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友小城大事谐音:60年前上海城隍庙.06(09P)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1:39:37

六,城隍秦裕伯

转过霍光殿就是一个长长的过道,现在叫甲子殿,本来可以一笔带过,但是与原来的面貌太不一样,而且,这里曾坐着一位很重要的人物,是上海城隍庙的第三号人物。现在此人已无影无踪,所以在后面将有专辑介绍。

进去就是城隍殿。何谓城隍?城;是城墙。隍;我们可以查一下词典;隍乃没有水的城壕。因此,城隍就是护城河。

很早以前,人们就将城隍人性化为一种城池守护神,后来对自然神的崇拜演变为对人、鬼的崇拜。一些对地方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物,在死后被人们尊为、或被皇帝封为某城市的保护神——城隍神,也称为城隍老爷。

在建庙一集中介绍过;城隍殿建在霍光殿后面,仅前后两个小殿。后经历次扩建,不断升高,但终没有霍光殿高。

 

威灵显赫

 

 

这匾是现在信士捐的,所以上面没有年份。                

经1927年的重建,城隍殿成了现在的规模,但是,不是我们见到的一排;后面应该还有一排,是娘娘殿。为了作为豫园的出口,把后面一排拆掉了,变成了一条路。看来城隍老爷的赚钱的本事不够大,豫园日进百金,老爷只能“忍痛”割爱,再想还给他已不可能。

 

城隍殿

 


 

城隍老爷端坐在正中,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上海城隍秦裕伯。

秦裕伯(1295~1373),字惟镜、景容,号蓉卿,别号葵斋。据传为宋秦少游八世孙。世居扬州市。父良灏,祖知柔。宋末居沪渎(上海)。1344年(元至正四年)秦裕伯高中进士,曾在湖广、山东、福建为官,声誉很好,这都是元朝时期的事情。

元末,天下纷乱,他弃官居住扬州,后返上海。张士诚占据苏州时,招请秦裕伯为官,他不去。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先后两次征召,秦裕伯以自己为元朝做官20年,背之不忠;又以母丧还在丧期,出仕不孝,托病辞谢。朱元璋非常生气,又手书征召,有“海滨之民好斗,裕伯智谋之士而居此地,苟坚守不起,恐有后悔”语,

这后面四个字“恐有后悔”暗示有杀身之祸,秦裕伯不得已,只能入朝。历官侍读学士、待制,治书侍御史,并与御史中丞刘基同任主考,主持京畿考试,后又在陇州出任知县。

晚年以病辞官,归长寿里。居住在上海的陈行、鲁汇一带。

洪武六年(1373年)秦裕伯去世,与夫人储氏合葬于上海。朱元璋得知秦裕伯去世的消息,悼曰:“生不为我臣,死当卫我土”即敕封秦裕伯为上海县城隍之神。

朱元璋是历代皇帝中敕封城隍最多的一位,有下面几个原因;首先,如上面所说的;一方面朱元璋做过和尚,深知其中的道理。另一方面他的猜疑心特别重;平定天下后,发现宫中常有厉鬼作怪,因此到处敕封城隍。其次,朱元璋从小就是孤儿,做皇帝后还找不到父母,怎么办?于是朱元璋到处敕封城隍。地方上的城隍都是他敕封的,怎敢不保护他的父母?最后形成这个王朝的每一个城市都有一个城隍的局面。

秦裕伯做上海城隍应该在1373年之后,上海城隍庙在1403年开始建造,期间相差30年,所以秦裕伯供奉在淡井庙,1424年前迁往城隍庙。

 

一堂正气

 

 

台上的金印是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龙虎山第五十四代天师赐“上海县城隍显佑伯印”。不得了!这么好的东西放在外面,不怕丢了?早就不见了,这都是假的。如果是真的,哪怕罩在玻璃罩里给我们看看,也会兴奋不已。人们常说官印有多稀罕,可是真正的官印我还没有见过呢!可惜,这都是祖宗的遗产哪!哪里去也无人知道。

城隍的主要职责是管理阴间各种厉鬼,以免兴风作浪,散布灾祸。地方官吏,为了方便他们管理老百姓,把它变为对阳间民众的威慑,所以,地方官吏对祭拜城隍都很重视。

照片上的城隍是现在建的。有两个问题可以探讨;

当时已经有了霍光,为什么还把秦裕伯迁来坐堂;因为霍光塑像太大,不能出庙会。现在的城隍秦裕伯和真人一样大,出庙会,坐轿子没有问题,所以一般城隍的塑像都不很大就是这个原因。我还可以告诉你一个秘密;现在的城隍老爷的手脚都能活动,便于他更换衣服。

另一个问题是;城隍为什么红脸;表示他“一堂正气”。

那么城隍是不是一直一个人坐在那里?也不一定。当城隍生日的时候,城隍娘娘和他坐在一起,接受人们的香火。

 

童年的梦

 

 

这张照片是我用现代技术合成的,完我童年的一个梦,但是,这肯定是事实。如果我真有这样一张当时的照片,绝对是珍品。

清同治年间,秦裕伯又加封“护海公”。加上原来敕封的显佑伯和上海县正堂,威风无比!

 

护海公

 

 

我们知道了上海城隍秦裕伯的来历,他生是一代好官,死为上海做了585年城隍,上海百姓无不知道上海的这位城隍。

城隍殿内都是新建的,我喜欢古董;在堂前院子里找到了一块石碑,当然不能与明万历三十年重修碑相比,但也是顺治年间的。

 

顺治重修碑

 

 

但是,很可怜,很少有人光顾,这是正宗顺治年间的。

 

顺治五年

 


 

这才是老祖宗留下的,实在太少,再想找出几样已经很困难了。

再抬头看看这屋脊,福禄寿在这屋脊上,是人们的心愿。

 

福禄寿

 

 

城隍殿里找到了一样好东西,就是这面锣。在历史上对这锣是有记载的,共有八面,每面有40多斤重。让我们来看现在的锣;

开道

 

 

真不知道有没有十斤重?在老爷那里短斤少两有什么意思!

你会说,这锣只是摆摆样子的。可是你是不是知道;就是这锣一开道,1924年,阴历七月十五,城隍庙里演出了轰轰烈烈的一幕,震动了整个上海县;城隍老爷只身逃过一难,无家可归,只能暂住“沉香阁”。让我们一起进入《城隍只身避难沉香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