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之春简谱歌词:四季养生保健 一年之中如何养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7:31:58

四季养生路线图

春季养生食谱春季饮食要掌握一个原则:根据气温变化,食物由温补、辛甘逐渐转为清淡养阴之品早春饮食取温避凉。早春应适当吃些春笋、香椿、菠菜、柳芽、荠菜、葱、姜、蒜、韭菜、芥菜等偏于温补的蔬菜和野菜,不能一味食用人参等温热补品,以免春季气温逐渐上升,加重身体内热,损伤到人体正气;应少黄瓜、冬瓜、茄子、绿豆等性凉食物仲春饮食宜辛甘。适当进食山药、红枣、蜂蜜、芹菜等平补脾胃的食物,同时注意摄取足量的维生素,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少食酸性食物,以名伤用脾胃晚春饮食宜清补,可以适当选择甘蔗汁、荠菜、百合、螺、鸭肉、苦瓜、紫菜、海带、海蜇、绿豆等平补食物,少食辛辣、黏冷、肥腻之物。夏季养生食谱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此时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候,人体出汗过多而容易丢失津液,因此夏季养生应该以清淡食物为主,避免伤津耗气。夏季饮食多清淡。夏季署热,人的脾胃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应适当吃些清热解毒的食物,蔬菜类如茼蒿、芹菜、小白菜、香菜、苦瓜、竹笋、黄瓜、冬瓜等;鱼类如青鱼、鲫鱼、鲢鱼等,这些食物能起到清热解署、消除疲劳的作用,对中署和肠道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夏季饮食宜补气。可适当选择一些滋阴补气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桂圆、荔枝、花生、番茄等。多食,杂粮,蔬果以寒其体,但生冷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过于寒凉,损伤脾胃。夏季心气旺盛,易伤人气阴,在这个季节里,应以补气养阴、清署热为主,如冬瓜、西瓜、莲藕、鸭肉等,不宜多食温补、滋腻厚味之品。秋季养生食谱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此时人体也应顺应四时变化的规律,进入保护阴气的时机,在饮食方面应以防燥养阴、滋阴润肺为主入秋饮食宜甘润。宜多选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山药、梨、葡萄、荸荠、糯米、甘蔗、豆浆、芝麻、莲藕、菠菜、猪肺、鳖肉、橄榄等,这些食物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作用。应少食葱、姜、辣椒等辛味之品秋季饮食宜滋补。秋季引补是中医养生要旨之一,为冬令进补打好基础,避免冬季虚不受补的发生,可适当服用沙参、麦冬、百合、杏仁、川贝等中药材,对于缓解秋燥有良效秋季宜少辛增酸。秋天要少吃一些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免伤及肺气;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要选择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柚子、柠檬、山楂等酸味食品,以防秋燥 冬季养生食谱冬季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此时天寒地冻人体血液循环减慢。中医认为,此时寒邪强盛,易伤及人体阳气,因此,冬季养生重在滋补冬季饮食宜滋补。冬季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是要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敛阳护阴。可适当选用羊肉、狗肉、虾、韭菜、桂圆、木耳、栗子、核桃、甲鱼等食物;多吃些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蔬菜类如大白菜、圆白菜、白萝卜、黄豆芽、绿豆芽、油菜等冬季忌食寒性物。冬三月草凋零、冰冻虫伏,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脾胃功能相对虚弱,若再食寒凉,宜损伤脾胃阳气。因些冬季应少吃荸荠、柿子、生萝卜、生黄瓜、西瓜、鸭等性凉的食物。同时,不要吃得过饱,以免引起气血运行不畅,更不要饮酒御寒。 食谱搭配原则:挑选应季果蔬做菜,荤素搭配以素为主。推荐以下素食谱一试:食谱一: 早餐 豆浆一杯、全麦面包两片、黄瓜1根 中餐 腐乳空心菜、拌豆腐、醋烹绿豆芽,米饭1碗 晚餐 素炒西胡芦、番茄冬瓜、腐竹拌黄瓜,红豆粥一小碗 食谱二:早餐 红豆大米粥一碗,爽口小菜一碟(黄瓜、胡罗卜、芹菜加上煮五香花生米),桂圆或大枣1把中餐 豆腐蘑菇汤,木耳拌芹菜,清炒油麦菜,米饭1碗晚餐 红烧素鸡,炒土豆丝,凉拌白菜心 米饭1碗食谱三:早餐 酱豆腐、大米粥1碗、1个馒头中餐 凉拌西兰花、凉拌豆干、青椒冬笋丁,米饭1碗晚餐 凉拌青笋,麻婆豆腐,酸辣藕片,小米粥一碗点击这里把 万好123 放在桌面上,包你年年有好运食谱四:早餐 南瓜枸杞大米粥、什锦泡菜中餐 红烧素鸭、凉拌菠菜,素炒芥兰,1个馒头晚餐 冬瓜番茄汤,胡萝卜青椒土豆丝、凉拌茄泥 米饭1碗减肥食谱五:早餐 一个蒸糯玉米,1个苹果,一杯豆浆中餐 素菜面,凉拌海带胡萝卜丝晚餐 豆苗豆腐汤,素炒丝瓜,烤甘薯1个 点击这里把 万好123 放在桌面上,包你年年有好运食谱六:早餐 豆浆一杯、煎饼1个中餐 豆皮炒青椒,黄瓜拌胡萝卜,香菇炒油菜晚餐 蒜泥茄子,辣椒炒苦瓜,油豆腐粉丝汤食谱七:早餐 红枣玉米糊糊一碗,素包子一个中餐 素焖扁豆,番茄菜花,什锦豆腐,1碗米饭晚餐 麻辣烫,包括豆腐、蘑菇、青菜、海带等一大碗   民间养生术做一次 等于吃一次十全大补药  民间实用的养生术,比你吃什么大补药要强。这些东西虽很土,没有太多的理论包装,但很实用。 基本要求:1. 必须每天晚上11点前睡觉,最好在晚上9点钟睡觉。如果子时前不睡觉,用中医大师的话讲,叫“不给你治了”。也就是说,如果不能够按时睡觉,你得了病医家就不给你治了------不是不给治,而是治不好。睡觉,是人生第一件大事。熬夜的人,无论男女,伤肾伤肝,气血双亏,照镜子,脸都灰土一片。啥也别练了,等死吧。因此,早起没关系,但晚睡不行。特别是总感觉精神郁闷的人,肯定是睡的太晚,伤肝伤精伤胆。这样的人,眼睛往往也不好使,心情多阴天,快乐的时候不多(肺气也受影响,不渲)。睡的晚了,白天补不过来,补过来了也伤气血。信不信由你。 2. 饮食:宁热勿冷。特别是夏天,不能吃冷物;冬天吃冷物没关系,但夏天不能吃,夏天如果天热,就喝热水,出汗后就舒服了。特别是夏天不能喝冰凉的啤酒。此为万病之源,喝完后,“五脏俱损,百病丛生”。煲汤也不要常喝,伤胃气。常喝汤的人,胃气受损严重。南方人的煲汤的办法其实不合理。偶尔喝点没关系,但常喝,身体反而虚的厉害。 3. 睡觉前热水烫足。 4. 早晨喝一碗热粥,就些咸菜就行,别吃别的东西。如果早晨没有粥,至少要喝一碗开水,越热越好。小口喝,烫不出毛病的。此是“炼津化精”的一种方法。你在书上找不到的。全是民间的东西。 5. 保精。这一条要求的更是死。上边的要求,第一条和最后一条,是必须要遵守的。   具体方法: 1.搓足治五脏。有时间就搓热双足,足底板、足趾,要搓热。肾气得涨,百病皆除。搓足,其实就是搓五脏六腑。时间足够,可以搓上半个小时;时间不够,数分钟也可以。此法为至简至要,不要以为是小术而忽视。其实,有一部分人,搓足的当天,可能就会感觉精力上来了。 2.倒走。早晚各倒走108步。如果身体不好,亏损的厉害,就加点功夫:早晨3点起床,找一个汽车撞不到的地方,倒走10公里。正着走不算数,跑步更不行。必须倒走才算数。走完后,喝一大碗热粥(糯米或小米粥都可以),吃点咸菜,不能吃别的东西。3.拉抻小腿肚子。就是坐在一个地方,用劲往回勾足尖并往前蹬足跟(此时小腿肚子绷紧),然后放松恢复原位,算一次。如此,做108次。然后,用劲往后收足跟,足尖往前用劲(此时小腿前部紧张),做49次。4.练腰。有的人说,内家拳不能练腰。这话是外行话。内家拳不但需要练腰,而且必须要练腰。而且方法不少呢。介绍一种简单实用的。身体后仰21次,然后双手捶打腰部49次。这个动作反复做,一定要让腰热起来。然后按摩5分钟。千万别小看这个动作,人的“精力”全靠这个了!有的人,可能当时就能够放几个屁出来,这时命门火动了,把寒气拱出来了。  
效果(如果能够坚持每天做,很快你就会出现效果的):
1. 整个人比过去精力好。
 2. 走路轻快,上楼特别容易。
3. 腰部常常发热发烫。
4. 胃口极好。
 5. 足跟部常常有热呼呼的感觉。
 6. 心情好。
7. 神经系统调节的会很好,睡眠好。
8. 身体某些部位会有热水一样的感觉。
9. 还有别的,没办法一一总结。自己总结吧。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一年之中如何养生

春天是要养“生”,夏天是要养“长”,秋天是要养“收”,冬天是要养“藏”——养的都是不同的气。自然界必须是春、夏、秋、冬四季都有才是吉祥的。生发、生长起来到了一定的时候,必须要有收敛、收藏的阶段,否则事物就不能长久,身体也一样。在做这一步的时候,就要想着下一步该怎么走,这就是中国文化。

《皇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原文节选)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痃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为什么叫“四气调神”?

《四气调神大论》是《黄帝内经》的第二篇。首先讲一下题目,为什么叫“四气调神”而不叫“四季调神”?因为中国古人认为,是节气的变化导致了四季的更替,重要的是节气。而“节”和“气”意思略有不同,“节”是“气”运行的节点,和关键点。《四气调神大论》篇实际上讲了两个大问题:一个是气的问题,一个是调神的问题。

春季发陈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季占一年中的前三个月,包含有六个节气,每个月分到两个节气,是阳气一步步生长、壮大的阶段。发陈的“陈”就是指冬天所积累、收藏的东西,这是生发的基础。春天的生发之气源于冬天的藏纳和积累,这是个如环无端的循环运动。所以只有冬天把气养足了,春天的生发之气才正常。在我们人身体里面,冬对应着肾,元气就是从肾里面生发出来的,是由肾精转化的。肾精属于阴,气化出的元气属于阳,我们常说“阴阳”而不说“阳阴”就是根源于此,因为阳是以阴为物质基础的。

春天如何养生机

春天如何养生机呢?经文举了三个例子:首先是要夜卧早起,意思是晚睡早起。春天重在生发,不能总睡觉来阻碍身体气机的生发,所以要适当地少睡点。其次是广步于庭,意思是在庭院里面大踏步地活动,洒脱一些来适应促成生发。“庭”指四方的大院子,表示要有一定的规矩,不能生发得没有约束。第三呢,就是被发缓形。“被发”意味着该生发时就不要有约束。要做类似于不把头发扎起来而随其披散着的事情,以此适应生发之机。“缓形”就是在形体上也不要有约束,穿着宽松的衣服。

做到“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这三件事情,就是为了要达到一个目的:以使志生。志是肾所藏的神,要让肾所藏的神能表达出去,憋住了那就没有生机了。前面讲过,志向的大小来源于肾精的充足与否,所以好好保养肾精使其正常地生发变化,就能让自己的志向变得高远,志向高远了就能干成大事。经文后面还提到了夏天要“使志无怒”、秋天要“使志安宁”、冬天要“使志若伏若匿”。都在强调“志”,根本在于肾精。

生而勿杀,意思是春天万物都在生发,人体这个小天地也在生发,这个时候不能动任何杀念。比如春天的花开了,不要去折它,要是折了,现在是没事儿,等到了秋天,就会少结一颗果实——影响是后来的。所以在春天,不要有一点杀机,在外面走的时候,你的内心要像春天一样有欣欣向荣的那种气机。

予而勿夺,就是只有给予,绝不去剥夺。比如要让种子长得好,就要给它经常浇水、施肥,不能去揠苗助长。赏而勿罚也是同样的意思,感觉上都是刚从冬天苏醒过来,如果“杀了”、“夺了”、“罚了”的话就伤了人和天地的生机。

此春气之应:这是春天之气的对应、应象。养生之道也:春天是要养“生”,夏天是要养“长”、秋天是要养“收”、冬天是要养“藏”——养的都是不同的气。春天是生机起来的那个气,所以春天对应要“养生”,如果伤生机,就会导致逆之则伤肝的后果。肝木伤了就不能再生火,进入夏季就会出现问题,因为夏天属火。出什么问题呢?就叫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古字“奉”是两只手捧着祭品的形象,意思是献给、承送。献给谁的东西少了呢?就是供给夏天“长”的气不够了,因为“长”是以生发为基础的。

中国文化、中医实际上就是把世界、生命当做一个活的、运动的过程来看。我们做事业也要搞清楚,不能只想着保持生发和输布这种状态,这是不可能持久的。《周易》“乾卦”里说了:“见群龙无首,吉。”自然界必须是春、夏、秋、冬四季都有才是吉祥的。生发、生长起来到了一定的时候,必须要有收敛、收藏的阶段,否则事务就不能长久,身体也一样。在做这一步的时候,就要想着下一步该怎么走,这就是中国文化。

冬天藏精不够,春天就生发不起来。拿“非典”作例子,得“非典”的那些青壮年,都是冬天没养好,所以春天才会发病。秋天腹泻的病人特别多,能简单地说是昨天吃得不好所以今天才腹泻的吗?人能吃什么拉什么啊?有那么块吗?绝不是“昨天”的事儿!实际上秋天拉肚子,是夏天就积累下来的问题,或者甚至是春天遗留下来的问题,要往远了看。

西医就爱在人自身上盯着找原因,经常往爹妈身上推诿病因。说很多病都是遗传自父母的。要中医看,绝不是这样的。所谓的遗传病,就是你跟你父母的生活方式太相像了,所造成的身心状态也相近,所以才会跟他们得一样的病。他们是什么情绪你从小都是耳濡目染的:他们老压抑着你,你顺从惯了,长大后还是按父母的形象找“老伴”,继续压制着自己,就这样憋闷着,憋闷就容易得肝癌。你爸受你妈的压制,你爸得了肝癌,这能说是你遗传了你爸的肝癌基因吗?不能那么说!是每一个人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造成了自己的病。

很多疾病,和家庭密切相关。中医讲阴阳要和谐,如果不和谐就太可怕了。所以要想男人好,一定要先女人好,女人是关键因子,女人是家庭的主妇嘛(男人是一家之主,男人属阳,在外运化,他力量的源泉是阴、女人)!有一些老婆特别不好,把男人欺负得够呛,男人就在外面显得特能干,因为他在家实在是施展不开,所以就出去施展了。这种人身体肯定有病。这种类型的成功男士我见过不少,他们一般都特狂躁,而且家里老婆肯定有子宫肌瘤。因为他老婆也会觉得情感压抑。女人要是有子宫肌瘤这种病,一定要先反省自己的人生,这特别关键,还有乳腺癌病人也是。要先改变自己的习性,下一步才是去求医问药。不改变习性,由情绪造成的气血淤滞还是会经常产生。

有些癌症病人,知道自己是癌症了,反倒身心宁静了,什么负担都不往心里存了,去游山玩水,心想反正明天就死,再也不过原来那样的生活了。很长时间过去之后,居然发现癌瘤没有了!这样的例子很多的。在治疗癌症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一点,就是要彻底改变生活方式,完全抛弃原先的生活方式,重新活一把,就只当明天就死,只有这样才有救。癌是什么?癌不就是气的结聚吗?只要把这“气结”打开就好了。藏医学、佛教医学说得好,认为人体内正常的是水,病就是冰,西医就是要把冰给切掉;中医和藏医则是要把冰重新化为水,使之成为人体正常的东西。解决了使水结冰的原因。冰化了不就是水吗?

我们讲过一天的养生,这里是讲四季的养生。一天的养生是从肝胆起始:子时是胆当令,丑时是肝当令。一年的养生也是从肝胆起始的,春天要护住肝胆的生发之气。中医有一句经典的话,叫做“凡十一脏取决于胆”,意思是体内是一个脏腑(所有的脏腑),全都取决于胆气生发产生的生机。没有这个生机,一切无从谈起。拿做企业为例,最重要的是抓企业的生机、增长点,而不是说只看目前能赚多少钱。赚钱是后续的,是秋天的事(属于收获)。

春天的养生,我们花了不少的功夫来讲,因为春天是万事万物的开端,生命的初始,这个阶段弄明白了,以后的夏、秋、冬就好理解了。

夏天一定要出汗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痃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下面讲夏天怎么来“养长”。

经文是夏三月,此谓蕃秀。“蕃秀”就是指夏天到了,自然界到处都是如同麦穗开始抽穗了的气象。“蕃秀”词义是茂盛,“秀”在《说文解字》里就是抽穗的形象。

天地气交,指夏至,一阴初生,阴阳之气开始交会。夏至就像一天当中的正午时分,阴阳气开始交接。

万物华实,“华”在古文里通通是花、花朵的意思;“实”就是果实。开花跟什么有关呢?跟阳气有关;结果跟什么有关呢?果实属阴,结果跟阴气有关。开花是一个放散的功能,像阳一样;结果是一个凝敛的过程,像阴一样。阴主凝聚,阳主开散。 

夏天如何养长

接下来也是三个例子,来讲在夏天如何“养长”。夜卧早起,夏天的气机也重在生发、生长,所以也要晚睡早起。无厌于日,“厌”在造字之初是吃饱了不能再吃了的意思,理解为满足,太满足了就该讨厌了,所以“不厌”就是不要讨厌。“日”代表太阳、阳气。夏天就该活跃地运动,充分的享受阳光。

我们现代人很少能做到这些,比如夏天,我们都喜欢呆在空调房间避暑,这样的话即使秋天不得病,冬天也得得病。人一年四季体内气机的开泄,其实就指着夏天这个时期呢。人在空调房里,身上的毛孔是关闭的,等一到外面,天气热了就会再打开。所以人都会有从空调房进出身体很难受的感觉。因为毛孔不断地开合,会扰乱身体内部的气机,会造病,会造很深的病。所谓的“空调病”就是这么得的。夏天就要“无厌于日”,该热就热,该出汗就出汗,该散就散,道理上就是不要抑制阳气的生发和生长。

使志无怒,意思就是,让志向不要憋着、压抑着。使华英成秀,“华”还是花、花朵的意思;“秀”,就是抽穗、结实的意思。就是说要让花朵绽放,以便未来能结出果实。使气得泄,夏天就是要让气能泄得出去。就像做企业,不能说只讲收益不讲投入,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夏天就相当于你在投资,就是要不断地向外支出。

若所爱在外,这是在用打比方来说明什么叫“使气得泄”:就好像外面有特别让你喜欢的东西,你不得不往外跑去追求。往外跑就是气机往外泄,就是让你的生活活跃而富有动感。

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夏天是养长的时候,要遵守自然界和人身的生长之道。逆之则伤心,意思是如果没有保养好生长的气机,就会伤到心。心属火,火被伤了会导致秋为痃疾。“痃疾”就是咳嗽而且上吐下泻。一到秋天就会有不少咳嗽病人来找我,说秋天的过敏症又犯了,整天狂咳嗽,没完没了地打喷嚏,鼻炎也犯了什么的。这其实都是夏天没养好。老呆在空调房里,气机不能得以疏泄,都憋住了,这样到了秋天收敛之气起来的时候,气机更展不开了,那还能没病?其实治疗鼻炎就是用散法,因为鼻炎属于肺金为病,病人自身的气机在夏天没有散好,那就用药给他散,让他别再憋着,效果会非常显著。

奉收者少,就是呈献给秋天收敛气机的东西就少了。夏天没养好,秋天的气就少,而且冬至重病,就是到了冬至那天,就会发很大的病。现在有很多人就说了,我身强体壮正当年呢,看我怎么折腾自己也没事吗?那是因为还没到时候呢!到了“冬至”,就是你自身元气凝敛后转而生发的时候(身体内环境的“冬至”),会发现已经没有多少肾精可生发了。因为你夏天没养生长之气,到了秋天自然收获不多,冬天能收藏的东西就没有多少,到了冬至这天,进行来年“预算”的时候可不得“哭穷”啊!这就是“冬至重病”的道理。

秋天“与鸡俱兴”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再看经文是怎么讲“养收”之道的。

秋三月,此谓容平,“容”就是容纳,“平”就是平和,意思是秋气是平和而宽容的收纳之气。

天气以急,中医认为秋对应燥气,这里的“急”说的是燥气的性质:肃敛、不由分说。燥气就是收敛之气,“燥”从火,就是用火热之气来凝敛。举个例子就好理解了:北京的夏天有很长一段时间叫做“桑拿天”的,这个时期家里的衣服、墙壁、地板都潮乎乎的,可是入秋以后呢,特明显地就能感觉到家里的东西全变干燥了,这就是燥气的作用——看不见、摸不着,但是能抽干水分留下重要的形质。

地气以明,说的是地气一上来,就显出干燥的气象,所以我们秋天经常有一个形容词叫“秋高气爽”。为什么能够秋高气爽呢?因为燥气属“金”。“金”又是什么概念呢?燥就是把一切都燥干的意思,而燥干了之后的东西就会很密固,就会收得特别紧,这就叫“金”,金气就是收敛之气。什么叫金属,金属是收敛得最纯粹的东西,收敛之气最足。像金子就特别明澈,而那些水晶之类的结晶品都是非常亮的,都是指这个概念。 

秋天如何养收

早卧早起,天地的收敛之气开始发挥作用了,人体就应该早睡早起。晚上10点睡觉,11点就能养肝胆之气:不然你的肝胆是死活养不起来的。尤其嗜酒的男人,老喝酒最损肝胆,然后再夜里不睡觉,就更加损坏,所以现代男性的肝病越来越多,都是自己的习惯在造病,别怨别人!别怨爹妈的遗传,跟遗传没关系,是你自己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你要得这种病的。

与鸡俱兴,金鸡报晓,早晨太阳一出来,公鸡就打鸣、活跃起来了,人这个时候也应该顺应自然的气机起床开始一天的生活了。属相中讲“酉鸡”。酉时为肾精当令,所以这里的“鸡”代指肾精,“与鸡俱兴”就是人随着肾精的生发而起。如果凌晨3点到5点人经常会醒来,这是生命处于低水平状态的表现,因为这表示你身体的收敛之气没了,收不住阳气,天还没亮,阳气就飘到了体表,准备应对病人一天的耗散了。

使志安宁,肾藏志,顺应了秋收之气,就能使肾精不妄动。说句实在话,秋天性生活都要有所收敛。动物交媾都是春天和夏天最疯狂,秋天和冬天就非常少见了,有些动物甚至干脆冬眠了。动物是最遵守自然法则的,要不是因为外来伤害送命的话,绝对都是“尽其天年”的。人呢,现在成了抛开了季节性规律的动物,随时随地就可以耗散自己,耗散了身体就会得病。还是逃不出自然规律(俗称“天命”)。

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意思是宁神保养肾精而不妄动,以此来缓解秋天的杀罚之气。“刑”就是行罚,就是杀气。秋天的气机趋向是收敛,就是不再生发了,在往回收,相当于杀生(抹杀生机),杀气是很重的,所以自己应该顺应自然,收敛心神和精气,让杀气尽量平和一些。

无外其志,这里又是在反复强调不要外散肾精。使肺气清,肺对应于秋季。肺的功能是宣发和肃降,宣散气血于五脏。肺气清肃则功能正常。

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顺应秋天收敛的气机,我们就要做好“养收”。如果悖逆了秋收之气,就会“奉藏者少”,就是没有多少东西去发挥收藏的功能了,因为在秋收的阶段都损耗掉了。脏腑上呢,就会伤到肺,肺是人体收敛功能的代表。

冬为飧泄,“飧”是个会意字,夕食,就是晚饭的意思。“飧泄”是个什么样的症状?就是吃过的饭菜还没有经过消化,就拉出去了,中医叫“完谷不化”,说明身体的消化吸收功能都紊乱了。为什么会“飧泄”呢?因为秋天收敛回的精血太少了,肾中就没藏纳和积累多少精气,这样下焦元气不足,固摄不住水谷,所以水谷未经腐熟就下泄而出了。

冬天“无扰乎阳”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冬天的气机是向内闭藏的。水冰地坼,无扰乎阳,这是在讲天地之象。水都结了冰,地都坼裂了——生机全部回收,藏的气机发展到了极致。这个时候,绝对不能够扰动阳气、做把已经藏纳、回收了的阳气再抽调出来的事儿。现在有一项运动叫冬泳。冬天毛窍都是闭合的时候多,打开的时候少的,阳气全收在内里,可是冬泳的人,就是要强行地调出阳气来,好使自己什么时候都能保持活力。

冬天如何养藏

早卧晚起,冬天要顺应收藏之性,保证充足的睡眠。必待日光,说的是一定要等到天地的阳气出现、人身的阳气出现(比如说自然醒),才开始活动、工作。一定要“天人合一”,不能说天地没动呢,自己就任性地先动起来,那不是自取灭亡吗?

使志若伏若匿,“若”是好像的意思。“伏”通“浮”,就是“起来”的意思。“匿”意思是藏着。全句的理解为:就好像人的志向若有若无、捉摸不定而不凸现出来。“志”是肾所藏的神,肾精处于收藏的状态,那“志”当然也是伏藏着的。这样说还太简单,下面讲得特别生动: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意思是就好像心里怀着一个小秘密,不愿意出去走,因为怕被人看出来;还像是已经得到了想要的东西,不用再耗费心机地营求了。

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冬天呢,身体的阳气都潜藏于内里,所以人要保持体温而躲避寒冷。因为呆在寒冷的地方,阳气就不得不被从内里调动出来,用以维持体温了。阳气外出体表的表现是什么?就是微微地出汗,就是“泄皮肤”。冬天穿得少人都会打寒战,那是肌肉在小范围地剧烈收缩来产热。不躲避寒冷而且开泄了皮肤的话,就是违背了冬天内藏的气机,人体的元气就会丧失,而且丧失得很快,“亟夺”就是哗啦一下子就泄掉了的意思。

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意思是上面讲到的,就是冬天“养藏”的道理。逆之则伤肾,就是如果没有养好,伤的是五脏六腑中的肾。春为痿厥,就是到了春天,生发之气起来的时候,由于你没有养好肾精,就会出现肌肉痿废这样的病。肌肉属于筋,而肝主筋,肝对应着春季,由于冬天的不藏,春季无法生发元气,所以筋的功能就不正常。“痿”就是全身、手足无力,没有劲。“厥”是什么呢?好多女孩子冬天不好好养生,春天就会出现厥症,不是昏厥,而是手脚冰凉的“厥”。这就是由于基础不足,元气生发不多,只能先保证五脏的供应,四肢元气不够,手脚就冰凉。遇到这样的女孩子来看病就很难办,因为不改变生活方式,她的病就好不了。生活方式改变了,身体自然会好,可以不吃药!我的原则就是要环保,少用药,大家也许不太清楚,种一亩甘草会造成几亩地的沙漠化。国外的甘草素都是要从咱们国内进口的,用着你的资源,让你沙漠化,我自己不种植。所以能不用药就不用,大家都学会养生就好。

这就是春、夏、秋、冬的“养生”、“养长”、“养收”、“养藏”——四季养生的原则。下面几段还是对相同的原理进行进一步的阐述,我只简单地讲一下。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这是在讲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得以存在的根本,人肯定也不能例外。所以呢,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如何保养身体?这里说得最明白,就是春夏要养元气的生发之机,秋冬要养元气的敛藏之机。在《易道经》里,春夏养阳,就相当于乾卦#,就是“自强不息”,就是你该做什么就做什么;秋冬养阴呢,就相当于坤卦#,就是“厚德载物”,越厚越好,收敛得越多越好。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就是说顺应了四时、阴阳的规律去生活,那么就能与自然万物同生同在,否则就是在戕伐自己生命的本真。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是谓得道。

《黄帝内经》又在不厌其烦地重复强调了: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这就谈到了“终始”的问题,终始就是死生。生成或者死亡的关键,就是要懂得“因天之序”(春夏秋冬)。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就是说,违背生命的规律肆意妄为的话,最终一定会百病丛生,什么疑难杂症都会出现;而遵守自然规律,一定是大病小病都不会得,这样呢,就“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道者,圣人行之——这句话非常有名,“行之”就是必须得遵循规律去做。按照规律去做了,就叫“得道”。愚者佩之,“佩”是通假字,通“悖”,是违背得意思。如果违背了四时阴阳的规律,那么这个人就是愚蠢的人,只会不断地耗散自己,导致“半百而衰”。

不治已病治未病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这是中医大夫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有人说,这是中医预防医学的内涵,指在没生病之前就可以调养。而更深的意思是不治已经生病了的脏腑,而从没生病的地方开始调治。举个例子,比如说肝病。肝在五行中属木,木能克土,所以肝癌要是转移的话,通常是转移成胃癌,因为脾胃属土啊。再比如,人一生气了,就会吃不下饭,对不对?怒这种情志属于肝,所以生气应该是伤肝的,可实际生活中往往体现的不是肝疼,而是胃痛,或者左肋这儿疼得要命,这就是肝有邪气了,直接就往胃那儿传。

很多有胃病的男人,说句实在话,就是要么受上司、领导的气,要么受老婆的气。所以我说女同志啊,你们老公得了胃病,你们应该反省自己,是不是给他气受了。在外面工作上他憋闷,这个可以理解,但如果他真得了胃病,就要很小心了,因为胃病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木克土造成的,是由于生气造成的。

所以,“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是假如已经得了肝病,那肯定就知道邪气要往脾胃这儿传,这个时候,不要去治肝,要先固守住邪气下一步进犯的地方,就是从脾胃开始治疗。把脾胃固守住了,身体的消化吸收功能强了,元气攒足了,反过来就能把肝气给理顺了,这样肝病自然就好了。在这里我警告大家,生活中一定要小心,不要生气。现代社会,很多病都是由于生气造成的,生病能够导致体内气机的不畅快,生长收藏失去节律。

不治已乱,治未乱,这个道理和“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一样的。好比经营一个企业,某个部门出问题了,应该从规章制度上去改进,而不是单单去追究责任人。经典中的这些辞令,可以用在生活中的任何地方。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病已经形成了才求医问药,乱子已经引起来了才去关注治理,这都是现实中常见的情况,《黄帝内经》是怎么批评的呢:就好像口渴了才拿起镐头挖井;兵临城下了,才开始铸造枪炮——这不是开玩笑吗?

在事情没有发出征兆以前就应该预想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不让事情发展得无法控制。就像,如果不生气了,就没有了所谓的肝郁嘛!这都是在讲如何养生(生命)。要做一个君子,在别人不重用你的时候,你不抱怨,也不生气,自己继续积攒实力。古人为什么那么注重道德修养呢?为什么要学习《大学》和《中庸》呢?实际上《大学》和《中庸》才是治病的良方!不要以为治病有奇效的才是良方,千万不要有这种误区。大道无形,道德修养才是让人不得病的良方。药物都只能是起到临时赈灾的作用。已经得了病再去求药,就像是“渴而凿井”一样,已经晚了。试问东西破了,经过无论多精细的修补,还能回到原样吗?事物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本文是中华解读《黄帝内经》第一人曲黎敏所著《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一书的节选,要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医养生文化,请看曲黎敏教授的书)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一天之中如何养生?世间万事万物的发展一定是以生发、生长、收敛、收藏这个顺序进行的,我们人体也一样。因此,我们必须顺其自然,否则,就将受到惩罚。顺其自然是指要依准着我们的本性好好生活,而“生活”的真正内涵就是用好好吃饭、好好睡觉这些后天,来供养我们的先天真元。

子时(2300100)好好睡觉

人体的生发之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是从子时,也就是夜里11点至凌晨1点。这一时辰是阳气发动,万物滋生的时候,有过熬夜经历的人知道,晚上九十点钟的时候会感觉非常困,但是过了11点后,人反而能感觉到自己变精神了,为什么?就是因为11点以后的那个精神,来自于身体内部阳气的运动。这个阳气发动时辰的道理,在中国的民俗中也有体现。比如说中国人都熟悉的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排名第一的是“子鼠”。想没想过为什么是“子鼠”呢?子是十二地支的开头,这十二生肖的排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子时,阳气生发起来,尽管像老鼠一样微小,但是生命力强劲。

大家都知道中国有一个太极图,一边是阴,一边是阳,那么哪儿的阳气力量最强势?通常理解是阳气范围最大的地方在鱼头,对不对?不对!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奥妙所在了。阳气范围最大的地方,只是代表阳气的规模大,达到了极点,到了鼎盛的时候,可是大家一定要记住,事务都是发展的,前进的,鼎盛之后的下一步呢,就由阳转阴了,就是说它本身的性质保不住了,是没有发展前途的。阳气力量最强势的地方属于阳的那一边最开始的那个小尖儿(鱼尾),那是阳气的生机,是生发之气,最重要的地方。子时就相当于太极图上的那个阳气初生的时刻,如果这个时候你没有把握住生机,比如说你这个时候没有休息,或者有别的消耗,就是在扼杀一天的生机。

中国古代讲要睡子午觉,要练子午功,所要追求的一个最基本的境界就是想要保持心肾相交。心就是南方,属火;肾是北方,属水。所谓心肾相交,就是心火虽然在上,但是不能让它下渗,要让它气化升腾起来润心。这个交通就叫心肾相交,这是身体最和谐的一种状态。《易经》中这个水在上、火在下的卦象叫“既济”卦。我们一般都难以想到水怎么可能出现在上面呢?实际上《易经》为什么高妙,就是因为它不是单纯地讲自然现象,而是在讲自然里边的那个变化过程,这才是最重要的。顺应子时的气机,就是在养护人体的生机。练功、修行的人会利用这一时辰的特性,而我们生活当中的人就只有一件事可以去做,那就是“睡觉”,因为睡眠可以做到心肾相交。可惜现代社会很少有人能在夜里11点左右就睡觉,因为晚上总有很多事情要做。

子时睡觉养生发之气,在脏腑来讲,养的是你的胆气,中医有一句名言叫“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意思是胆在子时“值班”,胆“值班”情况的好坏,关系到脏腑、全身气机的生发:生发得顺畅,人的胆气就壮,胆量就足。

丑时(1:00~3:00)养养肝血

子时之后是丑时,就是凌晨1点到3点,这个时候肝“值班”,主管全身气血的循行与流注。因为肝是主血的脏腑,所以如果凌晨1点到3点没有很好地休养的话,就会伤及肝血。

讲一个例子方便理解:大家都看过传统建筑里面经常出现的九龙壁吧?九条龙围绕着一个宝珠,但是是有规律的:居于上方的龙,龙头都是垂向下,准备要游下来的;居于下方的龙,龙头都是抬起来,准备要飞上去的。这就是说,要生发的东西,一定要有降的性质来对生发之机进行节制;而要敛藏的东西,一定要有降的性质来对敛藏之机进行节制---这就是中国的学问,非常灵活的学问。升龙属阳,低头主降;降龙属阴,昂首主升,这就是《周易》“见群龙无首,吉”的真意所在。

生发、生长、收敛、收藏,四个阶段形成了一个圆圈,一个生生不息的循环,无始无终,这正是“见群龙无首,吉”。四个阶段必须全部都要具备,不能只有生发没有收敛,只有生长没有收藏。所以,丑时是由主藏血的肝所主时的,就是代表着在生发的时候也应有所收敛,升中有降。生肖上呢,丑对应的是牛,牛是很有力量的,“牛劲十足”嘛,但牛也是最温和、谦逊的。

寅时(3:00~5:00)要“肃降”

寅时,对应凌晨3点到5点。

寅虎卯兔,寅为什么配虎?“左青龙右白虎”,中医学和风水学都讲这个,虎怎么单讲白虎?虎不是黄的吗?从这儿就可以看出,中华传统文化说理都用的是比喻,用的是事物的象征意义。虎的特性是什么?虎是百兽之王,它能吞噬一切!白虎取的是虎的敛藏意象,是主降的。寅时是由肺所主时的,肺能“朝百脉”,全身的气血都必须“朝会”于肺,再由肺调配、输布于全身。

肺还有一个特点,它在人身体的最高处,气血“朝会”于肺,由肺输布于全身的趋势是向下的,中医对此有个专用名词儿叫“肃降”,意思是不由分说、没有理由地要降下。凌晨3点到5点,这个时间段非常重要,应该是人睡得最“死”的时候。熬过夜的人知道,凌晨三四点钟最难熬,回想一下是不是?三四点钟为什么难熬,那是因为身体不让你熬,这个时候气机是“肃降”的,你要是坚持熬下去,就等于活生生地在往外、往上调自己的阳气!对人体的伤害非常大,因为这实在有违人体自身的规律了。

有些人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睡到半夜自己就醒了,或者在一二点,或者在三四点,让人很苦恼。其实,这都是身体精气虚弱的表现。在一二点醒还好说,说明是你身体内阳气有点不收敛,还是小病。到三四点就醒是很严重的现象,为什么说?因为这说明你身体精气耗损,没有多少精气可供“肃降”了!一般老年人多在这个时间段醒,因为他们本身就年老体衰了。

寅时就是气机“肃降”的时候,顺应着这个气机,我们锻炼啊,养生啊都是有讲究的,不能四五点就起床锻炼,那没必要,真正好的锻炼时间应该选在晚上。尤其像心脏病患者,太早起来真的不能多运动,因为本身身体的“肃降”之气就已经很弱了。再举个有意思的例子方便大家理解寅时的气机,那就是小偷偷东西常选的就是这个时间段,因为这时候,健康人睡得最死。

卯时(5:00~7:00)应大便

再看卯时,就是早晨5点到7点。这个时候大肠“主管”全身气血流行的“大局”。

先讲一个中医里面很有意思的说法:“肺与大肠相表里”。寅时的肺刚才讲过了,而肺和大肠互为表里的关系。生活中有个形象的例子可以帮助大家理解:想想拉大便的时候,哪儿使劲?攥拳头的劲儿有助于解大便吗?一定得是憋气!让肺气充实起来。所以,拉不出大便,那是肺的问题。大便变化的意义很重要。大家回去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小孩子和大人的大便很不一样,小孩子肺气很足,所以大便特粗,而老人的大便就又细又稀了,因为身体都不行了,肺气都虚了。

卯时是大肠主时,大肠在中医里面是主管“津”异常所出现的疾病。天津的“津”,就是港口的意思,货船在这里进进出出。“津”就是进进出出的这么一种状态。“津”的异常通常也就是进多出少或者进少出多两种,如果“津”的力量过强,就会大便干燥;而“津”的力量不强,就会拉稀。

卯时是天门初开的时候,是阳气开始出现于地表,显现神机的时候,对应于人体,就是卯时到了,人也就自然醒了。而相对于天门开,地户也要开。地户在中医里就是指魄门,也就是肛门。

辰时(7:00~9:00)要吃早饭

辰时,指上午7点到9点这个时间段。这是胃的“主时”,必须要吃早饭就是因为:经脉气血从子时(23:00~1:00)的一阳初生,到卯时(5:00~7:00)已是阳气全生起来了,辰时更是阳光普照。此前一直是阳气运化,到了这个时候,人体就需要补充一些阴了,而食物就属于阴。而且,这个时候你如果不吃东西,到了下一个时辰,即9点至11点脾主时的时候,脾主经营运化,肚子里却没有食物,脾去运化什么呢?这样长期下去,对人体的伤害就非常大!

所以,早晨起来就应该吃早饭,摄取水谷精微,这些东西都是有质的实体,属于阴,必须要属阳的脾胃运化功能来消化,这样才能长养身体的元气。养身体,一定是要通过吃饭这个途径来实现。

巳时(9:00~11:00)如蛇

巳时,是脾的“主时”。脾把经胃摄入的水谷,运化成为身体能够利用的精微物质,然后交给小肠去吸收,渣子通过大肠排泄。如果早晨没有吃东西,这个时候的脾,就会处于空运化的状态,打空枪、做虚功。长期下去,脾就会受伤,到时候脾气散漫,人反而会发胖,这可是许多节食减肥的人所始料未及的。

巳在十二生肖中属蛇,这个蛇更像是大蚯蚓,在土里钻来钻去。把土都疏松了,这个土在人体上就应在脾胃上。

午时(11:00~13:00)小睡片刻

午时,就是中午11点到13点这个时间段,是心的“主时”。

所谓“午”,是表示阴阳相交的意思,凡是带“午”的字儿也都有“相交、相抗”的意思,比如说“忤逆”,意思就是人与人的对抗,不顺从。

午时阴阳相交,人应该怎么办呢?就是要午休,去小睡片刻。不去用自己的意志干扰身体里面神乎其神的阴阳相交的过程。不妄耗精力。

未时(13001500)吸收精华

未时,指下午的1点到3点,是“小肠”的主时。

小肠能吸收、摄取水谷的精华,吃完了午饭,由小肠来吸收精华是非常合理的。

申时(15001700)好好学习

申时,指下午的3点到5点,是“膀胱”的主时。

膀胱的经脉从小腿肚的后正中线一直往上,循行经过脊柱的两旁到达头顶,和督脉相会,是人体覆盖体表最广的一条经脉,它主管人体的“气化”功能,就是蒸腾肾精变为肾气的能力。膀胱经上头,因此它就能治疗头痛。但中医是很讲究的,一个头痛,性质是不能模糊的:前额痛跟胃经病有关,两侧痛跟胆经病有关,头顶痛跟肝经病有关,后头痛可就是膀胱经和督脉的问题了。另外,膀胱经还走到眼睛,所以膀胱经的病会表现出眼部的症状。有的人眼睛往外鼓,那就是膀胱经邪火旺,经气太实了的缘故。

膀胱主时的申时干点什么好呢?古人说得特别好,叫“朝而受业,夕而习复”。意思是早晨太阳升起的时候,气机生发的时候,要汲取、要学习,要干点什么;到了下午的时候,要再一次地复习、练习。

这里得说说这个“习”字。现在很多人都在学习国学、学习经典,可是传统经典有被庸俗化的倾向。比如说讲到孔子的《论语》,第一句话大家应该都知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友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现在的解读特别糟糕,说是:“学习着,再经常复习着,难道不快乐吗?”谁会去主动复习啊?人都是有惰性的。孔子决不是这个意思,要是这样简单地解释就是不解圣人意了。这里的“习”,是锻炼和实践的意思,就是学到了本领要在应该展现的时候果断地展现出来,在实践中锻炼、应用,这难道不快乐吗?这才是孔子的本意。孔子学了那么多知识,他为了发挥自己的本领,造福于天下大众,去各国游说,准备实践自己,但是谁也不用他,不得已他后退一步,领悟到了如果社会实践不需要你、也不信任你的话,该怎么办呢?那就是“友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这个时候,如果有理解你的朋友前来欢聚,难道不快乐吗?可是孔子只有学生,没有朋友,只好再退一步,这就引出了境界最高的一句话:“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就是别人都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生气更不怨恨,这才是做君子的最高境界。

那么“习而习复”就是说,到了申时,应该是把一天的学习、经验所得付诸于实践的时候到了,因为膀胱主时,全身“气化”能力强,精力旺盛,头脑最活跃和有效,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把下午的3点到5点这段时间给浪费掉了。在日常生活、企业管理上,大家都可以利用身体的这个规律,工作多了,留着熬夜去做效率肯定低下,而且还伤身体。就应该在头脑最清醒、效率最高的时候去完成工作,不要把这段时间给荒废了。

酉时(17:00~19:00)“肾”最重要

酉时,是下午5点到7点这段时间,由肾“主时”。在酉时值班的“人员”是肾,这时,肾“说话最算数”,别的像心、肺……都是副手。

“酉”字怎么讲?“酉”是成就的意思,代表谷物成熟了,《说文解字》解释是“就也”。所以说,要做大事,要有成就,跟这个酉时和肾是有很大关系的。肾主闭藏,到了酉时,肾就发挥闭藏的功能了,把一天所运化和吸收的所得储蓄起来。这个怎么理解?元气对人体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元气平常都呆在哪儿?打个比方,元气就像我们人身的父母,而心、肝、脾、肺、肾是五个孩子,父母生育了后代之后呢,功成身退,一般会住在谁家呢?按照中国传统礼教来说,应该住在老大家,而肾就是五脏的老大哥,元气都藏在肾里面,因为肾主藏。这样一来,大哥就是“代父母发言”,大哥说的话就相当于父母说的话,他代表父母的形象。元气虚了人才会得病,所以很多人动不动就去“补肾”。其实,不是你想补就补得进去的,因为如果经脉不通,什么营养都是不能被传输到肾里面的。千万不要瞎补!补品吃得越多,体内垃圾积蓄得就越多。现在有许多人大腹便便的,实际上都是垃圾堆积,代谢有问题。

酉时是肾主收藏功能突出表现的时候,如果这个收藏的过程出了问题,人就会元气大伤。中医讲一个症状,叫“日哺潮热”,就是一到酉时左右人就阵阵低热,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肾精被耗散得太过了,收藏无力,元气浮散在外。新婚男子不注意节制房事,或年轻人手淫过度,通常会出现这个时辰发低热的现象。

戌时(19:00~21:00)要快乐啊

戌时,是晚上7点到9点这段时间,由心包“主时”。

“心包”是中医特有的概念。中医不像西医,入手就讲心脏怎么怎么样,中医认为心脏是身体内部的君主,是不能直接受到伤损的,心君如果受伤,人就六神无主了,活不了了。心包呢,是心的外围,能够“代心受邪”,就是代君受过的意思。中医说的不少关于心脏的病痛,实际上是心包有病的表现,不是真正病在了心脏本身。

心包的功能是“喜乐出焉”,意思是这个时候一定要让身体内部的气机畅达,不能违背身体本性的规律。所以,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处于憋闷和压抑的情绪当中,可以适当从事一些娱乐活动,放松身心,毕竟在上个时辰,肾刚刚收藏了身体在一天中所运化、积累的“成就”,这个时候该享受一番了。再说,古代认为这个时刻阴气太重,所以强调男人要和女人在一起娱乐,而点着灯又费油,所以人们通常是摸着黑“唠嗑”,越唠越高兴,就会有些“前戏”……身体的本性是很有人情味儿的,不是吗?

亥时(21:00~23:00)阴阳交和

亥时,是晚上9点到11点这段时间,由三焦“主时”,气血也被轮流掌管了一个循环了。天道自然是有规律的,人身是自然的造化,当然是符合自然界规律的。该什么时候睡觉,该什么时候玩,该什么时候吃、喝、拉、撒、睡……全都是规律性的,关键在于人自己按不按照规律去做,是不是在任性地挥霍自己的身体。

古代“亥”字是这样写的:上面两个部首(两横)代表一阴一阳,阴阳低下的前面是个女人,而且还是个怀孕的女人,后面是个男人。

中国有一本专门讲字的书叫《说文解字》,里面讲很多汉字的来历,看了那本书你就能明白很多事儿。《说文解字》里面讲解的次序很有讲究,叫做“始于一而终于亥”。“一”好理解,就是开始,最初的意思。要想明白“一”,就得明白“壹”。“壹”的古字下面像是一个葫芦,葫芦在古代是很受推崇的宝物,它下面的圆肚子托着上面的圆肚子,上面代表天,下面代表地,中间是圆润的曲线把上下两部分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代表天地相合、阴阳相交,整体上代表了宇宙初生的混沌状态。

“亥”正是《说文解字》所解释的最后一个字。为什么作为最后一个字来解释?刚才说了,“亥”说的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一起,女人又是怀了孕的,整体代表了一种氤氲化育的状态,开始孕育新的生命,准备进行新的轮回。所以说,《说文解字》是一本讲生命的书,讲生命的全部过程,从最初的混沌什么都不分,到最后分出了男女,再孕育出一个新的生命。“亥”就有孕育准备再次生发的意象,孕育着的那个东西是好东西。

现在有不少讲人体生命节律的书,很多地方却讲不出道理来。比如经常会说男女做爱的最佳时间是晚上10点左右,但具体再深入的道理却讲不清楚。其实,晚上10点左右不就是亥时嘛!亥时是人体阴阳最和合的时候,前面戌时有了放松的喜悦,这时就是气血流行最轻松惬意的时候。西医讲做爱之前的那个前奏很重要,现在看来,中国人的老祖宗早就发现了这个道理。“亥”就是生命轮回的准备阶段。

“三焦主时”的“三焦”也是西医里没有的概念。三焦是什么呢?其实三焦就是人体内部的那个大腔子,皮肤、肌肉、骨骼所围成的大空腔,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就叫三焦。

看“焦”的古字---下面的四点水代表火,中国的汉字,所有的四点水都代表火。上面的字是三个“隹”,意思是小鸟。小鸟下面是火,意思是在做烧烤?得用小火来慢慢烤。

所以三焦,在中医里面归属于少阳,是小火、少火的意思。亥时,就是人该休息的时候了,这个时候休息,人的整个腔子里面都是温煦的,都能得到最好的休养。

《皇帝内经》告诉我们,人体是一个最无为和最自足的系统。我们如果偏离了无为、自足的本性,是必然要生病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因天之序”,因循身体本性的原则去对待我们的身体,身体才能达到和谐。这就是一天二十四小时、十二时辰的养生。

(本文是中华解读《黄帝内经》第一人曲黎敏所著《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一书的节选,要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医养生文化,请看曲黎敏教授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