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塔僵尸事件好吓人:紫苏韭菜酿田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0:51:18

 

  □碧波

  广州的奇妙菜式(征文选登)

  细个时,最喜欢食田螺。每年中秋,母亲拿手的菜式就是紫苏韭菜酿田螺。以前在祖屋附近的河涌便可摸到田螺,称为坑螺,味道独特。不过,现在河涌早已盖起高楼大厦,摸田螺的情景已风光不再了。

  食田螺时,靠“索(吸)”,即用嘴对着螺口将馅料连同螺肉一起吸进嘴里。唔识“索”,就失去这道菜的奇味了。几十年来,我练就一手“索”的“口技”。在我的传教下,全家都是“索”的高手。我不但识“索”,而且识做这道菜式。每年中秋,家人都等着我做“紫苏韭菜酿田螺”。

  我老公是外省人,“索”田螺三年才学会,真笨。头一年,跟着我们,由于吸力不够,只“索”出外面的馅料,螺肉要用牙签挑来食,味道大失水准了。后来,我叫他加大力度,一用力,螺肉直射喉咙,差点塞住气管,大家吓到脸都青。他发誓,打死都唔再索田螺了。第二年中秋,我“照‘板’煮‘糊’”。老公眼瞪瞪,看着我们索了一个又一个,很不服气,心思思又拿起了田螺。我教佢:先用力“索”螺督(田螺尾部),再轻轻“索”螺头。由于有过卡喉咙的阴影,始终不敢用力,最后也只得用牙签。第三年倒是我不服气了,教个学徒三年都出师了,难道教佢三年都“索”唔出?于是,我手把手教他:先“索”螺督,力可大些;“索”螺头时开始力细些,“索”唔出就加点力;再“索”唔出,可用筷子将螺肉往壳里推;再“索”唔出,往里灌点汁润滑润滑,调转“索”螺督,再轻轻“索”螺头即可。他照我的办法去摸索,一次比一次好,最后一次竟然搞掂了。之后,就上瘾了。不管什么时候,一见有田螺就买回来叫我做这道菜式。有一次,买田螺回来在盆里养了一天,第二天就要煮的了,不然就越养越瘦。可第二天我要出差,估计很晚才回来。我叫他先做好准备工作,等我回来再煮。我交带佢:先将田螺用刷子把外壳的积泥、青苔等物刷干净,用水漂清。接着将螺督尖处敲一个小孔约3~4公厘,再用水冲净碎壳,再将田螺的掩盖剥掉。这时,田螺不要用水冲了,一个个垂直放在大碗里等待酿馅。馅料是:紫苏、韭菜切碎,黑豆豉、蒜蓉锤烂,再加一点切碎的肥猪肉、少许食盐、酱油一起调味;然后,将切碎的紫苏、韭菜加入拌匀待用。馅料调好后,就往田螺的内腔里酿,以刚好平螺口为宜。酿好的田螺,一个个向上平放在镬里并一层层叠好。酿完后,大碗里的田螺水不要倒掉,将其倒入镬里,煮田螺时就不要加水了,保持原汁原味。一一交待清楚,待我回来着火煮三五分钟即可索也。谁知一进门,老公急急往厨房里走,边走边哼:“‘索’田螺,‘索’田螺,今晚老公敬老婆。”他将田螺端在桌上。

  大家好高兴,坐下来便开始“索”啊“索”,就是“索”不出。我心里有数了———“煮过龙”,加上煮好后放的时间长。眼看个个都用牙签挑,放到嘴里咬不烂,吐得一桌面都是螺肉。我抓住机会给老公总结经验:关键是火候没掌握好,煮久了螺肉变硬,“索”唔出,挑出来也咬不动。他说:煮不透,寄生虫没煮死,吃了惹大祸。我说:妙就妙在这里,既要煮死寄生虫,又要使螺肉索得出且嫩滑爽口,全靠掌握火候了。老公十分扫兴:呵呵,这道菜式要直接到“胃”得分,还真不容易啊。我说:不难,只要“捉到刚刚好”,肯定得分。

  我鼓励他,并顺势将做这道菜式的开头两招讲述给大家听:其一就是选料。田螺最好是中等个,外壳颜色浅褐近乎透明,此为薄壳田螺;田螺掩盖要平螺口不要凹陷。这种田螺肥美新鲜,视为上品。如外壳呈黑绿色,此为厚壳的老田螺。若掩盖凹陷,则为瘦田螺且不新鲜。其二是煮田螺之前要将田螺放在水里养,目的是让田螺将肚里的泥吐出来。时间长短也很讲究,久了变瘦,煮熟后索到嘴里不嫩滑。时间短又怕肚里的泥吐不净,如果自己到河涌摸的田螺要养两天。一般在集市买的养一天即可。为加快吐泥,可在养田螺的水里放入一些生锈的铁器。即使这样,部分螺肉尾部仍会有泥,这时有一个补救方法:索田螺时,将螺肉尾部用牙齿咬断,刚好将有泥的尾部留在壳里,不至于满口泥浆,这就要使出索田螺的“口技”了。

  哗!你呢道菜式真巴闭!

  使乜讲,“食在广州”!

(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金羊网 -- 羊城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