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祥电视剧全部:《弟子规》何以风行天下?——论《弟子规》与《礼记》的渊源(文:李守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3:08:50

《弟子规》何以风行天下?——论《弟子规》与《礼记》的渊源(文:李守力)

 

【提要】

一、《弟子规》暗合天道与易道

二、《弟子规》源自《论语》与《礼记》

三、《弟子规》与我们这个时代最为契机

 

 

总 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 则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出 则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泛 爱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亲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余 力 学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一、《弟子规》暗合天道与易道:

 

《弟子规》352句,总序8句,共360句,1080字,合于阴历阳历年数的平均数360

《弟子规》以三字为一句,三字合乎天人地三才(三极),《易经》八经卦之三爻也。《弟子规》总序八句(八卦)出自《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总序之下分为七部分,法北斗七政。

 

二、《弟子规》源自《论语》与《礼记》: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在丑夷不争。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礼记·曲礼上》: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礼记·曲礼上》: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先生与之言则对;不与之言则趋而退。

朱熹《童蒙须知》:凡道路遇长者,必正立拱手,疾趋而揖。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礼记·曲礼上》:见父之执,不谓之进不敢进,不谓之退不敢退,不问不敢对,此孝子之行也。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礼记·内丧》:哭泣无时,服勤三年,思慕之心,孝子之志世,人情之实也。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礼记·中庸》: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礼记·曲礼上》: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朱熹《童蒙须知》:衣服冠履第一
  大抵为人,先要身体端整。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我先人常训子弟云:男子有三紧,谓头紧、腰紧、脚紧。头谓头巾未冠者总髻,腰谓以带束腰,脚谓鞋袜。此三者皆要紧束,不可宽慢。宽慢则身体放肆不端严,为人所轻贱矣。
  凡着衣服必先提整衿领,结两衽,纽带不可令有缺落;饮食照管勿令污坏;行路看顾勿令泥渍;凡脱衣服必整齐摺叠;箱箧中勿散乱;顿放则不为尘埃杂秽所污,仍易于寻取,不致散失。着衣既久,则不免垢腻,须要勤洗干,破绽则补缀,无害只用完洁。
  凡盥面必以巾巾兑遮护,衣领卷束两袖,勿令有所湿。凡就劳役必去上笼,衣服则着短衣,爱护勿使损污。凡日中所着衣服夜卧必更,则不藏蚤虱,不即蔽坏。苟能如此,不但威仪可法,又可不费衣服。晏子一狐裘,三十年。虽意在以俭化俗,亦其爱惜有道也。此最饰身之要,毋怠。

 

步从容 立端正

《礼记·曲礼上》:立必正方

勿践阈
《礼记·曲礼上》:大夫士出入君门,由闑右,不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礼记·曲礼上》:游毋倨,立毋跛,坐毋箕,寝毋伏。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礼记·曲礼上》:将适舍,求毋固。将上堂,声必扬。户外有二屦,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将入户,视必下。入户奉扃,视瞻毋回;户开亦开,户阖亦阖;有后入者,阖而勿遂。毋践屦,毋踖席,抠衣趋隅。必慎唯诺。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孔子家语·观周》:无多言,多言必败;无多事,多事多患。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也。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礼记·孔子闲居》:子曰:天无私藏,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私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礼记·坊记》:善则称君,过则称己,则民作忠。……善则称亲,过则称己,则民作孝。
《孟子·离娄下》: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周易·蛊卦》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

《礼记·曲礼下》:子之事亲也: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亲有疾,饮药,子先尝之。
《礼记·内则》: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说则复谏;不说,与其得罪于乡党州闾,宁孰谏。父母怒、不说,而挞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茍得,临难毋苟免。很毋求胜,分毋求多。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周易·大有卦》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

《论语·子张》: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朱熹《童蒙须知》: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口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朱熹《童蒙须知》:

凡读书须整顿几席,令洁净端正。将书整齐顿放,正身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

四、凡书册须要爱护,不可损污皱摺。济阳江禄读书未竟,虽急速,必待收卷整齐,如此最为可法。
  凡写文字须高执墨锭,端正研磨,勿使墨汁污手。高执笔、双钩端、楷书字不得令手指着毫,更须细看稿本,不可差误。
  凡写字未问写得工拙何如,且要一笔一书严正分明,不可潦草。

三、《弟子规》与我们这个时代最为契机: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说,21世纪的人类要生存,必须从2500年前的中国孔老夫子那里汲取智慧。

2011北京各小学推广《〈弟子规〉新解》,未对原文删节,而是在其中渗入了现代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用鲁天龙的话说:希望学生在理解的前提下学习,并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道德规范。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为《〈弟子规〉新解》做序时评价:进行新的解读无疑是必要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对传统教育资源注入现代精神,使其在新的时代仍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弟子规〉新解》编委会的另一位负责人侯守峰表示,之所以选取《弟子规》,是因为里面的内容符合当今道德规范。《弟子规》成书于清朝康熙年间,牢牢扎根于中华几千年的文化,它所列的行为准则,尽管存有自身产生的时代局限,但总体上,依然符合当今的道德价值取向。作为一本启蒙教材它又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不但从父母、子女、长辈、他人等规范了人际关系的应作应为,也从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学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和规定。作为一本教育对象是青少年的启蒙教材,它十分重视从幼年入手,从基础入手,从人生最基本的关系入手,从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入手进行教育。此外,《弟子规》还具备很清晰的层次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基于这四个特点,《弟子规》成为我们编写国学地方教材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