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歌曲满文军唱的:杨澄甫太极拳架系列拳架及器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05:05:45

杨澄甫太极拳架系列拳架及器械 

                                  作者   庞大明

 

     杨澄甫所传的太极系列拳架,是在杨氏太极拳老架系列拳架的大架、中架(四种拳架)、小架、提腿架(两种拳架)、快架、撩挎八卦掌、四隅捶(一个套路、四种练法)、四路炮捶、十三路炮捶、散手、一时短打的基础上,为适应社会各阶层人士的需要而逐步演化形成(定型系列拳架)的。它们共包括八五式太极拳(含虚腿转体和实腿转体两个拳架)、三十七式太极拳、太极长拳、散手5个拳架,有人称其为“老五路”,因为散手分上手和下手,即可单练,也可对练,所以有人将散手称为两个拳架,故将其又就称为“老六路”。这套拳架完全是按照习练者,在练功夫的时候,遵循循序渐进的程序而合理地编排,从而达到相互衔接,因此这是一套科学、系统、完整的系列拳架。正如扬澄甫先生在《太极拳之练习谈》中所指出的,学习“太极拳之程序,先练拳架(属于徒手),如太极拳、太极长拳;其次单手推挽、原地推手、活步推手、大扌履

 、散手;再次则器械,如太极剑、太极刀、太极枪(杆)等是也。”

        为弘扬中华武术瑰宝。满足广大武术爱好者的需要。本文拟将扬澄甫所传除太极丹田功和推手之外的全部太极拳系列拳架及器械(太极器械),结合笔者的粗浅体会,逐一介绍说明如下,以飨读者。

    一、 杨澄甫的太极拳架系列

    1、八五式太极拳

    八五式太极拳又分为实腿转体和虚腿转体两个套路,实腿转体为阴腿拳架,虚腿转体为阳腿拳架,所谓有阴有阳才为太极。在扬氏老架中不但有阴腿阳腿之分,而且还有阴手阳手之别。八五式太极拳其内涵在杨氏拳谱中论述甚详;“掤(南)、扌履(西)、挤(东)、按(北)、采(西北)、挒(东西)、肘(东北)、靠(西南)方位。

    坎、离、兑、震、巽、乾、坤、艮、八门。

    方位八门,乃为阴阳颠倒之理。周而复始,随其所行也,总之四正四隅,不可不知矣。夫掤扌履挤按是四正之手,采挒肘靠是四隅之手,合隅正之手,得门位之卦,以身分步,五行在意,支撑八面。五行进步(火),退步(水),左顾(木),右盼(金),定之中方土也。夫进退为水火之步,顾盼为金木之步,以中土为枢机之轴,怀藏八卦,脚踩五行,手步八五,其数十三,出于自然十三势也。名之曰:“八门五步”。有人将八五式太极拳习惯称为八十五式太极拳。也有将此传统套路名称改为别式。扬澄甫指出:“无论如何,太极拳理不能两说也,不得真传,不知所以然也”。(见扬澄甫《太极拳使用法》第145页)。

      八五式太极拳各式名称:预备势,起势,揽雀尾,单鞭,提手上势,白鹤亮翅,左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左右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左搂膝拗步,进步搬拦捶,如封似闭,十字手,抱虎归山,肘底看捶,左右倒撵猴,斜飞势,提手上势,白鹤亮翅,左搂膝拗步,海底针,扇通背,转身撇身捶,进步搬拦捶,上步揽雀尾,单鞭,云手,单鞭,高探马,左右分脚,转身蹬脚,左右搂膝拗步,进步栽捶,转身撇身捶,进步搬拦捶,右蹬脚,左打虎势,右打虎势,回身右蹬脚,双峰贯身,左蹬脚,转身右蹬脚,进步搬拦捶,如封似闭,十字手,抱虎归山,斜单鞭,野马分鬃,揽雀尾,单鞭,玉女穿梭,揽雀尾,单鞭,云手,单鞭,下势,金鸡独立,左右倒撵猴,斜飞势,提手上势,白鹤亮翅,左搂膝拗步,海底针,扇通背,转身白蛇吐信,进步搬拦捶,上步拦雀尾,单鞭,云手,单鞭,高探马带穿掌,十字腿,进步指裆捶,上步揽雀尾,单鞭,下势,上步七星,退步跨虎,转身摆莲,弯弓射虎,进步搬拦捶,如封似闭,十字手,收势。

 

    2.三十七式太极拳

    三十七式太极拳是在八五式太极拳架中不重复的三十七个动作的基础上,由慢向快的一个过渡拳架,为了进一步提高功力,接近应用,在用法上和速度上更接近于实战。杨澄甫在1931年著《太极拳使用法》一书中,将三十七式太极拳用法论述详尽,并附有拳照,但对于套路练习却只有简单的说明而无拳照。笔者于1998年撰写的《杨式太极拳用法解要》一书对套路练习做了填补,该书在动作说明、内涵、用法、要领等方面论述较为详细,此处不作赘述。

    三十七式太极拳各式名称:揽雀尾,单鞭,提手,白鹤亮翅,左搂膝拗步,左右搂膝拗步,琵琶式,搬拦捶,如封似闭,十字手,抱手归山,肘底捶,倒撵猴,斜飞,海底针,扇通背,撇身捶,云手,高探马,分脚,左转身蹬脚,进步载捶,翻身蹬脚,右转身蹬脚,双峰贯耳,左右打虎,野马分鬃,左玉女穿梭,右玉女穿梭,单下金鸡独立,右边金鸡独立,迎面掌,搂膝指裆捶,上步七星,退步跨虎,转脚摆莲,弯弓射虎。

    3.太极长拳

     太极长拳是在八五式太极拳,三十七式太极拳具有相当基础之时,为增长功力而深入练习的拳架,其特点是速度快,步法活,身法灵,手法多。

杨氏太极拳谱《八五十三势长拳解》中指出:“自己用功,一势一式,用成之后,合之为长,滔滔不断,周而复始,所以名长拳也,万不得有一定架子,恐日久入于滑拳也,又恐入于硬拳也,决不可失其绵软周身往复,精神意气之本,用久自然贯通,无往不至,何坚不摧也,于人对待,四手当先,亦自八门五步而来,站四手,四手碾磨,进退四手,中四手,上下四手,三才四手,由下乘长拳四手起,大开大展,练至紧凑屈伸自由之功,则升之中上成矣。”

     目前在社会上流传的太极长拳,大多并非杨澄甫所传,而是陈微明先生在杨澄甫太极长拳套路的基础上重新改编的,其特点是势子增多,如双托掌,猴顶云,左右风轮等。

陈微明先生在《太极长拳序》中是这样写的:“澄甫先生传余太极拳,复传余太极长拳,其中有数式为太极拳内所无者,其余大概相同,惟转换之处前后略变易耳。所以表示太极本无定法,亦无定形。太极拳及长拳,掤,扌履,挤,按,采,挒,肘7种劲均含在内,惟缺一靠劲,余欲以大扌履之靠加入拳内,思索数年,不得其连贯转接之法。今于无意中忽然得之,相接之处竟如天衣无缝,窃自欣喜。又以太极拳之有左式而无右式者,有右式而无左式者均为加入,观河南陈家所传太极名为旧派者,其倒撵猴如搂膝拗步左右退行,转身极为轻灵,亦加入,名为退步搂膝,共约一百零八式。取澄甫先生所传长拳而扩大之,不敢言有所发明,然于太极之意有增多而无减少,有变换而无雷同,或者可学者研究之一助焉。丁卯冬月微明识。”(见1994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陈微明太极拳遗著汇编》第142页)

     太极长拳各式名称;揽雀尾,云手,左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弯弓射雁,进步搬拦捶,簸箕式,十字手,抱虎归山,斜单鞭,提手上势,肘底看捶,倒撵猴,搂膝打捶,转身蹬脚,进步栽捶,野马分鬃,揽雀尾,单鞭,云手,单鞭,翻身撇身捶,玉女穿梭,揽雀尾,单鞭,野马分鬃,下势,金鸡独立,倒撵猴,斜飞势,提手上势,白鹤亮翅,左搂膝拗步,海底珍珠,扇通背,翻身白蛇吐信,进步搬拦捶,上步拦雀尾,单鞭,云手,单鞭,高探马,左右分脚,转身左蹬脚,左右搂膝拗步,双叉手,转身蹬脚,左打虎,双峰贯耳,左蹬脚,转身左蹬脚,进步搬拦捶,上步揽雀尾,单鞭,云手,单鞭,下势在必行,上步七星,退步跨虎,转身摆莲,弯弓射虎,进步搬拦捶,如封似闭,十字手。

    4.太极散手

    太极散手是继八五式太极拳、三十七式太极拳、太极长拳之后,进上步提高实战应用能力的上乘功夫。

太极散手是太极拳的高级阶段,所以从教到练规矩甚严。从教的方面说,即使是入门弟子也得择徒而授。从练的方面说,散手本身也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先以单人练习散手套路开始,先学上手,再学下手,按架子的顺序练熟,将每式的用法,劲路揣摩理解透。然后再进行第二阶段,第二阶段就是将上手和下手二人进行对练,对练的特点就是进行化、拿、发的练习,所谓化、拿发就是后发制人,后发制人就是“彼不动,已不动,彼微动,已先动。”第三阶段就是折架子,所谓折架子就是将套路折散,使每式的用法单项式练,使太极拳达到“本无定法,亦无定形”,随心所欲,得手奏效,出神入化之境地。

    太极散手各式名称:(1)上手:上步捶,上步拦捶,上步左靠,打左肘,左劈身捶,撤步左打虎,提手上势,拆叠劈身捶,横挒手,右打虎,上步左靠,双分蹬脚,上步采挒,左挒右劈,左靠,转身按,双按,单推,顺势按,化推,采挒,右打虎:上步左靠,双分靠,打左肘,退步化,转身上步靠,转身右分脚,转身左分脚,换手右靠,上步左揽雀尾,右开,上步高探马,转身摆莲,刁手蛇身下势,左打虎,倒猴一,倒撵猴二,倒撵猴三,海底针,手挥琵琶,转身单鞭,十字手。(2)下手:提手上势,搬捶,右打虎,右推,右靠,右劈身捶,转身按,搬捶,左野马分鬃,化打右掌,化打右肘,换步右穿梭,白鹤亮翅,撤步撅臀,双峰贯耳,下势搬捶,右搓臂,化打右掌,化打右肘,换步撅,转身撤步履,双分右搂膝,双分左搂膝,回右靠,右云手,左云手,侧身撇身捶,白鹤亮翅,左斜飞式,右斜飞式,转身撇身捶,左闪,右闪,上步七星,扇通背,弯弓射虎,肘底捶,抱虎归山。

    二. 杨澄甫的太极器械系列

     1 太极剑

太极剑亦称太极十三剑,是杨式太极拳器械系列中较为重要的一种器械,它的演练方法、基本要领以及特点和风格与杨式太极拳基本相同。它的主要用法有抽、带、提、劈、点、刺、搅、撩、压、抹、截、崩、击。

    太极剑各式名称:起势,三环套月,魁星势,燕子抄水,左右拦扫,小魁星,燕子入巢,灵猫捕鼠,凤凰抬头,黄蜂入洞,凤凰右展翅,小魁星,凤凰左展翅,等鱼势,左右龙行势,怀中抱月,宿鸟投林,乌龙摆尾,青龙出水,风卷荷叶,左右狮子摇头,虎抱头,野马跳涧,勒马式,指南针,左右迎风掸尘,顺水推舟,流星赶月,天马飞瀑,挑帘式,左右车轮,燕子衔泥,大鹏展翅,海底捞月,怀中抱月,哪吒探海,犀牛望月,射雁式,青龙现爪,凤凰双展翅,左右跨拦,射雁式,白猿献果,左右落花,玉女穿梭,白虎搅尾,鲤鱼跳龙门,左右乌龙绞柱,仙人指路,朝天一炷香,风扫梅花,牙笏式,抱剑归原。

    2.太极刀

    太极刀亦称太极十三刀,是杨式太极器械中短兵器,它与太极剑的风格大不相同,具有龙剑虎刀之称,刀姿潇洒利落,神态威武雄壮。其演练方法、用法、动作要领以及风格、特点基本上与杨式太极拳相同,有部分刀势不仅名称相近,而且动作架势也几乎相同。它的用法主要有砍、剁、劈、截、刮、扇、撩、扎、刺、拦、滑、划、缠。

    太极刀各式名称:七星跨虎交刀势,腾挪闪战意气扬,左顾右盼两分张,白鹤亮翅五行掌,风卷荷花叶内藏,玉女穿梭八方势,三星开合自主张,二起脚来打虎势,披身斜卦鸳鸯脚,顺水推舟鞭作篙,下势三合自由招,左右分水龙门跳,卞和携石凤还巢。

     3.太极刀对劈

太极刀对劈,俗称太极四刀,因在老谱中对太极刀对劈记载为对劈四刀,其套路分阳四刀和阴四刀。阳四刀为里剪腕,外剪腕,挫腕,撩腕。阴四刀为刺心,刺背,抹头,削腿。因刀法简练,实战性强,有人也称其为追魂四刀。但到杨式太极拳定型系列中就由对劈四刀改为对劈五刀。此刀一般不轻易示人,即使是入门弟子也要择徒而传,所以其刀法传人不多,故在社会上就和造成了将对劈四刀和对劈五刀混二为一了。其定型太极刀对劈应以傅钟文先生于1962年香港太平局出版的《太极刀》一书为准。

    太极对劈五刀各式名称:阳五刀法:里剁腕,扎腹,外剁腕,割喉,砍腿。阴五刀法:劈肩,外截腕,刺腰,上截腕,下截腕。

    4、太极枪

太极枪通常称谓太极杆。因在练习中带有枪头很易误伤他人,所以就把枪头去掉,久而久之人们就称它为太极杆,故太极杆法与太极枪完全一致。太极枪又分为抖枪,四散枪,沾粘四枪,掷摔四枪,缠枪,十三枪,八枪。

    1)抖枪

 抖枪分为两种抖法。1.开、合、发。亦称拨、逼、扎。2.拦、拿、扎。

    2)四散枪

     拳谱对四散枪用法概述:“你枪扎,我枪拉,你枪不动,我枪发,你枪来似箭,我枪拨草寻蛇也不善。”和“平刺心窝,斜刺膀尖,下刺脚面,上刺面门。”太极四散枪解为:“分心就刺似怪蟒,仙鹤摇头斜刺膀,鹞子捕雀刺足式,飞燕投巢刺面上”。

     太极四散枪各式名称:怪蟒钻窝,仙鹤摇头,鹞子擒雀,燕子穿帘。

    3)沾粘四枪

     沾粘四枪与四散枪要领相同,其起式也一样。要求两人对面而立,距离根据枪的长短而定,双方都以右手执枪,竖于身体右侧,然后双方各以左手为前把,右手为后把,将枪端起,枪尖指向对方,使二枪沾粘在一起。四散枪是从左向右拨转的。沾粘四枪的用法是:“平刺心窝,下刺脚面,斜刺膀尖,上刺面门。”

    沾粘四枪名式名称:怪蟒钻窝,仙鹤摇头,鹞子擒雀,燕子穿帘。

    4 掷摔四枪

    掷摔四枪的基本要领与其它枪法相同,但在练法上要求两人对掷摔四枪的每一式进行单练,四式互不相连。

掷摔四枪名式名称:采、挒、掷 、铲。

    5)太极左右缠枪

    太极左右缠枪一般是在练完掷摔四枪后,双方将两枪沾粘在一起,相互缠绕,沾粘连随,不丢不顶,相互听劲,没有特定的动作要求和名称。主要是为卸一下练掷摔四枪时的硬劲。

    6)太极十三枪

    太极十三枪是杨式太极拳器械中最长一种兵器,其用法内含有开、合、崩、劈、点、扎、拨、撩、缠、掷、带、滑、截,使沾粘化拿引发诸劲向前发直奔枪尖,向回收皆涌枪尾,具有长枪短用之特点。直扎一条线,横扫一大片,前扎后捅,左扫右拦,正因此枪奥妙无穷,故杨式太极十三枪一般不轻易示人,授人更慎。

      太极十三枪各式名称:崩一杆,青龙出水,童子拜观音,中军出队,宿鸟归巢,拖枪败势,灵猎捕鼠,手挥琵琶势。

    7 太极八枪

    太极八枪是杨式定型枪法中最高层次,是从杨式老架十三枪对练演化而来。遗憾的是笔者只是在傅宗元先生病重期间得到八枪枪谱和宗元老师谈了一下八枪的练法。但没能亲眼目睹八枪神韵。

      太极八枪五字诀:挒、掷、崩、劈、缠。八枪用法:平刺心窝,下刺脚面,斜刺膀尖,上刺咽喉,平刺心窝,下刺脚面,斜刺膀尖,上刺咽喉。

杨澄甫先生对八枪有较为祥细的阐述:“十三枪外变出八枪,用功日久自得之。

        自上古三皇治世,历代用武莫不以枪为先,故枪为长兵刃之祖,练武,枪剑不可不学。枪有铜枪、铁枪,自古名称甚多,长短不一,长有丈余的,也有八九尺的,惟太极枪为七尺五寸。今同志用七尺亦可。枪法忽上忽下,忽收忽放,出去如箭,收回如线,真有神出鬼没之奇,仙人难测之妙。如枪活活泼泼,柔如长蛇飞舞,时能如梨花雪片纷飞,真我国国粹,世传之秘宝也。”

    枪分采、挒、靠、去、扌履、掷。

    太极八极枪秘法有:三转九花金鸡乱点头(身前身后劲),遇敌必胜回马枪(败中取胜),八步赶船追命连环枪(足尖点地),拨草寻蛇枪(两膀左右分劲),纷纷瑞雪梨花枪(练此不易),蛟龙摆尾扫地枪(在腿腕),太上压项枪(此枪自上而下),圆转如意枪(从心所欲)”。(见1931年文光印务馆《太极拳使用法》第140页)

        综上所述,杨澄甫先生所传系列拳架和器械,是为了满足当时社会各阶层人士的需要,而由杨式太极老架系列拳架逐步演化而成的,它不但有着极为科学、系统、完整和循序渐进的训练程序,而且还有十分丰富的理论内涵。随着时光的推移和历史原因,使本来就慎不外传的这支太极瑰宝更为神秘,笔者本着挖掘、整理、继承、弘扬这一民族传统文化,30余年一直奔波于永年、陈家沟、北京、上海、西安寻师访友,又通过翻阅大量的历史资料考证,终将杨式太极系列老架和杨澄甫先生所传系拳架得以较完整的继承。其推手和太极丹田功将另文详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