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怨京歌的伴奏版:宗萨钦哲仁波切:个人快乐的定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5:49:40

 个人快乐的定义

 

    一个佛教徒“什么是人生的目的?”是不恰当的。因为这个问题暗喻在某一个地方,也许在一个洞穴之中或者在一个山巅之上,存在着一个究竟的目的。仿佛我们可以透过追随圣者、阅读书籍以及熟悉秘教修行,来解开这个秘密。如果这问题是假设在亿万年以前,有某个人或神设计了一个人生目的的图表,那么它就是一个有神论的观点。佛教徒不相信有一个全能的创造者,而且他们不认为生命的目的已经或需要被决定和定义。


        对佛教徒比较适当的问题是“什么是生命?”就我们对无常的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非常明显:生命是一个巨大的和合现象,因此生命是无常的。它是随时变化、短暂无常经验的集合。虽然有各式各样的生命形式存在,但其共通点是没有任何一个生命希望受苦。我们都想要快乐,无论是总统、亿万富豪,或是辛勤工作的蚂蚁、蜜蜂、虾子和蝴蝶,大家都想要快乐。

       当然,在这些生命形态之中,痛苦和快乐的定义有极大的区别,即使在范围相对较小的人道之中,也是如此。对某些人痛苦的定义,是其他人快乐的定义,反之亦然。对某些人而言,只要能够生存下去便是快乐,对另外的人而言,拥有七百双鞋子是快乐。有些人,在臂膀上有个贝克汉姆模样的刺青就会快乐。当一个人的快乐取决于享有一片鱼翅、一根鸡腿或一根虎鞭时,快乐的代价是另一个生命。有些人觉得用羽毛轻搔是性感的,另一些人则偏爱奶酪磨碎器、皮鞭和链圈。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宁愿娶一个离过婚的美国女子,也不要戴上大英帝国的王冠。

        即使在个人身上,痛苦和快乐的定义也时有变动。一个轻佻的调情时刻,可能因为其中一人想要更认真的关系而突然变调,期待转为恐惧。当你是个小孩的时候,在沙滩上堆筑沙堡就是快乐。在青少年时期,看着穿比基尼的女孩和赤裸上身的男孩冲浪是快乐。在中年,金钱和事业是快乐。当你八十多岁的时候,收集陶瓷盐罐是快乐。对许多人而言,不断调适于这些无尽而又经常变化的快乐定义,即是“人生的目的”。

       我们许多人从所处的社会学习快乐和痛苦的定义;社会秩序支配我们衡量满足的准则。这是一套共同的价值标准。来自世界两端的人,能够基于完全相反的快乐文化指标,却体验完全相同的情感--愉悦、厌恶或恐惧等。鸡爪是中国人的佳肴,法国人则喜爱把肥鸭肝涂抹在吐司上。如果资本主义从不曾存于世上,想像一下世界会变得如何。我们会很快乐地活在没有购物中心、没有豪华汽车、没有星巴克、没有竞争、没有贫富差距、享有全民健康保障的社会。而脚踏车会比悍马休旅车(Humvees)更有价值。然而,我们的欲求是学习而得的。十年前,在偏远的喜马拉雅王国不丹,卡式录放机是富裕的象征。逐渐地,丰田Landcruiser越野车俱乐部取代了录放机俱乐部,成为不丹繁荣与快乐的终极愿景。

       这种把群体标准视为个人标准的习惯,在幼年时就开始形成。小学一年级时,你看到其他同学都有某种铅笔盒。你发展出一个“需求”,要有和其他人一样的铅笔盒。你告诉了母亲,而她是否为你买那个铅笔盒,就决定了你的快乐水准。这个习惯持续到成年。隔壁邻居有一台液晶电视或一辆崭新的豪华休旅车,因此你也要拥有同样的--而且要更大、更新的。渴望并竞相拥有他人所有的事物,也存在于文化层面中。我们常常对其他文化的风俗和传统,比自己的评价还高。最近,台湾有位教师决定蓄起长发,这在中国是个古老的习俗。他看起来高贵优雅,仿如一个古代的中国战士,但是校长却威胁他,如果他不遵从“规矩”--意即西式的短发,就要把他开除。现在他把头发剪得短短的,看起来好像被电击了一般。

       目睹中国人为自己的文化根源感到难为情,令人讶异。但是在亚洲,我们可以看到更多诸如此类的优越/自卑情绪。一方面,亚洲人为自己的文化感到骄傲,但在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的文化有点令人反感或落后。几乎在所有的生活层面,他们都用西方文化来替代--举凡衣着、音乐、道德规范,甚至西方的政治体系,都是如此。

       在个人和文化两方面,我们采取外来的和外在的方法,来获得快乐,克服痛苦,却不了解这些方法常常带来事与愿违的结果。我们的不适应带来了新的痛苦,因为我们不仅仍在受苦,而且更觉得从自己的生活中疏离,无法融入体制之中。

       有些快乐的文化定义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用的。一般来说,银行账户里有一点钱、舒适的住所、足够的食物、好穿的鞋子及其他基本的生活条件,确实能够让我们感到快乐。但是,印度的苦行僧(sadhus)和西藏走方的隐士之所以感到快乐,是因为他们不需要一个钥匙圈--他们不必恐惧财产会被别人偷走,因为根本没有什么东西需要锁起来。(文: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萨迦法王谈宗萨仁波切

      非常高兴来到宗萨仁波切的中心,首先祝各位吉祥如意、一切顺利。虽然这是我第一次来台湾访问(注:尊胜 萨迦法王于西元1999年第一次莅台弘法),但是经由我的台湾弟子与朋友,以前就知道这儿的佛教徒非常虔诚、充满慈悲心和乐于布施。也很高兴,能够藉由共同对佛的信心、对法的热爱,而认识彼此、建立友谊。因为如此,虽在时间、距离的分隔下,还是能将我们连系在一起。

        身为人有非常多的生活需要,但是对于这一生以及来世,最重要的是灵性上的修持。因为佛法可以给我们平静的心情和有力量的心灵,来面对挑战与困难。当生活平顺时,大家通常不太注意,但当生活不顺时,就注意到佛法。因此非常重要,当生活还很平顺、健康的时候,即应开始学习、禅修佛法。要修行佛法,第一要有精神上的导师,要有一位正确的灵性上的导师。这点非常重要。因为这个人要带领你走灵性道路。很多经与论都谈到灵性的导师所具有的品质和条件,依照萨迦的传统,萨迦上师给予教授时一定要具有四种权威。

       四权威之一系上师 (精神上的导师),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精神导师。在座各位都非常幸运,能有宗萨钦哲仁波切为各位的精神导师。还不止说这一世宗萨钦哲仁波切是一位非常好的老师,而且历史上,传承前二世钦哲仁波切对整个西藏而言,都是非常卓越的上师。第一世宗萨钦哲仁波切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不止学养高、而且证悟非常好。

       我们如何知道这一位上师很伟大呢?从他的事业即可看出,他一生写过多少的书、多少的论注释佛经、建过多少的寺庙、多少的学校、关房等等这些能传播佛法、利益众生的事业;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位非常伟大的大师。尤其在他那年代,西藏各派大师都到他那儿接受加持、教授、灌顶等等。一位喇嘛具有各个传承,是非常稀有的。

       西藏目前有四个主要教派,这些不同教派实际上从最初的见、中间的修、到最后的果,基本上都是一样。像前面所说,这些不同教派基本上都一样,惟传承不同而已;譬如从那一位大师开始,经过那些译经师,又传到西藏,西藏如何一代一代传下来。此种传承不一样,一般人都是根据这传承来接受、宏扬。但所有不同教派的大师们,对蒋扬钦哲旺波都是同样尊敬,就像对他们自己传承上师一样尊敬,从他那儿接受教授。

       同样的,第二世蒋扬确吉罗卓仁波切亦是一位非常伟大的上师。在他年纪还小时,被认证为蒋扬钦哲旺波的转世后,他非常特殊的品质即显露出来,年纪还小即能解释非常深奥的教授。他继续前一世仁波切的事业:由闻思修、讲座、开示等等非常多的事业来弘扬佛法。他是位非常伟大的大师,本世纪无人能比拟。

       法王第一次碰到确吉仁波切是五零年代在拉萨,那是仁波切第一次到拉萨。在那儿,法王从他受了很多重要的教授、释论。从一开始,法王觉得只见到确吉仁波切的身相,其感受和看到一般仁波切就不同。法王后来离开拉萨回到萨迦,确吉仁波切也离开拉萨,到西藏南部朝圣,并来到萨迦,住在法王的宫殿,法王再次从确吉仁波切处接受许多灌顶与教授。

       其中一件事,任何见到仁波切的人,都自然而然的生起信心,就算不是教徒、或平常不太修法、也不太有信心的人,见到确吉仁波切,都会生起信心、觉得受到激励和鼓励。这能证明他是一位真正的大师、菩萨、证悟者。他把内在的证悟,显现在外,能很自然的感动别人。

       1959年西藏抗暴开始后,法王离开西藏,再次见到确吉仁波切。当时仁波切身体欠安,法王他们修了很多法,那年夏天,仁波切圆寂进入涅盘时,因为不希望太多人打扰尚在定中的仁波切,圆寂消息没有立即发布,保持秘密数天。几天内的某一晚,太阳已下山,有一块非常亮的云突然出现。对这件事法王记得非常清楚,那时太阳已下山,起先有点光亮,到后来整个云非常亮,他们都把灯关掉,因为云实在太亮了。当然还有其他的瑞相,如大地震、天上出现彩虹等。以上是法王与确吉仁波切碰面的情形。

       为了对上师生起虔敬的信心,研读上师的传记非常重要。上一世仁波切的传记非常感人。几乎所有过往的大师、本尊,都在他修法时,如活人般的显现在他面前。确吉仁波切不仅见到,还能从这些本尊、上师接受灌顶、教授。如果研读这种传记,会令我们非常鼓舞、对我们的修持、走在佛道上会很有助益。大师最开始亦为普通人,因为他精进的修持,最后可以达到很特殊的大师地位。如果我们一样的努力,没有任何理由,说我们不能达到同样的境地。追根究底的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具备成佛的种子,也就是佛性,我们也接受到、同时正在修持以往大师所修过的同样法门。因此没有任何理由,说我们不能达到同样的境地。所以对大家非常重要的是:精进修持,不要再拖延。

       目前这一位第三世蒋扬钦哲仁波切,也是从非常小时,即显示出非常的特质。最先要认证他时,法王们即以非常多的方式来验证。经过这些很有权威的测验结果,可以证明这一位就是确吉罗卓仁波切的转世。这一世仁波切也具足非常多的特殊品质。所谓特殊的品质是他能依照上一世仁波切的路走下去。譬如,小时即从各个传承教派接受许多法教。同时也学习许多的经与论,作了各种层次的闭关,非常努力的修持,建立许多关房、寺庙、学校等等,以各种各样的事业推广佛法,所以对学生来说,要有非常虔诚、明确的信心,来接受并跟从这位导师所给予的教授和指引。

     要修行佛法,第一步要先学习,没有学习想要修行是不可能的。经过学习的过程,将所学的用来修持;因为学习的目的,就是要修持,只有这样,才能除掉我们的障碍。经过这样能够发展各种正面的心性,最终可以证得心的本性,除了证到自己的本性,没有另外一个佛可以成。但是这种本性,不可能只经过学习、或逻辑辩证,或经过他人举个例子即可证得。

       证到心性的办法,须自己积聚资粮和上师的加持。积聚资粮最好的办法是修上师瑜珈。一般而言,灵性的导师非常重要,尤其在金刚乘,上师更加重要。佛的加持像大雨一样,随时随地降临在众生的身上。但是因为众生的恶业,无法看佛的身相,也没办法直接听到佛所说的法。

       而经由上师我们可以听到佛所说的法,得到佛的加持,所以上师带领我们经由佛道是非常重要的。在座都是非常虔诚的人,也受过很多教授,应该精进来修行。现在法王祈求宗萨仁波切长寿,其弟子一切世、出世间法皆顺利圆满,一切根本传承上师的加持与大家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