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时分讲的什么:伤寒论中大黄煎煮法探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1:22:57
http://www.tgzyw.net/read.php?tid=28890我想问一下,大黄煎煮的火候问题
一般煎煮中药应当是先武后文,大黄用的火候是什么?我知道大黄煎煮时间在10——15分钟泻下能力最强,超过这个时间大黄里面的鞣类物质就会出来,不但不会泻下反而止泻。还有大黄有先煎(大陷胸汤),后下(大承气汤),还有同煎(大柴胡汤)的方子。但是我就是不清楚大黄煎煮的火候。尤其是先煎的方子是直接用武火煎煮还是先武后文的火,我一直没有找到关于这个火候的文章。希望高手指点一二。 ****************************  《伤寒论》中大黄煎煮法探要
樊纪民
(河南省南阳妇婴医院,-')",河南南阳..男,!(,主治中医师)
关键词:伤寒论;大黄煎煮法;研究

大黄,乃中医临床配伍运用颇为广泛的一种中药.一般多用于攻积导滞,泻火凉血,活血化瘀,利胆退黄.因势猛力峻,效力宏伟,有决壅开塞之功,故有"将军"之称.出于所主治的病证不同,故有生用,酒制,蒸熟和炒炭等不同的炮制方法.
仲景在《伤寒论》对大黄的运用颇有独到之处.论中所述)#'法!!)方中,其中%!法!%方中都有大黄的配伍制剂,俱散见于伤寒六经脉证并治中.仲圣运用大黄除酒洗外,多以生药入之,但对其不同病位以及病证的轻重缓急等,又将其分别与他药同煎,先煎,后煎,浸渍,同为丸等不尽相同的煎煮法,现就初步归纳探讨,敬请同道斧正.
!与他药同煎,以泻热除满逐瘀利胆
大黄和诸药同煎的方剂有桃核承气,抵当,调胃承气及大柴胡,桂枝加大黄,大黄甘遂汤等方.因其大黄的煎煮法相同,故既有泻热除满的共同点,又因其配伍之不同,而以有其逐瘀利胆的不同点.
太阳蓄血证中既有瘀热初结的桃核承气汤,也有瘀热并重的抵当汤,此二方均取大黄的活血化瘀,导瘀热下行之作用.《本经》谓大黄"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故仲圣在桃核承气汤中将大黄与桃仁,桂枝,芒硝,甘草相配,并同时煎煮,使瘀热从肠腑而下,故方后有"当微利"之注说,又如王晋三在论抵当汤时说:"大黄下热,破有形之血结."故该方取大黄三两酒洗直入血分与水蛭,虻虫,桃仁相配同煎,以增强破血逐瘀之作用.
又大柴胡汤和桂枝加大黄汤分别为少阳和太阳兼阳明的证治,但二者仅为邪陷阳明之初,所以大黄均为二两,和余药同煎,竟泻其阳明热邪,而不攻其燥坚之实.故大柴胡方后云"去滓再煎"至大黄煎煮时间长药液浓缩,和缓持久,以和解与泻下并行.桂枝加大黄汤乃太阳误下转属阳明,腐秽积滞于肠,以其方解表邪,通实滞.故柯韵伯云:"桂枝加大黄微似调胃之方",乃大黄针对"大实痛"而设,应深得其要也.
"先煎他药后入大黄,以攻下胃肠燥实积滞消积导滞,急下胃肠燥实是大黄的重要作用之一.《伤寒论》中先煎他药,后入大黄的方剂有急下阳明燥结的大承
气汤和少阳兼阳明谵语,烦惊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大承气汤主要用于胃肠燥结已成,阻滞于中,而产生的潮热谵语,燥屎内结,腹满而痛,或"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等阳明腑实证以及"中于阴,则留于腑"之少阴三急下证.当此时峻下热结,急下存阴均势不可缓,大黄帅兵遣将,首当其要,直攻胃肠燥结,非他药所能任.
又观其大承气汤先煮枳朴二物,后入大黄乃是取其生者性猛气锐而攻专之能,以增强其通谷道,下实热,消积滞,攻燥屎之力,以达到急下存阴之效.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与大承气汤在大黄的煎煮上求同存异.此方"以水八升,煮去四升,内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两沸,去滓,温服一升."大黄后下与承气法相同,但分量仅为大承气的二分之一,且与大承气的取五升煎液煮大黄,更煮取二升的时间要短,并无大承气之"得下,余勿服"之告诫,但又与泻心汤"用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相比,在温度上要比麻沸汤浸渍要高,故所取得的药液也较为醇厚,轻淡.因为伤寒误下,邪气内陷,弥漫全身,表里俱病,虚实互见所出现"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之病证.而"谵语"一证乃为实热之邪上扰所致,故用大黄一味后下则辅将军之勇,清泻胃中实热,止谵语,开阳明之阖.
先煎大黄后入他药,以缓缓荡涤热邪先煎大黄后入他药的方剂大陷胸汤"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硝,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尤在泾云:"在陷胸先煮大黄而后内诸药,夫治上者制宜缓…."此乃取其缓缓荡涤胸脘部邪热之意,因大陷胸汤唯适应于邪热内陷,水热之邪互结于胸脘之间,出现"心下病,按之石硬",重者可"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的症候.故方中生大黄先煎,他药后入,也是取其久煎缓荡邪热,配芒硝,甘遂使水热之邪从肠腑而下.
用麻沸汤浸渍用以泻热消痞
大黄用麻沸汤浸渍的方剂为大黄黄连泻心汤,二方取其泻热消痞或兼扶阳固表.如仲圣在论附子泻心汤的煎服法时说:附子"别煮取汁","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大黄本为苦寒荡实,但由于给药方法不同而药效也迥然有别.上述表明,大黄不但不用煎取,并且用麻沸汤浸泡时间也很短,此是取其味薄气轻,轻扬清淡,变泻热荡实为清泻上部无形痞热之功.
同诸药为丸,以取其缓攻缓通
抵当丸,大陷胸丸,麻子仁丸和三物备急丸都是取大黄和诸药配伍为丸.除麻子仁丸"饮服"外,余方均以水煮丸药,连渣服用,使峻猛之药吸收缓慢,药力持久,以达缓攻缓通之目的.
抵当丸为治疗下焦蓄血的轻症,只是少腹而无革更满急结之证,亦无如狂或发狂的神志之证,所以不用汤以荡之,而取丸为缓缓图之;大陷胸丸治疗结胸邪居高位,证虽急迫,但不宜峻攻.故尤在泾云:"汤者荡也,…丸者缓也,和理脏腑,不欲其速下也.大陷胸丸以荡涤之体为缓和之用,盖以其邪结在胸,而至如柔痉状,则非峻药不能逐之,乃峻药缓用之法."
 
中医药学刊!""#年$"月第!$卷第$"期  *********************************** 

关于大黄煎煮方法与作用的关系

李汉华 李娜

  大黄为一常用中药,具有荡涤肠胃实热、消除燥结积滞、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等多种作用。大黄入汤药时的煎煮方法不同,其作用也不一样,在有些医院中,有些含有大黄的处方没有注明其煎煮方法是另包、先煎或后下,以致影响效果。
  生大黄在煎煮过程中,其泻下作用最强的番泻苷A易水解生成两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番泻苷元A,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加热煎煮时间的延长,番泻苷A的含量逐渐降低;而大黄中的可止泻鞣质极易溶于水,煎煮的时间越长,加水量和煎煮次数越多,其煎出率越高。
  如大承气汤由大黄、厚朴、枳实、芒硝组成,主治阳明腑实症、热结旁流及阳明腑实症所引起的热厥、痉病等。大陷胸汤由大黄、芒硝、甘遂组成,具有泻热逐水、破结等功效,主治结胸证。
  大承气汤与大陷胸汤虽同为寒下峻剂,但大承气汤专攻肠中燥粪,大黄的主要作用为泻下,入汤药时,应先煎枳实、厚朴而后下大黄。大陷胸汤主心下水食,水食在胃,必取破饮之长,入汤药时,应先煎大黄而后纳芒硝、甘遂。
  上两方主药均为大黄,由于入汤药时的煎煮方法不同,使得大黄在两方中所起的作用不一样。所以,建议临床医生在开处方时,一定要注明大黄的煎煮方法。

作者单位:李汉华 (武汉市第一医院 武汉 430022);李 娜 (湖北广播电视厅医务所)