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敌垃圾系统下载:練習一萬小時;2000-5000 小時計畫和建議;現在開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6:19:24

練習一萬小時;2000-5000 小時計畫和建議;現在開始!

這四天花了23個小時把戰隼這四年來除了語言學習、思維導圖、閱讀技巧以外的所有博文都翻了一遍。謝謝戰隼撰寫和轉載了那麼多優秀的文章。現在這麼多青年導師就只會扯淡,其實戰隼才應該加個導師的封號。

我自己實踐10000個小時已經一年多了,一直對這個很關注。我自己也寫過我是如何實踐我的10000小時的--寫下你的夢想實踐你的夢想。趕在年末必須把自己的10000個小時的目標和方法做一些調整和修正。下面轉幾篇從戰隼博客上看見的關於10000個小時的文章,比大部分我之前看過的一些同齡人寫的實踐10000個小時以及成為如何專家的文章好得多。似乎我都有幾年沒有特意轉載別人的文章了,特此例外分享。

如何練習一萬個小時(原標題 How To Be The BestEntrepreneur In The World)

作者:同人於野

出處:http://www.geekonomics10000.com/519

 隨著暢銷書《異類》的流行,“練習一萬小時成天才”這個口號現在是盡人皆知。也許仍然有不少人相信那些不世出的天才必有天生的神秘能力,但科學家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已經達成共識,那就是所有頂級高手都是練出來的。不但如此,最近幾年的科學進展,人們可能第一次擁有了一個關於怎樣煉成天才的統一理論。

好消息是除了某些體育專案對天生的身高和體型有特殊要求之外,神秘的天生素質並不存在,也就是說人人都有可能成為頂級高手。早在20多年以前,芝加哥大學的教育學家 Benjamin Bloom 就曾經深入考察過120名從音樂到數學多個領域內的精英人物,發現他們幼年時代沒有任何特別之處。後人的研究更證明,在多個領域內,就連智商都跟一個人能不能達到專家水準沒關係。

有個匈牙利心理學家很早就相信只要方法得當,任何一個人都可以被訓練成任何一個領域內的高手。為了證明這一點,他選擇了一個傳統上女性不擅長的項目,也就是國際象棋。結果他和妻子把自己的三個女兒都訓練成了國際象棋世界大師,這就是著名的波爾加三姐妹。這個實驗甚至證明哪怕你不愛好這個領域,也能被訓練成這個領域的大師,因為三姐妹中的一個並不怎麼喜歡國際象棋。

而壞消息是成為大師需要長時間的苦練。每天練三小時,完成一萬小時需要十年時間,但這只是達到世界水準的最低要求。統計表明對音樂家而言,世界級水準要求的訓練時間是十五到二十五年。但最關鍵的並不是練習的時間,而是練習的方法。

天才是怎樣煉成的?中國傳統思維比較強調一個“苦”字,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甚至是頭懸樑錐刺股。而近代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人們則開始強調一個“愛”字,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強調寓教於樂,“哈佛女孩”的家長們紛紛寫書,介紹自己的孩子如何一路玩進名校。

很多勵志故事和流行的成功學書籍最愛強調的似乎是“頓悟”,認為一個人之所以不成功是因為他沒想通,他沒有認識到真正的自己!好像一旦一個人頓悟到了真正的自己,他就會非常簡單地在本來應該屬於自己的領域成為天才人物。一個銷售員可能認為真正的自己其實是個小說家,一個醫生可能認為真正的自己其實是個畫家 — 唯一的問題是他們從來沒有寫過小說或者畫過畫 — 但他們認為他們距離“真正的自己”只有一步之遙,一旦嘗試了就會爆發天才。

所有這些關於成功學的個人經驗和勵志故事都不科學。假設一個成功人士做過一百件事,包括參加演講比賽,衣著有個性,聽英文歌曲,最喜歡的顏色是綠色等等,他會非常自得地把這一百件事都寫進自傳,沒准還要加上女朋友的影響。然而其中真正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可能只有四件事,問題是他和讀者都不知道是哪四件。

科學家不信勵志故事,他們只相信調查研究。在過去二三十年內,心理學家們系統地調研了各行各業內的從新手,一般專家到世界級大師們的訓練方法,包括運動員,音樂家,國際象棋棋手,醫生,數學家,有超強記憶力者等等,試圖發現其中的共性。他們的研究甚至細緻到精確記錄一所音樂學院的所有學生每天干的每一件小事,用多少時間做每件事,父母和家庭環境,來比較到底是什麼使得那些音樂天才脫穎而出。

現在這項工作已經成熟了。2006年,一本900多頁的書,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Expertiseand Expert Performance, 出版。這是“怎樣煉成天才”研究的一本里程碑式的學術著作,此書直接引領了後來一系列暢銷書的出現,包括格拉德威爾的《異類》,Geoff Colvin 的 Talent is Overrated,和 Daniel Coyle 的 The Talent Code 等等。科學家們不但證明了高手是練出來的,而且通過考察各個領域最好的訓練方法的共性,總結了一套統一的練習方法,這就是所謂“刻意練習”(deliberatepractice)。

過去多年來,訓練方法是不斷進步的。比如說作曲,假設一名普通學生使用普通訓練方法六年時間能達到的水準,另一個學生使用新的訓練方法三年就能達到,那麼我們可以說這個新訓練方法的“有效指數”是200%。統計表明,莫札特當時的訓練,他的有效指數是130%。而二十世紀的天才也許沒有莫札特有名,但其訓練水準都能達到300%到500%!十三世紀的哲學家培根曾經認為任何人都不可能在少於30年之內掌握數學,而現在的學生十幾歲的時候已經學到多得多的數學,教學方法進步了。事實上,我們今天在所有領域都比過去做得更好,體育世界紀錄被不斷打破,藝術家們的技巧也是過去根本無法想像的。

訓練方法重要性的另一個體現是“天才”的紮堆出現,比如曾經有一個時期俄羅斯對女子網球,韓國對女子曲棍球,更不必說中國對乒乓球的的絕對優勢。更進一步,哪怕你這個國家傳統上並不擅長這個項目,只要有一名教練摸索掌握了科學訓練法,那麼他就可以帶出一代絕世高手,比如中國花樣滑冰教練姚濱。人們經常感慨中國十多億人居然找不到11個足球天才 — 如果天才是天生的,那麼十多億人必然足以產生很多天才,但天才是練出來的,而中國缺乏有效的練習環境,人口再多也比不上歐洲小國。

刻意練習

首次提出“刻意練習”這個概念的是佛羅里達大學心理學家 K. Anders Ericsson。這套練習方法的核心假設是,專家級水準是逐漸地練出來的,而有效進步的關鍵在於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務讓受訓者按順序完成。這些小任務必須是受訓者正好不會做,但是又正好可以學習掌握的。完成這種練習要求受訓者思想高度集中,這就與那些例行公事或者帶娛樂色彩的練習完全不同。“刻意練習”的理論目前已經被廣泛接受,我們可以總結一下它的特點。

1. 只在“學習區”練習

科學家們考察花樣滑冰運動員的訓練,發現在同樣的練習時間內,普通的運動員更喜歡練自己早已掌握了的動作,而頂尖運動員則更多地練習各種高難度的跳。普通愛好者打高爾夫球純粹是為了享受打球的過程,而職業運動員則集中練習在各種極端不舒服的位置打不好打的球。真正的練習不是為了完成運動量,練習的精髓是要持續地做自己做不好的事。

心理學家把人的知識和技能分為層層嵌套的三個圓形區域:最內一層是“舒適區”,是我們已經熟練掌握的各種技能;最外一層是“恐慌區”,是我們暫時無法學會的技能,二者中間則是“學習區”。只有在學習區裡面練習,一個人才可能進步。有效的練習任務必須精確的在受訓者的“學習區”內進行,具有高度的針對性。在很多情況下這要求必須要有一個好的老師或者教練,從旁觀者的角度更能發現我們最需要改進的地方。

只在學習區練習,是一個非常強的要求。一般的學校課堂往往有幾十人按照相同的進度學習知識,這種學習是沒有針對性的。同樣的內容,對某些同學來說是舒適區根本無需再練,而對某些學生則是恐慌區。科學教學必須因材施教,小班學習,甚至是一對一的傳授。真正高手訓練與其說是老師教學生,不如說是師傅帶學徒。

一旦已經學會了某個東西,就不應該繼續在上面花時間,應該立即轉入下一個難度。長期使用這種方法訓練必然事半功倍。2004年的一項研究表明,大學生的學習成績和他們在學習上投入的總時間沒有直接關係,關鍵是學習方法。

2. 大量重複訓練。

從不會到會,秘訣是重複。美國加州有個“害羞診所”(The Shyness Clinic),專門幫助那些比如說不敢和異性說話的人克服害羞心理。這個診所的心理學家不相信什麼心理暗示療法,什麼童年回憶之類,他們相信練習。他們認為使人害羞的並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情的觀點。怎麼治療恐女症?做法是設計各種不同難度的場合進行對話訓練。最初是在房間內集體對話,角色扮演。然後是到直接跑到大街上找陌生美女搭訕要求約會。最高難度是有意在公共場合做出使自己難堪的事情,比如去超市把一個西瓜掉在地上摔壞。

這種把不常見的高難度事件重複化的辦法正是MBA課程的精髓。在商學院裡一個學生每週可能要面對20個真實發生過的商業案例,學生們首先自己研究怎麼決策,提出解決方案,最後老師給出實際的結果並作點評。學習商業決策的最好辦法不是觀察老闆每個月做兩次決策,而是自己每週做20次模擬的決策。軍事學院的類比戰,飛行員在電腦上類比各種罕見的空中險情,包括邱吉爾對著鏡子練習演講,都是重複訓練。

在體育和音樂訓練中,比較強調“分塊”練習。首先你要把整個動作或者整首曲子過一遍,看專家是怎麼做的。然後把它分解為很多小塊,一塊一塊地學習掌握。在這種訓練中一定要慢,只有慢下來才能感知技能的內部結構,注意到自己的錯誤。在美國一所最好的小提琴學校裡,甚至有禁止學生把一支曲子連貫地演奏的要求,規定如果別人聽出來你拉的是什麼曲子,那就說明你沒有正確練習。職業的體育訓練往往是針對技術動作,而不是比賽本身。一個高水準的美式足球運動員只有1%的時間用於隊內比賽,其他都是各種相關的基礎訓練。

反過來說如果沒有這種事先的重複訓練,一個人面對不常見的事件往往會不知所措。統計表明工作多年的醫生通過讀X光片診斷罕見病症的水準反而不如剛畢業的醫學院學生 — 因為很少遇到這種病例,而在醫學院學到的東西早就忘了。最好的辦法其實是定期地讓醫生們拿過去的舊X光片集中訓練,而不是期待在工作中碰到。

3. 持續獲得有效的回饋。

傳道,授業,解惑,老師和教練最大的用處是什麼?也許對一般人來說小學老師最大的作用是激發了他學習的興趣,教會了他什麼東西,曾經有過傳道授業解惑。而真正的高手都有很強的自學能力,對他們而言,老師和教練的最重要作用是提供即時的回饋。

一個動作做得好與不好,最好有教練隨時指出,本人必須能夠隨時瞭解練習結果。看不到結果的練習等於沒有練習:如果只是應付了事,你不但不會變好,而且會對好壞不再關心。在某種程度上,刻意練習是以錯誤為中心的練習。練習者必須建立起對錯誤的極度敏感,一旦發現自己錯了會感到非常不舒服,一直練習到改正為止。

從訓練的角度,一個真正好教練是什麼樣的?John Wooden 是美國最具傳奇色彩的大學籃球教練,他曾經率領 UCLA 隊在12年內10次獲得 NCAA 冠軍。為了獲得 Wooden 的執教秘訣,兩位元心理學家曾經全程觀察他的訓練課,甚至記錄下了他給球員的每一條指令。結果統計表明,在記錄的2326條指令之中, 6.9%是表揚,6.6%是表示不滿,而有75% 是純粹的資訊,也就是做什麼動作和怎麼做。他最常見的辦法是三段論:演示一遍正確動作,表現一遍錯誤動作,再演示一遍正確動作。

與外行想像的不同,最好的教練從不發表什麼激情演說,甚至不講課,說話從不超過20秒。他們只給學生非常具體的即時回饋。所有訓練都事先進行無比詳細的計畫,甚至包括教運動員怎麼系鞋帶。他們仿佛有一種詭異的知道學員在想什麼的能力,即使是第一次見面能指出學生在技術上最需要什麼。他們是絕對的因材施教,源源不斷地提供高度具有針對性的具體指導。

獲得回饋的最高境界是自己給自己當教練。高手工作的時候會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觀察自己,每天都有非常具體的小目標,對自己的錯誤極其敏感,並不斷尋求改進。

4. 精神高度集中。

刻意練習沒有“寓教於樂”這個概念。曾經有個著名小提琴家說過,如果你是練習手指,你可以練一整天;可是如果你是練習腦子,你每天能練兩個小時就不錯了。高手的練習每次最多1到1.5小時,每天最多4到5小時。沒人受得了更多。一般女球迷可能認為貝克漢姆那樣的球星很可愛,她們可能不知道的是很少有球員能完成貝克漢姆的訓練強度,因為太苦了。

科學家們曾經調查研究了一個音樂學院。他們把這裡的所有小提琴學生分為好(將來主要是做音樂教師),更好,和最好(將來做演奏家)三個組。這三個組的學生在很多方面都相同,比如都是從8歲左右開始練習,甚至現在每週的總的音樂相關活動(上課,學習, 練習)時間也相同,都是51個小時。

研究人員發現,所有學生都瞭解一個道理:真正決定你水準的不是全班一起上的音樂課,而是單獨練習:

- 最好的兩個組學生平均每週有24小時的單獨練習,而第三個組只有9小時。

- 他們都認為單獨練習是最困難也是最不好玩的活動。

- 最好的兩個組的學生利用上午的晚些時候和下午的早些時候單獨練習,這時候他們還很清醒;而第三個組利用下午的晚些時候單獨練習,這時候他們已經很困了。

- 最好的兩個組不僅僅練得多,而且睡眠也多。他們午睡也多。

那麼是什麼因素區分了前兩個組呢?是學生的歷史練習總時間。到18歲,最好的組中,學會平均總共練習了7410小時,而第二組是 5301小時,第三組 3420小時。第二組的人現在跟最好的組一樣努力,可是已經晚了。可見要想成為世界級高手,一定要儘早投入訓練,這就是為什麼天才音樂家都是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苦練了。

人腦的學習原理

現代神經科學和認知科學認為,幾乎沒有任何技能是人一出生就會的。哪怕是對簡單物體的識別,把東西抓取過來這些簡單的動作,也是嬰兒後天學習的結果。一個人一出生的時候根本不可能預見到將來自己需要什麼技能,基因不可能把一切技能都用遺傳的方法事先程式設計,那樣的話太浪費大腦的存儲空間。最好的辦法是不預設任何技能,只提供一個能夠學習各種技能的能力,這就是人腦的巧妙之處。基因的做法是先預設一些對刺激的基本反應和感覺,比如看見好吃的東西我們會餓等等。這些基本的反應需要調動的神經較少。但對於更高級別的技能,比如演奏音樂,需要協調調動很多神經,就必須靠後天學習了。

人的任何一個技能,都是大腦內一系列神經纖維傳遞的電脈衝信號的組合。解剖表明擁有不同技能的人,其大腦的神經結構非常不同,比如計程車司機大腦內識別方向的區域就特別發達。也就是說與電腦不同,人對於技能的掌握是在大腦硬體層次實現的。

而最近有一派科學家認為,髓磷脂是技能訓練的關鍵,它的作用是像膠皮把電線包起來一樣,把這些神經纖維給包起來,通過防止電脈衝外泄而使得信號更強,更快,更準確。不管練習什麼,我們都是在練習大腦中的髓磷脂,就好像把一堆雜亂無章的電線被排列整齊變成電纜。直到2000年新技術允許科學家直接觀察活體大腦內的髓磷脂之後,髓磷脂的作用才被發現,而且一直到2006年才第一次被在學術期刊上說明。科學家認為髓磷脂是腦神經的高速公路,提高信號傳遞速度,並且可以把延遲時間減少30倍,總共提速3000倍,甚至可以控制速度,想慢就慢。

人腦之中分佈著大量“自由的”髓磷脂,它們觀測腦神經纖維的信號發射和組合,哪些神經纖維用的越多,它們就過去把這一段線路給包起來,使得線路中的信號傳遞更快,形成高速公路。這就是為什麼練習是如此重要。

髓磷脂理論可以解釋很多事情。比如為什麼小孩常會犯錯?他們的神經系統都在,也知道對錯,只是需要時間去建立起來髓磷脂的高速網路。為什麼習慣一旦養成不容易改變?因為所謂“習慣”,其實是以神經纖維電纜組合的形式“長”在大腦之中的,髓磷脂一旦把神經包起來,它不會自動散開 — 改變習慣的唯一辦法是形成新習慣。為什麼年輕人學東西快?因為儘管人的一生之中髓磷脂都在生長,但年輕人生長得最快。最激進的理論則認為人跟猴子的最顯著區別不在於腦神經元的多少,而在於人的髓磷脂比猴子多20%!解剖表明,愛因斯坦的大腦中的神經元數量是平均水準,但他擁有更多能夠產生髓磷脂的細胞。 

誰願意練習一萬小時?

看了鋼琴家朗朗的傳記之後,可能很多人會懷疑是否真的應該讓孩子接受這樣的苦練。實際上,頂級運動員都是窮人家的孩子。不練這一萬小時,一定成不了高手,但問題是考慮到機遇因素練了這一萬小時也未必成功。

這就是興趣的作用了。如果說有什麼成功因素是目前科學家無法用後天訓練解釋的,那就是興趣。有的孩子似乎天生就對某一領域感興趣。感興趣並不一定說明他能做好,就算不感興趣只要願意練,也能練成。興趣最大的作用是讓人願意在這個領域內苦練。

不論如何,刻意練習是個科學方法,值得我們把它運用到日常工作中去。顯然我們平時中做的絕大多數事情都不符合刻意練習的特點,這可能就是為什麼大多數人都沒能成為世界級高手。天才來自刻意練習。

  

Altucher 的 2000-5000 小時計畫和建議

 

剛才看到陳一斌在 www.ifanr.com 上翻譯的一篇文章,跟1萬小時相關,跟大家分享一下.轉自:http://www.ifanr.com/62401

James Altucher 既是程式師,又是作家,還是投資人和創業家。他在諸多領域都取得不小的成就,最近他在 TechCrunch 上寫了一篇《如何讓自己成為世界上最優秀的企業家》,談了許多自己的經驗: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正坐在酒店房間裡。我左邊是太平洋以及人們時常和我提到的三藩市那神奇的大霧。克勞迪婭在十二層下的健身房裡做瑜伽。我的身後四英尺,一個完全陌生的女子正在享受她那不可置信地長時間的性高潮。我們中間有一堵牆。在我舉著杯子貼著牆壁聽著的這會兒,你們稍等。如果我和她之前沒有這堵牆的話,這一切一定顯得異常尷尬。我很可能都不能繼續盯著我的電腦螢幕了。(注:原文這段被譯者陳一斌刪去,我自己翻譯了加上)

做愛這事跟開車一樣,十人中有九人認為自己超過平均水準。如果將“平均”等同於中位數,很顯然不可能有九成超過平均水準。銷售、談判、撲克遊戲或者“看人水準”也一樣,十人之中也有九人認為自己技藝超群。大多數人在很多領域都高估了自己。

想技藝超群,不付出努力是不行的。Malcolm Gladwell 在《異類》一書中提出“10000 小時定律”——如果要在某個領域成為世界上最棒的,我們必須練習 10000 小時。比如披頭士,他們曾經也平凡過,但是堅持在 German stripclubs 中進行馬拉松式的表演,如此幾年後,成為世界上最棒的樂隊。 

也許我們不一定要成為歷史上最好的那個。但大多事情還是值得嘗試的,我們一開始會迎來陡峭的學習曲線,然後變為坦途(比如成為企業家)。從 0 到 1000 小時能讓我們比大多數人好一點,然而在下一個 2000 到 5000 小時,我們將在同行中成為最棒的,再接下來的 5000 到 10000 小時則講究細節,成為世界最棒。之所以在最後階段要花上 5000 個小時,是因為它們並不明顯,而且瑣碎。 
根據 Altucher 自身的經歷,以及他與上百個企業家交談過後的得到的結論:哪個階段最重要?答案是 2000 到 5000 小時的階段。Altucher建議大家在自己激情燃燒的領域花上 2000 到 5000 小時,然後把剩下的時間專注於如何令自己快樂和健康。

 

如果我們開始自己的 5000 小時計畫,我們該如何做?以下是 Altucher 的建議,它們是一個整體,缺一不可。

 

  • 歷練:如果披頭士唯讀關於音樂的書籍,他們永遠都不會成功。老虎伍茲從 3 歲就開始在俱樂部混。如果我們要成為一名企業家,帶上在有限資源內也能大施拳腳的想法,準備好就開始。開始去做、開始把產品賣給消費者、投資者、收購人。現在開始。
  • 自我分析:思考現在正在做的事情,關於如何做得更好,得出合乎邏輯的結論。
  • 導師:每個偉大的國際象棋選手都有老師,大多數遊戲、運動或是其它能以獲得好成績的領域,同樣如此。在企業家領域,大多數企業家都有導師。對於 Altucher 而言,他把以前供職過的 HBO/Time Warner 視為他的導師,在那裡他花了大量時間與歷史上最棒的,但籍籍無名的商人呆在一起。
  • 溫故知新:披頭士很明顯學習了貓王的音樂風格,他們還學習了爵士樂,也有一部分可能學習了巴赫的賦格曲。美國首位在國際象棋領域勝過蘇聯的大師 Bobby Fischer 曾在 13 歲的時候銷聲匿跡一年,學習 19 世紀的國際象棋技法。他的這些知識用在了以後的比賽上。
  • 交流:把在我們感興趣的領域中的導師以及學生都拉攏過來,是交換想法、綜合想法的好方式——對自己的領域,我們所產生的想法,與別人想法相配,變成新的我們與他人不曾想到過的想法。Brin 和 Page 之間的合作就是如此。
  • 從失敗中學習:從自己的失敗中學習,能夠讓自己快速的度過學習曲線。孩子們經常因為失敗而放棄,因為他們不感興趣。不過如果我們一旦發現一個“我下一次會做得更好”的領域,那麼我們等於找到了一個讓自己充滿激情、夢想的領域,一個讓自己成為企業家的領域。從失敗中,我們至少能夠知道一個很少人能夠進入競爭的地方。99% 的人在某個領域失敗後,就選擇放棄。失敗是最好的篩檢程式,來告訴我們最終能否成功。一旦失敗,我們就要從它身上學習——自我分析,重新開始。
  • 探索:如何成為一名偉大的電腦科學家?學習生物學。如何成為一名偉大的投資人?學習音樂。想法經過相互媾和,產生進化,能夠讓我們擺脫不對的想法,快速產生適應新一輪嘗試的主意。而能夠把握想法的途徑只有完全的探索新領域,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和正在學習的新領域中,在關聯點、統計、追溯原因,產生新想法。
  • 平衡:要避免 9 個障礙:不健康、懷疑、動搖、疏於執行、怠惰、粗心大意、優柔寡斷、沒有進步、妄想、陷入倒退。

 

現在開始

昨天晚上看到一個非常不錯的文章,直接給轉載過來了,

現在開始(譯)(轉載)

作者:Steve Pavlina

轉載地址:轉載地址 
原文地址:Do It Now

很多年前讀大學的時候,我決定制定一個計畫挑戰自己:只用三個學期完成其他人通常花費四年的課程,能否畢業。這篇文章詳細的說明了我在成功實現該目標過程中的所有時間管理技巧。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決心每個學期得到30到40個學分,而其他學生平均只要12到15個學分。顯而易見,我必須合理安排時間才能實現目標。我開始閱讀我所能找到的所有關於時間管理的資料,並學以所用。正好三個學期,我完成了目標:兩個理科學士學位(電腦科學和數學),而且沒有參加暑期課程。我每天晚上睡七到八個小時,處理好我的日常雜務(購物,做飯等等),參與社交活動,每天早晨鍛煉30分鐘。在最後一學期我完成了高級電腦和數學兩門總共37學分的課程,我甚至擁有一份遊戲程式師的全職工作(每週工作40小時),還是當地ACM學會(Associationof Computing Machinery)的副主席。我的同學把他們完成功課要花的時間加到一起,結論是我的一周有250小時。我以3.9GPA的成績畢業並且獲得每年頒發給最優秀電腦專業學生的特別獎。我的一個教授後來告訴我當他們知道我所做所為之後,選擇獎項的候選人就變得很簡單了。

我並不被看作一個天才兒童,這也是我第一次做出這樣的事。沒人指導過我,我不知道是否有誰那麼做過,我也沒有想起什麼人鼓勵我這麼做。事實上,當我告訴大家的時候大多數人都出來勸阻我。我只是簡單的想為了我自己而做。如果你想更好的瞭解我那個時候為什麼會嘗試如此瘋狂的事兒,你也許會樂於讀一讀生活的意義:引子,裡面包含了整個故事的背景以及有關我的動機的細節描述。

我花了很多時間來說服電腦系主任給我選學額外的學分,我同學經常說我作弊,要麼就是有個雙胞胎兄弟,或者乾脆說我是精神不正常(每週我聽到最多的就是最後一條,也許說的有些道理)。大多數時候我保持沉默,但當被問到修多少學分的時候,我會如實回答。我也許是整個大學裡唯一拿著兩頁課表的學生,因此如果有人脅迫我,這很容易證明我說的是真話,雖然我很少這麼做。

講這個故事,並非為了引人注目,更不是使你好奇於我如何做到它。我成功實現目標只是我運用了時間管理這個概念,很多人可能根本不知道,但它卻早就存在於那個時候(1992-1993年)的書籍和音訊節目中。大學裡養成的時間管理習慣對我後來創業幫助很大,所以我想與你分享並希望你覺得同樣有價值。它讓我節約了學費並且給了我大約$30,000 來起家做創業(全部是我最後一學期當遊戲程式師時賺的,大部分是版稅收入)。閒話少說,下面就是我知道的時間管理的精華所在:

目標明確是關鍵。

首先要明確的知道你想要什麼。在我曾經訓練過的一個跆拳道館,牆上有一塊巨大的標語,“你的目標是黑帶!”。它提醒每個學員為什麼他/她們要經過如此艱苦的訓練。你獨自工作的時候,很容易整日在辦公桌上碌碌無為完成一些毫無價值的工作。在你不知道自己打算做什麼的時候,這會經常發生。當你意識到這點,問自己“我到底在這裡試圖想實現什麼目標麼?”你必須儘量清楚自己的目標。使你的目標更明確,並把它們寫出來。你的目標必須清楚到這種程度:即使一個陌生人,在客觀地瞭解了你的情況後,都能就你是否完成每個目標給出一個絕對的“是”或者“否”的答覆。假如你不能明確的定義你的目標,就算到達了你又怎麼能知道?

我發現定義和展開一個明確目標的關鍵週期是九十天,就是一個季度。在那樣一段時間裡,如果你確立裡非常明確的目標,你就可以作出重大的可估量的改變。花點時間停下來,寫寫你希望接下來的九十天你的生活是什麼樣。什麼樣的月收入?體重多少?朋友如何?事業如何?人際關係如何?你的網站會是什麼樣子?詳細的寫。絕對明確的描述會給你全程計畫提供一個邊界。

就像飛機的自動駕駛儀必須不斷修正航線,你必須定時重新審視你的目標。每天早晨重讀你清楚寫下的目標,將這些清晰的、記錄下來的目標重新接合起來。把它們貼在牆上,特別是你的經濟目標。幾年前(九十年代中期),我在每個房間裡貼上”5000美元/月”的表語。那就是我當時的月收入目標。我不斷的確立明確的收入目標,即使有時候遭遇挫折,我發現這個過程十分有效。這並不只説明我關注我的目標——也許更有助於讓我忽視那些目標之外的事情。例如,如果你確定了月收入一萬美元的目標,這會讓你放棄做那些每月只能掙五千美元的事情。

如果你仍不明白如果明確目標,那就把它作為你的首要目標。一輩子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是對時間的巨大浪費。大多數人長久的沉迷於“我不知道做什麼”的狀態中。他們等著外力使自己目標明確,殊不知明確是自身創造的。一切在等著你動手,沒有別的辦法,它會一直等待直到你下定決心。等待明確的目標就像一位元雕塑家注視著一塊大理石,等待裡面的雕像可以拋開不需要的碎屑自動出現。不要指望目標會自動明確起來——拿起鑿子動手吧!

靈活安排

知道你的目標與知道你達到目標的途徑是完全不同的。一架典型的商用飛機90%的時間偏離航線,但它差不多總是能到達目的地,因為它知道往哪裡飛並且隨時的修正方向。你不可能預知確切的途徑。我認為計畫的真實目的在於你確信存在一條可行的途徑。我們都聽說過,據統計80%的新商業機構在頭五年裡倒閉,但一個更有趣的統計是幾乎所有成功的商業機構的發展道路都與原定的計畫不同。以商業計畫開始的成功的企業,你通常都會發現最初的計畫慘遭敗績,他們只是因為嘗試其他途徑而成功。有人說不與市場緊密聯繫的商業計畫難以生存。我把它推廣為不與現實世界緊密聯繫的計畫也難以實施。

著名作家和商業顧問Stephen Covey經常引用這個句子,”誠實面對選擇。”意思就是在沒有瞭解目標的情況下,不能盲目的執行計畫。例如,你細心的執行計畫–目前為止一切順利–突然出現一個無法預料的機會。你堅持原有計劃(這會喪失機會)還是停止機會抓住機會(這會使你脫離計畫)?這時你需要停下來考慮你的目標,以決定哪個是更好的選擇。盲目的執行計畫是不可取的。一旦獲得可以更正計畫的資訊,你要訓練在選擇的時刻保持誠實。有時你可以借不曾預料的捷徑達到目標。另一些時候你得堅持原有計劃並避免為次要的東西分心,那會把你帶離你的目標。緊守你的目標,但靈活對待計畫。

我相信一個清楚的遠期目標遠遠比一個明確的短期計畫來得重要的多。在大學裡我很清楚自己的最終目標——在三個學期裡完成大學學業——但是我的計畫隨時隨刻都在變化。每天我都會有新的作業,課程或者考試,我必須適應這些隨時變化的情況。如果我試圖為每個學期指定長期計畫,那麼不出一天計畫就會失效了。

一時一事

我堅持非常基礎的用紙-筆記錄要做的事,而並非某些精細的組織系統。我唯一的組織工具只是一個筆記薄,在上面我寫下所有任務以及它們的完成期限。我並不為預先的安排和次序而擔憂。我我只需看一眼清單,選出適合空餘時間的要事即可。一完成這個任務,就把它從列表裡去掉。

如果我有一份10小時的學期作業要寫,我會一次完成它而不是把它分成更小的任務。我通常在週末去做那些耗時的工作。在上午去圖書館做必要的查閱,然後回到宿舍開始寫,直到最終的論文列印出來。如果需要休息我就休息。這與這個計畫如何重要還有教授要求幾周內完成它沒有關係。一旦我開始,我就會堅持下去直到100%完成,就等著交作業了。

這個簡單的習慣為我節約了大量時間。首先,它使我對每項任務全神貫注,做起來效率就很高。轉換任務會浪費很多時間,因為你不得不重新瞭解和熟悉它們。單獨處理使得切換任務所耗費的時間最小化。實際上,如果可能我會把某一特定主題的任務集中在一起,然後一次完成它們。所以我一次性連續做完我的數學作業。然後去做所有的程式設計作業。然後去做綜合作業。這樣,我使我的大腦處於數學思維,程式設計思維,寫作思維,還有藝術思維的狀態,並且保持盡可能長時間的保持單一的模式。第二,我覺得這個習慣使我沒有拘束也沒有壓力,我的思維不會因為過多要做的東西而混亂。這種每次只做一件事的習慣,讓我忘掉現在任務之外的所有東西。

失敗是朋友

大部分人對失敗懷有先天的恐懼,事實上它卻是你最好的朋友。成功的人也因為屢次嘗試而經歷很多失敗。偉大的棒球手Babe Ruth曾同時保持本壘打和三振出局的記錄。最成功的人同時也面對著最慘痛的失敗。失敗沒什麼不正常,也不必感到羞恥。唯一的讓人後悔的是從不去嘗試。所以,別對前進的過程產生恐懼。要確定一些事是否可行,有時候最快的辦法是上手去做。在進行的過程中你可以不斷調整自己。這是個準備-開火-瞄準的過程,讓人驚訝的是,它比通常的準備-瞄準-開火更有效。原因是你”開火”以後,你就有了第一手資料來調整自己的瞄準。很多人陷入思考和計畫之中,而從不開始動手。停滯於某個步驟裡(比如:準備-瞄準-瞄準-瞄準-瞄準……),這你失去了太多好點子。

大學裡我做了很多我認為可以節約時間的瘋狂嘗試。我不停的閱讀有關時間管理的資料並且加以應用,但我也有獨創的辦法。大部分我自己的辦法徹底失敗,但有些行得通。我樂於一次次的失敗,以求在微小的機會下,我的偶然發現讓我突飛猛進。

要明白失敗並不是和成功正相反。失敗是成功之母。一旦你成功,沒人記得你曾經失敗。微軟並不是Bill Gates和 Paul Allen的第一次商業冒險。有誰記得他們經營Traf-o-Data時的失敗?金凱·利還是個年輕喜劇演員的時候就經常被噓下舞臺。電燈泡的發明是因為湯瑪斯·愛迪生經歷過10000次失敗後仍不放棄。如果你被失敗糾纏,你就這麼理解它:這同樣是成功,或者說獲得了經驗。

戰勝對失敗的恐懼會讓你快樂。假如你對達到某個特殊的目標而興奮,但又害怕不能成功實現,那麼撲上去著手做吧。就算你的嘗試失敗了,你也會學到有價值的東西,下一次就可以做更好的嘗試。如果你看到當今那些成功的商業人士,你一樣要看到在他們事業的一舉成功之前的一連串慘痛失敗,包括我在內。而且我覺得這些人大都會同意我的看法,開始的失敗經驗對後來的成功有著基礎性貢獻。對打算開始創業的人,我的建議是創業就是生產或者服務,而不要太擔心是否成功。它們可能會失敗。但相比只是空想,你會學到更多東西。

現在開始!

W. Clement Stone建立了價值數億美元的保險業帝國,他要求所有的雇員每天開始工作前一遍遍的背誦這句話:”現在開始!”一旦你覺得變得懶散而且又想起必須要做的事情,停下來大聲說,”現在開始!現在開始!現在開始!”我經常把這句話作為我的屏保。拖拖拉拉的代價巨大,因為你一次次的回到工作中,大大增加了時間的浪費。思考的和計畫固然重要,但行動更重要。思考和計畫不會讓你得到報酬,只有工作成果才能。當你猶豫的時候,大膽的行動吧,就像它根本不可能失敗。實際上,的確如此。

養成果斷決定的習慣是絕對必要的。我對每一個必須的決定使用六十秒原則,不管它多麼重要。一旦我有足夠的準備去做一個決定,我打開一個計時器,只給自己六十秒來做一個果斷的決定。如果需要我甚至靠擲硬幣來選擇。我在大學的時候,我沒時間去擔心作業或者什麼時候完成。我拿起一個就開始做。現在我我需要決定要寫那個報告,我就挑一個主題開始寫。我覺得這讓是我從未覺得無從下筆的原因。無從下筆就是處於停滯狀態思考該寫什麼。我之所以沒有為寫東西浪費時間,只是因為實在太忙了。這可能也是我能輕鬆寫出成百篇原創文章的原因。我寫的每篇文章衍生出至少兩個觀點,所以我的觀點列表與日俱增。我無法想像這些內容會用光。

人們經常遲遲不做決定,拖延也沒什麼好處。通常推遲決定覺得只會導致消極的後果,所以就算你面對困惑,咬咬牙下定決心吧。假如是個錯誤的決定,你很快就能發現。許多人可能花超過60秒的時間來決定午飯吃點什麼。如果我無法決定吃什麼,我就抓起一個蘋果或一把香蕉開始吃,有些時候在我確定我到底想要吃什麼以前,水果已經填滿我的肚子。這樣我的大腦明白除了水果我如果還打算吃點別的,那最好迅速決定。如果你可以加快決定速度,你就會節約餘下來實施計畫的時間。

研究表明世界上最優秀的管理者對猶豫不決都有著極高的抵制力。也就是說,他們在面對偏愛或者矛盾狀況的時候會大膽決斷。許多當今的工業家都加快了作決定的速度,因為等到準備充足了也許機會也錯過了。當你無路可退的時候,你只能依靠自己的經驗和直覺。盡可能快速的作出決定。如果不能馬上決定,就先放到一旁,抽個時間考慮再作決定。大把的時間應該花在行動上,而不是決定本身。優柔寡斷是嚴重的時間浪費,最好不要超過60秒。作一個堅決而直接的決定,由不確定轉變為確定,然後行動。出現錯誤就讓事實告訴你,這樣你就會積累足夠的經驗,從而作出正確而睿智的決定。

無情的放棄

放棄一切浪費時間的事情。把它們統統扔進垃圾筒。遵循”如果懷疑,不如放棄”的準則。不要訂閱那些沒用的雜誌。如果兩個月前的雜誌你至今還沒有讀過,扔掉它,它可能不值得一讀。要明白任何花時間去做的事情都是有價值的。在註冊新的服務或者訂閱之前,問問自己那會佔用你多少時間?做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機會成本。試問自己,”它值得我為它做出犧牲嗎?”

上大學的時候,我嚴格地篩選要做的每一件事情。我曾經拒絕參加一位元教授安排的關於電腦科學研究的活動,因為那樣的話會浪費我很多時間。那項研究大概需要10到20小時的工作時間,在如此長的時間裡我將陷入繁雜的工作中,但卻學不到任何我以前不知道的東西。而且那項研究僅占我課堂成績的10%,就我以前的表現很優秀,不參加研究所導致的唯一結果就是學期成績從A變為A-。我對教授說那是公平的並且會接受A-。我不想再去和他談任何的特殊條件。所以那學期我的成績是A-,但是由於更好的利用了那些10到20個小時,我給了自己A+。

問自己這樣的問題:”如果要我把例如像研究一個課題,建立一個關係,從事一項工作等等這樣不能獲取新的知識的工作再做一遍的話,我還要重新開始嗎?”如果你的答案是”不,”那就趕緊遠離那些事情吧。這就叫做毫無意義的思考。我瞭解到有很多人用”做事要有始有終”這個信條來限制自己。他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去爬一架梯子,但當他們到達梯子頂端的時候才發現,原來梯子搭錯了建築,之前所做的都白費了。記住失敗是你的朋友。所以,當你發現以前所做的決定不再為你現在的目標而服務時,請大膽並無情地拋棄以前的決定吧,然後去尋找更好的想法。人們不會以花費畢生精力去追逐一個懈怠人生的目標而自豪的。這是另一個要顧全大局的時刻。你必須堅持對你自己目前的處境進行重新的評估,然後才能為以後的發展做出正確的決定。如果你今天不時刻審視自己決定的話,那麼以前所做的一切決定都是毫無用處了。

確定並且彌補浪費掉的時間

把一小時長的電視節目錄製下來,然後在45分鐘內用快進的方式跳過廣告。同樣一件事情,如果用電話10分鐘就可以解決的話,就不要花半個小時去發送一封長長的電子郵件。把你要做的事情放在一起,然後立刻把它們搞定。

在大學期間第二個和第三個學期之間的夏天,我發現沿著街道的一幢公寓要比我們宿舍距離工程館近一點。所以我從宿舍搬出來並搬進了那幢沿街的公寓,這樣,我每天都節省了一些步行或者騎車的時間。我原來的宿舍每個房間有三個人,而現在我擁有一個更小的,單人住小型公寓房間。新的房間效率更高,比如說,我可以在工作的同時做晚飯,因為我的書桌和爐子之間只是幾步而已。

渴望提高效率的人們總是以克服浪費時間的習慣作為起點,但我卻認為那是錯誤的。培養個人習慣來的要慢一些,首先要明確目的。如果你沒有明確目的,只是設法用高效的習慣去排擠無效的習慣,那麼結果只有失敗。因為你沒有一個強有力的理由支持你花費時間去做有意義的事情,所以做的時候很容易就會停止。你需要一個宏大的,有吸引力的目標來激發自己。能從工作時間裡擠出15分鐘的原因,就是因為你由於更好的利用這15分鐘而產生的激情。

例如,你或許有一份還算喜歡的工作,但是從事這個工作競爭並不激烈,那麼你就應該留意做每一項工作的時候都節省15分鐘,這樣下來,你每天一共節省下來的時間甚至有好幾個小時。如果能把它們用來實現你那個深藏心底的目標,那麼你將積極主動地更好地利用節省下來的時間。如果你明白真正的生活以”目的,意義,信仰”為次序,那麼低水準的生活則處於”習慣,實踐,行動”的自我調節狀態。

應用80-20 的規則。

我們都知道帕累托原理,即80-20的比例關係規則,該規則是指用20%的努力實現80%的價值。反過來,其規則也同樣指代著:用80%的努力實現20%的價值。我在大學的時候嚴格遵守此原理。在幾周的時間裡我逃了40%的課,因為對於我來說,上課並不是學習最有效率的方式。在前文中我已經提到了因為覺得不值得花時間而拒絕參與一項課題研究的事情。同樣,我在一門數學課上僅僅出席了兩次,即期中和期末的時候。因為我覺得我自己看書要比聽講座學的快得多。我在每次剛上課的時候開始做家庭作業,然後在快下課的時候記錄下次要講的內容。事實上,我拿了那門課的最高分,但是那個教授可能都不知道我是誰。除了我以外的其他同學都循規蹈矩的學習,而忽視了他們自己的規則。要找到你人生中屬於那至關重要的20%的部分,然後全力以赴。如果有一些事情會浪費時間,一定要毫不猶豫地放棄它。把你的時間投資在那些可以事半功倍的事情上。

捍衛你的時間

想有效率地工作,就需要大塊不間斷的時間,這樣才能完成有意義的工作。當你確保自己不被打擾的時候,你的工作效率就會高的多得多。當你坐下來要去完成一項特別認真的工作的時候,不要做其他任何事情,專心致志投入到這段時間裡吧。我發現,一個不少於90分鐘的時間段,對於完成一項單獨的工作十分理想。

你需要和周圍人商量一下,來保證大塊不被打擾的時間。如果必要的話,提前通知他們在特定的時間裡不要打擾你。有必要的話就武力威脅。在學校,當我需要工作的時候,會把寢室的門鎖上,這樣的話,我的室友就明白在這段時間裡不要來打擾我。然而,每個獨立的寢室都是為住兩個人(四人套房)設計的,為此我多付了錢而擁有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寢室。於是我可以在私人的房間裡工作。有空的時候,我就打開門,有時候也和室友打打遊戲。如果你碰巧工作在一個經常被打擾的環境裡,那麼你的工作效率就會被影響,所以要不惜任何代價去改變那樣的環境。一些人告訴我,他們曾經拿這篇文章給他們的老闆看,幫助說服他/她在工作的時候設法減少不必要的打擾。

對於一些人來說,劃出一段特殊的時間來工作是有好處的。我的最佳工作時間是一段很長、結束時間不定、且不想被打擾的時間。我經常規定工作的開始時間,但卻沒有規定具體完成的時間。無論什麼時候我都盡可能長時間的工作,直到我覺得餓了或者身體上其他的需要。我可以連續工作六個小時不休息。雖然人們普遍認為經常休息可以提高效率,但是我覺得那種說法只是工業化時期對於那些貧困、不主動的工人們的一種人為安慰,並不適用於那些主動性強、目標明確和富有創造性的人。我發現自己會一直工作,直到幾乎不能繼續為止,而不會把一項工作分成好幾個小的部分去做,因為那樣的話,在工作的時候就有分心的危險。

每當專注于一項工作而忘了時間的時候,需要大約15分鐘的才能進入狀態。當被打擾之後,又要花費15分鐘才能重新進入狀態。一旦你進入了狀態就一定要保持住。這種狀態讓你全神貫注于大量的工作以及與工作相關的以往的經驗之中。當我處於這種狀態的時候,我從來就不想過去和將來的事情。我只會想到我和我的工作。

然而有的時候,我遭遇了這樣的問題。由於工作的增加而不能準時完成(帕金森定律),但我覺得很值得冒險去試一下。例如,當我優化我的網站時,經常有好的想法出現在我的腦海中。於是我立刻把我的想法付諸實踐。我發現當時就執行想法要比事後安排再去做,效率會高很多。

完全投入

在一段時間裡,除了做眼前的工作以外不要考慮其他任何事情。不要檢查郵箱、泡論壇或者隨便上網溜達。如果有這個念頭,在工作的時候斷開互聯網連接。關掉電話或者拒接。開始前去趟廁所,同時確保在一段時間裡不會覺得餓。在此期間根本不離開椅子,也不要和人說話。

決定好了要做什麼,就不要做其他事情。如果偶然被別人打擾,問他們最重要的事兒是什麼,確定他們是否只是在做最重要的事。如果這個人在回復電子郵件,那麼這個時候發郵件就是他此時最重要的事。否則通常來說,這個人是在浪費時間。

如果需要休息就徹底的休息。假如你覺得自己需要恢復一下體力,那就不要邊工作邊休息。收郵件、上網都不是休息。當你休息的時候,閉眼,做深呼吸,聽一些輕鬆的音樂或者出去走走,小睡二十分鐘,或者吃點水果。一直休息到你覺得又可以努力工作。需要休息就休息,應當工作就工作。要是100%的集中精神,乾脆不工作。想休息多久就休息多久是沒錯的,只是別讓休息時間佔用了工作時間。

多線工作

特定領域的新知識增加的如此之快,以至於你的知識可能隨時在變得陳舊。解決的唯一辦法是盡可能的吸收新知識。今天我工作中的很多技能,在五年前根本沒有。據我所知,跟上時代發展的好辦法是盡可能的閱讀,還有聽錄音資料。

看電視的時候,在廣告時段讀電腦雜誌。如果是男人,邊刮鬍子邊讀。我每天用電動剃鬚刀刮臉,會在這兩三分鐘裡讀點東西。這讓我每週多看了兩篇文章–一年就多出100篇。這個習慣很容易開始。只要拿起幾本雜誌,或者列印一些沒時間去讀的文章,把他們放在你的臥室裡。出門的時候,順手拿一本。如果要排隊,比如在郵局或者商店,就可以拿出來讀了。你會驚訝於在做這些不費腦子的事情的同時,學到了多少知識。

盡可能的聽一些教育錄音。開車的時候就可以聽。Nightingale Conant銷售各個領域的專家整理的各種錄音節目。大部分有六小時長,大約售價60到70美元,它們物有所值。這些節目比起到大學裡上課更實用一些。在大學拿到商業或者貿易學位的人由大學教授授課,而你學同樣的課程時,卻是由那些百萬富翁或者億萬富翁告訴你什麼可行而什麼不可行。一個節約時間的好辦法是直接請教那些掌握著你想學到的技能的人。

多線工作也許是讓我在三個學期完成大學課程的最重要的簡單技巧。通常我在工作日裡有七到八小時的課程。但最後一學期的每個週二,我從早上九點到晚上十點都連著上課。因為每學期我選了12門課,每週都有不少測驗和作業要做。課外的時間除了打工我沒時間去學習。所以遇到什麼我就不得不學什麼。假如老師在黑板上寫了點東西,我就記住它;我不能等過後再學,那樣就有落後的危險。對那些困難的課程,我會做作業、完成程式設計演算法,或者改進我的計畫。你能找到無數多線工作的機會。當你活動的時候,比如開車、做飯、購物或者走路,聽磁帶或者讀點東西吧。

多線工作的想法似乎與之前建議的一時一事相矛盾。不過前面所談的是高強度的工作,你必須盡全力集中所有的精神來做好它們。而這裡的工作是指低強度的,能同時做其他事情的工作,比如排隊、做飯、乘飛機或者從一個地方走到另一個地方。多線工作不能用在至關重要的任務上,否則會適得其反。需要休息就好好休息一下,但別把時間浪費在局部的成果上。在全力工作和徹底休息之間調節是更有效的。

多線工作可以讓你的效率提高到一個新水準。你可能覺得這樣太累,但很多人卻發現效果正相反。做很多事情讓我充滿活力。工作越努力,工作的能力就越強,休息就越有效果。

動手一試

人和人不盡相同,所以對你有效的方法可能對別人沒效果。你可能上午工作效率高或者喜歡熬夜。利用你自己的特點,想辦法彌補不足。試驗工作的同時聽音樂。我用免費的WinAMP播放機,它可以直接整天在電腦上播放各種各樣的免費音樂。我發現古典音樂和新世紀音樂,特別是莫札特,對網路開發的工作效果不佳。但是對於大多數日常事務,聽那些快速的techno/trance音樂可以讓我的速度快一點。不知道為什麼,當我聽快節奏音樂的時候工作效果是不聽音樂的兩倍。另一方面,有歌詞的音樂有害的,因為它太分心了。如果我想要精神高度集中,我根本不聽音樂。你自己試一試,看看什麼樣的音樂能有益於你。對我來說這些音樂的差別是戲劇性的。

當你想到一個提高效率的怪主意,先試試看效果怎麼樣。如果沒嘗試,不要輕易放棄任何想法。局部成功比全盤失敗更普遍,所以每一次嘗試對於時間管理實踐來說都會有所説明。就算正在進行的嘗試愚蠢的很,不過它也會使你變得更高效。

保持激情

“enthusiasm”這個詞來自希臘語的”entheos”,字面意思是”神在心中”。我很喜歡這個解釋。如果對如何安排時間沒有持續的激情,我懷疑掌握時間管理的藝術是不可能的。朝著真正鼓舞你的方向前進。追逐你的激情,而不是金錢。假如你對工作沒有熱情,你就是在浪費生命。換個工作吧。重新考慮新的職業。如果你現在的職業變得乏味,也不要喪氣。記住,失敗是朋友。聽從內心的召喚,換一個刺激自己的工作。做那些讓自己不快樂的事情是最浪費時間的。你為了自己的人生而工作,不為別的。

象大多數人那樣,你可能很快就讓自己主動起來,但接著就消沉下來,效率很低,無法繼續完成計畫。當你熱情高漲的時候,開始一個新計畫是多麼簡單。然而當激情退去,堅持又是多麼困難?人總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不足,除非你想辦法主動培養,否則隨著時間推移你會失去主動性和積極性。我不認為那些我根本不想做的事情可以強求。如果我不主動,那麼坐下來努力工作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且這又是多麼痛苦。當你有足夠的主動性,工作起來就跟玩一樣。

在大學裡我不能失去我的激情,那樣我會死掉。我很快意識到每天必須有意識的增強自己的積極性。我一直把隨身聽帶在身邊(那時候還沒有MP3),當我從一間教室走向下一間的時候,我就聽那些時間管理和自我激勵的磁帶。早晨慢跑的時候我也聽。我幾乎時時刻刻都在保持我的激情。就算有人說我一定會失敗。這些磁帶對我影響巨大,因為我一直保持著積極的狀態。

如果你的熱情高漲,你會卓有成效的工作,並且把乏味的工作當作樂趣。我始終發現,一旦我想把我的事業提高到一個新水準,我必須先把我的意識提高到新的水準。內心希望改變時,行動才會改變,結果也就隨著改變了。除非你天生是個亢奮的傢伙,否則你需要每天增強自己的熱情。我推薦聽自我激勵的磁帶,或者讀催人上進的書和文章,每天最少十五分鐘。你一停止給自己打氣,就會開始懷疑自己,動力就開始減退。經常給自己灌輸主動性的東西可以保持自己的激情,這真的讓人驚訝。如果你同時多線工作,你就不用另花時間。

飲食和鍛煉

大學最後一學期前的夏天(1993年),我成了半素食主義者,我發覺精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別是集中精神的能力。四年後(1997年)我成為嚴格素食主義者(不吃肉類),一直到今天,這產生了更大的增強。

飲食對活動有著深遠的影響。肉製品比植物食品需要更多時間和能量來消化,那麼當你的身體消耗特別的能量來消化的時候,意味著你用於腦力勞動的能力能量就會減少。消化包含肉類食物的時候,你的工作效率會降低,也更容易分散精力。如果你發現飯後很難集中精神做事腦力勞動,你吃的東西就是罪魁禍首。佛蘭克林也認為有節制的用餐對工作意義重大。他在餘下的時間裡能夠繼續有效的工作,而他的同僚們則顯得遲鈍和昏昏欲睡。

經常的體育鍛煉對於足夠的精力和清醒的頭腦也是很必要的。大學裡我每天早飯前都要跑步30分鐘。當然,我同時會聽一些自我激勵的磁帶和教育磁帶。每天如此使我的身體處於良好狀態,並幫我保持理想的體重。另外,我每天上課的地方需要在校園裡繞來繞去,同時我還要背一個20至30磅的書包,裡面裝滿了課本。這樣即使我大部分週末都坐在教室裡,我一樣得到了足夠的體育鍛煉。

掌握時間管理,對於磨練你最佳的時間管理工具,也就是你的身體,十分有意義。通過飲食和鍛煉你可以培養持續集中精神的能力,即使再難的工作看上去也變得容易了。

假如你現在覺得自己超重了,去一趟附近的體育館或者體育用品店,選擇一個(或一對)和你多餘重量相當的啞鈴。拿著它四處走走,感受一下你每天的負擔。想像一下如果你減掉這部分體重,一切將變得多麼輕鬆。攜帶重物來鍛煉是一回事,但如果這些重量是體重的一部分,那你永遠不能放下這樣的重物,也無法從這樣的鍛煉裡得到收穫。下定決心減掉這些多餘的重量,標準的身材會讓你終身受益。

勞逸結合

我覺得如果你不能合理的安排生活,那麼保持長期的動力、健康還有快樂就沒那麼容易。某些方面的長處並不能彌補其他方面的不足。大學裡我儘量在每週安排一天放鬆自己。做運動、參加聚會和社團社團、打遊戲、打檯球,在最後一學期甚至去拉斯維加斯驢旅遊。”黑色三月”就是因為生活不合理造成的。以其他生活為代價而在某一方面過分專注,從長遠看時有害的。在你生活的各個方面維持一個平衡。事業發展的同時,別忘了發展自己的個性。

三個學期就讀完大學這件事讓我最後悔的,就是我沒有女朋友。雖然我有很多好朋友(男女都有),我們每星期都在酒吧一起玩,但在忙忙碌碌之外,我確實沒有時間去追女孩子。我記得有一次,一個女孩明顯對我有興趣,她更多的和我在一起。但我放棄了,因為我沒時間以她想像的方式和她約會。她不可能成為我的女朋友。

如果讓我重新開始,我相信花四到五個學期完成學業會更好,那樣我也有時間找個女朋友。和別人分享生活的樂趣是美妙的,更不要說其他親密接觸了。畢業以後我有了很多時間用來約會。幾個月以後我找到女友,四年後我們完婚。她和我大學時就是校友,我們又不少共同的熟人,但那時候根本沒見過面。

我相信時間管理的意義在於盡全力讓自己的生活變的有趣。明確自己的目標並培養良好的習慣,都使你更高效的達到目標,你會享受一種從未有過的充實而豐富的生活。十幾年後我回頭看看我的大學生活,我充滿了對整個過程的感激之情。在成功的路上我制訂了嚴格的計畫,迅速成長起來。這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

如果你希望自己變得主動,那就讓自己的生活徹頭徹尾的發生改變。掌握時間管理的原因在於獲得優質的人生,並讓它變得與眾不同。時間管理不是自我犧牲或者自我否定,也不是拼命做那些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實際上,它是讓你更樂於做你喜歡的事情。

2000~5000的质数有哪些 容留吸食毒品罚款2000-5000,依据是什么? 我的网速值经常是2000-5000,怎么处理 请问在天津投资2000-5000元干什么买卖最赚钱?请具体介绍一下? 请问在天津投资2000-5000元干什么买卖最赚钱? 2000多的和5000多的7900GT有什么区别?? 请问500、2000、5000和10000的地形图标准等高距是多少? 广州拼图2000块和5000块价格是多少钱,质量好的 外贸纺织里的quality:1000(1500,2000,5000等)是什么意思? 大家谁告诉我价位在2000-5000左右什么牌子的DV最好了 我要今年电脑配置单啊价格是2000到5000元啊 我有稳定的月收入2000元,没有太大负担,想用5000元投资,该如何处理? 我们夫妻俩月收入5000元,还贷款2000。其他没有负担,该怎么计划一下我们的生活呢? 如果我们需要2000个子网,每个子网上超过5000个用户,则如何设计该网络? 我打算给我公过生日买块手表。请参谋一下,买2000至5000元,什么牌子、款式的手表好? 中国5000年文明看山西,2000年文明看陕西,500年文明看北京,200年文明看上海。 想买一台5000快以内的电脑,请问各位该买什么样配置的?2000快以内的液晶显示器什么牌子的较好? 如果两个人月收入共2000多点,而房价是5000左右,要什么时候才买得起阿,连首期都付不了 高三水平的英语词汇量大约为多少个?2000词是什么水平?3000词呢?4000词呢?5000词呢?谢谢! 5000块钱 月薪5000 5000以内 5000配置 5000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