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胖博主kendi:商界“大佬”争做“农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0:38:52

商界“大佬”争做“农夫”  ●首先,吃得安全、放心,实在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其次,“有利可图”,实在是个无法不去重视的诱惑。 

  ●如果要做“品牌农业”,我们的企业家光是有雄厚的资本,有先进的工业化人才和管理经验还远远不够。 

  ●主持人:本报记者 柳森 

  ●嘉宾:郑风田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教授) 

  解放观点:柳传志、朱新礼、王健林,这些中国企业界的“大佬”们最近都在忙啥?答案是,新农业!汇源的朱新礼在北京郊区运作了一片有机田,从“果农”变身“菜农”;万达的王健林斥资数亿元在延庆种菜;联想控股去年专门设立了农业投资事业部,而柳传志于日前宣布辞任联想集团董事会主席,无形中似乎又为其“希冀买山、买地、买农场,打造一个全产业链的食品加工厂”的志愿增添了一份浪漫色彩。商界“大佬”争做“农夫”,恐怕不是巧合? 

  郑风田:“大佬”们齐齐投身农业,这到底是一个社会现象、经济现象,还是产业现象?恐怕各种因素都有吧。为事业劳苦奔波了一生,告老还乡之后回归自然、归隐山林,对于拥有源远流长的农耕文明积淀的国人而言,这是一种长久以来深植于内心的向往。于是,当有条件去实现它时,很多人都会说:“为什么不? ”但具体到当前这些引人关注的案例,恐怕还是来自外部的触动,多过、强过相对而言比较抽象的文化情结。 

  所谓来自外部的“触动”,包括近年来频频发生、让大众深感不安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也包括 “大佬”们作为商人,对于潜力巨大的市场需求、利润空间的敏锐把握。也就是说,首先,吃得安全、放心,实在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其次,“有利可图”,实在是个无法不去重视的诱惑。 

  解放观点:实际上,农业成为创投热点已有数年。其背后,不乏外资的身影。而当下,大量民间资本对这一领域的实际行动,似乎又进入了一个新的爆发期。这是什么原因? 

  郑风田:2005年以来,国内先后开始有一些 “新农业”领域的实践。创业初期,很多人都会借鉴欧美、日韩等发达经济体在该领域的经验。追溯着来看,“新农业”在全球发达国家的兴起,实际上也是对两股“思潮”的呼应:一个是人类文明走到一定阶段,对以机械化、化学化手段(也就是饲料、化肥、抗生素)实现高量产的现代农业的反叛;另一个是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品牌竞争开始从主流常规产品、大宗生活用品领域,向个性化、注重以创新开发潜在消费需求的小宗类生活用品领域扩展。 

  有人曾打过一个十分形象的比方:“在类似牙膏、洗手液这样的个人护理用品都拥有品牌的时代,品牌竞争早已从客厅、浴室转向厨房。 ”而在历来笃信“民以食为天”、为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深深浸染的我国,高品质农产品、深加工食品,却一直是品牌荒地。 

  之前是无人重视、不会开垦,如今是想重视,却又发现很难下手改变现状。当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时,我们发现,要让中国农业由“相对粗放、以大规模产量为导向的生产”,转向“以安全为底线、以更高质量为导向的现代化精耕细作”,真是谈何容易。此外,中国长期零散经营、各自勉力维持的小农户有两亿多,这使食品安全从源头开始跟踪监管几乎成为一件不可能的事。 

  但“新农业”在中国面临的机遇又是如此显而易见。随着公众的健康、营养知识日渐丰富,越来越多具备更高可支配收入、对价格又不怎么敏感的群体,早已不满足于仅仅是吃饱吃好、大鱼大肉。他们已经逐步有了“健康管理”的概念,也愿意为自己的健康和生活品质做长期投资。与此同时,这些年,中国农村的经济社会结构也在发生深刻改变。新农村建设、土地流转、农民工返乡、城乡一体化等,为民间资本全面参与现代农业运作提供了可能。这大概就是“新农业”渐成热点的主要原因。 

  解放观点:那么,如今“大佬”涉足“新农业”,真的就能对当前仍以个体生产为主的农业有所触动吗? 

  郑风田:“大佬”做农业,恐怕首先还是得回答好一个问题:你要做的“新农业”究竟是什么?是为了企业内部员工自给自足,建成一个改善集体福利的“后花园”就行,还是为了在一场如火朝天的“新圈地运动”中抢一杯羹;是想做相对而言更安全的 “传统农业”“无公害农业”“质量农业”,还是对化肥、农药彻底说不的“有机农业”;是做单纯的农业外包,或者做成类似于会员制的“市民农园”“开心农场”,还是真想做成可信赖、可追溯、满足高品质消费需求的品牌农业。 

  如果你的答案是“品牌农业”,那么,我们的企业家光是有雄厚的资本,有先进的工业化人才和管理经验还远远不够。这是一个类似于“1+1如何大于2”的问题。 

  解放观点:对于当下中国“新农业”或者说“有机农业”发展中遇到的尴尬,很多一线实践者常常以“无法借力,只能自立”来描述自己的处境。在您看来,他们遇到的挑战主要有哪些? 

  郑风田:现在“有机农业”碰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真正做到不施化肥、无污染。这不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通常来说,彻底放弃化学农业后,都会遇到如何实现量产的问题。此外,如果你在城市近郊做,很多农田的水土环境都要重新改过。要做到真正符合国际上认可的有机种植条件,又是一个漫长的培育、调试过程。对于管理者的耐心、做有机农业的根本信念,包括时间、经济、管理等成本都是莫大考验。 

  又比如,我们知道,有机蔬果通常没有施化肥、用农药种出来的东西“好看”。如果光是包装光鲜,怎么证明你这个就是有机的呢?所以,这基本上就决定了,有机食品不能放在大众超市里跟普通商品一起卖。笼统来说,必须有完全不同于传统农业的运作办法,在渠道选择、物流配送上都得特别注意。 

  如今一些颇有远见的企业家已经意识到:高端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偶尔吸引消费者来尝个鲜并不难,难在做品牌,培育成熟而稳定的消费群体。那么,这就真的要求这个企业从源头开始,从生产到运输、冷藏、加工、销售,每个阶段都控制好,每个细节都做到位。只有如此,才可能确保品质以及更好的消费体验。从某种角度来讲,现代农业是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彻底打通,意味着对整个产业链的建构和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