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决战 网盘资源:共和国缔造者鲜为人知的照片背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5:59:00
共和国缔造者鲜为人知的照片背后  

2011-09-27 17:33:42|  分类: 人民领袖毛泽东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本文引用自苏锡晓歌《共和国缔造者鲜为人知的照片背后》


 

 

      (1.)吴印咸给毛泽东拍照。

               在延安、在这些领导人身上,吴印咸感受到的完全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这些人丝毫没有因为环境恶劣,产生丝毫悲观和失望的情绪。

  

(2. )挥手之间(徐肖冰 摄)用周恩来赠送的帽子挥手道别:

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结束。不久,毛泽东决定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

8月28日清早,延安机场聚集了1000多名欢送毛泽东的人。大家都沉默着,整个机场的气氛非常严肃。不久后,在周恩来、王若飞、国民党代表张治中以及美国特使赫尔利的陪同下,毛泽东乘坐一辆中型汽车来到机场。

当毛泽东走下车的时候,机场立刻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毛泽东穿着灰色中山装、头上戴着周恩来送他的那顶盔式帽。这顶帽子把毛泽东的身材衬托得更加伟岸。他与站在前面的中央领导一一握手道别,然后停下来,望着所有送行的人,举起右手用力一挥,便朝飞机走去。

送行的人群像疾风掠过水面,向飞机涌去。人们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情,只是拼命地挥手,像一片手臂的森林。毛泽东站在机舱口,取下头上的帽子,注视着送行的人群,也异常地激动。

一些干部看到这个情景不禁流下泪来。大家心里明白此去凶吉未卜,都替毛泽东的安危担心。但毛泽东泰然自若,沉着冷静,在飞机上从左边看到右边,又从右边看到左边。他把帽子举起来,向所有送行的人告别,就像只是去走亲串门一样。就在这个时候,徐肖冰及时地摁下了快门。 

(3.)“女同志才是半边天,要站在中间”—毛主席不由分说的站在侯波左边。(陈正清 摄)

在延安时,侯波常常见到毛泽东,也听过毛泽东做报告,但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站在毛泽东身边,侯波还是感觉非常非常的紧张。

大家拿出一些照片请毛泽东看,他一张一张的看得很仔细。这时天已不早,想到不能过多占用主席的时间,侯波等人起身向毛泽东告辞,但心里又觉得与主席的见面不应该就这样结束。果然,毛泽东看出他们的心思,他站起来说:来,咱们一起合个影吧。

与他们同来的陈正清举起相机,让侯波夫妇跟毛主席合影。侯波夫妇一左一右在毛泽东两侧站好,这时毛泽东笑着说:不行,不能这样站,女同志是半边天,要站在中间。

侯波:照相的时候我又紧张了,我们让主席站中间,我们站两边。主席说不行,今天你代表半边天,你站中间。那我就老老实实站着,我还是很紧张。

毛泽东不由分说地站到了侯波的左边,徐肖冰站在侯波的右边。三人站好后,陈正清按下了照相机的快门,一张珍贵的照片就这么诞生了。

侯波:我很尴尬,也不知道怎么好,我当时心里又高兴又不敢讲。后来很多同志看了这张照片就说我,你怎么不让主席站中间。这张照片照完以后我一直没拿出来过,文化大革命以后,我们才挂起来的。

 

(4.)毛泽东和顽童。

  这是一幅生动却又鲜为人知的照片,它公开发表的时间与拍摄时间隔了近30年。

  1958年,毛泽东游湖南湘江,他乘船到湘江中,选了深水处下水。不会游泳的侯波只能端着照相机守候在岸边。毛泽东往下游,她也跟着往下游走。毛泽东在水里怡然自得地嬉水,侯波却只能在岸上抓拍镜头。

  岸边有粪坑,粪坑与地面平行,不仔细看很难辨认出来。只顾追踪毛泽东、只看取景框的侯波,一不小心就掉到粪坑里,弄得满身是粪。

 幸好粪坑不是很深,侯波爬出来后赶忙到河里去冲洗。还来不及洗干净,她就看到毛泽东走上岸来。侯波赶忙又端着相机跑去,紧跟在毛泽东身后。

 上岸后的毛泽东披着一件睡衣,踩着稀泥往前走。两腿沾满了泥,衣下摆也粘了泥巴。他兴致勃勃,在泥巴里踩得很来劲,仿佛又体会到儿时玩泥巴的乐趣。

  顺着一条泥路,毛泽东走进了一户庄稼人的院子。家里的大人出去了,只有几个小孩子在院子里。尽管堂屋里挂着毛主席的肖像,但这几个小孩子却没有认出毛主席来。也许他们心目中的毛主席不可能是一个穿着浴衣、满腿沾满稀泥的人。

  侯波:主席从湘江上岸以后,腿上都是泥巴。有人看了以后就说,主席怎么穿了皮鞋?

  两腿是泥的毛泽东,在院落的门前坐了下来。卫士们给他点了一支烟。这时候,侯波也顾不得自己的狼狈不堪,挤到了大家面前。

  周围的群众看见来了一个陌生的大个子,就围过来看。其中一个小孩不知道拿着一个什么东西。毛泽东看见就逗他:你吃的什么,能不能拿出来,大家都吃一点嘛?谁知小孩也鬼精灵,他双手紧紧地捂住,往上一举说:你猜,你猜着了我就给你吃!

  毛泽东说,我猜不着,你给我跳个舞吧!小孩听了以后,居然很大方地就跳了起来。毛泽东看了笑得非常开心。看到这么自然的毛泽东和小孩子的画面。侯波及时地按下快门,记录下来这一刻。

  后来侯波把这张照片命名为《毛泽东与顽童》。照片上的毛泽东赤裸双脚,沾满湘江的污泥,已发福的身体散漫地裹着一件条纹毛巾浴衣,坐在椅子上惬意地抽着香烟,而小孩却调皮地高扬着自己的手,形成了一副朴实、趣味的农家乐。整个场面好像普通人家偶尔在儿孙面前露出笑容的威严祖父,正与顽童逗乐。

  有人说,这张照片的拍摄已经达到侯波个人创作的另一个境界,它的意义非常巨大,是被亿万百姓奉为神的领袖回到凡界的代表作。不过这张照片在资料库里沉睡了差不多30年才发表,因为那个年代,领袖公开的形象必须是严肃、深邃、庄重的。

  

(5.)毛泽东在父母坟前

1959年6月25日上午,毛泽东的专列从长沙开往湘潭。到湘潭后,毛泽东换上一辆灰白色吉姆轿车,在工作人员和当地官员的陪同下,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

  他们到达韶山时,天已经黑了。毛泽东住在韶山接待所 松山一号 寓所。第二天早上5点钟,毛泽东一反平时的作息时间,早早地就从住所走出来,朝外走去。

  侯波:有人发现了告诉我们。我们在山底住,主席在山顶上面住。我们就赶快跟上主席往山上走。

  侯波也不知道主席要去哪里,她背着相机紧紧地跟着他。来到楠竹坨后,前面出现几个坟墓,毛泽东走到一个小坟前仔细端详了一下。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毛泽东父母的墓地,他是来祭扫父母。

  侯波:旁边有个人赶快从树上折两个树枝递给主席,主席就放在那坟前面,主席说我以后要是再来,我还要看你们的。

(6.)毛泽东在韶山和相亲同聚一堂(侯波 摄)

 

(7.) 女文工团员向毛泽东献上鲜花与拥抱

  1952年秋天,中国人民志愿军文艺工作者归国观光团来到中南海,毛泽东等领导人到场接见。抗美援朝战争中,无数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倒在了异国他乡,他们的鲜血染红了那片土地。其中包括毛泽东的大儿子毛岸英。

  那一天,吕厚民看见毛泽东的脸色一直很凝重,他知道此情此景一定勾起了毛泽东的失子之痛,中国人民在这场战役中做出的牺牲太大了。

  中央领导在中南海接见观光团时,先由一位叫谢秀梅的女文工团员向毛泽东献花。当这位女文工团员给毛泽东献上鲜花后,她突然情不自禁地拥抱了这位伟大的父亲,并且激动得热泪满面。

  以前吕厚民他们也经过了无数次毛泽东接见的场面,但从来没有见过谁会上前拥抱毛泽东。那一刻,所有的人全愣住了。

  吕厚民:当时搞警卫工作的人谁也没想到会出现这个问题,谁也没有想到会出现这样一个场面。

  一瞬间,被抱住的毛泽东触景生情,丧子之痛立即涌上心头,他动情地闭上了眼睛。

  此时吕厚民立即反应过来,他赶快按动快门,把这感人的一幕拍摄下来。当他放下照相机后,发现毛泽东的眼睛依然闭着,直到与下一位文工团员握手时,他才睁开自己的眼睛。吕厚民恰到好处地抓住了这一瞬间,留下了毛泽东少有的悲伤镜头。

  照片洗出来之后,非常清楚,但吕厚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毛主席当时的神情,很多年后,在吕厚民的眼前一直挥之不去。这张照片是吕厚民拍摄的一个经典,它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伟人所具备的与普通人一样的情感。

 也许是对包括儿子毛岸英在内的所有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特殊情感,当毛泽东收到吕厚民的这张照片后,亲自在照片上签好名,让人寄给了当日献花的谢秀梅。

  

(8)毛泽东和孩子们中南海滑冰场。

  

(9)毛泽东站在旁边看女儿李敏穿滑冰鞋(李敏 中)

毛泽东是个伟人,但同时也是一位慈祥的长者、和蔼可亲的父亲。他爱百姓、爱身边的工作人员以及自己的家人。但毛泽东成天忙于公务,很少有机会与家人团聚。

毛泽东的儿女都住在学校,每周才能回来一次。有一年冬天特别寒冷,中南海机关食堂前的湖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孩子们放学回来后,毛泽东就带着他们去那里滑冰。李敏坐着换鞋时,毛泽东站在旁边,看着她换鞋。

吕厚民:他的女儿穿滑冰鞋去滑冰,他站在那儿。我觉得非常生活化的,也是非常关心孩子的这种兴趣,关心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亲切的这种感觉。

这时候的毛泽东不是作为一名国家领导人,而是作为儿女的父亲。他对儿女的关心,吕厚民都看在眼里,如何把这一切都留下来,为毛泽东留下更多的生活照,成了吕厚民当时特别留意的事情。

吕厚民:我觉得这些生活照片一般人很喜欢看。看毛泽东怎么生活的,因为主席并不是神,而是人,他和正常人的生活一样。

李敏在《我的童年与领袖父亲》一书中如是回忆着:在我小学没毕业的一个大冬天周日,父亲带我们几个孩子一起到南海的溜冰场去滑冰。到那儿,我们就急急忙忙地换好父亲让人给买的崭新的冰鞋。父亲穿着大衣站在一旁,点上烟看着我们,似乎在说:孩子们练去吧,试试你们的身手。我站起来,甩手向前滑哎呀!一迈腿结结实实地摔在了冰上。站在冰场边的父亲乐了,他看我们这个起来那个滑倒,抬抬手,好像在鼓励我们:勇敢些,站起来再练!李讷妹妹又摔倒了,她年纪小,疼得受不了,哭了起来。父亲始终站在那里看着我们,此时他大声向我们招呼说:好了,收兵吧!事后他问我们有何感想。这滑冰太难太难。我说。难就对头了,要知难而进嘛!父亲鼓励说。我们记住了他的话。经过了一次次的苦练,我们渐渐能甩开手,在冰场上飞旋了。

  

(10)家庭温馨一刻。

  1954年夏天,毛泽东来到北戴河,与先期到达这里的李讷、李敏和侄子毛远新会合。毛远新是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的儿子,比毛泽东最小的女儿李讷小半岁,毛泽东十分喜欢毛远新。

 这是毛泽东第二次来到北戴河。他经常在每天下午三四点出现在北戴河海滨浴场。有一次毛泽东与孩子们游完泳后,坐海滩上聊天,他们背后是度假村的屋子,一家人在一起有说有笑的,非常温馨。

  毛远新指着自己光膀子说话时,李讷、李敏都看着他。毛泽东也转过身来,侧脸望着毛远新。看到这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情形,站在旁边的吕厚民立即举起相机,把这一切拍下来,定格住了伟人家庭温馨的一刻。

  当时领袖的照片都要求高大庄重,吕厚民拍完这张生活照后,担心毛泽东会因为自己赤裸着上身而不高兴。但出乎他的意外,毛泽东对此根本没有任何意见。

  吕厚民:主席没有说我没穿衣服,我是赤背,你可以照或者不可以照。或者照了以后你别发表什么,从来不管不问。

  有时候吕厚民拍好相片以后,会洗一套给毛泽东送过去。如果他没送,毛泽东也不会要。即便从报纸上看到了某张照片以后,毛泽东也不去评价哪张照片拍得好,哪张照片拍得不好。这让年轻的吕厚民感觉非常自如,无拘无束。只是他有点愧疚,觉得有时需要表达的主题没有强化出来。

  吕厚民:主席从来没挑过毛病,这个我们非常放心。

  

(11.)毛远新抓了一只兔子,拎给大伯看。

  

(12.)毛泽东和孩子们在北京郊区休息。

  有一次李讷、毛远新在北京西郊散步,毛远新抓到了一只兔子,立刻拎着给大伯看。毛泽东也像个小孩子一样看着毛远新手里的兔子。吕厚民马上把它拍下来。

  这个时期,人们从吕厚民的镜头里,看到的更多的是毛泽东一个个真实的瞬间,是一个平常的、有喜怒哀乐的和孩子们在一起的长辈。在吕厚民看来,毛泽东公务繁忙,又喜欢在晚上工作。而孩子们平时都住在学校,只有周末才回家,所以他非常注意留取毛泽东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瞬间。

  吕厚民: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一般人不知道,孩子和主席一块吃饭、一块做什么的时间太少。

(13.)乱云飞渡仍从容(吕厚民 摄)

 1961年,正是中国发生特大自然灾害的一年。当年受灾面积6175公顷,仅次于1960年。受灾人口1.6亿。持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中苏关系的破裂、美国派特种部队入侵越南,1961年的中国处于建国后最艰难的时期。

  这年夏天,吕厚民跟随毛泽东来到庐山。上庐山后,毛泽东心情很不好,连续几天都没合眼,也没有走出房门。

 一个晴朗的上午,在身边工作人员的劝说下,毛泽东终于停下了手中的工作,走出了房门。见到毛泽东出来了,工作人员的心情也顿时开朗起来,紧跟着毛泽东散步上了含鄱口。

  开始时,毛泽东右手叉腰站在一个石凳旁边,望着远方一直没说话。大约半个小时后,才在石凳子上坐下,与英语秘书林克谈起话来。

  吕厚民:在含鄱口一个长条石凳子上,开始跟英文秘书林克谈话。他是新华社的记者、编辑,林克离开后,主席一个人侧身坐,似乎是在想问题。

  毛泽东侧身坐在石凳子上,望着远方的天空,眉宇不展,表情十分凝重。这时候,吕厚民突然发现,毛泽东身后的背景非常奇妙:天空湛蓝湛蓝,白云时卷时舒、漫天飞渡;山峦在云雾中隐现,显得愈加挺拔坚韧;山下的鄱阳湖上云蒸霞蔚、紫气升腾。

  眼前的这一切让吕厚民突然萌发了灵感,天空中的自然意境不恰如主席此时的心境以及风云多变的时代背景吗?当时吕厚民用的是黑白胶卷,他连忙取出黄颜色的滤色镜装在镜头上。

  吕厚民:加上一个黄颜色滤色镜,这样把天空、蓝天压暗一点,把白云更突出一些。

  这张加装了滤色镜照出来的照片,天空灰暗了,白云更白了,坐在其中的毛泽东,整个轮廓则烘托得更加鲜明了。照片把时代背景、自然背景和人物心情完全地融合在了一起。惹人遐想、引人深思,受到海内外摄影界的高度评价。

  吕厚民:几年前全国搞了一个毛主席诗词意境摄影比赛,要用主席诗词中的一句或两句配上照片。我就把乱云飞渡仍从容这句话作为一个标题,最后这张照片评为金奖。

  

(14.)1962年,毛泽东在上海打乒乓球(吕厚民 摄)

1962年,毛泽东来到上海视察工作,住在上海西郊。吕厚民发现在毛泽东住宿和工作的地方,有一个小健身房,房里放着一张乒乓球桌。看到这张乒乓球桌,吕厚民便在心里悄悄地产生了一个想法:拍一张毛主席打乒乓球的照片,该有多好啊!

  吕厚民找到保健医生和卫士,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大家一听也非常赞成。经过商量后决定:毛主席散步回来的时候,让他走有乒乓球台的那个门。等他看到乒乓球台时,再请他打乒乓球。但是,当毛泽东到了上海驻地后,一连工作好几天根本没休息。

  吕厚民:后来工作人员也动员主席出去散步完步回来,就按照这个路线走了。有人说,主席咱们打两个球。

  毛泽东那天的心情很好,听到身边人的话,很爽快地就答应了。说完后,几步走到球桌前,拿起了球拍。看到主席已经做好了准备,对面的人赶快把球发了过来。毛泽东接到球后,啪的一声把球扣了回去,动作非常有力。这时候的毛泽东还面带着微笑,准备接下一个球,而吕厚民快速地端起准备好的相机,记录下这精彩的一瞬。

  

(15.)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斯诺并给他签名。

  

(16.)毛泽东和周恩来在金水桥与群众共赏火焰。

  

(17.)在人民大会堂与工作人员合影。

  

(18.)毛泽东和周恩来最后一次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