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航空姐名单:闲不住的“90后”——记廊坊军分区第一干休所老干部杨敏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1:36:07

闲不住的“90后”

——记廊坊军分区第一干休所老干部杨敏学

郭嘉 杨鸿 刘松峰

《 人民日报 》( 2011年11月07日   01 版)

  人物小传

  杨敏学,河北省平山县人,1937年11月入伍,1939年3月入党,曾任河北省廊坊军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1981年5月离休,现为廊坊军分区第一干休所离休干部,现年92岁,自称“90后”。

    

  金秋时节,枫红似火。我们来到河北省廊坊市,刚下汽车,就看到爱民东道北侧的LED电视大屏幕播放的市青少年宫举行诗歌朗诵会的新闻,镜头中,一群可爱的小学生正朗诵着这样的诗句:他用生命见证了抗日的烽火,他用相机阅读变革的时代,他用微博放飞自己年轻的祝福……

  同行的河北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乌力根说,孩子们赞颂的就是廊坊人都知道的“老八路”杨敏学。

  “人老思想不能老,人休息了学习不能丢”

  九十高龄的人了,本可以在家安享晚年,可杨敏学为何总是闲不住?

  带着一连串的不解和疑问,我们来到了杨老家。

  在杨老刚入住的俭朴而整洁的新居里,整齐的书桌上放着3个大小不同的放大镜,可能由于年代久远或经常使用,看上去旧旧的。

  杨老的老伴告诉我们,岁数大了,眼花了,杨老写字看报都离不开它。老人给自己规定坚持每天读书学习,至少保证两小时。这些年来,杨老写下了50多万字的日记、体会文章和新闻作品。

  在杨老的家中,我们见到了他当年用鲜血换来的三级“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和“独立自由”勋章,见到了他近年来获得的20多个各种奖牌、奖杯,见到了廊坊市各局机关、企事业单位聘任他为监督员的28个聘书以及各类荣誉证书。

  在杨老的书柜里,摆放着15个厚厚的剪贴本,每打开一页,上面都有杨老密密麻麻的批注。屋里的墙上挂着几幅杨老亲手创作的“梅竹图”。

  在场的人,无不感叹老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多彩的晚年生活。

  不多会儿,就看见杨老正拿着放大镜一字一行地对着笔记本电脑浏览网上当天的新闻,边看边记,神情肃然。

  看着老人那认真劲,我们开玩笑地说:“杨司令,您年岁都这么大了,看东西学习能记得住吗?”

  杨老放下放大镜,一脸严肃地对我们说:“学习可是一辈子的事。你们想啊,人休息了最容易空虚,我的体会就是学习,学习有四大好处:一是政治上不糊涂,二是与人交往有话说,三是觉得有新鲜感,四是锻炼大脑能长寿。所以说,我学习,我快乐呀!”

  除了坚持学习,多年来,杨老频繁奔走于军营、机关学校、厂矿企业等,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成为廊坊市尽人皆知的“理论宣传员”。

  迄今为止,他先后到机关学校工厂讲传统、义务作报告100余场次。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发表后,老人除了自己认真学习领会外,还自费购买了上百本讲话单行本,接连好多天向晨练的群众赠阅。廊坊市气象局离休干部李继业介绍,他多次聆听并与杨敏学交流学习体会,还见老人经常在去公园路上与前几天赠过书的群众打招呼,问人家看了没有,看了多少页,有什么感想。

  为了更好地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杨老从业余报道员干起,先后成为10多家媒体的特约记者和特约通讯员,在各类报刊发表稿件2000余篇,还获得总政、北京军区、河北省军区和地方新闻单位60余次奖励。这期间,他不仅学会了操作电脑,熟练使用U盘、数码相机,还在家人帮助下开通了自己的微博,和年轻人在网上展开互动。

  一位“90后”的网友给杨老留言:当年战场开大炮,今天握着鼠标跑,耄耋之年做榜样,乐观豁达心不老。92岁的杨敏学回帖:谢谢年轻人,我和你们一样也是“90后”。

  不经意间,这位“90后”创造了许多之“最”:廊坊市年龄最大的网民、粉丝最多的明星……

  “只有更多的人热衷于管‘闲事’,社会才会更和谐”

  杨敏学爱管“闲事”是出了名的。

  2010年10月的一天,一位身体残疾的中年男子敲开了杨老家的门,一见面就像见到救星一样,紧紧拉着杨老的手,开始了声泪俱下的述说。原来男子是个下岗职工,生活清贫,四口人蜗居在不到50平方米的旧平房里。眼看儿子到了成家的年纪,他希望杨老能帮他儿子申请一套保障房。

  看到眼前这位满脸是汗、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平时就闲不住的杨老特别理解。送走这位残疾人,杨敏学就出了家门,到有关部门仔细查阅了关于保障房的各类文件规定,确认这位残疾人反映的情况符合实际和要求。在随后的日子里,杨敏学为他四处奔走,几经努力,房管部门最终作出承诺,在这位残疾人家庭的孩子结婚时,保证为他们解决一套住房。

  当杨敏学把这个消息告诉那位残疾人时,他抱着杨老,哽咽着久久说不出话来。

  去年,廊坊市决定对市商业中心区进行集中改造。规划和拆迁政策公布后,社会上出现一些“杂音”。杨敏学连夜写了一封建议信送到了市拆迁安置指挥部,建议政府依法拆迁、合情合理给予群众拆迁补偿,同时也表示愿意做一名义务宣传员,向群众宣传拆迁政策。现场指挥部的负责同志感动之余,专门给他做了个“义务宣传员”的胸牌,派人把聘书送到了家中。

  受聘后,他深入到群众中间,及时宣传相关政策,取得了多数人对拆迁改造的支持和理解。对个别漫天要价的群众,杨老三番五次上门,耐心讲道理,硬是做通了这些人的工作,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在常人看来,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也许不值得,杨老86岁的老伴赵梅丛在我们采访时也说,他这个人就是这样,什么“闲事”都爱管,有几次,我就看到那些上访人员对他推来搡去的,我真是担心。可他倒好,总是赔着笑脸,给人家当出气筒。

  对此,杨敏学却说:“如果能让大家舒舒心,排排怨气,我倒盼着天天有麻烦来,这样好让政府部门有更多时间做重要工作。”

  于是乎,爱管“闲事”的“杨司令”先后被廊坊市12个行业、28家企事业单位聘为义务监督员。

  虽然热心管“闲事”也并不是都招人待见,但杨老却说:“生活在社会中,就避免不了与人交往,也难免会遇到困难和麻烦,只有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管‘闲事’,热衷于无私奉献、帮助他人,担当起一份社会责任,社会大家庭才会更加温暖和谐。”

  传递着爱心“接力棒”,奏出串串欢快的音符

  伴随着一阵又一阵喜庆鞭炮声,坐落在廊坊市新源广场中心的悦客牛排美食城开业了。作为美食城老板,万炳根能够有今天,也多亏了杨敏学老人。

  20年前,万炳根靠借同乡的几百元钱在廊坊街头摆摊修表,不仅入不敷出,还常受到其他人欺生的冷遇。一个冬日,路过这里的杨敏学看到他冻得僵硬的手拿镊子都很困难,便主动帮他联系在市明珠大厦租了个柜台,并将自己省吃俭用的5000多元钱借给他交租金。靠着这5000元钱,万炳根的买卖走上了正轨,如今他已经是廊坊市一家快餐公司的老板,资产千万。

  万炳根的生意越做越大,但他忘不了杨敏学对他的帮助。如今,他接过助人为乐的“接力棒”,像杨敏学一样播撒着爱心的种子:公司在招收员工时,坚持党员优先、复转军人优先;只要是为灾区捐款捐物,他都是一马当先;每当身边员工家里有困难,他都积极帮助。

  “我要入党!”这是万炳根多次向我们提出的话题。他说:“我入党不是为了图什么,就是想像杨司令员那样做人做事,像杨司令员那样帮助别人,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责任感的人,让人民群众都念共产党的好!”

  在几天的采访中,我们还了解到,公安交警部门整治城市街道的交通秩序,杨老主动当起义务交通员;汶川和玉树发生大地震,他带头捐款捐物,奉献爱心;北京奥运会,他多次主动申请并成为年龄最大的志愿者……

  廊坊军分区第一干休所所长于建国向我们透露,几年前,杨敏学发现有一群离退休老人天天在广场扭秧歌,就拍了一组照片刊登在《廊坊日报》上。没想到,这一报道带动了整个广场文化。

  随后,杨老又专门上书市领导建议加强组织引导,拓展内容。如今这支“夕阳红宣传队”已成为廊坊这个城市的“名片”。2010年,他们还应邀到日本访问,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

  采访即将结束时,赵梅丛悄悄告诉我们,别看杨老整天乐呵呵忙个不停,其实他自己也有牵挂:干休所旧房改造他带头搬迁,可看到老院子里昔日茂盛的果树没人打理,他心里也不是滋味;他的4个儿女现在都在北京,他很希望迁居京城,与儿女、孙辈和重孙在一起,安享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但只要一拿起放大镜,一端起照相机,一走上执勤岗位,杨老就啥都忘了。

廊坊的那个高中最好?廊坊第一实验学校怎么样? 廊坊的那个高中最好?廊坊第一实验学校怎么样? 军分区旁的小区叫什么名字? 请问巴中市军分区的具体地址是多少。 人民路军分区对面医院旁边的工商银行 人民路军分区对面医院旁边的工商银行 党管武装问题,地方省市县书记任省军区、军分区、人武部的第一书记的制度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有什么文件? 我想让我的父母来城市,他们又闲不住,能做点什么好呢? 要想梦成为现实,我们干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要想使梦成为现实,我们干的第一件事会是什么? 早晨第一件干的事是什么事? 要想使梦变成现实,我们干的第一件事会是什么? 要想使梦成为现实,我们干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要想使梦成为现实,我们干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要想使梦成为现实,首先干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 要想使梦成为现实,我们干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要想使梦成为现实,我们干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要想梦成为现实,我们干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要想使梦想成现实,我们干的第一件事会是什么? 要想使梦成为现实,我们干的第一件事会是什么? 要想使梦变为现实,我们干的第一件事会是什么? 要想使梦想成现实我们干的第一件事会是什么 要想使梦成为现实,我们要干的第一件事会是什么? 要想梦成为现实,我们干的第一件会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