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长战群魔 豆瓣:河南省安阳鹤壁濮阳2011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3:44:59
河南省安阳鹤壁濮阳2011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答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反映我国某地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读图回答1—3题。
 1.1961年以来,该地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最小的是  (   
  A.果园 B.弃耕地 C.水稻田 D.鱼塘
 2.图示地区,最有可能位于   (   
  A.华北地区 B.东北平原 C.成都平原 D.香港郊区
 3.1961—1991年,该地区弃耕地面积逐年扩大,其原因可能是  (   
  ①农业劳动力不足 ②水果花卉利润大 ③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④城市用地规模大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读下图,回答4—5题。 4.各企业集聚在第一代产业园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共用基础设施  B.获取邻厂信息
  C.靠近原料产地  D.生产协作条件好 
 5.从第一代产业园区发展到第二代产业园区,当地逐渐失去的优势是  (   
  A.管理经验 B.资金 C.科技 D.廉价劳动力
 地质历史时期的早第三纪,中国副热带地区气候干燥,形成沿纬向分布的红色碎屑岩系。之后,由于印度板块向北的漂移与挤压,青藏高原隆起,改变了区域大气环流格局。读下图,回答6—7题。 6.西北地区在早第三纪所处的温度带和纬度分别是  (   
  A.温带,35°~45°N  B.热带,5°~15°N
  C.寒带,35°~55°N  D.亚热带,25°~35°N
 7.青藏高原隆起后,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柴达木盆地变冷、变温 B.四川盆地变暖、变湿
  C.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变冷、变湿 D.塔里木盆地变冷、变湿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2010年11月29日—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6次会议在墨西哥度假胜地坎昆召开,读下图,回答8—9题。 8.图中尤卡坦半岛为墨西哥著名半岛,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在比例尺1:5000000的地图上绘出来时,图上面积为    (   
  A.4cm2 B.40cm2 C.80cm2 D.8cm2
 9.会议期间,某日坎昆日出时,某地也恰好日出,但昼长比坎昆长,则坎昆位于该地的 (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南方向 
 天然河道河水含沙量随时间和空间处于变化当中,下图为某天然河道含沙量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在水深0.8米处,粒径0.30mm的含沙量与粒径0.080mm的含沙量相差约为        (千克/立方米)    (   
  A.18 B.4 C.3 D.14
 11.下列情况中,对河流含沙量影响最小的是   (   
  A.流域土地利用状况  B.流域降水量状况
  C.流域植被覆盖率  D.流域海拔高低
 12.A国某一时期,待售商品价格总额为15万亿元,这一时期货币流通速度为2次,由于生产发展,货币量需增加10%,而这一时期进入通领域的货币量为9.9万亿元。这时的通货膨胀率为    。原来标价为25元的B商品,现在价格是     。  (   
  A.32%    33元 B.20%    30元 C.24%    31元 D.11%    27.5元
 13.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工业和服务业用水要逐步实行超额累进加价制度,拉开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的用水差价。合理调整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稳步推进阶梯式水介制度,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探索实行农民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积极推进水价改革,这是因为   (   
  ①我国供水价格仍然过低,难以反映水资源的稀缺价值
  ②阶梯水价比较科学,但要考虑低收入群体的随能力
  ③实行梯级水价,让用水多的多花钱,用价格杠杆促进资源节约
  ④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价的投入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4.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在2011年2月11日省委常委会上说:“以后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重大的党政有关活动,可以考虑请‘个头’够大、发展够水平的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参加,不要老是讲究什么性质级别”。这表明   (   
  ①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②要在政治地位、政策待遇上给非公有制经济以充分重视
  ③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非公有制经济发挥了巨大作有 
  ④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春节过后,东西部开始打起了农民工争夺战,东部一些用工企业开着长途大巴奔赴向内地接农民工回去。而西部政府和企业也想方设法把那些回家过年的农民工留下一部分。这种农民争夺战    (   
  ①有利于提高农民的工资,改善收入分配格局②能促使沿海经济更好更快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③可以消除地区和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 ④可以实现人与资源环境和谐相处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6.浙江省湖州市委、市政府2011年第一个工作日举行公众听证,35位群众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了今年市委、市政府要办的10件民生实事。这样做  (   
  ①真正体现了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②由人民群众来决定政府的所有工作
  ③把民生实事的知情权、选择权交给了群众
  ④可以解决群众希望办的所有实事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17.温家宝总理说:“我们应该为人民谋利益,并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  (   
  ①我们的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②我们的政府是法治政府
  ③我们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④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8.利比亚局势急剧动荡,在硝烟战火中,中国陆海空三路并进,从万里之遥的非洲国家,把有回国意愿的35860名中国公民全部安全撤回国内。这次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撤离海外中国公民的行动   (   
  ①体现了我国与各国之间合作交流活动日益频繁
  ②体现了国内外对领事保护工作的高度关注
  ③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实力和负责任的形象
  ④彰显了我国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9.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话题越来越热,假如以此为话题,围绕“中国文化走出去”写一篇政治小论文,你认为比较合适的理论视角是  (   
  ①经济全球化与文化一元化 ②文化发展决定综合国力的强弱
  ③文化传播:尊重差异,和睦相处 ④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日食本来是一种十分平常的天文现象,然而有人却把日食与一些自然灾害联系起来,认为日食是一种“凶兆”,预示着可能会有地震等灾害发生。统计表明,20世纪中国境内一共观测到16次日全食现象,同期中国境内发生了7次大地震,却没有一次发生在日全食或日环食的当年。可见    (   
  ①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是某一特定事件的原因或结果
  ②联系是多样的,天象奇观与地质灾害之间必然存在着直接联系
  ③联系是客观的,人们不能将主观臆造的联系强加给客观事物
  ④联系是具体的,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联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1.“不经过黑暗的人,不知道光明的可贵;不经过严寒酷暑的人,不知道春天的可亲。”著名科学家华罗庚的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③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④看问题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201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在北京语言大学发布,综合类十大流行语是:地震、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高铁、低碳、微博、货币战、嫦娥二号、“十二五”规划、给力。这些词语的流行体现的哲理是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3.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分析,当前“传统热”、“国学热”的成因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人均GDP接近2000美元的时候,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一味地羡慕西方了,从而开始回归传统。传统热、国学热的成因,体现了    (   
  ①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人们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是无条件的
  ④人们的价值观念的变化总是与社会的发展同步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4.“凡百司奏抄,待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该材料所述中国古代机构应该是 (   
  A.唐朝门下省 B.宋朝中书门下 C.元朝中书省 D.明朝内阁
 25.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选项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   
  A.由“公天下”至“家天下” B.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
  C.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26.“今日良知见在如此,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开悟,便从明日良知扩充到底。”下列思想主张与上述言论出自同一思想家的是  (   
  A.“天人感应” B.“格物致知” C.“经世致用” D.“知行合一”
 27.阅读“制度的拉动和滞后交应对小农经济结构影响示意图”(下图:据李楠《小农经济结构变迁与资本主义萌芽》),据此判断,晚清时期对经济结构的演进客观上产生拉动效应的国家制度或政策是    (   
  A.商业专卖 B.闭关锁国 C.开埠通商 D.实业救国
 28.光绪十四年(1888年),曾国荃在奏疏中说:“近年以来,印度、日本产茶日旺,售价较轻,西商皆争购洋茶,以至华商连年折阅,遐尔周知。据皖南茶厘总局(征收茶税的机构)具详,……十三年统计亏银将及百万两,不独商贩受累,即皖南山户园户因之交困。”上述材料说明(   
  A.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掠夺的重点发生了转移
  B.中国的出口性农副产业无法撑控自身命运
  C.中国经济未被真正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西方列强的侵略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发展
 29.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亚里士多德在他们之前也说过,人根本不是生来平等的,而是有些人天生是作奴隶的,有一些人天生是来统治的。亚里士多德当然是对的,可蛤了却因果倒置了……”这反映出卢梭   (   
  A.主张天赋人权  B.宣场人民主权说
  C.肯定社会契约论  D.承认古希腊奴隶制度在当时的合理性
 30.《十二铜表法》第六表第八条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转移。”这一规定旨在  (   
  A.限制罗马贵族的特权 B.确立等价交换的原则
  C.维护下层平民的利益 D.保护罗马公民财产权
 31.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上述改变    (   
  A.淡化了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历史贡献
  B.反映了欧洲文明国际地位的下降
  C.忽视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D.充分体现了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
 32.美国学者斯科特·七登在《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中写道:……社会的全盘重建是必要的,而这一伟大任务只有具有不受拘束的坚定且无情的政府才能完成。……美国的政治发展……并没有摒充英格兰的政治遗产;相反,美国政治重建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并完善这种遗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美国和英国一样都实行资本阶级代议制
  B.美国联邦政府的职能相当于英国的责任制内阁
  C.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都必须对国会(议会)负责
  D.美、英两国都通过颁布宪法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33.据《近代文明史》记载,英国棉布的价格指数变动如下:1780年为100;1812年—1815年为32;1860年为13。导致英国这一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掠夺造成英国国内棉布市场饱和
  B.棉织业的技术革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C.圈地运动对纺织业发展产生的冲击
  D.工业革命提升了社会购买力
 34.以下是一位美国政治家的著名演讲:“美国应该做任何她能做的来帮助世界经济的恢复。……我们的政策不是针对任何国家或是教条,而是针对饥饿、贫穷、绝望和骚动。它的目标应该是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复苏,以使得自由体制能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得以出现。……我相信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将从美国政府那里获得完全的合作。”该演讲的历史背景是 (   
  A.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 B.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C.二战后冷战局面出现 D.全球化导致贫富差距加大
 35.德国著名画家弗里德里希(1774—1840)认为:“美术家不仅应当描绘眼前所见之物,而且应描绘心中所见之物”,他迷恋于那些所谓“诗意盎然的景旬”,如荒原、古寺、落日、月夜、森林等,这一切构成了他笔下具有象征意味和感情色彩的绘画世界。下图为其作品《孤独的树》。结合材料信息及作品风格,可知该作品属于 (   
  A.新古典主义美术 
  B.浪漫主义美术
  C.印象画派 
  D.现代主义美术
  
 第Ⅱ卷(非选择。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0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1—4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5题,共135分)
 36.(26分)萍乡工业兴起,以1898年安源煤矿的开办为标志,属我国最老的工矿城市之一,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萍乡附近地区地图  资料二:被誉为“江南煤都”的萍乡,已探明煤炭资源可开采量为4.01亿吨,经过100多年大规模机械化开采后,现已累计开采原煤2.8亿吨,剩余可开采储量中,近四成为劣质煤,且基本处于地层深部。
  资料三:多年来,萍乡主要工业产品都是利用当地资源发展起来的原煤、焦炭、水泥、陶瓷、玻璃、钢铁等。
  资料四:资源型城市发展机制和发展轨迹示意图
    (1)萍乡市位于       省西部,乙图中,E河的大致流向为          。(4分)
    (2)图中所示地区,最主要的生态问题是       ,其原因是                   。(6分)
    (3)萍乡市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4分)和整治措施是什么?(6分)
 
 
 
 
    (4)在乙图ABCD四地中,建高挡住宅区,最合适的地方是          ,简述理由。(6分)
 
 
 
 37.(20分)
  甲国面积110万平方千米,人口约8千万,经济上以传统的农牧业为主,矿产资源种类较多,但资源开发程度非常低。目前,甲国全面改革开放,是非洲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有投资潜力的国家之一。
  2007年,我国在甲国投资建设以冶金、建材和机电为主的“东方工业园”。2010年5月13日起,中国工业企业陆续入园。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据图分析,甲国首都气候主要的特征及成因。(9分)
    (2)该国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3分)
    (3)分析甲国吸引我国建设“东方工业园”的有利条件。 (8分)
 

 38.(26分)
  材料一:河南省南阳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移民数量最多、安置任务最重的省辖市。移民搬迁安置,既是确保南水北调工程顺利推进的需要,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机遇。为了抓住和用好移民搬迁安置这一机遇,南阳市做了四件事:一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全面推进新能源产业国家高技术基地建设。二是以农业生产区域化、标准化、生态化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优质粮、棉、烟叶、蔬菜基地建设。三是引导移民调整种植结构,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业、林果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打造生态农业绿色品牌,帮助移民依靠产业发展走上致富之路。四是以生态游、文化游为特色,着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以服务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1)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南阳市政府抓住和用好移民搬迁安置这一机遇做法的正确性。(14分)
 
 
 
  材料二:南阳市政府为了让移民“迁得出,安得住”,首先不折不扣的落实相关政策,维护移民合法权益。在移民安置点选择、房屋建设、生产用地划拨、资金管理和发放等各个环节都严格按政策办事,不让移民利益受损。在执行政策中,坚持阳光操作、公开透明,自觉接受移民的监督。其次,搞好移民新村建设,用美好家园留住人。在规划建设上,遵循靠近县城、乡镇、闰业集聚区、主要交通道路的“四靠近”原则,尽可能为移民生产生活提供便利;统筹新村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等,使移民新村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和样板。实践证明,南阳市的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得到了移民们的理解和支持。
    (2)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为什么南阳市的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会得到移民们的理解和支持。(7分)南阳市政府为什么要自觉接受移民监督?(5分)
 
 
 
 
  39.(26分)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新特点,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辐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意见》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意见》指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传播现代文明风尚,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环境。
    (1)运用整体和部分关系的理论,说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必要性。(14分)
 
 
 
 
    (2)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怎样做好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12分)
 
 
 
 
 
 40.(3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明清是民间手工业的大发展时期。明中叶以来匠役制度的变化,使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纺织业在丝棉产区成为城乡广为流行的手工业形式。当时,棉纱、棉布的生产仍由城乡家庭手工业来完成。这是因为,在机器在工业出现之前,企业实施规模生产难以控制棉纱、棉布的质量,布商字号为了把握市场、保证信誉、追求利润,放弃最初的加工程序,向农民和城市个体手工业者收购质量合格的棉布初成品,再设法精加工以满足市场消费者的需要。……清代正式废除匠藉制度,民间手工业的发展环境更为宽松,主要手工业产品比明代所有增长,地区性分工更加晃显,形成了一些手工业品比较集中的产区。据统计,明清江南棉花与棉纺织业市镇有52个,蚕桑与丝织市镇有25个。长江中游湖北、湖南、江西三省陶瓷业市镇有25个,造纸业市镇有20个,纺织丝市镇44个。……这一时期,江南地区耕、织分离(北耕南织,特别是在苏南的城市和乡镇,不得不以买来的棉花作为原料),纺、织分离(城乡家庭女红与市、镇染整场、坊分头进行),已经开始。
 ——据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材料二:明清时期,江浙市、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品衣被天下,导致棉花、棉布、生丝、丝织品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主要大宗商品。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茶叶除外)贸易的中心,辐射向全国。即在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19世纪初已经形成。
 ——据罗肇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19世纪初——兼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江南是明清时期中国原始工业化(指这一时期已出现了工业革命的某些有利因素)水平最高的地区。在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爆发前夕,江南的原始工业化程度绝不亚于英国,而双方都以轻工业为主,彼此不同之处在于,英国的重工业自16世纪开始便迅速发展,在工业上所占的比重也日渐增加,但这种现象没有在江南出现。其主要原因是重工业需消耗耗大量能源和材料,而轻工业对能源和材料的需求相对较小,对劳动力的依赖却相当高,因此劳动力充足、能源和材料缺乏的江南很自然地便偏重轻工业的发展,注重技巧而不注重机器。但重工业的发展和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正是工业革命的大前提。
 ——据梁柏力《被误解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10分)并指出这一时期民间手工业大发展的主要原因。(10分)
 
 
 
 
    (2)结合材料二、三,指出明清时期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因素。(8分)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最终未能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9分)
 
 
 
 (二)选考题(共25分)
 请考生在第41、42两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1.(旅游地理)(10分)
 右图是“华北平原某城市平面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请你评价该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42.(自然灾害与防治)(10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雨涝灾害是指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等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
 材料二:我国部分地区的降水时空分布图及雨涝区分布图。 分析我国雨涝区的时空分布规律。

 

 

 

 请考生在第43、44两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3.(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在西安颁行谕旨:“近数十年积葬相仍,因循粉饰以致酿成大蚌。现正议和,一切政事尤需切实整顿……”。这个三年前曾亲手将戊戌维新打入血泊之中的西太后,此时也打出了“维新变法”的旗号,特令推行“新政”。其实,这是反映了经过义和团运动之后,清政府不可能照旧统治下去了。当时的舆论界已经看到了这一点:“及乎拳祸猝起,两宫蒙尘,既内恐舆论之反侧,又外惧强邻之责言,乃取戊已两年初举之而复废之政,陆续施行,以表明国家实有维新之意”。
  材料二:1901—1905年间,清政府颁行的“新政”其主要内容有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奖励实业等。从表面上看,这些“新政”与戊戌维新相类,实则二者性质不同。西太后曾发出上谕说:“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在不变之治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所以她与康有为倡变法水火不相容:“珠不如康逆之讲新法,乃乱法了,非变汉也”。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目的等角度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不同。(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简析清末“新政”客观上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推动用用。(6分)
 
 
 
 
 
 
 
 
 
 
 44.(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章太炎,名炳麟,清末民初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曾与孙中山携手革命,为同盟会和辛亥革命的重要领袖之一。
  材料一:章太炎以经师而昌言革命,……(其)揭橥(注:音zhǔ,“标明”之意)民族主义,一本春秋之旨。……其后作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洋洋数万言,严夷夏之玉防,大复仇之义,截断众流,振响人心,子孙中山当时所领导之民族革命运动,以一大声援。同盟合流而声势益为浩大,辛亥之成功,章氏之力为不少也。然章氏志在排满,仅言光复,以为“理其本者,当聊胡虏而自植吾夏人,宗国不颓(注:音tuí,“垮塌、崩颓”之意),则耻以鬻降为宠”,强调:“改制同族,谓之革命;驱逐异族,谓之光复。今中国亡于逆胡,所当谋者,光复也,非革命云尔。”而于民主代议政治,则雅不愿谈……
 ——据苏渊雷《章太炎与孙中山早岁论政之异同》
  材料二:1906年12月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阐述了革命排满的内在涵义。他说:“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主立宪政体。照现在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据黄顺力《孙中山与章太炎民族主义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章太炎和孙中山反满的民族革命思想有何不同?(8分)
 
 
 
 
 
 
 
 
 
    (2)根据材料简要评价章太炎的民族主义思想。(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