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友软件百度网盘:1980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2010发达国家债务危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49:58
1980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2010发达国家债务危机 【 原创: kxc0405   2011-09-15 17:57   只看楼主(-1)   淘股论坛 浏览/回复1088/18   复制分享 】 收藏 7 推荐5 加油券0/1

      


       
              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初爆发。从1976~1981年,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迅速增长,到1981年外债总额积累达5550亿美元,以后两年经过调整,危机缓和,但成效并不很大,1982年8月20日,墨西哥政府宣布无力偿还其到期的外债本息,要求推迟90天,由此引发了全球性的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
             到1985年底,债务总额又上升到8000亿美元,1986年底为10350亿美元。其中拉丁美洲地区所占比重最大,约为全部债务的1/3,其次为非洲,尤其是撒哈拉以南地区,危机程度更深。1985年这些国家的负债率高达223%。全部发展中国家里受债务困扰严重的主要是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委内瑞拉、智利和印度等国。80年代这场债务危机的特点:①私人银行贷款增长较政府间和金融机构贷款增长为快。②短期贷款比重增加,中长期贷款比重下降。③贷款利率浮动的多于固定的。 
         严重的债务危机无论对于债务国,还是对于发达国家的债权银行,乃至整个国际社会,都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包括国际金融组织的有关各方为解决债务危机提出了许多设想和建议,包括债务重新安排、债务资本化及证券化等。尽管众多措施对缓解债务危机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国际债务形势仍然十分严重,债务危机还远远没有结束1989年,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债务余额已高达1262万亿美元,发展中国家债务余额与当年出口额的比率高达187%,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这一比率更高达371%,发展中国家的偿债率为22%,而在债务形势严重的拉美国家,这一比率高达31%到1990年,发展中国家的债务总额已经达到1341万亿美元。  [顶楼]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百度空间 人人网 开心网 天涯 搜狐微博 网易微博 咖啡卡 收藏 7 推荐5 加油券0/1   获取积分 相关股票: 关联标签:债务危机  咖啡卡 【 · 转贴 kxc0405   2011-09-15 18:00 只看该作者(-1)  】       简述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爆发的内在原因
       
       
       发展中国家单纯依靠国内的资金很难满足其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引进外资就成了发展中国家获取资金的重要渠道。其结果一方面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债务上的危机。
       (一) 、发展中国家获得外资的主要渠道
       1. 官方贷款
       2. 发行债券
       3. 银行贷款
       4. 外国直接投资
       (二) 、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
       1. 债务危机的爆发
         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最典型的代表是80年代,发生在拉美的债务危机,其最早起始于墨西哥。最初,墨西哥由于不能按照原计划偿付外债,进而向外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寻求贷款援助,向有关的商业银行请求延展偿还本金和利息的期限,并且要求对近期将要到期的债务进行重新安排。不久巴西也出现类似情况。债务危机爆发了。
         实际上当墨西哥提出债务问题时,其它拉丁美洲国家,乃至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几乎面临同样的偿债困难。此外,一些非洲国家、东亚国家以及东欧的一些国家也面临着严重的偿债问题。结果墨西哥的偿债危机充当了这种严重局面爆发的导火线。
       2.债务危机的原因
         (1)从债务危机产生的原因看,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首先产生于它们债务负担的日益加重。
         (2)偿债负担的加重还由于发展中国家难以用商品贸易条件的不断恶化。
         (3)拉美国家对国际金融市场过分乐观,大量举债。以及美国及其它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对拉美经济过度乐观,不顾其偿债能力,以各种形式向拉美国家提供贷款。
         (4)发展中国家的债务结构配置不合理,及其对引入外资应用不当
       3.债务危机的处理
        (1)强调国际调整,通过各种渠道减免发展中国家的债务。
       A.要求商业银行与债务国合作,为债务国提供多种形式的金融支持,包括减免债务和债务清偿以及提供新的贷款;
       B.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为“减少债务或清偿债务”提供资金;
       C.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变这样一个规定,即当商业银行不承诺借款给债务国时,就拖延该组织对债务国提供贷款的做法。
        (2)调整发展中国家的债务结构。 [沙发]         淘股宝一周订阅: 1、帅八戒:成本中轴慢慢磨潜伏    2、一次又一次:严格执行计划    3、一座城池:短线     more>>> 咖啡卡 【 · 转贴 kxc0405   2011-09-15 18:01 只看该作者(-1)  】       债务危机为何紧紧缠上发达国家
       
       2011年08月15日 08:36:01  来源: 上海证券报 【字号 大 小】【收藏】【打印】【关闭】 分享到新华微博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债务危机”这个词似乎总是与发展中国家相关联。但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新一轮的债务危机又开始发作。不过这次的对象不再是发展中国家,而是缠上了发达国家。债务危机从发展中国家转向发达国家,揭示了发达国家发展模式的重大缺陷。这对中国来说是值得警惕的教训。
       
         上世纪七十年代,拉美一些国家经历了一段经济高速发展。由于经济发展对资金有巨大需求,在内资不足的情况下,一些拉美国家开始大肆举债,企图借用外资在短期内实现现代化。从1976~1981年,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迅速增长,1981年外债总额积累达5550亿美元,到1986年底更是突破了1万亿美元。负债最严重的包括拉丁美洲地区诸国,约为全部债务的1/3,其次为非洲,尤其是撒哈拉以南地区。1985年这些国家的负债率高达223%。
       
         1982年8月,墨西哥因外汇储备已下降至危险线以下,无法偿还到期的公共外债本息,不得不宣布无限期关闭全部汇兑市场,暂停偿付外债,并把国内金融机构中的外汇存款一律转换为本国货币。墨西哥的私人财团也趁机纷纷宣布推迟还债。继墨西哥之后,巴西、委内瑞拉、阿根廷、秘鲁和智利等国也相继发生还债困难,纷纷宣布终止或推迟偿还外债。这就是当时震撼世界金融业的拉美债务危机。
       
         债务危机对拉美国家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和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大量资金流向国外,国际收支更趋恶化,资本货、能源和原材料的进口大幅度下降,经济发展速度严重受挫,通胀率猛升。整个80年代,拉美地区的GDP年均增长率仅为1.1%,个别年份甚至出现负增长,工业产值年增长率只有0.5%,人均收入下降10%,除个别年份外,通胀率一直保持三位数,1990年甚至高达1491.5%。拉美债务国为此而付出的代价是整整“停滞的十年”或“失去的十年”。
       
         时过境迁,在拉美债务危机爆发不到30年的时间后,债务危机的阴影开始再次笼罩全球,不过这次的主角却换成了一向号称信用好、偿债能力强的发达国家。2007年,美国出现了次级债务危机,并很快蔓延到其他国家,酿成了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欧美发达经济体推出了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这些国家公共开支剧增的同时,却面临着税收锐减的窘境,导致公共债务不断上升。 [板凳]     咖啡卡 【 · 转贴 kxc0405   2011-09-15 18:03 只看该作者(-1)  】       自2007年年底以来,发达国家的债务占GDP的比重已飙升了近21个百分点。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和拉动经济复苏,美国等发达经济体仅在2010年就举债上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世界著名的评级机构穆迪的一项研究发现,2007年到2010年全球公共债务将增加约15.3万亿美元,其中八成来自西方七国集团。IMF则警告,G20中的发达经济体到2014年的政府债务水平可能达到GDP的118%。
       
       
         金融危机后首遭主权债务评级下调的国家是冰岛。2008年10月,冰岛主权债务问题浮出水面,其后是中东国家,由于救助及时未酿成较大的国际金融动荡。2009年12月,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宣布,将希腊的长期主权信贷评级下调一档,从“A-”降为“BBB+”。其他几家评级机构迅速跟进,也将希腊的主权债务评级做了相应地下调。2010年4月标普更将希腊主权债务评级降至“垃圾级”,债务危机进一步升级。除了希腊外,欧洲的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和西班牙也都债台高筑,危机四伏。
       
         如果说希腊等“欧猪五国(PIIGS)”尚属于“二线”发达国家的话,那么法国、日本、美国等“一线”发达国家卷入债务危机,就无疑向世界经济扔了一颗“重磅炸弹”。由于受到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2009年和2010年法国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大大超过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和60%上限。令人担心的是,法国经济增长乏力,其自身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高达84.5%,恐怕很难为救助其他欧元区国家继续提供救助。
       
         经历了大地震的日本也在劫难逃。由于灾后重建等特殊原因,日本政府的债务规模确实很大,占GDP两倍多,在发达国家中最高。日本在2009年、2012年以及2016年,其公共债务相对于其名义GDP的占比数分别为217%、232%、277%。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掌握的数据,日本正陷入1875年以来最严峻的债务危机。根据日本财务省于2月份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日本的国家债务余额已高达919万亿日元,比去年9月公布的数据增加约10万亿,日本国民的人均债务负担已增至721万日元。IMF预测,日本如果以现有的债务增加速度持续下去,2016年的公共债务率将高达277%,日本将成为发达国家历史上财政状况最恶化的国家。
       
         在发达国家债务危机愈演愈烈之际,世界经济的“火车头”美国也未能幸免。次债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赤字大幅度上升,举债度日成为家常便饭,国债纪录屡创新高。截至2010年年底,美国联邦政府债务余额一举突破14万亿美元。到今年5月,美国国债触顶,开创了14.29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目前,美国财政赤字占GDP比重近10%,国债总额占GDP比重约100%,均为二战后最高水平。即使在两党就提高债务上限达成一致的情况下,标准普尔也无所顾忌地将美国主权债务的评级史无前例地从3A最高级别下调到AA+。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球金融市场顿时剧烈动荡,股市更是跌声一片,令世人普遍担心世界会否陷入新一轮的金融危机之中。 [地板]     咖啡卡 【 · 转贴 kxc0405   2011-09-15 18:04 只看该作者(-1)  】       发达国家陷入主权债务危机,不仅是国家信用蒙受巨大的损害,其实也是长期经济发展所积累的矛盾和发展方式扭曲所结下的恶果。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就席卷西方各国,这种思潮主张政府应该尽量少干预市场,主张大力减税。比如近十年来,美国政府多次推出大规模减税政策,大大缩减了政府的收入来源。与此同时,出于反恐和全球战略需要的军费开支出现了迅速增长。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和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发达国家的财政不堪重负。许多发达国家都奉行高福利的社会经济政策,执政者出于选举需要,不敢对经济和社会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依旧维持高福利的社会保障,这就造成了财政上的入不敷出,多年来靠举债度日。即使是福利保障水平较低的美国,近些年来也大力推行全民医保计划,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计划费用的增长速度一直高于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到2009年,美国联邦财政支出中医疗卫生项目总额为7963亿美元,相当于GDP的5.6%。
       
         发达国家债务危机也是对长期奉行“消费主义至上”理念的一次沉重打击。美国历来鼓励民众多消费,少储蓄。有资料显示,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居民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一直在60%以上。进入新世纪后,则开始超过70%。金融危机爆发前甚至高达80%多。而全国净储蓄率则从上世纪80年代的9%左右一直下降到目前的负储蓄。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发达国家的财政支出大幅增加,则是导致债务危机的直接原因。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美国奥巴马政府先后推出两轮量化宽松政策,其中也包含了上千亿美元的减税措施。在美国债务危机爆发后,第三轮的量化宽松政策蓄势待发,随时都有出台的可能。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发达国家陷入债务危机完全是咎由自取,是过度消费、盲目减税、片面追求高福利所导致的财政和贸易双赤字的必然结果。在经济增长乏力,税收来源减少而财政支出猛增的情况下,债务危机迟早都会爆发。 [第5楼]     咖啡卡 【 · 转贴 kxc0405   2011-09-15 18:05 只看该作者(-1)  】       对中国而言,虽然目前尚无债务危机之忧,但却需要防范风险的远虑。在中国,主权债务规模相对来说并不太大。1981年我国恢复发行国债,当年的国债发行量仅为48.66亿元。目前,我国的国债余额总量约为10万亿元左右,占GDP的比重不足25%,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60%的安全标准。另一方面,我国财政收入增长的速度近些年都保持在20%以上的高速度,大大高于GDP的增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将在很长的时期内不存在着主权债务危机的问题。
       
       
         但值得警惕的是,中国的地方债务问题却要严重得多,而且危害性不可小觑。根据有关数据,目前我国地方债务的总规模大约为10.7万亿,如果加上国债余额,那么中国的债务总额占GDP的比重就将翻一番,达到约50%,接近警戒线水平。更令人担心的是,一些地方的债务负担十分沉重,负债率超过60%甚至100%的也不鲜见。在一系列紧缩政策的打压下,地方政府资金来源不足,偿债能力下降,违约风险大大增加。
       
         所以,和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债务危机不同的地方就是,中国主要的债务风险不是来自主权债务,而更有可能来自地方债务。当然,地方债务风险必然会对主权债务信用产生直接影响,也正是由于地方债务风险较大,国际评级巨头没有一家将中国的主权债务评级为AAA级。相反,他们不断提示中国地方债务可能诱发的经济风险。
       
         另外,在中国的外债结构中,短期外债的急剧上升也对主权债务的安全形成了一定的隐患。短期外债是从境外借入的所有约定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短期债务资金。按照国际标准,短期外债占比的警戒线是25%。根据国家外汇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我国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4116.5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70.25%,占比连续八个季度上升,创下历史新高。虽然短期外债中贸易信贷和贸易融资占大部分,但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大量的套利资金急剧膨胀,也会对我国的金融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
       
         因此,对中国而言,目前应将地方债务风险的防范与治理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来抓,同时努力在人民币汇率改革上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面对新一轮金融动荡的冲击,只有练好内功,消除各种影响经济稳定发展的隐患,才能将发达国家债务危机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第6楼]     咖啡卡 【 · 原创: 寂听   2011-09-15 22:52 只看该作者(-1)  】       这个要顶! [第7楼]     咖啡卡 【 · 原创: 三点   2011-09-15 23:11 只看该作者(-1)  】       油推 [第8楼]     咖啡卡 【 · 原创: kxc0405   2011-09-24 14:28 只看该作者(-1)  】       1970-1980 日本制造,世界经济滞胀                    2000-2010 金砖四国,世界经济滞胀 
       
       1981-1985 强势美元,拉美债务危机                    2011-2015 ? 强势美元, 欧债危机
       
       
       做空黄金 [第9楼]     咖啡卡 【 · 转贴 kxc0405   2011-09-24 15:04 只看该作者(-1)  】       日元升值和两次石油危机炼成了日本制造
       
       2007-4-13 8:42:58  国际石油网
       
       上世纪70年代日本制造也曾面临日元升值、能源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冲击和压力,这些压力不仅与中国制造目前面临的压力相似,而且其严重程度远超今天的中国。但是,正是在危机中,日本的汽车和机电加工等行业脱颖而出。
       
       两次危机冲击日本制造
       
       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暂停美元和黄金的交换,创设10%的进口税,90天内冻结工资和物价等举措,史称“尼克松危机”。引发危机的原因众多,但有一近因,便是常年持续的对日大额贸易逆差。最终,该年底日元由1美元兑换360日元升值到308日元,并于此后常年处于巨大的升值压力下。
       
       1973年,日本又遭遇第一次石油危机。作为资源小国,当年日本73%的初级能源依赖石油,而99.7%的石油依靠进口。危机后,翌年日本国内石油价格上涨了4.5倍,国内批发物价上涨了30%以上,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则在朝鲜战争后首次出现负增长。
       
       然而,在经历日元升值和石油危机两次冲击之后,日本国内家电、汽车却进一步普及,消费需求向着精致、高端的方向不断发展。这固然缘于日本重点发展符合比较优势的汽车、机电等加工组装机械行业,逐渐将石油、化工、煤炭等高能耗行业,以及纺织、轻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调整出局。更重要的是,大多数企业选择了以开拓内需为突破口。
       
       经过数十年的高速增长,日本民众收入水平大幅提升,国内市场开始呈现需求个性化、多元化的趋势。在这一背景下,日本企业通过管理创新,挖掘国内市场的潜在需求,很多企业借此在制造上同时实现了低能耗、低成本,以及高品质、多品种、小批量、短交货期等目标。这些又帮助日本制造,尤其是汽车和机电行业,在国际市场上进一步获取竞争力。日本一桥大学教授、管理专家米仓诚一郎非常看重两次危机冲击下日本制造的表现,称其是日本式管理在危机下的全面创新。 [第10楼]     咖啡卡 【 · 转贴 kxc0405   2011-09-24 15:09 只看该作者(-1)  】       日本放松房价调控的教训
       
       刘正山 (刊发于《中国青年》杂志2010年1期)
       
       主流观点认为,由于“广场协议”,在日元升值的预期下,1985年以来,外币大量涌入日本,导致包括房地产在内的资产价格迅猛上升而形成“泡沫”;到1990年,日元升值预期减弱,外资撤离导致房价大跌和“泡沫”破灭,由此带来日本经济的长期衰退。
       
       可是,追溯那一段历史,不难发现,“广场协议”并非只是针对日本,其内容主要是五个发达国家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其目的是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贬值而不是单纯的迫使日元升值。以同样受“广场协议”影响的德国为例,从1985年到1988年,本币升值也高达70.4%,但在德国却没有出现泡沫经济。
       
       此外,日本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并非始于“广场协议”,而是在协议之前就已经开始了。1976年至1985年,日本全国地价上涨了45.3%,平均每年涨幅达4.53%。
       
       那么,日本房地产泡沫究竟是如何产生的?日本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日本第一部《经济白皮书》的执笔者都留重人分析说:“投机因素是造成30多年来城市土地价格上涨145倍的最大的因素”。我认为,这是非常公允的解释。
       
       实际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日本的地价一直在上涨。其中,1955年到1961年期间,地价出现持续性的急剧上升,每年平均涨幅超过20%。1962年到1971年,地价上升率比较缓慢。1972年和1973年,地价急剧上涨,涨幅亦超过20%。这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而采用宽松的金融政策的结果,如日本央行的贴现率在1972年6月仅为4.25%,为二战之后的最低水平。
       
       1974年4月,日本开始紧缩货币供应,到1974年12月,央行贴现率空前被提高到9%,从而住宅贷款额急剧下跌,从1973年度的32527亿日元,下降到1974年的30929亿日元。当然,此轮地价下跌也与土地政策相关。政府把“对付土地投机”作为重头工作来抓。1973年,日本政府引入了法人土地转让加重课税措施、土地保有特别税等,1974年制定了国土利用计划发。由于宏观调控政策的得力,1975年,地价几乎没有上升。 [第11楼]     咖啡卡 【 · 转贴 kxc0405   2011-09-24 15:12 只看该作者(-1)  】       很遗憾,这一轮宏观调控只是昙花一现。从1975年4月开始,日本的金融政策转向宽松,此后,地价、房地产价格乃至股市开始进入一轮快速上涨通道。但是,日本政府没有采取宏观调控措施,而是放任房地产泡沫滋长、膨胀。
       
       
       这也难怪,日本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比中国还要紧张,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日本广泛流转着所谓“地价只会涨不会跌神话”、“房价只涨不跌神话”。所以,20世纪70年代初的那次短暂的房地产市场回调,并没有起到任何警告作用,投机性房地产需求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激增。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房地产和建筑公司等开发机构大量进行土地投机,引发了土地投机热潮。同时,1986年1月起,日本央行连续5次降低贴现率,从5%降低到1987年2.5%的二战后最低水平。此外,各金融机构也将房地产贷款作为最佳贷款项目,无节制地扩大信贷规模。据统计,1984年房地产抵押贷款在日本全国银行的贷款总额中所占的比例为17%,以后比例逐年增加,最高达40%以上(1996年,日本央行前行长三重野康表示,泡沫经济初始时期,日本金融机构向房地产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放贷款余额由原来的20%骤然上升到40%)。
       
       除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外,一些由日本财政部支持的住房贷款机构也在土地投机中大量发放信贷资金给开发企业,进一步降低了融资成本,导致土地价格更加上扬。房地产的升值和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大形成恶性循环,推动了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和膨胀。  
       
       由于地价上涨过度,房价收入比高涨,有效需求遭遇空前的压抑。到1990年,东京都市圈的住宅价格与年收入之比已经超过了10倍,在核心地区更是达到了近20倍的水平。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日本政府不得不决定进行宏观调控。一是紧缩住房金融政策。1987年7月,日本财务省要求“房地产贷款增长速度不能超过总体贷款增长速度”。受此影响,日本各金融机构的房地产贷款增长速度迅速下降,从1987年6月的36.6%下降到了1988 年3月的10.2%。此外,日本银行从1989年开始连续5次加息,商业银行向央行借款的利息率从1987 年2 月的2.5%上升到了1990年8月的6%。受加息影响,日本股市在1990年1月~3月间开始出现较大幅度下跌,在整体经济降温后的1992年,土地价格也出现了下滑。二是打击土地投机。1989年日本企业乃至家庭大规模卷入土地、股票投机之际,日本国会通过和颁布《土地基本法》,其中第四条规定:“土地不准作为投机交易的对象。”
       
       现在看来,日本的这场宏观调控,来得有些晚,造成的损失太大。但是,如果从长远看,不尽快挤掉泡沫,继续放任其膨胀,后果不堪设想。
       
             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陷入了衰退。但是,日本国民从楼市中直接受损则不是很大。这受惠于政府的住房保障政策和利率政策。一是为了复苏经济,日本银行在泡沫破灭后,长期实行低利率甚至是零利率的政策,这对于在泡沫时期购买了房地产的居民而言无疑是“福音”。二是日本政府长期以来所采取的“保低放高”的住房政策,大大缓冲了房地产泡沫破灭带来的冲击。所谓“保低放高”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者提供廉价住房或优惠住房贷款,保证中低收入者能买得起房或者能租得起房,而高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则由公开市场解决。“保低”的主要途径是建立住房保障体系,使低收入者“居者有其屋”。据统计,截止到2000年,日本住宅公团(根据1955年7月颁布的《日本住宅公团法》而成立的特殊法人)累计建房150万套,用于出租和销售的各占50%,各地方政府累计翻修和新建住房210余万套。同时,住宅金融公库(隶属于日本国土交通省及财务省)累计为1890万套住房提供了177.4万亿日元的融资。大量低价房和廉租房在日本政府的努力下成功填充了市场,满足了日本相当一部分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低价房和廉租房“兜底”,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后,日本国民将遭遇什么样的恶果。 [第12楼]     咖啡卡 【 · 原创: wxws0608   2011-10-05 20:21 只看该作者(-1)  】       写的不错,继续 [第13楼]     咖啡卡 【 · 转贴 kxc0405   2011-10-07 10:23 只看该作者(-1)  】       汉江奇迹:指韩国在几十年内快速崛起的奇迹。
       
         韩国位于亚洲东部朝鲜半岛南端,面积小、人口多,自然资源贫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民经济带有严重的殖民地性质,国家贫困,市场狭小,资本主义刚刚兴起。但是,自60年代以来,韩国政府实行了“出口主导型”开发经济战略,推动了本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由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国家之一,一跃成为中上等发达国家、“亚洲四小龙”之一。韩国的发展被称为“汉江奇迹”。
              1950 年 6 月 15 日,一场二战后最大规模的局部战争拉开了序幕。1953 年,韩国人均国 民生产总值不足 60 美元,失业率高达 80%以上,被列为世界上最贫穷落后 的国家之一。三十八年后的 1988 年 9 月 17 日,汉城。第 24 届奥运会在这里隆重开幕。1988 年,韩国人均收入 4042 美元,国民生产总值 1720 亿美元。2001 年国内生产总值为 4176 亿美元,人均 GDP 为 8790 美元。
          1973年1月12日,朴正熙在新年记者招待会上,宣布要改造工业结构,扩大产业基础;要发展综合化学、造船和机械工业,有必要引进最新技术,建设大型工厂。朴正熙一生忘情于国家和民族的富强,上台后为韩国的崛起做出了巨大贡献,是“汉江奇迹”的缔造者。
          从此以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只有320美元(1972年)的国家,走上了同时振兴造船、电子、机械、钢铁、汽车、石化、原子能等技术集约型核心产业的道路。发达国家用几十年甚至一百年才能完成的产业结构改造,韩国用很短的时间完成了。
          1973至1979年,韩国制造业年均增长了16.6%,1980年重化工业在整个制造业的比重达到了54%。1965年韩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06美元)只有菲律宾的一半,到1979年达到1745美元,为菲律宾的三倍。“汉江奇迹”已露出了端倪。
          1973年10月,第4次中东战争引发的第一次石油危机。韩国政府颁布了“节能一期措施”。其具体内容包括:节省5%的暖气燃油;2公里左右的距离不坐车;在日常生活中彻底履行“白天关灯”制度;对新建广告霓虹灯和浴池的审批进行管制。
          1974年韩国经济增长率为8.1%,出口比上一年增长了38.3%,国民生产总值(GDP)增加了7.1%。国家经济发展第三个5年计划期间(1972年至1976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为11%。韩国此时此刻勇敢地使用了“化危机为机会”的逆向思维方式,从中东赚回买石油的钱。
       
       
       “财阀”一词最早出现于二战前的日本,当时支配日本经济的三井等企业集团被日本人称为“财阀”。这些“财阀”在二战中担任了日本帝国主义后援的角色,所以在战后被美军强行解散。五大财阀,三星、现代、SK、LG、乐天,都是韩国著名的跨国企业集团。
         经济学界认为,典型的财阀在今天仅存在于韩国。他们具有以下特征:财阀的所有权以及经营权都集中于总裁、总裁的家庭成员或者其亲属;财阀下属公司涉及多个产业领域;内部的经营结构是中央集权式的,子公司下又有孙公司;子公司之间通过循环出资等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资本与商品会在集团内部流动,子公司服从整体集团的利益;集团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比重。韩国人习惯上把资产规模排在韩国前30位并且符合上述特点的企业集团称为“财阀”。
         自韩国经济走上发展道路起,财阀就是韩国经济的主角。在“发展企业就是爱国”、“扩大出口就是爱国”的年代,财阀们被认为是“爱国英雄”。他们在经营中表现出非凡的能力和超乎常人的勤奋,跟着政府的指挥棒,在上世纪50年代迅速发展了制糖、面粉、纤维、水泥等产业,解决了韩国严重依赖进口的问题,并很快转向出口。60年代后,政府要求产业升级,财阀们又把重点转移到建筑、汽车、电子、化工、制铁、肥料、炼油等重工业,并同样在短时间内具备了与国外企业竞争的能力。进入80年代,财阀们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以及技术高新化的时代潮流,积极走出国门、大量投资技术研发,继续支撑韩国经济的增长。可以说,韩国之所以能实现“压缩式增长”,全因这批富有创业精神的财阀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第14楼]     咖啡卡 【 · 原创: shengli99   2011-10-07 10:35 只看该作者(-1)  】       要顶! [第15楼]     咖啡卡 【 · 转贴 kxc0405   2011-10-11 03:30 只看该作者(-1)  】       
       
       作者:海宁的马甲 回复日期:2011-10-07 22:27:20
       2009-2011温州和全国各地,都认为房价只会轻微下跌,不会大跌(据说是因为zf不允许),这种隐含的“兜底保险”,导致部分投资者心目中买房的收益/风险的天平,严重倾斜,收益可以高到100%,300%,而下跌风险“撑死也仅仅只有20%,30%”,导致人们乐于借钱给开发商开发房子,借钱给房地产的天才投资者(前期从房地产赚钱,证明其天才)。
          民间债务危机,未来1,2个季度,极可能将向更广泛,更纵深方向发展。
          欧洲银行危机,在希腊正式违约后,还会导致更多的连锁反应。
       
       温州,是利用货币,以钱生钱生意的最前沿,是领先指标。最后,在通货紧缩中,在房价,股市,原材料商品,企业利润全线下跌中,必然爆发债务危机。
         债务危机,是一种总清算。w总,救不了温州债务危机,正如2010年底加息后上电台喊话,挡不住原材料价格继续暴涨。
          听其言,观其行,当你真正搞投资减速,货币紧缩玩真的,看涨的投机者自然会为了躲避风险而抛售,或者在合适的时机反手做空,帮你打压CPI,PPI。
          当你给出经济永远高昂向上的兜底保险的时候,原材料商品投机者和你一起看涨;
          当你投资减速,货币紧缩玩真的时候,投机者会帮你控制CPI,PPI的。
       
       金融(比如股票)资产和实物资产,货币之间,处于波动之中。
         经济上升初期,企业盈利增长前景向好,金融(比如股票)资产升值,(2009年),然后商品需求上升,涨价;经济增长达到高潮(2010年第一季度,GDP增长高峰在14%左右,不是统计局的12%,统计局报14%,就是在说经济就过热了,就相当于打领导的耳光了)经济中期调整(2010年4月到9月)之后,经济二次过热(2010年6月到9月货币政策放松),原材料商品疯狂(2010年9月到2011年4月底),此时原材料商品价格太高了,货币政策即使不紧缩,经济也会通往衰退,萧条的路上。货币政策紧缩,仅仅是让股市跌得更加鬼哭狼嚎而已(人民币,美元的购买力急剧上升,股票,原材料商品,房子价格下跌)。
         一个经济周期的循环,关键在于把握时间点。当然这是一句非常。
         把握时间点,一个是看最敏感的投机品种,不炒白银,但是关注白银走势,绝对有好处。白银2011年5月初见顶,是投机情绪见顶的标志性事件。
         把握时间点,另一个是看敏感地区,温州人都不赚钱了,说明股市,楼市,实业,原材料商品都不行了,连玩“以钱养钱”,“种人民币发财”的旁氏骗局都到头了。
         除了做空,就是现金为王了。而美元,是世界货币,现金中的战斗机是也。未来美元,人民币的购买力还会贬值,但是2011年下半年,到2012年第一季度,美元,人民币的购买力会上升。
       
       转载:美林投资时钟理论
          美林的投资时钟理论美林的投资时钟是一种将经济周期与资产和行业轮动联系起来的方法。这种方法将经济周期划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衰退、复苏、过热和滞胀,每个阶段都对应着表现超过大市的某一特定类别资产:债券、股票、大宗商品和现金。
          在衰退阶段,经济增长停滞,通胀率处于低谷,企业盈利微弱并且实际收益率下降;央行降息以刺激经济,进而导致收益率曲线急剧下行;因而债券是最佳选择或者选择债券型基金。
             在复苏阶段,经济刺激政策发挥作用,GDP增长率加速,企业盈利大幅上升。这个阶段是股权投资者的“黄金时期”,股票是最佳选择或者选择股票型指数基金。
             在过热阶段,企业生产能力增长减慢,开始面临产能约束,通胀抬头;央行加息以控制通胀和过热的经济;因而大宗商品是最佳选择。
             在滞胀阶段,GDP的增长率降到潜能之下,但通胀却继续上升,股票表现非常糟糕,现金是最佳选择或者选择货币型基金。
       
       作者:海宁的马甲 回复日期:2011-10-07 21:06:49 
       中国的汽车普及潮,还远未到来。2011年,不过是第一次爆发式增长之后的调整。这个汽车销售的萧条期,此帖去年提到过。
         中国的产业升级,一直在进行。能做的东西,越来越复杂。比如医疗设备,开始抢占国际市场,汽车大量出口,必然出现。
         消费,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一些被爆炒的股票,不但不会涨,大跌也是正常的。行业好,并不表示该行业每个公司都赚钱。
         1999年5月到2000年3月,股市狂炒互联网概念,9个月内,上海梅林,中关村等互联网概念大涨5倍以上。后来在互联网上发财的,不是那些被恶炒的上市公司。互联网泡沫破裂后,段永平200万美元成功抄底准备转做游戏的网易,网易上涨50倍以上。
         2009年,2010年,市场大炒中小板,消费,医药概念。未来获得大发展的,并不一定是这些涨了5倍以上的上市公司。 [第16楼]     咖啡卡 【 · 原创: kxc0405   2011-10-11 04:04 只看该作者(-1)  】       1953 年,韩国人均GDP不足 60 美元                             1970,中国人均GDP 109美元
       
       1972 年,韩国人均GNP只有320美元                              1990,购买力平价法测算中国人均GNP 2472美元
       1972-1976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为11%                            1992-1996,年均经济增长率为12.08%
       1988 年 9 月 17 日,汉城第 24 届奥运会开幕                 2008年8月8日, 北京奥运会开幕
       1988 年,韩国人均收入 4042 美元                                   2008, 中国人均收入 1429美元
       2001 年,韩国人均 GDP 为 8790 美元                             2021,中国人均GDP ? [第17楼]     咖啡卡 【 · 转贴 kxc0405   2011-10-15 13:23 只看该作者(-1)  】       韩国创造:"韩货"在中国大肆流行之深度思考(图)
       
       2005年12月07日 13:16
           1999年11月,韩国“酷龙”演唱组合来华演出成功后,我国首次出现了“韩流”一词。当时被称之为“韩流”的韩国大众文化在我国被定义为“酷”、“时尚”,主流观点认为这种舶来的浅层次文化消费必定来去匆匆,短时间内就将被国人所遗忘。孰料6年过去了,这股韩风不仅未从中国消失,反而从最初的音乐、电视剧到电影、网游、动漫等全方位侵袭我国,其内涵也由最时尚、另类到逐渐接近中华传统的儒家文化,从青少年到成人的全年龄覆盖。甚至开始超越文化的范畴,出现“韩流”生活化的迹象,韩式服饰、妆容、饮食等全面渗透进我国社会。
       
       
           从“制造”到“创造”
       
           作为国家产业策略的“韩流”
       
           短短8年,从受亚洲金融危机重创,必须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接济的准破产国到身揣2000多亿美元的全球第四大外汇储备国。韩国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依靠工业创造了“汉江奇迹”后,再次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的神话,此次文化成了撬动这一经济腾飞的支点。而在“微笑王子”裴勇俊一人独创23亿美元经济效益的背后,则是策略性的国家作为。
       
           韩文化正将自己拆解为卡通、歌曲、影视剧、饮食这些易于消费的颗粒,渗入中华文化圈的肌肤深处。图为韩国歌手Rain
       
       “Pucca娃娃”、“流氓兔”都是韩国成功的卡通形象
       
       
           外汇储备落到谷底、众多大财团解体、173家银行关门……1997年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痛苦挣扎的韩国政府猛然意识到产业单一所造成的经济脆弱,产业多元化成为韩国积极探索的方向。
       
           1998年金大中任总统后,韩国政府正式提出“文化立国”的战略,将低消耗、无污染、利润核心在于创意的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予以大力推进。随着战略的确定,在政策、法规、组织、资金上即刻全盘启动。
       
           1998年韩国政府在文化观光部下面建立了文化产业局,同年成立游戏产业振兴中心,2001年又成立文化产业振兴院,该院每年可得到政府5000万美元的资助。从1998年起,陆续出台了《国民政府的新文化政策》、《文化产业促进法》、《文化产业发展五年计划》、《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1世纪文化产业的设想》、《电影产业振兴综合计划》等法律保障政策。从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设立文化产业振兴基金、建立国家级尖端文化产业基地、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的产业经营以及强化外向型产品等方面为文化产业提供法律政策支持。2000年为促进文化产品的出口,政府还特别成立影音分轨公司,对韩文翻译为外语和产品制作的费用几乎给予全额补助。
       
           在2001年亚洲各地渐渐开始感受到“韩流”的侵袭之时,韩国文化观光部更是索性制定出明确的“培育韩流文化方案”,包括在汉城建立“韩流发祥园地”;在北京、上海等地建设“韩流体验馆”;由民间专家学者组建“亚洲文化交流协会”,对出口的文化内容质量把关,防止因出口劣质文化产品而降低外界对韩流文化产品的信任度;对韩流文化盛行国家和地区的使、领馆加派文化官员;成立“韩国文化振兴院”,在韩流影响大的国家和城市设驻外办事处,目前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已在中、日、美等国设立了办事处,2006年将在伦敦再设立一个办事处,从而建成亚、欧和北美主要市场的联络体系;在韩国多个城市举办“韩流商品博览会”等等。
       
           同时还计划由政府出面设立文化产业研究生院(计划于2006年或2007年设立);加强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对一些大型文化项目进行经济支援,成立管理投资资金的专门公司,做到专款专用;采取措施保护著作权;为缓解部分国家对“韩流”产生的排斥情绪,决定每年引进并上映部分亚洲国家的优秀影片,为“韩流”的深入与持久提供基础。
       
           由政府出面的强势产业结构调整一年来,1999年就已初现成果,当年经济增长就曾反弹至10%。从1999年以来,包括出版、漫画、音乐、游戏、电影、动画片、广播电视、广告、互联网及移动文化信息等10个领域的文化产业产值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以上。据统计,2004年韩国文化产品已经在世界市场上占到3.5%,已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产业强国。其中2003年9月韩国电影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50%这一“梦幻占有率”,韩国影视出口额1995年仅为21万美元、1997年为49万美元,到2003年已增长到3098万美元,继法国之后成为第二个有能力与美国抗衡的电影生产国。
        
          最强劲的网游市场规模从1997年之前的100亿~200亿韩元发展到2004年突破4万亿韩元。整体文化产业计划到2007年实现海外出口100亿美元。同时,文化产业更是带动了制造业、纺织业、电子业、时尚业等产业的全面复苏。受文化产业成功的启示,韩国各产业均致力于占据文化创意这一21世纪产业链的高端,从“韩国制造”到“韩国创作”,韩国经济再次腾飞。
       
           韩国:由浅入深适时转型
       
           按照韩国文化观光部的划分,“韩流”文化盛行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日本、新加坡、越南,主要集中在汉字文化圈内,并将中国内地看作“韩流”文化产品最有潜力的市场。韩国外交通商部指出,到2010年,韩国要力争占到中国文化商品市场10%的份额。韩国政府敢于如此雄心壮志,正是基于近年来韩国文化产品在内地市场惊人的高速增长。
       
           我国市场上占绝对优势的韩国文化产品是网络游戏,2001年,盛大公司从韩国引进的一款网游《传奇》,仅用一年时间就将陈天桥打造成中国首富。目前韩国网游在我国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2004年我国引进韩剧达到107部,近两年来央视海外剧场播出的韩剧,每部收视率在23点之后的时段都能达到10%以上。近日正在湖南卫视热播的《大长今》则再次创造了收视神话及插播广告的天价纪录。
       
           “韩流”在我国的持续稳定与扩大,与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中拥有一批针对亚洲市场策划文化产品的“谋士”有关,“韩流”来袭的时间与路径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韩流最早在我国也是最早在亚洲开始形成影响始于韩国流行音乐。1999年11月,韩国的“酷龙”组合来华演出成功,2000年2月,H.O.T组合在华演出再次受到热烈追捧。同年10月,韩国安在旭在北京奥林匹克体育场的演出收益至少达到10万美元以上。从此,韩国歌曲极具煽动性的节奏以及歌手宽大奇特的服装都成为中学生模仿的对象。
       
           2002年后,韩国音乐在我国的流行程度开始下降,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家长及教育界对奇装异服和韩国歌曲刺激性节奏的抵触;另一方面韩国也主动放弃音乐上的竞争,因为我国盗版的泛滥使韩国音像企业难以赢利。据统计,到2003年为止,韩国音像企业在我国仅赚到14亿韩元。但是很快,韩国音乐带来的热潮被一批批更为走红的影视剧所接替。
       
           与音乐相同,韩剧最初在我国的定位也是青春、时尚。1993年,我国引进了第一部崔真实主演的韩剧《嫉妒》,未造成轰动性反响。1997年央视八套播出韩剧《爱情是什么》,其收视率达到4.2%。从1999年起韩剧热逐渐扩散,《星梦情缘》、《真情》、《恋风恋歌》、《可爱先生》、《天桥风云》、《妙手情天》、《蓝色生死恋》连续播出,几乎每一部都能给年轻人带来议论的话题。2002年,我国内地播放韩国电视剧数量已达67部。同年,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在中国上映,尽管之前该片盗版泛滥,但据统计该片当年的票房居然达上千万元,“野蛮女友”也成为当年我国的流行语之一。这一时期的韩剧主要定位于青年人,着眼于爱情与都市时尚生活。
       
           2002年,韩国影视剧淡化最初一味的时尚路线,推出大批反映家庭伦理道德的影视剧,并在我国获得了更为巨大的成功。婆媳关系、家庭矛盾、洗衣做饭,这些原本在中国认为只有家庭妇女才热衷的题材,经韩国人包装后,不仅将拥趸们的年龄层次扩大到大中学生的父母,同时也深深吸引了青年人。
       
           在《看了又看》、《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人鱼小姐》中,中国观众看到了久违了的晚辈对长辈的礼仪、女性对制作食物的热心、真实随性的家庭氛围与人物形象等等,这些早已被中国影视制作者所遗忘的温馨的文化元素,中国观众的喜爱之情自然喷薄而出。而2004年后,向中国输出的韩剧再次转型,《明成皇后》以及《大长今》将韩国文化中的精髓展现给观众,以亲情、爱情以及个人奋斗包裹住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的儒家文化,再次拓展韩国文化接受人群,为“韩流”注入更深层次的生命力。   
       
           向韩国“取经”尚在外壳阶段
       
           韩国将从中国“取经”并获利的中华文化精髓,反过来再卖给中国,短短几年时间其文化产业的高速成长令人咋舌。在这个邻国对整个亚洲文化产业市场虎视眈眈之时,与其有着高度文化相似性的我国,也正试图从中找出借鉴之道。
       
           我国文化产业研究专家陈超认为,韩国经验对我国的最大借鉴之处在于政府向文化产业的倾向性扶持策略。他以发展韩国文化产业最重要的组织部门文化产业振兴院为例介绍说,文化产业振兴院分为三个部分:产业孵化本部、内容开发本部和产业振兴本部。振兴院对企业的支持分为四种模式:一是通过风险资金进行支持。二是通过平台支援。三是帮助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四是孵化中小企业。
       
           “文化产业是创意产业,很多公司人很少,但却可能拥有经济价值高的idea,他们缺乏的是启动资金、信息、测试平台以及设备仪器。韩国以国家性的非营利组织向文化产业提供廉价的场地、公共信息平台、研发、以及优惠的贷款和免税政策,促进中小文化企业迅速成长。同时出台了从事网游产业的人员可免兵役等具体鼓励政策。”陈超同时表示,但是此次韩国政府对某一产业的倾斜性支持与1997年之前对重工业的扶持又有所不同。亚洲金融危机后,该国政府意识到政府作为过头容易导致产业发展畸形。在对待文化产业的发展上,政府把握住适度作为,在扶持性政策培育出文化产品后,便引入市场化的手段,缺乏竞争力者自然会遭到淘汰。
       
           事实上,面对韩国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及21世纪以来全球普遍对无污染低消耗的文化产业的关注,近两年来我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确越发重视。各地纷纷召开有关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的高层研讨会,省、市级创意中心、创意园地也陆续成立。
       
           而对韩国模式试图全面模仿的莫过于动漫网游产业。2002年以来,韩国文化振兴院建立了国家级动漫游戏产业基地4处。建成后的产业基地,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实施动漫产业的教育培训、研究开发、产业孵化及国际交流四大策略,从产、学、研三方面系统推动原创动漫游戏产业的发展。
        
          我国则于2004年宣布将在上海、北京、广州、成都、大连等城市成立“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并挂牌了九家“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和动画教学研究基地”。从去年7月我国在上海成立的首个“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可以清晰地看出完全模仿韩国模式的迹象。然而一年多来,位于华师大的这个“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的作为却屈指可数,不仅对入驻单位的数目三缄其口,而且对外活动除征集基地LOGO外,规模最大的只有今年7月底举办的一个动漫展会性质的“首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暨高峰论坛”。去年上海成立的另外一个市级动漫网游基地“上海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情况也较类似。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在结构策划上完全与韩国相同的动漫游戏产业基地之所以未能迅速实现目标功能,与政府的优惠政策尚未出台有关。目前国家出台的只是一些政策指向,启动资金、廉租研发平台、廉租办公场所、免税等具体扶持性政策何时出台还未可知。在对动漫网游产业的扶持中,只是向韩国学习了一个外壳,内容性借鉴尚未启动。
       
           中国:生活让文化流动
       
           韩剧中主人公靓丽异常、服饰别致时尚,在我国,看韩剧专为看服饰与妆容的女孩大有人在。同时韩剧津津乐道地详细介绍韩国饮食的制作过程,唯美地展现韩国风光等,这些被公认为韩剧剧情之外的三大特色。事实上,这些特质在电视剧制作之前就被置于完整的产业链中加以考虑了。经过“韩流”6年来的暗示与熏染,中国人终于“如韩所愿”地开始在生活层面上“韩”化,并且呈高层次消费趋势。
       
           资料显示,依靠金喜善等韩国明星的代言,我国已成为韩国电子行业巨头LG和三星的最大市场;韩式服装逐渐风靡内地,从1990年代第一毛织、迪可、衣恋公司等开始,到2004年,利用自有服装品牌进军中国的韩国企业达到21家,服饰品牌也从最初面向大中学生的中低价转型为面向白领的高级时装;2003年,韩国化妆品出口首次突破1亿美元,中国市场以16.7%超过美国成为韩国第一大出口市场,2003年进军中国的“兰芝”现已超过日本品牌“嘉娜宝”进入在华外资化妆品公司的前十名;近两年韩国整形外科在中国也声名鹊起,多家韩国整形医院在北京、上海开店,拿着金喜善、宋慧乔等人的照片要求整容的女性络绎不绝;2004年,中国的入境人数约占韩国入境人数的10.8%,成为韩国入境旅游市场的第二大客源国。
       
           当前,韩式烧烤、泡菜等已成为众多年轻白领的饮食选择,韩国饭店有像川菜馆一样在中国遍地开花的趋势,虽价位较一般中国菜偏高,但仍受到热烈追捧,尤其在《大长今》热播之后,韩式饮食在中国的口碑达到顶峰。
       来源:东方早报 [第18楼]     咖啡卡 【 · 转贴 kxc0405   2011-10-15 13:31 只看该作者(-1)  】       经济萧条中的商机     作者:   孔鹏 
       
       【 转帖: bridge352008-11-10 19:59   只看楼主(-1)   淘股论坛 浏览/回复588/1   复制分享 】
       收藏 0 推荐0 加油券0/0
       
        
       娱乐视频
              在美国历史上的经济萧条时期,娱乐业却异常兴盛,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这可能与人们逃避现实、不愿面对财务现状的心理有关。比如,1929-1933年美国陷入经济大萧条,好莱坞却进入鼎盛时期。其中,喜剧电影迅速崛起,查理·卓别林、马克斯兄弟等喜剧明星受到人们的狂热欢迎,成为那个时代的一种标志。成本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大萧条之前,好莱坞流行音乐剧,而喜剧的制作成本远低于音乐剧。以华纳为例,其30年代初期的影片一般都比较朴素、紧凑,成本也较低,主题都或多或少与美国经济危机有关,在这一时期进入好莱坞八大电影公司行列。
              如果本次经济萧条将沿袭这一规律,YouTube等网络视频、在线游戏和娱乐网站可能会获得较大的成长机会。
       
       “意外横财”
              经济萧条中,值得关注的不只是新商业模式,事实上,很多传统行业已经在这场金融风暴中受益。比如,本币贬值使一些国家的旅游业更加红火。澳大利亚就是如此。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减速导致资源品价格大幅下跌,资源货币澳元也随之大幅贬值,2008年7月时,1美元还只能兑换1澳元左右,而10月却可以兑换近1.5澳元。澳元的大幅贬值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愿意前往澳大利亚旅游,使得当地旅游业“因祸得福”。
              近两年的宏观调控政策使国内的典当行业进入了“美好时光”,而同样的事情也开始在欧美典当业出现。国泰君安研究所策略分析师王成表示,由于危机中银行紧缩信贷,即使是富人也很难从银行申请到贷款,越来越多的人只好典当私人物品来获得现金周转。目前,价值1.6-2万美元左右的哈雷摩托车在美国当铺只能当到3000美元左右,却还有当铺由于生意过于红火以致无法再放下更多的摩托车。
              另一个受益于金融危机的行业令人大跌眼镜,是欧洲的保险箱行业。由于担心银行前途未卜,不少人取消原来在银行租用的保险柜,将贵重财务拿回家自己保管,由此保险箱需求猛增。9月,英国一家保险箱生产商表示其销售额大幅增加。法国一些专卖店和商场内的保险箱也成了热门货。 [第19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