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大陆觉醒怎么升级:吃饱的莲藕更高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3:51:48
  

吃饱的莲藕更高产

 (主持人)您好,欢迎收看科技苑。今天咱们到山东省的淄博市,去认识一位年轻人——王锋。王锋自从研究生毕业之后,一直就在农业这个行当里寻找发挥所长的机会,这两年他和别人一起种莲藕,搞得很红火,同样的品种,他的藕卖得比别人贵出两倍多,更突出的是产量上要比别人高出一大截,那他有什么不寻常的做法吗?

王锋的藕池建在萌山湖荷花生态园里,别看品种就是当地的传统品种----白莲藕,但是产量却达到了每亩4000公斤以上,比一般的种植户能高出50%。他说,之所以能增产这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荷叶绿的时间特别长。

    (采访)正常的你像这个时候,这好多叶子就开始黄边了,边就开始黄了,慢慢开始有枯萎的趋势。咱们这个一直到11月份,这个叶子还是深绿色。

    在咱北方,一入秋,莲藕的叶子逐渐就由绿变黄开始衰老,可王锋种出来的莲藕,这荷叶能一直绿到十一月份,得晚上2、3个月才开始枯萎。您可别小看荷叶多绿的这几个月,对藕来说意义可大了。

    (采访)当叶片开始走向衰老的时候,不工作的时候,藕瓜就不会再膨大了。

    而王峰的荷叶,能多绿2.3个月,这累积下来,藕膨大所增加的产量,那就不是一点半点了。

    不过,荷叶的生长、衰老有它自己的时间表,人怎么去左右它的变化呢?

    王锋指着水面说,秘密就在那几根管子里。定睛细看,会发现管子里面不停地往外冒着气。如果把点燃的打火机伸到近前,火苗立刻就熄灭了。

    (采访)我们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气体。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之所以能让叶子绿的时间变长,其实是通过光合作用在产生影响。

    过去不少人都认为植物生长离不了肥料,其实,光合作用才是它们生长的基础。植物扣除水分后,剩下的干物质90%都是来自光合作用产物,肥料提供的物质不到5%,可见光合作用对植物的重要性了。

    要想让叶子长时间都保持浓绿,就得想办法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这就少不了水份、阳光和二氧化碳三剑客。人们对水和阳光十分熟悉,唯独二氧化碳既看不见,又摸不着,经常被忽略掉,而它恰恰是植物生长的主食,就像粮食对于人一样。

    换句话说,在一定条件下,我们只要持续给荷叶补充二氧化碳,就能调节它们的生长规律。

    (采访)给它供了二氧化碳气肥,相当于延缓了叶片的衰老,延长了它的生长期。

    喝饱了二氧化碳,老叶得以继续发挥作用,新叶也不甘示弱,不停得往外冒,养份就源源不断地提供给莲藕,产量自然会大幅度的增加了。现在二氧化碳已经成为农作物增产的一种新手段。

    (采访)种藕基本上属于设施栽培,在一个固定的池子里面,光照、温度、肥料、水这些元素都全了,如果想再增产的话,只有考虑二氧化碳,增加二氧化碳起到这个增产效果了。

    不过,二氧化碳在空气当中本来就有啊,为什么还要增加呢?

    (采访)大气里的浓度含量是远远不够的。

    这不说不知道,一说可吓一跳,原来莲藕一直是在饿着肚子干活呢。

    那么二氧化碳浓度得在一个什么范围里才合适呢?50PPM是光合作用的底限,低于它光合作用就停止,植物会因此患上“二氧化碳饥饿症”,导致叶片的颜色暗淡,长势差,落花落果,畸形果严重。

    空气里二氧化碳的浓度,虽然没这么低,但也并不高,一般在300ppm上下浮动,而作物的正常需求起码在1000ppm以上,要想增产,就得大幅度提升二氧化碳浓度。

    (采访)这个管子里面的二氧化碳气体浓度是很大的,每个出气口的二氧化碳浓度应该在3000ppm以上。那么3000ppm以上的概念就是说遇明火马上就会熄灭。

    这些管道里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碳浓度,可是空气中的10倍呢,荷叶喝饱了气儿,就开始制造营养了。

    (采访)通过增加二氧化碳气肥使叶片还继续工作,供给它充足的养分,满足它光和作用的需求。就能够使子藕继续生长膨大。同时,新叶子把新的养分提供给孙藕,也能够促使孙藕生长发大。

    孙藕是从子藕上分出的新枝,二氧化碳给够了,孙藕就能长出来,这可是王锋增产的一个环节。

    (采访)子藕要比常规种植方式要长要粗。尤其孙藕它的产量要比常规的种植方式要翻一番。

    一年下来,去掉辛苦钱,王锋这一亩地的纯收入就将近1万块呢。 (主持人)一听到能挣钱,估计好多人都来了兴致,可是说到这儿,肯定也有人着急想知道,这管子里的二氧化碳是怎么来的。王峰说,这些个二氧化碳全都是从藕池旁边的小亭子里出来的。

(采访)这个池子边上的小亭子叫外置式二氧化碳秸秆反应池。这个秸秆加上菌种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沉降在水泥池里面,通过引风机把气体抽出来,输送到荷叶下面,藕田里面,迅速补充二氧化碳。

    王峰这么一说啊,您可能就会联想到秸秆反应堆技术。它是在作物秸秆上,撒上一种微生物菌种,然后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把秸秆发酵分解,产生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从原理上讲,王锋用的就是秸秆反应堆技术,不过用途上和以往有区别。过去这技术是用在大棚里,现在用在藕池上可是头一遭,这可比大棚里难度大。您想啊,大棚相对封闭,可藕池是露天的,这二氧化碳又是气体,风一吹不就跑了吗?

    其实这一点说难倒也不难,只要送气的位置合适了,二氧化碳一样能被利用上。

    王锋说,小亭子里产生的二氧化碳,是通过管道输送给荷叶的。管道就铺在水面上,确切的位置是在水面之上,荷叶之下的空间里,放在这儿可是有科学道理的。

    首先,二氧化碳的比重比空气大,释放出的气体会自动沉积在水面上。而铺展开的荷叶,像一道屏障,无形中减少了二氧化碳被吹散的可能性。

    (采访)这个叶片离水面大概是1米到2米这么个高度,所以说就是给我们铺设这个管道就留下充足的空间了,同时也考虑到这个叶片长大之后,它这个叶片是比较密的,基本上叶片跟叶片之间,这个间隙很小。所以说把二氧化碳气体输送到荷叶下面之后,它也有一个保护作用,相对密闭一个空间,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损失。

    可荷叶长得再密,毕竟不是封闭的,来阵大风,二氧化碳不还是会跑掉一部份吗?王锋说,这不用担心,因为荷叶有一种特异功能,它们有超强的吸气的能力!

    (采访)它这种自吸的力量能够达到抗7级风这么个力量。正常情况之下咱们一般是微风,那么说七级风就属于大风以上,接近狂风级别了。因为你像它这个力量跟微风跟大风来比的话,这个风还是不能够夺走它自吸所需要的量。

    看到这儿,可能有人会问,既然荷叶吸气的本事这么强,那能不能在荷叶的上下都铺上管道?这双管齐下,效果不是更好吗?可王锋说,在荷叶上面架管子是费力不讨好的做法。为什么只隔了一层叶片,这上下吸气的效果就不一样了呢?

    有了前面这两点就够了吗?王锋说还有第三个原因,这管子放在荷叶下面,还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

    (采访)因为荷叶气孔是在反面的,它通过这个气孔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咱们输送管这个气也是输送在荷叶下面的。

    原来荷叶吸气的小嘴大部分都在背面呢。其实不光是荷叶,很多植物的叶片都有这个特点,叶子背面的气孔比正面要多。正面因为朝向太阳,气孔少可以减少植物体内水份的散失。而呼吸作用就放到了叶子背面进行。

    这么一分析,这管子放得确实挺有道理。您看比重较大的二氧化碳气体被荷叶聚拢在叶片下面,这里又离气孔近,荷叶吃起来不费劲啊。

    王锋说,只要位置确定好了,管子的数量不用太多,一亩藕池里铺三条管道就够了。

    (采访)我们这三个水龙带是成放射状在藕池里面,比较均匀的。然后这个水龙带每隔50厘米周圈打三个孔,是放气孔。那么说开动眼风机的时候,二氧化碳气体就会通过输气管道,把这个气均匀的释放到藕池里面去。

    管子铺好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供气的时间,这二氧化碳这么有用,是不是给的时间越长越好呢?王锋说,二氧化碳的服务对象是叶片,所以一定要等到叶子长出来以后再开始送气。

    (采访)当第一片绿叶出来之后,就是说立叶离开水面的叶子出来之后,这个时候开始释放二氧化碳气肥。  从苗期到盛果期,再到衰老期,历经几个月的时间,阳光、水份等因素变化无常,因此具体到每一天的供气时间,要根据天气情况来决定。

(采访)分几种情况,一个是阴天,是适量的释放二氧化碳,这个没有必要放那么长时间。那么晴天从上午10点钟到下午4点钟一直不停的放,因为它光和作用,它需求的二氧化碳量相对增加了,我们要满足。你像雨天,再一个就是光照非常不好的这种天气就没有必要放气了。

    简单地说,是否送气,关键看太阳。当光照充足的时候,光合作用的效率高,这个时候一定要给足了二氧化碳。如果太阳落山,或者是躲在云里不露头,二氧化碳给了也是白给,这气肥也得用在刀刃上,才会有效果。

    尽管不是每天送气,但二氧化碳的需求量还是很大,所以反应池里的秸秆和菌种要随时补充。

    (采访)大概要每隔10天左右时间补充一次秸秆跟菌种,让它继续保持,产生二氧化碳保证这个量。你像这个池子,现在秸秆放了大概占料层的一半,这个秸秆量的话就供这一个池子那就足够了。那么它产生二氧化碳的量跟浓度就适应这么大一个面积,大概是一亩地。

    (主持人)看来,对植物生长来说,二氧化碳气肥可是个好东西啊,只要把握好浓度,时间和天气情况,就能让荷叶长得鲜绿鲜绿的,促进增产。那是不是做好这些,就能让每亩藕池达到4000公斤的产量了呢?王峰介绍说,光靠池子外面的反应堆还不行,得在池子里再建一个,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高产的效果。

    再弄个反应堆?一听这话,估计有人就懵了,一来整个池子铺反应堆可不是个轻松活,二来这前面通的气肥难道还不够吃吗?

    王峰说要想让莲藕高产,光让叶子吃饱了不行,根也得吃饱!也就是说,营养的吸收,要兵分两路,上下同时进行。不过,根吃不了二氧化碳,它只能从有机质里获取营养。因此,这第二个秸秆反应堆,就是为它服务的。

    (采访)咱们这个秸秆在产生二氧化碳同时,还会产生很多好的东西,反应的剩余物它是很好的有机质、有机肥。

    既然一个反应堆,又能产气又能出肥,那修一个,分别给叶子和根提供营养不就够了?王锋为什么还要建两个呢?这其实是经过实践后总结出来的办法。

    几年前王锋刚接触到秸秆反应堆时,触动很大,他发现这个技术不但能降低成本,对作物的增产效果也特别显著,当时心里就是一动,很想用到莲藕的种植上。恰逢那个时候,淄博市正在提倡秸秆的再利用,这为他实现自己的想法提供了一个契机。

    原料有了,接下来就是建反应堆了。大棚里的反应堆有两种,一种是埋在土里的叫内置式,另一种是放在地上的叫外置式,种植户一般只用其中一种就够了。王锋因为不熟悉这个技术,一上来只能是依葫芦画瓢照搬过来。

    可该搬哪个呢?他首选的是内置式,也就是埋在土里的那种。他认为这种方式可以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

    秸秆虽然是作物收获后的剩余部分,但它并不缺少养分,里面富含氮、磷、钾等物质,加上菌种,腐熟发酵之后,就是很好的有机肥,铺得厚一些,还能起到固定藕种的作用,又当肥料又当土壤,完全可以替代原有的土壤了,再说,它还能产气,这不就一举多得嘛!

    但用起来之后王峰才发现,他当初想要事半功倍的想法很难实现。这种内置式的秸秆反应堆放在水下,是可以代替土壤来种藕了,可就是产气不足,隔三差五的才冒出几个气泡来,说明二氧化碳释放的很缓慢。照这速度,等到收获的时候,莲藕也吃不饱肚子啊。所以气肥的作用基本没发挥出来。可原因在哪呢?

    (采访)这个效果也不好,不好一个是咱们产生,二氧化碳菌种它是好氧菌,它在水下不是很活泼,氧气供应不是很充分,产生的二氧化碳效果不好。

    好氧菌的特点,是这种菌必须在有充足氧气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而水中的含氧量是很少的。

    (采访)这种方式(水下)产期量能够达到350-400PPM这个浓度,它跟莲藕增产需要的二氧化碳需求量还有很大的距离。

    不过,它作为基肥的效果还是非常好的。因为采收出来的藕品质还可以,只是产量一般。这说明有机质起作用了,但气肥没使上劲。

    于是,他的思路又转回到蔬菜大棚上。人家不是有两种方式吗?内置的不行,咱就搞个内外结合的,一个产气,一个产肥不就行了?于是第二年,他就在藕池边建起了外置式的反应池,专门负责产气肥。这种方式,由于秸秆和菌种,可以充分接触到空气,解决了先前产气不足的问题。

    (采访)我开动风机抽气抽气,这个时候气体从秸秆四面被吸进来,增加了秸秆的通风量、含氧量,那么说就加剧了菌种反应速度。

    经过改进的外置式反应堆,可以做到定时、定量、可控的提供二氧化碳。而水底下的反应堆,虽然产气少,却能提供有机质。这样一来,王锋的莲藕是吃完了水里的,再吃岸上的,不会饿着肚子干活了。这种1+1的营养组合方式,成为秸秆反应堆技术的一次有益创新。

    (采访)秸秆二氧化碳养藕技术是我市首创的一项高效循环农业的生产新技术,它实现了农作物的秸秆,池藕和生态有机技术的有效统一。

    (主持人)王锋的莲藕经过这气肥加有机肥的滋润,是长势喜人,加上拥有了绿色和有机双认证后,一下子成为淄博市的名牌蔬菜。而这个技术每亩可消耗秸秆15-20亩,又解决了当地农民的一大麻烦。这样一来,不但使王锋增收了,还使更多的人,获得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三丰收。因此,在2010年的8月,这个生态园被中国科协和财政部联合授予——全国秸秆养藕科普示范基地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