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奇才之子胡东平:历史上惟一一起皇帝盗秦陵秘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9:43:03
历史上惟一一起皇帝盗秦陵秘闻2009年6月13日,相隔24年后,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于开始了第三次发掘。当日下午1时许,考古队还举行了发掘仪式举行,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也对发掘进行了现场直播。这让秦陵再一次进入了人们的视线?秦陵到底真的被盗了没有?

图:正在发掘中的一号坑现场


正如《吕氏春秋·安死》上所言,“自古及今,未有平亡之国也,无不亡之国者,是无不抇(hú 发掘的意思)之墓也。”在中国盗墓史上,觊觎秦陵的盗墓贼历朝代都不绝,秦陵数不清的随葬品,哪一个盗墓贼见了不动心?所以,在西霸王项羽动了秦陵的第一铲后,秦陵时刻都处处被盗的危险之中,到了民国时期,国民党将领还在动起了盗秦陵的念头,在上面装模作样地修筑军事工地,实际天下人都知道他安的是什么心。
而所有盗过秦陵的人物中,竟然有一位皇帝,他就是十六时期的后赵皇帝——太祖武皇帝石季龙。这段历史可能不少人都没有听说过,今天就来聊聊这段绝无仅有的这段秘闻。

 

说石季龙之前,要先说后赵的始主石勒。


 石勒(公元274-333年),字世龙,上党(今山西省的东南地区)部武人,羯(jié)族。石勒庙号“高祖明皇帝”,是一位很传奇的皇帝,荒年时曾被人贩子、州刺史司马腾枷押至山东出售,幸得主人放免。石勒的一大特长是善于相马,因此结识了马牧帅汲桑,从此开始了征讨天下的生涯。

 

石勒先是投奔匈奴人刘渊建立的前汉(前赵的前身),当上了大将军。公元319年,石勒脱离前汉,自称“大单于”,定都襄中,为区别于刘曜的“前赵”,史称“后赵”。公元330年,石勒改称“大赵天王”,同年改称“皇帝”。


 值得一提的是,石勒一生做了不少好事,如重视教育,实行“汉化”政策,今天的小学和考试制度,便是石勒的创造发明。石勒能成大器,最后当上了皇帝,还因为有一个小他21岁的能干侄子——石季龙。

 

图:第三次发掘现场


 石季龙(公元295-349年),原名石虎,字季龙。因避讳,只称其字。石季龙才六七岁时,有善于看面相的人就说,“此儿貌奇有壮骨,贵不可言。”石虎早年丧父,从小随母亲生活,由石勒的父亲抚养长人,不少史家因此搞错,把石季龙当成石勒的弟弟。

 

石季龙17岁时,才出来跟着石勒打天下。石虎作战英勇,弓马娴熟,石勒很喜欢这个侄儿,封他为征虏将军。可以说,石季龙为后赵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因为石季龙的功劳卓著,石勒也不薄他。石勒称赵王,便封石季龙为单于元辅,都督禁卫诸军事,加侍中、开府,后又封为中山公。石勒称帝,便任命石季龙为太尉,守尚书令,进封中山王,食邑万户。

 

石季龙功高盖主,自然野心勃勃。石勒生前定下二儿子、石季龙的堂兄弟石弘为“大单于”,“大单于”相当于太子,是权力继承人。石季龙心有不满。公元333年,当了15年皇帝的石勒死后,本想直接当皇帝的石季龙担心影响不好,还是先让石弘当皇帝。


 石弘实际是傀儡,石季龙操纵军政大权,自任丞相、魏王。为扫清称帝道理上的障碍,石季龙对石勒的重臣或杀或贬。

 

 操纵天下已是权力的极限了,但石季龙还是觉得不过瘾。在石勒直系反抗他独裁不成的情况下,石季龙干脆自己当皇帝。公元334年11月,石虎废石弘废为“海阳王”,之后找个理由杀了。

 

石季龙自立为帝,仿石勒自号“大赵天王”。公元349年,再仿汉制,改称皇帝,迁都于邺城(今河南境内)。


 后赵在中国历史上存续了33年,统治今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及江苏、安徽、甘肃、辽宁等大片地区。虽然统治中原的时间不长,但石季龙也不忘盗墓。


 
 图:石季龙现代卡通形象

听说汉人的坟墓中都随葬有大量财宝,爱好古董收藏,又十分贪财的石季龙,便干上了盗墓的勾当,把国内有点名气的墓冢盗挖开寻宝。

 

石季龙和石勒叔侄俩,都是贪得无厌的人。当时石勒已占有十州地盘,在战争中,还抢劫了大量的金银珠玩,家中所收藏的外国奇珍异宝,多得数不过来。但他们还不满足,还想盗墓取墓中的随葬宝物。

 

石季龙之前本来想盗春秋名人赵简子墓的,因为赵墓中积水太深,只好放弃,但他并没有放弃盗墓之心。接下来,石季龙的胆子更大——盗掘秦始皇的陵墓。


秦陵早在秦亡之际,便被西楚霸王项羽盗了(这在后面会详细讲述)。之后又有“牧童烧地宫”说。

 


 图:古代盗墓贼打盗洞有绝技,往往精准。图为位于安徽省蚌埠市胜利东路汤和墓,顶上惊现两个古代盗洞

 “牧童烧地宫”说,见于《汉书·刘向传》(卷三十六),当时有一个放羊的小孩羊放到了秦陵附近,结果丢了一只。后来发现,这只羊掉进了一个深洞里。小孩便拿着火把,进入洞后寻找那只丢失的羊。


 原来,这深洞直通秦始皇陵墓地宫,小孩往下走了很远,结果一不小心,火把失手,引燃了地宫,酿成一场火灾,连秦始皇的棺椁都被烧毁了。此记载经《水经注》、《三秦记》等书的渲染,“牧童烧地宫”说深入人心,至今仍有人深信不疑。

 

再后是汉末赤眉军盗秦陵。赤眉军在盗了诸汉帝陵后,才把目光转向了秦陵。当时,起义军缺少兵器,便盗发古墓中的青铜器,熔化后铸造打仗时必须的铜矛大刀。起义军为什么会想到这一点?可能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在西汉中期,官府和民间都把盗取墓中青铜器,看作是铸造铜钱和金属器具所需铜源的重要渠道。

 

赤眉军盯上秦陵,这可能是考虑到了当年秦始皇造陵时,除了使用了大量的贵金属水银,还使用了很多的青铜。如在放置巨大的棺椁前,工匠便先用熔化的铜水在外面先浇铸了一层再下椁。《史记·秦始皇本纪》(卷六)中,“下铜而致椁”,就是这个意思。赤眉军在打开秦陵地宫后,便将里面的铜椁捣毁了,将碎铜熔化掉铸造兵器。


对于赤眉军盗秦陵铜外椁铸兵器的说法,不少人都表示怀疑。有人认为,与赤眉军士兵奸刘邦皇后吕雉的尸一样,比较荒唐。


 


 图:秦始皇陵区近景

石季龙呢,也如法炮制,看中了秦陵中的青铜器。史书上对石季龙盗秦陵一事记载比较简单,就是一句话,“又使掘秦始皇冢,取铜柱铸以为器。”


 虽然就是一句话,但信息量还是相当大的。一石季龙从秦陵中所盗青铜器是铜柱一类的东西;二铜柱被放在高温炉中熔化了;三熔化掉的铜柱被铸成了器具。根据石季龙生前有收藏古董的情况来分析,所铸之器,当不是赤眉军那类的兵器,很可能是极具欣赏价值的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