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听伤感情歌的女生:中西生死哲学 冯沪祥 北京大学出版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34:17

中西生死哲学——读书笔记                                              

冯沪祥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西生死哲学格言:
不知生,焉知死。——孔子
仁人志士,无存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孔子《论语》
我们无所惧于死亡,正如太阳无所畏于黑夜一样。——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之世界》

第一章 生死之际的教育意义
萝丝教授,芝加哥大学,人面对死亡无法医治时的五个态度,人生遇到重大挫折,大体也都经过这五个阶段:Denial 否认& isolation 孤立, angry 愤怒, bargain 磋商, depression 忧郁, acceptance.接受。
卡洛(David Caroll),《生死的况味》(Understanding Death):死亡就像一座大山,每个人从不同途径,迈向这座山,但最后都走向这座山。

第二章 西方文学的生死观
纪伯伦(Gibron),《先知》:死亡除了是赤裸的融入风中,和融入阳光之外,别的还是什么?
佛经故事:释迦牟尼说:只有没有丧子、丧亲、丧友的家庭中所种的芥子叶子可以救你的儿子!
别尔嘉耶夫:人生在世所以会有意义,就是因为死亡这件事,假如人间没有死,人生的意义就消失了。
李怀特(White Lea):上帝,圣母玛利亚,死神中只有死神能够的倒老人的食物。“因为你很公平,无论是富人、穷人或坏人,你都是公平相待,一视同仁。”、
日本精神,如同樱花:它开得最灿烂的时刻,也就是它凋谢的时刻;它最美的时候,也就是死亡的时候。

第三章 世界宗教的生死观

第一节 宗教组成的十要素:
第一, 具有开创性人格的“教主”:
第二, 基本的“圣典”新约:God is love。旧约:God is power。
第三, “终极关怀”:轮回、赎罪
第四, “终极真实”:上帝、如来、天命、道
第五, “终极目标”:进入天国、涅磐、梵我合一、天人合一
第六, “终极奉献”:为终极目标实践
第七, “解脱的进路”:救赎、解脱、佛教“戒、定、慧”;
第八, 世界观:神创造宇宙、万物含生/道论
第九, 人生观:大人、真人、悲智双运
第十, “精神共同体”:教派团结等

第二节 基督教生死观
原罪、复活、永生、奉献、世界观
第三节 印度教生死观
主神(Brahman),种姓阶级:婆罗门、刹地利、韦舍、首陀罗。
印度教人生四个阶段:学生,家居,林栖,遁世。

第四节 佛教的生死观
四圣谛:苦、集、灭、道。
六比喻:出狱、再生、毕业、搬家、换衣、新陈代谢。
佛教三个特色:自力宗教、宗教和哲学合一、知行合一(善知识,菩萨行)。

第五节 回教的生死观
第一, 生命的期限是上帝规定的,所以死亡是归依于上帝的意旨,它的到来,也必须经过上帝的允许。
第二, 死亡的目的,在于有个缓刑期限,在这个期限里,上帝对他们进行考验。
第三, 灵魂来自于上帝的精神,最后还是会回归上帝,回归后,下一个生命就会使另一个水准。
第四, 人是有肉身(bashar)与灵魂(rash)结合组成,在人的肉身形体中,吹进了上帝之灵,而肉身和灵的结合,是由精神生命完成的。
第五, 在最后的审判日,每个人将以自身的确切评价,而获得补偿。
第六, 促使一个行为完成,其动机与意图非常重要。
有一个人,从来不曾为家里尽过一份心力,也未曾作过任何好事,所以心里有些心虚,在临终前便吩咐家人:将我火化后,把骨灰一半洒在海里,一半洒在地里,企图逃离上帝的审判。
结果上帝仍命令海洋和大地,将他的骨灰集中起来,又恢复他的原样,然后带到上帝面前。上帝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回答说:“这还不是因为对你的恐惧吗?上帝马上原谅了他,因为这表示,他心中还是有上帝的,代表他心中还是惧怕神的。虽然他一生没有作过好事,但只要他心中有神、敬畏神,一样能得到赦免。”
第七, 阿拉接受那些因无知而犯罪的人,或者是犯罪之后,马上忏悔的人。

第四章 西方哲学的生死观
第一节 古希腊哲学
第二节 古希腊哲学
赫拉克利特(Heracleitos):人踏进又不踏进同一条河,所以人存在又不存在。
苏格拉底:
未经过反省的生活,是不值得活的。是非、正邪、善恶、荣辱。
追求好的生活,远过于生活。
对于死亡本性,我不自命知之。
死可能比生更好。
柏拉图:
    死亡是灵魂从身体的开释。人性如金、银、铜:理性、激情、欲望
    哲学是死亡的练习。真、善、美
灵魂不死,可以证明。
亚里士多德:
灵魂在人死后,继续存在是不可能的。
神圣理性不死。
我们应尽力过理性生活,使自己不朽。
死亡是可怕的,但也可用勇气和美德去克服。
伊壁鸠鲁:
哲学是治疗灵魂的药剂。
死亡是一件与我们毫不相干的事情。消散了,没感觉。
贤者既不畏惧死亡,也不厌恶生存。

第三节 近代西方哲学
欧洲理性主义:
笛卡尔(Descartes),灵魂不死。心物二元论。
斯宾诺莎(Spinoza),整体一元论。自由人的智慧,不是沉思于死,而是在沉思生。
莱布尼兹(Leibniz),单子论。
康德:
灵魂不死,并没有逻辑的确定性,却具有道德的确定性。人的反省:人能知道什么(纯粹理性批判);人能做什么(实践理性批判);人能信仰什么(道德形而上学);人是什么(人的本质性思考)。
反对自杀,因其并非普遍的自然规律。只有一个无上的道德:只能照你愿意它成为普遍律令的那个准则去做。
想得越多,做得越多,你就活得越长久。劳动是享受生命的最好方式,无聊则是人生最可怕的负担。
黑格尔:
死亡是一种扬弃(Aufhebung)。
    死亡是意识的自然否定。主人意识(独立意识)/奴隶意识(依赖意识)。
凡开创新世界英雄的死,都是悲剧性的。

第四节 当代西方哲学家
尼采:
当你们死,你们的精神和道德,当辉煌的如落霞之环照着世界,否则你们的死是失败的。
太阳,太阳,如果没有你所照耀的人类,你又何从伟大?没有你所温暖的大地,你有何来光明?
存在主义,雅士培(Karl Jaspers):
从事哲学即是学习死亡。震惊是哲学的根源,不同于柏拉图所说的,惊奇是哲学的根。
四种边缘处境令人震惊:死亡、苦难、斗争、罪过。死亡是一面围墙。
只要我们蒙着眼迈进边缘处境,我们就成为我们自己了。
海德格尔(Heiddger):
人是迈向死亡的存有,人生观就是人死观,人应面对死亡,完成责任,才不会枉度一生。
萨特(Sartre):
死亡并不能赋予生命的意义。人是绝对的自由,人就是自由。因而,我不是为将去死而自由,而是一个要死的自由人。
怀特海(Whitehead):
人的不死,是实现生来的价值不死。
宗教的本质就是孤寂。如果你从未孤寂过,你就从未真正懂得宗教。
罗素(Russell):
生死并不属于哲学问题,而是属于科学与宗教问题。但是哲学有责任使人免于死亡的恐惧。
人注定要失去他最亲爱的人,明天自己也要穿过幽暗大门,但绝不应颓废,反而应该怀抱崇高思想,使他短暂的日子充满高贵,决不成为懦弱的命运奴隶。
马克思:
推崇勇于自我牺牲的死亡。

第五章 儒家的生死观

第一节 孔子对生死的看法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未知生,焉知死。物有本末,事有先后。
天丧予!天丧予!颜回早逝,“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然球染恶疾,“斯人也,有斯疾也。”
祭神如神在。
敬鬼神而远之。
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

第二节 孟子对生死的看法
妖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浩然正气,配义与道。
充实之谓美,美而又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

第三节 荀子的生死观
破除心理作用。
凡人之有鬼也没,比以其感忽之间疑玄之时正之,此人之所以无有而有无之时也。人之所以为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尾也,以其有辨也。
破除对天迷信
天能生物,不能辨物;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祭鬼在律人,并非事鬼。
    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休焉。
破除看相迷信。
    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捍术。形不胜心,心不胜术。术正而心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

第四节 易经的生死观
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孔子:君子疾呼殁世而不闻。
生生不息,绵绵未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阴阳和谐,保合太和。
乐天知命,知死生之说。

第五节 朱子的生死观
反对佛教轮回说。质疑神仙长生之说。部分肯定鬼魂冤鬼之说。只是他由天命,然亦由人事。

第六节 王阳明生死观
知昼夜则知生死。知昼则知夜。病中磨练功夫。志士仁人看穿生死。集义不必怕鬼。

第六章 道家的生死观

第一节 老子的生死观
各归其根。夫物芸芸,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大道为万物最终点。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也是万物最始点。无,名天下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动无死地。善摄生者,其无死地。
福祸相倚。置之死地而后生。
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第二节 庄子的生死观
死生命也。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孝、毁誉、饥渴、寒暑、事之变也,命之行也。
死生一体。死也,生之始;生也,死之徒,孰其纪?
生之前无始,死之后无终。
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
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
真人、至人、神人、圣人,完全超越生死问题。古之真人,不知悦生,不知恶死。
人生如梦,为大觉能大悟。
生死平等无别。

第三节 道教经典的生死观

《太平经》:追求公平与正义;阴阳五行“灾异”说;因果报应“承负”说。
《老子想尔注》:张道陵创五斗米道“天师道”,奉老子为教主,“太上老君”学说——〉宗教。神化老子与道;弘扬“生道”;鼓吹道术。
《抱朴子》:行气,导引,守一。

第四节 道教命理数术
陈希夷:扶摇子,五代北宋,紫微斗数,
邵康节:雍,铁板神数,推算六亲论断。
徐子平:子平真论,八字数术。

第五节 道教民间信仰
关公:清顺帝封其号26字: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
妈祖:清同治十一年,封号累计66字: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潭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普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嘉佑天后之神。

第七章 佛家的生死观

第一节 人的来源与归宿
从中阴中来,往中阴中去。
中阴身:六把鼎足,状入三尺小儿,具有神通,能够穿越铜墙铁壁,来去迅速,无所障碍。唯有母亲的子宫与佛陀的金刚经不能穿越。

第二节 人的定位
十法界:
地狱、恶鬼、畜牲、人、天,阿修罗流窜在天道与地狱之间,形成六道轮回。
与六凡不同,四圣为:大乘佛教的佛,菩萨,小乘佛教的声闻圣,禄觉圣。

第七节 从佛经故事看生死轮回
双头鸟的故事:
一个头贪睡,所以经常是另一个是清醒的。有一天,当贪睡的头沉睡后,突然起风,把一个香果吹落与地,因为落到清醒的头身边,它不忍叫醒另一个头,就独自吃掉了。谁料另一个头醒后知道了,心中很不高兴,就想一定要报复。
经过一段日子,贪睡的头角另一头先睡,结果,树上也掉了一个果子,然而却是有毒的果子,但贪睡的头心想要死,也是两个一起死,所以仍然把有毒的果子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