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64 rab:董事会构成影响公司绩效-搜狐财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1:50:19
董事会构成影响公司绩效
时间:2006年09月11日06:00我来说两句


财经博客张军:“国有制”的喜宴艾葳:2007年中国股市是属于散户的年代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管理学和社会学教授马歇尔·梅耶(MarshallW.Meyer)
董事会的构成往往对董事会治理和公司绩效产生一些影响。在香港,十几年前,很多公司就已经达成了一种共识:如果公司请到了一个有声望的独立董事,那么它在首次公开上市(IPO)时,开盘价往往会比较高
本报记者陈雪频实习记者穆一帆发自上海
一家成立了10年的2000人规模的IT公司,每一次开董事会时都会遇到很多困扰。
他们最大的困扰是——他们并不清楚董事会应该怎么开。虽然董事会有一些受过良好的商业训练的MBA,但他们的实际操作经验却略显稚嫩。更糟糕的是,董事会刚讨论过的保密计划,很快许多人就都知道了,给公司的决策带来了很大困扰。
幸好,这家公司的董事长具有自我反思的意识。他及时对公司做了自我诊断,并将董事会遇到的问题归结为三点:一是董事会自身运作机制有问题;二是董事会成员的核心能力需要改进;三是董事会和高管们之间交流不够,沟通方式也有待改进。
亿康先达全球合伙人顾松华在说出了这个案例之后,立即引出了很多问题:“企业董事会的角色是什么?谁当董事长?谁来组成董事会?他们的核心能力有哪几个指标?”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教授马歇尔·梅耶的演讲也是围绕这个话题来展开——董事会和董事长应该扮演什么角色?这也是9月8日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举行的“中欧-沃顿商学院合作公司治理和董事会课程”的一部分。
董事会和董事长的角色
亿康先达全球合伙人顾松华认为,可以用以A到G这8个字母开头的单词来描述董事会的角色。这些角色分别是:审计(A u d itin g)、业务拓展(B u s in e s sDevelopment)、首席执行官任命与评估(C E O A p p o i n t m e n t a n d A s s e s s m e n t)、分配股利(D i s t r i b u t i o n S h a r e P r o f i t)、商业道德(B u s i n e s s E th i c s)、融资(F in a n c in g)和成长(G rowth)。
一旦董事会的角色确定了,作为董事会领导者的董事长的角色也就被限定了。顾松华认为,董事长的角色主要体现为四点:第一,支持董事会;第二,平衡董事会成员的构成;第三,向管理层成员解释执行任务的情况;第四,推动公司内部信息的传递。
当董事会和董事长的角色被限定之后,对每个董事会成员的能力要求也就被限定了。顾松华认为,考察董事会成员核心能力的指标有4个:分别是领导团队的能力、协作能力和影响力、战略思维能力、在专业领域的能力——这也是考核董事会成员的主要标准。
具体在刚才提及的那个IT公司的案例,这家公司为每一位董事评出级别,用“超过”、“达到”、“不足”把董事们的能力和公司需要的能力进行比较。比如说,“战略思维能力”这一项,公司要求有4级的“功力”,董事长的“功力”是4级,那就正好达到,如果公司业务面临调整,“战略思维能力”需要达到5级才行,那这位董事长的4级就显然有问题了,要亮红灯了。
董事长和CEO的角色分配
马歇尔·梅耶教授认为,在公司治理中董事长和CEO的相处是一门艺术,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说应该如何处理两者关系,但最主要的应该是沟通个人意见。
“董事长和董事会意见不合的情况会有,但这绝对不是正常的,会出大问题的。”马歇尔·梅耶教授说,“有时候CEO也会异常苦恼,不知道要听谁的意见,这也要通过沟通,甚至是找外部人士解决。”
在美国,各个行业中有70%的情况是董事长和CEO由同一人担当,而在英国正好相反,在中国,董事长和CEO基本不是同一个人。马歇尔·梅耶教授认为,这是由于不同的传统造成的,比如说在美国,一个新上任的CEO就希望能同时担任董事长,如果不能兼任,那是一件很沮丧的事情,而且甚至会影响到工作的积极性,
“这是一种文化差异,而且我们必须尊重一个国家的传统做法。”马歇尔·梅耶教授说:“在一国实践良好的管理模式,跨文化不一定能成功。”
马歇尔·梅耶教授认为,调查评估会带来董事会成员的更替。在CEO的更替中,要注意一下两点:首先,董事会要一定是公正的——如果董事会不能独立,它的CEO就很可能是委派的。其次,选择时,CEO的角色,职责一定要分清,不能模糊。
董事会构成影响公司绩效
董事会的构成往往对董事会治理和公司绩效产生一些影响。在香港,十几年前,很多公司就已经达成了一种共识:如果公司请到了一个有声望的独立董事,那么它在首次公开上市(IPO)时,开盘价往往会比较高。
也正因为这个缘故,在香港的董事都很珍视自己的声誉。地理面积不大的香港就聚集了12万名的公司董事,圈子里大家都彼此熟悉,所以声誉在香港更加重要。
IMD瑞士洛桑商学院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中国进行公司治理时,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关系问题更突出。在中国,不同组织层面的董事会很多,关系也复杂得多,这种层层叠叠的结构让信息传递的效率大打折扣。
马歇尔·梅耶教授认为,内地的企业虽然这些年有一些变化,但和香港相比,内地公司在董事会设置方面依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比如说内地的一些国企虽然也有董事会,但实际权力在“管理委员会”手中,总经理在经营中也很少能接受管理委员会的监督。
在公司治理方面,政府对新加坡模式借鉴得比较多,但有些是内地国有企业没有学到的。比如说新加坡政府通过淡马锡集团控股了很多的国企,但是政府坚持不向其董事会委派政府代表。也就是说,这些董事会的独立董事,没有谁有官方背景。
除此之外,新加坡的董事会成员的选择是严格的,大都是专家,又很懂市场,经验丰富,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进到董事会中,而在中国,这种模式还没有推广开来。
董事会治理的中国案例
马歇尔·梅耶教授认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下称“中集集团”)是一个有关董事会治理的很好的案例。
中集集团最早是由招商局和丹麦宝隆洋行在1980年联合创立。后来因为产生分歧,中远集团取代丹麦宝隆洋行成为中集集团的股东,同时中集集团也成为中远集团指定的内部供应商。那个股权变动也让中集集团得以迅速成长,成为全球最大的集装箱生产商。
在中集集团的8个董事会成员中,有中远集团背景的李江宏担任董事长,同时也是法人代表,麦伯良(麦伯良新闻,麦伯良说吧)先生是执行董事兼CEO,另外3个董事代表分别来自中远集团和招商局,还有3位独立董事。
马歇尔·梅耶教授认为,中集集团的董事会成员全部满足4个核心能力指标,而且3个独立董事都是在专业领域有卓越水平的专家——其中包括一个经济学家、一个会计精算专家和一位大律师。
“这种相互监督的股权分配方式在美国是很常见的,因为美国一直以来就强调权力治衡;但在中国往往是一股独大,没有多个大股东的参与和相互制约。”马歇尔·梅耶教授说。
马歇尔·梅耶教授曾经问一些国有企业的人,“中集集团的模式很成功啊,怎么不在国企推广呢?”得到的答复通常是,“这样的个案是特殊的,其他企业是无法仿效的。”
“中国的文化传统里缺少权力制衡的元素,而且中国文化的倾向是‘尽量避免发表不同的意见’,这和董事会的要求是相冲突的。”马歇尔·梅耶教授说,“公司治理中,董事大会上是需要意见有分歧的,这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中国的董事会还要做出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