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前后悔了该继续吗:金融创新 人才先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5:49:17

金融创新 人才先行


日期:2011-04-18 作者:施海宁 来源:文汇报                      
    施海宁
    
    金融是资金密集型产业,更是智力密集型产业。随着我国金融企业规模、资金实力的不断壮大,我们越来越需要能够运作全球市场,通晓国际金融游戏规则的高层次人才作为支撑。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建设国际人才高地,要以建设浦东国际人才创造新试验区为突破口。浦东新区是上海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功能区和主战场,转型驱动、创新发展,关键在于人才的集聚和培育。
    
金融创新是必由之路,人才是关键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吸引国内外最好的机构来上海参与资源整合。金融是促进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相结合的重要行业。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说明了金融在服务服从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转型方面的作用。建设创新型国家,美国是通过纳斯达克实现了与科技的对接;在中国也是如此。随着2009年中国创业板的推出,中国资本市场的价值发现作用进一步发挥,创业板开启第一批就有28家公司上市,这对全球大多数交易所来讲都是罕见的。
    
    今天,我国金融业正处在加快发展和加快改革的时代。国务院关于发展上海金融和航运“两个中心”的19号文件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当前,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进程加快,国际化步伐稳步推进;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板加紧设计,国际范围内配置资源的功能将初步实现。
    
    面对日益开放和复杂的市场,要保持金融业持续稳健的发展,需要金融创新给予不竭动力,也需要通过金融创新提供更多的金融工具,增强市场的风险规避能力。在金融创新领域,我国的发展水平与境外成熟金融市场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上海要快速补充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通行游戏规则的金融人才,作为战略支撑。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这个判断的正确性,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在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中,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体现得最充分、最彻底。
    
    在QDII市场,2007年甫一推出,国内基金管理公司欢欣鼓舞,摩拳擦掌,首个QDII试点也落在浦东。但是,至今相当多的QDII投资业绩表现和资金规模增长不如人意,许多投资者损失惨重。这中间有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缺乏一大批可以运作国际市场的战略人才。
    
    在IPO市场,我国已经有一大批在香港联交所、纽约交易所、纳斯达克等境外市场上市的中央国企、地方国企和合资企业、民营企业,但是打开这些企业的招股说明书,排在第一位的主承销商和财务顾问、评估机构、法律顾问,鲜有境内机构。
    
    在保险市场,一方面我国的财产险行业在依靠政策强制和价格竞争艰难地谋求生存空间,另一方面,我国进出口货物的七成、绝大部分的船舶险和保赔保险却在境外机构手中,成就了伦敦等航运中心航运金融市场的繁荣。
    
    正如俞正声同志指出的,上海是一个缺乏自然资源的城市,人才资源是我们最需要依靠的第一资源。韩正同志也说过,世界是平的,上海并没有无法复制的独特优势。唯有人才资源,才是永不枯竭的战略性资源。对上海、对浦东来说,要想在金融领域超越成熟金融中心的发展速度,勇于赶超,唯有增加人才优势,才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金融人才的集聚和储备同时面临着国内外的激烈竞争。国际上,发达国家都在不遗余力、不惜重金地争夺人才;国内,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后,各地人才工作全面升温。我国实体经济长达30多年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促使我国迈向金融大国的历史机遇。从金融资产规模、银行市值、股票市值、外汇储备等数量型指标来看,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实力成长迅速,国际地位空前提升。金融市场的发展客观上为我们吸引高创造力的金融人才准备了广阔的舞台。
    
    但同时我们看到,国内外对于高端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美国一直坚持从全球延揽人才,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吸引人才,仅仅在1990年到2000年间就接受了415万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移民。欧盟各成员国也是面向全球吸纳人才,10年间就接受了200多万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从国内来看,深圳提出建设海外高层次人才“宜聚城市”,实施“孔雀计划”;无锡有“530”计划;苏州计划5年内投入30亿元,引进1000名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10000名重点产业紧缺创新人才;北京提出打造世界一流的“人才之都”,启动了12大人才重点工程。
    
    这种争夺既有挑战,也有机遇。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元素越来越受到成熟金融市场的追捧,中国市场也越来越受到全球关注。金融危机发生后不久,上海组团赴英、美招聘高层次金融人才,给出了涉及风险管理和控制、资产管理、金融衍生品等15个类别,覆盖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和资产管理等业态的170个金融岗位,吸引了2176名海外英才。
    
    国际金融人才市场的反应给出了积极的信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天时、地利、人和的客观条件逐步到位。
    
外源性引入和内生性创新的有机结合
    
    浦东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是外向型经济的代表。今天,浦东已经吸引了各类金融人才逾13万人,但是相比较伦敦金融城32万金融从业人员和纽约80万金融从业人员的数量,还有很大差距。
    
    近年来,浦东的金融人才工作尝试了外源性引入和内生性创新有机结合的工作方法。
    
    在外源性引入方面,面对国际竞争,2008年在充分考虑其他国际化城市相应人才奖励政策的基础上,浦东新区出台了《浦东新区集聚金融人才实施办法》。这一政策已经成为许多金融人才选择浦东就业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仅2010年一年,浦东新区就落实了金融人才4600人的人才奖励,金额达到1亿元人民币。
    
    在内生性创新方面,浦东积极引入国际一流教育资源来本土开设金融高端课程。按照2010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的要求,坚持扩大人才工作对外对内开放,坚持人才自主培养开发和引进海外人才相结合,加强人才和人才开发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和海外智力。
    
    金融中心的定位是国际的,就要集聚国际顶级的金融教育资源。为此,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徐麟参与了引进国际高端金融培训的谈判。2010年10月,浦东国际金融研究交流中心和哈佛商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和教育学院等国际知名教育机构达成高端金融课程的合作意向。
    
    今后,浦东国际金融研究交流中心将不仅与北美的名校合作,还将加快与伦敦商学院、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等全球知名教育资源的合作,让境内的金融人才与国际最新的金融知识、金融技术和金融理念即时接轨,让浦东国际金融研究交流中心成为真正沟通中西金融的桥梁。
    
    集聚国际金融教育资源,还有另外一层战略含义。2008年9月19日,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能力素质与推动科学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有的缺乏推动科学发展必备的知识,缺乏进行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
    
    正是这一点,促进了浦东国际金融研究交流中心和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牵手。中浦院是中组部管理的三所国家级干部培训学院之一,浦东国际金融研究交流中心是浦东响应上海关于“两个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要求设立的。双方的合作,将为金融监管部门、政府部门的官员提供高端培训。通过培训,金融监管部门将获取最新的金融动态和理念,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的手段和方法;各级政府官员可以补充金融知识,更好地利用金融手段支持转型发展和产业升级。
    
    (作者为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