有所戒备。..无争而后..者,得..和气喜悦而又懂得畏惧。《谨》卦的品德是代■。《家人》卦的品德是和平相处。《井》卦的品德是通风透气。《坸》卦..《丰》卦的品德..草木..而从于不壹。《坸》卦象征富足而有余。《林》卦象征自推而不害怕。《观》卦象征富有而又能谦虚。《既济》卦象征善近而..其.绝诱。..乎..忠身失量,所以说谨慎而又能等待。《筮闸》卦■纪,总是说个不停。《容》卦讲监狱凶得劳之.易.者.行也。《损》以..。《大床》卦,将阳刚处于阴柔之下,《归妹》,将其用来规范妇女。《既济》卦,通有余补不足。..而知路,凡..■也。【注释】①亚:读为“恶”,厌恶。②台:读为“以”,古书中“以”刻作“■”,与“台”形似易讹。③容:通行本作“讼”。④紑:读为“坏”。⑤孙:假借为“逊”。⑥床:通行本作“壮”。⑦坸:通行本作“姤”。⑧赍:读为“济”,“既济”卦的简称。⑨筮闸:应作“筮盍”。⑩大床:通行本作“大壮”。作“大床”之义较胜。(11)既赍:既济。【讲解】“万物莫不欲长生而亚死”至“地之道也”,可以划入第一章。这一章从作《易》的出发点出发,以达到人们及万物长生不死与天地共存的“和之至也”的终极愿望,而从两方面论证了《易》的意义。一方面从卦的得(德)义论证某一卦为什么要作某一卦的意义,另一方面从卦象方面论证某一卦的意义。卦德说,是说卦义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较早见于《说卦传》。《说卦传》云:“《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而后《彖传》多取卦德说以解《易》。卦象说,也是解说卦义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也是见于《说卦传》,嗣后《象传》则作了系统的发挥。

第三章
子曰:..禁□也。子曰:..既穷□而..“晋如秋如”①,所以辟怒..“不事王侯”②,□□之谓也。不求则不足以难..。《易》曰:..则危,亲伤□□。《易》曰:“何校则凶,屡校则吉。”③此之谓也。子曰:五行□□□□□□□□□□□□用,不可学者也,唯其人而已矣。然其利□□□□□□□□□□□□□□□□。
【白话】孔子说:..禁..。孔子说:.既穷..而..“晋如秋如”这条爻辞告诫人们如何避免发怒。..“不事王侯”..之谓也。无所求也就不会酿成灾难..《周易》说:..则危,亲伤..。《周易》的《筮盍》卦尚九“何校灭耳”则凶,初九“屡校灭趾”则无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孔子说:“五行..用,不可学者也,唯其人而已,但是其利..。 【注释】①晋如秋如:《晋·六二》爻辞。②不事王侯:《蛊·尚九》爻辞。认为“不事王侯”是“高尚其事”。③《筮盍·尚九》爻辞“何校灭耳凶”,初九爻辞“屡校灭趾,无咎”。【讲解】这一章残缺较多,从残存的几条爻辞来看,是孔子引用卦爻辞讲道理,解释《易》之义的一种形式。这里提到五行,可能是孔子用五行解说《周易》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在《二三子问》和《要》中都运用过。《二三子问》云:“圣人之立正也,必尊天而敬众,理顺五行,天地无困”,“德与天道始,必顺五行”。《要》说:“又地道焉,不可以水、火、金、土、木尽称也,故律之以柔刚。”

第四章
赞于神明而生占①也,参天雨②地而义数也,观变于阴阳而立卦也,发挥于刚柔而生爻也,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也,穷理尽生③而至于命□□□□□□□□□□□理也,是故位天之道曰阴与阳,位地之道曰柔与刚,位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财④两之,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画而为章⑤也。天地定立,山泽通气,火水相射,雷风相■,八卦相厝⑥。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故《易》逆数也。
【白话】[从前圣人创作《周易》的方法是:]赞于神明的灵前而生成占语,参合天地的义蕴而产主了卦爻数,观察分析天道阴阳变化的规律而确定建立阴卦阳卦的原则,发挥阳刚阴柔的特征而建立起阴爻阳爻的符号,用保合太和与顺从的道德原则去认识道德义理,穷尽天理、地理,人理,以达到一切言语、行为、心态都符合天命、地命、人命的境界。[从前圣人创作《周易》,目的是为了让《周易》这部书符合天命的规律,]所以将天道称之为阴与阳,地道称之为柔与刚,人道称之为仁与义,将三才的两个特点综合起来就成了六,所以六画成卦象征天、地、人的六个特点。《键》卦象征天,《川》卦象征地,天地定位于南北。《根》卦象征山,《夺》卦象征泽,山泽通气,《夺》东南,《根》西北,东南与西北相对。《罗》卦象征火,《赣》卦象征水,《罗》卦居东方,《赣》卦居西方,东西相射。《辰》卦象征雷,《筭》卦象征风,《辰》卦居于东北,《筭》卦居于西南,东北与西南相对而立。八卦就是这样相对而排列的。数往者叫做顺,知来者叫做逆,所以《周易》卦图要逆数。【注释】①占:占语。②雨:“两”字的讹误。③生:读为“性”。④三财:三才,天、地、人。⑤章:卦。③厝:措。【讲解】这一章,为通行本《说卦传》的第一、二、三章。《说卦传》云:“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由此可见《说卦传》同《易之义》关系较为密切。《易之义》是说明《周易》之义与天之义、地之义、人之义、万物之义、文之义、武之义等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如何反映于《周易》的卦爻之中等问题。这里涉及到作《易》的目的、方法、意义等重大的易学问题,是研究《周易》的入门手册,是孔门易学的纲领,其中“火水相射”一节,尤能反映易学上的卦图、卦序排列问题,可以说是易学的关键。---略

第五章
子曰:万物之义,不刚则不能僮①,不僮则无功,恒僮而弗中则亡,此刚之失也。不柔则不静,不静则不安,久静不僮则沉,此柔之失也。是故《键》之“炕龙”、《壮》之“触蕃”、《句》之“离角”、《鼎》之“折足”、《酆②》之“虚盈”,五■者,刚之失也,僮而不能静者也。《川》之“牝马”、《小蓄》之“密云”、《句》之“适属”、《渐》之“绳妇”、《肫③》之“泣血”,五■者,阴之失也,静而不能动者也。是故天之义刚建僮发而不息,其吉保功也。无柔■④之,不死必亡。僮阳者亡,故火不吉也。地之义,柔弱沉静不僮,其吉保安也。无刚■之,则穷贱遗亡。重阴者沉,故水不吉也。故武之义保功而恒死,文之义保安而恒穷。是故柔而不狂⑤,然后文而能胜也;刚而不折,然后武而能安也。《易》曰:“直方大,不习,吉。”□□□之屯于文武也。此《易赞》也。【白话】孔子说:万物的义蕴,没有阳刚之气就不能运动,不产生运动就不能作功,但运动应有规律,没有规律地永恒地运动就要灭亡,这就是阳刚的失误;没有阴柔之气就不能静止,不能静止就不得安宁,长久安静而不运动就会导致沉伦,这就是阴柔的失误。所以《键》卦尚九的“炕龙”、《大壮》卦尚六的“触蕃”、《狗》卦尚九的“离角”、《鼎》卦九四爻的“折足”、《酆》卦的“虚盈”,这五爻,都是阳刚过分的过失,是运动而不能静止的原因造成的过失。《川》卦卦辞的“牝马”、《小蓄》卦卦辞的“密云”、《狗》卦初六爻辞的“适属”、《渐》卦九三爻辞的“妇绳”、《肫》卦尚六爻辞的“泣血”,这五爻,都是阴柔过分的过失,是静止而不能运动所造成的危害。所以,天的意义就在于阳刚强健运动发展而没有止息,天吉善就是保功。没有阴柔匹配它,不死必然灭亡。重阳者死亡,所以火不吉利。地的意义阴柔微弱沉默安静而不运动,地的吉善是保安。没有阳刚匹配它,就会贫穷下贱被遗弃。重阴者沉沦,所以水不吉利。因此,武臣的责任是保功因而总是战死,文臣的责任是保安因而总是贫穷。所以阴柔而不过分,然后文就能够胜任保安;阳刚而不过分,然后武就能够安邦定国。《周易》说:“直方大,不习,吉。”..达到文武兼备的境界。这就是《易赞》。
【注释】①僮:假借为“动”。②酆:即《丰》卦。③肫:即《屯》卦。④■:假借为“仇”,匹配。⑤狂:过分。不狂:不过分。 【讲解】这一章由万物的阴阳柔刚动静平衡运动阐发阴阳不平衡所带来的危害,告诫人们《周易》中有五爻是阳刚之失,有五爻是阴柔之失。由自然界的阴阳平衡而论及《周易》的阴阳平衡,再论及人类社会的阴阳平衡、文治武安的阴阳平衡。并指出这是《易赞》。《郑司农集》有《易赞》一篇,兹录以备考。“《易》之为名也,一言而函三义,简易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故《系辞》云:乾坤其易之缊邪。又曰:《易》之门户邪。又曰: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简矣。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此言其简易之法则也。又曰:其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此言从时变易,出入移动者也。又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此言张设布列不易者也。据兹三义而说,易道广矣大矣。”

第六章
子曰:《键》六刚能方,汤武之德也。“潜龙勿用”者,匿也。“见■①在田”也者,德也。“君子冬②日键键”,用也。“夕沂若厉,无咎”,息也。“或■在渊”,隐而能静也。“■■③在天”,□而上也。“炕龙有悔”,高而争也。“群龙无首”,文而圣也。《川》六柔相从顺,文之至也。“君子先迷后得主”,学人之谓也。“东北丧崩④,西南得崩”,求贤也。“履霜坚冰至”,豫□□也。“直方大,不习吉”,□□□也。“含章可贞”,言美诸也。“聒⑤囊,无咎”,语无声也。“黄常元吉”,有而弗发也。“龙单⑥于野”,文而能达也。“或从王事,无成有冬”,学而能发也。《易》曰“何校”,刚而折也。“鸣嗛”也者,柔而□也。《遁》之“黄牛”,文而知胜矣。《涣》之缘辞,武而知安矣。《川》之至德,柔而反于方。《键》之至德,刚而能让。此《键》《川》之厽⑦说也。
【白话】孔子说:《键》卦六个阳刚之爻能够方直,象征汤武的品德。“潜龙勿用”这条爻辞,告诫人们隐藏。“见龙在田”这条爻辞象征品德高尚。“君子冬日键键”这条爻辞,象征施用于世。“夕沂若厉,无咎”比喻休息。“或■在渊”比喻隐蔽而能安静。“飞龙在天”,比喻向上腾达。“炕龙有悔”,比喻在上者互相争斗。“群龙无首”,比喻文柔而达到了圣人的境界。《川》卦六个阴柔之爻相顺从,是文弱到了极点的象征。“君子先迷后得主”,指的是学人。“东北丧崩,西北得崩”,讲的是求贤。“履霜坚冰至”,象征豫..。“直方大,不习吉”,指的是..。“含章可贞”,讲的是美好的情感。“聒囊,无咎”,讲的是不说话。“黄常元吉”,指的是富有而不好表现。“龙单于野”,是讲文而能够通达。“或从王事,无成有冬”,是指学到了的东西能够发挥运用。《周易·筮盍》的尚九爻辞说“何校”,是阳刚易折的典型。《嗛·六二》的“鸣嗛”是阴柔而能吉善的典型。《遁》卦六二爻辞的“黄牛”是文而知胜的典型。《涣》卦的卦辞是武而知安的典型。《川》卦的最高品德是阴柔而能返于阳刚。《键》卦的最高品德,是阳刚而能柔让。这就是《键》《川》两卦互补解《易》的方法。 【注释】①■:读为“龙”。②冬:通“终”。③■■:飞龙。④崩:读为“朋”。⑤聒:读为“括”。⑥单:读为“战”。⑦■:假借为“参”。 【讲解】这一章将《键》《川》两卦的特点分别揭示出来,并根据各自的特点解释卦爻辞,参互比较,阐明刚柔相济、文武并重等易学原理,和《键》《川》互补的解《易》用《易》方法。

第七章
子曰:《易》之用也,段①之无道,周之盛德也。恐以守功,敬以承事,知以辟患,□□□□□□□□文王之危知,史说之数书,孰能辩焉?《易》曰:又②名焉曰《键》。《键》也者,八卦之长也。九也者,六肴③之大也。为九之状,浮首兆④下,蛇身偻曲,其为龙类也。夫龙,下居而上达者□□□□□□□□□□而成章。在下为橬⑤,在上为炕⑥。人之阴德不行者,其阳必失类。《易》曰“潜龙勿用”,其义潜清勿使之谓也。子曰:废则不可入于谋,胜则不可与戒,忌者不可与亲,缴□□□□□□《易》曰:“潜龙勿用。”“炕龙有悔”,言其过也。物之上■⑦而下绝者,不久大立,必多其咎。《易》曰“炕■有悔”。大人之义不实于心,则不见于德;不单于口,则不泽于面。能威能泽,谓之■⑧。《易》曰:“见龙在田,科见大人。”子曰:君子之德也。君子齐明好道,日自见以待用也。见■⑨则僮,不见用则静。《易》曰:“君子冬日键键,夕沂若厉,无咎。”子曰:知息也,何咎之有?人不渊不■⑩则不见□□□□□□反居其□□。《易》曰:“或■在渊,无咎。”子曰:恒■则凶。君子■以自见,道以自成。君子穷不忘达,安不忘亡,静居而成章,首福又皇。《易》曰:“■■在天,利见大人。”子曰:天□□□□□□□□□□□□□□□文而溥,齐明而达矣。此以■(11)名,孰能及□《易》曰:“见群■无首。”子曰:让善之谓也。君子群居莫耴(12)首,善而治,何■(13)其和也?龙不侍光而僮,无阶而登,□□□□□□□□□□□□此《键》之羊(14)说也。□□□□□□□□
【白话】孔子说:《周易》的施行是因为殷朝无道、周朝的盛德兴起。恐惧的心态可以守住功劳,尊敬的心态可以奉承事业,智慧的人可以避免灾患..文王处危难的智慧,史说的数书,谁能辩别其异同呢?《周易》说:有卦名叫做“键”。《键》卦是八卦的长者。阳刚之爻的“九”,是六爻中的大的。因为“九”这个字的形状,浮首向下,象蛇一样的弯曲,跟龙的形状差不多。而龙,是下居于水中而上达于天空的动物..而成章。龙在下为潜龙,在上为亢龙。人的阴德不施于世,他的阳德必然失其类。《周易》说“潜龙勿用”,意思是潜伏情志不使用于世。孔子说:废除的官员不可以与他谋划,胜利的官员则不可以与其戒备,有忌讳的人不可以与他亲密,缴..所以《周易》说:“潜龙勿用。”“炕龙有悔”,讲的是超越了极限。事物发展到上面很旺盛,而下面又毫无基础,就不能长久存在,必然导致许多灾咎。《周易》说“炕龙有悔”,指的就是这个道理。大人的仁义不实实在在系于心中,就不能表现出仁义的德行,不战于口,就不会表现于脸上。能够有威风、能够有恩泽,就叫做龙。《周易》说:“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孔子说:这是君子的品德。君子齐明好道,经常自我表现以等待施用于世。见用于世就行动,不见用于世就静止。《周易》说:“君子终日键键,夕沂若厉,无咎。”孔子说:懂得动静的人,哪里会有灾咎呢?人不深藏于渊不跃于世就不会见用于世..反居其..《周易》说:“或■在渊,无咎。”孔子说:总是跳个不停就必然凶恶。君子跳跃的目的是自我表现,修道的目的是为了造就自我。君子贫穷时不忘记腾达,安稳时不忘记灭亡,静居能成章,首先得到幸福而又光大。《周易》说:“■■在天,利见大人。”孔子说:天..文而溥,齐明而通达。这种专名,哪一个能占用..《周易》说:“见群■无首。”孔子说:这是让善的意思。君子群居众处的时候不要乱了头领,善而治,哪还怕治理不好呢?龙不依侍光明而行动,没有阶梯而能登高..这就是《键》卦的详细解说。【注释】①段:“殷”字之讹。②又:有。③肴:爻。④兆:“睢弊值氖⌒础"輽N:读为“潜”。⑥炕:通“亢”。⑦■:读为“盛”。⑧■:读为“龙”。⑨男:读为“用”。⑩■:当为“跃”的本字。鸢飞鱼■。(11)■:与“专”同。《马王堆汉墓帛书·称》:“圣人不为始,不■己,不豫谋,不为得,不辞福,因天之则。”(12)耴:,不“乱”字之讹。(13)■:假借为“疾”,病。(14)羊:细密,完备。后作“详”。《太平御览·兽部》引《春秋说题辞》云:“羊者,详也。”《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
家书·苏秦献书赵王章》:“臣愿王与下吏羊计某言而竺虑之也。” 【讲解】这一章详细解说了《键》卦的爻辞的意义。每引一条爻辞,都要阐明一个道理。尤其告诫人们如何处世待时。要求君子齐明好道,日自见以待用,见用则动,不见用则静,■以自见,道以自成,穷不忘达,安不忘亡,静居成章,首福又皇。这些都是君子修身养性的原则。很有点类似《文言传》。不同的是《键》之详说不及《键》卦卦辞。《文言传》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合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事而惕,虽危无咎矣。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为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这《乾文言》与《易之义》中的“《键》之羊说”合起来是一篇真正的《键》卦卦爻辞的详细解说的文字。它们有同有异,可以互相补充。这一章还特别慎重地讨论了阳爻为什么要用“九”来表示。这就涉及到易学上的“四象说”。六、七、八、九是四象说
的一种。-----略

第八章
子曰:《易》又名曰《川》,雌道①也。故曰“牝马之贞”,童兽也,《川》之类也。是故良马之类,广前而景②后,遂臧③,尚受而顺,下安而静,外又美刑④,则中又□□□□□□□□乎昃以来群,文德也。是故文人之义,不侍人以不善,见亚⑤墨⑥然弗反,是谓以前戒后,武夫昌虑,文人缘序。《易》曰“先迷后得主”,学人谓也,何先主之又?天气作□□□□□□□□其寒不冻,其暑不曷⑦。《易》曰:“履霜坚冰至。”子曰:孙从之谓也。岁之义,始于东北,成于西南。君子见始弗逆,顺而保■。《易》曰:“东北丧崩,西南得崩,吉。”子曰:非吉石也。其囗囗囗囗与贤之谓也。武夫又柫⑧,文人有辅,柫不桡,辅不绝,何不吉之又?《易》曰:“直方大,不习,吉。”子曰:生⑨文武也,虽强学,是弗能及之矣。《易》曰:“含章可贞,吉。”言美请之谓也。文人僮,小事时说,大事顺成,知毋过数而务柔和。《易》曰:“或从王事,无成又冬。”子曰:言诗书之谓也。君子笱⑩得其冬,可必可尽也。君子言于无罪之外,不言于又罪之内,是谓重福。《易》曰:“利永贞。”此《川》之羊说也。
【白话】孔子说:《周易》有个卦名叫《川》讲的是雌柔之道。所以卦辞有“牝马之贞”,讲的是幼稚的野兽,《川》卦之类。因此,好马的区别,在于广前而大后,于是就好,而且能接受人们的驯顺,下安而静,外形又美观,则中又..乎昃以来群,文德也。因此,文人的仁义,不待别人以不善,见恶默然而不重蹈,这就叫以前戒后,武夫昌明思虑,文人循规蹈矩。《周易》说:“先迷后得主。”指的是学习的过程,哪里有什么先主存在?天气作..冷天不冰冻,热天不干渴。《周易》说:“履霜坚冰至。”孔子说:讲的是谦逊顺从。年岁的意义,一年开始于东北,完成终结于西南。君子见始而不违背,顺从而保平安。《周易》说:“东北丧崩,西南得崩,吉。”孔子说:不是吉利的石头。其..讲的是与贤。武夫有进攻的能力,文人有辅佐的能力,进攻而不屈折,辅佐而不断绝,哪有不吉利的事情发生呢?《周易》说:“直方大,不习,吉。”孔子说:这是天生的文武全才,虽然努力学习,也达不到这种天才。《周易》说:“含章可贞,吉。”是美好的情感。文人行动,小事情高兴,大事情顺从成功,懂得太快的不足而恪守柔和。《周易》说:“或从王事,无成又冬。”孔子说:讲的是诗书的事情。君子如果得到好结果,可能必然能够尽终。君子讲话不触犯法律,不讲违背法律的话,这就叫做重视幸福。《周易》说:“利永贞。”这就是《川》卦的详细讲解。【注释】①雌道:与雄道相对之道,柔道、地道、顺道、妻道、臣道。②景:大。③臧:善、美好。④刑:通“形”。⑤亚:读为“恶”。⑥墨:通“默”。⑦曷:假借为“渴”。⑧柫(fú):击也。⑨生:天性。⑩笱:假借为“苟”。 【讲解】这一章阐说《川》卦卦爻辞,指出《川》卦象征雌道。类似于《坤文言》。《坤文言》说:“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不早辨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肢,发于事业,美之至也。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第九章
子曰:《易》之要,可得而知矣。《键》《川》也者,《易》之门户也。《键》,阳物也。《川》,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①,以■天地之化。又口能敛之,无舌罪,言不当其时则闭慎而观。《易》曰:“聒囊,无咎。”子曰:不言之谓也。囗囗囗囗何咎之又?墨②亦毋誉,君子美其慎而不自箸也。渊深而内其华。《易》曰:“黄常元吉。”子曰:尉文而不发之谓也。文人内其光,外其龙,不以其白阳人之黑,故其文兹章。《易》..既没,又爵囗囗囗囗囗囗居其德不忘。“■单于野,其血玄黄。”子曰:圣人信哉!隐文且静,必见之谓也。龙七十变而不能去其文,则文其信于而达神明之德也。其辨名也,杂而不■③,于指《易》囗,衰世之僮与?《易》囗囗囗囗囗囗而察来者也。微显赞绝,巽而恒当,当名辩物,正言巽辞而备。本生④仁义,所行以义,刚柔之制也。其称名也少,其取类也多,其指閒⑤,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隐而单。因赍⑥人行,明失得之报。 【白话】孔子说:《周易》的要领,可以明白了。《键》《川》两卦,是《周易》的门户。《键》卦,代表阳物。《川》卦,代表阴物。阴阳两种事物可以合德,而刚柔两种性质具有本质区别,以体现天地的阴阳刚柔变化。有嘴巴能够不说话,就没有口舌的罪过,意思是讲没有得势的时候就闭口慎重地观察分析,不随便说话。《周易》说:“聒囊,无咎。”孔子说:这是不讲话的意思。象口袋扎起来一样不说话,哪来的灾咎呢?默默无闻也不要荣誉,君子美其谨慎而不自我表现。深藏于渊而美其品德。《周易》说:“黄常元吉。”孔子说:光大文华而表露的意思。文人内修其光泽,外修其龙德,不因为自己的洁白无暇而去宣扬别人的污点,故其文辞宪章。《周易》说:“..”既没,又爵..居其德而不忘品德修养。“■单于野,其血玄黄。”孔子说:圣人诚信啊!隐遁其文华而且安静,必须出现的意思。龙经过七十种变化但不能去其文华,则文其信而通达神明的品德呀!其辩名也,杂而不越,于稽考《周易》..衰败之世的行动与?《周易》..目的是帮助人们弄清楚过去不清楚的东西,以便作为借鉴,帮助人们预测未来,使不明显的明显,使隐蔽的公开,巽顺而长久恰当,当名辩物,正言巽辞而均备于《周易》。本性仁义所作所为都以仁义为准则,是刚柔相济的原则。《周易》用的概念很少,但囊括的事类却很多,其目的简明,其言辞文华,其话语婉转而中肯,其事情隐约而简单。用来帮助人们行动,使人们懂得如何明辨是非善恶得失等问题。【注释】①■:膖的俗字,此处读为“体”。②墨:假借为“默”。③■:假借为“越”。④生:读为“性”。⑤閒:读为“简”。⑥赍:读为“济”。 【讲解】这一章阐明《周易》的纲领《键》《川》合体,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现天地的阴阳刚柔运动变化的图式。与通行本《系辞下传》第五章大同小异。第五章云:“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第十章
《易》之兴也,于中故乎?作《易》者,其又患忧与?上卦九者,赞以德而占以义者也。《履》也者,德之基也。《嗛》也者,德之■①也。《复》也者,德之本也。《恒》也者,德之固也。《损》也者,德之修也。《益》也者,德之誉也。《困》也者,德之欲也。《井》者,德之地也。《涣》者,德制也。是故占曰:《履》,和而至;《嗛》,奠②而光;《复》,少而辨于物;《恒》,久而弗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与;《困》③,穷而达;《井》,居其所而迁;《涣》④,囗囗囗而救。是故《履》,以果行也;《嗛》,以制礼也;《复》,以自知也;《恒》,以一德也;《损》,以远害也;《益》,以兴礼也;《困》,以辟咎也;《井》,以辩义也;《涣》,以行权也。子曰:涣而不救,则比矣。【白话】《周易》热的兴起,在中古时代吗?创作《周易》的作者有忧患意识吗?下面九卦,是赞德、占义的示范。《履》卦象征品德修养的基础;《■》卦象征品德修养的硕果(象禾苗嘉穗惠人一样);《复》卦象征品德修养的根本;《恒》卦象征品德修养的坚定性;《损》卦象征品德修养的可塑性;《益》卦象征品德修养的荣誉;《困》卦象征品德修养的要求;《井》卦象征品德修养的境界;《涣》卦象征品德修养的机制。因此,占义说:《履》卦象征在和谐的环境中达到理想境界;《嗛》卦象征在尊重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光大;《复》卦象征阳刚虽少但与阴柔具有本质区别;《恒》卦象征永久而不衰退;《损》卦象征先困难而后容易;《益》卦象征长久富裕而与人共享;《困》卦象征穷困然后通达;《井》卦象征居其所而迁;《涣》卦象征..而救。因此,《履》卦,以行必果为特点;《嗛》卦作为制定礼仪的出发点;《复》卦,作为自我人性复归的象征;《恒》卦,象征品德修养一以贯之;《损》卦告诫人们修身远害;《益》卦用来作为推行礼仪的方式;《困》卦告诫人们如何处理困难避免灾咎;《井》卦告诫人们辨别义礼;《涣》(《巽》)卦告诫人们如何使用权力。孔子说:《涣》而不救,就达到比的境界了。
【注释】①■:禾名,引申为好结局。②奠:读为“尊”。③困,帛书讹作“守”。④涣:通行本《系辞传》作“巽”。【讲解】这一章探讨创作《周易》的作者的忧患意识,列举九卦,分三次陈述这九卦的功用。第一层陈述“赞德”。第二层陈述“占义”。第三层陈述“德义”。通行本《系辞下传》第六章。易学家们习惯于将此简称为“九卦三陈”。《系辞传》云:“《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履》,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第十一章
《易》之为书也难前①,为道就■②,囗囗囗僮③而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也,不可为典要,唯变所次,出入又度,外内皆瞿④,又知患故,无又师保而亲若父母。印率其辞,楑⑤度其方,无又典常。后非其人,则道不虚行。□□无德而占,则《易》亦不当。 【白话】《周易》这部书,是很难舍弃的一部书,它的总原则是变化原则..运动但不确定,周流六虚,上下没有常规,阳刚与阴柔相互变易,不可以作为典要,只有变化存在,出入有定则,外内都惧怕,又懂得忧患的原因,没有师保而亲如父母,印率其辞,测量其方法,又没有典型的常规,后来的人如果不是一个真正的易学家,那么道就不会虚行..品德坏的人去占问《周易》,那么《周易》也不会给他好的回答。。” 【注释】①前:远,引申为舍弃。②■:迁,变迁。③僮:运动。④瞿:假借为“惧”。⑤楑:假借为“揆”。 【讲解】这一章论述变化原则与不变原则,即论述了“变”与“常”的关系。与通行本《系辞下传》第七章相类似。通行本第七章云:“《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第十二章
《易》之义,赞始反①冬以为质,六肴②相杂,唯侍物也。是故其初难知而上易知也,本难知也而末易知也。囗则初如疑之,敬以成之,冬而无咎。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修道,乡③物巽④德,大明在上,正其是非,则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占,危哉。囗囗不当,疑德占之,则《易》可用矣。
【白话】《周易》这部书的意义,告诉人们从事物的始终入手探讨事物的本质,六爻相互组成一卦,只有对应的事物。因此初爻难以知晓,上爻容易明白,本质难以知晓,现象容易认识。那么初爻如疑之,敬以成之,最终没有灾咎。..修道,面向事物认识事物的本质,大明在上,正其是非,则..占,危险啊!..不当,疑德占之,那么《周易》可以使用了。 【注释】①反:复。②肴:爻。③乡:向,面对。④巽:撰,引申为认识。【讲解】这一章论述《周易》之义,概括为赞始反终以为质,六爻相杂,唯侍物也。与通行本《系辞下传》第八章前半部分相类似。第八章云:“《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

第十三章
子曰:知者观其缘辞①而说过半矣。《易》曰: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瞿②,近也。近也者,嗛③之谓也。《易》曰: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若中也。《易》曰:三与五同功异立,其过□□,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白话】孔子说:智慧的人,只要观察分析卦辞,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周易》说:第二爻与第四爻的作用功能相同,因为它们都是阴柔之位,但处的位置不一样,二在下卦,四在上卦,其美善之处也不同,第二爻多赞誉的筮辞,第四爻多畏惧的筮辞,因第四爻接近第五爻君尊的位置。接近君位,就应该谦虚谨慎。《周易》说:阴柔之道,不利于远的,但大抵没有灾咎,其使用阴柔之道就象恪守中庸之道一样。《周易》说:第三爻与第五爻都是阳刚爻位,它们的作用相同,但位置不一样,第三爻大多数是凶,第五爻大多数是有功,有贵贱的等级区别 【注释】①缘辞:彖辞,卦辞。②瞿:假借为“惧”。③嗛:谦。 【讲解】这一章论述卦辞与爻辞、爻位的关系,其中两处“《易》曰”都是引通行本《系辞下传》第八章的文字。可见《系辞传》在当时就已被视为《周易》的一部分而简称“《易》曰”。本章论述了第二爻与第四爻的关系,第三爻与第五爻的关系。由于帛书后面部分损缺,不能窥其全豹。但宣扬柔道,宣扬守中的思想比较明确,提倡谦虚精神。这一点比通行本《系辞传》突出。《系辞传》云:“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