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航唐红星个人简历:[转贴]“拿命换钱”与“拿钱换命” 【经济风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9:57:27
]“拿命换钱”与“拿钱换命”2156 次点击4 个回复0 次转到微评 嫣然红 于 2011/11/14 8:21:21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经济风云

    一家企业的上市与否归根到底是“要钱”的问题,而一家污染企业的上市与否则不仅是要钱的问题,更是“要命”的问题。近期以来,不少存在环保污点的企业纷纷走上了资本市场,企业所在地区的受害百姓在多方阻止未果之后,甚至发出了“地球人已经无法阻挡污染企业上市”的悲号。不仅如此,很多已上市公司也频频爆发环保事故,一边是企业欲盖弥彰、一边是百姓欲哭无泪。尤其是不少“山高皇帝远”的地区已经沦为“山高污染近”,政府的环保监管在那里已如强弩之末等同虚设。


  之所以环保污染问题屡禁不止、愈演愈烈,其实归根结底是两句话,一是“要的是自己的钱,要的是别人的命”,二是“要的是眼前的钱,要的是以后的命”。在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双重作用下,从“经济人”理论的假设出发,再加上“劣币驱逐良币”的大环境,企业不环保、不治污也有其本性使然的一面。


  在“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造成的是却看得见的触目惊心的污染。来自国家环保部的数据显示,中国26%的环保重点城市和17%的地级市空气质量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10%的耕地面积重金属超标,20%的水质为劣Ⅴ类。所谓劣V类是最差的水质,是浇花花死、浇菜菜死一无是处的废水。说出来可能很多人不太相信,现如今,瓜果之乡乌鲁木齐的空气质量已是劣三级,人间胜景云南的9大湖泊中,包括滇池在内的5个湖泊水质是劣V级;江浙一带很多出产大闸蟹的湖泊已经是严重污染。而与空气污染、水污染尚可修复相比,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具有不可逆性,受污染土壤已经失去治理价值。


  这些“积重”如何“能返”是个大命题,也决非一日之功。但具体到资本市场上而言,虽难以“惩前”,但还是有希望做到“毖后”的:即对于那些存在环保隐患的拟上市公司,要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具体而言,比如发审委的委员结构里,可以考虑适当增加环保领域的专家,目前绝大多数委员都是财务、法律背景,这些专家其实审查的都是企业“经济人”的一面,而对于企业“公民”层面(如对员工的责任、对环境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的审查有心无力。其次,对于拟上市公司环保问题的审查,也不能局限于一纸环评报告,完全可以借鉴一下新闻领域的“走转改”,下到企业里去,走进企业所在地区的百姓中去,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水,结论不难得出。此外,已上市公司再融资环保核查中也经常发生“程序倒置”,一些公司环保核查尚未完结便提交了再融资申请,有的甚至已完成了融资计划,而环保核查尚未完成。上述现象这些都说明,环保审核正在流于走过场的危险。


  如果任凭招股说明书上巧言辞令的数字,污染企业便可借力资本市场实现扩大再生产,那么也就等于纵容他们去实现“扩大再污染”,圈的钱越多,索的命也就越多。路上劫匪还有“要钱不要命”之选,上市公司却是“要钱还要命”。从这一点上来说,“看得见的手”需要果断出手,对治理污染保护环境要起到“看得见”的效果。


  不久前曾有统计数据曝出,中国大量富人已经移民或计划移民。尽管其中包括“惜钱”等诸多复杂原因,但相信也包含着“惜命”简单考量。近年来,国内与环境污染相关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癌症的发病率呈快速上升的趋势,而那些移民目标国家的环境普遍好于国内。对富人们而言,当然是希望“钱在人也在”。


  全国环保大会每5年召开一次。在第7次全国环保大会即将召开之际,不妨回眸一下第1次全国环保大会召开那一年——1973年,对于很多中年人而言,当年故乡那条潺潺小溪,是不是越来越成为奢侈的回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