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年轻的机长石生:俞正声:以党和政府的诚信 引领社会的价值取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2:41:29

俞正声:以党和政府的诚信 引领社会的价值取向

2011年11月14日 06:36
来源:解放日报

字号:T|T
777人参与7条评论打印转发

上海世博中心,中共上海市委九届十六次全会会场。戴焱淼 图

核心提示: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九届委员会第十六次全体会议11日至12日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讲话时强调,公信力是公权力的基础,要以党和政府的诚信引领社会的价值取向,创造诚实守信受尊敬不吃亏、欺骗失信受惩处遭唾弃的法律条件和舆论环境,为诚信的价值取向做扎扎实实的制度性基础工作。

俞正声

一、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承担起推进文化建设的使命

二、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上海文化特色

四、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五、努力把握好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着力点

六、切实提高党领导文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同志们: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鲜明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这是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此,我们专门召开本次市委全会,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会议期间,大家认真学习中央《决定》,围绕市委贯彻中央《决定》的实施意见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并通过了实施意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决定》,努力落实实施意见,必将对上海文化的发展繁荣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下面,我就学习贯彻中央《决定》,再讲几点意见。

一、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承担起推进文化建设的使命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特别是近年来,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将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和新举措。这次中央在深刻分析当前文化发展形势和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文化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明确指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央这一系列部署和要求,为我们深入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上海历来是文化重镇,在全国文化建设大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年来,全市精神文化产品创作日益繁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对外文化交流日渐频繁,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样,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中凝练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当前,上海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相比以往任何时候,尤为需要文化的提振、支撑和引领。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文化体现一个城市的软实力,决定一个城市的创造活力,没有文化的凝聚和支撑,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就失去了智力基础和动力源泉;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在社会转型、矛盾凸显、利益多元的背景下,文化是社会的凝聚剂,缺乏文化支撑、精神引领的社会,就不会有和谐与安定;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文化是市民不可或缺的精神需求,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没有文化的发展繁荣,就不会有更高意义上的民生改善和生活质量提升。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曾经赤手空拳,正是靠真理信仰和理想追求的精神力量,凝聚了人心,动员了群众,赢得了胜利。今天改革开放年代,如果没有核心价值的凝聚,没有共同理想的追求,没有崇高精神的培育,我们党的事业就不可能有灿烂光明的未来。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文化是不可少的,任何社会没有文化就建设不起来。”如今,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在比较短的时间里走过了一些发达国家城市的百年历程,上海文化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我们这座城市应有的文化凝聚力和辐射力相比,与广大市民对文化的期盼和需求相比,与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目标和追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们要从实现党的中心任务、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勇敢担负起深入推进文化建设的使命,汇各方资源,聚全市之力,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推进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和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文化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灵魂,而价值取向就是文化的灵魂。所有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都包含着一定的价值取向。因此,讲文化建设,首先要思考和推动价值观建设。当前,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更加多元多样多变。不同的价值取向,既体现在社会日常生活中,也体现在各类文化作品中。价值取向的多样并不可怕,一个好的、正确的价值观,总是在各种价值观的比较和竞争中被历史、被人民群众选择出来,形成主流的价值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这次六中全会又再次作了强调,从而为我们的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决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讲话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努力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这里,为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结合上海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现阶段的发展实际,就几个价值取向,讲一些认识,与大家讨论。

(一)积极倡导“公正”的价值取向。

公正就是要坚持公平、正义和公道。不同的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发展时期,同一国家同一发展时期的不同社会阶层,对公正的认识都存在差异甚至质的不同。

(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公正的基础是社会大多数人认同的社会规则。通过民主的办法,将代表大多数人根本利益并为大多数人认同的社会规则上升为法律和制度并严格执行,公正才有保障。因此,民主和法治是公正的基础。作为执政党,维护公正首先要坚持立党为公,尤其要注意纠正一切违反法律和制度的行为,改变现实中存在的违反公正原则的不合理制度,努力为缩小分配差距和改善低收入群体生活创造更好的制度空间。要实现公正,还应在社会风气和人际关系处理中予以积极倡导,干部要办事公道,舆论要主持公道,市民要处事公道,形成崇尚正义、追求正派、维护规则、遵守秩序、平等待人的社会氛围,从而使公正这一价值取向成为深入人心的基本价值理念。我们要时刻牢记,实现公平不仅要做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机会面前人人平等,而且要努力减少结果的不平等,通过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工人阶级政党的奋斗目标,是我们党纲的明确要求,是全国大多数人的共同愿望,是每个共产党员永远的追求,也是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方针。

(二)积极倡导“包容”的价值取向。

包容的基础是尊重和维护公民的权利。每个公民的权利受宪法和法律的保护,没有法律的授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作出影响公民权利的决定。同时,每个公民要尊重其他公民的权利,其集中体现是遵守法律和公德。

包容需要自信。自信才不会浮躁,才不会计较一时之长短,才能宽容他人,才能心平气和地通过讨论协商求同。包容不是回避矛盾,而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用理性的态度解决矛盾。在人口众多的中国,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在快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家庭内的矛盾、单位内的矛盾、社会成员间的矛盾、不同思想的矛盾、不同利益的矛盾都有所增加,只有相互体谅、相互尊重,在多元中求主导,在交锋中求交融,在差异中求和谐,在矛盾中求统一,在变化中求稳定,在发展中求共赢,我们才能抓住发展机遇期,度过矛盾凸显期,实现共同富裕和繁荣昌盛,创造中华民族光辉的未来。

海纳百川的包容心态是上海这座移民城市的传统,也是上海的优势。上海发展的历程是开放的历程,是吸收国内外优秀文化并使之融入上海的历程,也是聚集全国优秀人才的历程。我们应该继承这个优秀传统,吸收国内外优秀文化元素,欢迎各方优秀人才来沪,为上海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带头发扬这个传统,牢记《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坚持思想无禁区、宣传有纪律的原则,鼓励批评,鼓励各种思想的交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耐心做好群众工作;坚持依法治市的原则,依法坚决、慎重地处理各种危害社会秩序的事件。文化战线的同志,特别是新闻工作者,应该用自己的作品促进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的理解和沟通,而不是导致其对立,防止将少数人的不良行为归结为阶层或群体的共性,防止将一个时期难以避免的不良现象归结为永远的丑陋。这就需要文化自觉,更需要对历史负责的使命感。

.an{background-image:url(http://res.img.ifeng.com/58114ce5495e21c0/2011/1102/rdn_4eb0f7f96d1ed.jpg);}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