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区棚改2016至2018:先秦的諸子學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0:14:23
先秦時期正是中國思想史展的蓬勃時期,因為封建制度的崩潰,知識得以廣泛流傳及平民化。又因各國之間競爭激烈,君主爭相聘請賢德之士提出改善吏治和富國強兵之方案,故形成「諸子逢起,百家爭鳴」的局面。當時有所謂的「九流十家」,分別是儒、道、墨、法、陰陽、縱橫、名、農、雜及小說。它們對後世的思想發展影響深遠,尤其是儒、道、墨、法四家,其中儒家最早興起。
在此本人利用僅有的認識對每家作簡略介紹。 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
代表書籍︰《論語》
思想中心︰仁
內容︰
孔子深受西周時的《周禮》影響,他認為要回復《周禮》,使人人安份守已,互相關懷,達至一個大同世界,就是「仁」。以下是孔子的觀念︰
(一) 倫理觀︰「仁」是孔子學說的核心內容,是倫理道德的總綱。「仁」就是「愛人」,君主要體民情、愛惜民力,反對苛政。若要實踐仁德,需要「忠」和「恕」。「忠」是盡自己的本份;「恕」是推己及人。他又藉「禮」、「樂」,約束人的行為,陶冶人的性情。
(二) 政治觀︰孔子主張以禮義治國,回復西周時期的德治。而社會各階層人士應盡本份,以達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和階局面,這就是正名思想。
(三) 教育觀︰孔子提出「有教無類」的主張,認為教不應分貴賤賢愚。他認為「因材施教」是理想的教學方法。他又提倡「溫故知新」及「舉一反三」等學習方法。他整理了《詩》、《書》、《易》、《禮》、《樂》、《春秋》六部經典,以傳授弟子。
(四) 宇宙觀︰孔子對鬼神之說抱著「存而不論」的態度,主張「敬鬼神而遠之」,但卻十分重視祭祀祖先。
其後發展︰
孔子的學生孟子以「性善說」論述「仁」,他的著作《論四端》中提及︰「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他認為人性本善,具備了惻隱、羞惡、辭讓、是非四種善端,加以發揚,便可成為仁、義、禮、智的德行。
及後孟子的學生荀子主張「性惡論」,認為人與禽獸無異,「饑而欲飽,飽暖思淫欲」,若順從人的本性而行,必會引起紛爭。他主張通過教育改變人的本性,為善去惡。荀子強調通過「禮治」維持社會秩序,使社會各階層人士安守本份,社會便能安定。
荀子強調「禮」多於「法」。「禮」是不成文的規定,可說是一種精神;「法」則是白字黑字的條文,具規範作用。後來其學生韓非子把焦點放於「法」,形成了「法家」。
儒家學說所倡導的「仁、義、禮、智、信」,被歷代統治者及學術界所尊崇,成為中國傳統思想的核心及道德的主流。中華民族的優秀美德及行為規範,莫不以此為標準。
孔子整理的六經,加上後來的《論語》、《孟子》等典籍,成為後人研究學問的基礎書籍,亦成為歷代科舉考試的主要內容對中國的思想文代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莊子
代表書籍︰道德經
思想中心︰道
內容︰
「道」是老莊學說的思想中心,是一切事物的根源。「道」亦是循環不息。老莊強調凡事均無須強求,應順應自然,達至「道」的最高境界。正如「滴水穿石」,水既為天柔之物,仍然把石塊耗損,顯出以柔克剛的道理。道家精神在於精神上的超脫,不界限於形驅,只求逍遙及心靈上的開放。以下是道家的觀念︰
(一) 宇宙觀︰「道」是無形及不可見的,是超時空的絕對精神,是宇宙最高本體及一切事物的根源。
(二) 政治觀︰春秋戰國時期,戰爭不斷,民生困苦,人們必須放棄逞才、逞智、逞強、逞力、回歸樸素、無知的境界,以「無為」治理天下,天下才能和平安定。最終希望回復「小國寡民」的原始社會。
(三) 人生觀︰萬物都有對立面,物極必反。因此,人們必須「知足寡欲」、「柔弱不爭」、「順應自然」,拋棄一切禮教的枷鎖,才能避免災禍。
其後發展︰
道家「無為而治」的主張曾受漢初統治者推崇,他們大多以道家的思想指導施政方針。結果,動亂的社會得到復甦的機會,致有漢初的文景之治。
老莊學說,哲理玄妙,被魏學都吸納作為清談的內容。其後,儒道佛三家學說融合為宋明理學,可見道家學說影響的深遠。
東漢時創立的道教,奉老子為祖師,以《道德經》為道教經典,信眾甚多,成為中國的本土宗教。
墨家
代表人物︰墨子
代表書藉︰墨子
思想中心︰兼愛、非攻
內容︰
墨子原名墨翟,曾為未國大夫,也有傳聞他曾任手工匠、數學家。他初業儒學,後來因不滿儒家部分學說,乃另立新說。墨家與儒家並稱「顯學」。以下是墨家的觀念。
(一) 倫理觀︰他提出「兼愛」,主張愛不應有親疏、上下、貴賤、等級的分別。他認為天下之所以大亂,是由於人不相愛。
(二) 政治觀︰墨子主張「尚賢」、「尚同」。他提倡選任賢才,消除階級念,使天下大治;又主張「非攻」,反對一切侵略戰爭。
(三) 經濟觀︰墨子反對奢侈的生活,主張節儉,提出「節用」、「節葬」、「非樂」的思想。
(四) 心生觀︰墨子提出「非命」,認為命運不能主宰人的富貴貧賤,強調只要透過後天的努力就可以改變。為了求福避禍,他又主張「尊天」、「事鬼」。
其後發展︰
墨家講求刻苦、節儉,「兼愛」比「仁愛」更難遵從,又因記載較少,所以日後發展不大。
法家
代表人物︰韓非子
代表書籍︰韓非子
思想中心︰法術勢
內容︰
戰國期間,法家分為「法」、「術」、「勢」三派。重法派以商鞅為代表,重視國家的法令及規條,主張信賞必罰。重術派以申不害為代表,重視君主管治臣下的辦法。重勢派以慎到為代表,主張君主擁有絕對的權威,以此統治天下。
韓非子的學說集三家之大成,認為法、術、勢三者相互配合運用。他主張以法令來統治百姓,以權術來駕馭朝臣,以勢位去束縛臣民,建立君主的絕對權威,帶有濃厚的君主專制獨裁意識。
其後發展︰
法家思想,申明法令,重視君權的理論,成為君主治國的依據及手段。除秦始皇外,漢武帝亦實行「陽儒陰法」,表面尊崇儒家,但實際的政治事務卻交給法家人士擔任,如杜周、桑弘羊等,曾經擔任御史大夫,掌握實權。及後唐、明兩代的君主亦以法治加強統治。
名家
代表人物︰公孫龍、惠施
思想中心︰名實關係
內容︰
戰國期間,局勢動盪、混亂。很多禮法名存實亡。名家由此崛起,強調事物應該「名乎其實」,藉以令天下一切事情走上正確的軌道。
名家注重辯論「名」與「實」之間的關係。名實是一種邏輯學,例如「白馬非馬」。及後魏晉清談皆是由此而起。
陰陽家
代表人物︰鄒衍
代表書籍︰五德終始說
思想中心︰陰陽五行
內容︰
陰陽家所依據的五行(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剋,互相牽制。當一事物氣數已盡,便會被其他事物取代。以此解釋事物的循環。
陰陽五行對後世影響深遠,政治方面,政客以其解釋朝代的更替;王莽更以其作篡漢的藉口。術數方面,至今仍以五行作為風水的理論、依據。
農家
代表人物︰許行
代表書籍︰《管子》
思想中心︰
農家之學說,分成兩派別。一派別是講述耕作的理論;此套理論除講耕作之事外,亦是宏觀性的,亦即是全國的農業、商業概論,有點經濟學的風味。
另一派在於政治觀念,主張君主共耕,組織平等社會。他們要求為民制產、鹽鐵山澤及蓄藏斂散。他們認同無階級主意、反對階級觀念。細看之下,近乎社會主義了。
縱橫家
代表人物︰蘇秦、張儀
代表書藉︰戰國策
思想中心︰合縱、連橫
內容︰
戰國時,秦國倔起,張儀提倡「連橫政策」,主張秦國與山東六國交好,然後進行分代,再而逐一擊破。與此同時,蘇秦走訪六國,提倡「合縱政策」,主張由南至北的山東六國堅定意志,不要受秦國的引誘和威嚇,集六國之力量抗秦。
戰國期間很多故事賦有傳奇色彩均列入戰國策中,這本書多少反映當時的情況。家傳戶曉的故事包括有?薪嘗膽、雞鳴狗盜…等等。而戰國策更成為了文學的必修課程。
雜家
代表人物︰呂不韋
代表書籍︰呂氏春秋
思想中心︰兼容、並包
內容︰
雜家各家學說,有「兼儒墨,合名法」之稱。雜家把儒家、墨家、名家及法家的思想融匯起來。專門家雖然各有所長,但亦有其弊端︰許多時候因為利益關係而產生偏見,例如墨家提倡的「兼愛」被孟子攻擊日︰「兼愛無父,禽獸也」。但是管治全國應以大局為重,實不宜因自己家之利益而徇私。故雜家集眾家之大成,各家之說閱覽無遺,所以也較全面和中肯。正如蔡李佛,雜家集眾家之大成亦可自成一家。
關於雜家也有一段家傳戶曉的故事。相傳當年秦國的呂不韋是富商,他撰寫《呂氏春秋》後,置於咸陽城門外,擲千金於其上,廣邀眾諸候、遊士、賓客,表示若有人能從書中增減一字,賞予千金。結果最後一千兩金車載而歸。這就是「一字千金」的成語故事。
另外,傳聞關雲長亦好看《呂氏春秋》。經過這些傳說,實令雜家之名傳揚了。
小說家
代表人物︰不可考
代表書藉︰《伊尹說》、《鬻子說》、《師曠》、《務成子》、《天乙》、《黃帝說》
思想中心︰街談巷語,道聽塗說
內容︰
此家的考據書藉甚少,大部份經已失傳。以上所列的,也只是後人托古代聖賢者之名立說而已。不過從手上的資料得知,此家學說大抵出自社會的低下階層。古代學術,大多為貴族所專,平民或卑官很難有機會接觸。
小說家就是提倡「三人行必有我師」的觀念,透過「集思廣益」,進行街談巷語、道聽塗說的交流。但這樣的方式不為世人接受、重視,故此日後很少學者進行研究,小說家亦不能其餘九流齊名。
網主的話
「研究哲學必須接觸中國哲學,研究中國哲學必須從先秦學說出發。」先秦時期,百家爭鳴。學說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文化,而部分大派學說(例如儒道墨法)至今和我們仍有著不可分離的關係。其中不少正對我做人處世起了啟迪作用。希望你也可從中得到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