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联盟提莫ad攻略:《新职业观-曼德》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3:49:28

《新职业观》 第二部分


  《新职业观》 第二部分 职业是美的达成


  人生中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东方人讲究“天人合一”,而西方人强调的是“与神同在”,在这种境界中,人完全地释放了自己的潜能和美好的情感、爽然若释、完美极致,人得到一种属于存在本质、超越时空与现实的欢悦,甚至充满了富有诗意、一种源承神恩、三生有幸的特殊感怀与神秘狂喜。这种状态也就是马斯洛认为的自我实现者的高峰体验,也是人审美经验中的极致状态。

   问题是,我们在自己的职业中能否达到这样一种境界,按照大部分人的观点,只有通过气功、静坐等修炼,或在自然美景中才能达到这种稍纵即逝的境界,实际上在我们平凡的工作当中,也完全可以达到这种状态。

   我在北京一家国际花艺学院进行职业观培训时对学员们说:“很多人,包括你们自己都觉得你们是一群找不到工作最后从事花卉产业的人,对花卉工作的意义非常蔑视,其实你们的工作非常高贵和美好,你们工作时时刻与鲜花、绿树打交道,与地球上最美好的事物在一起。美丽的花朵、雅致的造型是塑造一个人美好心灵的最好事物,美、善等人类最美好的价值在你们的工作中全然体现了出来。在花卉工作中,你们会体验到美、体验到善、体验到高贵的情感,在这里,自我会得到人生的高峰体验。”据该学院教师介绍,从全国各地前来培训花艺的学员文化素质并不是很高,存在只重视技能而忽视职业观、经营观塑造的问题,这导致了目前国内花艺业店面管理水平低下、员工跳槽频繁、忠诚度极低、自立门户与原来老板分庭抗礼的现象司空见惯。所以除了技能培训外,职业观的塑造应该是当前的重点。只有把花艺工作当成人生美好价值的体现、当成自己一生的事业、当成一种信仰,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扭转这个行业中不良的观念与现象。

   实际上,在北京我接触的其他从事花卉行业的职业人士也很多,他们中不少人对待花卉行业却情有独钟,觉得这是一个可以促成自然之美与人性之美的职业。我认识的一个海归女老板就是因为特别钟情花卉才来中国内地经营这个行业的,她的公司的员工也非常热爱花卉业。在我与她们的交流中,我发现她们在这个工作中感受到了美、感受到了善良。她们对我说:“递送鲜花给恋人时,他们甜美的笑容、声音和含情脉脉的目光,让人顿时荡漾在爱的幸福之中,仿佛自己也处在初恋的柔情之中,由于鲜花的陪衬,这种爱与美的感觉更加绚烂多姿、给人留下永恒难忘的瞬间感受。

   给医院中的病人递送鲜花,你觉得自己仿佛是天使,带着安慰伤痛的怜悯心肠,带着抚慰病人的温暖心灵,你施与他们的不仅是带来生机和光彩的鲜花,而且是人类同类之间无私的爱。在这种爱中,我们自己也体验到了人生的美好和荣耀,体验到平凡之上的神圣与永恒。

   每一个早晨起来,看见店里鲜艳夺目、五光十色的花朵,看见生机盎然、嫩绿旺盛的绿叶,顿时感到生命的清爽和力量,感到正处于自身力量的顶峰,感到应该最佳地、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才华和人性之美,甚至感到自己犹如一条一泻千里直奔大海的河流,向着标杆酣畅淋漓地展示自己。”是啊,在如此平凡的工作中,她们经历了诸多的高峰体验,可以说,只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那么,那种“天人合一”、浸润在大美大善等永恒价值的高峰体验会时时刻刻伴随着你。有了这种高峰体验,工作起来就不再有老牛破车、苦苦挣扎之感,而是轻车熟路、势如破竹,优美的感情和优雅的风度浑然一体,事事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工作是即兴发挥、兴之所至、斐然成章;每个工作者既感到重任在肩、责无旁贷,又感到信心百倍、无坚不摧;工作中就不再缩手缩脚,而是力图新颖独特、远离平庸,甚至无中生有、鬼斧神工。工作当中我们体验到了美。





  
《新职业观》 第二部分 劳碌中得喜乐


  著名的华人建筑师贝聿铭先生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取得了让人难以置信的杰出成果。他自工作以来设计的包括法国卢浮宫金字塔在内的众多博物馆、饭店、展览中心都成为世界建筑艺术史上的杰作。他在《把每个睡醒后的早晨都当作礼物》的职业回顾小文中写道:“人生并不长,我的原则是,只做自己认为美丽的事,创造出有震惊效果的美感。”

  “我从不缅怀过去,而是专注于现在。我把每个睡醒后的早晨都当成一件礼物,因为这表示还有一天可以工作。”毫无疑问,贝聿铭先生是多么地热爱自己的工作,完全把工作当成清晨床头的鲜花一样的礼物。

   古代以色列全盛时期的君王所罗门,是一个发展国家经济的天才。他长袖善舞、致力于发展工业和商贸,使以色列的铜器工业和马匹、战车买卖等各类工商贸易得以巩固和兴旺,在国家政策的保护下商贸急剧发展,成为一本万利的赚钱生意。所罗门的辛勤努力使以色列累积了丰富的财富,得享划时代的空前繁荣。所罗门在他所写的著名的《传道书》中写道:“这样看来,做事的人在他的劳碌上有什么益处呢?我见世人劳苦,使他们在其中经受磨炼……赐人资财丰富,使他能以吃用,能取自己的份,在他劳碌(Work)中喜乐,这乃是上帝的恩赐(Gift)。”在这里,这位伟大的君王认为人的劳碌是一种恩赐。

   工作是礼物,工作是恩赐,这样的观念在我们职业者身上是非常稀缺的,接受我培训的员工和学生们,在做调查时大都对自己当前的工作不太满意,觉得是目前无可奈何的选择,是不得不接受的任务,几乎很少有人怀着感恩的心来对待工作。让一个人说“我喜欢我的工作,我能从中得到乐趣”很容易。然而,又有多少人把他们的工作视为稀世珍宝来重视呢?

  2004年年底,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对将近4000名职场人士进行了调查,发布了一个中国“工作倦怠(Job Burnout)指数”调查报告,调查发现有70%的受调查者出现了轻微的工作倦怠;有3922%的受调查者出现中度的工作倦怠;还有13%的受调查者则出现了严重的工作倦怠,也就是每8个受调查者中基本上就有1个出现比较严重的工作倦怠。

   调查还发现,工作不到4年的受调查者出现工作倦怠的比例最高,达到了4成以上,直到工作了5年之后才出现了明显的降低。刚工作不久的年轻人,由于比较容易产生对工作的不满,或者看不清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而产生工作倦怠。

   如此高比例的工作倦怠现象值得整个社会进行关注,也让我们看到树立一个真正的职业观是多么的必要。国际上通常认为的工作倦怠包含如下行为特征:个人对工作缺乏冲劲和动力,甚至出现害怕工作的情况;对工作不是很热心和投入,总是很被动地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对自己工作的意义表示怀疑,并且不再关心自己的工作是否有贡献等。

   这些特征,都说明了没有把工作作为一种恩赐和礼物来对待,没有以一种积极报答、热情感谢的心态来对待工作。如果树立了工作是礼物的职业观,那么这种工作倦怠现象就不会轻易发生。

   只有那些失业又渴望找到工作的人,才会真心感到工作是一件礼物。这个礼物给予失业者的不单单是饭碗,从根本上而言,给予的是人生的意义。我去深圳一家电缆企业做讲座,这家企业在该行业做得很大,也很富有。该企业老板是湖南衡阳人,他对我说他大专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每天百无聊赖、浑身难受,有时感到像热锅上的蚂蚁,有时像濒临死亡的病人,虽然他没有生存的压力,因为家境尚可,但是由于无工作可干,他时刻感到烦躁、苦闷和生命的虚无。他对我说,作为男子汉,他曾几次靠在自家的大门上大声地哭泣,几乎绝望地自杀。

   他对我描述的无工作时的心境,我也时常讲给受训者听,听者无不动容,顿时明白工作给人生带来了意义的真谛。后来这位企业老板到了广州,做起了一家小公司的普通电工。工作非常忙碌,私人老板几乎不让他们有充裕的时间休息,但是他感到非常充实,在每一滴汗水中他感到满足,在每一份忙碌中他感到喜悦。

   由于有过刻骨的失业经历,他比一般人更把工作当成礼物,他甚至将工作当作稀世珍宝来看待。除了自己的工作外,他积极地干了众多分外的活。经过几年的工作,他从其他同工中脱颖而出,老板给他投资,他开起了自己的工厂。他的成功与他把工作当成礼物很有关系。

   我去沿海很多加工企业,它们在车间最爱张贴的标语是:“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这是警醒员工,一定要珍惜眼前的工作,否则就会有失业的危险。当人失去时,才觉得珍惜。当你拥有时,初时还比较珍爱,但时间长了,人就不知道珍惜,不把职业当作礼物。现在国内失业率不低,尤其是应届大学生,有着“毕业即失业”的说法。但是,同样不低的是工作倦怠指数,这说明一旦拥有了职业,很多人就是“好了伤疤忘了痛”。

   实际上,并不是由于我们有丢失的经验才觉得工作是个礼物,工作始终就一直是礼物,只是人们没有意识到。从古至今,从前人伟大的事业,到我们手中平凡的岗位,职业都是赋予我们人生生机、活力和无比丰盛的礼物。工作为人们展示了生命发展的广阔空间,工作为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工作使我们人生更加充实,它是我们人生最美好的礼物。





  
《新职业观》 第二部分 礼物就是此刻的工作


  在西方经典《圣经》中,开篇就讲人类工作的本义是在伊甸园中的“修理看守”(Till it and Keep it),这是一种在最恬静、最完美的环境中自在快乐的活动,对人来说,这种工作确实是造物主所赐予的礼物。

   卡尔·马克思对他的时代中工人极其恶劣的工作状况非常地愤慨,撰写《资本论》进行批判,但是,他也为当时的工作者勾画了一幅理想的、完美的工作图景,在他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的“自由王国”里,人们将摆脱劳动的重役:“早晨去狩猎,下午去捕鱼,到了晚上则去放牧,晚饭后从事批评活动……”无论是在伊甸园还是在“自由王国”里,工作无疑是一种礼物,是非常甘甜和丰盛的恩赐。但是,我们眼前的工作,也是不是一个礼物呢?

  美国作家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说过一句令很多人恍然大悟的话:“最美好的东西往往就是离你最近的事物:鼻中呼吸的空气,眼里看到的光线,脚旁的花朵,手上的责任,还有面前人生的道路。不要想着去摘星揽月,但愿做好生活中的平凡工作。”是啊,我们不必每天去憧憬伊甸园,不必去想像“自由王国”,不能干着手头的工作,心却耽于幻想,我们所想的最美好的事物,实际上就在我们眼前。当我们树立了正确的职业观、当我们将自己的人生信仰与工作融为一体、当我们在职业中实现着人生的价值时,我们的工作与职业就恢复到它最原初、最完美的状态中,伊甸园、“自由王国”离我们就不再遥远,而是近在咫尺,甚至身临其境。

   全球最著名的励志大师、《谁动了我的奶酪》作者斯宾塞·约翰逊2005年在中国推出了他的新作《礼物》(Present),该书同样成为了全球畅销书。该书通过一个从小就苦苦寻求人生礼物的年轻人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简单而深邃的哲理:就像在英语里Present既可以指“礼物”,也可以指“现在”、“当下”一样,人们总在寻寻觅觅有形的“礼物”,却往往忽略了自己早已拥有的礼物——无形的“此时此刻”——才是最珍贵的。书中有两段话写得非常好:“礼物(Present)就是把握此刻,全神贯注于正在发生的事,珍惜和欣赏每天得到的东西。”

  “当你全身心投入你正在做的事情时,你的心思就不会游离不定。你享受生活,你也会更快乐更有效率。你下决心只关注那一刻发生的事情,那种集中和专注将带领你走向成功。”我们要经常地反省:自己有没有把握此刻?此刻的工作是礼物吗?是否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对待手头的工作是否心猿意马?我们有没有认真分析过手头工作可能给自己带来的巨大价值和机遇?是否每天都在羡慕他人的工作,或是感叹成功者的天资和运气呢?

  正像成功学家奥格森·马登给年轻人的忠告一样:“如果一个年轻人在他的工作和生活中不能发现任何机会,而他认为自己可以在其他地方做得更好,那么他会永远感到非常地灰心失望。”

  无独有偶,美国演说家鲁塞·康维尔的著名演讲《钻石就在你家后院》阐述的也是这个道理,书中讲述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钻石矿——戈尔康达钻石矿——的传奇发现经过。一个叫阿里·哈法德的波斯地主,因着对钻石的渴望离家到世界各地去寻矿,他去了月亮山区,到过巴勒斯坦地区,又流浪到了欧洲,身无分文、穷途末路的他最后投进了西班牙巴塞罗那的海湾里自尽。几十年后的一天,阿里·哈法德的继承人却在他家的后花园里发现了戈尔康达钻石矿。

   宝石不必外求,在你自家的花园中;人生的礼物不必虚构,就在你眼前的工作中。为传播这个真理,50年内,鲁塞·康维尔走遍了美国各大州,在全美大小城市亲自讲演《钻石就在你家后院》达6000余次,1888年,他用演讲所得的400万美元演讲费(相当于现在的145亿美元),建成了美国著名的Temple大学。鲁塞·康维尔的演讲激励了整整两代美国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珍惜并充分开发职业这个礼物。

   回想自己的工作经历、考察现在接触的职业人士,我感觉到刚走到工作岗位的大部分年轻人不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手头的平凡甚至低微工作就是一座丰富的钻石矿,只要专注和投入、全力以赴、尽职尽责、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钻石”——人生价值的提升、财富的增加等。相反,大多数人心浮气躁、频繁跳槽,他们总想:“做这份工作,有什么希望可言?”“看其他行业多赚钱啊!”他们迷信世界上有其他很多挣钱或者成功的机会,等待另外的行业、另外的工作职位,他们轻视现在、轻视手头的工作,他们必定像故事中的阿里·哈法德一样,在漠视已拥有的事物中丧失本该属于自己的宝藏。





  
《新职业观》 第二部分 职业是呼召


  职业是呼召的观念,在国内是我第一次通过《敬业》、《天职》两书推广到企业界和职业人士中的。“职业”一词源于西欧,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考证这个词时发现,在古代民族的语言和信仰天主教为主的诸民族的语言中,都没有“职业”这个词。“职业”一词是宗教改革和工业革命的产物,最先使用这个词的是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当时,“职业”一词在德语中是Beruf,在英语中是Calling。Calling是Call的动名词形态,是呼叫、召唤、呼召的含义。

   在现代英文中,Vocation是“工作、职业”的意思,但它也是“天职、神召”之义,Vocation来自拉丁文Voco。Voco是个动词,意为“召唤”。所以从职业的词源上,我们看到职业与呼召的密切关系。

   那什么是呼召呢?就是你在心灵深处受到生命的呼唤,这种呼唤在叫着你的名字,并且赋予你干什么的职责。美国作家及演说家奥斯·葛尼斯(Os Guinness)曾在一本专门谈呼召的书The Call中宣称:“呼召就是生命毅然决然地呼唤我们就近它,以至于我们的全人、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以及我们拥有的每一样事物,都投注一种特殊的忠诚及活力在里面,活出来就是回应生命的召唤并侍奉。”

  呼召实际上就是人生的职责、生命的天职。我们拥有了生命对我们的呼召,那么“我们自身的一切、我们所做的一切和我们拥有的一切,都被赋予了特殊的热情、动力和方向,以此来响应生命的召唤和它的使命。”(奥斯·葛尼斯语)

  “工作是呼召”虽然有着西方文化背景,但我们同是人,就同有生命,同有生命的呼召。我的朋友张寻,是北京798艺术工厂一家大型艺术企业的董事长,他看了《天职》一书后非常感动,并说真正领会了职业是呼召的含义。他给我讲了他的工作经历。张寻是学艺术设计的,刚来北京找工作时,没找到工作,但他的女朋友在北京,之后他白天找工作,晚上就住在女朋友及其父母家中。一周、两周、三周,好长时间都找不到工作,他很不好意思回女朋友家中,因为每天回家家人们都要问他:“找到工作了吗?”后来他都是深更半夜才回家,担心遇到家人。

   经过艰苦的求职,张寻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就是在一家广告公司设计制作户外媒体的广告。老板给他发了一个寻呼机,那时候也叫Call机,他万分欣喜,而且把Call机的音量调到最大,这样,当老板呼叫他时,女朋友及其父母家人都会听到声音。他这样做的用意,就是让包括女朋友及其父母在内的所有人都明白一个事实:老板在叫我,我有工作了!

  朋友张寻当时意识到,有工作就是有老板在召唤你,现在,他有了更深一层的意识,那就是有工作意味着生命深处有个声音在呼召他。工作就是生命的呼召,在艺术设计这个工作上全心投入、施展才华和潜能,无疑是回应生命呼召的最佳方式。当张寻意识到这点之后,在工作上焕发了生命的热情和活力,经过短短几年时间,他在工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的企业在国内很多城市的博物馆、艺术建筑设计中不断中标,成为了这个行业的佼佼者。他自己的生命也充满喜乐与满足,感到工作与生命信仰的一致。在现今,当人们选择工作时,无论男女都会经常问两个问题:“工资是多少?”和“有什么福利?”人们很少会问:“这个工作是否符合生命对我的呼召,我是否应该在此投注全部的忠诚与活力?”忙忙碌碌的现代人,完全忘记了静下心来,扪心自问,在内心一直呼唤的那个声音到底是什么?而“我”的全人、“我”所做的每一件事,以及“我”在工作中拥有的每一样事物,是否是在回应这个声音的召唤?

  而那些已经拥有工作的人,是否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了生命的呼召呢。马克·班克福特是一家著名证券公司的决策人,他对那些感到工作就是自己生命呼召的雇员的评价是这样的:“他们比较稳定,有信心和热情,愿意负责任,乐观、自信且可靠。”我看到的美国《生命@工作》编写组在他们撰写的书中写道:“对于那些认为生命已呼召自己做某一特定工作的雇员来说,每天在办公室或其他工作场合所发生的波折对他们的影响是极小的。这并不是说,他们对所发生的事情漠不关心,而是他们的依托完全在于生命本身。”正如该书中的兰迪·阿尔考先生所言:“在我每日所做的平凡工作中,当我感到生命在召我为永恒而工作时,我能知道自己不仅在写作、打电话或修理管道。生命已赐机会让我做那不朽的事。这事就在我和周围人的关系中,他们可以是我身边的同事、我电话中的客户或是我修理厨房水池子时呆在旁边的房主。这是一种生命的接触,它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含义,其实是一种永恒的含义。对我来说,这种含义改变了一切。”





  
《新职业观》 第二部分 呼召使职业神圣


  在西方世界,“呼召”一词含有非常神圣的含义,在《圣经》中,以色列人的祖先亚伯拉罕受耶和华的呼召,“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为大国。”这一节经文的名字就叫“The Call of Abram”(亚伯拉罕的呼召)。亚伯拉罕凭着信心离开本地、回应召唤,成为富甲万国、繁衍众多的君王。

   另一个以色列人的大英雄摩西,被赋予了将以色列人从埃及带出来的使命。“God called to him out of the bush, ‘Moses, Moese’”。上帝在何烈山上呼叫:“摩西!摩西!”摩西应承呼召,排除了千难万险,最终将以色列人从受压迫的埃及地带出来了。

   但是,在近代以前,人们认为只有牧师的神职是呼召,只有神职具有信仰的价值、才是神圣的,而一般人的工作只是惩罚或者是无可奈何的存在。宗教改革后,马丁·路德和约翰·加尔文高举“人人为祭司、人人有呼召”的口号,认为呼召不限于灵魂得救,也包括了我们的职业或工作;不仅牧师的神职是呼召,而且人间的任何合法职业都是呼召,商人、医生甚至洗地扫街等职业并不亚于当牧师。这样,任何工作都可以成为具有神圣意义的事业,一切正当的行业都具有神圣的意味。

   英国著名思想家、作家巴克斯特(1615—1691年)说过这样精彩的话:“你可以把一切多余的操劳或事务当作精神生活的不必要阻障尽皆舍弃,但你不可抛弃为公共利益服务的体力和脑力工作。作为共和政体的一员,每个人需为国家利益竭诚履行其责任。那些无视此事实而声称自己宁可祈祷沉思的人宛若这里的仆人;他拒绝承担主人指派的最繁重的任务,却转而拈取轻巧简单的工作。上帝已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向你发布训令:为自己每日的面包而辛劳,不可若寄生虫靠他人之血汗为生。”

  工作是呼召的思想是现代职业精神的精髓,它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它使日常工作获得了尊严和神圣感,使得不事生产的有闲阶级和默想的行为失去了卓越的地位。它也使工作、勤俭及理性计划等类实务获得强化,为现代资本主义的崛起准备了强大的精神资源,它还使卑微的人及其职业获得与他人的同等重要性,撼动了统治阶级,并且成为走向民主社会的强有力的推动力。

   正像美国作家比尔·海贝斯说的:“工作不是一种惩罚,也不是人们经过思考后想干的事。工作是一种神圣的安排,是造物主用快乐和有意义的活动填补人类生命的一种方式。”我们在工作中缺乏的就是这种神圣感。有一本书叫《老板不在》,在企业中曾经风靡一时,它讲的是员工在老板不盯着的时候更要有责任心的问题。老板盯着,职员工作尽心尽力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在老板不盯着的情况下,员工只有凭自己对工作的观念了。如果没有把工作当作神圣的呼召来对待,那么,在老板不在的情况下工作上的偷懒就在所难免。

   2005年8月16日的《工人日报》报道称,员工上网管理方案供应商Websense近日公布的2005年中国区和亚太区的Web@Work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中国员工每周上班花在网上处理私人事务的时间高达56小时,平均每天超过1小时。在中国,有60%的员工上网浏览个人邮件,而在印度,只有26%员工上网浏览个人邮件,在巴西则只有6%。在中国,有多于拉美16%的员工从网上下载音乐,约有多于其他地区8%的中国员工上网进入聊天室,有多于其他地区12%的员工上网玩在线游戏。

   有个游戏网站称,每月有超过100万人次在上班时间访问其站点。被调查的有些职员甚至大言不惭地说:“我从来不在下班以后玩游戏。”这些员工实际上是在盗窃公司的时间资源,是在玷污自己的职业信仰。

   无论老板在不在公司,上网时的网页内容老板是看不到的,可以认为,职员的上网状态就是一个永远的老板不在状态。员工的上网管理是一个最难的管理问题,有的公司实在没办法,就采取技术措施只准员工上本公司的网站。但这样又影响利用互联网资源,所以,最为根本的不是外在的制度,而是内心的制约。当员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将工作当作生命的呼召,以虔敬的心来对待神圣的工作,如此才能尽职尽责、全心投入。拥有了这样的职业观,老板在与不在就根本不重要了。





  
《新职业观》 第二部分 工作中体验生命的呼召


  我在一家出版社给员工们做职业培训时,问他们中的几个编辑:你们编辑图书,到底是在做什么?他们中有人回答说就是在出书嘛,有很多人说是在制造文化商品、赚得财富,有一个编辑却回答得很独特,她说是在制造精神食粮,在思想上、方法上提升民众。虽然这些编辑干的是同一种工作——联系作者、筛选稿件、印刷出版等,但在不同的编辑心中,同样的工作具有不同的意义。那个将自己的工作与民众的精神联系起来的编辑,她看到了工作的神圣性,她将自己的工作与她的理想、生命的呼召联系在了一起。她的工作效率、敬业程度肯定高于其他编辑。

   美国作家多萝西L·塞耶斯说:“人工作不仅是为了活着,而人活着却需要工作。这就是,或者说应该是,对人需要工作这一本性的充分解释。因为人在工作中能找到灵魂、精神和肉体上的满足,也能藉此把自己奉献给生命本身。”只有对工作树立了一种神圣感,才能将自己的生命与工作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做到勤奋敬业、自动自发、遵循道德操守等。我认识一位拥有三间医药公司的董事长周先生,他北大法律系毕业后开始从商,很快就取得了非凡的业绩。公司员工近百人,资产达到几千万。但是,由于他从事的医疗行业中存在着一些腐败问题,使他的所有经营活动都与腐败、违法联系在一起。虽然很富有,但是他没有过上一天舒心的日子,每天在腐败污秽中打滚,每天是邪念与良心的争战,他的心灵和生命长期在痛苦中挣扎,甚至一度失眠。在夜深人静时,他开始审视自己的生命,发现内心深处有个声音在强烈地呼唤他,让他过一种真正干净的生活,让他使自己的工作洁净、神圣,成为自己生命的呼召。

   正是出于对生命本身的重视,周先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就是砍掉问题严重的所有与医院系统的业务往来,而只做医药销售公司系统的业务。虽然这等于砍掉了公司一半的销售量,利润下滑了整整一半,但是周先生从此可以堂堂正正地做生意了。他公司的员工几乎走了1/3,但留下来的,都是认同他工作理念的好员工。现在,周先生每天晚上都能睡个好觉,每个白天都能感到内心的平安与喜悦。他也真正感到了工作的神圣与圣洁,感到了生命与工作的合一。

   像周先生以前一样,很多人的工作与生命呼召是相分离的。因此,很多人对自己的工作很不满意。如果你对目前的工作不满意,那么就问问自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工作中具体的事务、工作环境、你对工作的看法,还是这些因素都有?如果你对现在的工作心里一直缺乏平安和感到不满,你最好重新检查一下生命中的呼召。也许简单的办法就是通过永恒生命的眼光来看待你的工作。同时,你也需要做个大的调整,必须在工作中活出生命对你的呼召。

   当然,我并不是说,一个人蒙生命呼召去做一份工作就时刻充满干劲、平安、成就和满足。每份工作都有它困难的一面。即使我们干得最得意的工作也会在某些时候出现阴云,让我们失去干劲,使我们厌倦或精疲力竭。一个人蒙生命呼召去干一份特定的工作,并不是说就可以不遵守正常的工作节奏,也不能保证不会犯一个工作错误。关键的改变在于,呼召使我们拥有对工作坚定的态度和永恒的信念,这种屹立不动的态度和信念让我们能不断地战胜工作中的困苦和错谬,永远行走在生命的真道上。

   最后要说明的是,生命的呼召中包含了生命的全部内容:工作、生活、家庭、游乐等。工作并不是我们生命的全部,我们不能单用工作来遮盖家庭、娱乐等其他内容。我们生命的存在远远高于工作的需要。尽管工作是呼召的重要内容,但它绝不能替代我们在家庭生活中所拥有的权利、义务、喜乐和满足。我们必须牢记,生命是我们的根本,它在一切之上,工作也在它之内,而且只有当工作与生命紧密联系在一起,工作才有意义。

   这一切正像作家R·肯特·休斯先生所说:“无论生命召你做的工作是什么,你都要为此做好准备,就像鸟类准备飞翔一样。如果你干的正是生命召你做的工作,你就既能在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出色,也会发现越来越多真正的自我。”





  
《新职业观》 第二部分 人生需要确立使命


  当我向很多职业人士询问他们人生的使命时,他们大多一脸茫然,不知道使命为何物?人们大多被日常工作生活的惯性所裹挟,在工作生活的旋涡中难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人生的使命以及眼前的工作与使命的关系,他们基本上都是为活着而活着。

   人生的目的绝不只是“活着”。为活着而活着的人实际上只具有生物学上的价值。这样的人活在世上,只是在完成新陈代谢、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与自然界的花开花落、草枯草荣没有什么区别。一个想具有人的价值和尊严的人就必须要知道他存在的意义,他工作与生活的目的和使命。没有使命的人生实际上是浑浑噩噩的人生,没有使命的工作也是被动懒惰、毫不主动上进的状态。如果人的一生完全不知道自己的使命就死去,那么就应该质疑他到底是谁,他来到世间是要做什么?

  在《重新整理你的包》(Repacking Your Bags)一书中,作者理查·雷德和大卫·沙皮洛根据他们的研究结果指出:人们最恐惧的是“过着毫无意义的生活”。他们认为,确立人生的使命,然后完成它,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工作。

   我在一本书中看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场的盟军军营和阵地上,如果一名身份不明的士兵在黑暗中忽然出现,而又不能立即报出他的任务(使命),他就会立刻被枪杀。在这里,士兵的使命就代表了他的身份。没有使命的人,如同那个黑暗中的士兵一样,面临着被消灭的命运。他在世界上的存在,时刻处在危机之中。

   正如人们制造房屋,赋予它让人类居住的功能一样。凡是人所制造的工具、物体,比如机器、汽车、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等,人在创造它们的时候都赋予了其相应的目的,每个物体都有人所赋予的使命。同理,假如有一个造物主的话,在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也都赋予了我们人生的目的与使命。如果没有目的和使命,那我们出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

  在著名的《韦伯大字典》中为“使命”(mission)这个词下了几个定义:一个人或团体被派去执行的特定工作。

   人们的工作场所,或是他们的责任范围。

   军事行动任务,通常由较高层的总部所指定。

   一项分配或自行设定的责任或工作。可见,使命就是被指派、被安排的命令、任务和职责。使命感是一种促使人们采取行动,实现自我理想和信仰的心理状态;是决定人们行为取向和行为能力的关键因素。历史证明,具有明确使命的人,总是领导和凌驾那些没有使命的人。具有确切使命的人,领导那些没有使命的人;你若是没有自己的使命,你便会存在于别人的使命当中。大多数人因为没有明确的使命,只能过着得过且过、受人操纵和摆布的人生,而当你那一天幡然觉醒,意识到自己的使命时,你就可以不再受他人的操作和左右。

   一位美国经济学家曾这样说:“失业是人类特有之事,其他的生物似乎都知道该做些什么。”在人生当中,我们首先要真正了解自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赋予了什么样的使命,然后找到使命,并把使命与自己的工作完全结合起来。这样的人生和工作,才富有意义和价值,才能时刻活出积极主动、自动自发、自有方向与目标的职业精神出来。

   人的使命当中,最重要的就是他的职业。职业是确证我们人生价值的最重要的方式,也是我们在世界上的身份。职业是人所奉的使命,是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职业的选择实际上就是对自己使命的认可。

   英国资本主义初期的著名思想家、作家巴克斯特(1615—1691年)认为:劳动分工是神圣的,一个人必须利用这个机会履行使命。人须恒常不懈地践行艰苦的体力或智力劳动,这是他的主要使命。而那些不愿担当某种职业,游手好闲,靠投机取巧、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来捞钱的“混子”,如同那些有劳动能力,却要行乞的乞丐一样,都在干违背生命信仰的可耻行为。

   巴克斯特主张:“从事专业化劳动的工人,将有条理地完成他的工作;相反,非专业化的人则始终处于混乱之中,因此每个人都该有一项特定的职业。”生活无系统、无条理、无规律,是一个理性冷静的人所不能容许的生活状态。他还指出:“倘若你未能从事最直接侍奉上帝的事业(指牧师),则你必得在自己合法的职业中竭尽全力。谋求一种职业,以便在除直接侍奉上帝之外的一切时辰中全力以赴的操持它,劳作于你的职业中。”

  让我们在此刻就确定自己人生和工作上的使命吧,因为它是我们生命本身的标志!





  
《新职业观》 第二部分 工作上的使命感(1)


  我的海归朋友、北京一房地产信息咨询公司的总裁王先生,与我在一起时经常感叹公司员工的工作态度。他说他公司的职员,每天都是特别准时地下班,一分一秒都不差,很少有下班后留下来的员工,有极少数偶然留下来的,虽然不知道他在干什么,但还是觉得是非常可贵的人才、值得今后大力栽培。而王先生当年在美国打工时,就根本没有把工作当作一个应付的差事、对工作也没有办完了事的心态,美国的企业文化使他培育出对工作的使命感来,工作起来完全忘了上班下班,根本没有心思和时间去看表有没有到下班时间。这实际上就是工作上有无使命感的区别。

  富有使命感的员工,一心牵挂在工作上,没有他人的督促,就能出色地完成任务。最光荣的工作是在秘而不宣、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完成的,那些不使自己的行为和工作成果在他人面前像发广告一样宣传的人是真正将工作当作使命的员工,他们只求内心完成使命的欣慰和满足。

   富有使命感的员工,具有极强的主动精神,勇于真心投入。他不是被动地等待着新的命令的来临,而是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目标和任务;他不是被动地去适应新任务的要求,而是主动地去研究、变革所处的环境,尽量做出一些有意义的至关重要的贡献,并从中汲取再一次走向成功的力量。

   全心全意、尽职尽责是不够的,人应该比自己分内的工作多做一点,比别人期待更多一点,如此可以吸引更多的注意,给自我的提升创造更多的机会。率先主动是一种极珍贵、备受看重的素养,它能使人变得更加敏捷、更加积极。对于一个有使命感的员工而言,公司的组织结构如何,谁该为此问题负责,谁应该具体完成这一任务,都不是最重要的,在他心目中惟一的想法就是如何将问题解决。

   使命感意味着自我牺牲和忘我奋斗,意味着尽职尽责、绝不张扬。人类史上最为敬业的例子之一就是那些为使命感所迫去全世界传教的牧师们,无论是非洲蒙昧的原始森林、南美洲的崇山峻岭,到处都有牧师的身影,他们前往几乎与世隔绝的穷乡僻壤、还在茹毛饮血的土著部落,他们一辈子在那里传教,甚至老死在那里,他们不图名、不图利,过着极其艰苦的物质生活,仅仅为了自己的神圣使命,完全忘我地工作,直至离开人世的那一天。

   人们现实中的职业和工作,是一种具有非常神圣意味的使命。无论工作和任务多么地艰难,我们也不辱自己的使命,也要拿出传教士传教般的使命感来,将职业上的进步和事业上的拓展始终当作一种神圣的使命来对待。只有树立了这样一种使命感,才能够真正树立现代职业精神。

   人有了使命,即使在做一件最微不足道的事情,也都会变得有意义。有使命感并且事业有成的人都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明确地知道自己事业的目标;二是不断地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目标的意义不仅仅是目标本身,它更是我们行动的依据。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过:“一心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为他让路。”

  在工作中,往往有员工除了上级安排的任务,自己从来发现不了要干的工作,他们无法确立自己的使命,而使工作变得乏味,使生活失去意义;那些只有一些小目标的人,在实现目标之后都会感到空虚无聊。没有使命感,就不可能发生任何事情,也不可能采取任何步骤。如果一个人没有使命、没有不断递进的目标,他就只能在人生的旅途上徘徊,永远到不了任何地方。

   而那些不断有更高更大目标、具有大使命的人,总是能够创造更大的价值,获得更有意义的生命力量。这就是使命产生的伟大力量。毫不夸张地说,使命是成功的一半。使命是对于所期望成就的事业的真正决心。所有想成就事业、想获得自己生命成功的人,就必须确立自己的使命,在工作中牢牢记住自己的使命。

   我看到一本美国人写的书,书上作为铁匠的父亲训诫儿子要尊崇而不要轻视铁匠这个职业,他经常给儿子讲的一句话是:“少了一根钉,马蹄铁就会松脱;少了马蹄铁,马儿就会走失;少了马儿,打仗就会失败。”父亲还讲那名给保罗·列维尔(美国爱国志士,独立战争爆发时,骑马夜奔,通知英军来袭)的马匹牢牢钉上马蹄铁的铁匠,间接协助这个国家免于灭亡。

   沈阳华夏人集团是有口皆碑的酒店行业的翘楚,该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视自己的工作为神圣的使命,平凡如酒店中的厨师,也定下自己的格言:行厨如行医,菜品如人品。在酒店中到处还悬挂着《华夏人厨师宣言》,我摘录如下,与大家共享:我们是有生命信仰的人,因着喜爱中华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从而被赋予从事餐饮料理的工作,我们热爱自己的工作,并以此为自豪!我们在每天的工作中得到满足、快乐……但有些遗憾的是: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饮食行业有了巨变,虽说“吃”是人类的本能,但今天人们所吃的食物已与过去有了天壤之别。

   人们吃得越来越广了,越来越杂了,越来越快了,越来越精了,而随之越来越失去了对人身体有益的健康美食,化肥、农药、转基因等食物越来越成为当今人类的公害。连各种化学试剂也逐一潜入美食行业。

   2005年,我们全体华夏厨师为捍卫我们的神圣工作,我们决定进行厨房革命,摒弃现代厨房赖以使用的色素、硝、甜蜜素、嫩肉粉和一切提高菜肴成熟度、色泽、味道的现代厨房调味剂,重新使用原始烹饪方法,这样,无疑会增加我们烹饪菜肴的时间,增添加工菜肴的工人,削减菜肴层色的亮度……

  这条路虽然艰难,但为了顾客和我们自己的健康及华夏人的荣耀,我们愿意勇敢地走下去。在菜肴上我们本着:尽可能选择无公害原料,加以精心调制,逐渐朝着浓而不腻、淡而不薄、辣而不粑、烂而不泥的风格演变,从而形成“一物各显一性,一性各养一经,一菜各成一味”的中华古朴饮食特色。一个人的使命及职业意义何其重大,而我们每个普通人,都应该意识到书写自己使命宣言的必要性。拥有使命宣言的人与其他人的差异在于他们相信,人是被赋予一定使命和职责的;人必须要为自己的使命做出承诺和行动。一份个人使命宣言既是缰绳也是利剑——不仅督促你追寻人生的真正目的,也能斩断一切无用浪费的事务。它让你明白什么是你工作中最重要的,它也帮助你针对工作和家庭的各项抉择做决定。





  
《新职业观》 第二部分 工作上的使命感(2)


  个人使命宣言的长度不要超过一个句子。要简单明白,即使是12岁的小孩也能了解。实践使命也无需变换地点或做大幅度的改变,只要从此时此地开始、从日常工作着手就可以。

   个人使命宣言还要与你所在的公司、机构的使命宣言相一致。如果你的使命宣言跟公司的使命宣言不一致,你就会在无尽的牢骚和郁闷中逐渐丧失掉自己,对工作失去干劲和兴趣。员工一定要知道公司的使命宣言,而公司的主管也要知道部下的使命宣言,这样大家才能相辅相成。把每一个人的使命宣言印在一块砖上,然后用这些砖作为新大楼的奠基,因为员工个人的使命宣言是大团体惟一的坚固基石。





  
《新职业观》 第二部分 训练与问答(1)


  选择题
  一、你怎样看待你的工作与生命信仰(多选,以下同)?
  1两者是一回事
  2两者是完全冲突的
  3两者完全不是一回事
  4工作是生命信仰的一部分

  二、你如何看待“Calling”?
  1我的工作即是生命的呼召
  2我的事业才是生命的呼召
  3工作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部分,但不是重要的一部分
  4工作是实现人生价值最重要的一部分
  5我人生的使命与眼下的工作不是一回事
  6职业是我人生使命的重要部分

  测验题
  测验题
  职业倾向测评
  测试目标:职业倾向
  测试说明:适合从事什么职业?进行以下职业倾向的测试。

  每题有两种选择:A“是”与B“否”。

  第一部分
  1墙上的画挂不正,我看着不舒服,总想设法将它扶正。()
  2洗衣机、电视机出了故障时,我喜欢自己动手摆弄、修理。()
  3我做事情总力求精益求精。()
  4我对一种服装的评价是看它的设计而不关心是否流行。()
  5我能控制经济收支,很少有“月初松、月底空”的现象。()
  6我书写整齐清楚,很少写错。()
  7我不喜欢读长篇大作,喜欢读议论文、小品或散文。()
  8闲暇时间我爱做智力测验、智力游戏一类题目。()

  第二部分
  9我不喜爱那些零散、琐碎的事情。()
  10以我的性格来说,我喜欢与年龄较小而不是年龄较大的人在一起。()
  11我心目中的另一半应具有与众不同的见解和活跃的思想。()
  12对于别人求助我的事情,总尽力帮助解决。()
  13我做事情考虑较多的是速度和数量,而不是在精雕细刻上下功夫。()
  14我喜欢“新鲜”这个概念,例如新环境、新旅游点、新同学等。()
  15我不喜欢寂寞,希望与大家在一起。()
  16我喜欢改变某些生活习惯,以使自己有一些充裕的时间。()

  测评标准
  选“A”加1分,选“B”加0分。

  测评分析
  第一部分得分小于第二部分得分:是一个肯钻研,很谨慎、理性的人。适合的职业:律师、医生、工程师、编辑、会计师等。

  第一部分得分大于第二部分:善于与人交往,思想较活跃。适合的职业:服务员、艺人、采购员、推销员、记者等。

  第一部分得分约等于第二部分得分:适合的职业:美容师、美发师、护士、教师、秘书等。





  《新职业观》 第二部分 训练与问答(2)


  练习题
  一、寻找使命与生命呼召练习
  ·寻找生命之初练习

  写下你小时候都玩些什么________
  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________
  你最喜欢的游戏是什么________
  你记得小时候最擅长什么吗________
  你常跟别人说你长大之后要做什么吗________
  你现在做的事跟小时候的梦想相似吗________如果是,你在做什么?如果不是,又为何?

  ·寻找你的天赋练习
  人们常说:“某某,你十分擅长做……”
  写下你的才华至少20项。
  假设你每列出一项才华便会得到1000元。
  你糟蹋了哪些才华________
  你发挥了哪些才华________
  谁应该为你所糟蹋的才华负责________

  ·个人生命实现练习
  你最羡慕谁的生活?形容那是怎样的生活?
  你最羡慕谁的工作?形容那是怎样的工作?
  如果你只剩下6个月的生命,你要如何过?
  在你的婚姻、工作中,你还企求什么?你不希望什么出现?
  详细形容你理想中的工作环境。
  详细形容你理想中上班的一天。
  如果钱不是问题,你最想做些什么?
  你现在已垂垂老矣,你和一个孩童走在一起,他问你:“你这辈子感到最骄傲的是什么事?”
  你即将死去,在你即将离开人世之前,你完成了什么呢?
  由于你的存在,这世界上有三件事改变了,那是哪三件事呢?
  融合你对以上所有问题的反应,写下你的使命宣言。

  二、为工作与信仰打分
  1从你上中学开始算起,列出你干过的所有工作。
  2如果用5分制(5分代表最高)打分,你将如何给上列每个工作和生命信仰的关系程度打分?并说明这样打分的理由。
  3请列举出工作中一直使你恼怒、令你生气和困惑的事情。
  4请列举可能阻拦你在这个领域积极工作、实践信仰的障碍?
  5如果用10分制(10分代表最高)打分,你如何为你在工作时心中的平安和满足的程度打分?如果你打了高分,你认为别人也会肯定你在工作中对生命信仰的感受吗?如果你打了低分,那么对于生命信仰和你现在的工作来说,你认为这低分意味着什么?

  问答题
  第一部分

  1如果人们开始意识到他们的工作是生命信仰对他们呼召的重要内容,你认为这种意识将会如何影响他们对工作的态度?
  2如果你到了很成熟的年龄还未意识到生命对你的呼召,或是你仍然对呼召感到模糊,那么你认为应怎样做才能明白生命信仰对你个人的呼召,并着手回应它?
  3如果信仰对你的呼召是要你去干一份报酬很低的工作,你愿意接受这份工作吗?
  4你是否感到自己目前所干的工作,甚至具体的工作任务正好符合生命信仰对你的呼召?
  5你在工作中使用哪种才能使你特别高兴和喜悦呢?我如何能将这种才干发挥得淋漓尽致?
  6如果你了解到某个人的工作来自他对生命呼召的清晰认识,那么请把这件事描写一下。

  第二部分
  1当你看到有关其他(完全不同于目前干的工作)有趣和赚钱职业的报道时,你是否经常受到它们的影响?
  2对于公司发生的下列意外事件你会如何反应?严重的资金不足导致裁员;公司合并后的新管理层准备“大换血”;你的老板直接告诉说,公司已不再需要你的服务。
  3在工作中你体验过永恒吗?如果你为永恒而受造,那么从今日起,有哪件事我应该停止去做,哪件事我应该开始去执行?
  4你可以从哪一件寻常事物开始,把它当作是为永恒的真、善、美而做的事情?
  5你应如何开始对待工作中的其他人,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


上章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