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歌曲相思美:三国中的《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顺手牵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58:02

三国中的《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顺手牵羊

2010-11-11 19:16:22|  分类: 谈天说地 |  标签:孙坚  玉玺  夏侯  曹操  董卓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计名出自于《古今会杂剧》关汉卿《单鞭夺槊》:“我也不听他说,把右手带住他马,左手揪往他眼札毛,顺手牵羊一般拈了他来了。”顺手牵羊原指顺便牵走人家的羊,也就是瞅准空子,顺势捞一把的意思,现泛指在实现主要任务过程中,伺机取利,得到意外收获。
    原文是:“微隙在所必剩,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意思是说:“敌人出现的小漏洞也必须乘机利用。再微小的利益也要争取获得,变敌人的小漏洞为我方的小胜利.

 

<一>孙文台洛阳藏玺
    孙坚,被誉为三国时期的战神,这位东吴孙氏政权的奠基人在三国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其所带领的军队勇猛无比,战功卓著。
  在董卓之乱的时候,所有的关东军团,讨董行动最积极的,除了曹操外,便是孙坚。而在具体军功表现上,孙坚更优于曹操。他不但击败了董卓集团的先锋大将徐荣,更在西进的战役中,独力击溃董卓集团中凶猛的无敌将军华雄,直接进逼洛阳,使董卓政权在防备上一度告急。
    在曹操、孙坚等十七路大军的攻击下, 董卓在洛阳烧杀抢掠一通,然后迁都长安,孙坚前部最早进得洛阳。
   进入洛阳后,孙坚率军清理洛阳皇宫,在井下捞起一妇女尸首,虽然日久,尸体不烂,宫样装束,项下带一锦囊, 内有一个朱红小匣,用金锁锁着,里面是一枚玉玺: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傍缺一角,用黄金镶补;上有篆字八个:“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孙坚赶紧把玉玺秘密隐藏起来。  
    这是枚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传国宝,取材于“和氏之壁”,可不是一件凡物。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璞玉。卞和捧着璞玉献给楚厉土,历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脚。厉王死后,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着璞玉去见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说只是一块石头,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脚。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哭干了眼泪后又继续哭血。文王得知后派人询问,卞和说: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双脚,而是哭宝玉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无罪而受刑辱。于是,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石头,果真有一块稀世之璞玉,就命名为和氏壁。
    在赵惠王手上的时候,秦昭王愿用十五座城市来换“和氏之壁”。但蔺相如识破秦昭王想骗取“和氏之壁”的诡计,用计谋和胆略使其“完壁归赵”。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得到此壁。命工匠刻为玉玺,正面刻有丞相李斯所书“受命于天、即寿永昌”八个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
    始皇二十八年,巡狩洞庭湖。风浪大作,舟将倾覆,秦始皇急忙将玉玺投于湖中,风浪顿止。至三十六年,秦始皇巡狩至华阴,有人持此玺栏道,对始皇从者说:"持此还祖龙。"言讫不见,此玉玺复归于秦。
    后来子婴将玉玺献与汉高祖刘邦。
    王莽篡逆时,孝元皇太后有次发脾气,将玉玺砸向王寻、苏献,砸坏了一个角,逐以金子镶补。
    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板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
    此玺在三国时期, 便历经了汉室、孙坚、袁术、曹操等人, 其辗转神州赤县凡2000余年,神龙见首不见尾,忽隐忽现, 还有很多后话。
    当曰, 孙坚获得此玺,内心兴奋异常,相信是得天下的信物,于是顺手藏起来,第二天即借故脱离关东军团回江东图发展。
    这个小小的顺手牵羊,意图有点过早暴露了,被认为有称皇之心。只可惜孙坚死得早,否则,可能敢于称皇的不仅仅是袁术。
   但这枚玉玺却确实给孙家带来了五十八年东吴天下及四位吴国的皇帝,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一页。
    这是否天命呢? 

    东吴还有过一次有趣的顺手牵羊, 聊表为趣:
    诸葛亮哥哥东吴大臣诸葛瑾字子瑜之子诸葛恪, 字元逊,极聪明,善应对。六岁时跟着父亲参加东吴筵会。
    那天,孙权开了一个玩笑,见诸葛瑾面长得长,象马脸,让人牵来一头驴,用粉笔在驴面上写着“诸葛子瑜”四个字,  逗得众人大笑。诸葛恪走到驴前,用粉笔添二个字于其下,成为“诸葛子瑜之驴”。
    孙权大笑: 这头驴是你家的了,那就牵回去吧!
    这不是顺手牵羊,而是顺手牵驴,六岁而得驴!不聪明者能做到吗?但太过聪明也没必要,不仅仅威慑于下,更可能才高振主,到头来家业难全, 诸葛恪就是这样, 威慑其主,自取身亡

<二> 夏侯惇汉中劫营

    公元215年,曹操组织西征军进剿张鲁争夺汉中,并很快由险路进军到阳平关前,把张鲁吓了一大跳,怯弱的道教军团准备投降。
    但负责阳平关防备的张鲁弟弟张卫及守将杨任认为阳平关的工事固若金汤,横着山势建有十余座的城墙,守卫者多达数万人,绝不是硬碰可以攻下的,因此不愿投降。
    曹操在西征前也曾经派人探知消息,得到的情况是张鲁的道教军团战斗力不强,阳平城南北距离远,无法坚守。但等到曹操亲临关下,见证了阳平关固若金汤的工事,才发现现实与得到的消息大相径庭,不禁叹息,看来还是不能随便相信别人的话。
   接下来的战斗非常艰难,夏侯惇的先头部队连续攻城数十天,毫无进展,不仅军士的伤亡人数不断增加,粮食也逐渐耗尽。经验老到的曹操有点紧张了,采纳总参谋长刘晔的建议,决定暂缓进攻,别作他谋,于是命令侍卫长许褚亲赴前线招回夏侯惇军团驻守在山上的军队。
   由于部队分散在山上各地方,所以集结行动一直到入夜都没完成。
    没想到这时发生了一件根本想不到的事,夏侯惇的前锋部队在撤退时走错了路竟闯入了张卫的一个别营,这支部队不管三七二十一,马上动手打起来。张卫以为曹军已破阳平关,慌乱中全军撤退,这支前锋部分乘机占领了营区,并追入阳平关内。夏侯惇知道这个消息后,马上重新招回撤退中的军队,趁夜色掩护全体攻入阳平关的敌营。守营的将领杨任力战后殉职,张卫连夜逃循,弃守阳平关。
    阳平关失守,张鲁没有了保障,不久即投降了,曹操取得了汉中。
    这一次顺手牵羊的成功,得益于夏侯惇军队的战略意识强,抓住了机会。看来这支军队不愧是以青州军为班底的老兵,不愧是曹操最早的嫡糸,不愧是名将复侯惇的队伍,更不愧是从黄巾军降过来的, 很有顺手牵羊的经验.
    取得胜利后,曹操战后总结,认为这次出兵情报把握不准,敌情了解不深,胜利纯属侥幸,因此在奖励有功人员的同时,还重奖那些劝阻其出兵下属.

(孟德思奇)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顺手牵羊之计的要旨:“大军动处,其隙甚多;乘间取利,不必以战。胜固可用,败亦可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凡是大军行动的时候,肯定有很多的缝隙和漏洞,可以为我方所乘,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争取,而且不必要,一定要通过作战的方式,不一定非要跟他去,一对一的对抗,只要抓住他的机会,胜利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机会,失败的时候,包括我们失利的时候,也可以利用这些机会。
     新三国第89集,面对魏军的闭城不战,诸葛亮命魏延围攻武都和阴平,欲令司马懿派兵相援,进而伏击。司马懿识破诸葛亮用意,于是假意命大将孙礼前去解武都之围,然后又暗中派郭淮率军救孙礼。在孙礼被魏延包围时,郭淮率军赶到,致使诸葛亮的”围点打援“之计落空。但是诸葛亮还是”顺手牵羊“的攻取了武都和阴平,武都和阴平按照新三国中演的,是毫无战略意义的两座城,也就是说诸葛亮得到了看似毫无价值的两座城池。但是之后诸葛亮利用这”顺手牵羊“得到的武都城大做文章,致使司马懿大败,大将张郃战死,这是在后面”调虎离山“之计中我会详细加以介绍。
     作为一种计谋,顺手牵羊常常不是等“羊”自动找上门来,而是着意寻找敌方的空子,或诱使敌方出现漏洞并进一步利用漏洞,从而使自己牵羊时很“顺手”。顺手牵羊与趁火打劫之计,有相同的地方,但是,趁火打劫是趁敌方处于十分困难、消极、混乱等情况下,加以攻击取胜;而顺手牵羊,是指抓住敌方所暴露出来的微小的战机,将其歼灭之。在军事上,不要小看了那些微妙的战机,敌我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与涨落,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逐渐地削弱、打击敌人的有生力量,不断壮大和扩充自己的实力,善于捕捉战机、乘虚而入。当然,在寻找和利用敌人的薄弱环节与微小漏洞时,切不可因“小”失大,必须顾全大局,以免落入对方精心设计的圈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