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批白马股:初中初三九年级粤教版政治(思想品德)上册全册教案下载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8:12:46

理解国策

课    题   1.1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教学要求

1、                                                                        我国处于 社主义会初级阶段的原因

2、                                                                        现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

重点  我国处于 社主义会初级阶段的原因

难点  现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的解决办法

教具  多媒体

教法  讲述 练习 讨论

教学过程

1、“走进新时代”这首歌里面,我们可以从中找出几个影响中国伟人?

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              

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承前启后的领导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2、来自新闻会客厅的报道:“今天的中国让世界刮目相看:奥运会金牌榜名列第二,神舟五号、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经济高速发展,GDP上升至世界第六。2005年,中国经济排名又上升了,超过法国和英国,排在世界第四位!中国的发展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谱写新的篇章,世界因中国而精彩!”坐在电视机前的小王听到这样激动人心的报道非常兴奋,不禁惊叹:“太棒了,我国就要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了。”

“小王认为我国就要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说法对吗?你认为当前我国正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你对我国的国情了解吗?

 3、请填写好下述图表的准确时间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840

4、概括我国处于 社主义会初级阶段的原因

 5、合作与探究

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提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是从生产力高度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物质极其丰富的时候进入的——也就是垄断资本主义最后阶段;

   A、我国是什么时候进入社会主义的?我们当时、现在有没有达到马克思设想的条件?

 B、我们能不能重新回到资本主义社会中去?为什么?

 6、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    )

A、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B、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我国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D、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      算起,至少需要        时间。(     )

A、新中国成立    一百年          B、中国共产党成立   一百五十年

C、20世纪50年代中期   一百年    D、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百年

3、之所以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根本原因是(     )
A、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B、科学技术水平还不够高;C、制度还不完善;
4、2. 据统计,1995年我国15岁以上的人口中文盲、半文盲的比重高达12%。目前,近6000万人残疾人中,相当部分属于弱智、呆、傻状况,这个材料说明(     )

A 我国人口素质偏低  B 我国经济不发达  C 我国新增人口多   D 我国的教育落后

5、(不定项选择题)我国的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是因为(     )

A、                                                                          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

B、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C、仍未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D、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二、简答: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                                                                        回忆自1840以来,我国各个阶级(农民、地主、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为了实现国富民强,进行了哪些有益的探索?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政治理论性强,离学生较远,由于缺乏感性层面的理解,预备性知识少,认识朦胧,学生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甚至有的学生会觉得这是大人的事,我年纪小,产生与我无关的想法。

 

课    题   1.1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教学要求   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教学重点: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教学难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教   具  多媒体

教   法  讲述 练习 讨论

教学过程

1、话剧表演入新课:学生模拟表演话剧《两顿生日餐》(概要是在儿子丰盛的生日烛光晚餐上,爸爸生动详细地讲述了自己20多年前为弟弟过8岁生日时为吃到生日饺子的艰难景象,引发情感触动),感受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

2、探寻原因缅伟人:在学生表演之后,老师设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并出示邓小平相关图片,问:“这位伟人是谁?你知道他的哪些相关情况?”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老师总结: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让我们走近伟人,进一步了解改革开放。

3、畅所欲言话改革: A、教师介绍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位村民,冒着生命危险订“契约”实行包产到户,后来改革成功并推广的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改革的内容、性质及目的,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B、深圳的崛起图片和我国“入世”的相关情况介绍,说明对外开放也是改革,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4、众说纷纭谈路线:读书本“邓小平与基本路线图”。设问:“邓小平说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对此,应如何理解?你认为改革开放与基本路线有何关系?基本路线的内容怎样?其制定依据是什么?”

(1)自主学习来解惑。让学生看书明确基本路线的四部分内容及核心内容。教师补充分析:

A、结合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说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及举措(如国家五大重点工程)。

B、录音解说明作用:明确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并录音解说它在98年抗洪救灾中的作用。老师强调四项基本原则犹如社会主义大厦的四根擎天大柱,不能动摇其中任何一项,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2)图表归结求深化: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之间又有何内在联系呢?请你以不同的方式(可以是语言、文字、漫画、图表图示等形式)说明他们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师总结图示如巨轮的动力系统与导航系统等。

5、时事点评悟变化:再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后的材料(见教材P8),请学生当特约评论员,对时事资料进行分析和点评,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进一步说明要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6、百度贴吧说收获: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学习本堂课的收获,关于“改革开放”或“邓小平”写一个帖子,发表自己的看法。

7、播放歌曲结新课:《永远的怀念》或《春天的故事》。

8、探究作业定主题:课后分成经济组、教育组、文化组、交通组进行调查,搜集图片;或收集邓小平生平事迹,办一期板报或展览。

教学反思

布置学生向父母或爷爷奶奶了解他们在改革前后的不同生活经历,把感受最深的事记下来,为课堂教学作思想铺垫取得较好别的效果。

 

 

 

 

 

 

 

 

 

 

课   题  1.2  适合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富有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

教学要求  1、  理解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基本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教学难点:基本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的关系

教   具  多媒体

教   法  讲述 练习 讨论

教学过程

1、                                                                                               观察与思考 

 出示琳琅满目的商品图片,就我国存在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归类并说明所占的比重,分析书本P12“观察与思考”的图一。

2、家族大会餐  以“我”的形式,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介绍各种经济成分及作用。

3、图表见地位  老师根据学生介绍,做好位置排列,整理知识要点,建构知识网络;并利用书本P13图二,特别强调国有经济的作用。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4、成分大搜索  (1)由学生归结这些经济成分分别属于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2)再用“观察与思考”图说明它们各自的地位,强调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与作用。(3)介绍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4)明确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内容及相互关系。如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犹如中国经济发展大厦的“基石”和“窗户”。

5、探究与交流  老师播放反映不同生产力水平的材料或图片:机器大生产与手工小作坊;现代都市与西部落后农村;农业机械化与人牛耕地场面。在学生探究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分析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6、现场小调查  课堂上即兴向学生了解其父母或亲戚所从事的职业及收入状况,分析这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关系;并讨论分别属于何种分配方式,引出分配制度的内容。

7、家庭小帐本  对小张一家的收入(本人邮局工作,月工资2000元,妻子在个体服装厂,工资每月1000元,爸爸承包村里的责任田,年收入1万元,弟弟买股票赚了1万元,家里一小店面出租年收入5000元。)进行分析,结合书本P16区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并进一步分析分配方式与所有制经济的关系,突破重难点。

8、让事实说话  呈现材料“温州城的变化”(附录4),说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充满活力的经济制度,必须坚持。

教学反思

中国经济的改革大潮,丰富的商品和需要的不断满足离不开我国这一富有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故有必要让学生从了解父母或亲戚所从事的行业入手,了解现阶段我国存在的经济形式和分配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课   题   1.2  适合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教学要求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基层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

教学重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教学难点:基层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

教  具  多媒体

教  法  讲述 练习 讨论

教学过程

1、考考你:每年3月份,我们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什么?

2、实况转播:播放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召开简况并设问:

“你想不想当人大代表?你还知道有关人民代表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哪些情况?”

3、记者播报:根据课前调查的情况,让一学生“小记者”谈谈人大代表的产生、职责、任期等情况,说明自己对人民当家作主的理解。或结合书本图片,小组交流“图片反映了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哪些内容?并联系身边的事例,说说我国人民是如何当家作主的?”

4、录象导学:国家就如一架机器,要使这架庞大的机器正常运转,就要对其运转的个个环节进行科学的设计和管理,你知道我国设置的哪些国家机关吗?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老师再播放全国人大召开情况,介绍全国人大职权及由此产生的其他国家机关,并画出中央国家机关简图,让学生说明各国家机关的关系。

5、历史回眸:利用录音解说书本P20《阅读与感悟》人大代表申纪兰见证人大制度。同时,老师补充简述基层民主制度情况,说明这些制度保障广大人民直接管理自己所在地区和单位的各种民主权利,化解难点。

6、归结深化:

 

人民          人民代表           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分析它们的关系,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与优点在于不仅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又能解决由人民一起直接决定国家大事所引起的困难,并着重区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

7、激思解疑:用民族欢聚图,介绍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了保证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又一项民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据中国政区图介绍新疆、西藏、宁夏、广西、内蒙古五个自治区及民族自治地方设立的自治机关,享有自治权的内涵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8、拓展延伸:结合时政让学生谈与少数民族相关的其他政策或工程。如西气东输、青藏铁路、西部大开发等,说明实现民主区域自治有利于保证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9、歌曲《56个民族》结课。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政治理论性强,离学生较远,由于缺乏感性层面的理解,预备性知识少,认识朦胧,学生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甚至有的学生会觉得这是大人的事,我年纪小,产生与我无关的想法。

 

 

 

 

 

 

 

课   题   1.2  适合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

课时安排  第三课时   实践中的“一国两制”

教学要求   1、 “一国两制”的方针

2、 祖国统一的意义

教学重点: 1、 “一国两制”的方针

2、 祖国统一的意义

教学难点:“一国两制”的方针的生命力

教  具  多媒体

教  法  讲述 练习 讨论

教学过程

1、“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后来进一步考虑用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这一科学构想有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2、“一国两制”方针和政策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具有丰富的内容,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地说,“一国两制”的涵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2)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共同发展。邓小平还指出,两种制度在一个国家内部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是有主有次的。大陆坚持社会主义,这是“一国两制”的主体。

(3)在台港澳地区实行高度自治。

3.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纲领

“一国两制”构想提出并付诸实践后,海峡两岸关系有了重大进展。经过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持续发展。但是,在两岸关系发展的同时,台湾岛内的分裂倾向也在发展。

根据台湾局势、两岸关系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同志发表题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进一步阐述了邓小平关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精髓,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1)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2)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我们不持异议,但反对台湾以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为目的的所谓“扩大国际生存空间”的活动。(3)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是我们的一贯主张。在谈判过程中,可以吸收两岸各党派、团体有代表性的人士参加。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都可以谈,包括台湾当局关心的各种问题。(4)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5)面向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要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以利于两岸经济共同繁荣,造福整个中华民族。(6)中华民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7)2100万台湾同胞,不论是台湾省籍还是其他省籍,都是中国人,都是骨肉同胞、手足兄弟。要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保护台湾同胞一切正当权益。(8)双方领导人可以以适当的身份互访。中国人的事我们自己办,不需要借助任何国际力量。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政治理论性强,由于缺乏感性层面的理解,认识朦胧,学生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甚至有的学生会觉得这是大人的事。

     13振兴国家的战略和国策

      第一课时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重 点      理解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

难 点      理解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

教 具      多媒体

教学目标

1、针对的问题:当今社会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初中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还很不成熟,常常是感性的、片面的,只看到成绩或只看到问题,对教育、科技重要性有一定认识,却较含糊,对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含义和意义的表述,学生不易理解,也有学生可能会认为战略与自己关系不大。

2、加强科技、教育重要性方面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教育、科技的作用,正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种积极追求,是学生的需要。学习科教兴国战略的内容与意义,有助于学生树立科教兴国战略观念,珍惜受教育机会,认真完成学业,把战略具体落实在行动中,这对学生健康成长十分必要。

 

教学过程

1、猜一猜:当今中国谁的名字最值钱?为什么?介绍袁隆平及他研制的杂交水稻的重大贡献(附录7)。

2、验证等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见书本P24),引出科技在不同时代发挥的作用。

3、畅所欲言:例举科技对我们生活和学习的影响。展开想象,假如离开了科技,社会生活将怎样?

4、时事引入:“神六”今秋遨游太空图片说明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并谈感想。

5、差距对比:我国与日本等国科技发展的对比材料(附录8),说明我国科技发展与外国的差距及我国作出自主创新决定的原因。

6、我思我悟:列举100多年前日本为开发北海道发展教育的典型事例,说明解决科技和经济的落后,要依靠教育。

7、现状分析:出示我国教育现状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对比图,说明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要实现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腾飞,必须依靠教育。人口+教育=丰富的资源;人口—教育=沉重的包袱,从而得出必须树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思想,优先发展教育。

8、理性思考:出示对联(附录9)引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并解说科教兴国的含义和意义。

9、你说我说:学生例举我国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举措或实例。

教师呈现材料A、国家重奖科技人才(见书本P23);

B、国家一系列发展教育的举措:放宽受教育条件,取消年龄和婚否的限制;“两免一补”等(附录10)。

让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得出结论并谈谈自己的认识。

10、你我践行:填写读书摘记小卡片

读书摘记卡

专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通过学习,我知道教育是

科技是

科教兴国就是

为此,我要做的是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教学难点:  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目标    1、当前社会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突出,虽然学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意义

教学目标   ⑴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和目标,

⑵理解我国已经加入市场经济国家的行列;

⑶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用《春天的故事》视频导入并提问:“改革起步于哪一年?谁被誉为总设计师?”由此引出“改革的起步”(设计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2、国情导读

⑴通过讲解: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历程

1.改革的起步

2、十二大明确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原则

3.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正式确定,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⑵通过材料分析引导学生得出:二、                     我国已经进入市场经济国家行列。

⑶组织学生讨论: 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

3、以“阅读与感悟”的两个材料为切入点,让学生讨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状以及小康概念的萌生,以引导学生观察现实,正确认识小康社会。

4、课堂小结

加深学生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解

5、课后活动,要求学生进行分析调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小康社会,为上第2课时作准备

教学反思   ⑴学生对于市场经济这一国家的基本情况是有所感受的,但这种感觉是表面、的不系统的,老师要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和分析让他们清楚而全面地了解认识自己国家的基本情况。

⑵市场经济小的理解学生在思维水平上有一定难度,他们的知识背景过于单薄,也需要布置他们去收集和了解一些相关情况。

 

课       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课时安排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识记:当前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远景目标。

2)活动:以某项正在建设的重点工程为例,对国家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等问题,进行综合探讨和交流。

2、能力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的规定,通过对有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达到相应水平。在此基础上,使学生逐步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的一般内涵,进而培养学生理论思维的能力,使他们尝试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及辩证的观点、开放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逐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体会亲身参与社会实践的主人翁责任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讲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使学生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教学重点    1、分配制度和分配原则

2、如何理解共同富裕

教学难点    1、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

2、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教   法     可以采用正反方辩论的方法,由教师根据目前社会上较为普遍的观点来确定论题,通过辩论,达到强化教学目标,把握知识要点的目的。

教    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生产关系包括哪三个方面内容?现阶段我国的公有制经济都包括哪些形式?非公有制经济又包括哪些形式?分别起什么作用?分配制度?

讲解新课

二、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板书)

1、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板书)

1)分配制度(板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材料一:高级管理人员个人最高年薪排行前3名是ST科龙、福耀玻璃和用友软件,年薪分别为700余万元、127万元和123万元。

材料二:董事长持股市值排行前三名为东方集团的张宏伟、宁波韵升的竺韵德和浙江广厦的楼忠福,持股市值分别是2186万元、2162万元和1397万元;

材料三:总经理持股市值排行前三名为东方集团的安英、深科技的谭文金志和浙江东方的吴建华,持股市值分别为1326万元、838万元和402万元;

材料四:董事会秘书持股市值排行前三名为东方电子的高峰、爱建股份的周浩奎和辽宁成大的罗启库,持股市值分别达到142万元、136万元和105万元。

2)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板书)

①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

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大开发

巩固题:

到2000年底,我国农村的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30.7%下降到3%左右,这充分体现了哪个根本原则?

2、共享建设成果同绘宏伟蓝图(板书)

1)实现宏伟目标的战略部署——“三步走”(板书)

2)小康水平(板书)

P39 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它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

小康水平基本标准: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试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

(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                 (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

(4)城镇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2平方米;        

(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

(6)人均蛋白质摄入量75克;                       

            (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

(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                  

(9)恩格尔系数50%;

(10)成人识字率85%;                                    (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

(12)婴儿死亡率3。1%;                                 (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

(14)电视机普及率100%;                               (15)森林覆盖率15%;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板书)

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巩固总结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布置作业

自己家乡是否已经达到小康标准。如果没有,想一在哪些方面还存在问题?并发表看法。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第四课时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共同富裕、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教学目标

⑴了解共同富裕的含义;

⑵理解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及其意义;

教    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用提问“我国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共同富裕)导入。

2、国情导读

⑴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共同富裕?它不等于同时富裕、同步富裕。       

 

⑵通过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理解:

①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②先富带动后富的方式

③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3、课堂延伸。组    

织学生讨论:

①为什么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②共同富裕与全面小康有什么关系?

③共同富裕有什么意义?

让学生明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意义。(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板书)

①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

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大开发

3、巩固总结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4、布置作业

 

5、课堂小结。加深学生对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解。

教学反思   ⑴学生对于共同富裕这一国家的基本情况是有所感受的,但这种感觉是表面、的不系统的,老师要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和分析让他们清楚而全面地了解认识自己国家的基本情况。

⑵“共同富裕”的理解学生在思维水平上有一定难度,他们的知识背景过于单薄,也需要布置他们去收集和了解一些相关情况。

 

       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理解:人民当家作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能力目标

使学生在对实际问题的探讨中学会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书写《意见书》,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做出选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深刻感受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增强关心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自觉性,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理解人民当家作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增强关心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自觉性,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教学过程

(一)导入:身边的故事

学生播报新闻:2005年是浙江省农村的“选举年”:全省3.8万个村将进行村委会换届选举,3500万农民将选举自己的“当家人”。这是浙江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件大事。表演自编小品《村委会选举风波》

(故事梗概:针对候选人拉票行为,小刚认为应该去告,小强认为这是大人的事,我们是未成年人没有选举权与我们无关,我们主要的任务是学习)

(二)观察与思考一

师:你认为小强说得对吗?为什么?

师:行使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注意:年满十八周岁的中国公民,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教师:既然如此,我们中学生还能参与政治生活吗?

参考书P45页

师:根据宪法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板书)

师:公民是如何参与政治生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呢?请看视频《中国农村村委会换届选举》

生:观看视频《中国农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回答从而理解村民参与自治的实践,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1、知识回眸

师:人民怎样当家作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分析。

2、合作探究

出示温州市发改委就市区征收垃圾处理费举行听证会

师:你是如何认识和理解公民听证制度?

参考书P45页

师:①说明了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②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有利于立法和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③能使各项法规和政策更好地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三)观察与思考二

让我们再回到小品,在小品中小刚说去告,行使的是什么权利?

师:小刚他们决定行使自己的权利,经过商量他们想到了以下几种途径,(出示PPT是非判断)请判断一下你建议他们选择哪种?

师:你们判断的标准又是什么?

学生:合法。

教师:是的,2、公民要依法有序参与(板书)对于监督权等政治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公民行使监督权利时,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者扭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还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呢?

师:总结3、公民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享受自己的政治权利和自由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板书)

教学反思

课堂的45分钟是有限的,但同学们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自觉行使监督权的尝试,应该延伸到课堂以外。希望你们课后,与同学、家长继续讨论你们的“议案”,进一步修改与完善,下节课我们将继续交流与探讨。尽可能将我们的合理化建议提交给相关部门。

 

 

 

 

 

 

 

课    题      2.3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教学目标    1、文化的先进性的判断标准

2、发展先进文化的含义目的

 

3、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指导思想

4、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必要性。

重   点   把        

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指导思想

 

难   点   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指导思想

教学过程

国情导读:古往今来,先进文化像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人们的心灵,像高高飘扬的旗帜引领社会前进。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密切联系,相互渗透,文化已经成为综合国力气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

思考:1.在历史的长河中,曾出现过的思想大师灿若繁星,为什么马克思能独占鳌头?

答:1.这是因为马克思所创立的理论是科学的,它的鲜明品质就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马克思主义历经一个半世纪风霜雨雪的考验,始终充满活力,长盛不衰。

         

 2.对这次“千年思想家”的评选结果,你有什么感想?对先进文化的影响力有何新认识?     

 

.感受到了先进文化的魅力所在。

先进的文化能对人类社会产生巨

大的影响,它是一种精神力量,

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

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国情导读:

 

1、文化的先进性的判断标准

2、发展先进文化的含义目的

 

3、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必要 

性。

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历史性,在当代社会,有先进的文化,有落后的文化,也有腐朽反动的文化。文化是否先进,在于反映和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和维护先进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人们精神力量。

3、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这关系到我国文化事业的性质和方向。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

巩固练习

阅读与感悟:

请问近代中华文化何以无法应付西方文明的挑战?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害的成分以及拒不接受别国优秀文化的态度,导致了文化的落后,进而导致国家的落后和挨打.

 

作业布置

关注校园文化建设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了解所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就如何营造校园文化环境提出合理的建议。

校园文化建设例举:

对我们学生的影响是:    

         

我为校园文化建设献计献策:

 

 

 

 

 

课    题      2.3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

教学目标    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难   点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重   点    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测验:

1、判定文化是否先进的标准是什么?

2、发展先进文化的含义

二、新授

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不可分割。

3、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它体现了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方向,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是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4、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并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内容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和科学;二是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卫生等事业。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

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因此,我们不但要积极参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物质文明建设,还要积极参加以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在改革日益深入、开放不断扩大、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的背景下,更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三、巩固练习:

一、判断题: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   )

2、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是(   )

A、科学文化建设  B、培养“四有”新人   C、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D、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下列属于思想道德建设内容的是(   )

①职业道德教育   ②组织未成年人参观历史博物馆    ③学校组织同学们到社区参加志愿活动  ④教育部重新修订《中小学生守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布置作业

P58  材料透视

五、教学反思

 

 

课    题      2.3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课时安排    第三课时  继承和吸纳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教学目标   1、对待文化成果的方针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把批判与继承有机结合起来,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

2、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3、吸收外国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教学重点   1、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2、吸收外国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教学难点   对待文化成果的方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测验:

二、新授   

三 继承和吸纳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1、化的发展,既有古今的传承关系,又有中外的融合关系。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国的文化成果,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把批判与继承有机结合起来,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

2、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古国,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富有生命力的灿烂文化,其内容丰富多彩,蕴含着崇高的民族精神、传统美德。这笔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是全体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也是人类历史的瑰宝。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继承中华民族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思想道德和文化成果,并结合时代的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时代的光彩,使中华民族文化以其深厚的东方底蕴、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丰富多彩的中国气派展现在世界舞台上,屹山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4、我们也要积极吸收整个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对别的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把它溶铸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这中。

四、自觉抵制腐朽文化的影响

1、当今时代,在各种不同的文化中,既有反映时代要求的、进步的文化,也有过时的、落后的、腐朽的文化。

2、在西方国家的文化中,有人类所创造的优秀成果,有进步的思想家们所提出的有益于人类进步的思想,如珍爱生命、尊重人权、民主自由、平等博爱、公平正义等;但也有消极腐朽的内容,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性自由、性解放等。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也存在某些消极腐朽的成分,如封建专制、封建迷信、男尊女卑、权力崇拜、等级观念等。这些文化糟粕,像细菌和病毒一样,也在伺机传播,侵害我们青少年精神肌体的健康。我们要善于辨别各种消极文化,并自觉地加以抵制。

三、巩固练习  P52—53  材料透视

讨论这三个观点

观点一:我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这个观点是有道理的,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古国,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富有生命力的灿烂文化,其内容丰富多彩,蕴含着崇高的民族精神、传统美德,是我们的精神财富,也是人类历史的瑰宝。当然,他没有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中,也存在某些消极腐朽的成分,这是没有全面看问题.

观点二:我国传统文化虽有可取之处,但它已不太适合今天的形势。

这个观点是片面的。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很多军事思想、教育理念、文学著作、发明创造等文化成果,在今天的生活中还在为我们所用。当然,传统文化中也有一些与社会发展要求不符合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我们要学会取其精华,要继承和发扬、创新,也要去其糟粕。

观点三:西方有文化遗产日,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文化遗产日。

这个提议很好。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世界上有许多以文物、建筑群和遗址类著称的文化遗产,如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等等。设立文化遗产日,可以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四、布置作业

《学习辅导》

五、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振兴中华、笑迎挑战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世界和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2、知识与能力

  (1)了解当今时代的主题并知道危及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

  (2)理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明白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

 

       31和平与发展的时代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的主题,危及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2、理解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重点

难点     和平与发展问题

教学过程

  我们经常从报刊、电视中看到一些国家和地区不断发生冲突,甚至战争,导致社会混乱、人民流离失所,不得安生。也看到各国人民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协调下,解决了一些国际冲突、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问题。这说明当前的国际社会仍然是十分复杂的,如何看待当今世界的总体形势?我国如何面对这一现实,开展对外交往,以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这是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一、20世纪下半叶,世界和平形势有了很大变化,避免了世界性战争的发生,这是世界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世界并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问题仍然突出,战争的隐患依然存在。

  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每个历史时代,都有自己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这个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就是那个时代的主题。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可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和平问题

  (1)含义: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2)和平成为时代的主流

  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世界和平的维护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过世界各国人民的努力,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因此,要和平成为时代的主流。

  (3)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

  战后虽没有发生大的世界战争,但局部冲突不断,世界仍很不安宁。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有的大国常常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此起彼伏。西方一些国家插手和利用这些纠纷,使问题更加复杂化。国际各种形式的恐怖活动危害着人们的安宁生活,贫困、毒品等问题更加突出。

  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仍是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世界人民还面临着争取和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艰巨任务。

  2、发展问题

  (1)含义: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2)追求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超越了以往的历史。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世界经济发展趋于注重提高质量,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经济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关注。追求发展也成为时代的主流。

  (3)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

  当今世界仍是贫富悬殊的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发展中国家比较普遍地存在贫穷和饥饿现象。落后、贫困、危机、债务这些挥之不去的阴影仍然与人类相伴随。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4)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没有和平就谈不上发展;发展是和平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和平,这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霸权主义,指大国不尊重弱小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蛮横地对别国进行干涉、控制、统治,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谋求一个地区或世界的霸主地位的行径。

  强权政治,指超级大国以强凌弱,肆意干涉别国内政,任意宰割别国人民,侵害他国利益的政策和活动。

  当今世界正是由于少数国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才使世界和平受到威胁,使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受到阻碍。因此,维护和平、促进发展,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建立国际新秩序

  (1)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为了和平与发展,必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这是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每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外部条件。

  世界发展的主体是世界各国人民。世界的管理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参与。这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呼声。

  (2)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要内容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就是要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3)中国政府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

  中国提出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反映了爱好和平、向往发展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要求,赢得了许多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赞赏和支持。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充满复杂斗争的过程。中国政府多次声明,愿意同各国政府一道,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

  总结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含义及其现状,知道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我们要从中体会中国政府提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要性和意义。

 

 

 

 

 

 

 

 

 

 

       3.1和平与发展的时代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学习目标

(1)理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明白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探究园:经济全球化剪影P64页

1、反映了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和必然趋势,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2、经济全球化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既有利又有弊。

利:经济方面,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政治方面,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成绩世界和平与稳定。

弊:发达国家以经济制裁相威胁,给不听从其指挥的发展中国家造成很大的经济困难,甚至使有些国家的产业陷入绝境。还利用经济全球化进程,以帮助和推动经济政治改革为借口,试图把它们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强加给发展中国家。

1、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2、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

(1)积极作用:

(2)消极作用:

在当今国际形势下,霸权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你认为我们该怎么做?

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P68页第一段第5行(为了世界的和平……)

(2)P68页第二段第6行(我们中学生要……)

材料一:当前,高科技讯猛发展,各国为抢占高科技的制高点,都在竭尽全力促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1999年,美国的科技研究与开发资金投入已占GDP的2、8%,日本更高达3、1%,欧盟也达1、8%。不少发展中国家也倾全力发展高科技,并取得可喜成绩。

            材料二:看看身边的商品,荷兰奶粉、日本玩具、法国时装、德国电器和美国电脑遍布大小城市、大商场的货架上。一般商品一读说明书便知其产地,但是面对那些贴着跨国公司商标的高科技产品,你根本不可能一眼看出它的产品设计是哪个国家完成,零部件在哪些国家分头制造,成品装配又分散在哪些国家,真可谓我们在“买世界”。

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材料一反映出国际社会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材料二说明经济全球化已捎然发生在人们的衣食住行当中.

面对上述现象我们应该怎样做?

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要加强科技开发和技术改造,重视科技人才,促进产学研结合,形成技术创新机制.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增强自己国际竞争的能力.

 

 

 

 

 

 

 

 

 

 

 

 

        3.2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教学过程

 一、 自主学习

1.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国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中坚力量

  中国是维护和平与地区稳定的中坚力量

  中国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知识讲解、分析

 

巩固练习

 看下面题目,从教材上找出正确答案。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抓住历史机遇,实行_____,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中国人民富了起来、国家强了起来。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_____、合作_____、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2)我们在为自己的成就感到欢欣鼓舞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还属于____国家,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____。

 

 

 

 

 

 

 

 

 

 

 

 

 

 

        3.2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知道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新世纪,国际局势变化

  

      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教学过程

1.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新世纪,国际局势变化

  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机遇和挑战并存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2.当今世界,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只有在认清____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P73 探究活动

立意:让学生关注祖国在世界舞台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所作的贡献, 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自信心和兴而奋斗的信念。

1 .你认为我国在当今国际事务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2 .我国能够在国际社会中发挥如此作用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中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解决地区争端、缓和地区紧张局势,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但创造了自身经济发展的奇迹,而且为世界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只要社会主义中国日益稳定、发展、强大,就一定能够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新的希望。

 2 .我国能够在国际社会中发挥如此作用的原因是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国家日益稳定、发展、强大.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积极倡导建立一个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中国以有所作为的姿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以实际行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一系列正确的外交政策和行动,使中国赢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尊重与赞誉。

P74  环球视点

立意:

使学生明确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作为国家的未来的主人,中学生必须把自己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设三个问:

 1.根据上述材料,你对当前国际竞争有什么认识?

        2.我国应该怎样应对新世纪的国际竞争?

        3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准备?

参考答案:

第一,世界格局的变化,各国目标的调整,形成了国家间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国家间在加强合作的同时,竞争也在加剧。国际竞争表现在各个领域,有经济竞争、文化竞争、军备竞争、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等。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新世纪多数国家都以发展科技和经济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第二,我国要应对新世纪的国际竞争,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要着力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第三.作为中学生,必须把自己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为再创中华民族的辉煌贡献自己的力量。

建议:操作时可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有关事件,并列举更多事例。要注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33民族精神代代相传

  学习目标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学习提纲

  1.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及其处理原则

  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保证

  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2.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民族精神的内容

  民族精神是强大的精神力量

  在当代,民族精神得到了发扬光大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现实意义

  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同时,需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的含义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难点突破

  1.为什么说“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民族发展自己、壮大自己的不竭精神动力。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征程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特殊意义。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急剧而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范围各种文化相互激荡,既有吸纳又有排斥,既有融合又有斗争,既有渗透又有抵御。加入世贸组织,为扩大开放、促进改革、增强我国经济活力创造了更为有利的国际环境和条件。但与此同时,西方各种思想文化也对我国的民族文化、社会思想产生了广泛而复杂的影响。我国作为经济文化还较为落后的发展中大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面临着发达国家的压力。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要求我们把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运用各种生动、有效的形式,通过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让昂扬的民族精神成为提升综合国力、应对时代挑战、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巨大动力。

  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重而道远。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正确的思想和错误的思想相互交织,进步的观念与落后的观念相互影响。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我们只有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使全国各族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从每一个人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民族精神的大厦是世代中华儿女一砖一瓦建造起来的,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子女都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有条件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出自己的贡献。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既表现为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赴后继,也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难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还更多地表现为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能够爱岗敬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平凡之中见伟大,细微之处见精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坚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把对祖国、对人民深沉的爱,把个人的远大理想和抱负,化作励志图强、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为构建民族精神大厦添砖加瓦,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2.(一)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它绵延于崇山之间、奔腾于大漠之上,气势磅礴,昂立于世界东方。它不仅是华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化艺术的瑰宝。

  自主探究:你认为万里长城能否体现我们的民族精神?为什么?

  (二)一篇《美军为何攻不下上甘岭》的文章,感受极深,文中有一组敌我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

  整个上甘岭战役中,我志愿军没有动用过一架飞机,也没有动用过一辆坦克,大炮最多的时候,也不过是敌方的1/4;美军总共发射了180多万发炮弹,5 000多枚航弹,我志愿军只有40多万发炮弹,而且几乎全是后期才用上的。面积仅3.8平方千米狭小的上甘岭,一日便要落下30余万发敌军炮弹;1万余人的志愿军,要对抗7万多人的敌军。前沿阵地上,我志愿军一两个残破连常常要对抗一两个装满员的团级进攻,而且几乎没有炮火支援,弹药也常常补充不上,一桶水、一箱弹药、一个苹果常常是牺牲好几条性命都不一定能送得上去……

  然而,占绝对优势的敌军,却最终没有攻下上甘岭。

  美国人至今也想不通,上甘岭为什么打不下来?全机械化装备为何打不过中国军队一个师?他们认为,上甘岭失败,不是输给了中国军队,而是人力不可能做得到的。

  美军在上甘岭的失败,“不是输给了中国军队”,那么它到底输给了什么呢?我想,它正是输给了一种精神,一种比钢铁还硬的精神,从下面一段描述我志愿军的文字中便可得到见证:他们甚至可以在长津湖-20℃的气温里整夜潜伏,身上仅仅只有单衣;他们可以在烈火中一动不动,他们中的每个人都随时准备着拎起爆破筒和敌人同归于尽……

  为了维护民族的尊严和气节,有一种精神比钢铁还硬,这便是此文所要给出的全部答案。

  此文给了你什么启示?

  分析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在万里长城身上所蕴藏的中华民族2 000多年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的内涵十分丰富。它还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旅游观光的胜地,长城以它巍巍雄姿、坚强的体魄,象征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这种精神激励我们永远前进。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精神,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一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上甘岭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强大美军,从来没有动摇战胜困难的意志和信心。志愿军战士从来没有在艰难困苦面前退缩过、屈服过、沉沦过,而是知难而进、百折不挠并最终在挫折中奋起。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胜利。因为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巩固练习

2005江苏扬州模拟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我们必须弘扬以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

  A.爱国主义   B.社会主义

  C.集体主义   D.共产主义      答案:A

 作业布置

.材料一: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历时13载,被匈奴扣留10多年,仍坚持“汉节不失”。最终使汉朝同西域36国建立了友好关系,开辟了中西通商道路——“丝绸之路”。

  材料二: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体现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材料三: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惊天地、泣鬼神,充分展现了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伟大气概。

  (1)以上事例共同体现了什么问题?

  (2)请再列举两个中国历史上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事例。

  (3)我们为什么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课     题       第三单元复习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目的      对已学知识的回顾与巩固

教学过程

复习:P66

?                                                                                               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

?                                                                                               2、什么是和平问题?

?                                                                                               3、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

?                                                                                               4、什么是发展问题?

?                                                                                               5、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障碍有哪些?

?                                                                                               6、和平与发展的关系是这样的?

根据前面的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进入90年代,局部战争和冲突接连不断。1991年共有各种规模的战争25起,1992年30起,1993年月34起,1994年38起,1995年45起。

       材料二: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世界共有15亿人处于绝对贫困状态,有7亿人营养不良,5亿人吃不到清洁水,另有40000万人背井离乡,沦为难民。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2、两则材料有什么内在联系?

       答:

        1、材料一与材料二分别反映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  世界的两大主题

       2、 两则材料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维护和平是发展经济的基本前提,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只有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各国才能保持正常经济交往和实现本国经济的发展;战乱和冲突,则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发展经济又是维护和平的坚实基础,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有利于和平力量的壮大,贫穷落后则是国际形势动荡不安的一个主要因素。

?                                                                                               

复习:P67

1、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2、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

(1)积极作用:

(2)消极作用:

请思考

在当今国际形势下,霸权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你认为我们该怎么做?

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P68页第一段第5行(为了世界的和平……)

(2)P68页第二段第6行(我们中学生要……)

 

3.2复习 P76

我国的发展面临哪些压力和挑战?P76

面对这些压力和挑战,我国应采取哪些措施?P77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内容是什么?)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基本要求:

5.时代精神的内涵:

6、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联系:

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

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

 

 

 

 

 

 

 

 

 

 

 

 

 

 

 

 

 

           第四单元   立志成才   报效祖国

41立报效祖国之志

课时安排       第1课时: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

 

知识目标:正确认识个人年前途与祖国命运的关系,懂得报效祖国是大志 。

能力目标:分析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的关系,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利用教材提供的探究园及其设计的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祖国命运的情感;自觉把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联系起来,立报效祖国之大志 。

 

重   :个人前途和祖国命运息息相关;立报效祖国之志。

难   点: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 。

教学过程

探究园活动:经典透视——鲁迅几改志愿的启迪,并思考、探究、交流,回答课本第93页的问题:

(1)鲁迅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迪?

(2)试分析上述材料,探究鲁迅几改志愿的原因。

(3)你还能列举其他具有崇高志向的人物,并说说他们的事迹吗?

(学生思考和回答上述问题,老师导入课题,并完成以下学习内容)

第(1)问的参考答案 :

鲁迅几改志愿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进行未来道路选择时,应把个人前途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像鲁迅那样,按祖国的需要来选择自己的志向。

这说明一个道理:

1、个人前途和祖国命运息息相关。

(1)祖国命运影响个人前途。

通过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人的命运比较来例证,事例可要求学生收集,也可老师举证。如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沦陷,东北人民陷入水深火热的悲痛之中,没有强盛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又如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力的逐步增强,人民安居乐业,海外华人的权益也得到保障,近几年中国政府的几次撤侨行动,就凸显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血肉相连(见附录)。

(2)国家的富强要靠全体人民的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和无私奉献。

(3)正确认识个人与祖国关系就会时刻关心国家的发展和安危。(意义)

第(2)问的参考答案:

鲁迅几改志愿是因为他满怀一种忧国忧民之情,深怀一颗报国救民之心。

连同学生回答第(3)问,要求学生向鲁迅及其他先进人物学习——

  2、立报效祖国的大志

出谋划策——追求P97

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完成课本98页“假如你是小芳,你会如何去说服表哥的父母?”

让学生学以致用。

 

 

 

 

 

 

 

 

 

 

 

 

 

 

 

 

 

 

 

 

 

 

 

           第四单元   立志成才   报效祖国

41立报效祖国之志

课时安排       第2课时    做坚定的爱国者

知识目标:认识当代中国青少年精神世界的主流,努力学习,争做有用之才。

能力目标  利用教材提供的探究园及其设计的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扬个人特长,使自己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重   :认识当代中国青少年精神世界的主流,努力学习,争做有用之才。

难   点: ;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教学过程

1、                                                                                               做坚定的爱国者

(对这部分内容,教师只要依据教材,做简要点拨即可,不必展开)

(1)                                                                               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是当代青少年精神世界的主流。

(2)                                                                               中学生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坚定的爱国者?(课本96页)

中学生立志报效祖国,就要落实到行动上,时刻关心国家发展,我国正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要求我们要努力学习,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争做有用之才。

●                                                                             探究园:社会风景——人才招聘面面观(课本94页)

思考并与同桌交流。

(1)                                                                               分析上述材料,探讨现代社会衡量人才的标准。

(2)                                                                               上面的材料对你有什么启迪?

教师根据材料点拨、分析。

现代社会衡量人才的标准:

思想道德和职业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

专业技能

其他

全面

(全面发展)

个性发展

(要求学生找出材料中相应的用词)

从而得出:

1.                                                                          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中学生立志报效祖国,落实到行动上,最重要的就是努力学习,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争做有用之才。

●                                                                             阅读课文98页 “毛毛虫实验”材料,谈启示,得出“人要有个性,要有自己主见”的观点。

附录:本科生毕业3年后读中专 称想掌握一门技术

据《贵州都市报》报道,8月16日,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新生报名入学。一名北京科技大学毕业的本科生,在工作3年后,到该校报名就读,成为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一名中专学生。

今年27岁的汪洋,家住贵阳市。2003年从北京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系本科毕业,先在北京一家期货公司干了半年,又转投香港驻京的一家灯饰公司。7个月后,他升到了业务经理的位置。但让汪洋苦恼的是,自己的专业知识很难用得上,工作中找不到感觉,压力很大。

  2005年5月份,他辞职回到贵阳找工作。然而,受所学专业限制,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相反的,他发现,一些技术人才非常抢手。几经周折后,汪洋决定:要好好学门技术。汪洋说,他了解到,中国在数控技术应用方面的人才十分短缺,便作出了这样的决定。

为了能学到一门可以有稳定收入的技术,汪洋选择了读学校的数控班。这个班的学生就业率几乎为100%,大部分在广东和长三角等地就业,有的学生甚至拿到了8000-10000元的高薪。

四年的大学本科生活,汪洋这样看待:“没有大学四年,我觉得我的人生有些残缺。但3年多的社会打拼让我认识到,自己要是掌握了一门技术,实实在在地干点事情,过得会比较踏实一些。”

 

教学反思

本课书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志向,报效祖国,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前三个单元之后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都得到升华,在思想和行动上进行指导。然而恰恰是这样的内容,由于受社会上的负面影响及学生个人经历的限制,往往会认为老师在灌输“大道理”,从而形成说起来重要实际上并不重要的错误想法。所以如何提高教学实效,尚需进一步探讨。

 

 

 

 

 

 

 

 

 

 

 

 

 

 

 

 

 

课     题  4.2走艰苦创业之路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生活因理想而美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理想的含义、分类、崇高理想的重要意义;知道最高理想和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内容及其意义。

能力目标:帮助学生学会辨别崇高理想、邪恶理想和庸俗理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认同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理想,懂得个人理想应和崇高的社会理想相结合。

  :知道最高理想和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

  :认同个人理想应该与崇高的社会理想有机结合

学生分析

针对的问题:市场经济下价值观的多元和混乱不可避免地冲击着学生的心灵,部分学生缺乏个人的奋斗目标,也有部分学生的个人理想是庸俗的,对社会理想缺乏认识,对最高理想没有认同感。

学生的需要:有了正确的理想,才能在人生的大海里扬帆远航。作为祖国未来的中学生需要了解历史的责任与使命,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立志报效祖国。

教学过程

1.(导入并下定义)

播放聊斋影视片断。

问:该影视作品由哪一部小说改编而成?作者是谁?

教师简介蒲松龄写该作品的过程(参考教科书101页)

问:蒲著此作品长达20多年,支撑他的最主要的精神动力是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点题,设问:什么是理想?给理想下一个简要的定义。(参考教科书)

2.(举例和小组活动体验理想的重要性)

请学生继续举例说明历史上有哪些人因理想而成就一番事业,同学中是否也有因理想的驱动而小有成就?

活动:以“生活因理想而美好”为主题,四人一组,创造诗歌来赞美理想。进行作品展示。

3.(通过对比深入体会崇高理想的重要意义,并知道理想的主要类别)

承转:但在历史上、在当今的社会上也有些理想的音符与赞美的旋律不符:如:

建立一个庞大的纳粹帝国是我毕生的奋斗目标——阿道夫·希特勒

我选择的专业是医学,因为当医生能额外收取红包——某高中毕业生

问:以上理想有哪些音符不符我们的赞美旋律?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前者是邪恶的理想,后者是庸俗理想,教师简要概括其含义。(参考教师教学用书)

在对比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什么是崇高理想?

理想的类别除崇高和庸俗的区别,还有以下类别,设以下几组连线,。

我长大后要当一名科研人员                             生活理想

我想住上宽敞明亮的大房子                             道德理想

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职业理想

 

 

 

我希望在两个月后的中考能取得成功,考上省级一类重点高中           长远理想

我希望长大后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并能回报社会                   短期理想

我希望将来能找到一个符合自己兴趣和能力特长的好工作          社会理想

我希望国家更富强,社会更和谐,环境更优美…                  个人理想

 

 

 

 


4.学生谈理想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自古以来,许多成大事者都是早立志,立大志。希望同学们也能够早立志,立大志,说说你的理想是什么?

(此处随意谈理想,不必深入点评,以下面摆正个人理想的教学做铺垫)

5.(从个人理想承转到社会理想)

出示周恩来读书时的崇高志向:“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指出其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结合,期望中华崛起是他对未来社会面貌的期望,这是社会理想,指出社会理想的定义。(参考教师教学用书)

6.(简介共产主义理想)

周恩来一生都为追求理想而身体力行,后来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共产党确立的最高理想是什么?什么是共产主义社会,提出者是谁,他认为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让学生看书回答。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可用流程图: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7.(鼓励学生向榜样看齐,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这一崇高理想激励着无数党员英勇斗争,甚至在献出生命的时刻,他们的信念还是无比坚定。

出示材料:党的创造人李大钊曾豪迈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即使站在敌人的绞刑架下,他仍然慷慨讲演:“不能以为你们绞死了我,就绞死了共产主义。”

方志敏在阴湿的死囚牢里,曾写下光耀千秋的信仰绝唱:“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1928年3月在就义前写下

问:为什么这些革命志士能从容无畏走向死亡?你对此有何感想?

8.(调动学生原有知识让学生懂得实现最高理想需要分步骤分阶段进行,并知道共同理想。)

教师指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分阶段进行规划。

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 解决温饱 → 初步小康 → 全面小康 → 现代化国家

   1949年           1956年          1990年   2000年  2020年    约在21世纪中期

问:1921年共产党成立之初,根据当时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共产党人确立第一阶段的奋斗目标(中共二大确立的最低纲领)的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又分别确立了哪些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终奋斗目标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梳理。

教师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段的奋斗目标就是我国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9.(树榜样,摆正个人理想)这一共同理想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建设热情,涌现了许多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你知道多少?

作为当代青少年,未来的国家主人,面对共同理想,我们又该如何摆正自己的个人理想呢?

先请学生谈理论上的认识,要懂得个人理想要与社会理想有机结合。

继而重新叫原来谈个人理想时有偏差的同学,对理想进行重新定位和摆正理想。

10.(布置作业)正如同社会理想的实现要分阶段进行规则,我们要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也需要规划不同人生阶段的具体奋斗目标,请大家回去思考这一问题。

教学反思

课    题  4.2走艰苦创业之路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走艰苦奋斗之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懂得理想的实现需要艰苦奋斗,理解艰苦奋斗的含义及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材料、分析材料和进行论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艰苦创业的意识。

   :艰苦奋斗的意义

   :为什么今天我们还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学生分析

针对的问题:由于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是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以后出生的一代,许多学生在家里并没有感受生活的艰辛和压力,艰苦奋斗精神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相距遥远,许多学生并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意识,甚至对“艰苦奋斗”还存在错误认识。

学生的需要: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的学生需要加强对艰苦奋斗的感性体验和理性认识。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并为下定义做铺垫)

播放《匈牙利狂想曲》钢琴曲,出示郎朗在世界杯开幕式上演奏的图片和文字材料。

教师讲述:2006年在德国举办的世界杯没有中国队的出席,但却有一位来自中国的“钢琴天才”用一曲狂热的《匈牙利狂想曲》为本届世界杯揭幕。许多德国人听着他的演奏,会情不自禁流泪。美国权威媒体把他称作“当今这个时代最天才、最闪亮的偶像明星”,他是第一位受聘于世界顶级的柏林爱乐乐团和美国五大交响乐团的中国钢琴家。

问:他是谁?(郎朗)

出示郎朗的成才道路上的一段经历:

郎朗3岁时,表现出超常的音乐天赋。5岁时他就立志要成为世界级的钢琴大师。为了他,父亲砸掉了自己铁饭碗,带郎朗到北京学艺,他们租住在一间又小又简陋的小平房,小郎朗每天清晨准时起来练琴,以至于邻居们都把他的琴声当作了起床的闹钟。有一天郎朗生病了没有起来练琴,楼里不少人也因此上班迟到了。8岁的郎朗每天在钢琴上弹奏十二三个小时,但有一段时间,他的钢琴弹奏总得不到老师的认可,老师当着孩子的面说,连莫扎特的尾巴你都不明白,你们东北人傻大黑粗,你的脑子就是白开水。受到打击的郎朗不想学琴了,情绪激动的爸爸就让郎朗在跳楼自杀和学琴之间进行选择…

后来郎朗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附小。老师布置的作业他都能超额完成,还时常让老师加大他的学习量。郎朗在练琴时,把学习比他好的同学当作自己赶超的目标…

问:郎朗的理想是什么?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他和他的家人遭遇了哪些困难和挫折?郎朗的成才之路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概括得出,实现理想需要艰苦奋斗,点题:走艰苦奋斗之路。

2.(下定义)

结合郎朗的事例说说什么是艰苦奋斗?它仅仅是指生活上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吗?学生回答,教师进行引导,并出示艰苦奋斗的涵义。(参考教师教学用书)

3.(艰苦奋斗是人类社会一切文化成果的基础和源泉)

刚才我们通过郎朗的案例中可得出“实现个人理想,要艰苦奋斗”这么一个观点,现在还有一个观点就交给同学们去论证。

出示观点:“艰苦奋斗是人类社会一切文化成果的基础和源泉”。

教师提示文化的范畴以及提示学生可以从整个人类发展史上去找事例。

学生个别回答后,教师出示一些图片来进一步说明。

4.(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民族精神)

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历史上我们的民族非常赞赏和认同这一精神,他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艰苦奋斗的名言警句、人物故事等等,你知道多少?

近代中国陷于危难之际,中华民族发扬了这一精神,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又有哪些事例?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艰苦奋斗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5.(今天我们还需要艰苦奋斗精神)

今天,中国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们还需要艰苦奋斗精神吗?

正方观点:今天我们仍然需要艰苦奋斗精神。

反方观点:今天我们已经不再需要艰苦奋斗精神;

分小组,选择其中一个观点,进行小组讨论和简要记录,然后开展辩论。

教师在简要点评学生的表现和观点后,要回归书本上的两个观点:

1)艰苦奋斗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是实现共同理想的根本途径和保证。并补充关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欠发达还落后的图片资料。

2)我们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需要艰苦奋斗。

6.(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出示图片材料,并讲述文字材料。

温州在70年代还是一片贫穷和落后的面貌,今天温州的面貌发生了巨变。这种变化正是依靠温州人“既能当老板,又能睡地板” 的艰苦创业精神。

温州人艰苦创业带来温州的巨大变化,同样,国家的崛起也需要国人的艰苦创业,我们来谈谈各行各业的人们应如何艰苦创业?

科技工作者:

企业家:

工人:

农民:

其他:

学生回答时,教师可追问该行业涌现出哪些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

总结:今天,我们提倡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就是主张要走艰苦创业之路。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7.(中学生如何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为了明天的创业,今天我们就要培养自己的艰苦奋斗精神,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具体应该怎样做?

学生回答,教师概括为三个方面:学习上、生活上、思想上。

活动:寻找艰苦奋斗之星

在班级里找找,哪些同学在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方面做得很好,具体表现在哪里?

学生回答后,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

8.(布置作业----寻找身边的创业者)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人通过艰苦创业取得成功,他们或许是我们的家人,或许是我们的亲戚、我们的邻居,也或许他们是我们通过媒介所认识的、所崇拜的,他们的精神、经历是我们将来成就一番事业的宝贵财富。今天我们的课堂留给大家一个重要的任务:寻找身边的创业者,感受艰苦奋斗精神。在与你的寻访对象沟通时,要特别注意他的创业经历,是如何艰苦奋斗的,注意摘下要点,然后把所得的材料写成一篇讲稿,下一堂课回来说给大家分享。可以个人单独寻访,也可以组成小组进行寻访。

教学反思

关于艰苦奋斗的意义非常多,但具体的在现实生活中该如何艰苦奋斗和创业的内容安排比较少。这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有所欠缺的 。

 

 

 

 

 

 

 

 

 

 

 

 

 

 

 

课   题  4.2走艰苦创业之路

课时安排   第三课时  实践与感悟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提升学生实现理想的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课堂活动:)

一.“寻找身边的创业者,感受艰苦奋斗精神”活动的演讲;

二.对个人理想进行规划。(见书本106页)

注意事项:在第一个活动开展之前, 要事先了解学生所收集的内容,选择有示范性的事例,并在演讲结束后进行提问和总结概况,以使演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第二个活动中,可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选择小组中一位同学的理想,进行策划,教师选择比较优秀的策划进行展示和点评。

 

 

 

 

 

 

 

 

 

 

 

课     题     4.3     拥抱美好的未来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新时代  新要求

教学目标

学习作为广大青少年的主要任务,学习压力的存在不可避免,其中考试压力尤为突出,也最为常见。所以教材将克服考试焦虑作为本框的最终落脚点。该框既细化了上一框中的毕业前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又为以后求学和就业出现的压力问题,提供了减压的办法,并为其做好了心理准备。

学生分析:

    初三学生普遍面临更为沉重的学习压力,尤其是考试带来的压力,特别是即将到来的中考,学生心理负担更重。对此,学生也很期望外界对他们进行压力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减压,如何克服考试焦虑。

难点:掌握减压和克服考试焦虑的切实可行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思考

出示四张有代表性的、在各个行业上工作的图片,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中可以看出新时代需要怎么的人才?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能适应祖国建设需要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应该具有怎么样的素质?

二、看看图、动动手

让学生看探究园中第一幅、第二幅图,思考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反应?再让学生上来实验。看拉开弹簧后的反应。开始让学生用较小的力量来压,然后逐渐压力加大。通过实验让学生总结从中得到了什么结论:压力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适当的压力才会产生良好的动力。由此引申到我们的学习压力

三、学习压力新思维

(1)、分组调查

分组调查学生平时是否存在考试焦虑的情况:看看同学们在遇到学习压力时会有什么反应,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2)、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结合刚才学生的发言,分别抽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几位同学的反应内容,加以分析。

可以抽没有任何压力感的,有一点压力的,压力很重等来分别和学生们一起来分析原因。并引导学生认识到“感受到压力是正常的”“由于学习压力而出现一些生理和心理上的反应也是正常的现象”

三、学习压力新思维

(1)、分组调查

分组调查学生平时是否存在考试焦虑的情况:看看同学们在遇到学习压力时会有什么反应,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2)、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结合刚才学生的发言,分别抽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几位同学的反应内容,加以分析。

可以抽没有任何压力感的,有一点压力的,压力很重等来分别和学生们一起来分析原因。并引导学生认识到“感受到压力是正常的”“由于学习压力而出现一些生理和心理上的反应也是正常的现象”

结合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进行说明学习压力给我们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学习需要适度的压力,要适度给自己加压。

四、寻找方法,化压力为动力

让学生回顾过去的经历,是否有面对学习压力反而表现得更好的时候,帮助学生形成对学习压力的新观念;接着一起来探讨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来完成)。

然后教师总结提升,我们要正确对待压力,学会将压力变为动力 。

五、从容面对考试

通过案例让学生分析小梅出了什么问题?(得了考试焦虑症)

然后让学生们对症下药寻找原因,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并积极共同寻找帮助小梅解决的对策。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即可 。由人及已从小梅的身上推及到自己如何去正确从容面对考试。并制定合理科学。

六、自我激励,结束本课

让同学们自我激励,送自己和同学们一句鼓励祝福的话。在对自己激励和来自他人的祝福中结束本课教学 。

教学反思

对于压力产生的根源仅仅从表面的原因,而不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可能会让学生理解起来很片面,然而如果要从心理学角度去分析可能时间也不够,对中学生来讲又似乎有些难度。

同时如何让学生把握怎样的压力才是适度的,可能也有些困难 。

 

 

课    题     4.3     拥抱美好的未来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正确选择升学与就要之路   

教学目标

今天的青少年面临越来越多的选择,选择对青少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行合理选择的方法和策略。要知道选择对人生的重要性,慎重地对待人生的一些重要选择,如升学与就业的选择,并愿意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步入社会后,要懂得敬业与爱岗之间的关系,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

学生分析

针对的问题:今天的学生所面临的选择越来越多,让青少年不知道如何选择,关键时刻则更加如此。同时部分学生缺乏选择的策略与勇气,选择了逃避。或对自己的选择不敢、不愿去承担后果等。学生的需要:选择是所有青少年都必须面临的问题,逃避和畏缩都是不应该的。在升学和就业面前都要充分作好选择的心理准备。要有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策略来选择,同时还要勇于承担后果和责任。以后面对自己的职业积极自觉地为社会作贡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可随意创设一个有选择的情境,或有两难的选择情境。

二、寻找冲突,关注冲突

看图P111三幅图,从学生的目前情况出发,大家都初中即将毕业,我们都面临着人生中的一次重要的选择。是升学还是就业?如果升学,读哪一类学校?如果就业,将选择哪一种职业?对此我们有我们的想法,我们周围的人也会有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全班讨论交流)。

重点突出选择时面临的冲突:教师要多加关注。

三、分析冲突,学会选择

根据学生所记录下的两种声音的冲突,进行分析。教师可先请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说出选择前该做好哪些准备,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补充。并布置完成书本P117表格内容。

展示“小娜的故事”

提问:小娜为什么会作出这样不合理的选择?你认为小娜该如何面对自己不合理选择所产生的后果? 经过学生讨论懂得要勇于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获取经验。提高日后选择的能力 !

五、分组讨论 感悟真谛

如果小娜因不考上高中,去学做衣服,你认为以怎么的态度面对做衣服?小辩论:正方:“干一行,爱一行,”反方“爱一行,干一行”。

六、回顾知识,心灵感触

最后教师总结,明确选择的意义。

教学反思

大多数学生在选择升学和就业是都是父母代办的,听从父母的安排。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要自己如何进行选择,所以可能上这堂课的时候会有些空对空,他们没有感觉到要如何进行自己科学的选择。但本堂课的学习对他们日后高中毕业的选择也有奠基的作用。如何处理好爱岗与敬业的关系,爱岗敬业与奉献社会的关系,学生比较难懂。

 

课    题     4.3     拥抱美好的未来

课时安排     第三课时 终身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知道当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理解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懂得将来无论是升入高中学习,还是工作都必须终身学习。,懂得初中三年学习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

培养接受社会新事物的能力等;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理解终身学习对个人、对社会的意义。肩负民族振兴的使命,并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终身学习,持续发展

难点: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学生分析:

针对的问题:对于学生们来讲可能认为学习就是在校的时候的行为,认为毕业了,工作了就不用学习了。而且对当今时代的发展也缺乏宏观的认识。

学生的需要:对于新时代的青少年不仅需要学习知识,更要有终身学习知识的理念和行为,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成为现代化精神所需要的人才,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展示有关学习型社会的四张图片,上述情境说明现代社会倡导一种什么样的学习观念?

二、展示事例、引发深思

展示材料:有一家跨国公司的总裁对公司新招聘的员工说:你的文凭代表了你应有的文化程度,它的价值会体现在你的底薪上,但有效期只有三个月。要想在我这里继续干下去,就必须知道你该学些什么东西,如果不知道,你的文凭在我这里就会失效。同时阅读课文P118,

思考:①总裁的说法体现了他对员工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

小组合作:②谈谈一个人为什么要终身学习?

⑵通过学生的思考和回答引出终身学习是个人持续发展的要求。21世纪对青少年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三、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由几个学生分段朗读《放飞青春——致初中毕业的同学》边放轻音乐

设问:初中生活即将过去,让我们一起进行反思和展望。

*你在学校生活中学到了什么?

*其中对你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你对未来的生活有哪些打算?为此你将作出怎样的努力?

四、小结知识、师生共勉

终身学习对中学生的要求

①终身学习,要求我们珍惜在学校学习的机会。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增强了获取知识、自主判断与选择的能力,确立了终身学习的观念,养成了主动学习、持续学习的习惯。

②初中毕业以后,无论选择升学还是就业,都是发展之路。从学校走向社会后,终身学习有助于我们成为一名优秀的劳动者,更有助于我们不断开拓新的发展天地。终身学习,成就自己美好的未来;人人学习,成就祖国辉煌的明天!

五、播放歌曲、体验情境

播放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在展望与歌声中结束本课学习。

六、课外延伸走访当地的劳务市场或人才招聘会,并从就业形势、人才需求

和成才等方面与家长谈谈自己的志向。

 

教学反思

关于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的内涵,学生不容易理解,在备课时不知如何把握,这样能不能让学生理解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在备课中也搜集了许多的有关例子,但时间有限,所以对例子的取舍又成了一个问题。希望老师们能根据实际进行有效的选择。

 

 

 

课    题    1.1 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类    型     复习课

教学目标    对已学知识的回顾与巩固

  典型试题分析

  一、选择题

  例l 我国正处在

    A.社会主义阶段   B.共产主义阶段

    C.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D.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析 请注意:本题题干限定比较严格。共产主义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分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B项不符合人们习惯的表述方法,失之于过于宽泛,应先排除。A、C两项表述不同,却都是指整个社会主义阶段,都不是"我国正处在"的阶段,同样失之于过分宽泛。只有D项是符合题意的。

  例2 我国当代最基本的国情是

    A.我国资源相对不足   B.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我国人口多,增长快   D.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

  析 选择时要抓住题干中的"最基本的国情",A、C、D项是我国的重要国情,但都不是最基本的国情。正确答案是B。

  例3 构成我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威胁是

    A.环境意识淡薄    B.资源开发过度

    C.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     D.来自人口的压力

  析 解答本题时要抓住题干中"最大威胁"一词。命题者设计了接近性、干扰性的选项,如果不认真审读就可能造成误选。应选D。

  例4 世界银行1997年的一份报告《崛起的中国》指出:当中国1978年尝试着朝改革迈出第一步时,她仍然是一个贫穷的农业国家,约有6亿人口的生活低于国家绝对贫困标准。在过去的15年中,中国经济增长了4倍。这一速度比多数国家发展的初期要快。这表明

  ①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②只有不断地从根本上变革生产关系,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③只有从根本上改革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才能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④坚持改革开放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析 本题涉及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及改革的性质。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改革的性质不是否定和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是改革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使社会主义制度日趋完善和成熟。②表述的观点是错误的,故应选C。

      二、简答题

       例5 为什么说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析 回答本题,应从中国的历史国情、现实国情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长期性三个方面入手。

       参考答案

     (1)我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候,生产力发展水平不仅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与某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这就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有很大的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因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3)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我们必须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绝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辨析题

        例6 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

        析 本题待辨析观点应当判定为"片面",说"不对"不准;解析时,不可走向另一极端,以为"人越少越好"同样是片面的。

         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在做某一件具体事情时,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从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看,如果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超过了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的适应能力,势必会造成严重后果。现阶段,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已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就业压力日益沉重,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构成了威胁。人多,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应当有计划地控制人口数量,使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协调发展。

        例7 有人认为,发展生产是当务之急,环境污染将来治理也不迟。

         析 本题出示的待辨析观点正误并存,一定要认真审题,分清正误,发展生产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惟一途径,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制度,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发展生产是当务之急是正确的。环境污染将来再治理的危害很大,它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影响社会的安定。环境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强弱、民族的兴衰,关系到国家的全局战略和长远发展,治理环境刻不容缓。因此,环境污染将来治理也不迟是错误的。

  参考答案

       (1)当前,我们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制度,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因此,发展生产是当务之急是正确的。

        (2)但发展生产决不是孤立的,它和人口、资源、环境有机地联系着。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如果不顾环境污染而发展生产,只图急功近利就会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会影响生态平衡,影响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和未来发展的要求,也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课题  1.2复习:

教学目的

1、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与作用如何?

2、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与作用如何?

教学过程:

1、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

它们的作用分别是:

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装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集体经济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私营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国民经济活力,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和扩大就业有重要作用。

2.在我国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占有绝对比例,处于控制地位。说明我国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3、例题分析    选择题:

(1)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

A、                                                                                       国有经济  

B、                                                                                       集体经济  

 C、公有制经济

 D、非公有制经

(2)、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在分配中,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C、知识、技术也参与收益分配

C、                                                                                       要解决我国个人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分配制度

(3)、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目前我国私营企业产值增长17倍,私营企业总户数增长1915倍,注册资金增长154倍,就业人数平均每年增加150万人。现在全国私营企业的队伍不断壮大。这充分说明(   )

A、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C、非公有制经济对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D、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阅读与巩固

(1)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回事吗?

(3)“一府两院”是如何产生的?之间的关系如何?

(4)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中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由人民直接管理国家大事有诸多困难;因此,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最适合我国人民管理国家的一项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回事吗?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体现我国

(4)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为确保少数民族人民享有民主权利,实行此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这一制度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

 

课 题     1.3 复习

教学目的    1 理解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

           2 理解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

3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4 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一、                                                                        不定项选择(2006.09.20)

1、体现现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起重大作用的事例是(   )

  A  远程教育的快速发展            B  模拟军事演习

  C  某地区农业精耕细作            D  某校学生夜读补习班

2、美国:学生课本重复利用,一本教科书平均寿命5年。韩国:一次性台布、洗刷用品早已没了踪影。日本:发明了一次性筷子但严禁砍伐本国树木做筷子。以上这些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必须节约资源  ②必须发展生产力 ③ 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A ①③     B ①②      C②③ 

3、据统计,1995年我国15岁以上的人口中,文盲或半文盲比重高达12%;目前近6000万残疾人中,相当部分属于弱智或痴、呆、傻状况。从另一角度看,到2000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显著扩大,本科生在校生数达到1100万人左右,研究生在校生数达到30.1万人,派出留学人员和来华留学人员规模都得到较大发展。可见(    )

  A  我国经济过于落后,教育基本没有发展       B 我国人口素质偏低,残疾人过多

  C 我国必须要严格控制人口数量  D 发展科学、教育,一定要以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为目的

4、我国十分重视人才资源,这是因为(    )

  A  我国是世界上人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B 高度重视人才问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C  科技竞争、经济竞争、军事竞争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D  高度重视人才问题,才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

5、比尔·盖茨说:“我们这种企业,如果失去了人才的支持,衰败就在一夜之间。”这一观点主要说明(   )

  A  世界上高科技企业出现了日益衰退的趋势            B  选择人才的标准是德才兼备

  C 日趋激烈的济济、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D 从实际出发是选择人才的出发点

6、我国从2000年设立国家科学技术奖以来,每年都召开奖励大会,奖励为国家科技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这表明(   )

  A  我国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B  党和国家重视人才,鼓励创新

  C  人才是指受到国家奖励的人         D  发展科学技术是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

7、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是(   )

  A  控制人口数量             B  提高人口素质

  C  保护资源和环境           D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8、近二三十年来,我国各种洪灾、旱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酸雨已危及二十多个省、市,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表明(   )

  A  我国科技水平较低,抗灾害能力不强    B  我国人口太多,排出的废气太多

  C  我国森林覆盖面积太少                D  我国的生态环境形势相当严峻

9、海南省在“十五”计划纲要指出:所有城市都要确保一定比例公共绿化和生态用地,加快工业污染治理,积极推进环保模范城市和环境优美城镇创建活动。这表明该省坚持(   )

  A  改革开放的基本战略              B  科教兴国战略

  C  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基本国策        D  精神文明建设

10、近年来,开平市委、市政府为把城市建设成清新秀丽、充满灵气和活力的岭南名城,充分开发旅游资源,吸引外资,大力实施以“显山、露水、透绿、现蓝”为目标的城市发展战略。这一战略(      )

  A  体现了以环境保护为中心的发展战略     B  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C  解决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D  符合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                                                                        论述

1、材料一: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我国人口年均增长率为1.07℅,比20世纪80年代下降了4个千分点。

材料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与1990年普查相比,平均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以上程度的由1422人上升到3611人,增长了154℅;具有小学程度的由37057人下降为35701人,下了4﹪。粗文盲(15岁以上)率由1990年的15.88﹪下降为6.72﹪。

材料三:据统计,美国、日本的粗文率不到0.5﹪,美国25岁以上接受大学教育的比例接近5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上述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

(2)                                                                               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上帝对地球的现状很不满,便让时光倒流1000万年,走时上帝对动物书/:“我把美丽的世界交给你们了,你们还有什么要求?”动物们跪下,说:“上帝呀,请把猴子们灭绝吧。”

(1)                                                                               谈谈上帝为什么对地球的现状不满?列举有关现象说明。

(2)                                                                               上帝对地球不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                                                                               联系我国实际谈谈我国怎样才能解决材料中暗示的问题?

答案:

二、1、(1)“材料一”说明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得到了有效控制。控制人口增长的速度能够减轻人口对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有利于生长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材料二”反映了与过去相比,现阶段我国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材料三”反映了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偏低的状况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

   (2)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主要表现在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为此,我们青少年要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的思想道德素质。

2、(1)因为地球上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为此,如:水污染、大气污染、垃圾成堆、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酸雨频繁等。

(2)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3)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坚持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使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的开发相适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坚持科学发展观,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用课本第26—27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四个要求作答也行。)

 

三、材料分析

根据城镇居民家庭收入抽样调查,我国2001年家庭的全部收入中,劳动收入占73.5%(这其中公有制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收入占绝大部分比例),同时股息、红利等财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其他收入由1995年的19.4%上升为26.6%。

1、                                                                                        上述材料反映我国实行什么经济制度?

2、                                                                                        这一制度体现了党和国家的什么方针?为什么?

答案:

1、                                                                                     上述材料反映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分配制度。

2、                                                                                     这一制度体现了党和国家提出的“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在我国居民的家庭收入中,有劳动收入,股息、红利等财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其他收入。这就体现了对劳动,知识,人才和创新的尊重。

课 题     2.1复习

教学目的   对已学知识的回顾与巩固

教学过程

1.如何理解共同富裕?

2.四个尊重的关系:尊重知识、人才、创造人才与尊重劳动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是尊重劳动的必然要求,是现代社会劳动的必然要求。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知识、人才、创造等因素在劳动过程中地位与作用日益提升。尊重劳动要求尊重知识、人才、创造,只有这样才能迅速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当今社会和未来社会的进步。

3、                                                                                      

3.如何理解总体小康?

总体小康是指我国人民衣食住行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例题分析

1、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最关键的是(     )

A、力争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翻

B、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C、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

D、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课 题   2.2复习

教学目的  1、人民当家作主是本质要求

          2、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3、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一、                                                                        单项选择题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据此回答第1~2题。

1、之所以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因为(     )

①社会主义民主就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本质属性

②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民主

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必然要求

④只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就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     )

A  加强国家的专政职能

B  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C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把坚持党的领导、人们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

3、“听证会”这一名词,成为近两年来在新闻媒体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实行听证会制度表明(     )

A  我国公民享有充分的政治自由

B  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得到了充分尊重

C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不断增强

D  政府职能在逐步增强

4、2002年9月下旬到10月下旬,广东省汕头市任何一位市民都可以参与市直属机关作风的评议活动。这说明(   )

A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权利由人民直接行使

B  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行使国家的权利

C  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D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由人民行使国家最高监督权

5、江泽民总书记指出:“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主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这段话充分说明(     )

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具有先进性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④只要加强党的领导,才能改善党的领导

A  ①②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③④

6、对依法治国的正确理解的是(   )

A、依法治国的的主体是全体公民

B、依法治国的“治”是指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

C、依法治国所依据的“法”是宪法

D、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用法治代替人治

7、2005年10月1 日,40部法规、规章开始实施,其中包括国家级法规18部,地方级法规22部。内容涉及信贷、税收、消费、住房、汽车、就业以及商检等诸多方面。这些法规和部门规章的颁布实施(   )

A、说明国家的治理只能依靠法律

B、体现了“有法可依”的基本要求

C、体现了“有法必依”的基本要求

D、意味着我国的法律体系已经完善

8、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积极稳妥地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之所以要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因为依法治国是(   )

A、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

B、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C、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D、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根本目的

4、温家宝总理说“政治的一切权利都是人民赋予的”,“只有人民监督,政府才不会懈怠”。这表明(   )

A、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B、公民有向政府及其公职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C、关心国家,为其提出合理的建议既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的义务

D、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要依法行政

9、2004年12月4日,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了“法治的力量----2004年法治人物”评选颁奖晚会,揭晓了2004年法治人物。中宣部、司法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法治人物”评选活动是(   )

A、依法治国方略的体现

B、科教兴国战略的体现

C、以德治国方略的体现

D、人才强国战略的体现

10、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相继制定和通过了数百部法律,仅2004年就出台了100部法律。这表明依法治国,首先要做到(   )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11、在下列情况下,你可以行使监督权的是(   )

①当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没有切实履行责任时 ②派出所没有出示合法证件对你进行拘留时  ③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违法、失职行为时  ④国家安全机关为国家安全需要查扣你的信件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课    题      2.3 复习

教学目标  对已学知识的回顾与巩固

    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教学过程

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不可分割。

3、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它体现了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方向,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是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4、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并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内容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和科学;二是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卫生等事业。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

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因此,我们不但要积极参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物质文明建设,还要积极参加以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在改革日益深入、开放不断扩大、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的背景下,更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判断题: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   )

2、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是(   )

A、科学文化建设  B、培养“四有”新人   C、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D、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下列属于思想道德建设内容的是(   )

①职业道德教育   ②组织未成年人参观历史博物馆    ③学校组织同学们到社区参加志愿活动  ④教育部重新修订《中小学生守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课题3.1复习

教学目的      对已学知识的回顾与巩固

教学过程

复习:P66

?                                                                                               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

?                                                                                               2、什么是和平问题?

?                                                                                               3、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

?                                                                                               4、什么是发展问题?

?                                                                                               5、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障碍有哪些?

?                                                                                               6、和平与发展的关系是这样的?

根据前面的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进入90年代,局部战争和冲突接连不断。1991年共有各种规模的战争25起,1992年30起,1993年月34起,1994年38起,1995年45起。

       材料二: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世界共有15亿人处于绝对贫困状态,有7亿人营养不良,5亿人吃不到清洁水,另有40000万人背井离乡,沦为难民。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2、两则材料有什么内在联系?

       答:

        1、材料一与材料二分别反映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  世界的两大主题

       2、 两则材料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维护和平是发展经济的基本前提,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只有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各国才能保持正常经济交往和实现本国经济的发展;战乱和冲突,则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发展经济又是维护和平的坚实基础,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有利于和平力量的壮大,贫穷落后则是国际形势动荡不安的一个主要因素。

复习:P67

1、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2、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

(1)积极作用:

(2)消极作用:

请思考

在当今国际形势下,霸权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你认为我们该怎么做?

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P68页第一段第5行(为了世界的和平……)

(2)P68页第二段第6行(我们中学生要……)

 

 

 

 

 

 

 

 

 

 

课  题3.2复习

教学目的      对已学知识的回顾与巩固

教学过程P76

我国的发展面临哪些压力和挑战?P76

面对这些压力和挑战,我国应采取哪些措施?P77

材料一:当前,高科技讯猛发展,各国为抢占高科技的制高点,都在竭尽全力促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1999年,美国的科技研究与开发资金投入已占GDP的2、8%,日本更高达3、1%,欧盟也达1、8%。不少发展中国家也倾全力发展高科技,并取得可喜成绩。

            材料二:看看身边的商品,荷兰奶粉、日本玩具、法国时装、德国电器和美国电脑遍布大小城市、大商场的货架上。一般商品一读说明书便知其产地,但是面对那些贴着跨国公司商标的高科技产品,你根本不可能一眼看出它的产品设计是哪个国家完成,零部件在哪些国家分头制造,成品装配又分散在哪些国家,真可谓我们在“买世界”。

材料一反映出国际社会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材料二说明经济全球化已捎然发生在人们的衣食住行当中.

 

一、辨别题:

1、影响和决定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和平与发展问题。(    )

2、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

二、单项选择题:

1、当代危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是(    )

A、地区冲突和 民族争端      B、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

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责任危机和突发灾难

、作为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它们的关系是(    )

①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  

②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③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重要基础    ④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前提条件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课    题3.3复习

教学目的  对已学知识的回顾与巩固

教学过程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内容是什么?)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基本要求:

5.时代精神的内涵:

6、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联系:

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

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

例题分析

1、下列属于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的是(          )

①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②温柔敦厚、则善而从      ③刻苦耐劳、矢志不移    ④雄健刚烈、自强不息     ⑤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⑥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A.①②  B.⑤⑥ C.③④ D.④⑤

2、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以孝治天下

3、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使中华民族精神得以丰富和发展的有(         )     

 ①井冈山精神  ②长征精神   ③延安精神   ④红岩精神          ⑤上甘岭精神 ⑥雷锋精神 ⑦大庆精神  ⑧“两弹一星”精神   ⑨抗洪精神 ⑩载人航天精神

     A.①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C.⑦⑧⑨⑩        D.③④⑤⑥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