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奥体中心酒店:就业形势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42:52

 

就业形势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宿州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陈修敬

 

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各级各类的职业技术人才。随着我国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许多职业岗位群应运而生,大量中等技术人才供不应求。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学有专长的职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喜人。在职教发展形势十分有利的今天,如何积极主动地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对劳动力不断变化的需求,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内容,探索各种适用、高效、灵活的教育模式,保证职教发展旺盛的活力,是摆在每位职教工作面前的课题

一、 就业形势

随着我国世贸组织的加入和经济体制转轨的逐步形成,大量外资企业涌向中国,为中国劳动力市场注入了强劲的活力。据国家劳务市场专家分析,中国在未来10—15年内,中等技术人员的缺口比例相当大,就业市场潜力很大。特别是机电、电子、机械加工等工种的高级操作工是供不应求,各类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要集中注意力,为社会培养出市场急需的各类技术人才。从我校学生就业情况看,自2001年起,学生就业形势明显好转,学生就业率由1999年的82%上升到2003年的100%。学生的工作环境、劳动报酬都有很大的提高。比如:2002年10月我校安排在江苏昆山的机电、电子等专业学生每月工资最高可达2300元,最底达1600元以上且工作环境相当优越。最近安排的学生实习工资均可达1000元以上,学生及家长十分满意。诚然,在学生安置过程中,也表现出了一些新的情况,比如:过去用人单位十分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技巧,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强调不多,而现在除要求学生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技巧,同时还要求学生要有中专以上学历,且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强调的是学生要有宽广的职业基础,包括广泛而扎实的实用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这同我国传统的职教理念产生了一些分歧。比如:过去提出的是文化课要为专业课服务,专业技术课要为专业技能培训服务的指导思想,但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与基础文化、专业技术理论的匹配关系;对生产过程中技术密集和技术含量日趋提高,以及针对企业生产发展需求适时调整对劳动者培训的模式、内容、方法、手段等重大问题缺少实质性的措施。因此,难以主动适应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的需要,更不能适应实现产品更新换代,实现高生产力的需要。

二、 中等职教发展的对策

(一)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宽基础、复合型、全面职业素质的人才为中等职教发展提供理论保证

在过去较长的时期里,职业教育存在着一个严重的弊端,即重理论教育轻实践能力培养,技能培训单一化,技能面窄;重视专业教育而较忽视全面职业素质培养等,其结果集中反映为毕业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较差,难以迅速适应企业实际工作要求。在当今形势下,职中培养出来的学生要有面向全球的眼光和胸怀,要有善于吸收新知识、解决处理新矛盾的各种应变能力,要有自主、开拓、创新的思维意识,要有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的精神,要有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要有吃苦耐劳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针对这一新形势、新特点,我们体会到,在实际教学中:

(1)应宽基础,重应用,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2)重视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3)加强专业能力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通过各环节进行职业道德、质量意识、竞争意识、科学方法、人际关系等综合职业素质教育。

(4)实现几个转变如:封闭式教育变为开放式教育,以学科理论教学为中心转变为以培养能力和全面职业素质为中心,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等。

在全面实施综合素质教育中,必须坚持三个面向:

(1)面向全体教职员工

坚持面向全体教职员工,就是指学校和教职员工对所有学生都要承担综合素质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不放弃一个个别生和后进生,使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升华。也就是说:学校和全体教职员工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的教育理念。

(2)面向全面发展

坚持面向全面发展,就是指学校和教职员工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各项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不能以学生考试合格、技能训练过关而放松对学生其他方面的教育和要求。

(3)面向自我教育

坚持面向自我教育,就是指学校和教职员工要把学生综合素质形成的过程,当作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使学生意识到全面素质发展是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自觉行动和奋斗目标。

一个人的学生时代在自我寻找、自我发展、自我教育过程中,教师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善于发掘、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火种加以点燃。职中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要“学会怎样生存”、“学会怎样做人”还要“学会怎样做事”。要正确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感,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之间的关系,提高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敢于挑战自我,实现自身价值。

(二)加强现代职教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为中等职教发展提供基础保证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我国职教师资基本上是属于学科型的,知识面较窄且较为陈旧。教学过程中往往擅长于知识的传授,而不善于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角色转变,不善于运用灵活的教育方法组织教学,有的甚至不会也不愿学会使用一些先进的教学设备,缺乏对市场的了解和参与能力等。众所周知,职业教育的许多内容是操作性较强的内容,仅靠教师的传统说教显然是不行的,必须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保证教学的效果。同时,我们应加大推进教师“双证制”的力度,着力造就一批“双师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除抓教师学历达标外,专业教师要经常深入企业技术部门、生产现场,了解生产和科研前沿技术发展动向,接受技术信息,并同企业结合进行科学实验、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用自己所掌握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信息来指导教学,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也必须置身于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现代化的大环境中取得感受,把这些思想和技术性收益作为丰富育人的素材。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中,还应建立教师岗位培训制度、专业教师企业见习制度、继续教育制度,使教师更好地走向市场,熟悉和了解企业生产技术、工艺过程,更快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规格的需求。

(三)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办出中等职教特色,为中等职教发展提供措施保证

1、调整专业结构,适应市场需求

职业教育是否满足社会需求的一个主要体现就是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是否与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变化相适应。随着技术的进步,产业结构不断变化,社会职业出现了综合化趋势,许多传统职业逐渐消失,新兴职业、交叉职业不断出现,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必须与社会经济的这种动态变化相适应。坚持以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为依托,认真分析劳动力市场和职业岗位结构调整,不断预测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灵活合理地设置新专业,大胆改造旧专业,是职教工作者长期研究的课题。总体来讲,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应体现下述三个原则即(1)企业需求原则—专业设置应满足行业领域内所有企业的普遍要求;(2)相对稳定原则—专业设置应满足相当长时间内职业发展的需求;(3)广泛适应原则—专业设置适应较宽的职业领域,具有综合性。

2、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人类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信息已成为经济增值的主体,产业呈现出知识化、软性化的特点。同时,知识和行业间的界限被打破,呈现了综合化的趋势。科技的飞速发展促使知识老化、周期变短,产品换代加速,职业的更新、更替频繁,这一切都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成为智能型、复合型且具有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劳动者。职业教育作为直接为生产、服务和管理岗位提供职业技术人才的教育,必须对时代和经济发展做出反应,课程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它的改革直接决定着所培养人才质量的优劣。因此,在制定职中课程标准时,一定要以“生存和发展,能力本位”的教育教学思想作为指导思想,积极借鉴“双元制”MES、CBE三种国外课程模式、并遵循以下原则:

(1)“必需、够用”和“浅、用、新”原则。主要用于教学内容的取舍。在确定职业高中活动课课程和综合课程的教学内容时,必须贯彻这个原则,否则,又会走学科课程的老路。贯彻这个原则有一个“度”的问题,要解决好“必需、够用”和“浅、用、新”的度,应该以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需要为准,并结合书本知识来确定。

(2)一致性原则。主要用于教学目标的确定。它有两层含义:一是该课程总的教学目标应与该专业培养目标中的相应内容基本一致;二是该课程的单元教学目标应与该专业所对应的职业群的职业能力分析细目表中相应的内容基本一致。否则,这些教学目标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动态性原则。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科技成果不

断在生产(服务)中应用,这些变化应该尽快反映到相关课程中去。有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应及时调整,以适应生产第一线的变化。因此,课程标准是动态的。

多年来,我校结合专业特点和市场需求,对许多专业的课程设置都做了一定的调整。比如:为了提高学生就业适应能力,在所有专业开设了普通话、英语口语、就业指导等课程;计算机专业在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增设了不断发展的新课程。如:《V.F6.0》、《Photoshop》、《Flash》等;建筑专业结合市场对装饰人才的需求,增设了《室内装潢施工工艺》等课程;机电专业为拓宽学生就业面,掌握更多的市场需求技术,增设了<>、<<冷冲模设计>>等课程。课程结构的改革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为提高学生就业的适应性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           产教结合、校企结合,培养社会需求的各类人才

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就在于能为社会培养出市场急需的各级各类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多年来,中等职教一直坚持走联合办学、产教结合、校企结合之路,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大批中等职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新形势下,这种办学思路仍有很大优势。

(1)联合办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地实习机会,有利于学生技能、技巧的掌握,学生的就业方向更加明确。

(2)产教结合、校企结合可以增强学生市场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更快了解到新技术、新工艺等,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联合办学不仅为学生就业提供了一定的保障,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也十分有益。在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的同时,学校应积极将教育教学同经营服务、生产实习相结合。这样,在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也为学校创收,缓解办学资金不足提供了条件。譬如:我校机电专业的电焊、车工、钳工等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指导学生进行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而且积极进行产教结合,对外服务性加工一些像防盗门、窗及常用的各种工件等,这样既方便了市民,也锻炼了学生。服装专业的学生利用自身优势在《服装设计》、《服装工艺》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学校设计制作演出服装。这样既节省了学校的开支,又为学生的练习提供了面料;家电专业教师经常利用从教师家里收到的坏电器进行实地教学,让学生自己分析电器的故障,自己动手进行维修。

总之,在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发展要以市场为依托,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苦练内功,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办学模式,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办出中等职教的特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级各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