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剧开荒岛民:可悲的轮回:满清亡国百年词典(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4:24:06

可悲的轮回:满清亡国百年词典(转)

(2011-11-12 17:27:12) 转载标签:

慈禧

中国

满清

百日维新

义和拳

杂谈

分类: 中国文学艺术

可悲的轮回:满清亡国百年词典(转)

 

作者:24圈==================================================================================================

    恍然间听说,辛亥革命纪念馆正在多地抢建。纪念百年共和的名头,让大家都抢破了头。这才想起,原来距离1911年清帝下诏退位正好一百年了。这一百年的进步与否,是否能用修建几个破展览馆厘清,这很难说。但是回望满清灭亡前的那段轰轰烈烈却杯具收场的历史,却有不胜的感慨。想起几个关键词,细说一番。
   
洋务运动:这个词放在现在,叫做工业现代化。可以说,满清在两次鸦片战争之后,对于“师夷之长以制夷”有着近乎宗教信仰般的狂热。日本成功的先例,更加刺激了这种狂热。开矿建厂、购新军备,投入不可谓不巨大,甚至在用人上,连海军副提督都敢于任用英国人。但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最终却以北洋舰队的覆灭画上了惨烈的句号。历时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最终止步于“改革的深水区”,个中原因,简单明了。可以说,从一开始,满清就并没有认识到,帝国之败,败于溃烂的制度,制度性结构性的崩溃,任何坚船利炮都无可挽救。技术的变革可以先于制度的变革,但是决不能代替制度的变革。连经济改革的深度都没有完全达到的洋务运动,不过是一个垂死挣扎的可怜花絮罢了。一百年后,如果你还在为所谓的核大国、歼20的强大沉醉,那说明,你还没有明白这个杯具。
   
百日维新:甲午战败,加速了满清体制内有识之士的变革步伐,在傀儡皇帝的支持之下,发动了轰轰烈烈可歌可叹的百日维新。这个我们现在称之为“全盘西化”的改良运动,不出意外的以血祭告终。从慈禧后十年变革的努力来看,所谓的顽固派反对变革并非所有的事实,她未必不知道改良是必须的出路,而她所反对的,不过是既得利益的损失、权力出乎意料的更迭、不受控制的精英政治。91年之后,同样的事情换了角色再次在同样的地点上演。结局是更多的鲜血。这只能说明,专制的权力,在它自身的惯性之下,只能是至死方休。即便是体制内产生一两个叛逆,也会被体制产生的强大惯性淹没。如果没有到穷途末路,任何的变革,对于它而言都是把持权力的威胁,生死争夺中,只有个人和集团的利益,没有什么家国大义。不到迫在眉睫,不会同意变革,到了迫在眉睫,变革已经无用。阿拉伯的历史正在证明这一点。
   
祖宗之法: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吕氏春秋察今》的名句,人人熟知,却极容易遗忘。扑灭百日维新之后,清廷打着“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旗号,展开了声势浩大的舆论宣传,从文化背景、国民素质、国情有别等诸多方面系统性的论证了君主立宪对于中国的不可行。十几年后,亲手葬送了满清的袁世凯更加系统的论证了封建帝制对于中国的必须,更加上演了万人劝进登基的闹剧。一百年后,你不要笑。“五不搞”震耳发聩、言犹在耳,数不清是第几次论证。我们剪掉了头上的辫子,思想上,辫子比原来更长。
   
干涉内政:清朝末年, 法国使臣罗杰斯对中国皇帝说:“你们的太监制度将健康人变成了残疾人, 这很不人道.” 还没等皇帝回答, 皇帝身旁的一个贴身太监姚郧就抢嘴说到: “这是陛下的恩赐, 奴才心甘情愿, 汝西夷之蛮怎可诋毁我大清国律?”所以说,“干涉内政”“尊重法律”这些词汇绝对不是后现代的发明,而是彻头彻尾的盗版。太监姚郧仅凭这个创造性的回答,就完全有资格参评十大感动中国的爱国者之列。但是很不幸,你可以原谅没有jj的人说出这番话,你却不能想象,很多有jj的现代人,割掉自己的jj也要臭捧这个词。不多说,看看他人的人权报告发布后,那一张张愤怒的太监的脸,和一百年前,没有区别。
   
量中华之物力:在义和团运动之后,被揍得鼻青脸肿的慈禧早已没有早先向世界宣战的气概,而是得到诸国继续承认其实际统治地位的承诺后,立即同意《议和大纲》,并定下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基调。基于光绪统治的合法性而言,慈禧的垂帘不过是一种僭越。自己的并不合法的统治权只要得到承认,损失一些国家利益算什么?所以,你看到有人挥舞着支票满世界的发订单以求得“合法外交认可”的时候,你就要明白,国家利益并不总是至上的,大部分时候,它是可以作为私人利益和集团利益交换的筹码的。
   
义和拳:这个悲剧的故事我们现在叫做运动,连化妆专用的“起义”都算不上。这个靠开神坛、抹黄磷、玩巫术的半邪教组织,打着可笑的“扶清灭洋”的口号,展开了一场针对外国人的屠杀和被屠杀。“刀枪不入”的神话在天津的战斗中瞬间覆灭,留下的只有尸横遍野。最可悲的在于,利用了他们的奴隶忠贞的慈禧在失败后翻脸不认人,反过来和洋人一起协力围剿义和拳。才为主子拼命,又被主子卖命,这杯具不是一般的大。那杆写着“扶清灭洋”的铁旗在上世纪70年代被德国人作为礼物送回来的时候,个中滋味,实在难以言说。义和拳的杯具就在于,没有明白自己的身份,没有明白国家的意义,没有明白对手的成色,结果造成了而一个愚蠢之极的爱国惨剧。当今论坛上的五毛、左棍们,以及那些成天忧虑阴谋论、石油论的杞人们,不可不戒啊。你们的无知的热血,抹红的不过是主子的顶子。
   
预备立宪:清朝最后10年所施行的新政中,最重要的是日俄战争后的政治改革,即1905至1911年的预备立宪。 1908年8月,清朝宣布了宪政时间表:预备立宪出9年为限。但是慈禧和光绪去世后,继任者看不到形势的刻不容缓,仍然不紧不慢、拖延立宪。后迫于革命烽火,把预备立宪的年限由9年缩短为5年,并于1911年5月组织了失去人心的“皇族内阁”。即便最后颁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接受君主立宪,但和平演变的时机已被暴力革命切断。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变革,既是对国家和民众的救赎,但同时也是对统治者自己的救赎,不想牺牲利益顺应潮流,牺牲国家的同时,必然也要葬送自己的身家。这个道理,一百年后,还有很多人不懂。越想“维稳”,越是“不稳”。
   
后路:满清作为异族政权,整体入关后老家辽东空虚,不得不移民垦殖。按理说,既然已据有中华,思维就应该有所转变,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无内外之分。然而,满清虽行主人之权,却只有客居之心,自康熙开始,闭塞边关,蓄意将关外肃清,以备将来败退后路之用。应该说,这一招不可谓不“深谋远虑”,伪满洲国的建立,一度似乎也说明了满清留条后路的必要性。然而,世易时移,孱弱败军,哪里有后路可言?你只有客居之心,必然导致客居之果,日本败退,伪满随即灭亡,纵然“中华民族”的大皮囊救了垂危的民族免于绝种,但是,也永无崛起的可能。当今之世,多少条后路留在欧罗巴、美利坚?指望一些把财富、子女都留在他乡的人来治国安邦?你信吗?我所相信的是,百年前满清没有后路,百年后,一样没有。后路对于奴隶主,只是一厢情愿的幻觉。
   
越写越长,想到的词语越来越多。这一百年,真的有虚度光阴的错觉。唯有眼前的这台电脑,这个网络,还在提醒我,夜正长,路也正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