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1演员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三单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7:16:01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1、我国人民是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的?

(1)法律依据

我国宪法规定:“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我国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的

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国家,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呢?那就是,广大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各级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性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最高国家立法权、最高国家决定权、最高国家任免权、最高国家监督权。

(3)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4)常设机关及职权

①法律地位: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

②职权: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以便更好地发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具体来说,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国家决定权、国家任免权、国家监督权。

3、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性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2)职权: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3)我国国家机关的完整体系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起构成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

4、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包括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1)立法权:即制定法律的权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省、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2)决定权: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定程序决定国家和社会或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的权力。

    (3)任免权: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进行选举、任命、罢免的权力。

(4)监督权:是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权力。

二、人民代表: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1、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及任期

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

(1)人大代表产生的方式有两种:

①间接选举: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

②直接选举: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2)任期

全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每届任期五年。

3、人民代表的职责(人民代表与人民的关系)

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人大代表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这个职责的来源是:源于人民)

    4、人大代表的权利与义务(如何履行职责)

(1)人民代表的权利

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在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权力,其权利主要有:

审议各项议案权(审议权);表决各项决定权(表决权);提案权。提案权是指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质询权。质询权是指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政府等机关的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答复。发言、表决免责权:即人民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的追究。

(2)人民代表的义务(补充)

人大代表的义务主要包括: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密切联系群众,经常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接受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的监督。等等。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权组织形式)

(一)政体和国家机构的基本知识(了解)

1关于政体的知识

①政体的含义:政体指国家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

②政体与国体的关系: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适当的、健全的政体,对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统治阶级历来都十分重视政权组织形式的问题,不断完善自己国家的政体。

③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由于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的不同,相同阶级掌握政权的国家也会采用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

2、关于国家机构的知识

①含义及分类

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总称国家机构(国家机关的总和,就是国家机构)。国家机构是行使国家权力、执行国家职能的组织机构。

纵向看(按层级分),它包括从中央到地方的国家机关;从横向看(按职能分),它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

②国家性质与国家机构的性质的关系

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国家的性质决定着国家机构的性质:剥削阶级掌权的国家决定了其国家机构是剥削阶级统治的工具;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其国家机构为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所掌握并为之服务的。

③国家职能与国家机构的设置的关系

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国家有各种职能,每一项国家职能都要通过一定的国家机关来执行。可见,国家职能是国家机构设置的主要根据,国家机构是实施国家职能的载体。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国家机构的具体设置也有所不同。

④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

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它与其他国家机关共同组成我国的国家机构。

我国的行政机关,由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及其领导的全国各级行政机关(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化成。发责贯彻执行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的法律和决议中有关行政工作的部分。

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人民法院的基本任务是审判刑事、民事、经济和行政案件,通过行使审判权,惩办犯罪分子,解决民事纠纷、经济纠纷和行政纠纷,引导公民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各级人民检察院通过行使检察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为实行监督,打击各种犯罪分子,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我国的中央国家机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家主席(国家元首)、国务院(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央军事委员会。

(二)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的含义: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民主集中制的表现(体现)

第一,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在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动中,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大代表充分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对违反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或不称职的代表,人民有权依照法律程序予以罢免。

第二,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铜门多、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但它所决定的事情不是自己直接去办,而是由国家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去贯彻执涌动国家的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第三,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等。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障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点。

②实践证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第一,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了国家权力体现人民的意志;第二,它动员了人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第三,它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第四,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4、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①进一步完善人大代表的选举,逐步扩大差额选举的比例,完善人大代表的结构。

②进一步加强人大的立法职能和监督职能。

③进一步密切人大与群众的联系,使人大代表更好地代表人民,并接受人民的监督。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③实践证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

  ④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议会制的区别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资产阶级的议会制都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从形式上看有某些相似之处,都是由定期选举产生的代表或议员组成,都是属于一种间接民主,即代议民主。但是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第一,二者的经济基础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的,为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议会制则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私有财产的工具。

第二,行使权力的主体不同。人民代表大会是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利益,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体是人民。西方议会是协调资产阶级内部利益关系的场所。议员由竞选产生,竞选则以金钱为后盾。议员不对选民负责,不受选民监督,选民无权撤换议员。议员都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

第三,二者的权力和活动原则不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是权力机关,行政、审判、检察机关由它产生、受它监督、对它负责。人民代表大会除了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外,不受任何国家机关的制约。所以,人民代表大会处于全权性的地位,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力。西方议会制一般是按照三权分立制的原则组织起来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互相制约、彼此平衡,以便协调和平衡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的利益,维护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一、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

1、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的地位

中国共产党在我国居于领导和执政地位,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注意:截止201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执政62年、领导改革开放32年。不能认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时起就居于领导和执政地位。

2、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必然性)。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宗旨。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为什么)

(1)从根本上说,这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的。

(2)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地位的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保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可动摇的领导核心。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成就辉煌;经济社会出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智慧和能力。

4、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

中国共产党通过①制定大政方针、②提出立法建议、③进行思想宣传、④推荐重要干部、⑤发挥党组织和赏的作用,实现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导(①②)、思想领导(③)和组织领导(④⑤)。

(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一条宝贵经验,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

①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②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③依祛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确保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就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指导思想),而且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

①毛泽东思想

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1)邓小平理论

①主要内容(主题):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②核心内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要坚持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③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它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前提条件,也是贯穿这一理论的一条红线。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集中概括(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②回答的主要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赋予党的性质新的内涵,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从经济、文化、政治方面更加完整地概括了党的先进性。

③本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性质决定了它始终站在立党为公的基点上,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权力来自人民,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要执政为民。

(3)科学发展观

①提出的客观依据: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惜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②深刻内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对科学发展观深刻内涵的概括。

③回答的主题:科学发展观科学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④意义: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胁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是对科学发展观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概括。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固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1)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是看其能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它的政治立场,决定它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决定它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决定了它决不为少数人谋利益,也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

(2)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造福人民

党坚持以人为本。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一)各民主党派是我国的参政党

1、民主党派的基本情况

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②中国民主同盟(民盟),③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④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⑤中国农工民主党(农工党),⑥中国致公党(致公党),⑦九三学社(九三)⑧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台盟)。

2、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

我国的八个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从来不是一个单一阶级的政党)

3、民主党派的地位和权力

(1)地位:是我国的参政党。(不是反对党、在野党)

(2)权力:作为参政党,民主党派依法享有参政权。

其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4、为什么各民主党派不约而同地拥护和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一,各民主党派通过各自的实践感受到只有共产党才具有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

第二,各民主党派确信中国要建设社会主义 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是不行的。

第三,各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纲领。

(二)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我国政党制度的地位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基本内容或鲜明特色)

①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地位)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关系)

②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④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是遵守宪法和法律。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一样,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都享有宪法规定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同时,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以宪法和有关法律为准绳,进行民主协商,互相监督。

⑤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此外,人民政协还包括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各界爱国人士、港澳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等。所以,它也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3、我国政党制度的特征(显著特征)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的政党制度,它绝不是西方宣传的所谓一党制,也根本区别于西方的多党制。

4、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适合我国国情,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第一,它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二,它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第三,它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四,它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其他55个民族由于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中华民族是定居在中国土地上所有民族的总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2、我们伟大的祖国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了解)

第一,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

第二,各族人民共同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

第三,各族人民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独立和尊严;

第四,各族人民共同参加了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创立了新中国。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但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依然存在,而且难以在短期内消除。

(1)建立新型民族关系的原因

①我国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铲除了民族剥削和民族压迫的社会根源。

②我国坚持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处理民族关系。

③我国各民族的团结统一为真正建立起新型的民族关系提供了保障。

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法律保障。

(2)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①坚持和完善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坚持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②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为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法律保障。

③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④必须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项原则

①民族平等原则

第一,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

第二,民族平等的法律保障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宪法规定了各族人民都有代表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体现我国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第三,为什么要坚持民族平等原则

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第四,民族平等原则的体现。历届全国人大都有少数民族代表参加,而且少数民族代表所占代表总数的比例,都高于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政治上平等)

②民族团结原则

第一,坚持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

第二,我国已形成了各民族相互依存、相互离不开的大团结局面

在民族平等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会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第三,坚持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为什么)

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③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第一,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第二,为什么要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是由“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2)三原则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5、青年学生怎样为巩固民族关系贡献力量

(1)我们应该十分珍惜、不断巩固和发展这种民族关系。

(2)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

(3)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地位

①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②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

(1)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

我国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依照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2)建立民族自治地方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首要问题

根据宪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起来的。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到目前为止,我国建立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注意:民族自治地方具有双重性,它既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又是民族自治权的自治地方。

(3)设立自治机关。我国宪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机关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既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又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注意:①民族自治机关具有双重性,它既是一级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又是民族自治机关。②自治机关的权力具有双重性,它既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又依法行使自治权。

(4)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其范围、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的关系

①区别: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联系:第一,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和实行我国民族政策的基础和理论依据,而我国的民族政策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对基本原则的具体落实。第二,为了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从而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则有利于维护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实现各民族的团结和共同繁荣。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与特别行政区的比较

①不同点:第一,设立的地区不同。特别行政区在港、澳、台地区设立;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第二,自治程度不同。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有一定的自治权(民族自治权)。第三,实行的社会制度不同。特别行政区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第四,解决的问题不同。特别行政区是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设立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为了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愿望而设立的。

②相同点:二者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都接受中央的统一领导,中央与它们的关系都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什么)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显著的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法律依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作为一个法治国家,党和政府必须依法行事。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我国的宗教概况

(1)我国是多宗教的国家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也是多宗教的国家。我国信仰宗教的人数虽占总人口的比例不大,但绝对数字不小。

(2)宗教在我国还将长期存在(必要性)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有它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它的存在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社会根源、认识根源和心理根源。在社会主义社会,宗教还将长期存在。

(3)我国宗教状况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社会经济制度的深刻变革和宗教制度的民主改革,我国宗教状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第一,它不再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利用的工具,而成为信教群众自办的事业;

第二.宗教团体成为联系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

第三.宗教界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信教群众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

社会主义社会为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抑制消极因素创造了有利条件。

2、我国的宗教政策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

①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涵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其内涵是: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②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

中国共产党人是唯物论者,要宣传无神论,但绝不简单地把有神论与无神论的区别等同于政治上的对立。坚持广大人民群众在根本利益和政治目标一致的基础上,承认并允许信仰上存在差异。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就是使宗教信仰问题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在我国,公民不论信教不信教,也不论信什么宗教,是公民自由选择的权利,谁也不得强加干涉。

③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全面、完整的政策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保护宗教信仰者正常的宗教活动,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这是一项全面、完整的政策。

④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首先,国家尊重和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在我国,公民不论信教不信教,也不论信什么教,都是公民自由选择的权利,谁也不得强行干涉。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侵犯这一权利,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其次,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我国坚持政教分离的原则,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行政、司法等国家职能的实施。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违反法律规定,将承担法律责任。

(2)我国政府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违祛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

①含义:所谓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就是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这是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

②目的: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打击犯罪,抵制渗透”。

(3)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我国宪法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

①我国宗教要坚持这一原则,是基于我国曾经长期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掠夺,有的宗教被帝国主义控制和利用的历史事实。

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宗教活动受国际因素影响越来越大,这便要求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不动摇。一方面,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宗教交往,增进与各国人民及宗教界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另一方面,坚持抵御并揭露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政治和思想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绝不允许境外任何宗教组织、团体和个人干预我国宗教事务。

③长期以来,一些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进行渗透、颠覆和破坏活动。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要善于在扩大开放的条件下抵御境外对我进行的渗透。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①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既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我国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各宗教自身的要求。

②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存在客观基础的,这就是包括信教群众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致性,我国各宗教自身的不断改革和进步。

③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实现“两个要求”、“两个支持”

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他们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

3、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体现了我国对待宗教问题的科学态度

对待宗教问题的科学态度: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我们要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必要性

①宗教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既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去消灭宗教,也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去发展宗教。

②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在信仰上的差异,并不影响其政治上、经济上根本利益的一致性。

③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大力加强广大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的团结,把他们的力量凝聚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目标上来。

(2)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意义

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符合宗教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认真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有利于团结信教群众,有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利于维护社会和政治稳定,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4、弘扬科学精神

(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宣传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

(2)中学生要用科学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四有”的社会主义公民,创造美好的人生。

四、综合探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人民民主的新纪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包括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等在内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民主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即真实性内容与多样性形式的统一,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4)坚持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

3、我国的政治制度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

在政体上,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在政党制度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在民族关系上,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各少数民族的民主权利和利益;在民主结构上,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的同时,实行基层群众自治,保障城乡基层广大人民的直接民主权利。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先进性和生命力,在于它深深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它保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保证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支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加强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有利于使党的主张、人民的意声相统一并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完善选举制度,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使国家的立法。决策、执行、监督等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这一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产党领导的根本任务是支持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的实质是代表工人阶级及广大人民掌握国家政权,它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多党派参政扩大了各界人士的政治参与,拓宽了社会利益表达渠道,推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这项政治制度也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及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自主权利。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治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党和国家总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要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全面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发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加强民族自治地方人才资源开发和少数民族于部队伍建设,使民.族关系更加和谐、民族团结更加紧密。

(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保障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

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坚持群众自己的事情自己管、自己办,依法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4、走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体味“有机统一”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每年春天,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按照法定程序举行会议,依法履行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履行职权的程序和内容,展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让我们对此作出说明。例如:

(1)从国家领导人的产生看“有机统一”

①党的领导,主要体现在共产党中央在人大选举前提出国家机关领导人选的建议名单。

②依法治国,体现在党中央的建议名单不是直接交全国人大代表选举,而是通过法定程序,由人大主席团向全国人大会议提出推荐候选人,经过人大代表讨论,酝酿协商后确定正式候选人,再经过人大代表投票选举产生国家机关领导人。整个过程都严格按法定程序进行。

③人民当家作主,表现在无论是讨论酝酿候选人,还是投票选举国家机关领导人都是经过人大代表的参与,在这个过程中,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充分发挥了当家作主的作用。

总之,整个选举过程都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过看“有机统一”

①党的领导,具体表现在党中央在人大会议之前提出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②依法治国,体现在党中央的建议并不是直接提交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审议,而是通过法定程序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会议审议并经过全国人大会议批准。整个过程都严格按法定程序进行。

③人民当家作主,体现在全国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权,审议、批准国务院根据中共中央建议提交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总之,纲要通过的整个过程,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3)结合我国的立法过程,从根本保证、本质要求、基本方略的意义上,阐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党对国家的领导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的。从材料二中看到,监督法总的原则是按照党的建议制定的,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优势。材料一中提到的代表议案以及参与联名代表的人次,表明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体现了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法律归根结底是人民意志的体现。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从三则材料中可看出监督法的制定过程表明法律就是党的意志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行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保证人民群众充分行使民主权利。

总之,上述材料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