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香玉和王为念:《伤仲永》《孙权劝学》习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9:50:30

《伤仲永》练习题1

    填空:1

1.王安石,    朝人,他与宋朝的                            、         ,唐朝的        、        ,并称“唐宋八大散文家”。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日扳(     )仲永环谒(   )于邑人

②不能称(    )前时之闻    ③泯(    )然众人矣

3.解释加点词语。

①世隶耕                                      ②未尝识书具    

③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④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⑤从先人还家                                  ⑥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⑦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                        ⑧卒之为众人

4.解释下面的词语,注意一词多义现象。

①A父利其然也                                 B泯然众人矣

②A自是指物作诗就                          B并自为其名

③A余闻之也久                                  B不能称前时之闻

5.翻译句子。

①稍稍宾客其父

 

②父利其然也。

 

③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④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6.用原文内容填空。

 

①交代籍贯、身份、姓名、家世的句子:                                           

 

②最能表现仲永幼时天资过人的句子:                                           

 

③最能表现仲永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的句子:                                   

 

④又七年后的结局:                                                           

 

⑤刻画仲永父亲贪图小利而自得的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的句子:

                                                                            

 

                                                                            

⑥说明仲永未能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的句子:                                    

 

 

⑦为仲永的变化埋下伏笔,点出仲永命运变化的关键的句子:                        

 

⑧第一、二段的过渡句:                                                        

 

(9)仲永变化的原因: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8.仲永的变化可分为哪几个阶段?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这些变化?

 

 

 

 

                                                       

9.从表达方面我们可以把全文分为两部分,这两部分之间有何联系?重点在哪一部分?

 

 

 

10.本文语言简练而精当,请从文中找出至少三个句子加以说明。

 

 

 

 

 

 

11.方仲永最终成为平庸之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谁该为此负责?

 

 

 

 

 

 

《伤仲永》练习题2

一、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                               
 

(2)“父利其然”中“其”指                                                 
 

(3)文中最能体现方仲永非凡天资的句子是                                   。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释义

(1)日仲永环谒于邑人(    )             (2)日扳仲永环于邑人(    )          

 

(3)不能前时之闻    (    )                (4)然众人矣(    )                 

 3.解释下面每组加粗词的意思。

(1)A.父利其也(                      ) B.泯众人矣(                     )
(2)A.是指物作诗立就(               ) B.为其名  (                     )
(3)A.余之也久(                     )    B.不能称前时之(                  )
 4.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对方仲永的“泯然众人”表示深深的惋惜吗?如果不是,你认为作者写作此文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二、阅读理解
 再读课文,完成5~7题。
 5.文章叙事采用了什么样的写法?这样写有何好处?
 


6.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3)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孙权劝学》习题1

一、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              ,这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              共1362年

史事。主编者        ,字               (朝代)政治家、        ,陜州夏县涑水乡人,世称        。因赐“温国公”故又称           

二、 写出本文两个成语,并解释。

①    

 

②    

三、 如果让你用一个成语概括主旨,你觉得是什么?并解释。

 

 

四、 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五、 说说吕蒙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六、 请写出两句有关读书的诗句或格言。

 

 

《孙权劝学》习题2

1、文章写了两件事,分别是                           。(各用四字回答)

文章的段落结构:两层:                                           

2、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内容理解】

3、用课文原句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孙权为什么劝吕蒙学习?                                         

 

(2)孙权期望吕蒙学得怎样的结果?                                   (3)吕蒙用“军中多务”来推辞不学时,孙权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和好处的是哪几句?

                                                

(4)最能说明吕蒙因“学”而才略有惊人长进的是哪个句子?

 

                                                                      

(5)表明吕蒙治学的毅力好自信心的语句是什么?

 

                                                                  

4、孙权为何劝吕蒙学习?

 

                                                                   

5、孙权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6、吕蒙是如何对待孙权的劝说的?

 

7、孙权是怎样概括读书作用的?

 

8、鲁肃的语言和神态描写有什么作用?

 

 

9、文章结尾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何作用? 

 

【体会本文言简意丰的对话美】

10、从以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说话人怎样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①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由鲁肃口中说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表现了吕蒙怎样的思想感情?

 

 

 

11、根据人物对话,说明文中三个人物的身份,并根据文意说说他们各自的特点。

  

 

 

12、本文一共刻画了三个人物:孙权、吕蒙、鲁肃,你最欣赏哪一位?为什么?

 

 

 

【体验反思】

13、你从《孙权劝学》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14、你从孙权劝学中受到什么启发?

 

 

15、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16、这则短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17、请举两例关于劝学的名言警句和劝学故事,例如:

《伤仲永》练习题1参考答案:

1.宋  苏轼  苏洵  苏辙  曾巩  欧阳修  韩愈  柳宗元

2.①pān  yè  ②chèn  ③mǐn

3.①属于  ②曾经 ③把……作为 ④此 ⑤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⑥拜访 ⑦原本 ⑧最终

4.①A代词,这样,这里指代“以钱币乞之”的做法   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A从  B自己  ③A听说  B传闻

5.①渐渐地把他父亲当做宾客来招待。  ②他的父亲认为这样做有利可图。  ③每天拉着仲永四处到同乡人那里去拜访。  ④他先天的才能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6.

①金溪民方仲永 ,世隶耕 。

②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③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④泯然众人矣

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⑥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⑦不使学

⑧余闻之也久。

(9)仲永变化的原因: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其受于人者不至。

7. 本文记叙了仲永由小时候才华横溢到才能平庸的过程。

8.三个阶段,幼年时“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少年时“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才能衰退,大不如前;青年时“泯然众人矣”,完全变成了一个平庸之人。

9.第一部分是叙事,第二部分是说理,两部分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重点在第二部分的议论。

10.示例:①“世隶耕”三字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②一个“啼”字,生动地写出方仲永索求书具的儿童情态;③“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④“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而自得的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⑤“不使学”三字,看似平淡,却为方仲永的变化埋下伏笔,点出方仲永命运变化的关键。⑥第二段叙事极为简要,仅以一“见”一“闻”一“问”就交代了方仲永后来的变化和结局。

11.后天教育不够。 示例:①仲永的父亲应负主要责任,他贪图小利,不让仲永继续学习。  ②仲永自己也应负一定的责任,因为如果说五岁时他还不能自主,那二十岁时就应懂事了,为什么还不学习呢?  ③“邑人”应负责,他们出于一种猎奇心理对待仲永,而不是真心爱护,客观上造成仲永“泯然众人”的后果。

  

《伤仲永》练习题2 参考答案:
1.(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3)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1)pān  同“攀”,牵,引。  (2)yè,拜访
 (3)chèn  相当            (4)mǐn 尽,消失
 3.(1)A.代词,“这样”。这里代“以钱币乞之”的做法。  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2)A.从  B.自己(3)A.听说  B.传闻
 4.不仅仅是。作者主要借方仲永的惨痛教训,阐明天资与后天学习的关系,从而告诫人们一定要重视并加强后天的学习。
5.运用先扬后抑的写法。先写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后写他变得平庸无奇,前后互为反衬,对比鲜明,既令人对他的不幸结局感到警醒、惋惜,又表现了对“不使学”的错误做法的否定、批判的态度,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6.(1)他的诗以奉养父母、团结族人为中心思想。
 (2)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纷纷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来求仲永题诗。
 (3)他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天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孙权劝学》习题1答案

一、《资治通鉴》、战国、五代、司马光、君实,北宋、、史学家、涑水先生、司马温公。

二、①     吴下阿蒙,解释泛指学术尚浅的人。

②     刮目相待,解释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三、开卷有益,打开书本读书有好处。

四、吕蒙接受孙权劝导而开卷读书,学有所成。

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善于读书,有上进心的人。

六|、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孙权劝学》习题2答案

1孙权劝学    鲁肃赞(叹)学

两层:一、孙权劝学,吕蒙始学;二、鲁肃赞学,结友而别。

2、孙权劝吕蒙学习,吕蒙才略大增,鲁肃叹服不已,并与之结为朋友。

3、 (1)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4)(肃)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4、因其“当凃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

5、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6、先是不愿意学,以“军中多务“推辞;而后认为孙权说得有道理,“乃始就学”。

7、孙权用自己的切身事例,从亲身感受中总结出读书的作用。

8、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9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10(1)孙权对吕蒙话中,既表现出他的善劝,又表现出君主对臣子的关切与期望之情,从自身的体会谈起,既亲切又中肯。(谆谆告诫,语重心长)

参二:这番劝言,表现了孙权对吕蒙既有严格要求,又有殷切希望,既责其不争、无志,又不失人主的身份,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可见一斑。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惊异,赞叹,情不自禁)

(3)可以看出他颇为自得的神态,表现了吕蒙对自己治学有大进步,非常坦率的心理。(自得,自豪,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自信)

11孙权:作为封建君主,能看到“当涂管事”的责任及学习的重要性,善劝,平易,关心,爱护下属,是一位有长远的眼光的明君。

  吕蒙:作为军事将领的吕蒙由先以军务繁忙推脱,到听从劝告,开始就学,显示了他虚心受教的作风。

  鲁肃:鲁肃有识别人才的眼光,爱惜人才的大将风度。

12参考:我最欣赏孙权,他作为一国之君,能够高瞻远瞩,力劝部下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同时,在劝吕蒙时,最初被拒绝并不恼怒,而是能够循循善诱,知道吕蒙听从劝告为止。所以,我认为他真正具有王者风范。 

13示例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善于挤总还会有的。只要虚心接受教诲,认真学,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示例二:读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读书可以改变人生,非学无以广才。

示例三: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好和办事能力。

示例四: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开卷有益”是良训。

14“身教”的说服作用往往比单纯的说教效果好。

15、示例:  要善于接纳别人好的建议。

学习能增强自己的才干。

学习不受年龄、事务等客观条件的限制。 

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情况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只要努力就会进步。

16、示例:①学习对于一个人才能的发展与提高具有重要作用。②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对于治国、治军、管理天下大事所具有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17、名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

俗话说“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