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克斯-卢瑟:元代 俞和 书法作品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11:03
元代 俞和 书法作品集 

俞 和(1307-1382)


    左氏传小楷册局部(点击放大)

  俞和,字子中,号紫芝生,晚称紫芝老人,元末钱塘(今杭州)人。隐居不仕,能诗,喜翰墨,早岁得见赵文敏运笔之法,临晋唐诸帖甚多,行草逼似文敏,好事者得其书,每用赵款,仓卒莫能辨。

  一生致力于书法,精各体。书法冲淡安恬。其突出的成就,不在行书,而在章草和篆隶。现存的《临张芝书》虽是临作,但自创的成分已不少。王世贞说他“用章草书《急就章》,觉古色蔼然”。元代的章草,较唐宋是大为起色的。赵、邓复古写《急就章》,都有矫揉造作之失,临的成分多,古意并不是很多。以后康里子山、杨维桢以章草笔意入今草,大开草书新面貌,当是草书的新变。后来的方从义、宋克也均在章草上下过苦功。俞和是其中一位杰出者。他天分高,悟性笔性均好,故其“临”书,不但形态上相似,而且“古色蔼然”,意味也出来了。尤为可贵的是用笔上自然率直,捺脚的形态变化多,可见笔法上变化也多,故虽是以己意临书,实为创作了。现存故宫博物院的章草诗帖,是行书中杂章草,已很见功力的创新之作了。
    俞和的《千字文篆隶册》也是有新意的作品。其篆书,结字简洁随意,用笔上大胆参以方笔,故有刚健清新之气;其隶书,也用汉隶的方笔,线条秀劲中有质朴也无故作修饰的匠气,因而比他秀润有余的行书来,显得更为古朴而有书卷气。这说明,俞和并不是赵孟頫的影子,也是有个性的书家。


以上资料节自《中国书法全集.元代名家》卷 作者楚 默
仅供学习使用,如需引用,请与荣宝斋出版社及作者本人联系。   
 

临乐毅论(点击放大)


行书诗卷


千字文篆隶册(点击放大) 》 纸本 纵21厘米,横24.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可嘉提供


临定武兰亭  俞和《临定武兰亭》,行书,现藏故宫博物院。俞和是临摹的高手,能达到乱真的地步,桑悦评:“紫芝所书,深得松雪笔意,而圭角稍露,比之松雪正如献之之于羲之也”。此临《定武兰亭》为其精妙之作。


《汲黯传》 共11页

   小楷。赵孟頫自称《汲黯传》得唐人遗风笔意,而清代冯源深评云:“此书方峻,虽据欧体,其用笔之快利秀逸,仍从《画赞》,《乐毅》诸书得来。”倪瓒也说:“子昂小楷,结体妍丽,用笔遒劲,真无愧隋唐间人。” (引自《书林藻鉴》 ),用笔不下于智永,虞世南,得称一世之冠。(图片由三金提供)

   《汲黯传》被认为是传世赵孟頫的小楷名篇。不过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俞和仿赵之作。俞和也多临晋人小楷如《乐毅论》等。其精工扎实、功力深厚处,是其他学赵者难以达到的。但赵的虚和婉丽,俞和却没有能学到,以此辨俞和作伪赵书,可谓洞若观火。《汲黯传》同他自临的《乐毅沦》、《临定武兰亭序》款书小楷一样,也是只见方峻刚利,而没有赵的虚婉遒媚。
  

俞和《次韵答朱仲义见赠》

俞和《次韵答朱仲义见赠》,行书。纸本。纵28.9厘米,横47.4厘米。无款。诗中自称“老夫”,当是晚年之作。前有小序,述作诗缘由。此帖潇洒不羁,俊秀飘逸,而又工稳端丽,深得赵孟頫之神。   名称:书左氏传    时间:元    作者:俞和   俞和行书《自书诗卷》(图为作品局部),为纸本长卷。作品能幅纵28.8 厘米,横216 厘米。《自书诗卷》共录诗8首。卷后接纸有明、清人的跋文识语和印鉴。《式古堂书画汇考》、《墨缘汇观》等书对该作有著录。作品现存故宫博物院。除此之外,故宫博物院还藏有俞和的《篆隶千字文册》及《临张芝帖》等。
    俞和早年学习赵孟頫(字子昂),后遍临晋、唐名家碑帖。他深得赵氏运笔之法,行草书秀雅挺劲,逼似赵孟頫,形神俱肖。明代桑悦对他有这样的评价:“紫芝(俞和)所书,深得松雪(赵孟頫)笔意,而圭角稍露,比之松雪,正如献之之于羲之也。”这是对他学习赵孟頫的肯定。俞和书法作品,有时被人当做赵孟頫真迹,甚至被收藏、著录和刻石。好事者每以俞和书法改款后冒充赵书,往往乱真。
    书法作品由白色和黑色构成,这两色在天地之间最朴素、最简明,同时,这两色的对比也最强烈、最具意味。有意思的是,白纸黑字,如此简单的构成,却能反映出每一位书写者的学识、涵养与品性。俞和天分很高,悟性与笔性均好,一生致力于书法, 其书法作品冲淡安恬,意味高远,自有书卷气。他临帖甚勤,临书点画刻意精心,笔力劲利,牵连转折无不合矩度。他的楷书高古风雅,结体宽博沉稳,运笔酣畅圆润,大多用笔精到,结字严谨, 颇有晋人风范。
    温雅秀润之美是俞和行书的重要特点,这正如王羲之书法的中和之美、颜真卿书法的气格之美一样。俞和书法遒润秀美、温文尔雅,在用笔、结字和章法方面讲求中和。行书《自书诗卷》,潇洒不羁,俊秀飘逸,运笔自然生动而节奏分明,线条舒展飘逸而工稳端丽。陈敬宗题云:“俞紫芝书笔意清婉,姿态丰润,盖兼得赵孟頫之神魄,至不能辨其真赝,可爱也。”这件行书有端正匀称的结构,优美潇洒的字姿,圆润灵秀的运笔,密中有疏的布局,妍美洒脱的风致,深得赵孟頫之神。同时,俞和又呈现出自身的追求,如比较丰腴的点画,轻捷的连笔,飘逸中见内敛的运锋,端美中具俯仰起伏的气势,都显示出他博取众长而自成一体的艺术特色。俞和能在书法上获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分不开的。
    俞和书法从赵书中来,但他并不是一味地步赵的后尘。宋元时代的书法家多数只擅长行书、草书,而俞和却能诸体并施,精研书法各体,行楷之外,兼善篆、隶、章草等书体。其突出成就不只表现在行草书上。现存俞和章草《临张芝帖》,不但形态上与原帖相似,而且自创的成分不少。更为可贵的是,俞和用笔自然率真,在笔法上,尤其是捺脚的形态上变化很多,这样以己意临书是有难度的,因为其中已含有创作成分了。王世贞说他“用章草书《急就章》,觉古色蔼然”。在篆书、隶书上,俞和的《篆隶千字文册》也是有新意的作品。其篆书结字简洁随意,用笔大胆掺以方笔,有刚健清新之气;其隶书也采用汉隶的方笔,线条秀劲而质朴,无故作修饰的匠气,比起他秀润有余的行书来,显得更为古朴,更具书卷气。如此这些,说明俞和虽然学习赵孟頫,肖似赵孟頫,但他并不是赵孟頫的影子,而是一位有个性的书家。
    俞和(1307—1384),字子中,号紫芝生,清隐散人,晚号紫芝老人。桐江(今浙江桐庐)人,寓居钱塘(今杭州),一生隐居不仕,能诗善书,以书法名于时。  俞 和(元至正-明洪武间) 楷书 常清净经
1362年作 水墨纸本 镜框
款识/常清静经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未,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惟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一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静清,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到;虽名得道,实无所得;
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道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者
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
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
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学苦海,
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捂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净矣。
常清净经
大德六年正月廿二日吴兴赵孟俯书。
至正廿二年岁在壬寅夏之望桐江紫芝老人俞和子中临于谷阳书房。
钤印/俞和(朱);子中父印(白);廷美(朱)
藏印/潜园鉴赏(朱);陆心源印(朱);存斋(朱);小停云(白)
存斋读过(朱);端文(朱);归安陆心源审定(白)
注/《中国书画全书》第十三册P62页。
57×27cm 约1.3平方尺
RMB: 350,000-400,000
俞和,字子中,号紫芝,晚称紫芝老人,元末钱塘(今杭州)人。隐居不仕,能诗,喜翰墨,早岁得见赵文敏运笔之法,临晋唐诸帖甚多,行草逼似文敏,好事者得其书,每用赵款,仓卒莫能辨。一生致力于书法,精各体。书法冲淡安恬,其突出的成就,不在行书,而在章草和篆隶。现存的《临张芝书》虽是临作,但自创的成分已不少。
陆心源(1834-1894),字刚父,别号存斋,晚号潜园老人,祖籍临安,世居湖州。与同郡的姚宗谌、戴望、施补华、俞刚、黄宗羲、洪霞共称为“苕上七才子”。1859年后中举。曾任广东南韶兵备道。1893年,经直隶总督李鸿章举荐,官复原职,曾得光绪帝召见。不久,在天津得病,次年卒于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