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阳市社会保障局官网:巴渝古镇 — Windows Live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0:39:41
巴渝古镇
这篇很早就想写了,因为对我这个生长在大城市里的人而言,这些古镇虽然同在重庆境内,却是神秘和未知的。不过,这篇的搜集很是花费了一番周遭,加上近段被某课搞得很抓狂,所以一直没来得及写。有机会一定去几个有典型特色的古镇看看:)
要写重庆的古镇,首先要界定一个范围,什么重量级的才有写出来的价值?在网上搜索,常常会看到“重庆十大古镇”,或者“重庆十二古镇”的提法,而印象中寒假去重庆规划馆,看到的古镇好像更多一点儿,然而没能查到具体数目。本来想,就写“十大”了吧,但却发现网上关于“十大”究竟是哪十个,说法也有略微的差别,在中国古镇网上的说法是:涞滩、龙潭、路孔、双江、塘河、宁厂、偏岩、松溉、中山,然而,让我写重庆的古镇,若是不写写我唯一熟悉的磁器口,显然是难以接受的。最后,索性根据某位网民搜罗的重庆的23座古镇来写(这里引用了部分整理结果,但丢弃了个人评价等主观内容和价格等易变内容),这样一来,各种说法里提到的古镇都包罗进去了(按字典序)。
除上面给出的两处超链接外,本文的主要参考网页有(以及它们上面的超链接):
http://www.huaxia.com/mlcq/c/00132353.html
http://destinations.ctrip.com/Destinations/DistrictClue.asp?Clue=933&c=1
http://www.51766.com/img/cqk/
http://gogocn.com/53//sight_307.htm
http://www.yu163.com/tour/tour_fog/20040427/144717.htm
http://bbs.cq.qq.com/cgi-bin/bbs/show/content?groupid=178:30240&st=&sc=&messageid=449&gpc=2&ggpc=0
http://www.e47.cn/gsjs_view.asp?id=55
http://www.tuniu.com/places/photos/10096
http://www.tuniu.com/places/18723
重庆境内的险峻山川在这里早已成了巴蜀文化一种具象,其古村镇大多分布在长江沿岸,是自然,历史文化的合壁,既有其文物价值即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又有其文化价值。
重庆的古场镇有的藏在幽深静谧的峡谷天堑之中,傍水而建;有的立于陡峭险峻的山岩之上,依山而造,建筑单体似乎稍欠变化,但群体组合却又变化多端。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建镇根本,随处可觅的石头成为人民建造房屋、街道以及其他生活设施的绝好材料。
遍布各场镇的吊角楼民居,大多以石为基,结合木.竹等材料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干栏式建筑群落,使场镇无论处于山坡险滩,均能完美地融入自然中去,散发出人文与自然共处和谐的一派毫不造作的儒雅气质。无论是屋面或围墙的外形,以及柱檩,梁枋,斗拱的精巧组合,匀称多姿。尤其是建筑中的砖木雕饰,或平雕、或浮雕、或镂空雕、或写意、或写实、粗犷豪放、或精致细腻、艺术手法多种多样。
<安居古镇>
历史:1500多年
地点:重庆铜梁安居古镇
交通:重庆火车站对面的汽车站——安居
饮食:金沙养肉,船钉子鱼
<白沙古镇>
地点:重庆江津白沙镇
历史:1700多年
交通:重庆——江津14元,1.5小时,江津到白沙,8元,车程1小时
住宿:10元每人
饮食:菊花火锅
白沙古镇位于长江上游,江津市域西部。白沙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美。既有长江沿镇而过,又有溪流环绕。白沙古镇的建筑风格朴素、粗放。这些不同风格的建筑有机地组合,既体现了历史的脉络,又结合得自然、和谐。古镇传统街区景区位于古镇的东部,这里北望长江,南倚山岭,留有众多清末民初的传统民居和部分寺庙及西洋风格的洋楼。青石路面蜿蜒曲折,小巷深处别有洞天。人们在这里起居作息,邻里乡亲来往密切,浓浓的乡土气息和厚重的历史沉淀,令人回味无穷。
<磁器口古镇>
历史:1000多年
地点:重庆沙坪坝磁器口
饮食:毛血旺,麻花等
千年古镇,重庆缩影。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嘉陵江畔的古镇磁器口,东临嘉陵江,南接沙坪坝,西界童家桥,北靠石井坡,辖区1.8万人,面积1.5平方公里,距繁华的主城区仅3公里,是不可多得、古色古香的传统文化历史街区,是人文荟萃、风景优美、独有“一江两溪三山四街”地貌的旅游胜地,是交通便利、休闲娱乐、重温老重庆旧梦的好去处。镇上有马鞍山踞其中,金碧山蹲其左,凤凰山昂其右,三山遥望,两谷深切。凤凰、清水双溪潆洄并出,嘉陵江由北而奔,江宽岸阔,水波不兴,实为天然良巷。
磁器口始建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98年),又名龙隐镇。清朝初年,因盛产和转运瓷器,而得名磁器口,至明代形成水陆交汇的商业码头,清末民国时期达极盛,古人诗赞其繁华,白日千人拱手,夜里万盏明灯。有"小重庆"之美喻。
磁器口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是重庆历史文化名城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巴渝文化、宗教文化、沙磁文化、红岩文化、民俗文化各具特色:有古朴粗犷的巴渝遗风,有古风犹存的茶馆、有历史传承的码头文化;有佛、道、儒三教并存的九宫十八庙;有正气凛然的红岩志士抗战遗址;有独具特色的川剧清唱、火龙表演,有工艺独特、品种繁多的传统旅游产品,有享誉四方的毛血旺、千张皮、椒盐花生等饮食三宝,任你品味,任你选购。“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其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吸引力,海内外每年前来参观、旅游的宾客达300余万人次。
马鞍山上川东名刹宝轮寺,始于唐,殿宇恢宏,保存完好,传说明建文帝曾避难于此,故又名龙隐寺,其繁盛时住僧达三百余人。
镇上建筑极具川东民居特色,石板路与沿街民居相依和谐,房屋结构多为竹木结构,穿斗夹壁或穿半木板墙。沿街铺面多为一进三间,长进深户型,铺面后房一般为四合院,为商贾大户居所。雕梁画栋,窗花户棂图案精美,做工精巧。
古镇是沙磁文化发源之地,抗战时聚集了郭沫若、徐悲鸿、丰子恺、傅抱石、巴金、冰心等文化名人。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先生曾在镇上就读。《红岩》小说华子良原型从古镇码头险脱魔爪………。
古镇有山有水,空气清新,绿树成荫,民众生活安宁舒适,保留了中国地方民族生活风貌。古镇已敞开门户,喜迎中外客人。
史载兴镇始于宋真宗咸平年间(公元998-1003年)至明代形成水陆交汇的商业码头,清末民国时期达极盛,古人诗赞其繁华,白日千人拱手,夜里万盏明灯。有"小重庆"之美喻,以明清时盛产及转运瓷器得名。
古镇有山有水,空气清新,绿树成荫,民众生活安宁舒适,保留了中国地方民族生活风貌。
199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重庆市重点保护历史街区,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已规划把磁器口建成具有巴渝文化特色的旅游新区。
<钓鱼城>
历史:1000余年
地点:重庆合川
交通:重庆朝天门到合川3小时
钓鱼城位于合川市合阳镇嘉陵江南岸钓鱼山上。钓鱼城峭壁千寻,古城门、城墙雄伟坚固,嘉陵江、涪江、渠江三面环绕,俨然兵家雄关。
1259年2月,蒙哥大汗挟西征欧亚非40余国之余威,兵临合川钓鱼城。蒙哥铁骑东征西讨,所向披靡,然而在钓鱼城主将王坚与副将张珏的顽强抗击下,却不能越雷池半步。7月,蒙哥被城上火炮击伤,后逝于温泉寺。钓鱼城保卫战写下了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弱胜强的战例,钓鱼城因此被欧洲人誉为“东方麦加城”、“上帝折鞭处”。
钓鱼城古战场遗址至今保存完好。主要景观有城门、城墙、皇宫、武道衙门、步军营、水军码头等遗址,有钓鱼台、护国寺、悬佛寺、千佛石窟、皇洞、天泉洞、飞檐洞等名胜古迹,还有元、明、清三代遗留的大量诗赋辞章、浮雕碑刻。1982年,钓鱼城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东溪古镇>
地点:重庆綦江东溪镇
历史:2000多年
交通:重庆——綦江
东溪古镇位于綦江南部,距重庆主城区仅50分钟车程。主要有东溪古镇、丁山湖、花坝草原等景区。东溪古镇原名万寿场,建镇于唐代,距今1300余年。东丁河、福林河和綦河交汇于此,3000余棵古老的黄葛树密布成西南地区最大的黄葛树群,加上明清穿逗结构吊脚楼民居,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清幽意境。这里一直是美院师生的写生地,还是电视剧《傻儿师长》的外景地。古镇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和优美的自然风光。
<丰盛古镇>
地点:重庆巴南丰盛
历史:300多年
交通:重庆南坪——丰盛
饮食:鸽子汤,豆花饭
在老家木洞街上老能看见去丰盛的车,却从没想过还是个著名古镇,呵呵。丰盛位于重庆市的东南边陲,明末清初始建场镇,曾经是重庆府去南川、涪陵的重要驿站。古镇老街两侧均为2~3层全木质穿斗结构的店铺。铺后多为青砖黑瓦四合院,其檐额、堂额、门窗等,多饰以戏文故事、鱼虫鸟兽,具有典型的徽派风格,这一特点在重庆众多古镇中是不多见的。所以游览丰盛,一定要细细的走街串户,深入民居才会有收获,当地的老乡异常的好客,在游客随意参观拍照之时还会有茶水奉上,或者是拉游客进堂屋,坐下来慢慢聊述人情旧事。
<龚滩古镇>历史:1700多年
地点: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区县龚滩古镇
特点:保持最完整的最有特色的吊脚楼
交通:重庆菜园坝汽车站和朝天门长途汽车站每隔2个小时就有开往酉阳的客车,车程约10个小时,酉阳到龚滩汽车很多,车程约2个小时
特产:绿豆粉,苦荞麦酒,土家特色菜!乌鱼     龚滩,是乌江流域上的著名险滩之一。地处重庆酉阳西部,与贵州沿河县邻界。据史书记载,此滩是由于明代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酉阳山洪暴发,凤凰山垮岩,堵塞乌江河道而形成的陡滩。
龚滩西岸,悬岩高耸,直插云天,悬岩之上,鸟语猿啼,古木森森,有名的蛮王洞就在其间。东岸坡势较缓,龚滩古镇,即座落其上。土家吊脚楼,依山而建。公路蜿蜒,直上云天,镇上有明清古建多处,其中川主庙、三教寺等,较为有名。复有众多古碑,原貌犹存。其中有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碑,有倒刻无量佛碑,还有明代万历年间的"第一关"双钩题刻碑,至今仍完好无损。有旅游价值的还有宋代四方井、摩天石柱、一沟十三桥和五十年代兴建的一度称冠世界的龚滩大石拱桥等,为龚滩这个地方增色不少。
为什么要取名为"龚滩"呢?有人说,是因为这个滩的东岸居民,姓龚的人特别多,而且是望族,故名龚滩。也有人说,无论过去和现在,这里姓龚的人家都不多,显然龚滩不是以姓氏命名,而是对"龚"字另有解释。说是"龚者大也"。龚滩就是大滩。这种说法,考诸典籍,似乎不能成立。还有人说,龚滩的得名,是在很古以前,有一姓共的氏族首领,因避难,逃到夜郎与黔地接壤的乌江大山之中定居,为了避免暴露贵族身份,就隐姓埋名,改"共"为"龚",取意为"共氏的后人,都是龙的后代。"龚姓居住于乌江滩旁,故称龚滩。此说是否正确,也难判定。民间还有一说,就是乌江与阿蓬江,是由大小两条龙共同开凿而成的,乌江为乌龙前进的路线,乌龙体大力猛,它由黔东北向川(现重庆)东南前进,经过很远的路程,才到川黔交界的地方;阿蓬江为阿龙前进的道路,阿龙体小力弱,在川东南行走不远,就在川黔交界的地方与乌龙汇合了。这两条龙会合之后,就共同努力,奋力越过了川黔交界处的峡谷,形成了一处很陡的水流湍急的险滩。人们就称之为"龚湍",又称为"龚滩"。说明这个险滩,是由两条龙共同开成的。这一传说给龚滩名称的由来,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龚滩这个地方,在古代是通向五溪和夜郎的咽喉,是军事要地,如今是渝、黔两省水路运输的动脉和纽带。龚滩上面的龚滩古镇,历来是万商云集的要埠。古代是川盐重要的水上转运站,如今水陆交通更为发达,车船如织,百业俱旺,古镇换新颜,成了党代渝黔边陲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地处酉西边缘;居阿蓬江与乌江交汇北测,隔乌江与贵州省相望。数百年前的一天,西江边陡然山崩石飞,巨石隆隆倾砸入江,滚滚乌江一时惊涛裂岸,乱石穿云,千里航道转眼被拦腰截断。一块块石头,一堆堆暗礁密布由在两公里长的河道上,形成了一个白浪乱滚,礁石狰狞的滩,这就是龚滩。龚滩古镇最著名的两大奇绝是吊脚楼和青石板街。龚滩吊脚楼从南宋一直修到1963年,其中不少已饱经乌江风云,人世沧桑,不少已有100年以上的历史。其经久耐用程度与现代建筑媲美。古镇吊脚楼还颇含艺术与文化品味,如西望牛郎山的织女楼,数吨重的鸳鸯楼,亭台楼阁式的绣花楼等,难怪著名画家吴冠中到此一游时,用了"琼楼玉宇"来赞赏它。
龚滩镇的另一奇绝是一条青石板路,长达两公里的老街,全由一块块青石 铺成。青石年代古远。一年年一代代被赤脚、草鞋、布鞋胶鞋、皮鞋踏磨得光滑玉润。青石板街居然可坐、可行、可卧而无需担忧一身尘土。走在这绝无车踪喧哗的石板路上,应接沿街翘角飞樊檐犬牙交错临空扑来,其间有摩崖石刻"第一关"七百余年的"四方井"。一种悠远古朴的历史回归感和传统文化的浸润感由然而生。据专家考证,此石板街是长江沿岸目前保持最完整,且极具观赏价值的石板街,难怪中央电视台,重庆电视台等多次到此摄外景。不由想起白居易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洪安古镇>
历史:200多年
地点:重庆秀山东南洪安古镇
交通:重庆汽车站到秀山(早上9:30开始,共5班),秀山到洪安
饮食:沙锅排骨米线
位于三省(重庆、贵州、湖南)交界的边城城镇。洪安老街最有味道的还是索拉渡河船,由一根钢丝连接两岸码头,也系住了渡船来往的动力依靠。满客之后,老梢公悠闲的坐在船屋内的木制四方条台上,用一根挖有细槽的两尺圆木作绞杆,卡在渡河钢丝上一点一点把船拖到对岸。
<后溪古镇>
地点:重庆酉阳后溪
历史:1000多年
交通:重庆菜园坝汽车站和朝天门长途汽车站每隔2个小时就有开往酉阳的客车,车程约10个小时,酉阳到后溪车很多
饮食:米豆腐,连刀肉,角角鱼,油茶汤等等
后溪古镇,就立在酉水河边,酉水河又名北河,曾是川湘要道,。酉水河在酉阳县境内流长70余公里。短短的70多公里,当年曾有4个码头;酉酬,后溪,大溪,龙潭。后溪古镇是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原汁原味的土家摆手舞、悠扬动听的木叶情歌和至今保存完好的土家原生态民族文化。
<涞潭古镇>
历史:200多年
地点:重庆合川涞滩古镇
交通:重庆到合川,车程近一小时,合川到涞滩
看点:二佛寺
<龙潭古镇>
历史:1800年
地点: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区县龙潭古镇
交通:重庆菜园坝汽车站和朝天门长途汽车站都有开往酉阳的客车,车程约10个小时,酉阳到龙潭汽车很多,车程约2个小时,
特产:秀山黄花,松花皮蛋等    龙潭古镇,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时设州同佐理州事。民国年州改为县,设县佐。民国二十年(1932年)实行商团合一,设总正。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镇。龙潭古镇至今仍保存有距今已200多年的石板老街、四合院、封火墙是其独特的建筑。镇上以火砖砌成的围墙,高达十几米或二三十米不等,再用铁或木料砌成约1米高的楔子护墙,内修房舍。一层楼名"印子屋",其形像一枚方印,此即独具特色的封火桶子。
龙潭镇位于重庆市酉阳县东南部,距县城30公里。因镇上两个氽水潭,形似形似"龙眼",常积水成潭故名"龙潭"。面积7.2平方公里,是3.5万土家、苗族、汉族等 民族聚居地。清雍正13年,(1735)被一场大火烧毁,才迁往龙潭河(古称湄书河)旁重建。凭借龙潭河、酉水河之便,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集镇,古称:龙潭货、龚滩钱。
石板街从瓦厂弯(牌坊)经永兴街、中心街、永胜街至永胜下街的梭子桥(垮纸厂沟)全长约3公里的石板街被磨的青幽如玉,光可鉴人。另一条街起自福兴桥、下抵江西潭顺河街、全长0.5公里,主街宽约5米,全用方块青石铺成,因年代久无,历经行人步履,石板光滑,行走其间,尤须格外小心。
古建筑,由南向北河作长形分布,房屋总建筑面积86473平方米,宅基阶沿多为细钻条石砌成,大街小巷均为石板路,其多梯坎。如名古建筑,禹王宫、万寿宫、祠、庙宇、天主教学、经院、书院等,公共建筑均以巨木作梁柱,院落间常见青砖花墙盖瓦,以石灰粉檐,沿街一面全为店铺,开间大小不等,但庭院幽深,内有二、三重天井,后面作主宅或仓库,部份富裕商家内设亭阁花园,水榭戏台,廊廊回环,很有气派。50多座土家族民居建筑----吊楼形态美观,翘角飞檐。150余堵封火墙把古镇隔离出200多个古朴幽静的四合院,其中有著名的赵世炎的故居,丁铃笔下的酉阳中学(龙潭中学)和好友"梦柯"(王剑虹)的旧居都在这里。
龙潭,山清水秀,人杰地灵。龙潭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在清代就设立了公学。1925年,四川省立第五中学就设在这里。国民党元老、孙中山大总统府秘书、原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王勃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国工人运动著名领袖赵世炎,老一辈无产阶级教育家赵君陶,原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书记、中共北京市委第二书记刘仁,原华北区军委书记张朝宜,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瞿秋白的夫人王剑虹等,都诞生在龙潭古镇。龙潭历史悠久,依山傍水,砖木结构的民居鳞次栉比,用火砖砌成的风火墙到处可见,其中以户为主体,高约十多二十米或二三十米。木结构的房屋,一般人家是"三柱四棋"、"三柱六棋"、"五柱八棋",大富人家有几个"四合天井大院",院内有一间叫"中堂",是作为祭祀祖先、迎接宾客和办理婚丧事的地方。用木板铺成的楼板,是读书楼,绣花楼或陈放楼。临街用木板装修或以砖泥砌成的柜台,是主人出售货物的地方。特别是蜿蜒两公里多长的石板街,全系青石料铺就。多数为五行石板,最宽的有九行石板。如遇高低不平处,就垫成梯形阶坎,七至十余级不等。古镇上,文昌宫、天后宫、轩辕宫、禹王宫、万寿宫、龙王庙、火神庙等古建筑窗棂门楣,画栋雕梁,飞檐翘角,秀丽壮观。在春秋阁的关公像前,河北一位诗人题有:"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齐丧胆;单刀会鲁肃,江南名士尽低头"的楹联,字迹有力,铁画银钩。1939年抗日战争时镇上兴建的"抗战建国阵亡将士纪念碑",由国民党陆军第二军103师师长何绍周题词"唯我将士,民族之光,牺牲热血,固我金汤,勒石纪勋,百世勿忘"的碑刻,现已由当地政府修葺一新。 龙潭,风景如画,美在天成。境内的黄龙上滩、猫儿镇潭、仙人挂榜、懒蛇下山、罗汉岩像、二龙滚江、九桥溪泛、龙洞堡山等名胜,景色优美,风光迷人。在浓郁的民族风情中,春节的灯会, 火树银花,鸭子龙、脱节老龙、火龙与狮子灯、篷篷灯、花灯、牌灯并驾齐驱,翩翩起舞,热闹非凡;小端阳的龙舟竟渡与大端阳陆地上的干龙船过街,独具特色,妙趣横生。龙潭古镇,民族风情浓郁,是专家、学者、作家及诗人采风的好地方。苗族著名作家沈从文,在龙潭写过18岁古怪"女匪首"王幺妹的故事;著名女作家丁玲,也描述过古色古香的龙潭中学,戏剧作家田汉,在他离别龙潭的时候,吟下了"酉阳孤塔隐山岚,巨石撑天未可探,闻道鲤鱼多尺半,把竿何日钓龙潭"的七绝诗。1931年,著名画家张大千的兄长张善子的学生关元琨,在龙潭古镇江西潭畔的中山公园,举办了两次"虎画展"。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躲避日寇侵略,龙潭成了国民政府金融、纺织、汽车、军工之搬迁地,镇上居民猛增到五万人,当时被誉为"小南京"而美名远扬。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龙潭古镇的保护和开发被提上议事日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重视和关注。保护龙潭,开发龙潭成了世代生息在这里的人们的共同愿望。
<路孔古镇>
历史:200多年
地点:重庆荣昌路孔古镇
交通:重庆菜园坝——荣昌——路孔
饮食:清江豆鼓鱼、刮刮粉、猪油泡粑
路孔古镇位于重庆荣昌县城城东,镇街距县城13公里,幅员面积24平方公里。古镇得名来源于一段民间传说,相传明朝有位叫曾傲的和尚,云游到此,见河对岸一带风景宜人,适于修身养性,决定在此建座寺庙。发觉坡边有六个石孔,似与河中相通,便往石孔倒入糠壳上试一试,不久糠壳果然从河中冒出,于是就把这里叫作"六孔河",后来又喊做"路孔河"。路孔场、路孔乡、路孔镇也因此得名。
路孔境内的濑溪河,发源于大足,唐宋时期叫濑婆溪,是古代大 足至荣昌、荣昌到泸州的主要交通运输通道,流至路孔镇白银石滩,航运受阻,货物必须在这里转船,才可继续航行。宋、明时期,在这里就自然建成一些供行商休息、住宿和堆放货物的店铺叫水码头。清代嘉庆五年(1800年),当地绅士及乡民,为了防御川东白莲教大起义的战火,就在当时水码头的基础上扩建了大荣寨。历经200多年,大荣寨的旧貌已经改观,但城墙上几百年的榕树依然枝繁叶茂,斑痕累累的城墙和几处尚存的彩绘图案益增苍凉古趣。在明代水码头基础上还形成了古朴的明清古街,古街依山而建,层层叠叠,木制结构的的店房紧紧相连,青石路蜿蜒而上,原始而古朴。
路孔镇内还有各具特色的石质古桥7座,这些古桥,一般都修建于乾隆、嘉庆年前后,有些甚至始建于明代,又经清代多年补修,年代十分久远。特别是濑溪河段两岸陡峭的石壁上还有四五十座东汉岩墓,有些还形成了岩墓群。古拙简朴的祠堂,古朴雅致的古寺古桥,岩间盘根错节的古树,人行马踏后形成的古道石阶深槽……丰富的文化遗产、流传久远的民间传说、淳朴的民风民俗,无不显示古镇昔日的辉煌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宁厂古镇>
地点:重庆巫山宁厂镇
历史:5000多年
交通:重庆_巫溪,巫溪到宁厂特产:党参,黄连
巫峡,在重庆巫山县境内与大宁河交汇。沿大宁河而上,就是远古传说中的“巫咸国”。巫咸的本意为制盐工匠,因为食盐对古人的非凡意义,便被赋予了浓厚的宗教色彩与道神能力。毫无疑问,今天的宁厂古镇就是《山海经》中的“巫咸国”。从先秦盐业兴盛以来,历时5000多年,宁厂古镇因盐设立监、州、县,明清时成为全国十大盐都之一。
古镇依山傍水,三面板壁一面岩,古称“七里半边街”。建筑多为斜木支撑的“吊脚楼”,临河而建,古色古香,别有一番韵味。镇南半山腰女王寨,镇西山顶的桃花寨,是李自成部将贺自珍抗清的主据点。
漫步在宁厂古镇,面对刊刻的古道、冷寂的街区、衰败的厂房、破损的房屋,顿生荒凉、沧桑、悲壮之感;但在冥冥之中,有似乎感到古镇透出的一种野性,一股张力。
<偏岩古镇>
历史:300多年
地点:重庆北碚偏岩古镇
交通:重庆朝天门汽车站到金刀峡的汽车,中途在偏岩古镇下车即可
饮食:一水排骨,小米渣肉    座落在华蓥山脉西南面的两支余脉之间'地处丘陵,呈东北高,西南低之势。平均海拔为52O米,最高达942.9米。清代属江北厅礼里六甲,乾隆二十四年门乃9年)始在此建场为镇。因镇北处有一岩壁倾斜高耸,悬空陡峭,故名偏岩镇。
该镇是旧重庆通往华蓥故道上的一座工商古镇,昔日商贾云集,商 贸繁荣,名播川陕湖广。虽经数百年的时代变迁,但其街道、建筑、民风、市情仍然保留着昔日古朴、优雅的风貌。古镇依山傍水而建,立于镇外,极目远望,可见幢幢木屋砖舍依山分布,重重叠叠,错落有致。一条境蜒曲折的黑水滩河紧紧环抱着古镇,缓缓流动的河水清澈见底,河岸高大粗壮的黄桶树疏密相间。这些百年老树,盘根错节,棵棵枝繁叶茂,呈巨大的伞状遮天蔽日,掩映着傍水而筑的民居小舍、民居小舍的后门,间有小石梯与河滩相通,供人们下河取水、浆洗……、一座长条青石的小桥跨水横亘,连接着镇外的通道。古镇处处透着恬淡之美,颇具"小桥、流水、人家"般的诗情画意。古镇正街街道,用青石铺筑而成,顺黑水滩河长约400米。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林比,店铺建筑多为木竹结构,皆以木斗为骨架,或以木板为墙,或以竹编篱笆糊粉为墙。屋顶多为硬山顶或悬山顶,茨瓦素墙,简陋中透出清新、素朴的气息。有些临街而筑的小楼,底层空间开敞,多为店堂。上层宅楼呈吊脚式楼,悬空依柱而筑,既节省了街道路面,又达到了"让出三尺地,多占一份天"的设计效果。毛前端的花窗与栏杆均雕饰古雅,极富情趣。花窗装饰或为几何纹样.或为花卉、果实图案,一览无余;凭栏远眺,东有石佛寺,西有龙兴寺,南有响水寺,北有天皇寺,远处山光水色,尽收眼底。在老街中部,一幢名为"九合栈"的木造楼宇格外引人注目。此楼拔地而起,在古镇房屋中似鹤立鸡群。楼高三层,底层大堂开敞,中有楼梯引向天井般的中堂,中堂前部为回廊楼阁,左右各有扶梯通达上一层楼阁。楼阁花窗与栏杆层层均有木雕装饰,装饰图案精巧别致,华丽富贵。转过横街,空间高朗开阔,这便是古镇的公众集合之地--禹王庙与戏台。禹王庙为一纵向木穿斗大堂式建筑,灰瓦粉墙,朴素大方。堂内曾供禹王牌位与塑像。禹王宫前是一古色古香的戏台,戏台上层空间开敞,四周梁柱间饰以雕刻精美的古代戏剧图案,戏台下为暗层,专供杂勤之用,节庆之时,周围乡邻与来往客商云集于此,看戏娱乐,热闹非凡。
偏岩古镇历300余年,保存较完好。自古镇中段,一青石板桥横跨小河连接镇外,以桥为界,主街被拦腰分为上、下街。上街当交通要冲,店铺林立,其北端为公众集合之地,现存武庙、禹王庙、戏楼,上、下街尾均构临河半廊接村野,是集交通、交往兼赏景、休闲的好地方。
主街几无梯坎,空间序列依地势起承转合,节点处多为公共活动休闲空间,如庙宇戏楼或酒馆茶肆等。主街临河侧建筑略低于依山建筑,使后者亦可获得良好的视景与河风,其整体谦让精神令人叹服。由临河建筑后院顺阶而下直入浅浅河滩,可洗衣纳凉、戏水垂钓等,兼得实用与休闲。古镇如此地近水而又拥有平坦的主街,为巴渝山镇的难得,可以推测,古镇在规划设计上有完整清晰的理念与明确的建设控制条例。
建筑以素木梁柱为骨架,垒石为础,柱立于础以防潮。栏杆、吊柱、撑弓等建筑构件稍事雕饰,清雅得宜。花窗图案或作几何样式或仿花卉果实,简洁自然。古镇环境与建筑空间各有特色,如上街北端的武庙大殿,墙体下实上虚,为室内营造出迷离的神光;楼高三层的"九合栈",其室内空间既吊脚就山又舒展大方,功能分区与山地吊跃空间契合,可称佳构;而下街南入口两棵百年鸳鸯黄桷树对立相思桥头,古根渡桥相合,枝叶互拥互抱,遮天蔽日私语百年,与映桥清溪、老屋半廊一起浑成古意。
在偏岩古镇的“夫妻树”间,有一座石板桥。而石板桥下面,还整齐地摆放着一根根粗细均匀的木头。游客们可猜猜石板桥下一字排开的木头是作什么用的?
现古镇成为美术院校师生写生的最佳去处和电影电视拍摄民俗民风的外景地(我表妹好像就去那里写生过)。这里还是当年华蓥山游击队经常活动的地方,你到此游览,便会听到《红岩》一书中双枪老太婆许多动人的故事。现古镇已成为美术院校师生写生佳处和电影电视拍摄民俗民风的外景地,每年接待游人数万人次。
<清泉古镇>
历史:400年
地点: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区县清泉古镇
交通:从龚滩古镇坐船而下就到了
<石堤古镇>
地点:重庆秀山石堤镇
历史:1000多年
交通:重庆汽车站——秀山,时间,11个小时,秀山——石堤
<石蟆古镇>
地点:重庆江津石蟆镇
历史:600多年
交通:朝天门12点的班车到古镇,时间3个小时多     石蟆镇地处江津市西部边陲、渝、川、黔三省(市)结合地,距江津市区84公里,距重庆市区80公里、合江县城20余公里。东临江津的白沙镇,北接朱杨镇,西南与永川的朱沱和松溉隔江相望,南靠四川合江的白鹿镇,全镇幅员164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83000人,其中城镇人口13000多人。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公路纵横交、自成网络,规划中的西南大通道(重庆到昆明的高速公路)穿镇而过,村级公路总长480公里,村村社社通公路;长江黄金水道流经32公里,有长江码头7个。城镇建设初具规模。现已形成古场、新区相协调显得“三纵三横”、“七路一街”的格局,占地1.2平方公里。被重庆市命名为“重庆市优秀绿化小城镇”和“重庆市卫生镇”。现有各种规模的乡镇企业67家,峡溪酒厂是江津市第二大白酒生产厂家,峡溪牌纯高粱白酒荣获重庆市首届酒类行业评比金奖。该镇素有粮仓之称。随着近年来产业结构的调整,逐渐形成了10000亩甘蔗、2000亩蚕桑、30000亩青果的农业结构新格局。石蟆是重庆市批准的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有建于元代现保存完好的老街1000余米,有始建于明正德5年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清源宫,有刘伯承元帅泸县起义后避难的柿子园程宅,有江津唯一的石窟佛像(长江入渝第一佛------望江大佛),还有望江古幕群、古挲陀国国王墓葬等,历史遗存及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地貌为平坝兼浅丘类型,海拔190米至420米之间,土壤属棕紫泥亚区,PH值在4.5—6.5之间,土层较厚。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平均气温18℃,降雨量1200毫米,无霜期340天,适宜多种植物的生长。全镇辖22个村,两个街道居委会,151个经济合作社,总人口82885人,其中农业人口78093人,农村劳动力39046人,有耕地面积71746亩。
青果是热带至南亚热带的树种,仅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和四川(合江)的少部分地区,重庆仅石蟆有分布。青果不仅天然生长较少,人工栽种也不多。青果产业化发展已被江津市确立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石蟆镇被定为10万亩青果发展的基地,这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青果基地,也是重庆市唯一的青果基地。
<双江古镇>
历史:200多年
地点:重庆潼南双江镇
交通:重庆菜元坝到潼南2个小时,潼南到双江
特产:柑橘,板栗,蜂蜜,大西瓜
双江古镇,前临涪江、运河,以清代为特色的院落庭园星罗棋布。古色古香的四合院落门坊柱壁多雕饰精美,四角飞檐高翘,院落深深,天井花园设计造型精美,四季花木繁茂,为典型的巴蜀古镇风韵。这里是原国家主席杨尚昆的家乡。
双江古镇,是中国革命早期创始人之一的杨闇公烈士的故乡。杨闇公1920年从日本留学归来,在重庆积极进行马列主宣传活动。1925年任社会主义青年团重庆地委书记,1926年任中共第一届四川省委书记,领导了"顺沪起义"。1927年3月31日,组织了抗议英、美帝国主义炮击南京重庆市民大会,遭到了反动军阀的血腥镇压和屠杀,死伤上千人,这就是重庆"三二一"惨案。杨闇公4月4日被捕,4月6日壮烈牺牲在重庆浮图关,时年29岁。解放后,在他的家乡旧居辟为陈列馆,供人瞻仰。
杨闇公旧居陈列馆是一幢中式建筑,一进三重。前店门面自清朝末年到潼南县解放,是镇上的邮政代办所,由杨家经营。店后是一天井。天井左侧是书屋.是杨闇公与其弟妹学习的地方。在杨闇公的指引和影响下,杨氏兄妹大多走上了革命道路。五弟杨尚昆、十一弟杨白冰、二哥杨衡石、六弟杨尚化、六妹杨久君、九妹杨白琳都是共产党员,很早就参加了革命。
陈列馆再进一重,又是一个小天井,两侧是卧室,这里陈列着杨闇公夫人赵宗楷历尽艰险保存下来的三本《杨音公日记》,陈列的图片中有一张1927年摄的杨闇公牺牲的正面全身遗照,口唇撕裂,双目凹陷,两袖空荡,可见反动军阀对他残酷刑讯。面对敌人的酷刑,他正气凛然地斥责敌人:"你们只能砍下我的头,不能动摇我的信仰!"在赴刑场途中,他慷慨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烂军阀!中国共产党万岁!"敌人残暴地割下他的舌头,他就用带镣铐的手直指敌人,敌人又残酷地砍去了他的手,他仍瞠目瞪眼,怒视敌人,敌人再次残忍地挖去他的双眼。他生命不息,斗争不止,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坚贞不屈的气概。
<松溉古镇>
地点:重庆永川松溉镇
历史:1000多年
交通:重庆——永川——松溉
饮食:盐白菜,高粱酒,松溉醋,长江鱼,盐花生     “一品古镇,十里老街,百年风云,千载文脉,万里长江”,这就是松既镇。它濒临长江,距离重庆永川城区约40公里,顺江而下到重庆市区有143公里,溯江而上到四川宜宾有229公里,因境内有松子山和既水而得名。其始建时间现无法考证,但根据清嘉庆《四川通志》记载:南宋陈鹏飞(子少南,与苏东坡、张子昭被誉为当世注经“三杰”),因为秦桧诬陷遭贬,偕妻在松既设馆教学,死后葬于松既,可知当时此地已有场镇。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设县治于松既。
居住在喧嚣城市的人,一踏入古镇即可感受到松既的“三清”:清幽的环境、清洁的石板路、清新的江风。松既的七绝更让人流连忘返:一是明清建筑,主要是吊脚楼、四合院、穿斗屋;二是祠堂和庙宇,以罗家祠堂、陈家祠堂和清洁寺为代表;三是石板路,蜿蜒曲折近5公里;四是夫子坟,即注经大师陈鹏飞之墓;五是古县衙,又称老官庙;六是陈公堰,系明代水利工程,同时也是优美的自然景观,故称飞龙洞;七是长江温中坝,使重庆长江上游面积最大的中坝。
松既现在的新街子、半边街、观音阁、黄桷树、核桃街以及大阳沟、正街、临江街等老街的石板路和民居大部分还原样地保存下来。
2001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命名松既镇:重庆市历史文化名镇。
<塘河古镇>
地点:重庆江津塘河镇
历史:600多年
交通:重庆到江津到塘河镇特产:顺发麻花,米花糖
塘河镇位于重庆江津市西南边陲,在重庆江津与四川合江交界处,东与鹅公乡相连,南面与四川省合江县南滩乡接壤,西与合江县白鹿镇隔河相望,与石蟆镇相接,北与稿子镇、白沙镇为邻。
塘河镇始建与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4年),最初主要有王、孙、陈三姓人家,后逐步扩大,形成规模。塘河古镇主要由塘河场古街区、石龙门园、延重寺三部分组成,大部分完整保存下来。
古镇建筑布局讲究,结构精巧,具有高超的建筑工艺水平。多处建筑表现为徽派风格。塘河镇保存较好的是建造年代更为久远的王爷庙。塘河支流还有古桥梁两座:一为麒麟桥,另一座是江合桥。
石龙门庄园是江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乾隆初年(公元1740年),规模宏大,气派豪华。
延重寺又名孙家祠堂,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宗祠建筑的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保护价值。
除此之外,塘河古镇还有众多的历史人文景观,有陈独秀、于佑任等名人的题刻,千担岩汉墓群、天台寺等寺庙,还有寨门、庄园、以及闻名全国的32111钻井队的英雄纪念馆。古镇的居民多为清末所建,400米的老石板路保存完好,两边的民居飞檐翘角,错落有致。
现在的塘河镇具有旅游资源的整合优势,境内林贸水丰,有壮观的16挂瀑布,更为珍贵的是桫椤王宫——2000多株桫椤成片生长的峡谷地带,实为罕见。
<西沱古镇>
地点:重庆石柱西沱镇
历史:300多年
交通:重庆朝天门——西沱,时间6小时
饮食:蕨菜,野生菌,白云豆,竹笋等     西沱古镇原名西界沱,古为“巴州之西界”,因地临长江南岸回水沱而得名,与忠县石宝寨隔江相望。
西沱属石柱县管辖,有“一脚踏三县”的称誉。
西沱古镇起始于明、清,现已有2000多年历史。从古至今,西沱就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深水良港。全盛于清代中叶,整个场镇从江边垂直向上五里,直爬到平坦的地势。这就是长江上唯一一个全程垂直于等高线的场镇布局,因此,西沱有石梯千步,号称登天云梯,又称为云梯式场镇。云梯长约500米,高差近160米。
徜徉在古镇,沿着云梯街拾级而上,两旁是层层叠叠的土家吊脚楼,其间有紫云宫、禹王宫、万天宫、桂花宫等古建筑遗迹。古镇中还有至今保护完好的汉砖和罕见的第三冰川世纪巨大的古树化石群。
西沱镇投资100多万元修建了与老街平行、长310米、宽14米、有13个平台、320级青石阶的新云梯大道。
<中山古镇>
地点:重庆江津中山古镇
历史:1000多年
交通:菜园坝——江津,江津——古镇
饮食:笋鱼,石板糍粑,烟熏豆腐
中山古镇俗称三合场,又名龙洞场,地处江津市南部山区,距重庆市区125公里,约一个半小时车程,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四面山一脉相连。古镇背山临水,场镇建筑靠水而建,由龙洞、荒中坝、高升桥三条小街连接而成。以前,三合场曾是繁华的水码头,为川黔山区的商品集散地,目前尚存的南宋题刻共82字,记叙李脊用、鱼子仙等泛舟游览一事,境内还有汉代古墓葬枇杷岩墓群。
古镇商铺建筑最具代表性,依山势形成的商街纵向长1000多米,层层递进,其风雨场的过街建筑几乎都是能遮风避雨不见天日的"封闭式"建筑,由此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川东地区雨晴不定的特点。建筑多为两层"吊脚楼",下层为铺面,楼上可住人,铺面开间做得较大,且易组合;整座古镇全系青色瓦片盖顶,红漆木板竹篾夹墙,圆柱承重,古朴凝重中透出原汁原味的巴渝人家风韵。
古镇现居有209户人家,民间传统的经营业态如铁匠铺、中药铺、剃头铺等依然存在。此刻,晚冬的暖阳斜照着射进狭窄的老街,给灰暗黝黑的街面一隅镀上一抹金黄,古镇顿时有了勃勃生气。踏着块块黛青石板铺就的老街,在弯弯拐拐的石梯小巷穿行,穿场而过的风中不时弥漫着阵阵草药的清香,铁匠铺里飞溅的炉火和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合谐得竟有一种不需雕琢的艺术风味,而街畔屋檐下那剃头的白发老翁,安闲而自在,像一幅油画,烘托出古镇风韵独有的安居乐业图。 中山镇位于重庆市江津县境内,是重庆十大古镇之一。古镇依河而建,很似江南水乡的风格,只是形成形成一条长三公里的狭窄老巷。两旁以清朝建筑为主,保存的非常完好,加上地面的青石板路,给人一种古老和谐的感觉。
离古镇3.5公里处有一水库,名为龙洞水库,是当地的水力发电站。水库水质一般,不宽但是比较长。离岸边不远出的水很浅,河沙也十分柔软,非常适合游泳和休闲。
<走马古镇>
历史:700多年
地点:重庆九龙坡走马镇
交通:重庆沙坪坝石碾盘——走马
饮食:水井豆花
看点:那里的上千亩桃花
走马镇位于巴渝中心地带,早在明代中叶便有驿站,自古以来便是商贾往返渝州、蜀都的必经之地。来往的行人把各种新鲜事也带到了走马古镇,不计其数的民间文化作品也被创作出来,世代相传。走马古镇曾被市政府命名为“民间文学之乡”和“历史文化名镇”。









22:14 |写入日志 |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