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里高海战 逃脱:水浒调兵遣将的玄机(发展期,连载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12:41
本篇是继续上一篇《水浒调兵遣将的玄机(发展期,连载九)》。话说宋江、吴用等破了华州城,救了史进、鲁智深等,《水浒传》开篇第一条好汉史进便率领《水浒传》开篇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少华山的原班人马,投奔革命圣地梁山去了。

  上山之后自然就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不料,朱贵得知徐州沛县芒砀山有伙强人,有3000来号人马,居然号称要吞并梁山泊大寨。宋江大怒,居然还有人想分列红军,另立中央,这还得了?

  这时,史进出来说话了,兄弟俺初来乍到,老吃大伙抢来的酒肉也不太好,俺要率领本部人马,去收捕这伙强人。

  我们必须要搞清楚作战动机。人家只不过是号称要吞并梁山寨而已,又没实际行动,这就是有犯罪动机,没犯罪事实。人家当年国军还天天叫嚷着“反攻大陆”呢,也不见真的有行动。所以说,这无论如何不能算是“替天行道”的一个行为,只能算是“替己行道”了。

  史进说要率领本部人马前去收剿,作战动员令就是“初到大寨,无半米之功。”这是正常而且可以理解的。在之前梁山对外征战中,新上山头领,除非是像鲁智深、武松等凭借个人能力便在江湖上声明显赫的,否则必须或多或少立点战功,最差的也得杀个行人做“投名状”,不然上山之后会很没面子的。当然还有一个理由是将来写回忆录的时候也不好写,就像《亮剑》中李云龙在课堂上攀比哪仗是我们华野打的歼敌多少人等等,这是个人革命资历的一部分,必不可少。

  宋江闻听史进主动请缨,大喜,当场拍板同意。

  这就有问题了。我们先来看看史进当时有多少人马,是否可以匹敌樊瑞的3000人马。

  少华山革命根据地在开场的时候通过李吉之口介绍,说“(少华山)如今近日上面添了一伙强人,扎下个山寨在上面,聚集着五七百个小喽罗,有百十匹好马”,之后一直就没有介绍了。所以少华山的基础人马是五七百人。在经过N年的发展之后,他们的头领人数从最初的三个人增加了一个史进,一共是四位头领。

  反观在少华山之后的梁山泊,头领人数从开场的四员头领(包括王伦),到史进上山前,已经增加到了81人(包括晁盖),足足增长了20倍,而喽喽兵梁山一开始也是“五七百人”,而现在开兵见仗,出动头领动辄二三十人,喽喽兵五六千人,就是去华山救史进鲁智深也出动了17员全天罡战将并带7000人马。倘若出动的这7000人只是分兵一半,还有一半守寨,那么此时梁山革命根据地也有14000人了,比开场的五七百人,也是增加了20多倍。

  我们姑且不论少华山的领导是否无方、地理位置是否优越、造反工作是否深得民心,但是少华山很显然的是没增加多少人。梁山泊头领人数和喽啰兵人数是同比增长的,那么史进上山并且经过N年的发展之后,头领人数增加了33%,如果喽啰兵也是同比增长,就是666人至933人之间。哪怕就算史进是天罡级别头领一个顶俩,那也不过是833至1166人。我们就凑个整,1500人吧。

  虽然说老人家教导俺们说“在战略上要以少胜多,在战术上以多胜少”(注1),但是并非有多少人有老人家般的雄才大略的。史进虽然贵为天罡,朱武虽然贵为参谋(不带长),但他们的对手却拥有樊瑞这样的半仙级人物,即使樊半仙的级别比公孙半仙的级别差了一个档次,可对比凡人史进朱武等,还是具备非常明显的优势的。

  这就清楚了。比头领,比喽啰,比半仙,少华山都比不上人家,焉能不败?还有,看过我的“梁山调兵遣将的玄机”系列的就知道,梁山每次出战,头领人数必大大超过敌方,如对抗呼延灼、大破连环马之战,足足出动了45员头领。而看这回远征芒砀山,才4个头领,不符合宋江的一向派兵原则,不败才怪。问题就在于,宋江明知道他们会败,为何还会同意他们下山?就算宋江一时失策,难道吴用也看不出?所以,这就肯定有问题。

  据我估计,有那么那么几种可能性,促使宋江会那么干。

  1、把史进和少华山批倒批臭

  史进何许人也?史进是《水浒传》开篇第一条好汉,武艺高强(师从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十八般武艺皆得王进亲自点拨),性格豪迈(从送钱给鲁智深救济金氏父女可以看出),知错便改,勇于承担责任(败给王进当即拜师,并非胡缠烂打之辈),很讲义气(义释陈达),还是个情种(对三陪女李瑞兰如此信任)。整部《水浒传》,在第6回瓦罐寺和鲁智深并肩作战之前,都把史进作为相当正面的角色来描写。

  但是到了史进的再次出场,已经到了第58回了,而且出场得也颇为不英雄,鲁智深寻史进不遇,一打听,史进居然被捉了,还得靠宋江派大队人马前来营救。随后打芒砀山,又被人家三个地煞打得大败亏空。除了这次大败之外,在东平府史进又因为一个三陪女再次被捉。如此说来,此时的史大郎,已经很难说是一个类似于鲁智深这样子的大侠了。所以说施老爷子如此下笔,也有可能是借宋江之手安排史进再败,以将其不多的光彩也给抹煞掉吧。这么说来,史进最后仅排名23位,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史进如此,少华山也很窝囊。此前梁山出战,都是梁山本部人马出战,现在是第一次由加盟者“率本部人马出战”,而少华山从来就没见着他们打过胜仗。一出场,陈达就被捉了,随后再出场,就是史进被捉而束手无策。此战,一天罡仨地煞,竟然被人家两个地煞玩得团团转,刚出战就折了一半人马。注意,此时樊半仙还没出场呢,仅是项充和李衮就将这四人打败。陈达、杨春也就罢了,史进可是个牛人,还有朱武,很多朋友为朱武最后排在地煞鸣不平,但从这些战史来看,朱武可能有一定的谋略,但发挥不了作用,这也直接影响了他最后的排名:37。虽然说是宁做鸡头不做牛尾,但是天罡和地煞的政治待遇是差很多的(详见《天罡地煞,宁有种乎》) 。

  2、打压鲁智深

  鲁智深,我在前面前面那篇水浒调兵遣将的玄机之九有提到过,是对梁山上势力最大的二龙山派系的头领,其人个人形象良好,支持者甚众,不像宋江那样有杀妻、在屎尿堆里装疯卖傻的劣迹。所以说鲁智深的存在,对于宋江的威胁是很大的。

  其实,有意弱化鲁智深的影响,在此前已经有了。鲁智深在本书开场的时候是何等英雄气概,义薄云天,粗中有细,但到了打华州一节,居然成了一个做事不瞻前不顾后的莽夫,最后也被安排被擒。这次被擒,对鲁智深的个人前途影响很大。凭借实力和影响,鲁大侠完全有可能占据梁山好汉前8名的座次,最后却落到了“13”这个西方看来不太好的座次,不能不说是被俘这个人生污点造成的。

  此时已深知,施老爷子是有意弱化鲁智深的影响,为宋江顺利登基做准备。而史进作为鲁智深的死党,自然也被打压之列。宋江正愁打不着机会给少华山来个下马威呢,史进主动请缨,正中下怀。少华山一败,对梁山上的其它山头也有敲山震虎之功效。

  我就在这里给总结一下。宋江批准史进率部前去进攻芒砀山,是早知道光凭借史进之力是不可能战胜的了,因此给他们一点小小的苦头吃,免得他们到时在梁山上仍然拉帮结派搞小团体,搞搞办公室政治,这就不太好了,同时也杀鸡给猴看,警示一下大家。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两个山头两败俱伤,互相削弱力量,上山之后,自然就会被我宋某人玩弄于股掌之上了。

  为什么说宋江是明知道史进是不可能战胜的,除了之前的人力资源的数据对比之外,还有一个判断。就是史进他们出发后的第二天,宋江马上派了第二拨人马(花荣、徐宁)前来助阵,第三天,宋江亲率吴用、公孙胜(关键性人物)、柴进、朱仝、呼延灼、穆弘、孙立、黄信、吕方、郭盛等到来。如果宋江不是知道他们必败,为何要接连派如此之多的人马?

  其实第二拨的人马花荣和徐宁也不顶用,他们来只不过是宣布宋江的道义支持,而并不是军事实力的支持。因为即使是做先锋,宋江三打祝家庄这么早期的战斗,先锋都有了10员头领。现在梁山家大业大,此战前锋人数算上史进等人加上花荣、徐宁才区区6人,如果是真想打胜仗,宋江怎么可能只派6个先锋?所以说,花荣、徐宁只是来做做样子的,真正的作战将领,还是宋江亲率的人马。这样,又能保证打压少华山,消灭少华山的一半实力(折了一半人马),自己又能打胜仗,何乐而不为?

  由于此战有了公孙半仙助阵,对付自己的未来徒弟樊半仙,梁山方面自然是大胜而归,对芒砀山自然是手到擒来,这个不必细说。但从中也可以看出一些道道来。我来总结一下。

  一、芒砀山是实力最大的一个革命根据地,为何居然不产生天罡?

  芒砀山有3000人马,比前面的二龙山、黄门山、饮马川、少华山多则千把人,少则百把人的喽啰兵要强得多。此山,是梁山中央进行收编的最后一个山头。在芒砀山之后,再无成建制地收编整个山头的事件发生。

  在梁山初创阶段,稍微有点实力的割据军阀在和梁山合并之后,往往都能获得比较有利的地位。如生辰纲派8人中就产生了6天罡1天王,除晁盖外,天罡产生比例为78%,揭阳派产生了4个天罡(李俊、张横、张顺、穆弘),天罡产生比例为50%,登州派两个天罡(解珍、解宝),天罡产生比例为25%,二龙山派三个天罡(鲁智深、杨志、武松),天罡产生比例为27%,少华山1个天罡(史进),天罡产生比例为25%,而到了芒砀山,一个天罡也轮不上了(注2)。 [慕容恪http://user.qzone.qq.com/622009528点评:谁说革命不分先后?]

  可以看到,随着梁山不断扩大,股权也不断的稀释,原先你可以有90%的人当天罡的,对不起,现在我们家大业大,天罡的比例越来越少,再后来,天罡没你的份了,排地煞去吧。老人家说得好,抢杆子里出政权,手中有枪,就不用过多依仗那些军头们了。因此,后上梁山的成建制的山头,所产生的天罡人数,自然也就越来越少了(注3)。

  有朋友说樊瑞等人也不错。没错,樊半仙是个厉害角色,项充、李衮也很牛×,但是请别忘了,实力强≠职务高。从个人能力上来说,芒砀山大头领樊瑞和公孙胜有同质化竞争之嫌,但本事差一些,所以只能落个地煞。同理,吴用和朱武也一样,所以一个是参谋长,一个只能是参谋,排地煞。从整体实力上来说,一则梁山不再需要仰仗这些山头,二则,山头的存在,必须会对宋江产生一定的威胁,所以收编之后,必然要被改编,对他们要进行分化。

  将不是自己人的队伍变成自己人,就是一方面要打压,一方面要分化,所以芒砀山不产生天罡也是正常的了,哪怕你是占据芒砀山(和刘邦平级),哪怕你号称混世魔王(和程咬金平级),哪怕你有3000人马(实力最大的山头),在收编了你的人马之后,就只能是地煞的干活了。这还是小事,像项充、李衮最后只能派给李逵做副手,更是永无出头之日。

  当然,在芒砀山之后,宋江也不断收编了一些小股部队,但都是单打独斗之辈,不构成山头上的威胁。如张清、董平等人都是一个人在战斗。不过卢俊义另当别论,他是二把手,自然可以带一个燕青进天罡。

  二、我怀疑芒砀山是主动找梁山收编的

  在三人投降之后,“见了宋江,没半点相疑之意,彼各倾心吐胆,诉说平生之事”。这就搞笑了。刚才还是势不两立的两方,现在一起推杯换盏称兄道弟,登时抛弃了其“吞并梁山”的雄心壮志,简直是以能加入梁山为荣--哥们如今也是有组织的人了。

  如此看来,其“吞并梁山”的口号只是叫叫而已。问题是这么叫的目的是什么。依我看,只不过是想引起梁山泊的注意,抬高价码,主动让梁山泊出大价钱收购,哥几个上山之后,至少也能混个天罡吧。

  这么说是有道理的。梁山最后的屡次拒绝招安,并不是朝廷不招安,而是招安的筹码不够。等到两败童贯、三败高俅之时,筹码已经足够丰厚的了,所以才举山投降。按照樊瑞的设想,老子先在实力上不输于你,与其说是被收编,不如说俺们一起来合资,这样将来进梁山内阁的时候也有底气。除此之外,也有一个有力证据可以证明这种想法。降将系列(如呼延灼、关胜、张清),纵使本人副将全都拼光了,只要不是本人被俘都不会投降上山,而樊瑞却是被自己的两个副手给游说投降的。这就有问题了。如果不是自己有想法,为何这么轻易就放弃原则了呢?

  可是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樊瑞虽然胜了一阵,但胜的却不是梁山本部人马,而是少华山原班人马。当梁山主力来到,自己副手被捉,人马折了大半,此时已无谈判的有利筹码,所以除了以极低的价格入股梁山之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了。

  至此,随着《水浒传》中的最后一个山头被收编,也预示着梁山的发展期已经走到了尽头,即将进入壮大期。   
注1: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六节“集中兵力问题”中谈到,“我们的战略是‘以一当十’,我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这是我们制胜敌人的根本法则之一”。简单概括起来就是战略上是以少胜多,战术上以多胜少。

注2:也有清风山、对影山、黄门山、饮马川等小山头,不过他们在上山之前并无太多的显赫战功,因此他们的一个天罡也没有。

注3:至于二龙山有三个天罡,比登州派还多一个,比例也略多,主要是因为鲁、武二人的惊人个人能力,以及杨志的优良血统,他们必然会列入天罡的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