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整栋出租房:嗅觉:你的鼻子谁做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3:57:22

嗅觉:你的鼻子谁做主?

<查看评论>

大洋新闻 时间: 2011-11-13 来源: 广州日报

  嗅觉感知器官示意图  当精子细胞嗅到卵细胞释放的化学信息时,改变了游动方向。(资料图片)

  在生命形成之初,精子正是依赖嗅觉感应力找到卵子的——

  相比视觉、听觉、触觉,嗅觉一直在感觉系统居于“次要”位置,甚至长期被忽视。但科学研究显示,嗅觉是最广泛、最原始的感知方式。嗅觉究竟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我们能辨别数千种味道?有关嗅觉众多有趣的谜团,科学家最近有了新解释。

  策划:赵洁

  撰文:李文

  图片:Gettyimages

  提供 (署名除外)

  最原始的感知方式:

  精子靠嗅觉找卵子

  在人类生命的起始阶段,嗅觉感应能力,相比视觉、听觉等感觉方式,更早地发挥作用。有研究指出,精子找到卵子的过程,依赖的就是灵敏的嗅觉感应能力。即便卵子的气味被冲淡10万倍,精子仍会循着卵细胞的气息,坚定地游向目标。如果想避孕,扰乱这种气味很可能会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对刚出生的婴儿而言,与母亲最初感情纽带的建立,很大程度上依赖的也是嗅觉。刚出生的宝宝趴在母亲胸前,自然而然就会循着气味找到母亲的乳头。对母亲而言,这个时候清洗乳房并非明智之举,宝宝会本能地把小脑袋朝向散发着母体汗味的乳房,而非清洗干净的乳房。闻到母亲的气味,对新生儿而言有重要的安抚作用。母子之间亲密哺乳关系的建立很大程度上依赖的正是气味。有科学家拿小白鼠来做实验,结果发现,如果小白鼠的嗅感神经元中用于信号传导的蛋白被剔除,小白鼠就会失去正常的嗅觉功能,刚出生的失嗅小白鼠会因找不到母亲的乳头而饿死。

  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这四种感觉相比,嗅觉具有最广泛、最古老、最直接和最内在的特性。对很多单细胞动物而言,这种化学感觉普遍存在,甚至是它们唯一的感觉。然而,人类至今对其工作原理仍知之甚少,甚至将之与神秘的第六感归为一类。

  虽然嗅觉很重要,但武警广东总队医院耳鼻咽喉中心主任胡海文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相较而言,失去嗅觉很多时候是可以被接受的。他遇到不少病人,他们因为各种原因,在手术后丧失了嗅觉。但相比视觉和听觉,失去嗅觉,对人体功能的影响并不算大。

  香臭与气味分子有关

  普通人能辨识5000种气味

  我们是如何闻到气味的?至今仍是一个谜。胡主任指出,从生理角度简单来讲,空气中有气味的分子微粒会被我们鼻腔中的嗅觉感受器捕获到,进而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并产生电兴奋,通过嗅神经传给“嗅球”,再经过脑内多次神经元的传递,气味信息最终到达大脑的嗅觉中枢,让我们意识到闻到了某种气味。

  然而,这当中每个环节是怎样发生的,却长期以来没得到解答。直到2004年,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凭借“发现了嗅觉感受器和嗅觉系统的组织方式”,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人们对这个问题才有更深的认识。

  他们在研究中找到了在鼻腔上部上皮细胞内分布着的由1000种基因组成的“大家族”,这些基因构成1000种不同类型的嗅觉感受器。每个感受器只能探测到数量有限的气味。当气味分子被吸入时,嗅觉感受器细胞就会将信息传给充当鼻脑中转站的“嗅球”,再由“嗅球”向大脑其他部分传送信息。不同的气味感受器细胞所得到的信息在大脑会进行整合,并记录在案。这1000种感受器的不同排列组合,使人类能觉察到的气味类型总数大得惊人。有数据显示,对于嗅觉功能正常的普通人而言,辨识5000种气味是能够做到的,训练有素的香水师甚至能够辨识上万种气味。

  至于嗅觉感受器的工作原理,科学家最近也有新发现。以色列威兹曼科学院的研究者诺姆·索贝尔日前在《自然神经系统科学》杂志上发表研究文章指出,嗅觉感受器的工作模式并非杂乱无章,在识别不同气味时,它们有着集体性的分工合作,是有规律可循的。它们似乎围绕着气味刺激是否令我们愉悦而自动做出二元式的分工。一般而言,气味能否带来愉悦感与我们闻到的气味的分子结构有关。小而密的分子气味会令人不悦,大而松散的分子会令人感到愉悦。有意思的是,在有令我们厌恶的气味分子出现时,嗅觉感受器中的固定一群总会倾向于“站出来”,感应“臭气”,而当有令我们喜欢的气味出现时,则会有相对固定的另一群感受器站出来“闻香”。这两派感受器并不会彼此“掺和”对方的工作。虽然我们对香与臭的认知是相对的,但在辨识什么是“香”和什么是“臭”的问题上,嗅觉感受器则是立场相对坚定而且分工明确的。看来,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鼻腔里建构起了一套辨识气味好坏的微观小宇宙法则。

  失嗅与幻嗅:

  气味的奇怪失落与失真

  当气味进入不同人的体内,产生的感知和反应是不同的。有些鼻子对气味的敏感度很低,甚至因为各种原因“失嗅”,成为“嗅盲”。而另一些鼻子虽然没有接触到有气味的分子微粒,却始终觉得闻到了某种气味,陷入精神、心理意义上的“幻嗅”。

  胡主任指出,嗅觉的一系列障碍背后有很复杂的原因。当某种气味突然出现时,会引起我们的嗅觉感知反应,但是时间一长,会产生嗅觉适应或者嗅觉疲劳,久而不闻其臭,感觉很快就会减弱甚至消失。对于相同的气味,嗅敏度因人而异,甚至有人缺少对某种气味的嗅觉能力。即使是同一个人,嗅敏度的变动范围也很大。感冒、鼻炎会降低嗅敏度。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气压等对嗅敏度也有一定影响。

  “失嗅”往往与疾病有关。鼻腔内的炎症性疾病,会造成嗅裂的阻塞,让嗅神经末梢感受不到气味微粒,造成暂时性的嗅觉衰退或者丧失。一些鼻、脑外伤会损伤嗅神经,破坏嗅区中枢的功能,让我们失去嗅觉。对医生们而言,面对失嗅问题,更多关注的是背后的病因,对疾病本身加以治疗,而非保护嗅觉本身。

  相比失嗅,胡主任介绍,幻嗅的情况除了要排查生理病变,更多要从精神心理方面找原因。查阅一些案例资料不难发现,幻嗅者总能闻到一些特殊的、多半是令人不快的气味,如血腥味、腐败味等。器官的病变,有可能是产生幻嗅的原因之一。例如,有些病患就是因为诸如颞叶区肿瘤等疾病造成了总觉得有异味的幻嗅症状。有些则是精神心理的原因。精神分裂、抑郁症、突发事件造成的心理打击等也会造成幻嗅。曾有过这样的案例:中学老师检查个人卫生时,批评某男生内衣不干净,有汗味,男孩在这之后就开始出现失眠、课堂精神不集中的问题,老觉得自己身上有“臊味”,反复清洗裤裆,表现出焦虑和强迫症状。心理医生用相应的药物结合心理辅导进行治疗,才控制了他的幻嗅症状。

  用气味寻找失去的记忆

  对嗅觉和气味的研究,也有较大的价值。在这方面,有着闻香传统的法国走在世界的前列。

  有研究者指出,气味与记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两性关系中,彼此的体味占据着重要的记忆空间,两地分居或分手多年的恋人,很多重要的事情都已经淡忘,但彼此的体味却会深深印刻在脑海中。法国上塞纳省卡尔什市医院的嗅觉治疗实验室甚至尝试通过气味治疗法帮助患者寻找失去的记忆。

  嗅觉与记忆的这一关系,在近十几年也开始被商家利用。它们用特殊的香氛,来吸引并留住顾客。例如在酒店里使用特殊味道的精油,让顾客记住这间酒店的独特气息和格调。公共环境里的扩香运动,这几年也传到了中国。周羿宏是深圳公共环境香氛系统制造商诺亚扩香公司的总经理,在他看来,香氛是一种“侵略性的嗅觉”,不管你喜不喜欢,只要你的嗅觉正常,弥漫在空气中的味道都会被你闻到。当某种气味与一个品牌结合起来,会在客户的潜意识里形成对这个品牌的深刻印象和记忆。在某些公共空间里,具有特色的香氛气味配合特殊的场景装饰,会传达出高雅、贵气等商家想要传达的不同个性气质特征。在国外,除了酒店、电影院、休闲中心、车行展厅,疗养院也会选择相应有杀毒功能的香氛。 

  虽然在法国等对香水接受度比较高的西方国家,公共环境香氛的使用已经成为习惯,但在中国,仍处在市场培育期。周羿宏指出,除了香氛使用的成本问题,香氛本身的质量监管是一个主要的问题。在国外,对香氛的使用有很严格的监管标准,而这套标准在国内却是缺失的。“有些商家盲目用一些便宜、质量无保证的化学香精来扩香,这无疑是在公共场所里放下了比地沟油更可怕的毒气弹。” 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