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属于内环境吗:三“口”品《人生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7:42:52

“《人生论》属于为数不多的应当咀嚼消化的书。你很难见到在这么小的一个盘子里盛有这么多肉,而且亨制得如此色、香、味俱全”,美国的威尔·杜兰特曾经这样说过。确实,在优美且又充满睿智的文字的感染之下,弗兰西斯·培根的《人生论》,400多年来经久不衰。近日,我也荣幸地拜读了此书,感触甚多。

常言道,读一本好书,要有“三品”:

第一品,闻其书香,不求甚解。第一次捧起《人生论》,虽是浏览,在目十行里,却能感触其文笔的优美、语言的简洁。艺术来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平常我们身边发生的小事,在文章里却多么的动人心弦。文章里面的世界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人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感受,原来的生活不再是单纯,取而代之的是抽象和复杂的。培根透过生活,把现实主义与其道德理想的完美融合。

第二品,烽烟再起,咬文嚼字。兼有散文、论文和随笔的《人生论》,趣味隽永,格言精妙。又一次拿起此书,一字一句慢慢咀嚼,突然发现书中不少名言警句让人受益匪浅。不少篇幅更是精妙绝伦,例如在《论读书》中,有段:“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理论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变,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的确,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读书就像修剪花草的工具。高尔基说过:“书记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教会了人们如何做人,如何生活。我们从书籍中获取了知识、获得了思想。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追求,但是求知的目却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探索事物的真理,寻找事物的真相。因为求知可以磨练个人的心志,正如,如果一个人的思维不集中,那么他可以去研究稍不仔细就会出错的数学;如果一个人缺乏分析判断能力,那么他可以去研究最讲究细琐的形而上学;如果一个人不善于推理,那么他可以去研究逻辑思维很强的法律等等。

身体的健康可以用相宜的运动来调养,心灵上的缺陷则可以通过读书来补,这就是读书的三大用处:一为怡神旷心;二为增趣填雅;三为长才益智。

第三品,忘乎自我,彻悟人生。诗人雪莱说过:“培根的文字有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感情以动人的美感,他的论述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

当我又一次品读《人生论》的时候,我不得不感叹弗兰西斯·培根的睿智与通达,不得不佩服他以如此的精神彻悟人生。培根对人生中抽象的命题绝不是枯燥的说教,他用敏锐的洞察力把复杂的人生理论写得如此栩栩如生,他的文风颇受文人的赏析、领会、自省。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在我看来,《人生论》这本书就是一杯需要我们细细品味、慢慢消化的茶,要读透了才能知道其中的道理,要喝到最后才能尝到甜头。

然而何为“人生”?顾名思义就是人的一生。但是真正懂得领悟人生真谛的人又有多少呢?人从呱呱坠地的时候,什么也没有带来的,直到老死的那一天,也什么都没带走。人的一生,从出生到老死,都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和转折点,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同,相同的是我们都要经历过人生……

《人生论》给了我很多思考,培根在人生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品完此书,我也从中也收获良多。人生历程,是世人都要去考验与见证的一项艰巨的任务,要完成这项任务绝非易事。很多人总是在抱怨自己的人生是如此地不堪。看到别人有着美好的生活,就觉得自己不如人,甚至觉得生无可恋。细细想来,人生有许多困难和失败,挫折只能算是岁月之歌中的一串不协调的颤音,只要我们通过勤奋和拼搏,我们仍可以奏出生命乐章的动听之音,同样可以赢得热烈的喝彩。生命是公平的,当我们花时间去抱怨时,我们是否应该想想为什么自己的生活会不如他人呢,我们为什么要把时间花在抱怨之上,而不是想想如何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美好呢。在我看来,做人但求无愧于心就足够了!

人的一生是不是一定要轰轰烈烈才是幸福呢,其实不然,平平淡淡也是福。我们很多人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有理想有抱负固然是好,但理想终归是理想,理想往往会与现实脱轨,我们只要量力而为就行了,不要太过于勉强自己,没有必要活得太累,懂得“知足常乐”才是真。

三品《人生论》就是告诉我们:人,只要认清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能够做到的是什么?不管遇到什么事都敢去挑战,不畏艰辛,拿出自己所有的勇气去迎接人生的挑战,那么,人生一切都会变得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