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联盟全明星赛成绩:基金公司利益输送变本加厉 谁来保护基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1 03:15:18

漫漫熊途之后出现的牛市,正在让人们对基金投资趋之若鹜,各大商业银行营业厅里排着长队的大半是申购基金的“基民”。现在的问题在于,如果基金制度不尽快完成由契约型向公司型的架构跨越,社会公众投资基金前所未有的热情说不定很快就会酿成灾难。就在笑纳“基民”排着长队申购基金的同时,各大基金管理公司相继拜倒在定向委托理财的“石榴裙”下,而这很可能将中国股市的利益输送顽疾推向更疯狂的程度。

“基民”群体日涨夜大

截止到2006年底,全部开放式基金的资产规模达到了8607亿元的历史最高点,不仅比2005年年底的4797亿元增加了3810亿元,而且2006年还是过去8年基金资产规模增长最多的一年。与基金资产规模的疯狂增长相应,单只规模超过百亿元的基金不断出现,单单2006年四季度就诞生了嘉实策略、工银稳健、华夏优势、南方绩优、南方高增长和易方达增长等6只巨型基金,百亿基金的数量增加到了9只。

事实上,2006年基金规模增长最为疯狂的就是这第四季度。到2006年三季度末时,全部基金的总份额还只有4684亿份,但到年底时即飙升到了6254亿份。假设每个账户平均持有2万份基金,那就意味着全中国至少有了3127万名基金投资者。另据WIND资讯公司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新增加的基金开户数超过700万。

在新增的“基民”中,超过九成将业绩优异基金所在公司的基金产品作为投资对象。广发策略优选基金是2006年首个百亿规模的基金,95%为个人投资者买走。很多从来没有涉足过股市的“基民”之所以青睐广发基金,是因为其2005年的优异表现。对那些百亿规模基金的研究发现,它们所属公司的基金业绩或多或少都曾有过行业明星的记录。其实,用明星基金的光环吸引新“基民”已经是业内的公开秘密了。在即将发行新基金时,一些基金公司往往让旗下各只基金通过集中拉抬最能显着增加业绩的少数重仓股来使某一基金业绩迅速脱颖而出,从而吸引“基民”的眼球。

基金公司“毕其功于一役”地制造“明星”基金,自然经不起时间的检验。对2002—2005年基金业绩表现的统计显示,业绩能够持续领跑的基金可谓是凤毛麟角。在以半年为区间的8个统计时段中,共计有160只(次)的基金进入前20名,涉及的基金数量多达112只。也就是说,有70%的基金仅仅进入过前20名一次就再也没有现过身。除了基金科汇外,没有其他的基金能够连续三个半年度出现在前20名之列;从出现次数来看,出现在3个及以上时段的基金仅有9只。绝大部分明星基金的更迭之快,更加印证了明星基金只不过是人为包装的结果。对2005—2006年的统计显示,上半年业绩增长前20名的基金在下半年就全部遭到了颠覆。

 

食利族围猎基民

人为包装出明星基金来吸引基民申购,基金公司瞄上的自然是旱涝保收的管理费,而管理费最大的得利者是基金公司的股东群体。

截止到2006年底,已经开业并发行有基金的基金公司为52家。这其中大部分公司成立时间还不长,华夏、华安、南方、嘉实、博时、长盛、国泰、富国、大成、鹏华等老十家基金公司,则能充分地说明基金公司的股东是如何食利生存的。2001—2006年中期,这老十家基金公司合计创造的全部净收益仅约341.22亿元,但它们收取的管理费却高达87.75亿元。

大量收取的管理费令基金公司股东获利巨大。成立于19981222的鹏华基金公司,尽管创造的业绩在老十家基金公司中排名最后一位,但股东们的投资回报率高达几倍。鹏华基金公司原来的注册资本为0.8亿元,后于20019月增资扩股至1.5亿元,而其1999—2006年累计收取的管理费则超过了8亿元。鹏华基金公司的一次股权转让,也从侧面说明了股东的获利程度。200514,安信信托将鹏华基金公司股权转让给了上海中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此次每股3.6元的2502万股转让中,安信信托获得的投资收益高达6505万元。

统计数据显示,尽管2005年全部基金的净收益约为负8.6亿元,但基金公司仍旧收取了约41.6亿元的管理费,由基金公司聘请的银行收取了超过8亿元的托管费。在股票投资管理能力不怎么样的情况下,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管理费,这是政府发牌、垄断经营制度造成的。然而,基金公司的股东们并不满足获取这种旱涝保收的超额收益,还通过发行的基金为自己进行多种途径的利益输送。除了让基金频繁交易为券商股东创造交易佣金最为常见外,股东让基金为自己炒作的股票高位接盘也不少见。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股东让基金公司旗下基金对自己利益输送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说,在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一些基金公司的股东瞄上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不仅自己从二级市场大肆购入目标公司的股份,而且基金公司基金也入场抢购股份。这方面在国泰君安证券公司争抢大众交通控制权的案例中就相当明显,参与其间的是国泰君安控制下的国联安基金公司;已经被司法机关采取措施的华安基金公司总经理韩方河问题之所以暴露,一是华安基金公司旗下基金对股东坐庄的海欣股份进行高位接盘,二是股东通过坐庄获利的资金帮助韩方河对华安基金公司进行管理层收购。

基金散户化加剧利益输送

在2003年6月—2005年5月的两年期间,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委托鹏华基金公司运作的社保基金104组合实现的年收益率为10.17%。与此相反,鹏华基金公司旗下4只封闭式和4只开放式基金的收益率相当令人失望。在基金普华、基金普丰、基金普惠、基金普润等4只封闭式基金中,虽然基金普润的净值增长率最高,但也是-9.05%,而垫底的基金普华更达到-23.90%。鹏华行业成长、鹏华普天收益、鹏华普天债券和鹏华中国50等4只开放式基金,同样没有一只出现正增长,其中增长率最高的鹏华普天债券是-0.07%,最低的是鹏华中国50的-14.40%。

追溯南方、博时、华夏、鹏华、长盛、嘉实等六家同时获得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委托运作股票投资的基金公司历史发现,鹏华基金公司管理的社保基金组合的业绩背离了它的正常水平。统计资料显示,在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考核之前的2000~2004年这四年中,鹏华基金公司股票投资管理综合业绩除2000~2001年在所有基金公司中尚能位居中游外,从2002年开始就持续滑落,2003年在17家基金公司中排名是第15位,2004年则是24家基金公司中的最后一名。

社保基金104组合和鹏华基金公司旗下公募基金业绩的反差,被一些持有鹏华基金公司公募基金的保险公司认为是利益输送所致。也就是说,鹏华基金公司通过公募基金让社保基金104组合获得超过其正常水平的利润,从而牺牲了公募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借此换取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的追加委托资金。有鉴于此,有保险公司向中国证监会进行了举报,中国证监会随后展开了彻查。

据业内人士透露,公募基金向社保基金组合进行利益输送的具体路径一般有两步,一是社保基金组合对公募基金准备投资的股票先行买入;对于即将拉升或股价有望飙升的股票,公募基金还会直接把股票卖给尚未介入的社保基金组合,这样一来,社保基金组合可以获得双重获利;二是对于准备抛售或股价可能雪崩的股票,让社保基金组合先行卖出。上述操作过程,在鹏华基金公司那里确实不乏例证。

从此例中可以看出,保险公司作为公募基金的机构投资者不甘于自己利益受损而奋起维权,但随着保险公司等基金最主要的机构投资者因直接入市而收缩投资基金的规模,甚至完全退出,基金投资者结构的散户化趋势将加速发展。据测算,我国个人持有基金的比例,未来3~5年有望从目前的不足60%上升到80%以上。届时,广大“基民”即使发现基金公司进行利益输送,也将因一盘散沙而很难中止基金公司的利益输送行为。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胡立峰研究员表示,虽然中国基金业在证券市场成为相对繁荣的行业,但基金投资者依照《证券投资基金法》拥有的权利却很难实现。由于持有人大会很难召开,基金投资者对基金公司即便不满意也无可奈何。在这种情况下,要基金公司一碗水端平就不大现实。即便建立了所谓的防火墙,但实际操作中也可以“爬墙”过去,至少“凿壁偷光”。

利益输送变本加厉

按照《社保基金管理办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可在委托资产管理合同中规定对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的业绩奖励措施。也就是说,鹏华基金公司的股东从社保基金104组合那里获利是双重的,除了按照净值0.3%收取不菲的管理费外,另外还有具体数额不详的业绩奖励。但社保基金104组合贡献的业绩奖励,应该绝大部分都“溜进”了鹏华基金公司股东们的腰包。目前,基金公司普遍还没有实施股权激励机制,鹏华基金公司高管们实际分羹的奖励金额应该相当有限,甚至可能完全是零,因为股东可以有已经从管理费收入中向他们支付了高额工资和奖金的借口。从这种角度去看,作为“高级打工者”的基金公司高管们在这种利益分配格局中多少被边缘化了。不过,在类似于运作社保基金委托资金的专户理财业务获准之后,基金公司的高管们或许就将跻身“食利族”。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群航说,新年刚过,酝酿已久的《基金公司专户理财业务办法》被中国证监会上报给了国务院,标志着专户理财的试点工作有望很快展开。基金公司接纳的部分专户理财业务,其中一部分很有可能就是从业人员,尤其是中高级管理人员自己的资金。由于基金公司高管的收入一向较高,他们本身就有理财方面的需求。根据规定,基金公司的从业人员不允许炒股,但由于开展专户理财业务不需要审查对方的资金性质,基金公司高管们届时将有很多“空子”可钻。

海外专户理财在过去几年发展迅速,用不长时间即占据了理财市场的一半份额,这得益于专户理财产品的众多优势。这些优势包括对产品特征的控制权、对投资管理的控制权、对收益分配的控制权、对代理投票的控制权、对组合证券的携带权。但联合证券研究所研究员刘湘宁说,最重要的优势是专户理财的业绩分成机制,让投资者和资产管理人的利益追求相同。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专户理财的业绩激励费用,正在成为基金公司主要追求的利润点。

为换取更具诱惑的激励费用,基金公司竞相以最具竞争力的管理费争夺客户。按照规定,年金管理人最高的收费标准是1.2%,但从基金公司已经签订的几十单业务来看,都远远没有触及这个标准的上限,部分基金公司开出的价格仅为业内均价的1/10,甚至还有不收任何费用的个案出现。基金公司敢于“做雷锋”的原因,就是认为能够通过收取较低的固定管理费来获取更多的业绩分成,而对私募业务采取更为激进的投资风格,将是获取超过公募基金收益的捷径。激进的投资风格意味着更大的风险,因而公募基金就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容易成为抬轿子的角色。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群航说,私募业务的客户对象完全不同于公募基金的社会公众,其客户都有很强的谈判能力、很高的专业知识,可以通过专门的法律法规、合同条款严格保护自己的利益。由于绝大多数基金管理人知道自己的投资管理能力不可能在所有的行情中都有赢利,为能够使自己的利益在未来的困难行情中减少损失甚至继续赢利,让自己管理的公募基金在适当的时候支持私募业务将大行其道。此外,因私募业务不需要信息披露,一切操作都可以十分“稳妥”地暗中进行。在这种情况下,让公募基金为私募业务进行利益输送,将会比过去严重得多。联合证券研究所研究员刘湘宁说,利益导向上的偏爱,很容易发展成对公募基金持有人利益的侵害。

出路在基金转型

统计资料显示,国外的共同基金可以同时做公募和私募业务,对冲基金也可以做公募业务,但由于这两类基金公司的运作理念和追求目标不同,结果是共同基金基本只做中小客户为主的公募业务,对冲基金只做大客户的私募业务。在这种合理有序的市场环境下,大家在各自业务范围内相安无事,自然不存在公募基金向私募业务输送利益的问题。由于我国的政策已经定调基金公司大力发展私募业务,因此,把契约型的公募基金公司化,应该是眼下规避利益输送的首选办法。

契约型基金最早出现于英国。英国当时推行契约型基金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英国是全世界最早建立信用体系的国家,不但信用体系比较完善,而且信托制度也相当健全;二是英国那时没有股份公司法,只有有限责任公司法,限制了发展公司型基金。但从1980年代开始,英国的基金业就开始向公司型转变。美国成立的第一只基金也是契约型基金,但发现这种制度下的基金有问题,到1924年发展第二只基金时就改成公司型了。

所谓公司型基金,是指由基金管理机构发起设立的借用公司董事会形式决定基金重大事项和投资风格,并由基金管理人负责基金的投资运作,基金托管人负责基金资产保管的基金组织形式。在设立后,公司型基金即独立于设立人。基金投资中若干重大问题,包括选择基金管理人、托管人、决定基金的投资风格、监督管理人的投资运作等事项,均由基金董事会来负责。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国刚说,契约型基金是以社会信用体系和信托制度比较健全为前提的,而我国现在的情况是社会信用体系基本还没有形成,鉴于证券市场和经济运行的信用体系状况,我国本来就不该发展契约型基金,只有公司型基金才能让投资者找到“家”的感觉。我国基金业出现的向股东输送利益、基金亏损照收管理费等很多问题,根源就在契约型基金的制度安排不能给投资者一个明确的利益维护主体。

公司型基金与契约型基金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建立在《公司法》的基础上,独立董事能直接对基金经理人加以干预,及时防止基金经理人有损于基金资产的行为,独立董事或董事会的监督及时且富有弹性;在契约型基金中,即使赋予基金托管人相应的监督权,但这些都是建立在合约的基础上,基金托管人不能灵活处理。由于基金托管人往往是由作为基金发起人的基金管理公司委托的,基金托管人因利益关系而难以真正履行监督义务。

美国证券业的研究结论说,虽然独立董事制不一定能提高基金经理的理财水平,但却能控制基金的费用。正因为如此,以独立董事制度为轴心的基金治理结构,被认为是保证美国基金业成功的基础,美国投资学会主席MatthewP.Fink1999年2月撰文说:“自1994年以来,共同基金业的规模从当初的4亿美元发展到今天的5.5万亿美元,但还没有发现一例大的自我交易的丑闻……我想这正是独立董事阻止了这种事件的发生。”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推进基金由契约型向公司制转化并不存在太大的障碍。2005年6月9日,中国证监会下发的《关于基金管理公司运用固有资金进行基金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被认为是我国准备发展公司型基金的一个信号。此后,南方基金公司设立的南方高增长基金还被认为是我国第一只准公司型的基金。如果在现有基础上再对南方高增长基金的制度进行升级,其成为我国首只公司型基金不是难事。

                    20070213 11:22商务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