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认最难唱的歌:前苏联也有贫富分化:大学校长一月工资可买汽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2:16:45
2011年11月15日 08:22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张明扬 郑诗亮
字号:T|T
14人参与1条评论打印转发
核心提示: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首先就是贫富差距,有地位的人——主要是高级知识分子和官僚——和普通老百姓之间的差距太大。譬如说,列宁格勒大学的校长一个月的工资就可以买一辆小汽车,普通老百姓没有这个条件。但是,苏联政府也在想办法让普通老百姓能够过日子。

文章摘自《东方早报》2011年11月6日 作者:张明扬 郑诗亮 原题为《金重远谈五十年代的苏联社会》
毫无疑问,对世界、对中国,解体已整整二十周年的苏联仍然是一个无法绕过的巨大存在。只是,它现在已经被涂抹上太多意识形态的油彩,以至于很难看清其真实面目所在。本次受访的金重远教授是历史亲历者,曾经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留学苏联,我们所希望的,是本次访谈能够从另一个角度还原一些历史细节。
关于苏联,现在各种倾向的意识形态化描述太多了,您留学那些年对苏联的观感如何?
金重远:我在苏联待过五年,1954年到1959年作为大学生在那里读书。应该说,我们大学生的外语水平比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还要高一点,因为我们入学考试都是口试的。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我们大学生都比较自由,使馆工作人员出来要经过苏联外交部批准,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活动,超过那个范围是不行的。所以他们的活动是很受限制的,钱其琛那个时候在管列宁格勒的中国留学生,我们就给他租了一所房子,当临时居所。我们当时是比较自由的,苏联社会什么样,我们看得清清楚楚,我看比报纸上说的要真切一些。我现在读我们这里写苏联的文章,觉得像又不像,原因就在于太过意识形态化了。
先说物质生活。我看到的苏联社会是非常平静的,没有罢工,更没有反政府的游行示威。我想,这固然有压制的因素,但也因为人民有吃有穿,人人都有工作,普通老百姓有这个条件,他就满足了,不会要求再多。后来苏联不是解体了嘛,物质生活一度很困难,人们回过头来看,过去还是很少发生没有面包这种情况的。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就是说让大家都有个日子可以过过的。当然,苏联的物质生活是有一些缺陷的,在列宁格勒、莫斯科、基辅这些地方,肉蛋类的供应非常充分,绝对不会缺少,但在比较偏远的地方,生活必需品断档的情况是有的,当时它是计划经济,东西拨来拨去,一会儿从列宁格勒拨到莫斯科,一会儿从莫斯科拨到列宁格勒。
我去的时候,赫鲁晓夫刚刚上台,他还要经过一番权力斗争,才能站稳脚跟。《上海书评》最近不是登过一篇文章,讲赫鲁晓夫在1957年很得意吗?我就亲眼看到他是怎么得意的,确实当时的基本物质生活是有一定保障的。像我们这种经历过1949年结束内战的人,到那里一看,北京的大街上当时都是马车、马粪,苏联街上跑的都是小汽车——苏联国产的拉达啊,恰伊卡啊,海鸥啊,莫斯科人啊——没有外国货。苏联的物质生活没有那么的好,但的确是有一定保障的,这个我必须先说清楚。这也算是对社会主义的一种理解吧,大家有饭吃,人人有工作,这不是社会主义吗?
1 2 3

相关新闻:
·苏联“红色大学”培养中国革命中坚
·熊丙奇:消除教授贫富不均 大学应推进年薪制
·消除教授贫富不均 大学应推进年薪制
·媒体称大学教授贫富不均 富者开宝马穷者骑二八
陈祖涛考上苏联大学 因身份无奈学了机械
8月工资拖到9月发要和9月收入累加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