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种子品种:稻盛和夫之著作《活法》全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3:02:54

《活 法》


身处混沌时代,更该省思“活法”

 

此刻的我们处于一个“不安的时代”,极度混沌,看不清未来。理应丰富的心灵,却怎么也得不到满足。衣食无虞却少了些礼节,看似自由却常感觉窒息。其实,只要肯努力,有什么东西要不到手?又有什么事难得倒人呢?偏偏大家活得悲观又无力,更有人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

我们的社会为什么笼罩在如此令人窒息的低气压中?那是因为许多人茫然不知生存的意义与价值,失去了人生的指南针。现今社会的乱象,起因于人生观的付之阙如,这应该不是我个人的看法。

身处这样的时代,最重要的是问自己一个根本的问题:“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首先,要正视这个问题,确立自己的人生“哲学”,也就是自己的人生指南针。所谓哲学,也可以说是一种理念或思想。

这听起来好像在沙漠洒水一样,白忙一场;又像在水流湍急处打桩,困难重重。然而我相信,正因为当前社会有视挥汗工作如敝屣的倾向,这个单纯而直接的问题更具有深刻的意义。

如果不愿尝试彻底思考为人的活法,混沌的情况只会加深,未来更看不清,而社会的乱象也只会继续扩大蔓延。被如此深切的危机感与焦躁感紧紧笼罩的,恐怕也不只我一个人。

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探讨人的“活法”,我要抽丝剥茧,把心中所思所想毫无忌惮地全部说出来。我要从根本去探讨生存与生命的意义,希望借此发挥一点抵御时代洪流的抗衡力量。

如何找到生命的喜悦,享受幸福洋溢的充实人生?这本书如果能提供读者一点想法,就是我最大的喜悦。  锻炼灵魂才不枉此生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目的又是什么?对于这个极其基本的问题,我依然要直截了当地说:“在于提升心性,锻炼灵魂。”

被人生种种欲望束缚和迷惑,可以说是人类的天性。如果任其摆布,我们对财产、地位和名利将产生无止境的需求,成为沉溺于一时之快而无法自拔的人。

的确,人只要活着一天,就得应付衣食所需,也需要金钱让自己能过最起码的生活。何况,想出人头地也是奋斗力量的来源,没必要全盘加以否定。

可是,这些都只能存在于此生,任凭你累积了再多的财富,死后一样什么也带不走。这一生的点点滴滴,非得在我们死前结算清楚不可。

如果真要说什么是永恒不灭的,那恐怕就只有“灵魂”了吧!人在临死之前,这一生所建立的名誉、地位和财富都得一一抛下,能带着走向另一个旅程的,唯独灵魂而已。

因此,如果你问我:“这一生所为何来?”我会毫不犹豫、也不带一点骄傲地回答:“我是为了做一个比降临人世之初更好的人而来。”换句话说,哪怕只比原本好一点点也无妨,我就是为了带着那净化过的崇高灵魂离开人世而来的。

尽管人在世间尝遍酸甜苦辣,历尽幸与不幸交织起伏的人生,在撒手人寰之前,还是得努力不懈地活下去。这整个过程就像磨刀,让我们提升心性,修养精神,带着比出生时更高层次的灵魂离开人世。我认为,人类生存的目的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秉持着今天要比昨天好、明天还要比今天进步的态度,每天实实在在去努力。我们生存的目的与价值,不就存在于那努力不懈的付出、脚踏实地的行动,以及兢兢业业的求道中吗?

人生往往苦多于甜,甚至常觉得“为什么唯独我必须承受这样的痛苦?”因而开始怨天尤人。其实,就因为人生疾苦,才更要把它视为对灵魂的锻炼和考验。苦难是淬炼心性最好的机会

把考验视为“机会”,唯有这样的人才能在有限的人生中,活出属于自己的一页篇章。

现世就是人类得以用来提升心性的期间,用来锻炼、修养灵魂的场所。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在于提升心性,锻炼灵魂。简单地说,就是这样。  

简单才是不可动摇的原理原则

 

一个人所信守的“活法”,决定其灵魂是获得提升,还是被阴影笼罩。看你如何度过自己的人生,就知道你的心灵会变得高尚,还是渐趋卑下。

世上有不少人拥有过人的能力,却因为心术不正而走岔了路。在我所置身的企业经营领域,也有许多人心中只有自己,只管自己能不能赚到钱,以至于引发丑闻事件。

这些全都是身怀经营长才的人所干的事,我实在是百思不得其解。不过,就如俗话所说的“聪明反被聪明误”,越是才华横溢的人,越容易过度相信自己的才能,而走上偏锋。这种人可以靠才能发达一时,但单靠才能终究还是会走向失败。

越是拥有不世出的超凡才能者,越需要一个导引自己走向正途的人生指南针,而这个指南针就是自己的理念与思想,也就是人生哲学

缺乏人生哲学、人格未臻成熟的人,就算再怎么才高八斗,也是“有才无德”,无法把难得的才能发挥在正途上,只会误入歧途。这种事不是企业领导者的专利,是你我所有人的共通问题。

我对“人格”的定义,可用一个公式来表达:性格+哲学。性格是人与生俱来所拥有的,而哲学是在人生过程中学来的,两者合二为一,成为人格,换句话说,先天的性格加上后天形成的哲学,造就了我们的人格,也就是心灵的品格。

一个人本着什么样的人生哲学度过人生,将会决定他的人格。如果人生哲学扎根不深,这棵人格之树的枝干不会雄厚,也无法长成顶天立地的大树。

那么应该秉持什么样的哲学呢?

“人的是非判断能力。”

这不就是一直以来父母对孩子耳提面命的、最单纯且最基本的教诲,以及人类自古以来就已奠定的伦理与道德吗?

京瓷是我27岁时,在亲友资助之下所创设的公司,当时我是个经营企业的门外汉,既没有相关知识,也没有实际的经验,根本茫然不知该如何经营一家公司。困惑到了极点的我,最后决定就凭人的是非判断能力,选择正确的事去做,并且贯彻到底。

也就是说,我把“不说谎、不给人添麻烦、诚实、不贪心、不自私自利”这些简单的规范,奉为经营的指导原则及行事判断的守则。这些不都是我们从小听父母老师讲到大,但长大成人后便渐渐遗忘了的教训吗?

你可以说那是因为我对经营一窍不通,但也是因为我很单纯的相信,行事如果违反大家共同认定的伦理与道德,是不可能成功的。

说起来,那都是些再简单也不过的标准,也因为如此,正是最合乎道理的原则。我就是在这些原则的引导下从事经营,一路走来始终无惑地走在正确的方向,并且把公司带向了成功之路。

如果你问我成功的理由是什么?说起来或许就是这么简单。也就是说,尽管我可能没什么过人的才智,可是我拥有简单却强有力的指南针,让我懂得去追求人所应为之正道。

事情是否为人所当为,有没有违反根本的伦理与道德?我把这些当作为人处世最重要的原则而牢记在心,也在这一生中尽全力坚守至今。

或许现在有不少日本人把伦理和道德这些为人的根本道理,视为过时的陈腐观念。那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对于战前被误用的道德思想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反动,才导致这些根本的道理受到排斥。然而,这些原本都是人类的智慧结晶,也是规范日常行为的重要准则啊!

现在的日本人将先人从生活中淬炼出来的智慧,以陈腐过时的理由加以排斥,万事皆以方便为依归,就这样让缺之不可的根本,包括伦理与道德,一样样地失去。

此刻,我认为重新找回这些重要智慧的时刻已经来临。现在的我们更应该重拾这些为人的根本原理原则,根据这些处世原则踏实地过日子,不是吗?

 

在工作中悟得人生真理

 

那么有什么具体的方法可以培养人格和锻炼灵魂呢?是不是非得做一些特别的修行,例如到深山里闭关、以肉身抵挡从天倾泻而下的瀑布之类的事?没那回事。最重要的,就是在我们所处的尘世中每天努力认真去做事

关于释迦牟尼的修行法,我将在后续章节中详述。释迦牟尼认为“精进”非常重要,是达到开悟境界的修行方法之一。所谓精进,是指努力工作,心无旁鹜地投入眼前的工作。我认为这就是帮助我提升心性与培养人格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一般人都把劳动看成获得生活所需之粮食与报酬的手段,认为劳动的时间越短越好,工资则多多益善,其余时间要用来发展自己的兴趣,从事休闲活动,这样的人生才算丰富。抱持这种人生观的人认为劳动的人人都不愿意做而又必须去做的事。

然而,工作对人类而言,其实具有更深远、更崇高的价值与意义。劳动可以帮助我们战胜欲望,磨练心性,培养人格,其目的不只是换取生活所需,因为换取生活所需只不过是劳动所附带的功能而已。

因此,以全部的精神投入每天的工作,是极为重要的事,惟有如此才能做到锻炼灵魂、提升心性的无上“修行”。

举例来说,二宫尊德出身贫寒,是个毫无学识的一介农民,可是他凭着一把锄头、一把圆锹,每天天没亮就出门下田工作,直到满天星斗为止,就这样日复一日拼了命似的老老实实干着农活。这些努力让他成就了一项了不起的事业,把原本荒芜调的农村一点一点改造成丰饶的村落。

如此辉煌的成绩让他获得德川幕府拔擢入俯,与众诸侯平起平坐,尽管他不曾受过任何礼仪的训练,但当时表现出来的行为举止就有如出身显赫的贵族般,自然散发威严,神情更是泰然自若。

也就是说,每天辛苦流汗,灰头土脸埋首农事的“田地里的精进”,也在不知不觉中深耕了他的内心,发挥了陶冶人格、磨练心性、提升灵魂层次的作用。

因此,全神贯注于一件事,对工作努力不懈的人,会在日复一日的精进过程中锻炼自己的灵魂,同时培养出具有深度的人格。

劳动之所以值得尊崇,道理在此。磨练心性,这个字眼或许会让人联想到宗教修行,其实不过是要你发自内心喜欢自己的工作,并全心投入其中罢了

我记得拉丁文中有句俗谚:“与其成就工作,不如成就做事的人。”人格的培养必须通过工作。也就是说,哲学会从辛苦流汗中孕育出来,心性会在每天的劳动中得到锻炼。

全心投入自己应做的工作,不断动脑去想,努力去做,如此就能珍惜地活在所获得的每个今天及每个瞬间。

每一天都要过得“异常认真”。我经常对公司员工这么说。对于一去不复返的人生,不能有丝毫浪费,要以诚恳认真到“异常”的方式去度过。这种看来傻得可以的生活态度,如果能长期坚持下去,任何一个平凡人也能脱变成超凡的人物。

世上那些博得“名家”之誉,在其领域各领风骚的能人,恐怕也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劳动不仅能产生经济价值,说它把人类的价值一并提升了也不为过。

因此,人哪里需要远离凡尘?工作场所就是修炼精神的最佳场所,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修行。只要每天确实努力工作,培养崇高的人格,美好人生也将唾手可得。希望大家务必记这一点。

  思维方式改变了,人生也会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人生要怎样才能过得更好,怎样才能尝到幸福的果实?我用以下这个方程式来解答: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换句话说,人生与实业的成果,是这三个要素“相乘”的结果,而绝非“相加”而来。

首先,所谓的能力,也可以说是才能和智能,多半是指与生俱来的资质,就像运动神经一样。热情指的是一颗充满热诚,想努力把事情完成的心,这可由自我意志决定,属于后天的要素。这两个要素都可给予0分~100分之间的评分。

既然要素之间是相乘的关系,表示就算空有能力,少了热情还是不会产生好的结果。相反的,尽管你没什么能力,只要充分认清事实并怀抱一股为人生、为事业奉献到底的热情去做,就会得到比先天能力强的人更好的结果。

接下来,回到第一个要素“思维方式”这是三者之中最为重要的。如果说思维方式足以决定一个人的人生,一点也不算夸张。“思维方式”这个字眼看起来很笼统,说白了就是指人的心态与生活态度,包括之前提到的哲学、理念及思想

    思维方式之所以这么重要,是因为它可能是负的分数。分数最差也不过是零?不,还有更差的负数。也就是说,分数的区间可以拉大到正100与负100之间。

    根据前面的推论,假设一个人的能力与热情十足,唯独思维方式有偏差,就足以引起反效果。原因是,既然思维方式是负数,那么与正数相乘的结果就只能是负数。

    说到这个,免不了要提一下我不堪回首的往事。在我大学毕业时,刚好遭逢一职难求的时代,毫无身家背景的我到处去应征,却处处碰壁,一直找不到工作。于是我心想,干脆去当“知识分子流氓”算了;既然世界这么不公平,弱者永远注定要吃亏,那我去讲究人情义理的黑道混,说不定可以活得更好!当时的我在一半义气用事、一半认真的心情下,产生了这种想法。

    如果当时我真的走上那条路,或许现在已经闯出点名堂,当起某某帮派的老大也说不定。可是,在那样的世界里,就算再怎么有势力,只要根本的想法是负面的,就会产生偏差,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人生也不可能是一条坦途!

那么,所谓的“正面”思维方式又是什么呢?其实不用想得太复杂,把它想成常识判断下的“善心”就对了。

例如想法积极,有建设性,具有合作精神,能以感谢的心与大家同心协力一齐前进,开朗而坚定,与人为善,关怀他人,有颗柔软的心,愿意付出努力,知足,不为己利,亦不贪求等

每句话看起来都是那么老掉牙,就跟小学教室里帖的伦理道德标语没两样,然而对这些话可不能等闲视之,不仅要用心体会,身体力行,更要与其融合为一才行。  

你所想的就会实现

  

  像这样随时带着善念去发挥自己的能力,倾注自己的热情,就是为人生带来丰硕果实的秘诀,把人生带向成功之路快捷方式。何以见得?因为这就是遵循宇宙法则的活法。

佛教有项教义:“思想产生业力”,所谓的业又称“Karma”,是现象之所以产生的原因。换句话说,人的思想就是原因,而展现出来的结果就是现实。这就是在告诉我们,人的所思所想都极为重要,不容掺杂些许歹念。倡导积极思考的哲学家中村天风,所提出的“切勿心存歹念”也是同样的道理。

“心里的念头会牵动人生的发展,强烈的念头会发展成具象。”首先,请大家务必把这个“宇宙法则”牢记在心。或许有人认为这些话未免玄之又玄,实在无法接受,然而,这却是我从一生经历中所得来的,让我确信不疑的绝对法则。

也就是说,心存善念的人,会展开美好的人生;心存歹念的人,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这就是宇宙运行的法则。念头并不会马上制造出结果,因此或许不是那么容易了解,可是如果你拉长时间,以二十年、三十年的视野来看,几乎所有人的人生,最后的发展都是自己内心念头的延长线

因此,人在思考活法的时候,首先须以拥有纯净而美丽的心作为前提。为什么?因为善心,尤其是“为世间、为人类”的想法,可以说是宇宙最初的“意志”。

宇宙中存在着一股使所有事物更美好,并进一步演化发展的力量,也可称之为宇宙的意志。如果依循这股源于宇宙意志的力量顺势而为,人生将会迈向成功与繁荣。如果反其道而行,则将面临没落与衰败。

因此,对待万事万物皆抱持“一定要更好”的利他心与爱心,持续不断努力下来,就能跟上宇宙的潮流变化,展开美好的人生。相反的,假如内心充满私利私欲的想法,对人只有满腔怨恨和厌恶,只在意自己能得到什么,人生就会越过越不如意。

贯穿整个宇宙的意志是由爱、真诚与和谐所构成,宇宙意志平均散发给万事万物,让整个宇宙朝更好的方向成长发展。这个观点与宇宙物理学的“大爆炸理论”(Big Bang 不谋而合,亦可由此得到合理的解释。

关于宇宙最初的形式,我将在第五章详述。宇宙最早只存在一小撮的基本粒子,这些粒子因为大爆炸而结合在一起,形成由质子、中子、介子所构成的原子核,然后再与电子结合形成最早的原子——氢原子。

接着产生各种原子,而后是分子,再来形成高分子,最后产生了人类这种高等生物。对宇宙进化过程了解越深的人,越会觉得万事万物之所以持续成长和进化,若不是由某种“伟大之物”的意志所促成,实在无法加以解释。

我长期从事制造业,对于这所谓“伟大之物”的存在,有许多切身的体会。我就是因为接触到那样的睿智,得其导引才能成功开发许许多多的新产品。我这么说一点都不夸张。

京瓷所生产的陶瓷是所谓的精密陶瓷,也就是一种被广泛运用在PC和手机等高科技产品的高级材料。京瓷在精密陶瓷的相关技术发展上领先全球,一次又一次超越巅峰的成绩足以傲视群伦。可是,当年我根本是陶瓷的门外汉,在学校学的是石油化学方面的有机化学,只因求职之路坎坷,不得已只好进入京都一家无机化学的玻璃公司工作。

因此,当初我根本没有半点陶瓷方面的基础知识与技术,更惨的是,那家公司亏损连连,根本没有什么像样的研究设备和机器。我除了每天到工作现场,用尽心思做研究,一次又一次进行实验之外,实在别无他法。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我竟然在短短的时间内就成功开发出新的材料。

这种新材料在一年前(1945年)左右,才刚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Ceneral Electric)的研究机构领先全球首度合成成功,而我所开发出来的材料虽然在结构上完全相同,可是合成的方式却与通用电气完全不同。换句话说,我所使用的是举世无双的独创方法。

既没有精密的设备,实验设计也不全然遵照理论,可是京都这家不起眼的小玻璃公司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研究员竟然在困难的环境下,交出了一张与世界级的通用电气公司相比毫不逊色的成绩单。只能说我交了千载难逢的好运。不可思议的是,这样的幸运后来还持续降临在我身上,一直到我离开这家公司,创立京瓷之后,仍然带着我及我的公司继续不断成长。

  “智慧宝库”释放无限睿智 

到底为什么能产生这样的结果呢?我认为既不是凑巧,也不是凭我个人的才能办到的。应该说,在这个世界,甚至这整个宇宙的某个地方,存在着一个“智慧宝库(真理的宝库)”,而我们在自己也无法察觉的时刻,将宝库里所蓄积的新的点子、灵感及创造力的形式一个个抽取、挖掘了出来。

那就是所谓的“智慧宝库”,只不过所有权不在人类身上,是由诸如神明或宇宙所保管的类似“普遍的真理”。当那里面的真理传授给人类,人类的技术得以进步,带动文明的发展。其实我自己也搞不清那是什么状况,只能说大概是我拼了命投入研究的过程中,接触到了智慧的一角,才得以发挥创造力,尝到成功的果实吧!

关于“京都赏”,我会在后续章节详述。这个奖是为了表彰替人类开创新局之各种领域的研究人员而设。与这些研究人员接触时,令我惊讶的是,他们创造力的灵感,竟然也都同样来自那有如神授旨意般的一刹那。

在他们长期默默从事研究的过程中,创造的灵感往往在休息的片刻闪过脑海,有时出现在睡梦之中。爱迪生能在光电和通讯领域成就各种划时代的发明,不也因为他付出过人的努力,拼命钻研,结果才得以接收来自“智慧宝库”的灵感启发吗?

回顾过往伟大先哲的丰功伟业,我更确信人类都是如此汲取“智慧宝库”的知识和技能,并将其转化为创造力,而促成了物质的进步并带动文明的发展。

那么,要如何打开宝库,取得智慧呢?没别的,就是靠一股脑全心投入的热情,再加上出于至诚的不断努力。也就是说,当人想得到什么东西时,那些抱持善念拼命努力的人,自有神明会为他照亮前程,从“智慧宝库”里为他投射出一线光明。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你说知识、技术、经验和设备都少得可怜的我,凭什么能创造出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发明?我实在说不出个道理啊!当时的我,清醒的时候就不用说了,连睡觉时脑子里都还在转着研究的事,对工作可以说是疯狂的投入。内心只有一个强烈的念头:无论如何一定要成功。我对工作就是以如此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态去面对。

而我不就得到了保存在“智慧宝库”里的一部分智慧,作为我的回报吗?  

人人都需要安身立命的哲学

 

所谓“智慧宝库”是我自创的词汇,如果有人要称之为宇宙的旨意或造物主的睿智,亦无不可。总之,人类就是在这样的大智慧引导之下,才得以不断成长发展至今。

然而,近几年来我时时担心,人类似乎已经迷失了应有的方向,或者说,人类把得自“智慧宝库”的智慧用于错误的方向,而走入了不归路。我认为元凶仍然要归咎于失去安身立命的“哲学”。

换句话说,人类成功运用科技发展出高度文明,并享受丰饶的生活,然而精神与心灵的重要性却也慢慢被遗忘,并因此引发了破坏地球环境等新的问题。

在我看来,人类是借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开始把以往归天神所管的“神业”视为囊中而任意捉弄。过去神控制的高度智慧,如今人类俨然以拥有者的姿态开始滥用无度。环境破坏不就是拜此恶因之赐,所产生的恶果吗?

举例来说,氟氯碳化物对臭氧层的破坏、农药与肥料对土壤及河川的污染、二氧化碳增加造成的温室现象,以及戴奥辛等环境激素对生物体的影响等,使我们的生存环境——地球,甚至人类的生存本身都遭受威胁。

之所以演变成这样,是因为原本为了带领所有生命体到达幸福而存在的“真理”,被误用于错误的方向。过去人类赖以持续进步的利器,如今快要变成伤害自己、摧毁自己的凶器。

就如我先前所提的“人生方程式”,任凭人有再高的技术与智慧(能力),就算也有满腔的热情,一旦哲学、理念和思想等提升思维方式的努力被忽略、被遗忘,将为地球带来无法想象的浩劫。

因此,追求正确的活法与应有的人生态度,已经不单是个人的问题。要导正人类的方向,解救地球于毁灭的边缘,非得要每一个人都重新检讨自己的“活法”不可。

该怎么做呢?每个人要对自己加诸更高标准的活法,对自我的规范不可有分秒的松懈。要把拼命努力、诚恳、认真、诚实……这些大学耳熟能详的道德和伦理观坚守到底,视其为个人哲学中无法撼动的一道防线。

立定为人的正确活法,并贯彻到底,不正是现在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唯有如此,才是让人生走向成功与荣耀,同时也让全人类同享和平与幸福的不二法门。如果这本书能在各位思考人生之际,发挥些许提示的作用,那将是我个人最大的安慰。



第一章
 用心渴望的目标才可能达成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大家对人生中所发生的种种事情,往往像这样轻易看破。

然而,这是因为你先认定了“人生无法尽如人意”,才会导致事情成真,不是吗?从这个角度来说,无法尽如人意的人生,根本就是实现了自己原先的预期啊!

一个人的人生会直接受到自己想法的牵引,这是许多成功哲学的核心思维,而我个人的人生经验也让我建立了一个坚定的信念:“若非心中热切渴望,美梦不会凭空实现。”换句话说,你能实现的目标,就是那些你曾衷心期盼过的。如果你连想都不曾想过,怎么可能会实现?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心之所求会如实地反映在人生中。如果你想做些什么,首先就得好好想清楚自己要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必须以超人一等的、不顾一切的热情去期盼。

我切身体会到这个道理,是在40多年前第一次听松下幸之助先生演讲的时候。当时的松下先生还没像晚年时那样被神化,而我也只是个刚创业不久的不知名中小企业经营者而已。

松下先生在演讲中提到他为人称道的“水库式”经营:如果河川没兴建水库,一旦下大雨,很容易因为河水无处宣泄而导致洪水泛滥。反之,假如长期干旱无雨,则会因河水干枯而发生水荒。因此,应该兴建水库来储水,使水位保持稳定,才能免受天候和环境的影响。同理类推,他认为经营企业也该趁经济景气的时候,为将来的经济不景气预做准备,经营企业应有持盈保泰的规划

听到这里,挤满了数百位中小企业经营者的会场顿时一片哗然,大家开始议论纷纷。这个情景,坐在后面的我看得一清二楚。

“说那什么废话?不就是因为没有多余的能力,才需要每天汗流浃背,拼命苦撑?要是有余力的话,谁还需要这么辛苦?我们想听的是怎样才能拥有那座水库,至于水库到底有多重要,现在这个节骨眼再怎么强调也是白搭!”

诸如此类的窃窃私语声,在会场中此起彼落。不多久,演讲结束,提问时间一到,有位先生站起来发难:

 

“假如水库式经营能实现,那当然是最理想的状况,可是实际上却办不到啊!怎样才能拥有一座水库?如果您不教我们如何得到,那恐怕说再多也不具任何意义!”

听到这样的发言,松下先生温和的脸上浮现一阵苦笑。他沉默了好一会儿,最后慢慢吐出一句话:“关于如何拥有水库,我也没什么好方法。不过不去想办法兴建水库,那可不行。”这回,全场哑然失笑。对于松下先生没有骚到痒处的回答,大家显然非常失望。

可是我既没有失笑,也不感到失望,反而全身上下像通了电流一般深受震撼而当场愣住。因为我了解,松下先生的那句话,给了我一个非常重要的真理。  

愿望要强烈到充满全身

 

松下先生的一句“不想办法不行”给了我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首先得有那个念头”。兴建水库的方法大家各有巧妙不同,本来就无法给个统一的说法。可是,首先心中若没有兴建水库的念头就是不行。这个念头是一切的起点。我想松下先生要传达的就是这个。

也就是说,如果心中连个想法都没有,当然不会知道该怎么做,也永远不会成功。因此,先在内心许下强烈愿望是一大重点。如此一来,这个想法会帮忙起头,一直到最后产生结果。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自己内心所刻画蓝图的具体展现想法相当于种子,也是在人生这个庭院里生长茁壮、开花结果的,最初且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这个贯穿我整个人生的真理,过去我一直一知半解,直到当时听到松下先生略带迟疑的回答后,才豁然开朗,也在我往后的实际人生中,通过学习与体会成为真实的经验法则。

不过,如果真心希望愿望实现,光在脑中想想可不成,你得有一股“几近疯狂的渴求”。“如果可以的话是最好啦!”这种半调子的想法千万要不得,你的愿望必须强烈到让你朝思暮想,无时无刻都记挂在心。从头顶到脚趾,全身上下都充满了这个念头,假设哪天受了伤,甚至伤口流出来的不是血,而是这个“想法”。你的想法必须专一、强烈到这种地步,才有可能转化为成就事物的原动力。

能力不相上下,也同样下苦功的两个人,一个成功了,另一个失败,为什么会有如此差异?大家往往把原因归咎于运气的好坏,其实重点在于两者愿望大小、深远及热烈程度的落差。

或许有人怀疑,这样说未免太过乐观了,其实,要废寝忘食、周而复始地反复去思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你必须持续这个强烈的念头与几近疯狂的渴求,直到深入潜意识的程度为止

经营企业也是一样,展开新事业或开发新产品之际,只要脑筋开始去想,就会产生一个当下的判断,推测此事行不行得通或能否顺利进行。可是一味依照“常识”判断来行事的话,原本可行之事也可能被搞砸。要是真心想做些什么,首先就一定得拥有强烈的念头和愿望

要将不可能扭转为可能,就得先有几近“疯狂”的强烈念头,相信自己有朝一日会成功,而以积极的态度持续努力。这不管在个人的人生或企业经营上,都是达成目标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